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谢读者——《如东日报》告别语
感谢读者——《如东日报》告别语
在岁序更新之际,《如东日报》将走完10年的办刊里程,自2004年1月1日起停刊。在此,我们向广大读者告别。
10年,弹指一挥间。蓦回首,一路风雨兼程。当我们深情地翻阅3000期报纸的一个个版面、一篇篇报道,激起的不仅仅是对遍访如东、激扬文字的深刻记忆,更有一份深深的庆幸和自豪。能够在跨世纪的南黄海之滨,以文字和镜头紧紧跟踪跻身全国百强县之如东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能够与思想解放、锐意进取的百万人民群众共同探索、与时俱进,能够把自己的新闻生涯融入如东改革发展的壮阔历史,能够有幸记录如东三个文明建设伟业的点点滴滴,我们感到无比振奋,无比欣慰。在此,我们向广大读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并致以衷心的慰问。
我们感谢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1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如东大地展开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波澜壮阔的崭新宏图,率先意识、机遇意识、拼抢意识正逐步深入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渗透如东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县委、县政府以恢宏的气度构筑起“千军万马战犹酣”的发展平台,鼓励并催化着来自人民群众的巨大创新能量,为我们的报纸提供了不竭的生命源泉。县四套班子领导关注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谆谆教导我们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的方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宣传报道中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10年来,我们忠实地遵照这样的要求,与奋进的如东相伴同行。
我们感谢各镇、各部门、各单位的关心支持。10年来,我们努力贴近基层,贴近实践,从宏观的角度看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在传播、评价发生于如东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中,发现并力推有全县、全市、全省乃至有全国意义的典型,力争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10年来,报社在全国各类新闻竞赛和好稿评比中获奖的几百篇稿件,均是对来自基层鲜活素材的精心提炼。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在全县改革发展中的巨大贡献,以壮观的丰碑色彩,提升了报纸的内在质量,催化了一批名牌栏目的创制。同时,报社的队伍建设和事业管理所以不断攀高,10年来报社所以能历年评为文明单位、事业单位先进管理集体、目标管理先进集体,特别在去年被评为四年一度的“南通市先进集体”,均得益于各镇、各部门、各单位的典型示范和榜样引路。我们感谢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10年来,报社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既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喉舌,又注重传递平民百姓的心声,在热点引导中力求上情和下情的契合。本报记者踏遍如东的沃野丰涂、新区热土,感受着全民创业的火热生活,在与群众鱼水相依的密切交往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吸取了丰富的政治营养,提升着自身的思想素质。广大读者特别是新闻阅评员对报纸倾注了无限的关爱,从舆论导向、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为我们献计献策、匡正勘误,从而使《如东日报》以“起点高、发展快、质量高”受到新闻界同仁的关注和赞许。
在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下,《如东日报》如果继续办下去,相信它的优势和作用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体现。但是,作为党报,首要的品质应该忠于党,应该胸怀全局。在党中央作出对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进行治理整顿的重大决策后,省市决定停办包括《如东日报》在内的一大批报刊,我们从党和国家的大局着眼,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坚决服从,坚决照办”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相信每一个关心和喜爱《如东日报》的读者对此都会予以理解。展望未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宣传如东、加快发展如东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如何寻找新的宣传载体,为“突出发展主题,凸现工业主体,奋力开创如东经济建设新局面”而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如东日报》的停办,并不意味着它担负的职能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相反,县委、县政府传达政令的通道、联系群众的桥梁、弘扬如东精神的阵地,不仅要修筑,要建造,要开辟,而且还要修筑得更顺畅,建造得更宽敞,开辟得更广阔。要做的事很多,前头的路更长。
谢谢读者。
第二篇:告别语感谢文稿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4个多月的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想想在学校的点点滴滴,一说到要离开,还真是诸多不舍。舍不得这里恬静的校园、整齐的教学楼、舒适的宿舍、和谐的办公室„„其实,最舍不得的还是这里的人,舍不得跟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和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学生们。在离开之前,我想说出对你们的感谢。
首先是对各位老师,向半年来一直帮助关心我的指导老师赵老师表示真挚的谢意。感谢你在教学实践中对我的细微指导,在生活细节上对我的关心帮助。是你的支持,让我这半年来实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让我在这短短的18周的时间里锻炼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别时容易见时难,这时我难免有几许依恋。然而,我想到我即将离开,去继续新的学习和生活的时候,又有几分释然,几分激动。我将带着您给予我的知识和技能,去开启属于我的新的生活。
然后是学校的各位领导。虽然刚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对于生活环境有些不大适应,但在各位校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进入角色非常快,向指导老师请教,向班主任请教,当地教师毫无保留的将他们的知识,经验,方法传授给我们。校长还请我们吃饭,席间我们每一位实习生都做了发言,小到实习生的住宿饮食、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大到新课改落实和师范生就业,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感谢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和对实习生的信任,把内心最真实的实习感受都掏出来,将自己工作期间遇到的困惑和总结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与分享。各位领导不时插话,详细询问实习生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当场也责任到人,一一解决;对实习生向学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各位领导逐一记录下来。那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餐会,因为我们抛开了形式,敞开了心扉,我们的实习感受得以表达。学校的领导以及老师们为我们实习生奉献的有太多太多,他们是在帮助我们将理论实践化,将学生老师化,帮助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真的十分感谢学校。
最后感谢河北师范大学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接触中学、锻炼自己多方面能力的机会,也坚定了我从事教育行业的决心。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即将离开这里,结束我们的实习生活。回首曾经,我们告别了上课前惴惴不安的心理,告别了讲台上青涩稚嫩的模样,告别了大学里散漫自由的生活,告别了平日里轻狂娇惯的状态,我们成熟了,我们成长了。现在,学校这两个字眼已不再是我们来之前的各种听说,各种描述,它已经以严格的管理,美丽的校园,突出的成绩的形象植根在我们的记忆中。也是它见证了我们完成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成为我们每一个人青春时光里的绚烂一笔。在学校的实习结束,是一段故事的结束,也是另一段故事的开端。
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重聚。然而,我想,不管我们在哪里,不管我们是富有还是清贫,不管我们是成功还是平淡,有一点我们清楚的记得:我们曾经在学校有过一段令我们难以忘却的美好时光。我们永远会记住这里,记住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春晖遍泽桃李树,硕果满挂琼瑶枝”。最后,祝学校越办越好!
第三篇:告别语感谢文稿
转身说再见
八月中旬,我带着我的理想来到了深州中学,开始了我的教育工作,尽管是短短的半年实习。这半年的实习生活却成了我人生中最美好,最有意义的一次经历。这里的人,这里的事物,这里的一切的一切,我将永远不会忘记……
实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这里我有些话想要说。
深州中学是我成长的地方,首先,我从一名学生逐渐的转变成了一名不 成熟的老师;第二,从以前的一名受管理者到现在的一名管理者;第三,从完全没有经验到现在的逐步成熟。这点点点滴滴的成长,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周围帮助过我的人们。
首先,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使我们成长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在这三尺讲台上尽情地施展自己。学校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还给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更加踏实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去。尤其是那炎炎夏日孙主任为我们送来的电扇,甚是感激!
第二,要感谢的我的指导老师刘老师,是他在我的教学工作当中不断的进行指导,才使得我现在能在课堂上自如的给学生讲解知识,并运用各种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老师给了我一次当活动主持人的机会,让我有了一次新的人生体会。同时,刘老师还是我的班主任老师,是他让我懂得了如何能够更好的管理好一个班级,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如何去任用学生并发展他的才能。他的信任,也让我更加放心,更加有信心的去处理班级里的一些事情,第三,就是要感谢一直陪伴着我的学生们。他们见证了我的成长,是他们让我成长。你们的天真可爱,使得我这半年的生活如此的多彩,同时也使得我重温了一次我的高中时代。
寥寥的几句话写不尽我心中的感激之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有用行动去感谢你们了。在这里所学习到的一切,都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的财富,我会继续进行我的教学工作,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们,也更好的教育他们如何的去面对人生,如何去做一格合格的人。
我会坚持我的理想,继续努力。
一转眼,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即将结束,我们也不得不开始走向离别的旅程。藉此实习结束之际,我向关心、教导我们的深州中学的校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我的良师益友杜老师和八个姐妹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长!
我们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懂得了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博大的爱生情怀;我们如期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在班主任工作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贵校学习到的这些经验将是我们今后任教的一大财富!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知不觉间在深州中学已走过了一个冬春与初夏。在这四个月间,有过欢声,有过笑语,有过无奈,有过无所适从……但收获更多的是感动与幸福。
比如:如何处理学生迟到,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去开班会,如何去组织学生活动等等。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从指导老师身上学到的,那就是微笑,他每天都面带微笑,给人一种特别亲近的感觉。刚开始的时候,第一面见到他,就觉得这位老师特别容易接触的,心里就在想如果他是我的指导老师该多好呀。幸运的是,他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微笑的亲和力,一直感染着我,让我懂得生活得快不快乐主要是自己的心态,在学校更应该有良好的心态。微笑必不可少。
第四篇:告别语感谢文稿
走后,我也许不再回来
寂寞如夏,轻轻地来,悄悄地走去,一个转身,便青春过半。青春如夏季的雨,身在其中,漠视淡忘直到厌倦,那是一场虚张声势的疲惫;失去之后,心痛惋惜直到哭泣,那是阳光下流出的泪水。寂寞如夏,青春过半,走后,我也许不再回来。
在人生的一个拐点——关汉卿学校,豁然明白,我不再是个孩子,我有了自己的学生,自己的班级,自己任教的学校。从校门口到办公室有一条走廊,每天进进出出,总有学生向我喊:“老师好!”奥,叫我呢,起初我总是要反应一秒钟。至此以后学生天天喊,我天天答应。随着时间流逝,我从尴尬走到了幸福,从窘迫走到了从容,我也从一个学生变成了老师。
经常有人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当老师,最起码不要当中学教师,中学教师太累了。我为此迷惑而茫然,难道我来这里实习,就是为了告诉我教师不好当?而或此路不通?
时光荏苒,4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得到了答案:要当老师,要当中学老师。想想在学校的点点滴滴,一说到要离开,还真是诸多不舍。舍不得这里恬静的校园、整齐的教学楼、宽敞的宿舍、和谐的办公室、舍不得这里的人、舍不得跟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舍不得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学生。在离开之前,我想说出对你们的感谢。
首先是对各位老师,尤其是对一直帮助关心我的指导老师刘玮老师表示真挚的谢意。我和指导老师的名字很像,我叫刘伟沙,她叫刘玮,起初学生还以为我们是姐们俩呢。单名字的相像就足以说明缘分不浅,更何况刘玮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我的细微指导,在生活细节上对我的关心帮助,让我这半年来实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让我在这短短的18周的时间里锻炼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临走前几天刘老师请我吃饭,边吃边问我未来的打算,我说当老师,因为觉得这样自己会很幸福。别时容易见时难,走后,我也许不再回来,去继续新的学习和生活,有几分释然,几分激动,几分不舍。我将带着师傅给予我的知识和技能,去开启属于我的新的生活。
然后是感谢35班班主任王炳杰老师和35班全体学生。虽然刚到这里的时候我对于生活环境有些不大适应,而又急于想锻炼自己,在王炳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很快进入35班副班主任的角色,35班的学生特别活泼,换句话说,特别难管,一开始我有点毫无头绪,后来经过班主任指点,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要威严而不笑,起初觉得这句话并不是很正确,面对学生为什么不笑呢?后来看到学生们不惧老师嬉皮笑脸的时候,却是无奈了。“威严而不笑”这句话却非常管用,我严肃的表情会让学生安静许多,严肃些就很少有学生肆无忌惮捣乱了。再有就是平时的小事,查卫生、看做早午晚自习纪律等,要有足够的耐心!这点值日班长和值日小组长非常负责,班主任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觉得与学生们相处是再愉快不过的事,最后一节生物课,发卷子时我一个个喊他们的名字来讲台前拿,并对他们每个人说了一句话,虽然这些的有些微不足道,但是走后,我也许不再回来,真是舍不得这群学生了呢。
感谢29班、30班、31班、32班、33班、34班、35班、36班、37班、38班所有的学生们,不管老师教了你们几节课,你们在我心中都是我最可爱的学生,谢谢的支持和配合。走前想借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信告诉你们“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有成就感和尊严的日子才叫快乐”。
感谢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和对实习生的信任,真的十分感谢学校。最后感谢河北师范大学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接触中学、锻炼自己多方面能力的机会,也坚定了我从事教育行业的决心。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即将离开这里,结束我们的实习生活。回首曾经,我告别了上课前惴惴不安的心理,告别了讲台上青涩稚嫩的模样,告别了大学里散漫自由的生活,告别了平日里轻狂娇惯的状态,我成熟了,成长了。现在,学校这两个字眼已不再是我们来之前的各种听说,各种描述,它已经以严格的管理,美丽的校园,突出的成绩,可爱的学生的形象植根在我的记忆中。而美好的记忆总是放到离时间最近的地方,仿佛世界在变,生活在变,我们还是曾经的我们,可是我们还要继续前行。顶岗实习是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青春时光里的绚烂一笔。在学校的实习结束,是一段故事的结束,也是另一段故事的开端。
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重聚。然而,我想,不管我在哪里,不管是富有还是清贫,不管是成功还是平淡,有一点我清楚的记得:我曾经在学校有过一段令我们难以忘却的美好时光。我会永远会记住这里,记住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最后以张震岳的歌词表达我不舍的心情: 我怕我没有机会 跟你说一声再见 因为也许 就再也见不到你 明天我要离开 熟悉的地方和你 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走后,我也许不再回来。
第五篇:《朗读者》第七期——告别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婉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平静超然地和这个世界告别。董卿说,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这一期,节目邀请了当代作家王蒙、中国台湾演员李立群,中国内地演员姚晨、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青年翻译家程何以及中国维和部队英雄,看看董卿怎样以“告别”带领我们进入他们的“告别”故事。这个清明节假期,听一听那些关于“告别”的故事,也会很感慨的吧。
朗读者:姚晨
与这期节目中其他嘉宾沉重的告别不同,大部分人印象最深的都是与至亲的告别。但对于姚晨来说,提起“告别”,她首先想到的却是那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正是因为这些“陌生人”的出现她的人生轨迹会被改写,才会有今日的景象。
当年报考北影之前,姚晨曾有一段时间无处可去,一位勤工俭学时认识的 “胖姑娘”收留了她。在那个现在看来甚至“不太适合人居住”的小屋里,姚晨和“胖姑娘”一起挤了一个月。虽然时隔多年,但谈起那段经历姚晨依然记忆犹新。
另外一位是他们家的月嫂,仅仅三个月的相处,对于初为人母的姚晨来说,仿佛一起打了一场胜仗,月嫂离开时,送别都显得困难非常,虽是萍水相逢,但却交浅情深。
朗读者:程何
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的程何在毕业后,放弃去海外深造和清华大学的直博的机会,选择追逐梦想,成为了一名音乐剧译词人。像《音乐之声》《猫》《妈妈咪呀》,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剧中文版,几乎全部都是经由她之手翻译而来的。她告别安逸,选择冒险:音乐剧这条路看不到结局,甚至因为精益求精,完美的展现作品原本的味道,而患上了中重度抑郁症,但是她“要为心而工作,而不是为生活”。和她一起朗读的刘阳,北大中文系同样抛开专业,选择为梦想奋斗。
朗读者:曹文轩
作为儿童文学家,他用精雕细琢的诗化语言撰写童年,让优雅的思想内涵启蒙未来。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他桃李天下,培养了刘震云、陈建功等一批优秀学生;作为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主编之一,他用行动催生着阅读的成长。2016年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曹文轩被宣布我作为中国第一个作家以及全世界华人作家第一个获得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而他多年创作的根基、引路人是自己的父亲。然而他同这位父亲经历2场告别,一场虚拟,一场真实。
朗读者:李立群
他是骨灰级的演员,而20年前他来到北京,也是一位不等戏,不挑戏的拼命三郎,在他的生命中,也充满了一个又一个的告别。台北,母亲,北京,是他生命中两段重要的关键词,面对两段生命中无可回避的告别,告别故乡,告别至亲,他都充满感恩,他把人生真是为一个演员的库藏记忆。毕竟像他说的凡走过必留痕迹,过程重要嘛。他说“酸甜苦辣都是享受人生”,面对告别,他又会与我们分享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朗读者:维和英雄和张国强
1990年开始,我们国家派驻军事力量参与到联合国维和行动当中,到目前为止,派驻的军事人员超过2万人次,也为联合国推动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2017年,中国赴马里支援的联合国官兵被授予了和平荣誉勋章,但是这些荣誉是用执行维和任务的生命危险换回来的。“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这是战士们对家人,对祖国许下的承诺。但是自古忠孝两难全,战士们和家人用强大的心态来诉说“对于世界,你是一名战士,但是对于我,你是整个世界。”
朗读者:王蒙
从时间的坐标上来看,他是一位老人,已经迈入了耄耋之年,但是人生的舞台上来说,他还是个年轻人,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即便这一生荣辱浮沉,但是他依然有着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他的人生当中有2次很重要的地狱的告别,告别北京去新疆,告别新疆回北京,是生命中的大起大落;与妻子的告别,是人生最后的告别,我记得以前看到一篇文章,讲王蒙先生的妻子,说:“我用俄语唱遥远,用英语唱情怀,用维吾尔语唱眼睛,用不言不语唱景仰墓园”,墓园便是他妻子现在骨灰安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