第一篇:观看太空授课感悟
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有感
2013年6月20日我们全校同学集体观看了视频直播《太空第一课》,使我感受颇深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此次我国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我们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
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
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 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第二篇:太空授课情况
马厂中学全体师生观看“太空第一课”情况
时间:2013年6月20日10点地点:各班教室
内容: 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课今天上午10时04分至10时55分开课,央视进行全程直播。根据教育部昨天下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学妥善调课,组织学生收看神舟十号航天员的太空授课活动。我校组织七八年级学生及所有教师利用班班通办公室电脑观看了实况.具体内容如下:
1、老师学生进行“天地对话”本次太空授课将持续45分钟,课程内容为展示并讲解太空中的失重现象等。此次授课通过天链数据“中转站”传送双向实时授课画面,实现了天地之间的视频提问和回答。
2、太空授课将成全民科普本次听课对象为所有初、高中学生,授课的内容为太空环境下的科学实验。
3、美“太空第一课”等了22年
2007年8月14日,美国女航天员芭芭拉·摩根在国际空间站里完成了人类首次太空授课。从提出构想到完成授课,美国航天人等待了22年。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社副主编庞之浩告诉记者,美国航天局关于太空授课的构想最早出现在1985年。那一年,小学教师芭芭拉·摩根和另外一名女教师克丽斯塔·麦考利夫被美国宇航局“教师在太空”计划选中。第二年,摩根作为麦考利夫的替补,在地面上仰望同伴搭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却不幸目睹了“挑战者”号升空后不久爆炸的悲剧一幕。
“挑战者”号失事后,美国颁布禁令,禁止“普通民众参与航天飞机任务”。为了不违反这一禁令,美国宇航局于1998年将摩根转为“职业宇航员”。22年后,摩根进入太空,为地球上的学生“上课”,替麦考利夫完成了未尽的心愿。
第三篇:学校组织观看太空授课活动总结
青松岭中学
关于组织学生收看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总结
为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收看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的通知》(教基一厅函 [2013]23号)精神,我校认真组织收看,总结如下:
一、学校妥善调课,以班级为单位,提前进行多媒体设备调试,保证了在6月20日10:00—10:55准时收看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首播的“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二、在观看太空授课活动后,各班组织了围绕着各种实验进行了猜想和讨论,通过这堂不一样的课,开阔了同学的视野,激发了同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确信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越来越强大。
三、观看后学校举行了征文比赛活动,在文章中同学充分表达了对伟大祖国航天事业发展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感到自豪,对航天员的胆识和经历表示崇拜和羡慕,立志要为航天科学事业和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将来也和王亚平老师一样,为国争光,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的感想。
四、学校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激发同学学习热情。
2013.6.25
第四篇:太空授课观后感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22年。终于,在2007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这次实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实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从里到外充实起来,不能外强中干腹空空。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 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将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课不仅是举国瞩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爱好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学者、朋友的一次盛世。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课的构想,并且为此训练了两名女教师,一个是麦考利夫,一个是摩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飞船升空时,麦考利夫与飞船一同殒梦地球上空——那次,飞船“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然而,摩根却并未放弃这个上天授课梦,为此她又准备了22年。终于,在2007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课,通过视频,给学生上了25分钟课,并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无独有偶,此次我国同样是由女航天员来进行授课,但授课的难度却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亚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运动等我们都早已比较清楚的内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王亚平在此次讲课中主要演示了五个实验,分别是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主要是让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会有何特点,液体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同时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这五个实验不要看起来简单,但其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却是令人惊奇而深厚的!这次实验是他们事先自己划定的吗?其实不是。这次实验中的部分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所征集到的,这不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为只有具有演示价值的问题才能被征集,这要求我们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让自己从里到外充实起来,不能外强中干腹空空。有人询问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环使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指令长聂海胜告诉我们,飞船中的用水是从地球带上来的,但目前还不具备循环利用功能,因为这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设备。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心酸,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该有多艰苦啊。也许,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否能够实现就需要看我们青少年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对神秘的太空感兴趣,愿意为我们的航天事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向我们“中国梦 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
今天,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这可是在浩瀚的太空中,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中授课。
此次太空授课由航天员王亚平阿姨担任主讲,聂海胜叔叔辅助授课,张晓光叔叔担任摄像师。6月20日10时,电视上先播放了一些讲述航天员在天宫太空生活的电视短片《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又过了10几分钟,地面课堂与天宫一号建立了双向通信链路,太空授课正式开始。节目一开始,王亚平阿姨缓慢地从一张小桌子后面升起,然后像鱼一样从桌子的上方游到桌子的前面,以一个特殊有趣的方式出场。紧接着聂海胜叔叔又向中小学生们展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的高难度动作,360度大转体,这时,王亚平阿姨突然间像超人一样拥有了强大的力气,只凭借小小的一根手指就把聂海胜叔叔戳到了舱壁上,真是个女强人!紧接着,王亚平阿姨分别进行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水膜和水球等美妙的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的中小学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真羡慕这些能和王亚平阿姨互动的学生们,因为这可是有史以来距离最远、最高的一次通话呀!
神十飞天,太空对接,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其实,太空授课并不是我国航天员的首创。早在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就曾经制定了“教师在太空”计划,女教师考利夫被幸运选中。然而,事与愿违,不仅考利夫没能顺利实现太空发声,就连“挑战者”号因意外爆炸,成为了太空实验的牺牲品。时隔21年之后,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再战太空,并在“奋进”号内讲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太空第一课”。尽管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人类太空旅程的新篇章。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第五篇:太空授课观后感
太空授课观后感
6月20日上午十时,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首次在神舟飞船上进行太空授课。这在我国前所未有,在全球来说也是第二次。我置身其中,又一次作为“学生”,上了一堂叹为观止的太空课。
“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随着这一句来自天宫的问候,中国首位太空老师王亚平轻轻一跃,向天宫一号舱内的摄像机镜头缓缓飘来。弯弯的柳叶眉、清澈的双眸、甜美的笑容。我似乎神游太空,亲眼看到了嫦娥、看到了仙女,她飘然而至。如梦如幻。
有史以来内容最神奇、教室最高远、观众最庞大的一课,开始了。
“神仙”聂海胜“悬空打坐”,轻盈地在半空中盘腿如佛,“嫦娥”王亚平使出“大力神功”,用手指轻轻一推,“神仙”摇摇晃晃地飘出很远,形象地展示了太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的奇妙特性。
“在太空中,我们个个都是武林高手。”王亚平的话引发了地面课堂同学们的欢笑和掌声。“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妙语连珠后,王亚平从饮水包里挤出一个水珠,水珠悬浮在空中,然后被她一口吃掉,“刚好润润嗓子。”
轻松拉开大幕之后,王亚平变起了一出出戏法,圆周运动的单摆、不变轴向的陀螺、晶莹剔透的水膜、红扑扑的水球,中国第一堂太空授课在趣味与惊奇中完美展现。
她用生动趣味的语言和娴熟的操作手法,让中国的太空第一课笑声不断,惊喜连连。
据了解,2007年8月14日,美国人芭芭拉摩根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授课,她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
和芭芭拉摩根进行的太空授课相比,中国航天员的这堂太空授课不仅科技含量更高,难度也更高,“摩根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王亚平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物理概念,所以后者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较大。”
在王亚平和“神舟十号”环绕地球近半圈后,教室里的学生就像和她一起感受了船舱环境——润喉时漂浮的水珠,手里制作的水晶球,还有吸附在薄膜上的中国结——这节距离地表350多公里,时长40分钟的课程注定将被载入历史。
它已经创下多个第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第一次发自太空的授课,以及中国学生和我们观众第一次通过直播画面,观看来自太空的多个失重实验。
中国自古就有“日行千里”“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传说,那么在宇航员那里可以得到注解,他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为他们每90分钟绕地球转一圈。
強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为我们能够顺利的观看太空授课提供了坚实的保证。这次太空授課为我們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王亚平那优美动听的授课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們身边每一个人。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將我们帶到更遥远的地方。我相信,能够让神十飞向太空的国家,也最终能带领我们向更美好的“中国梦、太空梦”等梦想的实现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