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呼和浩特奶农合作组织运行模式的调查研究
呼和浩特奶农合作组织运行模式的调查研究
杨健1,王丽芳1,高民2
(1.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20)
(2.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动物营养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30)摘要: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奶农合作组织发展较快,运行模式较多,目前已有多家奶农合作组织投入运行。本课题组分别选择呼市地区土左旗奶联社、和林格尔县农工商牧场园区和一间房奶牛小区、赛罕区金河镇舍必崖农嘉旺奶农合作社和旭泥板伊佰康奶业合作社等具有代表性的五家奶农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调研,按运行模式可以分为公司式运作、股份制合作、村民专业组织合作方式和私人牧场提供场地,奶农自养等几种主要模式。
具体报告如下:
1.奶农合作组织的运行模式
1.1公司式运作
1.1.1.基本情况
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原土左旗奶联社)主要采取此种方式,由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化牧场,提供技术、管理、设施设备和协调贷款服务,吸纳奶农现有奶牛入社,租用奶牛。依据“奶农自愿入社,不参与经营,不承担风险,获得年稳定回报,到期自愿退社,退社时领取入社奶牛金”的原则,农户与奶联社签订入社合同,承诺奶农“以牛入社,不承担风险,享受固定分红,半年一次”的回报模式,同时明确入社奶牛作价(奶户的奶牛入社主要3看:看年龄,看出奶量,看体重,然后作价入社)和年鲜奶收入等内容。奶联社主要靠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鲜奶产量、售奶价差、新增犊牛获得利润。1
例如,年产4.5吨鲜奶的奶牛定价为5500元人民币,合同期为5年,每年付1100元,5年合同到期退还本金5500元人民币;随奶牛的鲜奶年产量变化,定价及养殖利润按比例增减。
1.1.2存在的问题
1.1.2.1资金短缺是“奶联社”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由于奶牛养殖环节的高投资、高风险、投资回报周期长、低收益等特性决定,“奶联社”建设过程和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充足资金的支撑。可是,目前“奶联社”缺乏资金,影响着牧场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目前的流动资金难以满足奶联社扩建需求;二是奶联社如何持续保障入社奶农收益是面临的现实问题。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奶业市场有较大波动时入社奶农的收入就难以持续保障;三是由于资金短缺很难聘用高级奶牛饲养技术人员和牧场管理人员,严重短缺这两方面的人才。
1.1.2.2奶牛资源短缺是“奶联社”面临的实际难题。目前的奶牛头数远达不到牧场发展的规模,奶牛来源受阻。原因:一是散户奶农不愿出售奶牛或入社。由于目前中国奶业已基本恢复到“三聚氰胺事件”之前的水平。表现在原奶收购价格明显增长,奶农亏损减少甚至出现盈利的局面,为此散户奶农看好奶业发展趋势,不愿出售奶牛或入社;二是奶牛市场价格基本恢复到“三聚氰胺事件”之前的水平。三是奶农对 “奶联社”缺乏信任,怀疑“奶联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奶农对“奶联社”的这种态度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奶联社”破产的话奶农的损失谁来补偿?这是奶农不愿加入 “奶联社”的重要
原因;四是“奶联社”的苛刻条件也限制了奶农入社的积极性。据报道,土默特左旗奶农云浩虽然不想养牛了,可是他不愿送“奶联社”,一个重要理由是“奶联社”要牛时精挑细选,入社的条件太苛刻,他们养的牛大部分都不合格。他们村里有1000多头奶牛,入社的也就只有3头。
1.1.2.3购置牧草成本高,增加了“奶联社”养殖成本。目前 “奶联社”仅依靠入社的奶农和村里其他奶农及自己承包的耕地能解决青贮饲料问题,可是还需要很多优质牧草如苜蓿草等。呼和浩特市地区及周边地区苜蓿草产量难以满足“奶联社”的需求,只有从外地调入。因为还有诸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还需要较多苜蓿草,加之这几年锡林郭勒盟干旱牧草产量低无法输出,因此呼和浩特市地区“奶联社”和奶牛饲养专业合作社只有出高价从呼伦贝尔市买入苜蓿草。据调查。苜蓿草价格由2008年的800元/吨上涨为2009年的1300元/吨,2010年上涨到1850元/吨;羊草也已涨到1325元/吨。
2.分户式村民专业组织合作方式
赛罕区金河镇舍必崖农嘉旺奶业合作社是在奶牛养殖封闭管理区实施分户饲养、集中挤奶,统一提供饲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改良配种、统一服务,以户入股、按每户交奶量等综合指标分红。金河镇舍必崖农嘉旺奶农合作社采用以户入社的奶牛养殖小区经营管理模式。合作组织于2007年底开始筹划组建,在赛罕区农牧部门和伊利公司的引导下,由村两委牵头,农民自发入社。制订了合作社章程
及职责、协议等。2008年1月召开了奶业合作社成立大会。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支出、提高牛奶质量,牛奶价格得到相应提高;饲料、兽医诊疗等养殖成本通过合作社经营得到一定程度下降,得到广大入社奶农的认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不断改进。
3.集中式股份制合作
赛罕区旭泥板伊佰康奶业合作社,旭泥板村奶牛合作社运营方式采用股份制,实行牧场园区经营管理模式。由发起人出资建设标准化牧场,除发起人以外,其他入社社员以合格奶牛入股,耕地随牛入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入社奶牛根据制定好的等级评定标准进行折价,奶农的土地和其他可用的生产设施也以这样的方式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规划,最终实现所有入社的奶农的奶牛、土地、机械等主要生产要素折成股份集中起来优化管理、按需分配,采取集约化、科技化的管理,合作社自己加工饲料,自己运营奶站,有效降低奶牛疾病治疗及预防的开支。
运营管理上实行“合作化、五统一”制度,即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免疫及疫病防治、统一饲料配置和统一集中挤奶。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节约资源,节省成本,加入合作社的奶农除了一部分适合的人在合作社进行生产工作外,其他大部分人的劳动力可以得到释放。加入合作社的奶农可以甩掉长期以来从事奶牛养殖的繁重劳动,既可以享受合作社经营所带来的利润分红又可以去外面打工或者做生意,同样的时间里又有两份收入,这样合作社其本身所具有的积极
社会效益就显现了出来。
(四)、私人牧场提供场地,奶农自养
和林格尔县农工商牧场、一间房牧场园区奶农合作牧场采用由私人建设牧场并提供场地,奶农自备料或统一供应饲料,奶农自己饲养管理,统一集中挤奶销售。牧场奶站获得0.3元/Kg的管理费用。
二、对发展奶牛合作社的建议
首先,重点考虑中小牧场依托型。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便于实现管理与服务的集中统一,提高奶牛养殖的组织化程度和饲养水平,进而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提高产出效益。在基本操作上,就是农民奶牛入园,并有一定的资金入股(身份股和投资股,作为牧场管理的基本费用),管理与各项服务均由园区专人负责。挤奶实行单牛计量,鲜奶统一销售。奶农收入来自两部分,即鲜奶交易收入和红利收入。红利收入主要来自与企业协商形成的各种补贴、优惠等收益,在合作社内按照制度约定进行分配。这种模式起步较高,较为规范,再进一步就可发展成“奶联社”高级形式。
其次,大力推广奶站依托型。依托奶站组建合作社是现阶段最为可行的办法。相对说投资较少,除分户饲养外,其他方面的管理与服务可集中统一实施。有条件的或有意愿的可实行联户统一饲养,户间合作。
第三,鼓励和支持能人领办型。这种模式是就管理主体而言的。所依托的仍然是小区牧场和奶站,只是发起人的差别。鼓励能人或大户领办,可以增强群众的可信度,便于统一思想认识,减少阻力。第四,提倡民、企合作型。这是就投资主体与管理主体而言的。相关企业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包括牧场或奶站,农民奶牛入园或入站组建合作社。可以由企业管理,也可委托管理。这种办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使用有限的资金。
第二篇:农超对接的合作模式探讨
一 引言
2008年12月,国家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
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在2009 年的调查中,79% 的被调查零售企业已经开始了农超对接工作;每家企业平均与6个省(市)的79家农业专业合作社长期合作,年平均采购金额4552 万元;平均每家企业可促进1万户农户增收。
所谓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
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其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去掉了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将节省的利润留给农民和消费者。在对接中,双方易于形成稳固的供销关系,超市便于将销售信息反馈到生产环节,使农民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有效降低市场风险。
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进行的农超对接主要有四种模式,本文将一一分析。
二 超市 农业合作社 农户
模式这一模式以家乐福超市为代表。超市通过专业的农业合作社与农户发生联系,向
符合要求的农业合作社进行采购,合作社再组织社员进行生产。家乐福是在中国最早推行农超对接的外资超市之一,目前在全国43 个城市开设了145 家门店。家乐福的农超对接都是大宗采购,一般不跟分散的农户谈,一是因为有对接采购量的基础,二是可以统一执行超市的采购标准。家乐福对于合作社的筛选有着严格的规定,先派专家和采购团队去基地考察,了解农产品的产量、产品结构以及基本设施等。如果以上指标达到基本要求,会安排内部的计量控制检验部门和第三方国际认可公司,对农户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农药化肥、耕种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审核。在这些指标中,家乐福最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只有各方面都达到国家标准,双方才能建立密切合作。如果农产品质量不合格,家乐福会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培训,包括农产品种植、采摘甚至包装,待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后,双方再进行合作。
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为例。他们的柑橘都运往上海家乐福超
市,以高出市场20%的价格签订购销协议。当然,家乐福超市对柑橘的质量要求很高。为此,该合作社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严把质量安全关,并通过品牌建设和安全农产品认证,增强 社员的品牌保护意识,进一步保障产品的绿色生产。针对合作社资金困难的情况,家乐福超市做了相应调整,放下强势角色,与合作社平等合作,对合作社的产品实行了“零门槛、零收费和随卖随结”的销售方式。对直采产品免收进场费和促销费,结款周期也从40 天缩短至7-15天。遇到农民直供的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也适当作一些让步。
在农超对接中,家乐福超市开展了两个层次的农民直供,并在商务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和配合下开展对农民的专业培训。第一层次是总部直采,任命在西班牙有经验的管理者负 责这个项目。这个团队的直采协调员在全国范围内负责采购工作。与全国17个省82 个农村合作社进行合作。26个品种包括山东的苹果,内蒙古的土豆,江西、湖北的橙子、橘子,广东海南的荔枝、菠萝,福建的柚子等都进入了家乐福的门店。第二层次是城市直采 家乐福在全国。18个城市成立了商品采购中心,采购当地的农产品,供应当地的家乐福门店销售。其主要采购的农产品是西红柿、黄瓜、卷心、茄子、萝卜、西兰花等。
在具体对接过程中,针对广大农民一开始不适应的情况,家乐福对农民进行了专业培训 为了使农产品符。合家乐福的质量标准,他们向各合作社的农户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依托 家乐福食品安全基金会,组织针对农民的专业种植培训 在土豆产地内蒙古,苹果产地陕西洛川,哈密瓜产地吐鲁番都多次开展过培训,有些地区还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给授 课。在合作中,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也对合作社给予了相应的培训。比如,湖北省有关部门
对农民合作社除进行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的培训外,还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部分有可能、有意向开展农超对接的合作社的市场培训。
三、“超市+ 合作农场” 模式
这种模式下,超市入股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与他们合作开发自有农场。这种模式中乐购超市运作较好。2010年6月,乐购宣布与厦门如意集团合作开发3000 亩自有农场,全年种植12个蔬菜品种,年产量约3000吨,销往乐购在华东地区的42家大卖场和8家试验阶段的便捷店。在合作农场里,一棵蔬菜的种子被种下之前 这粒种子的生长及去向已被,超市控制。其流程是:农户带着相关土地、农田土壤及水质通过检测等证明材料自愿报名,通过审核后乐购根,据市场需求计划生产。同时,种子的来源、农户所需的肥料、农药等由乐购指定或者推荐。蔬菜成熟后,再进行农药检验、采收、包装直至运输到乐购门店。整个过程,超市直接介入到农产品生产,农民只需提供劳务即可。
广东商学院学者王先庆认为,合作社的机制决定了超市入股不可行。合作社决策机制是按人头表决,而公司则是按股本大小来表决。超市入股合作社后,合作社的决策权难以平衡,而由超市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则是目前双方都可接受的。在一般的农超对接模式中,超市会按成色、大小等标准采购产品,剩下的“ 不达标”产品由农户自行承担,而在乐购按需生产模式下,农户既省事也不用担心产品销售风险。据乐购内部人士透露,按需进行标准化生产蔬菜能帮助超市降低20%左右的损耗,也能最大程度地掌控蔬菜安全。国内农户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多数农业合作社是近几年才成立起来的,如果要对接超市,需要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注册商标、打造品牌等,资金问题往往会让他们发展受阻。让超市入股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开发超市的自有农场,有助于尽快提升合作社的水平,降低合作社的经营风险,推动农超对接的顺利进行。通过合作农场,乐购还进行了自有品牌蔬菜的开发。虽然目前乐购仅有5%的生鲜产品是直采的自有品牌,但未来2-3年内这一比例将达到95%。
四、“ 超市+ 供销社+合作社”模式
这种模式下,超市不直接和合作社或农户对接,而是通过当地的供销社与农户进行对接。物美超市的农超对接就以这种方式为主。由于对农业合作社不了解,由超市直接去找符合要求的合作社往往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利用地方供销社作为中介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山东的蔬果进入北京物美超市,一般需要经过“农户→地头经纪人→ 地头市场→山东区域批发经纪商(或区域集货市场销售)→北京批发经纪商(或批发市场销售)→超市卖场→消费者”的流程。这不仅导致蔬果成本层层增加商品损耗不断增加,而且经历了多次装车、配货、卸车、改包装等过程后,从蔬果采摘到进入市场销售可能远超过48小时,商品鲜度和品质出现明显下降。现在,物美超市通过山东省供销社来采购农产品。山东省供销社与农民共同建立了从生产到市场的新型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在全省近100个县市组织和帮助农民建立起标准化生产基地320多处,涵盖了山东的主要蔬果品种。山东省供销社还从农产品基地选派菜农、果农代表,进驻物美部分大卖场向消费者作现场推荐。
目前,物美与山东省供销社的合作模式分为 供销社与超市联合“直采”和“供销社在超市直营”两种。“供销合作社与超市联合直采”,即供销合作社与大型超市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选择认可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后,由供销合作社发挥其网络优势,负责合作社和基地农产品生产质量和运输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超市只负责销售环节。以青州市供销合作社为例。其与物美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供销合作社的统一配送下,青州菜农采摘的蔬菜从分拣、包装、运输到物美超市上架销售,全部过程控制在24小时以内。青州市供销合作社还依托山东供销系统的网络和资源,把山东其他县市区的优质特色产品,如威海苹果、沂水大姜、金乡大蒜、滕州土豆、莱西小甜瓜等,也推荐给北京物美超市。如今,这些产品均
在青州集中配货后直接运抵北京物美超市。
“供销合作社在超市直营”,即成立专业购销合作社,在超市承包农产品柜台直营。例如 今年初桓台县农产品购销合作社成立后,在当地超市承包了农产品柜台。其依托下属各乡镇基层社,在每个乡镇选择合适的基地和特色农业产品,由农民根据超市需求采摘后,直接送往购销合作社的配货中心。桓台购销合作社联合山东其他供销合作社,收购和交换一部分当地没有的农产品,由配货中心中转后送往超市柜台销售。
五、中小超市合作模式
中小超市的农超对接模式与大超市有所不同。由于规模所限,中小超市在谈判中并无多大优势,在对接中宜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控股的老邻居商贸公司农超对接模式值得其它中小超市借鉴。其采取的是经营网点就近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的模式。老邻居商业连锁网点多数是从供销社系统在农村的传统经营网点改造过来的,每个网点联系所处村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副产品经营大户,由他们提供货源、满足该网点的蔬菜供应。这样既给超市带来了新鲜农产品,也降低了农产品进超市的门槛,使小批量的农产品得以进入超市,同时也有效解决了附近农民的卖难问题。小超市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小,对品种的要求也无须一应俱全。根据网点位置就近选择合作农户的方式不仅缩短了运输距离,节约了成本,而且在价格上随行就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有的地区还尝试农产品“零费用” 进超市,比如成都的佳和绿园农贸超市是最早一批响应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据其负责人介绍,日常情况下,超市1天销售蔬菜量为1000-2000公斤,肉类200-300公斤,两项收入7000-8000元。在实行农产品零费用进超市后,价廉物美的鲜活农产品盘活了整个超市的生意,开业当天就销售了5645
公斤蔬菜,500公斤肉类,这两项的收入就近1.6万元。该超市已与四川省40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达成了代销、经销、联营或租赁合作协议。“零费用” 让农产品进超市的门槛降低了,也带动了超市的生意,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六、结论
笔者认为,目前国内的农超对接势头良好,但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超市要求的产品统一标准与农户原有分散的种植模式之间的矛盾,超市冷链要求与生鲜产品落 后的储运条件之间的矛盾,超市的滞后付款与农户现金付款之间的矛盾等。不过,只要超市愿意放下架子与农业合作社合作,政府有关部门解决其中的一些政策问题,国内的农超对 接是可以顺利地大范围推广下去的。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
第三篇:“农家人”合作社瑞典农民的合作组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家人”合作社瑞典农民的合作组织
作者:张冰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5期
在瑞典,只要开车离开首都,不出10公里,农村社会的景象就会展现在人们面前:一座小教堂,几间涂着传统红色的小木屋,村子外的田野上歇闲的拖拉机。以前,教堂是凝聚瑞典农村社会的核心。如今,各种由农民自己组成的合作社则成为瑞典农民表达他们经济和政治意愿的代言人。
瑞典的农民合作社是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的经营性合作组织,其中规模最大的合作组织叫“瑞典农民产品销售合作社”,瑞典人称之为“农家人”合作社。合作社的标志是一颗正在发芽的麦粒。在瑞典南北各地的农场乡间,从巨型粮仓、肥料车间到负责粮食检验的实验室和宣传科学种粮的研究所,到处可以看到有这个标志。
瑞典全国有5万多农民加入了“农家人”合作社,合作礼的目标是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和质量监测等多方面的服务,建立农产品收购和销售的网络。加上“农家人”合作社自创的品牌产品的销售,这个合作社年营业额高达31亿欧元,是欧洲最大的农民合作社。
去年秋天,在“农家人”合作社的一座粮仓,记者看到农民将满载着收获的大卡车开上粮仓的地秤,让粮仓的工作人员取样测量粮食的水分和品质,之后拿着检验好的报告单,到会计处领钱。这座巨型粮仓还拥有配套的面粉厂和大型面包加工厂,一条龙服务可以让农民的产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消费者手中。从巨型粮仓伸出的架在空中的管道,直接把晒好的谷物运送到面粉厂加工,减少了中间运输环节,也保障了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是“农家人”合作社努力的目标。尤其在瑞典这个环保意识深入到各个层次的社会,不仅农民提供的产品是否安全健康,就连其生产、运输过程是否环保,都成为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考虑的因素。“农家人”合作社自创的许多品牌已成为瑞典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绿色的正在发芽的麦粒也成为质量保障的标志。
“农家人”合作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瑞典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时候。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小户经营的农庄面临经济上的难题,他们的农产品价格在市场上无法和大农庄竞争。为了保护地区小户农庄的经济利益,一个由农民组成、由农民经营管理的合作社诞生了。最初是一个地区的小户农庄单纯经济上的合作,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地区之间也联合起来。今天,“农家人”合作礼不仅是全瑞典农民最大的经济利益合作社,它还成立了各省“农家人”合作社的联合体,以越来越主动的市场战略,保护和提高瑞典农民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第四篇:农民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谁也离不开谁
农民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谁也离不开谁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办创新办法、正确引导,积极扶持,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快速发展态势,初步达到了“建一个协会,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成效。
一、现状及做法
我县农村合作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5个,其中登记注册的16个。其中,农民自发创办型36个,占总数的8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办型的3个,占总数7%;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型4个,占总数的9%;技术服务部门主办型的2个,占总数的4%。组织会员数达2241人,带动农户数22100户。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4年末固定资产总额1.31亿元,经营服务总收入1.8亿元,返还成员利润1620万元,成员年人平均收入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对比增加600多元,预计今年固定资产总额可达3亿元以上,经营服务收入突破4亿元,实现利润3500万元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领导重视,促进农民专合组织发展。为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指导,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主管农业的副书记任组长,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县农办主任等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盛市有关文件精神,以“两办”名义下发了专门文件。我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迅速成立了专门班子,明确了一名副主任专抓,县经管局也相应地成立了由局长挂帅、主管业务的副局长专抓,三名业务骨干为成员的专门班子,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加强了业务指导。
2、加强服务,推动农民专合组织发展。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形成是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但规模较小,辐射面较窄,功能不全,抗风险能力较低。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循环渐进、分类指导、逐步推开”的原则,采取资金扶植、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措施,从资金投入、科研与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市场信息、社会化服务以及灾害救助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扶持和服务,促进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县经管局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多次到省市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向国家农业部积极申报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该项目是全市唯一一个。通过加强服务,2005年新成立合作组织达11个。
3、整章建制,规范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我们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按照“类型多样化,服务系列化,经营实体化”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在组建形式上,支持农~合创办,鼓励技术经济部门联合农民共同举办,提倡涉农企业带动农民兴办;在合作方式和合作类型上,农民欢迎哪种就采用哪种,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走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路子。今年,由农办牵头,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专门班子,深入各地帮助其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合作经济组织章程,规范了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今年新创建涉农企业带动型组织2个,技术部门主办型1个,集体经济主办型2个。
4、办点示范,引导农民专合组织发展。我们在全县重点扶持了南湖博亿鸭业专业合作社、躲风亭月湖特种水产养殖专业社、城西垸特种水产养殖协会、三塘高仑牲猪养殖协会和南阳白乌特种水产养殖协会等5个示范点。帮助规范运作,完善规章制度,积极帮助合作社(协会)开展各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向全县推介,以点带面,促进了全县农民专业组织的发展。
二、成效与影响
1、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南湖洲镇素有麻鸭养殖习惯,但由于受条件、技术和市场的制约,出现了增产不增收,发展停滞不前的现象。为改变这种状况,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专业大户闵德辉的带动,注册成立了博亿鸭业专业合作社,该社共有社员265户、养殖麻鸭达100多万羽。合作社对社员麻鸭养殖的品种、数量、技术管理、销售等情况一一摸底,利用每月召开例会时间,传授麻鸭养殖技术,提供销售信息,并根据麻鸭档案记载,提醒、指导社员采取相应管理措施。通过两年的发展,该社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089万元,利润130万元,每户社员增收达4000多元。今年已实现产值1600多万元,预计全年产值可突破2000万元,利润突破300万元,为社员增收6000元以上。博亿鸭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当地及周边地区麻鸭产业组织化程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
2、以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利益最大化。三塘镇高仑村牲猪养殖协会为该村牲猪的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是为会员实行生产资料保障服务。为广大牲猪养殖户提供良种、饲料,解决农户先期投入难的问题。二是为会员提供技术服务。协会先后举办养猪技术培训班5次,培训人员700余人次。同时,还与镇畜牧站联系,配备两个专职防疫员,做到防不漏户、户不漏栏、栏不漏头,共累计防疫8万多头次。三是为会员进行销售服务。协会通过制定章程,严格限制会员相互压价倾销。同时,与企业签订养殖订单,并由协会统一组织运输,享受保价销售的优惠合同。去年共累计出栏商品猪18000多头,实现产值2160万元,养猪收入达396万元,全村人平纯收入61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000多元。预计今年产值有望突破300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在去年基础上增加1600多元。月湖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提供种苗、饲料和技术,统一回收鲜鱼、甲鱼等水产品,仅此两项比以前可为农民户平增收1000元以上。
3、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促进了农民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要培育发展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与“公司+基地+农户”相比,前者建立起来的一体化更具有凝聚力和优势。六塘茶
叶专业合作社依托省级龙头企业——兰岭茶厂,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基地,通过企业、协会及基地的扶持,延伸了产业链条,形成了“龙头连合作社,合作社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该合作社已建有生态有机茶种植面积1350亩,联农户66户,带动周边农户420户,实现年收入460万元,利润55万元。
三、措施与对策
当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还存在发展领域不宽、法律地位不明、规范程度不高、资金“瓶颈”制约大等难题,要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年内无空白乡镇(办事处)、三年内无空白村”的总目标,今后我办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突出专业合作社建设,在数量上加快培育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种形式。现阶段,既要抓产业协会,更要抓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发挥农村各类生产大户、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在生产、经营、购销的优势组建;扶持基层农技部门利用其技术优势组建;引导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其资金、信息、管理和加工、流通优势组建;鼓励基层供销部门和其他部门利用其人员、场地、经营优势组建等形式,真正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在抓好种植业和养殖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同时,突出培育一批加工、流通、信息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突出农业标准化建设,在服务质量上迅速提高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除开展一般性的技术、信息服务外,农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按照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统一制定并实施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标准,有条件的要完善安全生产监控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积极实施农产品的品牌战略,创造条件在合作组织内部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等项认证,一个合作组织内部要尽可能统一产品的销售价格;同类产品的不同合作经济组织之间,实现相互协调,互相沟通,或者通过行业协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价格运行机制。以规范市场行为,防止相互低价竞争,损害农民利益。
3、积极探索与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突出内部制度建设,在运行机制上力争规范一批。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三个发展趋势。一是合作领域逐步由生产为主转向加工销售结合为主;二是组织内部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由松散型为主转向紧密型为主;三是合作组织将在不放弃为成员服务这一宗旨和原则的前提下,逐步转向实体化、市场化经营。对已经建立起来的具有服务和经营功能的合作组织,视不同情况加以重点引导和规范。一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一般应实行“一人一票”制,这是合作经济组织与股份制的重要区别之一。二是建立健全价格保护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对社员的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尽可能采劝下保底上不限”的作价原则。三是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有条件的合作经济组织要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二次返利。四是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向社员公开收支情况,接受社员的监督。
第五篇:论中俄贸易中合作技术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
论中俄贸易中合作技术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
戚文海
合作技术创新是中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而进行合作技术创新,选择有效的组织模式至关重要。对中俄合作技术创新实践的总结与分析表明,中俄合作技术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主要有示范工程牵动模式、项目合伙创新模式、研究公司创新模式、教育管理创新模式、科技园区孵化模式、共建科技园孵化模式、共建风险投资公司模式、基地合作创新模式和双基地合作模式等。
一 示范工程牵动模式
中俄两国都有相当比例的传统产业,这些传统产业在技术水平、产品结构、人员素质以 及研发能力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总体水平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面对世界科技进步加快发展趋势,中俄两国只有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才能有效地提高各自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传统产业的改造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是科技成果在不同产业中不断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同时也是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的过程。改造传统产业的关键在于选择一种科学、系统、有效的示范模式。
近期,中俄规划共建示范工程的项目包括:紧凑型高压主输电线路示范工程、水煤浆工业应用示范工程、现代化煤气装置(焦炉煤气净化及化工产品回收)示范工程、高效连铸工艺示范装置等。
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是经中俄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由两国企业联合创建、中国国内第一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的中俄科技合作项目,于2001年5月19日正式开园。它也是浙江省省级开发区——浙江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的开发建设,带动了其所在地——浙江省衢州市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例如,地处衢州市开化县的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没有地域优势,但非常重视通过与俄罗斯开展科技合作来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拓展市场空间。在2002年11月的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项目对接活动中,该公司与俄罗斯某科研单位签订了5个合作项目。此外,衢州市常山县的浙江常山化工公司、江山市的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与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的俄方创建单位——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开展了有关项目的合作。这些项目的合作对衢州市“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项目合伙创新模式
项目合伙创新模式是中俄双方企业为完成某一特定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合伙投入并合作组织研究和开发过程,共享研究开发成果的一种合作创新方式。项目合伙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集中合伙制、分散合伙制和混合合伙制[1]。合伙制是一种比较紧密的创新组织形态,有统一的创新管理机构或协调机构。创新成果的产权安排一般是由项目合伙单位共同拥有,形式上由统一的创新管理机构(董事会或委员会)所有,各合伙单位要取得合法使用权必须缴纳一定费用。由于有多个合伙单位共同投入和参与创新过程,使创新的财务风险分散,既减少了单个合伙单位的财务压力,又增加了项目整体财务风险的承担能力。
同时,由于技术资源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的集 中合作,加速了创新所需的知识经验积累,从而大大减少创新的技术风险。
中俄双方于1991年10月签订的关于合作开发“CD-01”——6 000米水下机器人的项目,即采用了项目合伙创新模式。在双方的合作中,中方从俄方得到了中国尚不能生产制造的材料和部件,如耐高水压的高分子浮力材料等。中方专家从中还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经验。
为了安装、调试和试验,俄方多次派专家来华工作。俄方专家还接受了中方的邀请,两次参加太平洋深海试验和试验应用工作。“CD-01”——6 000米水下机器人的深海试验是件风险极大的工作,试验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机 器人本身的技术状态,而且还与试验船的船况、船员的素质、气象海况以及组织指挥等有很大关系。由于俄方专家进行过多次深海试验,因此,俄方的经验对中方安全、顺利地完成“CD-01”——6 000米水下机器人的试验和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双方经过三年的努力,于1995年8月完成了深海试验考核,证明“CD-01”——6 000米水下机器人达到了预定的性能和技术指标。双方的合作是友好的、成功的。基于这一基础,双方都愿意将这一合作长期保持下去。目前,双方正在继续合作研制新型6 000米水下机器人。
三 研究公司创新模式
研究公司创新模式是由中俄双方的多个大企业(或中小企业或研究机构)为加速某些技术领域的创新而共同组建的股份制形式的合作创新组织。它通常是一个开放的公司系统,参与企业既可按一定程序进入也可按一定程序退出。研究公司的管理系统和项目执行系统都是由成员企业或持股单位共同组建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都是由成员企业或持股单位选派的最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且实行轮换制;项目组织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成员企业或持股单位可选择其感兴趣的创新项目,而不必参与全部创新项目。凡由研究公司主持和资助的创新项目的成果均属研究公司所有,成员企业或持股单位要取得创新成果的使用权须向研究公司支付一定费用。创新过程的财务风险由成员企业或持股单位共同分担,具有分散财务风险的作用;创新过程的技术风险因技术资源结构优化而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市场风险由执行创新过程的成员企业或持股单位单独承担。
北京双原同位素技术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俄联邦原子反应堆科学研究院于1992年9月合资兴建的企业,即采用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模式。该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长即法人代表为俄联邦原子反应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阿·尼·科索鲁科夫先生,副董事长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所长王翌善教授,总经理为贾球教授。该公司主要生产252Cf中子源、60Co和192Ir等放射源及其相配套的仪器设备,并已向中国国内及亚太地区销售自己的产品。252Cf是一种新型的高强度同位素中子源。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等极少数国家掌握252Cf中子源生产技术。60Co和192Ir等放射源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及工业领域,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俄联邦原子反应堆科学研究院是世界上较早掌握252Cf中子源生产技术的机构之一,拥有多座高通量原子反应堆,可生产高比度的60Co和192lr等放射 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核领域综合性研究生产基地,在相关领域有着较强的实力。通过双方合作和优势互补,将填补中国生产石兀f中子源的空白,并对高比度的60Co和192lr放射源的生产发挥补充、调剂作用。
四 教育管理创新模式
中俄科技合作,既需要高新技术研究人才,也需要相应的高级管理人才。高新技术的国际合作,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而且还与科技管理、技术贸易(许可证贸易)、知识产权、法律、金融、人才管理、国际惯例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既懂科学技术,又熟悉经营管理和国际惯例,了解世界市场动向,掌握俄语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以满足中俄科技合作的需要。应尽快建立中俄合作的国际科技大学,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技术贸易人才和电子商务人才。
为了把中俄高校合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有必要在中俄高校建立中俄合作交流中心,以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主体、以学术交流中心为平台,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活动。把中俄科技合作、教育合作、经贸合作的研究和交流放在最前沿,更广泛地吸引和招揽更多的精英参与合作,使双方的合作更及时、更方便、更有效。在开展前沿学科研究与合作的同时,双方高校也可以选择一些对经济建设有直接促进作用的高新技术,以联合攻关并实现其产业化为目标,为双方的经济建设服务,从而达到互利双赢。
武汉中俄科教合作中心已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式成立。该中心为跨部门、跨院系的业务机构,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在科技合作方面,将推动与圣彼得堡矿业学院、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莫斯科石油天然气学院、俄罗斯南方工业大学、俄罗斯航天工业大学、俄地平线公司等单位开展热熔钻井技术、海洋地质工程技术、随钻孔底遥测系统、水底探测技术、无接触式管道计量分析技术、钻探工具技术、金属无损探伤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等8项技术合作;在联合办学方面,将落实与圣彼得堡矿业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以“2+3”模式培养本科生及联合开办留俄预备班等事项。此外,该中心还初步计划翻译出版2部左右的俄文科技专著,并召开1~2次国际学术会议。
五 委托—代理制合作创新模式
委托—代理制合作创新模式是一种产学研合作创新形式,是以合同形式确定的合作创新模式。它通常是企业作为委托方(甲方),通过招标或直接委托的方式确定被委托方——大学、独立研究机构和政府研究开发机构(乙方);由甲方提供资金并规定创新目标,由乙方提供技术专家和必要的技术设备并具体实施创新过程,共同实现创新目标。创新内容可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或工艺技术开发以及市场开拓等。创新成果的所有权、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等均以合同形式确定。
乙方通常组建一个项目小组,即临时研发机构负责创新过程的实施。项目小组以乙方技术人员为主,必要时也可以由乙方聘请其他单位的技术专家参加。项目小组的研发能力是影响合作创新成败的关键。甲方通常有专人或专门小组负责与乙方联系和协调,代表甲方监督合同的执行。但创新的整个过程完全由乙方负责;甲方一般不参与,也不分享创新过程的信息和经验,但在必要时也可以要求乙方提供项目进展情况。创新成果的所有权归属有两种情况。一般情况是成果完全归甲方所有,成果的发布、使用和转让完全由甲方控制。另一种情况是经双方协商,甲方享有成果最终所有权,乙方享有成果发布的署名权;或者阶段性成果归乙方所有,最终成果归甲方所有。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下来。对甲方来说,委托—代理制合作创新的风险主要取决于乙方的信誉水平、创新能力及项目的市场风险。对乙方来说,风险主要取决于项目难易程度和自身创新能力。一般来说,甲方的风险往往要大于乙方的风险[2]。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科学合作协定,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目前已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该中心根据研究工作和互访学者的需要,采用了“双基地”的形式,即在位于伊尔库茨克、具有先进地面观测设备和很强研究能力的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日地物理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分别建立研究基地。各自的研究基地包括专供对方来访研究人员使用的办公室和公寓式宿舍以及必要的日地物理观测仪器和设备。
中俄两所大学,即沈阳工业学院和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将在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市建立联合科研中心。双方计划在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合作。
目前,双方已达成共识,并开始建设联合科研中心。为此,中方将投资1 000万元人民币,俄方则负责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联合科研中心将根据中方需要,结合俄方的技术优势,开发新材料以及生物工程、电子等领域的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此外,沈阳工业学院派往俄罗斯的专家还将与俄方同事共同开展基础科学方面的科研工作。
六 科技园区孵化模式
该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借助中国高技术园区,利用国家制定的各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营造适应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小气候,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诞生与市场的开拓。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具有明显的环境优势;二是全部产业化工作由园区总负责,效率高、效益好。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既体现了专业化的特点,又体现了专业互补的优势,园区和科研单位或高校均可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中国应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吸引俄方来华建立研究开发机构等方面的优势。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园区,为促进中俄研究开发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中国应鼓励有条件的高新经济开发区在对俄科技合作中拓宽思路,积极吸 引俄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或公司来华投资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并发挥其辐射作用。由于中俄研究开发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各地在与俄方合作中应因地制宜,采用各种灵活的形式。例如,烟台的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黑龙江省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等在促进中俄科技合作产业化和技术创新方面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山东省正在与俄合作建立良种示范实验基地、育苗示范基地、急症研究中心等。
上述“基地”或“中心”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常州高新区与俄罗斯萨马拉州已签订合作共建常州中俄科技合作创业园协议书。根据该协议书,常州高新区作为中俄合作的基地,将大力促进萨马拉州与常州高新区在科技、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常州高新区以高新技术创业园与乡镇街道共建的专业孵化园作为合作载体,通过共同推进技术转移、科研与经济合作、贸易往来、人才交流和咨询服务,促使俄罗斯的先进科技成果转移至常州,合作研发具有国际优势水平的高科技项目和产品;通过引进俄罗斯科研机构和学术带头人以在常州建立分支机构,促进俄方的科技成果与中国的产业相结合,推动中俄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通过中俄经济和产业交流,鼓励双方企业在常州或者在萨马拉州建立合资、合作企业。
哈尔滨国际科技城是中俄科技园的配套项目。2002年7月,在哈尔滨市召开的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六次例会上,中国科技部和俄罗斯工业科技部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在莫斯科建设中俄科技园议定书。据此,哈尔滨工业大学八达集团公司和莫斯科动力学院科技园分别作为中俄两国的承建单位,负责实施中俄科技园的建设和运营。2003年10月,中俄科技园在莫斯科正式挂牌。随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八达集团公司建设并运营的哈尔滨国际科技城也成为黑 龙江省推进对俄科技合作的重点工程。目前,哈尔滨国际科技城已经完成主体建设,可以满足引进、孵化、产业化的全程需要。
七 共建科技园孵化模式
到目前为止,在莫斯科建立中俄科技园的工作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中国许多省市的高技术企业对入驻科技园、孵化项目、设立代表处以及虚拟入园均表现出浓厚兴趣。鉴于中俄科技园对中俄创新合作的重要意义,双方有关主管部门将对其发展给予进一步支持和监督指导,并为入驻企业的活动提供一切必要的保障,包括拓展科技园的业务范围,在创新项目的筛选、专家评估、跟踪以及监督执行方面发挥科技园的功能。应该说,在莫斯科建立中俄科技园是深化中俄科技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宗旨就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园这种组织形式为中俄两国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科研、金融、中介、商业、法律等良好环境,推动双方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国际化。入驻科技园孵化的企业初期主要围绕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环保、信息、航天航空、机电一体化、光电转换、化工、材料表面处理、自动化及中俄双方市场需求的技术等开展合作。
此外,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伊尔库茨克科学中心就进一步开展科学合作已达成意向协议。该协议明确在中俄科技园框架内优先发展中俄科技创新合作,主要包括:研究各种用途的高新材料、药物制剂和食品添加剂;研发能源新工艺、节能技术;研制特纯石英材料、多晶硅材料和太阳能电池;开发信息与数学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发展生物技术;营造生态环境和区域景观生态等。中方同时表示希望参与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正在筹建的中俄技术园的合作,合作领域主要为机械制造新技术、矿业和矿山机械、地质学和地质生态学及公路运输监测等。
八 共建风险投资公司模式
针对中俄科技合作中风险较大的问题,共建风险投资公司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模式之一。共建风险投资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中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与俄科研院所建立联系,开发、生产和推销符合俄市场的产品。
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能风投”)和哈尔滨中俄科技合作基金正迅速成长为黑龙江省乃至中国对俄科技合作的新生力量。“辰能风投”是由黑龙江省政府出资引导,由黑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组建的专业风险投资公司,目前已成功投资、支 持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哈尔滨中俄科技合作基金是由哈尔滨市科技局出资引导,由“辰能风投”、哈尔滨国创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按国际惯例于2004年建立的契约式对俄专项基金。该基金初始规模为3 000万元人民币,致力于推进中俄科技交流与合作,加速对俄科技成果的引进和产业化步伐。目前,哈尔滨中俄科技合作基金已完成整理、筛选对俄科技成果1 000余项,调研、论证中俄科技合作项目60余项,确定投资引进项目5项,累计带动社会投资3 000余万元人民币。
九 基地合作创新模式
基地合作创新模式是中俄企业在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共同技术创新基地的一种合作创新组织形式。基地合作创新模式改变了项目合伙制以项目为核心的“点对点”模式,一般由企业提供资金或设备,由大学或研究机构提供场地和研究人员。在这种模式下,共同技术创新基地提供给企业的往往是中间技术或中间产品,同时具有较强的技术培训功能。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通常由大学或研究机构负责。
其创新成果的所有权安排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基地所在单位所有,另一种是由参与企业和基地所在单位共同所有。在这两种情况下,企业要合法取得创新成果都须付费,只是付费的对象不同。基地合作创新的财务风险主要由参与基地建设的企业分担(往往是等额分担,基地所在单位也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但数量较少);而创新的技术风险基本上由基地所在单位承担。
1998年12月,中国科技部批准在烟台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即采用了基地合作创新模式。山东省及烟台市对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视,成立了对独联体科技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烟台市还成立了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管委会,组建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开展对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科技合作。到目前为止,该基地共运作合作项目73项,其中已试产投产项目15项,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高效农业四个产业合作重点。其中“芳纶1313”和“气动单人氧舱”已形成了产出超过两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产业化项目,其他一些项目成长性也很好,并正逐步实现产业化。
具体地说,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大体上分三步走:第一步为准备阶段(1999~2000年),主要开展前期调研、组建工作班子、建造必要的基础设施、开辟一批联络渠道;第二步为项目实施阶段(2001~2005年),主要发挥技术窗口的功能,面向全省乃至全国,重点是在烟台地区全力推动合作项目在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的实施,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山东省范围内实施100项左右的合作项目,其中至少有50个项目落户在烟台市,形成以烟台市为中俄合作项目密集区以及遍布山东省的以独联体技术为母体的项目群;第三步为功能完善阶段(2006~2008年),即用2~3年的时间完善孵化功能,扩大学术交流,逐步在山东省建成集新材料、生物、机电和高效农业生产四大功能于一体的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形成对全国的科技辐射和带动作用。
十 “双基地”合作模式
中国哈尔滨开发区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技园签订了互建中俄国际企业孵化器的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各自提供孵化场所和政策服务支持,即中方主要提供资金,俄方主要提供技术,分别在哈尔滨开发区和新西伯利亚科技园进行科技项目孵化,进而推动中俄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双方合作范围涉及电子、新材料、新工艺、生物制药、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等技术项目。
为此,哈尔滨开发区将划出2 0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科技项目孵化基地,新西伯利亚科技园将提供一幢4 000~5 000平方米的楼房作为科技项目孵化场所。按照双方对等的原则,中俄将为国际企业孵化器制定企业注册、税收、金融、人员出入境、居住、货物进出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服务支持,吸引中俄两国科技人员和科技企业将其科研成果在国际企业孵化器中进行培育和技术开发,创立合作或合资科技型企业。
哈尔滨开发区是中国国家级的重点经济、高技术开发区;而新西伯利亚科技园是唯一一个由俄罗斯总统签署命令建立的科技园,它汇集了俄罗斯50%的有实力的科学家,科研能力在俄罗斯名列第三位。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该合作项目必将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高德平)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及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本文文为2006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对策研究》(批准号: 06B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1]赵玉林:《创新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赵玉林:《创新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