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复习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复习近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进一步体会几何说理的过程,叙述方式及表达要求;
2、加深认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高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发展基础性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
知识点回顾
两直线平行的条件:(1),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
M
AB
(3),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的性质:
C
(1)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3)两直线平行。,。基础巩固
1、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a∥b,170,则2.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一组同位角的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是.所得一组内错角的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是所得一组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是
强化应用
1、如图,AD∥BC,AC,证明AB∥DC.2、如图,已知DE∥BC,12,CDAB于点D,证明:FGAB
3、如图所示,已知AB∥CD,A110,C140,求P的度数.A
F
C
【巩固提高】:
一、填空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总有()A、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以上都不对
2、如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CD,则∠1=∠2B、若AD∥BC,则∠3=∠4 C、若∠1=∠2,则AB∥CDD、若∠1=∠2,则AD∥BC
(1)(2)(3)(4)
3、如图2,能使AB∥CD的条件是()A、∠1=∠BB、∠3=∠AC、∠1+∠2+∠B=180°D、∠1=∠A
4、如图3,AD∥BC,BD平分∠ABC,若∠A=100°,则∠DBC的度数等于()A、100°B、85°C、40°D、50°
5、如图4所示,AC⊥BC,DE⊥BC,CD⊥AB,∠ACD=40°,则∠BDE等于()A、40°B、50°C、60°D、不能确定
6、如图5所示,直线L1∥L2,L3⊥L4,有三个命题:①∠1+∠3=90°,②∠2+∠3=90°,③∠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①和③正确D、①②③都正确
(5)
B D
F
(6)
C7、如图6,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A、110°B、115°C、120°D、130°
二、解答题
8、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填空:
已知:如图,DE∥BC,∠ADE=∠EFC,将说明∠1=∠2成立的理由填写完整.解:∵ DE∥BC()
∴∠ADE=______()∵∠ADE=∠EFC()∴______=______
∴DB∥EF()B∴∠1=∠2()
D
E
F
C9、如图,AB、CD被EF所截,MG平分∠BMN,NH平分∠DNM,已知∠GMN+ ∠HNM=90°,试问:AB∥CD吗?请说明理由。
10、已知:如图,AD⊥BC于D,EG⊥BC与G,∠E=∠3,试问:AD是∠BAC的平分线 吗?若是,请说明理由。
11、如图所示,潜望镜的两个镜子是平行放置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后,有∠1=∠3,∠4=∠6,请你解释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
12、已知如图,AB//CD,试解决下列问题:(1)∠1+∠2=______;(2)∠1+∠2+∠3=_____;
(3)∠1+∠2+∠3+∠4=_____;
(4)试探究∠1+∠2+∠3+∠4+…+∠n=_____。
第二篇: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复习试卷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一、填空:
1、下列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A、⑴、⑵、⑶,B、⑵、⑶、⑷,C、⑶、⑷、⑸,D、⑴、⑵、⑸
2、如图1,直线a∥b,若∠1 = 50°,则∠2 =。
3、如图②,∠1 = 82°,∠2 = 98°,∠3 = 80°,则∠4 =
4、如图3,DE∥BC,BE平分∠ABC,若∠ADE = 80°,则∠1 =.5、如图4, a∥b,且∠2是∠1的2倍,那么∠2=。
6、如图5,已知a∥b。若∠1=43°,则∠6=,理由是 ; 若∠4=128°,则∠7=。
图1
图3
图4
图5
7、如右图,直线a与b被直线c所截,且∠1=100°,∠2=80°,那么a与b的关系是。
8、如右图,如果∠ = ∠,那么
根据 可得AD∥BC(写出一个正确的就可以).9、已知:如图,∠1=∠2,则有()A、AB∥CD B、AE∥DF C、AB∥CD 且AE∥DF D、以上都不对
10、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 ①∠1=∠2;②∠3=∠6;③∠4+∠7=180°;
④∠5+∠8=180°。其中能判断a//b的条件是().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如图,是一条街道的两个拐角∠ABC与∠BCD均为140°,则街道AB 与CD的关系是,这是因为。
12、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A、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 C、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 D、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等角的补角相等.
14、如图⑨,DH∥EG∥EF,且DC∥EF,那么图中和∠1相等的角的
个数是()
A、2; B、4; C、5; D、6
15、α和β是内错角,若∠α=50°,则∠β的度数为()
A、50 ° B、130 ° C、50 °或130 ° D、不能确定
16、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45°方向走到了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30°方向走到了C点,那么∠ABC等于()A、75° B、105° C、45° D、135°
二、填写推理过程题
1、如图1-3:
①∵∠1=∠2,∴_____∥_____,理由是.②∵AB∥DC,∴∠3=∠_______,理由是.③∵AD∥______,∴∠5=∠ADC,理由是.2、如图1-4所示:
①如果∠1=∠3,可以推出_____∥_____,其理由是 ②如果∠2=∠4,可以推出_____∥______,其理由是 ③如果∠B+∠BAD=180°,可以推出___∥____,其理由是
3、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GH所截,且∠1=∠2,说明∠3+∠4=180°. 解:∵∠1=∠2
又∵∠2=∠5()
∴∠1=∠5
∴AB∥CD()
∴∠3+∠4=180°()
4、已知,如图,AD∥BC,∠BAD=∠BCD,则AB∥CD.解:∵AD∥BC(已知)∴∠1=()()又∵∠BAD=∠BCD(已知)∴∠BAD-∠1=∠BCD-∠2 即:∠3=∠4 ∴AB∥CD()
5、如图,(1)∵∠A=_____(已知),∴AC∥ED()(2)∵∠2=_____(已知),∴AC∥ED()(3)∵∠A+_____=180°(已知),∴AB∥FD()(4)∵AB∥_____(已知),∴∠2+∠AED=180°()(5)∵AC∥_____(已知),∴∠C=∠1()
四、解答题(要写出必要的推理过程)
1、如图,a∥b,∠1=122°,∠3=50°,求∠2和∠4的度数。
2、如图,已知、BE平分∠ABC,∠CBE=25°,∠BED=25°,∠C=30°,求∠ADE与∠BEC 的度数。
3、已知:BC//EF,∠B=∠E,那么AB与DE平行吗?为什么?
4、已知:如图、BE//CF,BE、CF分别平分∠ABC和∠BCD,试说明AB//CD
第三篇:平行线及其判定与性质练习题
平行线及其判定
1、基础知识
(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则记作______.(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3)平行公理是:。
(4)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即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______.
(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为:______,两直线平行.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 _,那么,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为: ______,______. 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 _____那么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为:
2、已知:如图,请分别依据所给出的条件,判定相应的哪两条直线平行?并写出推理的根据.(1)如果∠2=∠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2=∠5,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2+∠1=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5=∠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4+∠6=180°,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6=∠3,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B=∠3(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D(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A(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BCE=18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图:已知:三角形ABC及BC边的中点D,过D点作DF∥CA交AB于M,再过D点作DE∥AB交AC于N点.
5、已知:如图,∠1=∠2,求证:AB∥CD.(尝试用三种方法)
6、已知:如图,CD⊥DA,DA⊥AB,∠1=∠2,试确定射线DF与A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1)问题的结论:DF______AE.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DF______AE,只要证∠3=______.(3)证明过程:
证明:∵CD⊥DA,DA⊥AB,()∴∠CDA=∠DAB=______°.(垂直定义)又∠1=∠2,()从而∠CDA-∠1=______-______,(等式的性质)即∠3=______.∴DF______AE.(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如图,∠ABC=∠ADC,BF、DE分别平分∠ABC与∠ADC,且∠1=∠3.求证:AB∥DC. 证明∵∠ABC=∠ADC,11ABCADC.2∴2()又∵BF、DE分别平分∠ABC与∠ADC,∴111ABC,2ADC.22()∵∠______=∠______.()∵∠1=∠3,()∴∠2=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如图,∠1=∠2,∠3+∠4=180°,试确定直线a与直线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1)问题的结论:a______c.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a______c,只要证______∥______.(3)证明过程:
证明:∵∠1=∠2,()∴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3+∠4=180°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由①、②,因为a∥______,c∥______,∴a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9、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4;(3)∠2+∠4=90°;(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与另一条也垂直.
11、如图5,将一张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斜折过去,顶点A落在A′处,BC为折痕,再将BE翻折过去与BA′重合,BD为折痕,那么两条折痕的夹角∠CBD= 度.
图6
12、图(6)是由五个同样的三角形组成的图案,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36°、72°、72°,则图中共有___ 对平行线。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经直线垂直(C)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D)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段,则这条垂线段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14、同一平面内的四条直线满足a⊥b,b⊥c,c⊥d,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a∥b B.b⊥d C.a⊥d D.b∥c
平行线的性质 1.基础知识
(1)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
①性质1:______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两直线______,同位角______. ②性质2:两条平行线______,______相等.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性质3:____________,同旁内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同时______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____________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2.已知: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如果AB∥EF,那么∠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AB∥DC,那么∠3=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AF∥BE,那么∠1+∠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AF∥BE,∠4=120°,那么∠5=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如图,DE∥AB.请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分别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DE∥A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E∥AB,()∴∠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E∥AB(),∴∠1+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如图,∠1=∠2,∠3=110°,求∠4. 解题思路分析:欲求∠4,需先证明______//______.解:∵∠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已知:如图,∠1+∠2=180°,求证:∠3=∠4. 证明思路分析:欲证∠3=∠4,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1+∠2=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如图,∠A=∠C,求证:∠B=∠D.
证明思路分析:欲证∠B=∠D,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D.(_________,_________)7.已知:如图,AB∥CD,∠1=∠B,求证:CD是∠BCE的平分线.
证明思路分析:欲证CD是∠BCE的平分线,只要证______//______.证明:∵AB∥CD,()∴∠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1=∠B,()∴______=______.(等量代换)即CD是____ ________.8.已知:如图,AB∥CD,∠B=35°,∠1=75°,求∠A的度数. 解题思路分析:欲求∠A,只要求∠ACD的大小. 解:∵CD∥AB,∠B=35°,()∴∠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1=75°,∴∠ACD=∠1+∠2=______。∵CD∥AB,()∴∠A+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9.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B=50°.求∠D的度数. 分析:可利用∠DCE作为中间量过渡. 解:∵AB∥CD,∠B=50°,()∴∠D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AD∥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如果以∠A作为中间量,如何求解? 解法2:∵AD∥BC,∠B=50°,()∴∠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C∥AB,()∴∠D+∠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已知:如图,已知AB∥CD,AP平分∠BAC,CP平分∠ACD,求∠APC的度数. 解:过P点作PM∥AB交AC于点M. ∵AB∥CD,()∴∠BAC+∠______=180°()∵PM∥AB,∴∠1=∠______,()且PM∥___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也互相平行)∴∠3=∠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P平分∠BAC,CP平分∠ACD,()111______,4______22()11BACACD9022()14∴∠APC=∠2+∠3=∠1+∠4=90°()总结: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______。
11.已知:如图,已知DE∥BC,∠D∶∠DBC=2∶1,∠1=∠2,求∠E的度数.
12.问题探究:(1)如果一个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13.已知:如图,AB∥CD,试猜想∠A+∠AEC+∠C=?为什么?说明理由.
14.如下图,AB∥DE,那么∠BCD=().(A)∠2-∠1(B)∠1+∠2(C)180°+∠1-∠2(D)180°+∠2-2∠1 15.如图直线l1∥l2,AB⊥CD,∠1=34°,那么∠2的度数是______.
(15题)(16题)
16.如图,若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与∠E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EFD=60°,EP⊥FP,则∠BEP=______度.
17.王强从A处沿北偏东60°的方向到达B处,又从B处沿南偏西25°的方向到达C处,则王强两次行进路线的夹角为______度.
18.已知:如图,AE⊥BC于E,∠1=∠2.求证:DC⊥BC.
19.如图,AB∥CD,FG⊥CD于N,∠EMB=,则∠EFG等于().(A)180°-(B)90°+(C)180°+(D)270°-
20.已知:如图,CD⊥AB于D,DE∥BC,EF⊥AB于F,求证:∠FED=∠BCD.
21.以下五个条件中,能得到互相垂直关系的有(). ①对顶角的平分线 ②邻补角的平分线 ③平行线截得的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 ④平行线截得的一组内错角的平分线 ⑤平行线截得的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A)1个(B)2个(C)3个(4)4个
22.如图,AB∥CD,若EM平分∠BEF,FM平分∠EFD,EN平分∠AEF,则与∠BEM互余的角有().(A)6个(B)5个
(C)4个(D)3个
23.把一张对边互相平行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EF是折痕,若∠EFB=3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1)∠C′EF=32°(2)∠AEC=148°
(3)∠BGE=64°(4)∠BFD=116°(A)1个(B)2个(C)3个(D)4个
24.如图,AB∥CD,BC∥ED,则∠B+∠D=______.
25.如图,DC∥EF∥AB,EH∥DB,则图中与∠AHE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26.如图,BA⊥FC于A点,过A点作DE∥BC,若∠EAF=125°,则∠B=______.(24题)
(25题)
(26题)27.已知:如图,AC∥BD,折线AMB夹在两条平行线间.
图1 图2(1)判断∠M,∠A,∠B的关系;
(2)请你尝试改变问题中的某些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建议:①折线中折线段数量增加到n条(n=3,4……)②可如图1,图2,或M点在平行线外侧.
28.已知:如图,∠B=∠C,AE∥BC,求证:AE平分∠CAD. 证明:
26.已知:如图,AB∥DE,CM平分∠BCE,CN⊥CM.求证:∠B=2∠DCN.
27.已知:如图,∠FED=∠AHD,∠HAQ=15°,∠ACB=70°,∠CAQ=55.求证:BD∥GE∥AH.
28.已知:如图,AD∥BC,∠BAD=∠BCD,AF平分∠BAD,CE平分∠BCD.求证:AF∥EC.
29.已知:如图,CD⊥AB于D,DE∥BC,∠1=∠2.求证:FG⊥AB.
30.已知:如图,AB∥CD,∠1=∠B,∠2=∠D.判断BE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1.已知:如图,△ABC.求证:∠A+∠B+∠C=180°.
第四篇:《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课评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课评课稿
沈越
前几天听了马艳华老师的展示课,马对本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关注细微,总体感觉,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听起来顺畅,就我个人而言,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一节课的展示、交流,体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深度,饱含了处理教学问题的经验丰富,彰显教师干练的教学风格,本人将这节课听后感觉简单地给大家梳理了一下,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马老师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公理进行验证,再通过资源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一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另两个性质。
我们这次公开课的主题是高效课的实践与研究。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马老师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新技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层展示,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应用角度关系怎样找线的位置关系。画平行线的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平行线性质的前提是要两条平行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2)讲解平行线的性质一。
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推导出下面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讲解推导过程。
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帮助。
(4)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区别:
要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角的关系”
3、知识运用
(1)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讲解例4和例5(3)把一条直线平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点更加熟悉。
总之,今天马老师就处理得非常好。这个过程为学生探索新知创设条件,高度关注了学生的感受和见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课堂上既有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又有动脑思索和探究的数学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手、脑、眼、耳、口多种感观全方位参与学习,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新课标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理念得到了有效的体现。通过这节课,我体会了对于课堂如何活力四射的去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老师教学生占大半部分课堂,要充分给予孩子的时间探讨和合作,同时对于学生的课堂激励也十分重要,让学生随时保持着积极热情的状态去上课,将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篇: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专题练习(模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专题练习
1.下列命题:
①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②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 ③同旁内角互补;④垂线段最短;⑤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⑥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其中假命题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直线a、b、c是三条平行直线.已知a与b的距离为5cm,b与c的距离为2cm,则a与c的距离为()A.2cm
B.3cm
C.7cm
D.3cm或7cm
3、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A.内错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
D.以上结论都不对
4.如图,直线m∥n,点A在直线m上,点B,C在直线n上,AB=BC,∠1=70°,CD⊥AB于D,那么∠2等于(A.20° B.30° C.32° D.25° 5.如图,若AB∥CD,则∠α、∠β、∠γ之间关系是()A.∠α+∠β+∠γ=180°
B.∠α+∠β﹣∠γ=360° C.∠α﹣∠β+∠γ=180°
D.∠α+∠β﹣∠γ=180° 6.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A.30°
B.35°
C.36°
D.40°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7.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又回到原来的方向(即AB∥CD,如图),如果第一次转弯时的∠B=140°,那么,∠C应是(A.140° B.40°
C.100°
D.180°
8.如图所示,要得到DE∥BC,需要条件()
A.CD⊥AB,GF⊥AB
B.∠DCE+∠DEC=180°
C.∠EDC=∠DCB D.∠BGF=∠DCB
AC
D DEA140°FB
BGC
第7题图
第8题图))
9.学习了平行线后,小敏想出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她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1)~(4)):
PPPP(1)(2)(3)(4)
从图中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4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11.如图,AB∥CD,AF交CD于点O,且OF平分∠EOD,如果∠A=38°,那么∠EOF=___________°。12.如图,∠1=70°,直线a平移后得到直线b,则∠2-∠3= °.13.如图,直线l1∥l2,∠α=∠β,∠1=35º,则∠2=
º.第11题图 第12 题图 第13题图
14.如图,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1+∠2=90°.试说明CD∥AB.15.如图,已知:∠B=∠D+∠E,试说明:AB∥CD. 16.如图,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1=∠2,∠3=∠D,试判断BD与C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7.如图,直线AD与AB、CD相交于A、D两点,EC、BF与AB、CD交于点E、C、B、F,且∠1=∠2,∠B=∠C,试说明AB∥CD.18.如图所示,已知CE∥DF,说明∠ACE=∠A+∠ABF.
GACDE FB19.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BD,DF所截,AB∥CD,FB⊥DB,垂足为B,EG平分∠DEB,∠CDE=52°,∠F=26°.(1)求证:EG⊥BD;(2)求∠CDB的度数.20.,那么 AB∥CD.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①,已知∠1+∠2=180°(1)如图②,已知∠1+∠2+∠3=360°,为了证明 AB∥C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可以
连接 AC 构造出三角形,加以解决.请写出推理过程.
(2)如图③,已知∠1+∠2+∠3+∠4=540°,那么 AB 与 CD平行吗?为什么?(3)通过以上两题,你得出了什么规律?试结合图④,谈谈你的发现.
21.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点P是直线l3上一动点
(1)如图1,当点P在线段CD上运动时,∠PAC,∠APB,∠PBD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请你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2)当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如图2和图3),上述(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C,∠APB,∠PBD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写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