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菏泽中考语文试题及详细解析

时间:2019-05-13 15:0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菏泽中考语文试题及详细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菏泽中考语文试题及详细解析》。

第一篇:2014年菏泽中考语文试题及详细解析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语文中考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三大题,25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用黑色、蓝色水笔或钢笔答卷,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补写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4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⑪有为者辟若掘井。(《孔孟论学习》)⑫小大之狱。(《曹刿论战》)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⑭,、,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3.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演讲时说,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中国有句诗:“。”我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一定能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⑫柳宗元《渔翁》中从视觉听觉描写旭日初升、青山绿水的景色的句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4分)

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注释】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4.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2分)5.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6-8题(8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⑪实冀.

三横唯余其一。()⑫处遂.改励。()⑬具以.

情告。()⑭并云欲自修改而.

年已蹉跎。()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8.请用一个七字成语形容周处改过自新的可贵。(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9-11题(6分)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273300

书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9.上文作者是。

1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验之信然..。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B.虽.画师且不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乃.知观物不审者。乃.

不知有汉。D.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是以..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1.本文揭示了一个艺术创作规律,那就是:(2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7分)百合花(节选)茹志鹃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站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12.“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一句中“掂量”能不能换成“揣测”?为什么?(2分)

13.文中画线句子是描写,作用是。(2分)1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年轻媳妇”是一个的人(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5分)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何飞鹏

①我们经常本末倒置,当我们搞砸一件事时,我们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有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我们没做好?谁都不知道。正确的观念是:把事情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

②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部属,我关心地问:“现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现在开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他接着反问:“何先生,你知道有什么比较好做吗?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我无言以对。

③我无言以对的原因是,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哪有轻松的事?哪有容易的事?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偏都这样想?每天都在找好做的事,许多人找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找到,换得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

④我听过一个医生家族告诫下一代学医要学皮肤科,千万别当外科医生,因为美容整形当红,好赚又没风险,外科医生既辛苦又危险。我还听过一对父母亲要小孩去当老师,不是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而是可以收补习费,而且退休生活优裕而轻松。这其实都是令人伤感的说法,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拣轻松、好做的做,那辛苦的事谁来做?社会又会变成如何的急功近利?撇开社会的公益不谈,就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作趋吉避凶理所当然,但问题是一味地找寻好做的事,真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吗?

⑤我个人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好做的事,更不相信有容易赚的钱,更没有能简单料理的生意!我不相信“好做”,我只相信“做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任何事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

⑥一个人只想找好做的事,根本就是认知上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用一辈子时间去寻

找,也不可能找到,结果只会落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批评。⑦寻找好做的事,是聪明人的思考,是用巧,是走快捷的方式;选一件事,把事情做透、做好,是笨人的事,是痴人的思考,有的是傻劲,有的是执著。⑧好走的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大家都挤在一起,就算有好做的事,也早有人捷足先登。八字不够好、不够硬的人是抢不到的。而就算你有机会遇到,没一会儿,跟进的人也人满为患,一旦大家都跳进去做,好做的事也变成难做的了。⑨“做好”的路,参与者较少,因为笨人不多。但是因为是做好,要靠苦力、靠耐力、靠死力,而一旦做好,别人就算闻香而来,跟进学步,也并不容易。这是管理学上所谓的“进入障碍”,也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 ⑩舍“好做”,就“做好”,是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的成功要素。不再犹豫、不再寻找,也不要问那

个本问题:你那一行好做吗?在谁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虽然很艰难、很慢,但你竞争对手少,而且慢慢地他们也都退出了,这样十几二十年下来,你成功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选自《读者》2014年第6期),有改动

15.本文作者是针对上面现象发表议论的?(2分)

16.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代之?请简要回答。(2分)

17.把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与原句相比,改句削弱了 的语气。(2分)

18.本文⑦⑧⑨三段论述问题采用了。(5分)

19.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舍“好做”,就“做好”,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要素”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8分)

感悟七贤庄

陈朝慧

⑪今年6月,我应邀到甘肃省岷县参加中国文艺家走进岷州采风暨中国西部第三届散文节,回昆明经西安时,在西安小住了几日,这便有了机会去瞻仰七贤庄。

⑫走进七贤庄,你会感到一种崇高和神圣,有一种庄严和肃穆。你不敢咳嗽、不敢高声喧哗,你深怕惊醒了什么。你只静静的看,你只默默去感悟那些曾经被白色恐怖围困了的人生。

⑬此时此地,我同样也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兴奋和感动。想象中我是一个当年的热血青年我,为了革命,为了理想不远千里来到西安,如饥似渴的要奔赴革命的怀抱。七贤庄,革命者的接待站,迷茫者在这里获得了思想,失望者在这里获得了希望,人生的理想在这里鼓满了风帆。在老交通的带领下,革命者一个又一个的从这里奔赴延安„„⑭七贤庄,夜行人的北斗。

⑮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让我感觉得十分的情切,这里的所有情景都会让我感动。在周恩来坐过的那桌椅跟前,我就驻足了很久很久。想像对面还坐着那个思想深奥、指挥若定的圣者。我把那把他坐过的椅子审视了很久,可那把椅子却默默的立在我的面前,默默的一声不啃,好像是还在感受那种能让整个中国都温暖的体温,回忆那个伟人运筹帷幄的往事。

⑯是啊,在那风风雨雨的战争年代,日本军队正对中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胡宗南的部队围困了延安,中国革命正处于紧急关头。那时的七贤庄,是抗日战争的桥头堡,一把插在敌人心脏里的尖刀。

⑰七贤庄,西安版图上一个小小的点,但这个点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装备给养有关;和老区延安的医药、布匹有关;和罢工、**有关;和转移革命青年到延安投身革命的活动有关。海伦是美国著名的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毛泽东称她为“伟大的女性”。1937年她到达西安后,就是通过七贤庄摆脱了监视她的密探,由地下党护送她到达延安去的。

⑱七贤庄,占地只有13600平方米,与整个中国的版图相比,它很小很小。就是在西安的地图上,它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点,但就是这个小小的圆点,它却成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一个支撑点。中国革命一个十分敏感的神经结。

⑲是的,七贤庄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奶嘴,但它哺育了战争,奶大了中国革命。就是这个小小的点连接着延安和西安、连接着国统区和解放区、连接着共产党和老百姓。是国统区喷发革命热情的井口、凝聚

革命力量大本营,是国统区向革命中枢传递信息最紧要端口。

⑾七贤庄,由10座“工”字形、土木结构的平房组成的院落,从头到脚都是一身的灰色,土不溜秋的,咋看咋像一些穿灰布军装的军人。七贤庄,没明没夜的站在历史的暴风雨里,有被特务的目光盯咬过的疼

痛,有被敌人的阴谋和暗算袭击过的内伤,走进七贤庄,我想象着那不屈不挠的艰苦卓绝,感悟着它的刚毅和艰苦的神圣。在这里,生命和历史有了一次舒心的邂逅,精神和精神一种宝贵的会悟,思想和力量一种无声的融入,人性一种新的迸发和张扬。在这里转悠久了,你就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应该怎样去铸造自己的理想和人生。⑿七贤庄,革命暴风雨年代的一座大棚,里面栽满了意志,蓬蓬勃勃的生长民族精神!20.⑾段画曲线句子中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21.仔细阅读第⑰段简要回答,为什么说七贤庄“成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一个支撑点,中国革命一个十分敏感的神经结”?(4分)22.赏析文中画直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⑪可那把椅子却默默的立在我的面前,默默的一声不啃,好像是还在感受那种能让整个中国都温暖的体温,回忆那个伟人运筹帷幄的往事。⑫七贤庄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奶嘴,但它哺育了战争,奶大了中国革命。23.结合全文,说说第⑫段的含义和作用?(4分)24.仿照例句,以“校园”为开头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结构相似,修辞相同。(4分)例句:七贤庄,革命者的接待站,迷茫者在这里获得了思想,失望者在这里获得了希望,人生的理想在这里鼓满了风帆。仿写:。

三、作文(50分)25.题目:小人物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2.⑴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⑵虽不能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察,必以情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⑵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10.C解析:A项,信然:确实是这样。B项,虽:即使。C项:才;竟然。D项,因此,所以。虽然是解析:1至3题要求一字不错,与答案完全一致。注意易错字,“圃”“轫”“荇”“欸”。此类题目属于诗课外文言文,但是此类题命题有规律。每个选项一般是从所给课外文言文选取一句,从课内文言文中选取文填空题,所考绝大部分内容均出自课本,仅有极少部分出自课外知识。所以备考此类题目时要以课本为一句,比较两句中的相关词。做这类题目不要死记硬背课内文言文中的词语。词语那么多,记解决不了问主,兼顾课外知识。课本内所有要求背诵的诗句必须会正确默写。题。最好的方法是,掌握词语的常用用法。根据所给文章仔细推敲。所给的两句话如果只能确定其中一句4.酒旆、夕阳、两三航 话的加点词的意思,则就把这个意思代入另一句话中,判断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则是用法和意义相同。5.渔人晚归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之亦然。另外,这是一道选择题,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选择题应首选排除法。每个选项都要分析,逐个 2014年菏泽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

解析:此类题目属于古诗文鉴赏题目寿阳曲·远浦帆归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注释】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诗文大意:夕阳下面,酒店的旗帘来回飘荡,两三只小船依然在远处的水中漂流,没有靠岸。傍晚,茅屋旁边飘落的花儿进入水中,水面弥漫着香气。在断桥的桥头,卖鱼的人也散去了。第4题:注意,题干要求是“在前三句”中。则近景是“酒旆”,远景是“夕阳”“两三航”。第5题:注意题目“远浦帆归”,结合“两三航”“茅舍晚”可知,整首词描绘了一幅“渔人晚归”的画面。从全词来看,词人以“夕阳”“酒旆”“两三航”“落花”“茅舍”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悠远祥和温馨的田园画面,所以我们可以推测,词人可能是一位隐居田园的世外高人。一般的隐者要表达的情感是对所描绘景象的喜爱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那么,我们便可以推断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做这类题目时要从整体上把握主旨,注意题目所给的每一个字,包括题目和注释,这些所给内容都能传达一些重要信息。如果实在不好把握,就从很多方面分析。分点论述,其中有一点就有可能押中答案,则此题依然得满分。6.⑴希望实在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一个 ⑵于是(就)周处于是改正了错误,励志重新做人⑶把周处便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⑷但是(可是,却)并且说想修正错误,改变做法,然而,自己却已年老。解析:此类题目是解释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解释这些词时,应把这些词放入文章中,把所给句子与原文对应,结合文意把握句意,根据句意推敲词义。尤其是虚词,要掌握其常用的词意。解释的内容要求简练、准确。7.况且一个人就怕不立志,(如果确立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解析:此类题目属于文言文翻译题。翻译题要求不遗漏内容,尤其是重点实词一定要解释出来。而且翻译完后应该注意句意通顺。翻译题做题步骤从原文中找到所给句子,根据文意,了解句子的大意根据句子大意,把所给句子分成若干个词语,分别解释分开后各个词语的意思各个词语的意思,连词成句④查看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明确。以本题为例,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且,意为“况且”。人,意为“人们”。患,意为“害怕”或者“担心”。“志之不立”是倒装短语,即“不立志”,意为“不立下志向”。“亦”意为“又”。何,意为“何必”或者“为何”。忧,意为“担忧”。令名,意为“美名”。不,不用翻译。彰,意为“彰显”。邪,语气词,意为“呢”。那么连词成句“况且一个人就怕不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可以发现,句子是通顺的,但是句意却不太明确。自习推敲,加上“如果确立了志向”,句子就十分完美了。即:“况且一个人就怕不立志,(如果确立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 8.浪子回头金不换。此题属于文言文主旨大意题。这道题要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做。根据文章的意思,周处原先是一个为乡里所患的少年,他认识到自己错误后,决定改过自新,经过别人指点,最终变长一个忠臣孝子。容易得出答案。9.宋《水调歌头·中秋》此类题目属于文学常识题: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

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排查,选择最恰当的答案。11.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解析:这道题属于文言文主旨大意题。做这类题目一般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最后一句话“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这句话可以作为答案。也可以把这句话翻译出来作为答案。12.不能换。因为“掂量”是斟酌“那些话”的分量,而“揣测”是指推测或猜测别人的心思,所以不能换。解析;这篇课文是赞美新媳妇的。所以,不能用揣测,如果用揣测表明新媳妇富有心机,与赞美的主旨不符。13.环境暗示了此房的主人刚结婚,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解析:环境描写一般是铺垫作用。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从这句话的描写中可以得知暗示了此房的主人刚结婚,为下文写新媳妇献出被子做铺垫。14.美丽纯朴善良解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总结题。这类题目的答案要求是“全面、准确”。即使不能组织好通顺的语言,也要把关键的词语写上。“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体现其美丽。“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体现其淳朴。“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说:“抱去吧。””体现其善良。15.有些人一味地寻找“好做”的事,而不把所选的事“做好” 16.医生的告诫和父母的说法。17.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没有轻松的事,没有容易的事。反问18.总分寻找好做的事,是用巧,是走捷径,是错误的选择 选一件事,考苦力、耐力做透好做好,是正确的选择。19.只要勇于舍弃寻找“好做”的事,踏踏实实做好所选的事,就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解析:这是一篇议论文,较简单。答案全在文章中。20.悟改为晤解析;在一句话中挑选错字唯一的做法是逐个排查。21.因为它给八路军、新四军提供装备给养,给延安提供医药、布匹、支持罢工、**、转移革命者。22.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那个伟人(周恩来)的敬仰和怀念。⑵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七贤庄的“小”和对中国革命贡献巨大。解析;此类题目要求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写出语句的深层次含义,同时注意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23.含义:七贤庄在革命年代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培育了革命者顽强的意志,发扬光大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24.校园,求知者的大家庭,勤奋者在这里获得了智慧,孤独者在这里获得了温暖,少年梦想在这里张开翅膀。解析:要求句式一致,句子通顺,且含义明确。答案合理即可。25.范文展示

(一)小人物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不起眼的普通人,甚至是被人看不起的小人物,他们或许就是成绩差、家境贫寒、长相不佳的你的同伴,他们或许就是街头墙角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破烂的、耍把戏的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许就是因天灾人祸而失学、身残、患重病的陌生人。可是,我要说的,是那一个陌生人,我们只有一面之缘。

华坞市场,有一家卖灌汤包和珍珠圆的小店。我很喜欢吃他们卖的灌汤包。每次经过,我总会缠着爸爸妈妈买一盒给我品尝。爸爸妈妈疼我,经常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虽然那不便宜,一盒要5块钱,他们总是慷慨地掏出5块钱让我买。

一次,我们从公园归来,恰好从华坞市经过。理所当然,爸爸爽快地给我买一盒。我们下车,在那里等待热腾腾的包子出锅。这时,旁边有一个老奶奶和一个小孩在那里看着。老奶奶头发十分凌乱,被风再一吹,就显得更乱了。小孩可能是那老奶奶的孙子,看起来差不多5岁了。小孙子眼巴巴地望着那刚刚出炉的灌汤包,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从他们的样子看,别说5块钱,就是2块钱也是来之不易的。老奶奶望望瘦小的孙子,犹豫了一下,又看看那灌汤包,长满茧子的手颤抖着伸进口袋里,掏出一小塑料袋。我不知道她要干什么,拿一塑料袋干什么呢?她似乎轻轻叹了一口气,慢慢地把塑料袋翻开。小孙子注意到这一动作,欢呼起来。老奶奶把塑料袋一层又一层地,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翻开。我终于看到里面包着的是什么,是钱!也就是说,这几个塑料袋就是她的钱包。而钱包里面装的,尽是一些零碎的毛票——一毛钱,两毛钱„„她又向老板娘打了个很难察觉到的手势,示意她也要买。我真的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她那点钱不知道够不够买半盒。

这一点钱,可能够他们一天吃的了!这一点钱,可能是她一上午辛苦的劳动成果!如今,她出于奶奶对小孙子的爱,希望小孙子也能享受一下一个小孩子的幸福,用了这些钱,买了这一盒包子。那一整盒热腾腾的包子,都是奶奶浓浓的爱化成的啊!

附文:文言文大意

(一)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译文: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孝子。

(二)书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译文:记叙黄荃画鸟雀黄荃画了一只将要飞翔的鸟。有人说:“将要飞的鸟如果伸缩脖子那么就会展开双脚,如果伸缩双脚就会展开脖子,没有两者都展开的。”经过验证,确实是这样。才知道观察事物不自习审查,即使画师尚且不能这样,何况那些大家呢?因此,君子应该务实学习并且要喜欢提问才是啊!

第二篇:2015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2015年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歼灭(qiān)驯良(xùn)干涸(hé)坚持不懈(xiè)....B.和煦(xù)要塞(sài)炫耀(xuàn)人声鼎沸(dǐng)....C.迁徙(xǐ)瓦砾(lè)迂回(yū)齐心协力(xié)....D.酬和(hè)伫立(zhù)刹那(shà)中流砥柱(d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造型 顶粱柱 刻骨明心 隐姓埋名 B.藉贯 沉甸甸 锐不可当 秩序景然 C.丰硕 紧箍咒 疲备不堪 振耳欲聋 D.憔悴 逐客令 家喻户晓 进退维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B.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C.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中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是曹操。

B.《简·爱》中简·爱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C.《草房子》中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细马回到了江南老家。

D.读《老人与海》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 12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每有会意 会:体会,领会 .B.造饮辄尽 造:酿造 .C.期在必醉 期:期望 .D.环堵萧然 萧然:空寂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亦不详其姓字 安陵君其许寡人 ..B.因以为号焉 不足为外人道也 ..C.既醉而退 濯清涟而不妖 ..D.黔娄之妻有言 能以径寸之木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C.“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D.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记六一语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疵 病 不 必 待 人 指 擿 多 作 自 能 见 之

/ 12 ③②

①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11.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2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春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2.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 的特点。(3分)

13.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2)宁为百夫长。(杨炯《从军行》)

(3),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4)?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5)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6)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小时候,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l 2分)

(一)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随着时代 3 / 12 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分)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左右能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 5 / 12 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19.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3分)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洗老 .

21.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4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

四、(50分)23.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 12

参考答案

一、(15分)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易错字字音的辨析能力。B项读音全部正确,其它选项误读的分别是A歼灭(jiān)、C瓦砾(lì)、D刹那(chà)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A“顶梁柱”,非“顶粱柱”,“刻骨铭心”,非“刻骨明心”;B“籍贯”非“藉贯”,“秩序井然”非“秩序景然”;C“疲惫不堪”非“疲备不堪”,“震耳欲聋”非“振耳欲聋”。每个选项设置两处错误,难度较小。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A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使用的对象不恰当,应该用“获益匪浅”。B“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恰当。D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B搭配不当,删除“和培养”。C“劝阻”“戒烟”,把意思说反了。把“戒烟”改为“吸烟”。D句子成分(主语)残缺,去掉“随着”或“使得”。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草房子》中细马在邱二爷死后,没有回江南老家,而是留在了油麻地,卖了十二棵树,买回五十头羊,努力赚钱,买砖,立志要给妈妈盖大房子。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D结构助词,的。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 7 / 12 法,从下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读书的态度很认真,也并非理解不透彻。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答案: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明显是两个分句,根据句意可准确断句。

10.答案: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每个分句占1分,意思正确且语句通顺,即可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课外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本句直译即可,注意要点出“此公”是欧阳修,“以”“告人”“故”“尤”等词语要翻译准确。11.答案:①勤读书 ②多写作 ③不急于求成 ④多反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提取、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仔细阅读原文,逐句阅读提取相关的信息。本题关于写作的主张要从欧阳修的话中去提取、概括,“勤读书”“多为之” “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多作自能见之”等词句可看出其写作主张。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

(三)诗歌阅读

12.答案:草、柳、桃花、李花 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第一空写对写全得1分:第二空占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青青”“黄”“历乱”“香”等词从颜色、状貌、气味等角度,写出了“春意闹”的意味,由此可见诗句所体现的春天的特点。

13.答案: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修辞手法占1分,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惹”字的意义占1分,“惹”字的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 1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对诗句中动词的赏析,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表现诗人情感等角度来解答诗歌语言的妙处。规范的答法是:××字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答案:(1)温故而知新(2)胜作一书生(3)乡泪客中尽(4)谁道人生无再少(5)身世浮沉雨打萍(6)断肠人在天涯(7)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1)至(7)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作”“少”“萍”涯”等字不要错写或误写。

三、(30分)

15.答案:示例:①我国竹类资源丰富:②竹与生活息息相关; ③竹在文化上赋予我们精神财富。(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做此类题目要仔细阅读,然后对每个自然段的说明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注意文中一些概括性的语句,它往往是说明的一方面内容。

16.答案:“之一”,是“其中一个”的意思,准确地说明我国云南省只是世界竹类植物起源地中的一个地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地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说明文一些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解释词的含义,并指明其作用(表限定、强调、程度、否定、推测等);其次说明有这个词说明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个词说明内容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太绝对化、与事实不符等);最后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17.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竹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主要用途的实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说明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摹状貌、分类别、做诠释、下定义、引用说明等。分析文段的说明方法一定要全面,有几个就写几个。本句列举了竹在衣食住行用中的主要用途实例,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的实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答案: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紧承了上文对竹用途的介绍,又引出下文对竹所赋予的精神财富的说明,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承上启下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段结构作用的能力。说明文中间段落在结构上能起到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特点的介绍,与首尾有呼应关系,运用某种说明方法介绍说明对象特点等,具体的作用要看文段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本题 9 / 12 “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承接上文,“在文化上所赋予……”开启下文,与文章首尾都有呼应。回答承上启下段落的作用类题目,最后最好加上一句“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19.答案: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题目不仅运用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概括文意占1分,主旨占1分,题目所用手法及作用占1分,结构特点及作用占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题目妙处的能力。分析记叙文题目妙处,首先要反复阅读文本,了解作品内容,品味作品主旨,然后从题目的修辞(比喻、象征、一语双关等)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或深层含义,明确其是不是文章行文线索,与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写作顺序、文章首尾等的关系,最后表明题目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20.答案:(1)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我”送蒸菜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描写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2)洗,是“冲洗”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母亲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老,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我”的伤感。(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分析,先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然后再根据上下文内容考虑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这句话表现了相关人物或作者怎样的情感。(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点词的能力。赏析文中的词语,先要解释这个词语的本意,然后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最后指出这个词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21.答案:只要有母亲在,就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发生。文中是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我”送来,令“我”震撼的事情。这句话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句意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做此类题目先解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人物情感。22.答案:示例一:运用对比的写法。如文章开篇写母亲主动给“我”打电话和结尾“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示例二:运用插叙的写法。文章插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使文章内容充实,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母亲一生的艰辛,更为真切感人。(见解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3分。允许有创新发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构思和写作方法特点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文章构思特点,主要从文章的整体架构、段落安排、行文思路、立意选材等特点去观察和思考;分析写作方法的特点则要仔细观察作者叙事抒情所用的一些特殊的手法,比如:对比、象征、10 / 12 借景抒情、欲扬先抑、侧面描写、衬托或烘托等。本文对比手法明显,记叙顺序上还用了插叙的手法,可从这两方面加以分析。

四、(50分)23.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没有材料的引导,也没有过多的内容限制,不存在审题障碍,但要想写得出彩也需要动一些脑筋。

写这篇文章还是重在解题。“那声音”是主体,是写作时应重点思考的内容,结合后面的限制成分“常在心田”,“那声音”对自己而言一定是印象深刻的、触动自己心灵的声音。可以写自然之音,童年走进山野,风吹树林的声音,山间叮咚悦耳的泉水之声,林间鸟鸣啾啾声等等,与现实中因过度砍伐,开荒建厂、种田等破坏环境的行为,造成山头光秃、沟谷干涸、飞鸟几绝、雾霾频现等现象对比,表现环保的主题。可以写物之声音,狐貂等被杀前的哀鸣、车祸瞬间刺耳的刹车声等,表现珍爱生命的主题;当然,还可以写幼时父亲晚归的自行车声、祖父的拨浪鼓声等,表现爱的主题。还可以写人之声,老师的一句鼓励、朋友的一句安慰、亲人的一句叮咛、妈妈的一声嘱托、父亲的一声叹息,表现励志的主题。

“常”是限制词,是“经常、常常”的意思。这个词告诉我们,这篇作文不可只写一事,一定要写出“那声音”常在心田,常现耳边,每每遇到特殊事情的时候都会在心间响起,会警醒自己、激励自己。

“常在心田”是补语,为什么会常在“我”心田,因为它难忘,它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对“我”影响很大,引发“我”的思考,启迪“我”的人生……

如果能做到如上解题,拓开自己的思维,在作文形式上能够有些创新,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应该不难。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50分)

济南—考生

三年时光匆匆,我深深眷恋着我的校园,因为这里有百听不厌的读书声。

每一次走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都像一缕缕清新的风,吹向我的耳畔。那声音,像一曲跌宕有致的乐章,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每一声都回荡在我的心间。

当读书声响起时,其中,有的声音浑厚,有的声音清脆:有的如铿锵击鼓,有的如绵绵细雨,都在微微润湿的晨风中酝酿,令清晨的空气也带着丝丝甜味。

读书声诵读着经典:宋濂不畏艰难求学,令我们深深赞叹:吕蒙终予醒悟读书,令我们刮目相看;花木兰勇于替父从军,令我们传唱不衰;口技人独自精彩表演,令我们叹为观止。每一次朗读都令我受益匪浅。

湖心亭上,张岱绘“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声声吟咏,展现水天一色的美景;桃花源中,陶渊明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声声吟咏,唱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岳阳楼 11 / 12 上,范仲淹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声声吟咏,责任填满我们的胸膛。

朗朗的读书声,带着我在知识的殿堂里自由穿梭。走过赵县的赵州桥,那饱经沧桑的石板,令我心生感慨;徜徉苏州的园林,那独具匠心的轩榭池沼,令我心驰神往;登上泰山的绝顶“一览众山小”,令我心潮澎湃;飞跃咆哮的黄河,看汹涌的浪花,令我心头激荡。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我身上所有的倦怠都悄悄溜走。我的步伐不由加快,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推着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传递快乐的读书声,我都情不自禁地微笑。因为,这声音里有我对知识的渴望,有我们纯真美好的友谊,还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殷殷期盼。每一声,都在我的心田绽开美丽的花朵,采撷雨露,迎接朝霞。

毕业前夕,我们再次齐读经典,然而,在嘹亮的诵读声中,我听出了“惜别”,听出了“珍重”。中考前夕,我再次来到校园,校园里寂静无声。我竞情不能已,仿佛曾经的读书声依然回响在我耳畔。

考场上,回首三年时光,有很多话想说,却最终汇成只言片语:别了,敬爱的老师;别了,亲爱的同学。在以后的读书声里,我将带着新的梦想扬帆起航,驶向心灵更广阔的领域。

/ 12

第三篇: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

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觥筹交错/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B.鳞次栉比/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C.殚精竭虑/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捕蛇者说》)..D.顾盼生姿/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狼》)..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都用到了少年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但小说中两个少年的情感却迥然不同,小伙计对孔乙己漠不关心,若瑟夫对于勒叔叔则充满了同情。B.杜甫的诗歌《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皆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不幸,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C.中国是礼仪之邦,人际交往中常用到谦词,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尊君,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称自己的家为寒舍,称自己的作品为拙作。

D.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诗歌敏锐、清新、优美。我国作家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就是受其《飞鸟集》的影响而写成的。7.依次填人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

①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②日常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

③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④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第Ⅱ卷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8.默写填空。(7分)

(1),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2)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3),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巧妙用典,发出了世态变迁,忧如隔世的感慨:“,”。

(5)“飞花令”出现于唐代,众宾云集之时,可行令助兴。若以“花”为关键词,甲云“花近高楼伤客心”,“花”在第一字;乙则接,“花”在第二字;丙接“ ”,“花”在第三字;„„依此类推,直到“花”在第七字时完成一轮。

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第四篇: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及详细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语文中考试题及解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花/重荷力

肖像/惟妙惟肖 A.荷

较量/不自量......能/惩戒

黄晕目眩

滑稽群籍 B.逞/头晕/遍稽......祷

烦闷闷不乐

薄暮/曰薄西山 C.分歧/祈/闷......立/贮蓄

记载途

疮痍/踉踉跄跄 D.伫/风雪载......【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hé/hè;liàng/liàng;xiào /xiào。B,chén/chén;yùn/yūn;jījī。C,qí;mèn;bó。D,zhù/zhù;zǎi/zài;chuāng/qi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A.沉缅

脂粉奁

鸦鹊无声

廓然无累 B.旁鹜

打牙祭

引颈受戮

红妆素裹 C.恻隐

痒酥酥

物竟天择

诚惶诚恐 D.鞠躬

秫秸秆

有例可援

广袤无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沉湎,鸦雀无声。B旁骛。C物竞天择。的一项是()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A.临沂市第八届全面健身运动会,发令枪一响,近万名健身爱好者忘乎所以地向终点——市文化广场奔去。....B.认认真真地读上几本,研究几个人物,深究几个案例,吃透这些材料,让它化为自己的血肉,写作上就会左右..逢源。..C.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D.《经典用流行》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美的韵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扬。【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贬义词。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并开展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系列宣传活动,致力于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B.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大数据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教育部己经陆续批准35所高校设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C.5月15日,2017年临沂见义勇为英雄颁奖典礼举行,王守明等16位同志被授予“临沂市见义勇为英雄”。D.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错误。“打击”与“防范”对调即可。C成分残缺。句末加“的计划”等。D句式杂糅。去掉“的结果”即可。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说起中国古代神话,你能想到的是开天辟地的创业大神盘古?还是炼“五色彩石以补苍天”的大母神女娲? B.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有了压力,水滴之所以穿石,是因为有了目标,没有压力的目标生活,不可能精彩。C.近来,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引发观众热议,谈起原著,严歌苓称《芳华》是她“最诚实的一本书。”

D.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选择问中间不能加问号。B第一个“压力”后的逗号改为分号。C句号应移至引号外。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这些诗歌按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B.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春水》,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D.《海燕》的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应该是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各类诗歌305首。C诗集《春水》在作者是冰心。D《海燕》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7.阅读《骆驼祥子》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⑴“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⑵人间的真话本来就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话:这祥子也明白了她的意思,在她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了疮,把皮肉都烂掉,在他心中她依然很美。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他并不想马上就续娶,他顾不得想任何的事。可是她既然愿意,而且是因为生活的压迫不能不马上提出来,他似乎没有法子拒绝。

上述语段⑴中的“她”是_______(人名),小说刻画了她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至少答出两点);语段⑵中的“她是_______(人名),小说中她最终的结局是____________。

【答案】

(1).虎妞

(2).好逸恶劳、粗俗刁泼

(3).小福子

(4).自己上吊自杀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祥子》有关的文学常识。

8.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赵翼《论诗》)⑵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⑶世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⑷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⑸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中体现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⑴山随平野尽,(2).江入大荒流。

(3).⑵江山代有才人出,(4).⑶教然后知困。

(5).⑷入则无法家拂士

(6).⑸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可你的家长借口工作忙迟迟未读。一天,看到他(她)(1)班级举行“亲子共读”活动,正在刷微信,请你写几句话劝说。(60字左右)

(2)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两句读书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

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中串门儿,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 【答案】(1)示例:爸爸,你能有时间刷微信,却借口工作忙没时间和我一起读一本经典的书籍,这样好吗?况且,刷微信既浪费时间,又有害身体,而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良好情趣,何乐而不为呢?(2)示例:读书就是假日外出的旅游,可以欣赏风景,陶治性情。

【解析】试题分析:(1)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不能偏离“经典阅读有益身心”这一劝说主题。(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句式结构为“读书就是……可以……”的比喻句。内容要与前两句相谐,谈的是读书的意义。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①。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答案】示例:上阕,作者长途跋涉,日高人困,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乡村中了。这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廖廖几句,由声入耳,有声有色,有景有人,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词篇的“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的特点。首先要读懂词句,从字里行间分析词篇的语言特点。诗歌的大意: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所以说“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嶇,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伯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 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 怕”“只怕”。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

乐:(2)不可久居

居:(3)不里许

许: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长尺许者

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A.①其..而去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①乃记之..左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①或投饼于..其境过清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D.①以..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1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5.【甲】【答案】11.乐:以……为乐

居:停留

许:大约

12.D

(2)然而在水13.(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

14.B

【乙】文表现作者西山游玩的欢愉心情。15.【甲】文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解析】

1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乐”:以……为乐。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2.试题分析:D项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因为”之意。A前者代词;后者副词“难道”。B 前者代词;后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C前者介词,引出处所,可译为“到”;后者介词“比”。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斗”“蛇”“明灭”“然”“跳达”等字词的翻译。“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判断句的翻译。

14.试题分析:文言文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一定要看准题干的“间接描写水清澈”一句。“水尤清冽”“下深丈许,了若径寸”“喷吐冰雪”都是直接写水,所以答案为B项。

15.试题分析:比较阅读。要答好此题,首先要好好阅读两篇文言文,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注意分析具体语句,特别是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甲文可从抒发了作者凄苦忧伤的感情角度作答。乙文可从表现作者欢愉心情的角度作答。答此题,如果能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答就更好了。

(一)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二)译文: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正义的边界 鮑鹏山

①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是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

②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地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地报复。

③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④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制暴。⑤举一个例子,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仍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19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让他得到及时救治。

⑥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议。有不少人认为,对于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⑦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使我毛骨悚然。从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像歹徒啊!”

⑧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坚决推行“堕三都”a],他的学生子路被鲁国执政季桓子任命为家臣,负责具体执行、可以说,堕三都的成败,关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命。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伯察,竟然对季氏说子路的坏话,导致子路丢了职务,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最终离鲁出走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⑨这样一个学生,后人把他称之为“圣门蟊腰”,意思是孔子门下的害虫。当时,鲁国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大夫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

⑩孔子说:“如果我的道能够行得通,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样呢?”(《论语。宪问》)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

公伯察不好。但是,假如我们用杀掉他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就更不好了。用极端的手段来清除异已,还有比这更坏的行为和更坏的人吗? 因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的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对某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

正义是有边界的。

(选自《读者》2018年09期)注:堕三都:指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毁坏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私邑的事件。堕(huī),同“隳”,毁坏。

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 17.文章第⑦段,作者认为网友“更像歹徒”,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18.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因为天下的祸乱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B.李建华老师在特殊的时刻拨打电话救歹徒,虽然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也纵

容了坏人。C.孔子学生公伯寮对季氏进谗言的行径遭到当时人们及后人的睡弃,以至有人意欲杀之

而后快。D.孔子拒绝子服景伯杀公伯寮,他认为“道” 能否行得通,取决于“命”,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答案】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正义是有边界的。作者先由孔子的观点“以直报怨”引出生活中人们常有的一个错误观念: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然后用一个现代的例子,一个古代的例子论证这种观点的错误和危害。最后归纳出“正义是有边界的”中心论点。

17.因为网友的思想是以暴制暴,甚至过犹不及。这和作者文中所倡导的用正义来对待“坏人”,或者说用极端的手段来对待坏人,其实自己的破坏性更大的观点相一致,这样的行为或思想是作者反对和批判的。

18.C 【解析】

16.试题分析:一问,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可提取文末一句“正义是有边作为答案。二问,考查论述的过程。没有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作者先提出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的错误观念,然后用实例论证这种观点的错误和危害,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点睛:怎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一是根据题目来确定该中心论点,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论点。二是根据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确定。在文章开头确定中心论点,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在文章结尾确定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特别是总分式或层层递进式结构的文章,开头提出问题再经过多角度论证,作者往往会在结尾重申中心论点。在文章中间分析论证后推出中心论点。三是根据分论点来确定中心论点。四是根据论证的结构来确定中心论点。五是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隐藏在引用的名言警句中。

1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从第7段来看,“更像歹徒”是因为这种报复是一种“极其残暴的心态”,具体指的是“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行为,而这正和作者的“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的观点相违背。所以作者认为网友的这种做法“更像歹徒”。

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18.试题分析:C项表述符合文意。A原句是“我们可以理解为: 注意“很多”一词。B“但是也纵容了坏人”错。这游离了文章反对以暴制暴的观点。D“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错。孔子拒绝子服景伯杀公伯寮是因为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春天忆故人 高红十

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着一样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 开的时间。

③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前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过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过他在瘫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今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⑧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一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⑨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么?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事,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綻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选自《北京日报》2017 年04月27日,有删改)19.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0.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1.阅读文章⑨自然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析)

(2)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意)22.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案】19.写了四件事:①未曾谋面的约稿;②地坛家里聊写作;③一起参与未遂的拍摄④了解《我与地坛》的写作。

20.因为《我与地坛》是引起作者回忆的原因,更是史铁生留世,能体现自己人生思考的佳作;也是作者感触较深,认为能给那些“擦蹭生活”的作者以启迪的“好文章”。或者说是体现史铁生创作价值的“核心”所在,所以作者要花笔墨重点写。

21.(1)示例:本句使用比喻修辞,把文字比做手串,形象地写出了史铁生文章历久弥新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2)示例:这里明显反应了作者的创作观念,一方面赞扬史铁生创作了这样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才能流传千古,给人启迪和智慧,就像他的人在永远活着一样;另一方面,也批评社会上有些人,急功近利,人还在,文章早就死了。

22.最后一段有照应题目,完整文章结构,升华作者感情的作用。题目是忆故人,作者中间却插入了很多的议论,这样有收束议论,回到追忆故人的思绪上来,同时,结合全文行文,虽简短数字,可见作者对故人感情之深,过往的画面如在眼前。【解析】

19.试题分析: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概括出情节内容。如4段写未曾谋面的约稿;5段写地坛家里聊写作;6段写一起参与未遂的拍摄;7—9段写了解《我与地坛》的写作。

20.试题分析: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题干要求答出用大量笔墨写《我与地坛》与标题的关系。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从全文考虑,《我与地坛》是作者回忆的引子,更是表现史铁生人生思考的佳作,给了作者启迪。所以作者要重点写。与文章题目“春天忆故人”不仅不矛盾,反而突出了标题的内容,并诠释了主题。

21.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和体会语句含意的角度分析作答。(1)“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明显运用了典型的比喻手法。答题时首先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史铁生文章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2)“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这是充满哲理的一句话,也是作者的创作观念的反映。“文章在,人就在”这是说像史铁生写的好文章会流传千古。反之,不好的文章会很快没有了阅读的价值。

22.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的作用。一定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与作者的感情答出来。

写作表达

2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寻常小事也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自拟题目,(1)“生活中,”请以这句话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非洲尼日尔草原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沟,非洲鲫鱼便生活在这里。天气干旱,有的河沟一夜之间水量就会减半,鲫鱼必须侧卧着一点一点向前努力游动,游向大一些的湖泊以求生存,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大概每年10月至11月之间,大草原上会有一次降雨,河沟水量大增,大部分鲫鱼停止向前游动,尽情享受雨水带来的丰富食物。不久,它们因河沟干涸被晒成鱼干。另外一些鲫鱼则抓住了水量充足的机会,快速向前游动,最终游入大湖实现了自保。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答案】要居安思危

现在人们的生活比过去好了,一些人也确实富裕起来了,尤其是有资产收入的一些人,可以说是衣食住行无所担忧了。于是他们便坐享其成,无所事事,就像漫画中的左起第一只猫,吃得大腹便便,玩得昏天黑地。他们真的不问有没有老鼠,更不想去捉老鼠了。

“有鱼吃还捉老鼠?”这是当代社会中另一部分人的心理。在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中,有一些人确实是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想法。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想守成,不想事业了。可是他们对另一些不满足现状,努力寻找机会抓住机会去谋求发展的人却又指指点点,总以为人家不安分。这就像漫画中左起第二只、第三只猫,它们不吃鱼,也看不惯别的猫去捉老鼠。

而我更赏识的是左起第四只猫,它虽然有鱼吃,可也不放过从它身边经过的老鼠。

坐享其成无所事事,违背自然和人的生存法则,终将自毙;小富即安安于现状也将毁于一旦;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是人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家庭是如此,一个集团是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一个人买彩票中了500万,一夜之间成了富有者。一夜之间成为富有者的他,便坐享其成无所事事了。他买了房,有了车,于是就出入于豪华酒店,出没在地下赌场。在这死海里他还没有游上几圈,就沉没在死海中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许多国有企业,不愁生产,不愁销售,洋洋自得,过着高人一等的生活,可就是不思进取,不图创新。可体制一改,机制一变他们便再也没有生存的空间了。他们被个体户,私营企业打得七零八落,纷纷破产。过着高人一等生活的人成了下岗职工。

大清王朝在乾隆年间,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可是到了中后期便老子天下第一,不再思进取了。尤其到了慈禧垂帘听政的时候,竟然由最强的的帝国,变成了受人凌辱的弱国,割地赔款成了大清整日的营生。居安享安不思危,未雨不筹待雨来。大清在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后于不长时间内便覆灭了。

一个人的自强,一个集团的壮大 一个国家的强盛,无不在于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那第四只猫,没有只看到眼前,没有坐享其成,更没有不思进取。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那危自然不会成为患了,或许正是它图谋强大的机会。

点睛:此作文又是个“二选一”题目。对于作文“二选一”的新变化,一点都不意外,不新鲜。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选择空间,也挺好的。写作指导:二选一个写,怎么选?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体裁一致,都为记叙文,但主题不一,如一篇写人,一篇写物;另一种可能是体裁不一,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对于这两种可能,对学生来说都算是福利,难度不大。若是在记叙文或议论文中挑,我们比较建议学生写记叙文。初中生毕竟还是最熟悉记叙文体,相信95%以上的学生都会选记叙文。

第五篇:2013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3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详细解析

【解析】

1、A项中 “隘”读音为“ài”;C项中“载”读音为zài ;D项中的“庇”读音为bì

2、D项中“两全齐美”的应是“两全其美”

3、A项“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有人为的意思,原句语境写的是天然石林,并非人工的结果。可用”鬼斧神工”一词; B项“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句中的他恰是自小便受到研究艺术父亲的熏陶,符合句意;C项“玉不琢不成器”指玉石不经过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材。此句强调的便是一个运动员要经过严格的磨练,符合题意;D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指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与题意吻合。

4、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因果关系,第一句是结果,第二句是原因,所以第一个空用“因为”。第三句是再次强调结果,和前面的句子是因果关系,并非转折关系,所以第二个空是“因此”。第三个空后的短句是后面的短句的条件,是假设关系,所以用“如果”。

5、病句类型:成分残缺。画线的句子“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的主语是“热量”,是一个独立句,和前面的句子无法衔接。因为此句中已有主语“玻璃罩”,所以需要加衔接性的动词,答案D项符合。

6、B项错在作用分析。这两句诗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并非表现对“同甘共苦的友谊赞美之情”。

二、填空

7、(1)答案:山气日夕佳

(2)答案:暂凭杯酒长精神

(3)答案:五十弦翻塞外声

(4)答案: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8、【解析】名著阅读。难度低。《水浒传》和《西游记》恢复刚统一中考试卷时08年09年的考试热点。属于给分题。

答案示例:

①章回体

②宋江

③大闹天宫

三、综合性学习

9、【解析】提取主要信息。难度比去年略高,信息阅读量大,要求的信息点多。

答案示例:近年来中国纪录片首播时长和总投资都逐年递增,先后推出多部纪录片精品,但与故事片的产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远远低于故事片的产量),纪录片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10、答案示例:

①精心选择主题 ②独有饮食文化展示 ③剪辑方式新颖,技术设备先进 ④情感传递性强 ⑤文化认同感强

11、【解析】拟标题。难度大,要求把握整体材料,侧重考查纪录片的核心意义。

答案示例一:

体验中国独有文化

答案示例二:

见证中国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的轨迹

四、文言文阅读。

12、答案:(1)高高的(2)靠近

13、答案: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14、答案要点:①长不盈寸 ②各具情态 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五、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15、【解析】行文思路题。本题考查的是文章情节的概括,有一定难度。与2012年(去年)相比题型一致,同时降低了难度,因为划分层次较简单。在划准层次的基础上,每空由事件加上情感构成。

答案示例:①初见砖茶,不以为意 ②茶砖相伴,温暖安慰 ③误买茶砖,绝望黯然 ④重逢茶砖,思念感动

16、【解析】语句含义题。有一定的难度,题干是: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学生答题时大多停留在 “洞茶”是作者的知己这一直接的层面,而缺少对作者生活经历这一层面的思考,洞茶同时是作者边防生活的见证。

答案示例:

①茶砖将我和高原以及高原的战士紧紧联系在一起。

②我与这茶砖朝夕相伴,茶砖不仅缓解了我的高原反应,而且它是我无声的知己,是我的朋友。

③茶砖见证了我在高原度过的难忘的岁月,寄托着我对高原生活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④茶砖给边防军人带来温暖和力量,我对茶砖充满了感激和赞美之情。

⑤茶砖更寄托了我对逝去的高原战友们的思念和赞美之情。

17、【解析】阅读延伸题。历年中考侧重对人物形象或景物描写的赏析,多以描写、修辞等角度切入,今年依旧以写作技巧赏析给定内容。

答案示例:

第⑦段运用排比,强调作者对于茶的繁文缛节、高贵和价格的昂贵的讨厌,体现了 “我”的迷惘困惑,又用排比将四个反问句联系在一起,从侧面表达自己对茶砖的思念之情。第⑿段“我终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你温润如旧”直抒胸臆,运用拟人和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从味觉方面描写出再次与茶砖重逢时的那种思念和感动。

(二)说明文阅读

18、【解析】筛选有效信息并概括归纳——说明对象特点的概括。

答案要点:①虚拟性表演来源于现实生活,必须符合现实生活

②京剧演员要深入地了解生活,亲身去体验、认真去观察生活

③经过艺术加工,演员动作舞蹈化、节奏化。

19、【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印证型材料链接题,学生须通读全文,理解作者所述京剧艺术的虚拟性这一特点后,方能根据文章中2.3.4自然段有关虚拟性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形式、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内容,对材料中对京剧舞台上的一系列表演进行阐释,说明其表演是如何体现京剧的虚拟性这一特点的。

答案示例:

演员拿着长篙,做出靠岸、推出小船等动作,舞台虽然是平地,但是两位演员的身体很有节奏地起伏着,无论快走还是慢行,距离绐终保持不变,观众从演员的表演中感觉到,这是一场两个人坐船的场景。这种借助真实的道具,角色行为进行虚拟,不仅在舞台上真实细致地再现现实生活,而且演员的动作更加舞蹈化、节奏化,既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感觉,也使观众获得了美的享受,体现京剧的虚拟性。

(三)议论文阅读

20、答案:①有中心并有现实意义②蕴含一定道理并用精彩的趣言解说③有情调趣味并使人回味无穷

21、【解析】论证过程概括题,此题在出题形式上改变了去年的字数限制,但依然可用去年的框架与思路进行答题,即分析论证过程分三个层次:首先,其次,然后。

答案示例:

首先,第1段通过讨论生活现象提出中心论点“说话要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其次,第2到4段分别举总书记、毛泽东主席、克雷洛夫的例子论证说话要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三个分论点;最后,第5段强调说话有趣的内在本质“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并进而提出使说话有趣的建议“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22、【解析】语言严谨性——补写材料和论点之间关系题。根据第②③段中的解说句仿写。

答案示例:

这样说话,既表现了克雷洛夫的谦虚情怀,又轻松有趣地回应了朋友。

六、作文

参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下载2014年菏泽中考语文试题及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菏泽中考语文试题及详细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北京中考作文详细解析(合集)

    2014北京中考作文详细解析在国家启动中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的北京中考语文,着实与往年多有不同。在写作部分,首次加入情境写作(10分),并且,大作文(40分)的题目会以“二选一”的形......

    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

    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确凿(záo) 告磬 如法炮制(pào)物竞天择 ..B.归咎(jiù) 馈赠 风雪载......

    2015年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答案解析)

    辛老师整理2015年北京市初三西城一模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运用(22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 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

    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解析[最终定稿]

    2010年福建南安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解析例一:当你遇到下列情境,你会怎么办?(每小题2分,共8分)研析: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各地在体验中......

    2016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读•书(12分) 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参考答案:2.读下列古诗文句......

    2016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 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 (15 分)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 15 分共 5 道选择,每题 3 分。 分别考察 字音、字形、成语运用、语病以及名著文学常识。要求学生掌握多音字和易......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失志不渝地追求;不屈不饶地奋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