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选专业还不如农民聪明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4:2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选专业还不如农民聪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选专业还不如农民聪明》。

第一篇:大学生选专业还不如农民聪明

大学生选专业还不如农民聪明?

我国目前高等院校中的前十大热门专业失业率最高,占到了整个失业大学生中的30%,其中包括计算机、英语、法律等最热门专业。职业高中也如此,在职高的十大热门专业中,有8个是失业最高的专业,越是热门专业,报考的人越多,失业率最高。为什么中国热门专业失业率最高?这是一个看似奇怪,也其实一点都不奇怪的问题。经济学有一个最简单的原理,就是物以稀为贵,某一个专业热了,大家一窝疯似的都去了,而市场的需求是有限的,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导致过剩。

第二篇:如何选大学 如何选专业

都市快报中高考“助考大讲堂”精彩内容

(三)如何选大学 如何选专业

记者 徐斌

都市快报与养生堂合作举办中高考“助考大讲堂”,昨天是大学专场——如何选大学、选专业,由全球职业规划师、浙江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求是学院党委书记、生涯规划与就业心理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金海燕主讲。昨天听讲座的大多数是家长,金老师的演讲也很针对家长,以下是演讲的部分精彩内容。想看全部内容可登录都市快报在线快豹宽频(http://dskb.hangzhou.com.cn/kbtv/)观看。

如何选大学

这几年来,我国的大学越来越多。2003年我国新增70多所,2004年增加90多所,2010年又增加41所。这对考生来说都是好消息,读书机会越来越多了。据统计,现在全国共有1900多所大学。

还有个好消息是,考生越来越少。

2008年考生最多,去年和今年,报考人数在逐渐减少。这个情况对考生和家长是好消息,对大学就不是个好消息了,因为再这样减少下去,有的大学将招不到人,要倒闭了。或者,提高质量,招外国留学生来读。

今年,又比去年减少20多万考生,而招生人数还在增加。所以,现在读大学越来越容易了。为什么考生少了?有几个原因:高中毕业生少了;复读生少了;一部分学生去国外留学;提早就业等。

全国高校的平均录取率去年是62%,浙江近几年录取率更高,2007年是72.5%;2008年是73.0%;2009年是82.5%。今年肯定超过82%。

所以,浙江的考生家长不用考虑孩子有没有大学读,更要关心的是读哪所大学。如何选大学?从几方面讲——

国内就读还是出国读?

一般来说,出国更好。未来的世界是多元化、国际化的,以后你到公司,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都有,你要跟他们相处最好有国外的经历。

但对多数人来说,不现实。到国外读书还是很贵的,对一般的家庭来说,有困难。哪些人最适合出国?三类人。

第一类是家里很有钱,可以很早就送到国外读书,增加国外经历。

第二类,国外名校要读。你的孩子很优秀,联系到了国外名校,哈佛、麻省理工、剑桥、牛津等要录取你的孩子了,这个一定要去读,借贷也要读。这里我要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果国外不是名校,是个很差的学校,没名气的,等他毕业回国,很多人都不知道,公司里的人力资源经理、单位里的人事处都不知道,像这样从国外回来,找工作都找不到。这时,用人单位宁可选择国内一般的大学。“海龟”变“海带(待)”在家里待业。

第三类是不适应国内教育的学生。这些学生出国读,很好。我为什么要这么说?现在我们很多能考上好大学的,主要是听话的、懂事的,又比较聪明的孩子。听话、懂事,但不太聪明的,就考到一般的大学。但还有一批,人是很聪明,但不听话,考不上好的大学,像这类学生,在国内读大学太可惜。因为我们有的大学教育很死板,你要来听课,你要是不来听课,作业不做我就不给你及格,不管你多聪明。

出国学习也有些不利的方面。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说是先读预科,学习语言,但关键是预科结束,到大学后,班里全是中国人。在这种环境里学,语言也学不好,能力也学不到。我认为这种出国简直是被骗,还不如在国内读国际学校。

在国内读本科院校还是职业院校?

说到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会笑我,这个还用问吗?成绩好,读本科;成绩差,读高职咯。你说得也对,但本科分数线上下,读本科院校还是读职业院校,这个要跟孩子今后想干什么联系起来。比如,他今后想做学术、研发工作,做管理、设计师、工程师的,读本科院校,差点就差点;但今后要成为专家、技师的,还不如读高职院校。什么叫专家?主要靠自己的技能吃饭,真正能动手操作的。

如果孩子今后就想有个不错的职业,学一门技术,无论是学厨师啊、汽车维修啊都非常好。我专门考察过厨师学校,现在一个高端的厨师,搞粤菜的,50万一年;搞川菜的,20万一年,大厨师。一般的大学毕业生,现在2000元一个月不错了,而刚毕业的厨师专业,也能拿到两千,如果厨艺好点,小饭店里可能也有5万一年,稍好点的七八万一年也有。所以,以动手能力为劳动技能,这样的工种,学得越实在越好。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就业率很高,工作很稳定。

选本地大学还是外地大学?

本地大学有其优势,孩子在身边,方便照顾,但我更支持把孩子送到外地读。从孩子个人发展看,到外地读好。我们现在有很多外省的好大学,因为地方偏远,被浙江的家长和孩子忽视了,这是损失啊,这些好大学学术地位都很高的。不要只盯牢身边的学校。

离得太近,对他不利,我们很多学生,家在比较近的地方,每星期都要回去,长不大、翅膀长不硬;半年都见不到,成长更快。

选名气还是选实力?

总体来说,学校名气更重要,它是跟随你一生的文凭。

有的情况下,不一定要选名气,如果你今后真正想搞学术研究的,选实力,某个大学这方面特强,但总体名气并不大,你可以去。我举个例子,兰州大学名气并没有北大、清华大,但是他有很强的学科,比如化工、材料。

一般,想朝企业界发展的,选名声、综合实力,有光环和人脉优势;学术、专门行业选实力。

如何选专业

现在大学招生倾向,按专业招生的学校已越来越少,更多的学校都开始按类招生,几个专业合在一起按系招生。

我认为专业既重要又不重要。

说它重要,我们都知道,让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他很快会厌烦,他学起来很痛苦。

前几年,我在接待学生心理辅导中,遇到一个电机系的男生,他成绩很好,跑过来诉苦,毕业后父母一定要让他读研究生。但读电机他没兴趣,他的兴趣是做营销、跟人打交道。并不是他书读不出来,学不喜欢的专业痛苦,不喜欢的专业读不好的。

但为什么又说不重要呢?

大学的专业不一定就是未来的职业。大学专业和你未来的职业不一定对应。

就以我本人为例,我大学读的是工科,4年工科毕业后,从来没有做工科方面的事,一直是教育。现在在座的,你们学的专业和职业一样吗?很少。大学刚毕业时,我们做过统计,第一份工作,看工作和专业,已经有80%跟专业没关系了,只有20%的学生跟专业相关。

在大学期间,专业并不重要。

我儿子现在读高二,他说他今后想做管理者,我建议他:最好考虑知识结构的培养。

大学本科读数学,硕士再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其他专业方向。数学基础打好了,读很多工科类的专业就很简单,包括金融、计算机都需要学好数学。

选有兴趣的专业,但不盲目选热门的专业

今年你选的是热门专业,但读出来后就未必是热门了。我举自己的例子:我是1981年进浙大读书的,那时浙江大学最热门的专业是光学仪器,分数最高,多牛啊,拍个照片,现在觉得太简单了,都是数

字的,那个时候胶片都很奇特了,精密仪器嘛。那个时候大家比较瞧不起的是土木系,土木系又土又木。但是,这个不起眼的专业,等我毕业时,已经慢慢变热门了,国家要建设,土木系的学生,分配最容易,需求很大,并且土木系的学生收入都很高的。到了21世纪,大家都学生物,但是等到毕业后,生物系的学生工作很难找。

哪门课程学习轻松成绩又好,可以选相应的专业

给几个选专业的参考:文科同学要是数学好的,可以读社会科学,包括教育、法律要有数字观念;数字观念没有、厌恶数学的,可以读文史哲。

理科同学也以数学好坏来分,数学好的,读数学、物理学、力学等理科专业,包括航空航天;数学差的避开上述专业,再分物理好坏。物理好的,可以选机械、电类、通信信息类的;如果化学特别好,学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生物(包括医学、农学)。

从学科角度选专业,我的观点:

我们的本科,这几个专业是很不合适的:工商管理、教育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比如本科学工商管理,到单位谁要啊?你能做什么?让你去做管理?当然,管理专业有学财会、人力资源的,还过得去。学工商管理,人家不会把管理的位子让出来让你去坐的。就业很难。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听起来很吃香,当然高职高专,花一两年时间学学可以;本科去读,不值得。

国际经济与贸易,你学什么?实际就是外语学得好点,经济学、管理学都只学了皮毛。如果你到外贸公司去跟单学个一年,也可以做国际贸易。学英语,社会需要,但现在大学生,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把英语学好。等大家英语都很好的时候,你学英语干啥?所以,本科要学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

专业选择的方法,有一种相对专业的“二维四象限法”

这个是台湾研究出的专门用来指导高中生选专业的。

怎样根据一个人的兴趣选适合自己的专业?

人与人的兴趣不一样,有的人喜欢跟人打交道,朋友很多,但也有人喜欢独处,不喜欢与他人在一起。横轴线上,就把喜欢创意和资料收集总结的两类区分开。

纵轴线上以事物和与人打交道方面区分。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点上。从这个点对上去,自己的孩子适合做这些工作。

简单介绍一下每个象限。

比如,你的孩子很喜欢创造,又很喜欢在人家面前表现自己,跟人打交道,属于第四象限的跳舞。学跳舞的人很喜欢在人家面前表现自己,看的人越多他越兴奋,跳舞跳得越好,学舞蹈的人又要有创新,他不可能跳来跳去就一个动作。

比如说,生命热线,做心理服务,他喜欢跟人打交道,也要有创造,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话跟他讲、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就往人群方向靠。

再比如,第三象限,2+2=4,这是一个小学教师的职业,小学教师首先是跟孩子打交道的,小学老师不需要创造发明,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小孩就行了。

而第三象限,靠近资料整理方向的是法官。法官的特点,一定要了解所有的法律条文,他不能创造,他要是创造法律出来那是犯错误的。他必须一板一眼,哪个对哪个合适,他对人,又不能太跟人打交道。他既要跟人在一起,又不能太与人打交道,吃了被告吃原告。

第一象限,花草相关的职业,又喜欢摆弄,又不大愿意跟人打交道。做医生也是这样。

每个家长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孩子的兴趣点,根据自己特点选择专业,有一定指导意义。

第三篇:选学校or选专业

选学校or选专业?

这是让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纠结的问题之一,答案是,通常情况下应首选学校。这是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学校的品牌效应都很重要。比如某985高校同一所普通的高校相比,虽然普通大学的某一专业很好,甚至在国内都是顶尖的,但985高校各方面条件、社会声望等都是一种无形价值。从长远发展来看,名校的品牌效应对个人一生都是一种荣耀,而非一时的实惠。学校的声誉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专业的冷热会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大学的声誉基本是稳定的。其次,大学所学的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以后的职业。专业分工的确是越来越细,但现今的社会更需要具有综合素质专业训练的人才,复杂性的工作更需要多专业的集成和组合,复合性人才更受欢迎。刚毕业的时候,专业是贴在学生身上的标签,单位总要找到能适合自己职位的人,毕业生没有任何经验,只能凭借大学学到的东西去争取。当工作经验逐步积累,专业的色彩就越来越淡。在实际工作中也会突破专业,自愿或非自愿地去尝试新的领域。

在选择学校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要盲信排名。近几年,国内掀起一股大学排行热,各类高校综合排名以及专业排名层出不穷,比较有影响力的官方排名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民间排名有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网排行榜等。不过,目前的各类高校及专业排名,因为评价方的目的不同、指标各异、方法有别,排名结果不尽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社会各界对此也表示质疑和批评,所以各类排名仅可作为志愿填报中的信息参考,考生及家庭对此切不可盲信,更不可据此进行盲选,替代自我分析。

专业都是干什么的?

对考生来说,板凳枯坐十年冷,两耳不闻窗外事,平日大小考已应对不暇,哪有时间去了解专业现状?对各个专业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亲戚长辈的介绍或是影视剧中的展现。认为学法律的都像《傲骨贤妻》里那样,学医都像《医者仁心》、《心术》那样,结果上了学发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荧屏内和荧屏外。

下面是@人民日报 总结的一些热门专业的课程和毕业去向,仅供各位考生参考。

选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

记住这几点:

1、热门≠高就业率,就读人数较多,就业竞争更大;

2、“热”与“冷”是相对而言,今天的“冷门”可能就是明天的“热门”。十年前作为热门专业的法律、外语如今也成了就业难重灾区,现在谁也说不好四年后会是什么样;

3、热门专业有时间性,也有地域性;

4、进了热门专业,未必都是前程似锦,入了冷门,未必都是命运不济。况且目前所有高校都可以在入校后转专业。兴趣or就业前景

实际上,专业兴趣的培养与职业的选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美国等国家,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接受职业启蒙教育,而我国目前大多数地区还只是把这个过程浓缩在高考结束到填报志愿这段短短的时间之内,这显然过于草率。从这方面来看,选专业难,根本上还是因为职业启蒙教育欠缺,学生平时鲜有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具体说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学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一件幸福且幸运的事情,对学习效果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兴趣能持续多长时间?专业学习是否会毁掉兴趣?自己以为是兴趣的兴趣其实不是兴趣怎么办?这些因素不能不考虑。而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则至少可以有个经济保证。

一些需要注意的概念

同一学校,不同批次:同一学校有一本、二本。一般只是专业不同或者所在校区不同,教育设备和办学质量以及颁发的毕业证书区别不大。而三本一般为独立学院,所发文凭是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质量也不同。

分数级差:学校志愿分极差是指录取第一院校志愿考生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的志愿极差为20分,第一志愿调档分数线为600分,第二志愿的调档分数线就为620分。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专业级差为4分,学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成绩减去4分后,和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确定专业。

就是学校在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时,该生考分要高于已投档(或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一个规定分数,这个分数就是该校的分数级差。一般情况下,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要高出第一志愿考生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几分至几十分不等。

平行志愿:先提档比例在100%-120%之间,在投档人数多于录取人数时,肯定会有人面临退档危险。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被退档考生只能参加该批次降分征求志愿投档。事实上,有很

多高校(通常是名校)或明或暗地只招收第一志愿的考生。

调剂:“服从专业调剂”意味着该院校在本省该批招生的任何专业都可被录取,但不会被调到该校未在本省投放计划的专业。“只招有专业志愿考生”指学校某一专业只招填报专业志愿的考生,不招收未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即使“服从专业调剂”,也不会被调剂到这些专业。往届生:往届生一般不能报考军事院校、国防生、飞行、乘务专业、国际关系学校、电子科技学校等。

第四篇:大学选专业

大学选专业:人文学科的价值

文/薛涌

众所周知,美国的精英大学,毕业生总是最成功的,否则大学就该重新排名了。你仔细一调查就明白,越是精英的大学,那里的学生就越务虚不务实,人文学科的香火就越盛。

年纪稍大的人,大概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大饭店》。其中有个漂亮体面的少妇,到大饭店来卖淫。结果被好心的经理发现。经理问她为什么要干这等事。她说自己被丈夫抛弃,带着孩子没有别的活路。经理又问:“你没有什么技能吗?”那女人叹口气:“我大学的专业是英语,甚至还曾写过诗,希望出本诗集。但现在那都是不相干的事了。”经理看不过去,正好他有个朋友在一个做贺卡的公司,就介绍她去给人家写贺卡辞,算是“专业对口”了。这个少妇也立即从原来的肮脏行当中跳出洗手不干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荒诞不羁,却反映了实际生活中美国大众的心态:百无一用是书生。人还是要趁着年轻学点有用的东西。我过去的一位美国英文老师告诉我,当年她父亲知道她要学英文专业,就以拒绝支付学费来逼她改行。

和中国一样,在美国,人们不仅竞争着上大学,而且对专业的选择极其挑剔。许多人都觉得,选专业是找工作的第一步。专业选错了,就会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危险。结果,大学的专业越来越实用,传统的人文教育面临严重的挑战。以2005年为例,美国大学最受欢迎的专业竟是会计!这个结果多少让人有些吃惊。因为根据2002年的一项调查,从1990—1991到2000—2001,美国大学会计专业的学生人数,本科生和研究生加起来,从59140跌到46555,下降了21.3%。会计师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枯燥无味、孤独怪僻、没有情调、只知道算账的数字处理机。但是,从2002年到2003年却时来运转,全美会计学位的授予量增加了11%。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所开设的全美最大的会计课程,学生人数从2000年到2003年增加了43%。密歇根大学会计专业的硕士课程,过去3年里学生人数上涨了76%。伊利诺斯大学的会计课程也是全美最大的之一,其本科生人数从2001年到2004年增长了66%。

会计专业从消沉到流行,最大的原因是2001年安然公司倒闭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华尔街的金融欺诈丑闻。这些丑闻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犯罪公司做花账、虚报赢利,欺骗投资者。于是政府推出一系列新法规,加强审计、财会上的管理。仅此一举,就创造了许多会计专业的工作。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会计师是这一系列丑闻中“吹哨子”的英雄,形象也顿时高大、“性感”起来,投到这个专业的人数自然也随之猛增。

不过,华尔街的金融震荡并不能解释一切。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会计专业风行似乎在安然丑闻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这其实表现了美国人上大学的态度越来越实际:上大学就是为了赚大钱。会计顾名思义就是坐在那里点钱算账,财富看得见摸得着,当然最让人心里踏实。目前大学本科十大最受欢迎的专业,除了会计排第一外,从第二到第十的热门专业依次为:电力工程、机械工程、商务行政与管理、金融经济、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市场推销与经营、化学工程、信息科学与系统。一句话,大家不是急着做生意,就是要当工程师,全都脚踏实地。

一个2002年在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进行的调查表明,22%的学生在上高中前就开始考虑他们的专业。大多数的学生在高中毕业那年开始考虑。70%的学生考虑以后做生意。计划从事医疗和法律工作的紧随其后,各占14%和13%。而“潜在的收入水平”,是这些专业选择背后最大的依据。在考虑读商学的学生中,70%是受这个因素的驱使。即使在考虑非商学专业的学生中,58%也是出于这个因素。而“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因素,只构成40%的非商学专业的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动机。在选择商学专业的学生中,只有25%以此为动机。可见,选择商学这个专业的人,大部分是被赤裸裸的金钱所驱动。

在1970年,美国大学本科商务类专业仅占学士学位的13.6%。1981年以后,这个比例上升到19.3%到24%之间。比如2002年,是22%。也就是说,20%到25%的大学本科生(一年平均25万人)是在那里念生意经。

相比之下,人文学科节节败退。英语专业1971年占学士学位的8%,到2002年跌至4%。历史专业1971年占学士学位的5%,到2005年仅为2%。尽管全球化大潮汹涌,外国语言和文学专业在学士学位中所占的比例,也从1971年的2.4%跌到2005年的1.2%。

其实,即使是这些少得可怜的人数,也不全靠学生的兴趣来维持。康州一所大学的一位教授,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的亲身经历。

一个叫罗伯特的新生,由家长带着来找他。家长问:“选什么专业对进法学院最有利?”该教授回答:“任何一个强调读和写的人文学科都可以。”“不对!”,家长急着说,“我们家的罗伯特早已打定主意要当律师,我们不会让他在那些和法学院不相关的东西上浪费时间。是不是读历史有些帮助?”

在美国,本科不设法学专业。想当律师,进大学常常不知干什么好。结果,许多像罗伯特这样的孩子,阴差阳错读了历史或其他什么人文专业。

上面提到的这位教授是耶鲁大学读美国历史的博士出身,亲历这种人文学科的没落,不禁痛心疾首,回到自己的母校寻求支持力量。他采访了许多成功的耶鲁毕业生。这些人捐的钱常常比这个教授一辈子的累计工资还多。但他们大学本科时,读的不仅是人文学科,而且现在也认为大学的专业奠定了他们日后成功的基础。

这并非是我们这些学历史的人不甘心自己的专业不热门而故意制造的宣传攻势。众所周知,美国的精英大学,毕业生总是最成功的,否则大学就该重新排名了。你仔细一调查就明白,越是精英的大学,那里的学生就越务虚不务实,人文学科的香火就越盛。

以耶鲁大学为例,在过去25年里,历史一直是头号热门专业。历史专业的学生占本科生的13%到15%。史景迁的中国史课年年几百人上,已经成了传奇。英语专业一直是四大热门专业之一,在90年代前半期还是第二热门的专业,后来才被经济学和政治学超出。而耶鲁的经济学,是高度理论化的人文学科,不是实用学科。耶鲁根本就没有实用的经济(即商务)本科专业。哈佛大学前四大热门专业,第一是社会科学,选该专业的人数占本科生的48%;第二是生物,为10%;第三是英语,为8%;第四是心理学,为7%。普林斯顿的传统五大专业是政治学、经济学、历史、英语和国际关系。最近心理学上升,取代了英语,目前最热门的是政治学。传统上,46%的学生集中在这五大专业。最近学校努力推行专业多元化,已

经初见成效。2005年,选择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上涨了15%,选择自然科学的学生上涨了7%。学生人数上涨率最快的全是人文学科的小系,依次为: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系(100%),音乐系(100%),斯拉夫语言与文学系(60%),比较文学系(57%),宗教系(52%)。同时艺术与考古、法文、意大利文、德文等系,学生人数也明显上涨。总的趋势显然和美国一般的大学正好相反:人文学科越来越热。

解释这一现象,还要诉诸我们最基本的常识。这些精英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当领袖,要把握大方向,其关怀和训练当然必须宏观,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里数钱算账。从这些精英学校的学生背景看,大部分学生出身于中高产阶层,父母受的教育很高,对大学有充分的理解,鼓励孩子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大学的最基本目标,是发现自己,认识世界,反省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大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经历。度过了这样4年的人生,再想实际问题也不迟。

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则是另一番光景。他们许多人来自劳动阶层家庭,常常是家里的第一个或者第一代大学生。他们的父母没有受很好的教育,许多人反智主义情结甚重,觉得大学总是教一些读书人才喜欢的没有用的东西。可惜,如今的大潮流是蓝领工作越来越少,连招警察也开始要大学毕业生。不上大学,没有出路。所以他们的子弟勉为其难,进大学就是为了找饭碗。大学不过就是个职业培训班。如果你让他们一年花几万块送自己的孩子读什么柏拉图,他们肯定觉得你有病。

其实,劳动阶层的子弟并非一定不喜欢柏拉图。问题是,如今大学越来越市场化。学费涨得奇高,学生和学生家长成了消费者。一年几万块花出去,构成全家最大的开销。这钱花得值不值?于是有了个消费者权利的问题。结果,每年新生一入学,你就会发现家长比学生还多。和教授、校方交涉的,几乎都是家长。他们从选择孩子的宿舍、课外活动的安排到所学的专业,事无巨细,全要和学校讨价还价、给孩子决定好,保证自己花的钱不冤枉。在这样的情况下,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即使有许多梦想,希望利用大学时期探求人生、了解世界,也没有办法。他们的一切选择都由家长代劳了。

结果也可想而知。那些务虚的学生几乎肯定会成功,成为自己这一代人的领袖;那些务实的学生,还和父辈差不多,卖力气为生,等着人家给工作。何以如此?当然,精英大学的学生智商高,社会关系也多,学什么都会成功。但为什么在这群人里,彼此竞争时也要争先恐后地务虚不务实呢?可见,人文教育,对人实际的成功还是有关键作用。前述那位耶鲁毕业的教授在自己的校友中进行访谈调查,得出了有实际经验支持的结论。

1980年从耶鲁毕业的苏珊•克朗(Susan Crown),读的是文学专业,目前是芝加哥一家投资公司的合伙人,已经当上耶鲁的校董。她的体会是,人文教育教你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阅读、如何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述。这些技巧,在商业活动中每天都要用。另外,如今的社会变化快,信息多,令人目不暇接,人们对任何东西的了解都浮皮潦草。大学的人文学科,则给你提供了一生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机会,去专心致志地读伟大的历史和文学著作。这样,你就学会了专注于大的理念,不被一些琐碎的细节所支配。

理查德•弗兰克(Richard Franke)是1953年的耶鲁毕业生,领导一个大投资公司24年之久,如今已经退休。他的体会更为具体:“生意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不管你把公司办得多么成功,你那一套不到5年就得变。也就是说,你每5年要有秩序地重新塑造你的公司。在这个

过程中,你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但你更需要一些能够综合思考不同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的人。所以我作为公司首脑,就喜欢雇用人文学科出身的人。”

他这个意见几乎代表了所有被访者的看法:人文学科培养的分析深度、创造力,比商学院教的东西更可靠。

查尔斯•埃利斯(Charles Ellis)于1959年从耶鲁毕业,专业是艺术史。他创建并领导一个国际贸易咨询公司达30年之久。他强调说:“如果你想当企业领袖或经理,本科学商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重大失误。你所能学到的只不过是一些高级的账目管理技术。”他认为,人文学科给你奠定了管理人才的战略性的基础训练。生意场上,归根结底是跟人打交道。你想成功就得跟成功的人接触。你赢得人家尊重的最好办法,就是和人家有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你最好是把和你生意有关的人都看作是志愿人员。他们如果不感到和你接触有意义,而只是赚几个钱而已,他们早就干别的事情去了。他的这番高见也同样得到其他耶鲁毕业的大老板们的认同。大家普遍的感受是,当个成功的生意人,就要看你是否有和思想复杂、社会关怀深刻的人打交道的能力,要看你是否能够创造一个文化氛围,让这些心灵复杂的人在这个氛围中感到愉快。其实当今总统布什做生意的经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有哈佛的MBA文凭,又是贵族中的贵族,但在生意场上就是混不开。他一张嘴就让人看不起,凭老父的关系也不管用。布什家族有个不成文的家规:先赚钱再去碰政治。布什是第一个破这个规矩的人,原因是他没有别的办法。他在耶鲁只是睡过4年,其人格和企业精英格格不入。搞政治,可以绕开这些脑筋复杂、趣味精致的人。也正是因为他在脑筋简单的人看来有魅力,结果在政治上比在生意上顺利得多,成了美国历史上一个最为反智的总统。

耶鲁之外,人文教育同样培养了许多名声赫赫的企业总裁。前惠普总裁卡莉•费奥利那(Carly Fiorina),当年在斯坦福学的是中世纪历史和哲学。她号称她对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转型的兴趣,与她面对信息时代社会转型时的思考非常切近。迪斯尼的总裁迈克尔•埃斯内(Michael Eisner)大学的专业是英语和戏剧,没有上过一堂商学方面的课。他督促自己的三个儿子在大学里都学人文。用他的话来说:“文学对人的帮助是难以置信的。你做生意时总要处理人际关系。文学帮助你理解什么才能打动人。”米拉马尔系统(Miramar System)的总裁尼尔•雷宾(Neal Rabin)是学创作出身。他虽然雇用MBA,但他批评说,那些哈佛的MBA,常常被管理学院的案例研究课程中企业失败的例子给吓得瘫痪,缺乏创业时必要的想象力。康宁(Corning)的总裁约翰•卢斯(John Loose)大学学的是东亚研究。他声称自己对中、日、韩和印度的理解,帮助他在光纤市场低迷之时,发现了亚洲市场的亮点。联邦百货商店(Federated Department Stores)集团的总裁休•克罗尼克(Sue Kronick)同样也是学的亚洲研究,并靠她对印度的理解在亚洲找到廉价的供应商。米夏埃拉•罗德尼奥(Michaela Rodeno)在大学学法国文学时,从来没有想到这个专业使他发现了葡萄酒这宗大买卖,最后成为一个设在加州的法国葡萄酒公司的总裁。学人文的客串高科技公司领导更是一个小潮流。加州的蓝盾(Blue Shield)的总裁布鲁斯•博达肯(Bruce Bodaken)拿了哲学的学士和硕士,还教过伦理课。他认为哲学帮助他思索深刻的问题,是他成功的关键。全景(Uniscape)的总裁斯蒂夫•亚当斯(Steve Adams)是20世纪英国文学的博士,后来辞掉教授的职位进了生意场,大获成功。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曾经大红大紫、在中国广为人知的前福特汽车公司总裁李•艾科卡(Lee Iacocca),本科学的是历史。《花花公子》的创建人休•海夫纳(Hugh Hefner),本科学的是哲学。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 Motion Picture)集团的总裁谢里•兰辛(Sherry Lansing),大学学的是英语。在美国前1000家大企业中,只有1/3的总裁拥有商学硕士学位。说到底,人文教育是向你展示人类最重要、最伟大的理念的交锋,并让你也被卷入这样的交锋。伟大的理念培养伟大的人,不管是在哪个领域。

这也难怪,一些在生意场成功的人,对大学生本科中的商学迷信和人文教育的衰落感到担心,觉得教育已经不成其为教育,而仅仅是训练。前面提到的查尔斯•埃利斯一针见血地指出:“怀疑的自由是创造的第一步。没有人文教育,你很难进行建设性的怀疑。”用美国建国之父杰斐逊的话说:“教育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够自己来判断是什么保证了或者威胁着他的自由。”可惜,在“9•11”后两年多,大部分美国人还认为萨达姆是恐怖袭击的幕后指挥。这说明公众已经失去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这正是人文教育要训练的东西。没有这样的思维,不仅做生意时会盲从,跟着人家买股票、炒房地产,美国的民主制度,也会陷入危机。

第五篇:退林还耕后农民何去何从

退耕还林八年后农民将何去何从——以遂宁文百村为例

前言: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政策之一,其基本政策措施是“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生活费)补助。

四川省遂宁市文百村位于四川省东部,是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实验村。自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后,农民似乎脱离了土地,没有了经济来源。部分家庭不在乎那点补贴,也未种苗,使得土地成荒。而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出现大部分的留守老人及小孩。村委也组织田地种蘑菇,种桑养蚕,种果树等等措施,但由于销路、技术不过关、人手人才等问题都失败了。但也出现修路,修沼气等成功的事,却需要大量的金钱。特别是近两年来,农民为了孩子的教育经费,村委的各式收费项目以及圈养家禽等,增添收入,已经开始退林还耕,村委也没办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农民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状,土地反而增添了负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又该何去何从?

正文:

我们知道,退林还耕政策有严格规定,退耕地造林后,禁止间作粮食与蔬菜,但又可以在保证水土不流失情况下,进行林果间作方面的立体经营。但其中的度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及违反了政策,又让国家和家庭个人遭受了损失。

首先,退林还耕补助的问题层出不穷。多次被卡。不同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向村民了解得到询问,我知道,在村里的政策是前三年按土地亩数补贴少量的钱和大部分粮食。第一年的粮食下发很快,可是其质量及其不好。不仅有掺沙子,也暗黄无色,与自己家里种的粮食是天差地别。于是,因为部分水田并未纳入退林还耕的范围内,村民仍然可以获得足够家庭吃的稻米,就将粮食全部转卖。可以然后从第二年起,粮食由村委帮忙直接卖掉,但是拿到钱的速度越来越慢,其中一户家庭甚至拖延了整整一年才拿到钱。

其次,我们看看在此政策实施八年后,补助也已经停止,农民 的经济来源

越来越受到限制,在物价水平高度提升的今天,他们未来的路将如何前行。显而易见的是,居于村里的农民不甘受困,大部分的村民从一开始的小心试探,到现在得猖狂而行,退林还耕现象越来越明显。问道他们,说是看到村委并不管事,便开始从新种植粮食。我询问说,难道你们不知道砍树苗是违法的行为么?他们回到,我们没有砍,只是采用了间种的方式,增加收入罢了。树苗是自己枯死的,而且再说了,有的家庭举家迁移,原来的土地都荒芜了,也没见村委采取什么措施或者是惩罚什么人,于是行为更加肆无忌惮了。

我们看到,一是退林还耕对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影响。长久以来,村里的种植一直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依靠种植获得的粮食养家禽,卖钱等等。现在,家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都已经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就没有了什么可以养活自己的手段了。调查发现,现在村里的土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桑地、桑苗与作物间种的地、果林以及荒地。粮食产量的锐减导致家禽的大量消失,农民进入了迷茫状态。

二是对于人口迁移变化以及农户收入结构的影响。经过调查,有大约5%的人口迁移到了城市,改了户口;而35%的人口到了城市打工,成为打工一族;还有7%的人口是读书一族,大学生到了城市,部分小学生随家长到了城市,进入打工子弟小学,剩下的就是在县里读的了。相应的,教育经费的要求提高,农户收入来源的减少,都改变了家庭的收入结构。80%是打工人员的收入,剩下的是家里自己的收入。

总结:

村里一直不曾放弃过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只是实在有限。举例来说,种桑养蚕,但由于是散户养殖,而且技术不过硬,劳动力少,因此得到的收入很少。比如去年,有的家里养四季蚕,好的话一年可以获得5000的收入,但是但凡蚕得了一点病,一年也就1500左右的收入。还不计较其中的成本投入。有一年,村里大力要求村民在田里和林间种蘑菇。虽然经过一定的培训,但由于技术有限,最后的成果很不好。而且因为销路不畅,种植得好的农家一样没有卖得好。第二年,村民并没有总结经验,迎难而上,而是直接就放弃了。

而农民的支出则不断增加。一是物价水平上升,人民币贬值。而是孩子的教育经费增加。三是响应国家部分政策,农民仍然需要拿出很多的钱。像是修路和

修沼泽,虽然有一些国家补贴,但是95%都是农民所出。虽然最后成功了,但是对于增加家庭收入在短期内显然并无变化。

在收入来源剧减而支出大增的情况下,退林还耕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必须得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村委增强监控力,以法律手段维护国家政策。丰富宣传手段,使村民了解退林还耕的重要性。

二、村委必须在实施相应的增加收入的政策上前思后率,计划周详,不要给村民增添负担,打击村民自信。

三、进行政策调整。现行的补助政策在实际情况中激励性不强,而且,长期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也必须调整。相信,在两年前要求种植核桃树的举动有所收获。

四、加强村民受教育程度,建立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队伍,只

有有了技术,农民增加收入才有望。

下载大学生选专业还不如农民聪明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选专业还不如农民聪明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看法

    大学生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创业路子的几点看法 曾凡涛 张旭峰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材料

    “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简介澄城县“高原之星”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7月30日。是由渭北兴农果业协会发展壮大起来的,该协会组建于2002年冬,在省、市、县有......

    农民专业合作社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2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

    利辛县当地农民专业 合作社情况调研 一、发展现状 利辛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已有数年,初期主要以为农民农业生产服务等专业协会的形式出现,经营模式是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产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走合作之路,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三农......

    农民专业合作社(范文大全)

    一、发展现状 光山县作为农业大县,加之劳务输出量大,农民群众有着较强的合作需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有着独特优势。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 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选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选题 宋一波: 1、企业信息安全实施技术与策略 2、企业局域网组建实施方案设计 3、基于B/S结构的办公自动化(OA)系统设计与开发 4、管理信息系统(MIS)设计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