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上)第七单元
2011~2012学年(上)进修附属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12 %)
xiāohuǐguībǎozhuìluîhuījìn
()()()()qíqūchïuhântiàowàngdiàntáng
()()()()zhîngxīnggǒngyuâzhǎndīngjiãtiě
()()
二、选字填空(4 %)
崭斩港巷消硝帜炽首新小口烟声匿迹热旗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试着用其中的两个词语分别写一句话。(6%)()危不()大义()()披()斩()中流()()()精图()众志()()同()敌()力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精彩回放8%
《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布局、的建筑、收藏文物的,体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它的毁灭激发了我们 队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狼牙山五壮士》通过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事迹,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 “”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最后一分钟》作者倾诉了这一
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
自豪之情。这组课文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
争的一幕,增强我们 “,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按照课文内容填空(27 %)
1、圆明园中,有的,也有的;有着热
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着的。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
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
湖的、;还有许多景物是古代诗人的建造的,如,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还有。
漫步园中,有如在,着中外;其间,仿
佛置身在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还着最的文物。上自时代的青铜,下至、、、、历代的和各种。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建筑
艺术的,就这样化成了一片。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说(提示从两个方面):。(3 %)
2、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
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的。班长马宝玉地说: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来的枪了,然后走到,像发起一样,跳下深谷。战
士们也,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口
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的中国人民的声音!这声音,!
这口号声体现了五位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党和人民的与。
五、课外阅读(13 %)
没有人喝彩的工作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地走回家。‖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般伤心?”
我一边抹(mo mo)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妈妈,我想要做的事,老师总不让我做。”“呀!到底是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要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不让我当主角(juejiao),却只要我在后台工„„工作!那小龙平时很不爱文艺,这次反做了主角了!”我呜呜咽咽地,连话也说不清楚。‖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带着的手表。
“云,你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我的眼泪,一面()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说:“你看,里面是些什么?”
“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说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也就是这些别人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地说:“这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
我():“做人也要这样!”妈妈微笑着点了点头。‖
1、从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点的字先一个正确的读音。(1 %)
2、从下列词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文中的()里。(2 %)
恍然大悟意味深长伤心温和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 %)
呜呜咽咽
4、仔细阅读文章中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明:(3 %)
“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⒍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懂得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
⒎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2 %)
六、习作:仔细阅读《没有人喝彩的工作》,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或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要求理解正确、举例恰当、感情真实,字数400以上。(30 %)
第二篇:五上第七单元教案
第 七 单 元
支晓清
单元教材分析: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之师后事不忘,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百年噩梦。选文具有匠心,针对小学生年段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抗日英雄的事迹,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教学本组教材,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23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理解28个重要词语的意思;能背诵有关段落,知道课文叙述顺序;了解圆明园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抗日战争、1945台湾光复、1997香港回归等历史知识。
【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领悟课文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四篇课文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能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
单元教学难点:
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领悟课文表达的方法。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件,《圆明园》电影视频。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 2
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初步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教学准备:收集资料,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这些东西美吗?哪里有?生介绍,教师补充: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及它辉煌的历史。出示课题,揭示课题: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自学字词:读准生字新词,你还学懂哪些词,介绍给同学,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你从课文中了解到圆明园的哪些美丽?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交流体会:圆明园的美丽,不作全面要求,师小结。
三、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
1.你了解到圆明园如此的美,那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2.学习课文第一段:
你从哪些词了解它的价值呢?用○圈出来。交流,让学生说说所找的词理由。
A:理解“不可估量”的意思和作用B:关联词的作用:„„是„„也是„„ 3.师小结,生齐读课文。
4.照样子写句:
……是……也是…… 5.知道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预习课文二三段。
五、作业 1.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2.完成生字抄写本,词语手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重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1.自由读课文二三段:
找一找课文哪一句话写出了圆明园的美不胜收?用“┈┈┈”划出来,你是如何理解的。2.相互交流。出示句子理解: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天南地北——圆明园的大┈┈┈ 中外风景名胜 ┈┈┈ 饱览 ┈┈┈ 幻想的境界┈┈┈ 流连┈┈┈
教师随机引导,不作统一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怎样的美?圆明园有哪些景观呢? 填空: __________的__________ 5.交流 教师随机插入一些地地方的照片,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6.朗读指导 优美的描写:看到这些优美的景物,你想到什么?课文又是如何把它写下来的?
7.课文用哪些词把这些美的景物连在一起的?找关联词,理解它的用法和好处。
8.师小结。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交流讨论结果 A.圆明园还美在哪儿?
引导学生领会圆明园的布局美。
(看一看圆明园布局的平面图是怎样的,然后想一想,从圆明园布局,你想到什么
B.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C.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二.圆明园仅仅是景色美吗?学习课文第四段?
1.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A.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B.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三.学习句子,练写: „„不仅„„还有„„ „„有如„„仿佛„„ 四.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完成作业。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重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你有什么情感?为什么? 二.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写出了什么情感?
1.痛心,愤怒,惋惜,它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是侵略者的罪恶
2.哪些词写出侵略者的强盗行为? 3.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4.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5.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6.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三.再读第一自然段
①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四、总结全文
1.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六、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补充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路。
教学反思: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龙王庙、任务、大吼、满腔怒火、崎岖、横七竖
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居高临下、粉身碎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初步体会课文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感情。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 8
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出示预习要求,默读课文,联系课前,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1.自学生字新词。
2.说说五壮士的哪些英雄事迹让你感动?
三、自学课文
1.指名读自学要求。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4.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5.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交流,说说他们的什么让你感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五壮士是怎样阻击敌人的?每位战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看出来? 3.交流,是板书
4.他们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你要向英雄说些什么?交流 5.齐读课文。
五、作业:朗读课文,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五壮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
二、深入学习课文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1.自读课文,找一找,四人小组交流 2.壮士们怎样英勇地阻击敌人的? 三.读议课文第二自然段:
每位战士在阻击敌人时,表现了他们什么特点?用“▲▲”点出这些词。3.交流,小结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读议课文第三自然段:
1.面对死死咬住的敌人,五壮士做出了怎样的决定?从中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为什么?
(把敌人引上绝路,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五壮士在峰顶是如何打击侵略者的? 用石头砸,把最后的弹药也用来消灭敌人,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哪些词句写出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交流,小结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写话:针对五壮士英雄行为,你有什么对他们说的? 六.作业。大课堂部分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五壮士仇视侵略者、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精神。2.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感受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一组词,且用这组词说说五壮士。二.朗读全文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2)讨论回答:说说“屹立“的意思。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2.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准备:收集资料、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
3、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1、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2、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4、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练读.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2.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
3.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
五、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1.交流收集的资料及有关台湾问题的课外知识 2.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 教学反思:
24*、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示香港的土地和天空,不平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3、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六、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积累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掌握“词语盘点”中读写词语,认识读记词语。
4、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教学难点:在演讲中注重口齿清晰、表达流利。教学准备:
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
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通过习作教学反思:
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教学准备: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二、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2、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三、读悟写作方法
1、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2、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四、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五、评议修改
1、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2、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六、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七、誊抄作文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开展一次班级演讲比赛,在演讲中注重口齿清晰、表达流利。
2.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在演讲中注重口齿清晰、表达流利;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准备:整理准备演讲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二、提出要求
1、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2、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三、自主准备
1、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2、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四、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 17
表参加班组比赛。
五、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七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积累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掌握“词语盘点”中读写词语,认识读记词语。
教学重、难点:积累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教学准备:通过工具书自学“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看拼音写词语,学生拼读 同桌互查
听写“读读写写”,互相批改
二、日积月累
1、认识成语
这些成语都是褒义词,与本组教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密切相关,充满激励性。这些成语,有表示发愤图强的,如: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等;有表示团结一心的,如: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等;有表示勇敢顽强的,如: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等。
2、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对不理解的成语,可让学生自主查查成语词典。
4、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
5、还可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6、选几个说句子: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7、听写成语
第五课时 交流平台、展示台
教学目标: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准备:交流如何整理与运用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明确任务
本次“交流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流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二是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重点是交流如何整理与运用资料。
2、回顾学习
交流搜集、整理、运用“屈辱的历史”资料收获的过程。比如,学生交流在哪些地方用上了搜集到的资料时,可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资料。应注意的是,所交流的资料,不要仅仅局限于“屈辱”这一方面,还应交流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资料。
3、总结方法
整理资料,包括筛选资料和处理资料两个方面的工作。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资料分类方法,如,主题分类法──每学期有8个专题,每个专题的相关资料归一类;项目分类法──“勿忘国耻”可分为“列强欺辱类”“中华儿女抗争类”“爱国名人名言类”等。
B.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不管是资料袋还是资料积累本,建好目录(包括标题与页码),查找时便可信手拈来,十分方便。
C.培养学生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D.如果有条件,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在电脑上建立自己的资料文件夹和各级子目录。有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辨网络资料的真伪和优劣,因为网络资料往往宝藏与垃圾共存,权威网站的资料可信度较高;还要注意防止学生借机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之中,要教育学生健康 19
上网。
4、鼓励拓展
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资料,为学习与生活服务。要热情鼓励学生在课堂交流、习作、口语交际、其它学科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恰当运用所搜集的资料。
二、展示台
1、本次“展示台”紧扣单元主题,展示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
交流此次展示的形式:如,请老战士讲故事,参观烈士陵园等;还可以结合清明节、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七•七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纪念活动等进行交流展示活动。
2、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教学反思:
第三篇: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
语文七上第五单元复习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
第二十一课 蟹 花蕾 堕 丫杈 寂寞 憔悴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笑柄 可鄙 什物 惊惶 瑟缩 傲然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第二十二课 抹 攥 逮 怦怦 树杈 寒战
第二十三课 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第二十四课 匿笑 祷告 并蒂 菡萏 攲斜 慈怜
2、词语: 21 风筝
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颜色黯淡。
点缀--本义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文中指风筝。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羚羊木雕
仗义--指讲义气。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散步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粼粼--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悠闲--闲适自得。
分歧--意见不一致。诗两首
沐浴--①洗澡。②比喻受润泽。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匿笑—偷偷地笑
攲斜—倾斜,歪斜
二、课文理解:
21、《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在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的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坟》《三闲集》《而已集》等。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围绕“风筝”叙写了封建教
育思想对儿童精神上的压制,表现了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
22、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态,并提出疑问:要木雕还是要友情。要不要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
23、《散步》以时间顺序叙写散步的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昭示中年人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给人以深刻启示。
24、诗两首。《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寄寓了母子情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篇末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
家、儿童文学家——冰心。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本文编入“言语”门。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对才女谢道韫给予了有力的赞赏。谢朗的诗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谢道韫的诗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注重了神似,有深刻的意象。《陈太丘与友期》记陈记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是写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和“无礼”为全篇核心。
三、《风筝》一文重点句子理解: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阳光明媚;而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以前我一向以为管弟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知道自己做错了,心情沉重起来,受到惩罚,良心遭受谴责,所以说“不幸”。
4.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5.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6.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1)“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知道,“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摆脱也不可能,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2)“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3)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四、文言文:25课《世说新语》两则
1、主要人物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谢道韫,字无奕,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文章简介: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3、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A.原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①,与 儿女② 讲论文义③。俄而④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⑤?”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⑦。”公大笑乐⑧。即 公大兄⑨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注解: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儿子、女儿、侄子侄女等。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④俄尔:不久,一会儿⑤白雪纷纷何所似: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什么呢
⑥撒盐空中差可拟:撒在空中的盐差不多可以相比⑦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⑧大笑乐:高兴地笑(了起来)⑨大兄:谢安大哥 A.原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①,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③,去后 乃至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⑤?”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⑥”元方曰:“君与 家君⑦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⑧;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⑨。” 友人 惭⑩,下车 引之㈠,元方 入门不顾㈡。
B.注解:①期行:相约同行 ②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③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④乃至:才到(乃:才)⑤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吗)⑥非人哉: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⑧则是无信:就是不讲信用⑨则是无礼:就是失礼⑩惭:感到惭愧(了)
㈠引之:拉元方的手(引:拉)㈡入门不顾: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顾:回头看)
4、常见重点问题解答:
(1.谢太傅为何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答:谢太傅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谢太傅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2.作者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
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作者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3.可用来比喻飞雪的还有什么? 答:鹅毛、碎云、梨花、蒲公英等。
(4.你认为胡儿与道韫的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这个比喻不仅形似且神似,雪的飘飞与柳絮的飘飞接近,并写出雪的颜色和数量,拥有前者所没有的美感。而且给人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5.请写出几个关于“雪”的古诗词。
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6.《咏雪》全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轻松、欢快、融洽、和谐。(7.《咏雪》的主旨。
答: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咏雪之才。
(8.分析《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人物形象。答:陈太丘:守时。
友人: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能言善辩。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ē)的性格。
(9.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为什么? 答:A.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绝,而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能求全责备。
B.元方有些失礼。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应该给人以改正的机会。
(10.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1.《陈太丘与友期》主旨。
答: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元方敢于维护父亲尊严,责备父
友“无礼”“无信”,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聪颖机智,正直不阿,勇敢睿智的性格特点。(12.你还知道哪些少年的智慧故事? 答: 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等。
五、课文及佳句背诵。
21课第四自然段;23课句式整齐的句子;24课散文诗两首;25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注解、翻译。
第四篇:语文版七上第五单元教案
《犟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涵
2、了解童话特点 第一课时
一、读“犟”
1、配乐朗读
2、显示了解作者
米切尔·恩德出生于德国,父亲爱德嘉·恩德是一位著名的画家。米切尔·恩德曾画过画、演过戏,1960年和1962年接连发表两部儿童作品后,竟像蝉一样沉默了长达十年之久。1971年他离开了德国迁居意大利,三年之后厚积薄发,发表了小说《毛毛》,并因此成为20 世纪登峰造极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如今米切尔·恩德这个名字,已像安徒生的名字一样家喻户晓了。
3、显示了解课题
⑴分析字型:上“强”下“牛” ⑵分析字音: qiang 勉强 jiang 倔强
⑶分析字义:像牛一样倔强、执拗、不听人劝 第二课时
二、析“犟”
显示㈠字音、词语解释
1、犟(jiàng)龟 邀(yāo)请 遗憾(hàn)瞌(kē)睡 哀悼(dào)
2、遗憾:外交辞令,表示不满或抗议。瞌睡:困倦,想睡觉。
闷闷不乐:心情不舒畅,烦闷。
兴高采烈:形容非常愉快、高兴的心情。㈡课文的层次:
一、起因:小乌龟听了鸽子正在谈话决定参加狮 王的婚礼。
二、发展:小乌龟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力以 及战胜困难的过程。
三、高潮和结局:小乌龟终于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的、最盛大的庆典。㈢“犟龟”的“犟”
1、显示问题并以乌龟作背景:小乌龟“犟”的表现 ⑴显示:解释“犟”:“犟”读作“ji„ng”,(用箭头表示“犟”字的构成):这个“犟”字是“强”下面一个“牛”。平时我们说“某某真是牛脾气”,“你这人的脾气真犟”,说的就是这人很固执,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听他人劝说,在本文又是什么含义?
⑵显示:小乌龟碰到的动物及与它们的对话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显示小乌龟与蜘蛛、蜗牛、壁虎、乌鸦的对话的动画及文字)显示(第①②③个题目依次出现):对以下题目作出选择(这三个题目属心灵选择题,不要求说出答案):
①当你被别人轻视时你会怎么办?(显示小乌龟与蜘蛛对话的动画)A、尽力与人争辩,心里不存在一点委屈 B、默默忍受,待时机成熟再打算
②当你努力了很久,别人却告诉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错的,你会怎么办?(显示小乌龟与蜗牛对话的动画)
A、改变方向,从头再来,因为走自己的路也要听别人说。
B、一个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价也不改变,因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③当你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迹象时,你会怎么办?(显示小乌龟与乌鸦对话的动画)A、继续努力 B、放弃努力
2、显示并配以“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这句话几幅动画:“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 ①显示:反复的作用: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②显示:文中小乌龟对小动物的回答几乎都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这就属于反复,其作用正是为了表现小乌龟要去参加婚礼的决心。
3、显示:小乌龟赶上了谁的婚礼? 显示配有相应文字的动画: 文字
1、“我们在这里庆祝的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文字
2、“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
4、显示:你认为小乌龟的“犟”值得吗? ①显示鸽子对话和小乌龟上路的动画及语句:
“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这句话是小乌龟在听了小鸽子的对话后所想到的,并且它在想了一天一夜后,决定上路了。
②显示:比较“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和“为什么我不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呢?”这两句话,我们就会发现,前一句强调的是“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后一句强调的却是“狮王二十八世”,由此可见,小乌龟并不在乎谁的婚礼,在乎的是能有机会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
三、辨“犟”
显示感受犟龟的“犟”
犟龟=正确的目标+坚强的意志
四、显示星级测试 ⒈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ji„ng()龟 ②yo()请 ③yo()远 ④遗h„n()⑤j”()集 ⑥z„n()时 ⒉选出恰当的字组词
①(A陷、B诌)入 ②(A糊、B胡)③(A遗、B遣)憾 ④(瞌、嗑)睡
⒊你从“犟龟”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也需要这样的“犟”?
五、拓展迁移
1、显示并配轻音乐与乌龟有关的传说和诗句
⑴与乌龟有关的传说:洪水泛滥,淹没世界。伏羲、女娲(或盘古兄妹)在石狮子或乌龟等的保护下,避过洪水,他们根据石狮子或乌龟的意思,通过滚石磨等方式决定结为夫妻。最后,兄妹二人捏黄泥人,再造人类,从而成为汉族“人祖”。⑵与乌龟有关的诗歌: 步出夏门行
(二)神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显示关于童话
⑴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或知识教育的一种儿童文学作品。⑵中外著名的童话作家及作品 中国:叶圣陶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石 像》等 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 秘密》等 丹麦: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 的新装》、《丑小鸭》等 德国:格林兄弟的《渔夫和他的妻子》、《灰 姑娘》等 法国:沙·贝洛克的《小红帽》、《小拇指》
《犟龟》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童话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4、理解“犟”的含义,学习小乌龟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的描写方法。教学用具:小黑板、投影仪。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设计 以抢答形式完成本课学习,每一大组为单位计分)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课前三分钟学生发挥(讲述上节课布置的童话故事)
二、谈话导入,引出童话知识。
刚才χχ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这就是童话,我们应懂得什么叫童话,它有何特点?(投影: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常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使它们人格化。)
三、简单解释童话,引入课文。
四、整体认知课文,弄清课文大意,了解文章结构。
质疑1:阅读课文,文中讲了小乌龟什么?(5分,适当给分)
(讲小乌龟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阻碍,终于参加了狮王举行的婚礼。此题可启发质疑:小乌龟去的目的是什么?路上是否一帆风顺?最终怎样?)
质疑2:按照作者讲故事的思路,文章可分为哪些段落层次?(5分)
五、具体分析课文。
质疑1:从什么地方可看出小乌龟参加狮王的婚礼是十分困难的?(8分)板书:(学生说一个写一个,适当给分)
困难:自身身体因素(腿短、爬不快等)
阻碍: 路途遥远 蜘蛛、壁虎、乌 时间短促 鸦的劝阻 途中环境恶劣 走错方向
质疑2: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小乌龟是怎样的反应呢?(3分)
想象活动题:揣摩各动物的心态,并用自己的话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确定选取蜘蛛、壁虎、乌鸦三个动物,各6分,适当给分)
(注意各人物的心态读出相应的语气)
六、本课小结,得出各组本课总分,表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七、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完成课后练习一。
3、准备下节课课前三分钟讲述的内容:有关本课内容的名言警句。
第 二 课 时
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自主发挥(积累知识)。
二、指名简单地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
三、继续分析课文。
质疑3:看课后练习二第1题。(5分)
(提示:想到的不仅仅是困难,而且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质疑4:当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小乌龟为什么仍毫不退缩?(5分)(言之有理即可: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有勇气挑战困难)质疑5:看课后练习一(上节课作业)(3分)(提示:此处“犟”的感情色彩是褒义,因为只要有利于目标,就能听取。)质疑6:看课后练习第二题第2小题。(3分)质疑7:理清文章的主旨。(5分)(通过写小乌龟克服种种困难和阻碍,终于参加了狮王的婚礼来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四、整课总结。加深理解文章:累计得分,表扬得高分的小组,勉励得低分的小组。
五、发散思维题: 当小乌龟听到狮王二十八世去世的消息时,如果没有看后面的内容,你认为小乌龟去还是不去为好?为什么?(讨论题,但应说出理由来。提示:去,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不去,从“无意义”角度上说。可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说起,只要有理即可。)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朗读课文。
2、做完课后练习三、四题。
《小溪流的歌》 教学目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讨论小溪流的成长过程,正确理解课文的主题。3.巩固对童话一般特点的认识,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认识小溪流的成长过程,理解课文的主题。难点:1.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课文的主题。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思路 《小溪流的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语文(语文版)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表达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主题的童话作品。按要求朗读课文和正确理解课文主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本设计的思路如下:关于朗读教学,首先让学生分组表演,分角色朗读课文;其次利用 “图示导读法”让学生探究、感知形象,培养想象力,组织学生讨论和评价朗读情况,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对小溪流、小河、大江和大海所说的话作示范朗读,然后学生再次扮演文中的各角色并朗读他们所说的话,再现文中形象。同时,本设计力图通过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培养他们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2.学生查资料,了解作者情况。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会唱歌的小溪流吗?你们听过小溪流唱的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所写的《小溪流的歌》,去认真感受一下这首永唱不衰的歌吧。三.检查预习情况(投影出示)1.给加点字注音
牢骚()沉淀()阻碍()恐吓()低沉()怨悔()富足()积蓄()2.解释下列词语(1)五颜六色:(2)兴致勃勃:(3)无穷无尽:
3.把一些好词语写入你们的词语记录本。4.作家简介
严文井: 作家,家。原名,人。他的作品以童话和寓言的影响较大。他的童话寓言创作,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和诗意,因此,被誉为是,作品集有。四.研习课文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形象
1.全班分成四组,分别朗读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四个部分。2.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台上表演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一名学生在台前表演劝阻者,一名学生在台下朗读叙述性文字。3.分组探究,培养学生想象力。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主题 小溪流 哼哼唱唱,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小 河 乌 鸦
大 海 掀起汹涌的波涛,举起庞大的轮船
4.分组讨论刚才分角色朗读的优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
5.师重点点评朗读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所说的话的语气要求。附:朗读时的语气要求(仅供参考)
(1).小溪流是快乐的、活泼的、同时又比较幼小,所以应读得快乐、活泼,声音清脆纯净,像一个可爱的儿童。
(2).小河比较壮大了,他精神旺盛,精力饱满,所以应读得洪亮、朝气蓬勃,像个青少年。
(3).大江比小河更壮大了,他积蓄着巨大的精力,同时也变得有些深沉,所以应读
得洪亮,又略带些深沉的声音,像个成熟的青年。
(4).海洋无边无际,欢乐地动荡着,他博大、复杂而又单纯柔和,所以应读得洪亮、饱满,而又稳重、安详,像个稳健成熟的中年人。
(二)再现形象
1.师对小溪流、小河、大江和大海所说的话作示范朗读。2.学生再次扮演文中的各角色并朗读他们所说的话
(三)探究课文主题
本文的主题,可从多个角度理解。
1.组织学生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上述问题。3.学生口述讨论出的结论。
4.若学生讨论不完整,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进一步讨论。附:讨论的角度(仅供参考)
(1)本文赞扬了小溪流的什么精神?
(坚持到底或坚持前进,永不停步或反对掉队。)
(2)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小溪流经过哪几个成 长阶段?每个阶段力量是否有变化?(暗示“成长”或“发展”的主题。)
(3)本文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吗?这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本文揭示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即个人只有汇入到集体,才能积聚起巨大的力量,发挥巨大的作用。)
5.师小结讨论的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本文的主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绘声绘色地朗读了课文,积极主动地探究了课文的主题。大家的表现很好,老师会把你们的表现记入你们的成长记录袋。
六、布置作业(投影显示)
1.指出朗读下面语段所要选择的语气语调()
他的无穷无尽的波浪就这样一起一伏,没有头,也没有尾,月亮出来了,月亮向他微笑。太阳出来了,太阳向他微笑。海洋感觉到整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好像近在他的身边。
A.语气亲切,语调平缓 B.语气亲切,语调急促 C.语气强硬,语调低沉 D.语气强硬,语调高昂 2.你怎样理解课文主题,请选择()
A.小溪流唱的是一首坚持前进方向永不停步的歌,赞美不知疲倦,奋斗不息的精神。B.小溪流唱的是一首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并在前进中不断成长的歌,赞美的是发展的主题。
3.课本P124 [思考与练习]一。板书设计:
18、小溪流的歌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主题
小溪流 哼哼唱唱,用清亮的嗓子歌唱。推着小树枝打转,冲过石块的阻拦。枯树桩
枯黄的草 坚持前进永不停步 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小 河 沙声地歌唱 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乌鸦
大 江 低声吟唱,用洪亮而低沉的声音唱。掀起汹涌的波涛,举起庞大的轮船。泥沙
大 海 强烈地向着四方歌唱。他不断地涌起来,向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
沉船
(说明:表中的楷体字部分由学生讨论、探究。)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查
说说童话的一般特点。1.一名学生回答。
2.其余学生讨论、补充,然后师点评。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角色朗读了课文,探究了课文的主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三.合作探究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1.投影出示要讨论的问题(1)小溪流的形象是什么?(2)“枯树桩”、“乌鸦”、“泥沙”比喻社会生活中什么样的角色?他们与小溪流有什么关系?
(3)课本P124[思考与练习]三(4)“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小河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这些相似的语句间隔地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5)首段“太阳出来了,太阳向他微笑。月亮出来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语序和词语稍加变化后又出现在尾段有什么作用? 2.学生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口述讨论结果。3.上述每个问题讨论完之后,师及时点评。附:点评意见(仅供参考)
(1)小溪流在自然中,本是没有性格,没有理想,没有语言的自然界的事物之一,但在本文中,作者却赋予它这一切,使它成了一个性格鲜明、思想坚定、富有顽强生命力的形象。(2)“枯树桩”属于社会生活中腐朽没落的事物,他们即将走完生命的历程,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只有牢骚。“乌鸦” 属于社会生活中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的人,他们
考虑的只是有没有“好玩意”。“泥沙”是跟随时代或潮流前进了一段之后,认为“已
经走得差不多了”,半途停顿,甘愿掉队的人。
他们都是作为小溪流的陪衬者出现的。他们在不同阶段从反面表现了小溪流坚持前进,坚持成长的可贵。
(3)作者有意识地把小溪流当作一个欢快活泼的儿童来写,使文章充满了童趣。这些词语形象传神,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强了这篇童话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4)这些语句,既有力地串连着各部分内容,又反映事物的发展,暗示成长的主题。(5)既拉紧了文章的结构,又表现了小溪流成长中的快乐之情。4.归纳本文写作特点:(1)把自然界的事物社会化。
(2)词语形象传神,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
(3)相似语句间隔反复出现,语序和词语稍加变化后的句子又出现,在写作时值得借鉴。四.练习
课本P124[思考与练习]四。1.学生试写。
2.投影展示2—3名学生的作品,让他们自己说说写得最成功之处,并请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3.师作简要点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巩固了对童话一般特点的认识,讨论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其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请同学们把它收入你们的词语“积累”本上,以供以后写作时借鉴。
四、布置作业(投影出示)1.填空
本文的体裁是_____。童话以儿童所理解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把自然界____,把社会生活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很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一转眼小溪流就把他们丢在后面了,他又不住地往前奔流”。《基因畅想》
【教材简析】
《基因畅想》是一篇带有科幻性质的科学小品。作者本人是身处基因实验研究前沿的美国著名心外科专家,作者在文中介绍了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本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作者用极富文学性的语言,“将干巴巴的专业话题写得好读、耐读、幽默、风趣甚至顽皮”(韩小蕙语),很值得品味;结构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合乎情理地交待了作者畅想的缘由,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写作手法的作用。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基因技术可能缺乏了解,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课前介绍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如有可能,还可以请有关专家举办一次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本课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幻想,文章中既有作者对科学实验情况的介绍,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分清把握住这两部分内容。作家韩小蕙在向《散文》(海外版)推荐《基因畅想》这篇文章时说:“本文包容着严肃而深刻的人类生存命题。”基因技术未来能否改变人们的生活?基因技术会给人类带来那些影响?这些是在我们对基因进行畅想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激发想像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3、使学生树立为造福人类而努力的远大理想。【教学方法】 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教学重难点】
1、对“基因”及其技术的了解,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
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所叙的实验、事例那些是事实,那些是对未来的展望;
3、丰富学生知识,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关心科学。【教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②预习〔思考与练习〕
一、三题,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要准备的资料,如①克隆绵羊“多利”的图片;②一些转基因果蔬品种的图片;③《爱的奉献》剧情资料;④《法律无情--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剧情资料;⑤教学中所用的幻灯片或课件;⑥有关转基因产品副作用的资料;⑦比赛规则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条件具备的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要点】 ①导入课文;②探讨课文;③畅想未来;④拓展课文。【教学步骤】(教学中的所有活动均须计分并纳入各语文活动小组)
一、师生互动,导入课文(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提高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及产生关注当代社会科技动向的自豪感。
使学生认识到基因技术不仅在动物界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己广泛、成功地应用于植物界。(附: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也可以现场展示一些转基因的果蔬品种。)
1、出示克隆绵羊“多利”的图片,请学生谈谈对此的了解。
2、出示一些转基因果蔬品种的图片,请学生谈谈对这些的了解。
3、检查预习
①《基因畅想》是一篇带有
的科学小品。(科幻性质)作者是()。(漆孝诗),是哪个国家的心外科专家?(美国)
②解释“憨态可掬”一词(见课文p126)并给“虔诚”的“虔”字注音(qián)③请解释什么是“基因”(见课文p126)
二、学生互动,探讨课文(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按语文活动小组进行竞赛。)
1、本文作者从什么写起?(自己获奖)“奖章上镌刻着一头憨态可掬的猪”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为下文设下伏笔,由此引发对基因发展“猪身人心”的畅想,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2、文章的哪一句告诉了读者“猪身人心”只是一种想象?(“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时不时如此想象”)
3、作者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为基因技术研究)
4、第四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作用)
5、哪一项科研是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有前瞻性的创举?具体说说进行这项研究的原因及探索过程。明确:这项科研创举指的是:“科学家成功地用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在猪身上,制成了猪身人心。”原因及探索过程可从第五段来概括。原因是需要心脏移植的人很多而心脏来源却很少,“每年至少有多达二万人在等待中”“抱憾而去”。探索过程:1960年哈迪用将黑猩猩的心脏装在了一个濒危病人身上,首开心脏移植先河;“尔后,贝利又将狒狒的心脏移到先天心脏病婴儿身上”;经过近二十载的探索,科学家成功地用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在猪身上,制成猪身人心”。
6、基因技术到目前为止,有没有成功地应用于人类?原因何在? 明确:没有,“原因是某些猪病毒会因此传染给人”,使得“该计划被迫暂停”。
7、假如使用于人类,作者的想像会成功吗?他做了哪些大胆的设想? 可从第六段来概括。“像以往任何医学生物的创新,猪病毒肯定会在不久得到有效控制,猪身人心势必造福全人类”。“实现上述大胆的设想肯定已为时不远”。
大胆的设想有“再过几年,心外科医师能像修理工为汽车或自行车换上新零件一样,为晚期或先天心脏病人换上簇新的生物零件—猪身人心”;“医学专家为病人量体裁衣„„届时„„为病人换上早就超立体设计、生产好的基因心脏,无须多久患者便能健康如初”;“医师们在病人换心后出院时,„„‘您走好,不必心有余悸,我们的产品保质四十年’”。
8、国外的一些科学家,在生物科学方面积极尝试、大胆设想,我国对基因技术的研究有没有大胆尝试?(此题学生要是能举出一、二个例子就应该肯定、表扬。)
9、漆孝诗大胆畅想时的心情你能体会吗?为什么? 此题意在使学生学习本课结构上的特点—倒叙(只要扣住课文言之成理即可)。
三、自由发挥,畅想未来
世界上的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基因工程会不会也有弊端?如果有,你想如何解决弊端?
设计此题引起学生的争论,从而进一步巩固并拓展学生对基因技术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可展示关于转基因产品副作用的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竞赛完成后对课文进行小结(可出示板书)
四、大胆想像,拓展课文(可课外进行)
1、《爱的奉献》剧情:一位才华横溢的中学生,在放学路上救助了一个即将被车撞的儿童,自己却遭不幸,经抢救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成了植物人。面对这个不幸的孩子,英雄的少年,双方孩子的父母及广大师生向社会各界呼吁--请大家献一分真情,挽救这位少年英雄。
师:人世间最动人的莫过于亲情,面对这样一位令人敬佩且不幸的孩子,面对这样一令人同情的家长,我们一定要想想办法,让幸福重回少年身边。此剧情部分由一名同学叙述,并配以哀伤的轻音乐;教师叙述部分可配以《爱的奉献》轻音乐烘托气氛。这是一道开放型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从而产生共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利用能力。附:也可使用其他相类似的资料或其他形式。
2、《法律无情--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剧情:一位民警由于破获了一桩走私大案而被黑社会报复,陷害民警为杀人凶手,警方己掌握了人证(曾见他与死者在一起)、物证(在凶案现场留下了凶手的血样,经化验与民警一样为B型)。师:请同学们做名律师,还民警以清白,还正义一个公道。
此题的设计意图在于抓住学生爱打抱不平的心理,激发起想像力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对课文知识进行延伸,同时,也可渗透情感教育。
五、小结
围绕《基因畅想》及学生的讨论,展望美好前景,取利弃弊,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树立为人类造福的远大理想。
六、作业
1、课后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克隆、基因、基因图、基因工程等知识。
2、选择有关基因工程中你感兴趣的课题,并搜集有关资料,装订成册,互相阅读。①获奖、奖章刻的是猪 设下伏笔、引发畅想(倒叙)一 ②交代是想象,是对基因发展的想象
基
③写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基因技术研究 因
④过渡段
畅 二 ⑤“猪身人心”—惊世之作及背景、必要性、紧迫性 想
⑥对基因技术发展进行前瞻性畅想
三、⑦⑧基因畅想,不是梦,很快能实现(回到现实)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阅读科幻作品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点燃学生想象力的火花,培养学生探究事物、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
二、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新奇见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的能力,并学会通过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紧扣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思维探究事物,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课堂安排导入、阅读、解读、迁移、拓展五个环节。
导入:教师带尾巴进入课堂(调动学生好奇心,营造轻松的氛围)。为动物世界策划节目“神奇的尾巴”,学生推荐动物(联系生活体验)。阅读:全班齐读课外(注重朗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读:字词园地——字词教学注重学生使用工具书,自我说明容易出错的字词及出错原因(运用教材资源)。
看图说话——熟悉课外内容,激发学生想象力。
迁移:尾巴带来的烦恼(注重培养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理想的尾巴”设计方案(想象力、创造力的迁移)。
拓展:以“假如人类有_________”或“如果动物会_________”为题说一段话(充分发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资源)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趣”字,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教具
1、自制尾巴 2、图画纸 3、粉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教师带尾巴进入课堂。(学生笑)教师:老师长尾巴了,帮老师想个办法。(学生发言)教师:你会怎么对待一个“长一般”的老师?
教师:大家没有,惟有老师有,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如果这节课每个同学也跟老师一样冒出一条尾巴,那会是怎样一个情景?或者我们每个人一生下列都带着一条可爱的小尾巴,那又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美国一位作家为我们作了大胆的想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情境设置法
突出“趣”字,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为课堂营造轻松活跃、民主的氛围。
2、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动物的尾巴。教师:同学们再帮老师一个忙,老师要为“动物世界”策划一期节目,节目名称叫做“神奇的尾巴”,请同学们为老师推荐一些动物,说说理由。(学生发言)
教师: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的灵感都来自动物,例如直升机的发明来自蜻蜓的启发,雷达的发明来自蝙蝠的启发。课外的想象很多也来自动物,来自于身边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
二、阅读
教师: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读书“四到”,给每自然段标序号,划出佳词妙语。(学生齐读)
教师: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三、解读
1、字词园地:学生读音有误的,教师版书,学生上台正音,说容易出错的原因:学生自己讲出学到的新词。
2、看图说话:联系课文插图,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说明课文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迁移
1、尾巴带来的烦恼(想象力的迁移)。
教师:尾巴有种种好处,如果给每个人都装上一条尾巴,会不会带来什么烦恼?请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学生发言)。2、“理想的尾巴”设计方案(想象力、创制力的迁移)。
教师:既然尾巴有种种功能,它也可能带来很多麻烦,让我们为自己设计一条理想的尾巴,要联系生活,扬长避短。具体方法:
内容:①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展开想象,为自己设计一条理想的尾巴。②方案由图案、说明文字两部分组成。
形式:①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份设计方案。
注意:能写的写,能画的画,能说的说,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点子。②方案展示:小组共同上台展示作品,口头说明方案。(每个成员参与)
五、拓展
教师:想象力是只是的翅膀,想象力比黄金更重要,“银河之星”有一句口号:“爱拼才会赢,敢唱就会红”。我们叫做感想就能成,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异想天开。同学们敢不敢跟作者比想象?
教师:以“假如人类有________”或“如果动物会________”说一段话。(学生交流)经验再现法
初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为课文内容的学习作铺垫。引导学生会利用教材资源。
初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的兴趣。集体诵读法
自主探究法
注重懒得,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体现语文科学的工具性。自主探究法
学生自己说明容易出错的原因和自己讲出学到的新词,体现自主学习只是迁移法
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领会作者联系生活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享受积极思维带来的愉悦。
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大胆想象、提出新见解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真正关注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真正地思考、交流,参与课堂活动,并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给孩子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们个性得到张扬。
让学生解放思想,大胆想象,通过解决思维解决学习生活问题。
六、作业布置 教师:这两个题目任选一题,写一段话。如果有兴趣,也可以以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来,配上说明文字。
第五篇:2017新版语文七上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2016.11.22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的四篇文章,不仅反应了人对动物的了解、认识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阅读这些文章,我们会感悟到动物的可爱与崇高,认识到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猫》的作者告诉我们要公平、公正的接待人接待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这篇文章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心地的善良,严于律己、善于反省的品格。
《鸟》是梁秋实的一篇优秀散文,描绘了鸟的各种生动的情态,并且由鸟及人,借物抒情通过写鸟来写自己对那种自由自在、潇洒自信的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喜爱。
《动物笑谈》一文中,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则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让人生气之余忍俊不禁。
《狼》写的是两只狼与一只屠户之间的较量,狡诈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这则寓言故事简洁而又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欣赏优美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情感。
3.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题材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领会概括文章表达的基本情感和主张。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题材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2.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3.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
《猫》两课时,《鸟》两课时 《动物笑谈》一课时,《狼》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