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镇江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镇江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怎不忆江南?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江南,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江南,那杨柳依依、君子好qiú()的江南,早已超脱了时空的藩lí(),演化成历史哲学意味深长的梦江南。(摘自陆彩荣《江南春语》)
2.默写。(8分)
(1),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4)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5),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何处望神州,(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7),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8)往者不可谏。(《论语·微子》)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刘四爷过寿日那天,坚决不同意虎妞嫁给祥子,与她彻底吵翻。后来虎妞就自己做主,在外租房,与祥子结了婚。
B.保尔将计划中的小说写好了一部分,把它寄给一些老同志征求意见,人家都给以好评,但手稿在寄回途中被邮局丢失了。
C.在得知纸月几乎每天上学迟到的原因之后,桑桑专程去了一趟板仓小学,将三个男孩欺负纸月的事情报告了校长。
D.在荒岛上,鲁滨逊为了避免忘记计算日期,在树干做成的十字架上,刻上登岛日期,每过一天,就在十字架上刻一道痕。
(2)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1分)
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搀住一个,叫道:“二哥,你也搀住一个。”果然搀住,落下云头,径至草舍门外。
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二人一齐叫苦道:“我们这等苦斗,你还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长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却也不认得真假。
假行者最终被谁识破?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分)
王伦便起身把盏说道:“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烦投大寨歇马,小可使人亲到麾下纳降。”
①王伦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1分)
②这番话给王伦带来什么后果?(2分)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 与 互换位置。(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 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 把改为。(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摘自《文汇报》)(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2分)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2分)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2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共6分)
送万巨① 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注】①万巨:人名。
6.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1分)
7.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2分)
8.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上日:“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⑧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日:“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官。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日:“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o。”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日:“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⑩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玉》珂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
【注】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③致仕:交还官
职,即辞官。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j⑥陟:登。⑦踬:跌倒。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闽所享之福。⑩慎:人名,指宋慎。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2)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3)上感悟,遽起: .(4)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1)宋先生其来乎?(2分)
(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3分)
11.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等缺点。(2分)
12.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0分)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篓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选自201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作者詹欢欢)
13.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3分)
14.“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2分)
15.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2分)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16.王老师参加镇江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口渴难耐,边跑边喝水。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6分)
①老治保主任①要退休了,需要物色一个新的接班人。村民经过评议,推荐两个人选:大黑和小白。②大黑长得五大三粗,皮糙肉厚,站着像半截儿黑铁塔栽在那儿。他走起路来,老远地面就咚咚响,不用见人,就知道是大黑来了。他要当上治保主任,那些歪毛淘气,还不都给镇住!
③小白呢,长得白白净净、文文静静,身子骨单薄。尤其那双娘们儿手,一个鸡蛋都攥不过来。④一次,市场上有人打架。卖肉的抄起剔骨刀,卖红薯的举起铁秤砣,眼看要出人命,只见大黑往两人中间一横,一出左手,来个空手夺刀,又一挥右手,来个千斤坠砣。两个人都傻了眼。大黑的雄风,展示无遗。
⑤又有一次,在大街小超市,有人丢了钱包。嫌疑人是个女人,穿得很酷。讯问的时候,大黑手里掂一根牛皮带,摇晃着从左手倒到右手,又从右手倒到左手,可那女人面无惧色。小白冷眼观察,忽然一抬头,指着天花板.说:“看哪,顶棚上一对蝎子,正在打架呢!”那女人忙伸长脖子仰头往上看。小白立刻命令大黑:“你马上把这女人身上的衣服给扒下来。”
⑥大黑不敢,小白厉声说:“让你扒你就扒,出娄子我顶着!”
⑦那女人的衣服被扒掉了,原来是个男人。这时,小白一拍桌子:“男扮女装,身上有赃。”一搜,果然是他偷了钱包。
⑧大黑有些纳闷:“你咋看出他不是个女人?”
⑨小白狡黠一笑:“我看这人老缩着脖子,就在他伸长脖子看屋顶的时候,他喉头结就露出来了。” ⑩所以,大黑和小白是各有千秋。
⑪这天,大黑和小白相伴去村里的盖房工地办事。大黑走路总是扬着头,低头老婆扬头汉嘛。突然,他“哎哟”一声,不好,木板上的一根锈钉,穿透胶鞋底,扎在他的左脚掌上。
⑫大黑一下子坐到地上,小白忙说:“别动,我给你拔出来。”
⑬ “钉子吃到我的脚上来了。”大黑笑说,“不用,我自己来。”说毕,“噌”的一下,将带钉的木板拔出,甩在道上。
⑭小白忙捡了那块钉板,放妥在木头垛上,然后很正经地对大黑说:“你先别起来,我马上给你使劲儿挤挤,带锈的钉子有毒。一会儿你赶快到村卫生站,清洗伤口,打破伤风针。必要的话,还要开刀,做一个外科手术,务必将锈钉污染的部。分,进行彻底处理。”
⑮“嘿嘿、嘿嘿,哪那么邪乎。”大黑轻蔑地嘿嘿完了,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并用脚顿了顿地,“连血筋都没冒,你当我是泥捏的呢?”
⑯“不流血不见得是好事。”小白分析道,“如果流血,病菌会带出来。不流血,病菌会窝在里边。” ⑰“我这身子骨,还怕病菌?傻小子睡凉炕,架不住身体棒。”大黑把这还当回事?他当过架子工,磕磕碰碰家常便饭,让钉子扎脚也不是头一回了。
⑱小白拗他不过。晚上,他特意跟大黑媳妇儿说:“大嫂,您得盯着点,还是让我大黑哥到卫生站,哪怕只是清洗清洗。”
⑲第三天,小白去县党校学习,一去得二十天。临走时,把此事告诉了村书记。
⑳二十天过后,小白回来就去看望大黑。大黑的脚脖子有点肿,两只脚掌的颜色也不一样。可大黑仍笑呵呵地说:“这几天好多了,你看,封口了。”
㉑小白摇摇头说:“封口,不见得就是算好了,可能„„”
㉒结果不幸被小白言中,到大黑伤脚发黑的时候,才住了医院,医生摇了摇头说:“太晚了——要命,还是要腿?”
㉓当然还是要命。大黑的左腿被截了肢。媳妇儿推着轮椅,他坐在上面。左腿的裤脚余下一截儿,往上窝回来,用黑布带绑着。大黑脸上仍乐呵呵的。
㉔结果,自然是小白当了治保主任。但一提起大黑的脚,小白就掉眼泪:“怪我、怪我,都怪我,怪我没尽到当弟弟的责任。”
㉕也有人说,假如大黑不截肢,没准这治保主任就当上了。但村书记一口否决:“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不尊重的人,能更好地尊重别人的生命吗?”
(选自2017年1月5日<天津日报》,作者许福元,有改动)
【注】①治保主任:文中指负责治安保卫工作的村干部。17.小说写了“大黑”这个人物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3分)
18.结合小说内容,说说“小白”是个怎样的人。(3分)
19.“大黑”的脚受伤以后,他和“小白”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举出其中一例,并简要说明作用。(2分)
20.下面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加点的词语具体分析。(4分)(1)说毕,“噌”的一下,将带钉的木板拔出,甩在道上。
(2)左腿的裤脚余下一截儿,往上窝回来,用黑布带绑着。大黑脸上仍乐呵呵的。21.关于这篇小说的题目,有人认为用“截肢”准确,有人认为用“锈钉”恰当。以上两种看法,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4分)
三、作文(共50分)
22.请以“偏偏是 ”(从“你”“我„‘他”“她”“它”五个词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镇江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sè wù 逑 篱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汉字写拼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完成时,注意区分“求”和“逑”;“藩篱”的“篱”不要写成“艹”头。
2.(1)我寄愁心与明月(2)病树前头万木春(3)相见时难别亦难(4)风正一帆悬(5)无可奈何花落去(6)满眼风光北固楼(7)先天下之忧而忧(8)来者犹可追;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与积累。八道小题都是一般性默写,比较简单。完成时只要注意不要将“与明月”中的“与”误写成“于”;“无可奈何”误写成“无可耐何”;“满”不要误写成上下结构。
3.(1)C(2)如来(答“佛祖”“如来佛”等《西游记》中其他称谓均可)(3)①拒绝晁盖等众豪杰在桨山入伙。(意思对即可)②被林冲所杀。(或“林冲火并王伦”,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名著内容的把握。(1)是选择题,四个选项分别涉及《骆驼样子》《草房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桑桑和那三个比自己强壮的男孩展开了搏斗,他的父亲桑乔(油麻地小学的校长),联合了板仓小学,甚至联合了地方政府,一起出面,将几个孩子连同他们的家长找到,一起发出严重警告:假如日后再有一丝欺负纸月的行为,学校与地方政府都将对几个孩子连同他们的家长进行不客气的处理。(2)此题比较简单。此选段出自《真假美猴王》,孙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从观音处找来悟空,真假猴王大战,观音、玉帝、唐僧、阎王等无法分辨,最后如来佛识破!
六耳猕猴,悟空一棍将他打死,师徒团聚。(3)此选段出自《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此章节主要内容是何涛带领官兵捉拿三阮,反被打败活捉,后何涛被割耳放走。晁盖带领众好汉上梁山,王伦忌惮晁盖的实力,不肯收留,吴用计激林冲火拼王伦。林冲杀死了王伦,晁盖等人获得了梁山的控制权。吴用要林冲坐第一把交椅,林冲推辞不坐。而选段中王伦的话就是因为忌惮晁盖的实力,不想收留他们,因此被林冲所杀。
4.(1)传承文化 传递感情(2)把(或“被”)(3)品尝 品赏(或“欣赏”“品析”“品味”等)(4)不知不觉(或“于无形之中”)解析:此题考查对语病的修改。由于题干中提示了具体的语句和相应的语病类型,完成时,可根据题干提示进行思考。(1)“传承文化”和“传递情感”对书信而言,“传递情感”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功能,然后才是“传递文化”。
(3)“品尝”的只能是“食物”,能吃的东西,而不是诗文,所以应改成“品味”“欣赏”品析”等。(4)“不知不觉”和“无形之中”含义相近,所以重复累赘,可删去其中任何一个短语。
5.(1)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意思对即可)(2)“点赞”一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破坏了汉语的多样性。(意思对即可)(3)不设统一答案。示例:社会: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管;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③学校要倡导阅读经典作品。(建议合理即可)个人:①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②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
③网络语言要传播正能量。(建议合理即可)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式语用题,考查学生对当前出现的语言现象的理解和判断。(1)答题时,应在材料一中寻找答案。(2)“点赞”这一种现象和材料二中池莉遇到的状况一样,不管对方的身份和年龄,所以破坏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3)答题时,根据题干要求,应“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6.不能忍受(或“难以忍受”,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中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把握。完成的前提是把握“难堪”可解释为①不能忍受;②发窘;为难。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应解释为“不能忍受”。
7.无风不雨(若将“不雨”写成“多云”或“阴天”也可。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了诗歌中借景抒情的手法。送别友人,诗人的内心是伤感、无奈的,而诗人为了衬托出这种心情,借用了第二联中的“无风”“不雨”。
8.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或“对友人的留恋”)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时的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具体把握。完成时,根据分值,可判断为答案有三点。分别可从诗歌中的“留君”“愁”“望断”进行思考。
9.(1)第二年(2)近侍,侍从,近旁的人(3)立即,匆忙(4)适逢,正赶上(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明年”可根据《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左右”可根据《晏子使楚》中的“左右对曰”;“遽”可根据《刻舟求剑》中的“遽契其舟”;“会”可根据《陈涉世家》中的“会天大雨”。
10.(1)宋濂先生大概来了吧?(“其”,表揣测语气。意思对即可)(2)(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使使”,派使臣;“方”,正。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时,应逐字翻译,注意关键词、句式和语气。比如第一句,就应注意关键词“其”“乎”;第二句,就应注意关键词“使使”。
11.尊老敬老(或:知错就改、重感情、善于纳谏、体贴臣子等)残暴(残忍、嗜杀、健忘等)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性格的把握。从朱元璋还是给辞官回家的宋濂和以前一样的待遇,可知其尊老敬老;从宋濂未来后,他不断询问,关心他是否受大风阻扰,可知其体贴臣子、尊老敬老;从“上感悟,速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可知其知错就改、善于纳谏;从“命即其家斩之”可知朱元璋非常的残暴、残忍。学生在完成该题时,都免不了一次辨别人性优劣的过程。
12.第一次用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醒皇帝,宋濂罪不及死;第二次“力救”宋濂直接陈说不该杀宋濂的两点理由(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可借鉴《出师表》《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中对于劝谏方式的概括。
【参考译文】
宋濂学士,洪武年间凭借丈学成就蒙受皇恩最为长久,后来(他)因为年老辞官回家每年到了万寿节的时候就来京城祝寿,皇上赐他筵席,(他)所受恩宠和以前一样。一天(宋濂)和(皇上)登文楼,楼很高,(他)登台阶时跌倒了。皇上说:“先生老了,明年(万寿节)你就不要来了。”宋濂跪拜谢恩。到了第二年万寿节前的几天,皇上说:“宋先生差不多到了吧?”(他)大概忘记以前说的话了。过了很久宋濂也没到,(皇上)说:“他是不是因为大风受阻?”(于是)派人到江边查看,(发现宋濂还是)没到。(皇上)又说:“他是不是生病了?”又派人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皇上听了大怒,命令就在他家杀了他。不久,(皇上)回宫了。吃饭的时候,孝慈皇后叫近侍把蔬菜放在自己(或“皇上”)身边,皇上问:“皇后为什么只吃(或“安排”)蔬菜?”皇后答:“我听说宋先生今天要被赐死,所以只吃(或“安排”)蔬菜,来增加宋先生的阴间之福。”皇上突然省悟,立刻起身,命人骑他的驾前双马快速前去赦免宋濂,说:‘藩濂罪不及死。”恰好先派的使者因大风在钱塘江受阻,稍微耽搁了时间,后派的使者赶到的时候(宋濂)已被绑赴刑场,(在刑场上,后派的使者)宣读了赦免诏书,(宋濂)得以免死。又过了很久,宋濂的孙子宋慎犯了死罪,(宋濂)又一次被抓到京城,(皇上)将要杀他。孝慈皇后又极力营救宋濂,(对皇上)说:“种田人家为子孙请一个先生尚且有始有终,宋濂作为太子诸王的老师,怎能不感谢他的教导之恩呢?况且宋濂在家,一定不知实情。”皇上于是免去了宋濂的死罪。
13.①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了说明对象:口渴的原因。③有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点题等作用。(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说文明开头的作用。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往往能①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②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的具体说明;④运用某种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
14.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说明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依据在最后一段,可概括得出。
15.因为“有研究显示”强调“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是有科学根据的(或交代“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种说法的来源),增强了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体现了科学的精神和思想方法。解析:此题考查了说骥文语言的准确性。“有研究显示”和平时经常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据考证”“据科学家实验”“据统计”等等短语的作用一样,都能增强后面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使文章更有权威性,使读者更易接受,同时,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①王老师在比赛中大量出汗,体液的容量、浓度发生变化(或“体液不平衡”),导致细胞脱水;②大脑的某个部位(或“神经元群”)实时监测到细胞脱水(或“体液不平衡”)现象,产生渴感;③口渴是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能使人体免于脱水;④喝水之后,体液得到稀释(或“体液恢复平衡”),渴感消失。(意思对即可)解析:完成此类题时,应运用文中的相关语句。
17.(1)大黑勇敢制止打架(2)在小白的命令下揭穿男扮女装的窃贼(3)大黑对脚伤毫不在意,终致左腿截肢。(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题意,概括时,主语都应是“大黑”;根据分值,可知应概括出三件事。从第④段,可概括出大黑制止打架。从第⑤~⑨段,可概括出大黑揭穿男扮女装的盗贼。从第⑩段至结尾,可概括出大黑与小白配合截肢。答题时,由于没有字数限制,可以在此基础上负载更多的内容。
18.本题不设统一答案。示例:(1)智勇双全:机智识别窃贼,果断命令扒下窃贼衣服。(2)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把带钉木板放妥在木头垛上;多次提醒“大黑”慎重对待脚伤,及时就医;将此事告诉大黑媳妇和村书记。(3)有同情心:提到大黑的脚,他就掉泪,且自责。(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完成时,应结合文章内容。同样根
据分值,应至少写出三点内容。
19.本题不设统一答案。示例一:对于扎伤脚的带钉木板,“大黑”甩在道上,与“小白”放妥在木头垛上对比,突出二人对他人生命的不同态度。示例二:对于受伤的脚,“大黑”不以为意、听之任之,与“小白”反复叮嘱、慎重对待形成对比,突出二人对生命的不同态度。示例三:对于腿被截肢,“大黑”依然如故的“乐”,与“小白”掉泪自责形成对比,突出二人对生命的不同态度。(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写作手法的把握。大黑的脚受伤后有很多对比,而这些对比都是为了突出村书记的那句话,“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不尊重的人,能更好地尊重别人的生命吗?”即二人对生命的不同态度。
20.(1)“甩在道上”写出大黑对带钉的木板处理得很随意,表现了他对别人的安全漠不关心的态度。(2)“仍乐呵呵的”写出了大黑对腿被截肢无所谓的心理,表现了他对身体不珍惜、对生命不尊重的态度。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语言表达效果的把握。答题时,应联曝上下文语境,同时结合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比如,第("旬“甩在道上”,可结合第⑩段相关内容回答。
21.示例一:赞成以“截肢”为题。理由:“截肢”既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概括了本_竞魄中心事件”)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或“潦示了小说的主题”)。病肢若不截去,就会危及生命;基层干部身上存在酶不尊重生命的思想,类似“病肢”,必须“截掉”(意思对即可)。示例二:赞成以“锈钉”为题。理由:“锈钉”既是导致“大黑”截胰的重要原因,也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进行深入思考(或“暗示了小说的主题”)。钉子会生锈,思想也会“生锈”;大黑(或“基层干部”)不以人为本的工作思想(或“执政理念”)其实就是一种“生锈”思想,必须摒弃(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的把握。完成此题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具体答题时,可从标题作用的角度进行思考。比如,能否概括文章内容;是否是全文线索;是否能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是否运用某种修辞,使标题新颖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是否暗示文章主题;是否直接揭示了文章主题。
22.略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应该说,这个题目在考点和重点两个维度都表现得很突出。从内容上看,题目略有限制,但束缚很小,所有考生都有话说,而且有不吐不快的心里话要说,这有利于考查所有考生的基本写作能力。从立意上看,题目没做任何要求,把立意的权利还给了考生,这既体现了写作的民主与自由,又能鉴别考生观察和思考生活水平的高低,而这恰恰是学生作文的重中之重。
第二篇:2014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方格内。(2分)
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奇,比指甲略大些,一圈的花瓣(),中间是橙黄的花ruǐ(),形状银监会极了缩小的葵花,它们通常是三五朵聚拢成簇(),有一种极淡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万虑皆宁的时刻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地nuó()动位置或移动花盆,都不能改变。(摘自包利民《花开的方向》)
2.默写。(8分)
(1),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2)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3),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4)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
(5)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弄判官归京》)(6),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雍也))(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礼记·虽有佳肴))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保尔离开哥哥阿尔青的家,不知不觉来到烈士公墓前,摘下帽子,悼念革命战友,思考生命的意义,决心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奉献自己的一切。
B.婚姻美满使托尔斯泰在十到十五年间尝到了多年没有和平与安宁,他在爱情的庇护下从容考虑完成了诗篇巨制《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C.刘四过寿日那天,车夫们在酒席上多次取笑祥子和虎妞的关系,祥子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和他们打了一架,事后他有点后悔,觉得不应该这样。
D.蓓姬在那洞里因迷路号啕大哭,汤姆安慰她,鼓励她,后来汤姆用风筝线探路,手脚并用地在通道里往前爬,终于看到一个亮点,爬出了山洞。
(2)阅读《西游记》选段,在横线中补写原文的名号。(1分)
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个甚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分)
次日,蔡九知府升厅,便唤当案孔目来分付道:“快教叠了文案,把这宋江、戴宗的供状招款粘连了。一面写下犯由牌,教来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自古谋逆之人,决不待时,斩了宋江,戴宗,免致后患。①蔡九下令将宋江、戴宗斩首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答:
②宋江、戴宗二人又是如何获救的?(1分)答: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5月3日,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落下帷幕,①本次动漫节,有近600多家中外企事业单位参展参会。②十年来,中国动漫产业迅猛开展,队伍不断壮大,③陪伴着动漫节走来的人们,见证了“中国国际动漫节”这介品牌的成熟与成长,④可以预见,中国的动漫产业得凭借独特的传播方式,超越国界的影响力。(1)第①处不合逻辑,应删去。(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将 与 互换位置。(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 词语前增补。
5.两年前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今年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与观众见面。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在摄制前提出了54条要求与建议,如“美食不是目的地,是邮发点”。因此,《舌尖2》收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养蜂夫妇一年中300天带着帐篷奔走在路上赶花酿蜜,他们做着最甜也最苦的澄汁。摄制组跟拍了这对夫妇40天的旅途,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落脚甘肃。(《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4月18日)
【材料二】《舌尖2》这部最初曾建议围绕“八大菜系”来做的纪录片,最终选择了以美食为由头评选故事的路径,以美食见人生,瘵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当中,加上原本就有的精妙的纪录,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因此《舌尖2》一搬上电视荧屏的餐桌就此起轰动。
【材料三】网民“@颜黛鸢”:大概《舌尖1》的火热让制作团队压力太大,导致《舌尖2》过分追求所谓“背后的东西”,讲故事占据了80%,美食倒成了一闪而过的东西了!觉得“舌尖”还是带给“吃货”简单的满足和幸福更好。
(1)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火热的主要原因。(2分)答:
(2)依据材料说说《舌尖1》和《舌尖2》的相同之处。(2分)答:
(3)很多网友评论《舌尖2》:“少了口水,没控制住潮水。”请依据材料,说说网友这样评论的原因。(2分)答: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共6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6.“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答:
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答:
8.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絙①,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②,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中宗时,曾以清明日御③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东朋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韦巨源、康休璟年老,随絙而踣,久不能兴。上大笑,令左右扶起。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④,观者莫不震骇。
(选自宋朝王谠《唐语林》,中华书号2007年版,有删改)【注】絙(gēng):粗绳。②朋:群。③御:驾临。④蕃客庶士:蕃客指外国、少数民族的客人;庶士指平民和官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临溪而渔(2)觥筹交错(3)就者为输(4)明皇数御楼设此戏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
(2)随絙而踣,久不能兴。译文:
11.请用自己的庆简要说明乙文中拔河游戏的规则有哪些。(3分)答:
12.乙文中明皇见证了众人参与的“拔河”游戏,甲文中太守见证了“众宾”参与的 游戏,从中隐约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 的思想。(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0分)别因工具荒废了原始本领 李伟明
①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娴熟地运用先进工具,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他们对网络简直太迷信了,不信“书”,不信“人”,只信“网”,无论查证什么资料,都以“百度”为准。有一次,两个小伙子争论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关系,相持不下,当场点开网络,直接输入“县委书记和县长谁更大”寻求结果。
②离开了网络,一个人会变得什么都不知道?如果网络发展的结果竟然是让我们的头脑空空如也,什么也不再储存不再思考,甚至什么都不能储存不能思考,那是不是有点可怕?
③手机也是今天人们高度依赖的工具。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让人越来越方便。来电去电,不仅直接显示姓名,还显示地域。如果离开手机,同样是这些号码,你会对它们感到完全陌生,你根本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你经常拨打的那些数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似乎全靠这部小机子了。越来越多的人,随时手不离机、机不离手,即使是洗澡、睡觉、上卫生间,也要让它和自己紧密相依。如果哪天失去了手机,那就意味着与世隔绝。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变得只习惯和手机上有名字的人打交道。去一个地方找人,对方已经说了哪条路哪个号,到了这个地段,仍然要频频用手机询问对方怎么走,却忽略了来来往往的众多路人。
④还有一个重要依赖工具是汽车。因为有了车,人们不再喜欢走路,百十米远的路程,也想着开车去,尽管光是停车的时间就足够你悠然漫步抵达。如果没有私人汽车,那就不妨依赖公共汽车。一站路、两站路,走起来也就几分钟的事,可你愿意走吗?我年轻时种地砍柴没少走路(还要挑上百十斤呢),现在也因为没有别的锻炼机会,仍然喜欢走路。但如果集体出行,只好随大流,跟着挤上车。再过些年,当年一口气行走几十里的光辉事迹,只怕连我自己都要怀疑那是梦境了。
⑤工具的使用,诚然让我们的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过度依赖工具,使我们丧失了诸多应有的能力和乐趣。为了防止人类进化得只剩下一个大拇指,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适当地走出“工具”的阴影,摆脱“工具”的控制,找机会时常温习一下先前掌握的那些原始本领。(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1月2日,有改动)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答:
1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中的“原始本领”具体指哪些。(3分)答:
15.第④段中写“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有什么作用?(2分)答:
16.第⑤段“人尖进化得只剩下一个大拇指”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6分)如水的月光 王月鹏
①那时我住在一个叫作西村的居民小区。“西村”原本是一个村子,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城市化了,农宅改建成为楼房。后来单位分房子,因为论资排辈,我分到的是别人腾出来的一套旧房。因为是旧房,而且又位于西村,我于是有些失落感。乡下的父母却格外高兴,觉得儿子刚参加工作就分到属于自己的房子,总算在城里扎下了根。
②在我眼里,西村不过是一个被挪移到了城里的大农村,居民大多是以前的农民,仍然延续着过去的生活习惯,我对他们有一种本能的疏远和排斥感。那时我好不容易才离开农村,正在拼力追逐一份城里人的生活,既要承受外在的矛盾,又要抵御内心的冲突,整日在自信与自卑之间徘徊。常常是在深夜,我把赵传那支《喊向黑色的天空》放到最大音量,整栋楼房似乎在颤动,心如止水。陌生的夜风窜进屋里,有些凉。很凉。这个难眠的人在写作,在走一段很长很长的夜路。不管遭遇怎样的阻遏,不管内心掀起怎样的风暴,他一直在努力地融入人群,试着与生活和解。
③“不要奢望熟识的人都关心和理解写作,也不要苛求每一个写作的人都要怀着爱、真诚和责任。”睡梦中,我被这样的一句话击醒,凌晨3点。梦中出现的这句话,就像旷野的一棵树,没有任何衬托也没有任何枝蔓,甚至连扎根的泥土都没有,它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瘦得锐利,让人窒息和迷乱。我醒来,站到窗前,于是看到了对面地下室的灯光。凌晨3点的清冷夜色里,那抹灯光像一灼小小火焰,在城市的角落里暗自燃烧。我看到了它,可很快就淡忘了。
④后来有一天,母亲告诉我说,你知道吗,对面楼房的地下室总是早晨四五点才熄灯。我开始格外留意那里,晚上读书写作累了,总会伏在窗前吸烟,与对面地下室的灯光久久对视。我觉得那灼小小的火焰里,大约藏着一个秘密。我对那个秘密充满好奇。一个又一个午夜,我在五楼窗前俯视那里,地下的灯光与天上的月光遥相呼应,因为过度专注,我渐渐地居然有了仰望的幻觉,觉得大地变成夜晚的天空,从地下室窗口流泻出来的,宛若如水的月光。它们漫过我的心头,让我同时体味到一种真切的温暖与寒意。⑤一个黄昏,我陪着女儿在楼下玩耍,遇到一位年轻母亲与孩子。两个稚童在一起很快就相熟了。我问这位母亲也住在这个小区吗,她用手指着楼前的方向说,暂时住在那个地下室,我们是邻居。这位年轻的母亲,素朴,淡定,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悲戚。我长时间无言以对。她的孩子,一个很阳光的小男孩,正在她的身边开心地玩耍。继续闲聊,我知道了她来自遥远的农村,租住在对面的地下室,丈夫白天在这个城市蹬三轮车,晚上孩子入睡以后,夫妻两人一起针织羊毛衫,赚点加工费补贴生计。
⑥看着她和她的孩子,我的心中充满敬意。他们在城市的角落里生活和劳作,以拥抱月光的方式,迎接黎明的到来。他们把城里的月光,在地下室转化和提炼成一灼小小的阳光,永远地种植在孩子的心里。(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14日,有改动)
17.刚在城里扎下根的“我”,与来自农村、租住在地下室的年轻母亲,两人之间最大的异同之处是什么?(3分)
同:
异:
18.请根据文意填空。(3分)
文中“我”的情感态度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见到地下室灯光之前,“我 ”;感觉地下室灯光“宛若如水的月光”之时,“我”内心 ;了解地下室灯光主人的经历之后,我“我”变得。19.第③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
20.体会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3分)
他们在城市的角落里生活和劳作,以拥抱月光的方式,迎接黎明的到来。答:
21.如果把文章题目改为“城里的月光”,行不行?为什么?(3分)答:
三、作文(共50分)22.请以“走近了才知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镇江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分)bàn 蕊 cù 挪(答对一个或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及以上得2分)
2.(8分)(1)春蚕到死丝方尽(2)长河落日圆(3)苔痕上阶绿(4)烟波江上使人愁(5)千树万树梨花开(6)山重水复疑无路(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教然后知困(每句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3.(6分)(1)(2分)C(2)(1分)齐天大圣
(3)(3分)①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反诗(1分,答出“题反诗”即可)戴宗替宋江把信送到梁山(1分,答出“送信”即可)②梁山的好汉劫法场(1分,答出“劫法场”即可)
4.(3分)(1)删去“近”或 “多”(2)将“开展”改为“发展”(3)将“成熟”与“成长”互换位置(4)在“超越”前增补“产生”、“形成”等词语(改对一处得1分,满3分为止)5.(6分)
(1)(2分)《舌尖1》重在对中国美食的礼赞(或:重点介绍美食带给人们味觉的满足和幸福。意思对即可)
(2)(2分)都介绍了美食;都有精妙的配乐,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3)(2分)“少了口水”的原因是:《舌尖1》过分追求美食背后的东西,有关美食的介绍篇幅较少,带给人们舌尖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不够。(1分,意思对即可)
没控制住?水的原因是:《舌尖2》充分挖掘美食背后的感人故事,以美食见人生。
(答出“与美食有关的故事很感人”或“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亦可)。(1分,意思对即可)
6.(1分)“中原地区”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国“。
7.(2分)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8.(3分)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9.(4分)(1)捕鱼、钓鱼(2)酒杯(3)靠近,接近(4)屡次,多次(一个1分)
10.(4分)(1)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则太守醉了。(2分,“颓然”译错扣1分。(2)(他们)随着粗绳跌倒了,好久都爬不起来。(2分,“踣”译为“跌倒”蔌“倒下”,译错扣1分;“兴”译为“起来”或“起身”,译错扣1分)
11.(3分)将人分成两队,往相反方向一齐拉(答出“朝相反方向拉”亦可,只答“将人分成两队”不得分;竖一面大旗作为界线,以敲鼓为信号同时拉绳子,后退的一方胜利,接近界线(大旗)的一方失败(若答“后退的一方胜利”或“接近界线的一方失败”亦可)。(共四点,一点1分,满3分为止,照抄原文不得分)12.(2分)投壶、下棋(1分,写出一个即可,若答“射”或“弈”亦可)与民同乐(1分)
【乙文参考译文】拔河,古代叫作牵钩。襄阳、汉中的风俗,常常在正月十五组织拔河。古时(拔河的绳子)用竹篾编成的缆绳,现在百姓则用大麻绳代替,绳长四五十丈,绳子两头分别系着好几百条小绳索,挂在前面。(拔河时将人)分成二队,两翰相反方向一齐用力拉。在大麻绳的中间,竖一面大旗当作界线,以敲鼓作为信号,让两队互相拉绳。后退的一队胜利,接近界线的一队失败,这就叫作“拔河”。唐中宗曾在清明节驾临梨园(宫廷戏班的园子)球场,让身边的大臣们作拔河的游戏。当时七个宰相、两个驸马带领东队,三个宰相、五个将军组成西队。东队的人多,西队上奏说“(这样)不公平,请皇帝重新裁定,皇帝不给他们更改,西队最终还是输了。韦巨源、康休璟两人年老,随着大绳跌倒了,好久都爬不起来。唐明皇多次驾临城楼组织这种游戏,参加拔河的多达一千多人,呼喊声震天动地。外国、少数民族的客人,、平民以及官员,(在旁边观看),所有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到震惊的。
13.(2分)别因工具荒废了原始本领或“摆脱“„工具‟的控制,掌握本领”或“我们应保持原始本领”或“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适当地走出„工具‟的阴影,摆脱„工具”的控制,找机会时常温习一下先前掌握的那些原始本领”。(意思对即可)(若答“过度依赖工具,使人们丧失了诸多应有的能力和乐趣”得1分;若答“为了防止人类进化得只剩下一个大拇指,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适当地走出„工具‟ 的阴影,摆脱„工具‟的控制,找机会时常温习一下先前掌握的那些原始的本领”得1分)
14.(3分)(头脑)存储,思考的能力;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的能力(答“向路人问路的能力”亦可);走路的能力。(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2分)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分,答出其中一种即可)。具体论述了人们过度依赖汽车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后果很严重,表达作者对过度依赖汽车这一现象的否定(或“提醒人们不要过度依赖汽车”)(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16.(3分)这里用反语(1分,“幽默”、“诙谐”“风趣”等亦可)强调人们过度依赖工具的危害之大(1分)表达作者对这一现象的忧虑感(或“否定”)(1分,或“提醒人们要保持原始本领”)。(意思对即可)17.(3分)
相同之处——深夜劳作,辛苦打拼。(1分,意思对即可)
不同之处——生活态度不一样:“我”悲观、忧愁,不满现状(1分,答“失落”等亦可);“年轻母亲”淡定乐观(1分,意思对即可),(若只答“生活态度不一样“得1分)
18.(3分)(1)失落、悲观、失望、忧愁、抱怨等(答出一个即可)(2)温暖、平和、安宁、平静等(答出一个即可)(3)积极、乐观、阳光等(答出一个即可,若答“崇敬”等算对)(意思对即可)19.(4分)内容上:表现“我”不被别人关心,理解的苦闷、抱怨(1分),也为“我”不能真诚对待他人寻找借口(1分);结构上:照应上文“我”内心的矛盾、冲突(或“对西村居民的疏远和排斥”)(1分,为下文地下室灯光对“我”的影响作铺垫,(1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若仅答“承上启下”不得分。)20.(3分)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1分),却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创造美好的明天(或“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1分)表达了我对他们的尊敬和赞美(1分),(意思对即可)21.(3分)不设统一答案。
(1)不行。说“如水的月光”好的理由要点: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1分);②突出灯光对“我”的影响,使“我”的情感态度,发生改变(1分);③强调对“我”的影响有个渐进过程(1分)。(意思对即可)(2)不行。说“城里的月光”不好,理由充分并能自圆其说,亦可据点得分。(3)答“城里的月光好”则不得分。22.【思路点拨】
这个命题作文的题目给了我们表达的限制,需要真实地认识事物或者生活的本质特点,就必须要“走近”,要去实践,不能凭主观臆断,人云亦云。所以说这是一道“命意”作文,但同时它又是给了我们广阔的选材空间,同学们的能体现这一作文要求的主旨的经历或者素材并不缺乏,写作时应选择最有把握写好的最易出彩的素材。根据这个题目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生活积累,此篇作以写成记叙文为宜。在具体的布局安排上,自然是先“走近”——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目见耳闻的事,再“知道”——表述具体的认识。【佳作示例】
《走近了才知道》
“你没去过江南。”茉这样告诉我,“你这样写得很诗意,但太假了。”我读到这位水乡女孩眼中一丝冰冷而火热的倔强。是吗?我也有些迷茫,何为江南?
终于有幸去了一次苏州。是特有的江南意蕴,恬静,安宁。微醺的午后,母亲领着我穿梭于大街小巷。
没有我想象中的清洌河水穿城蜿蜒,更没有一叶扁舟悠悠荡荡。走进了这座城,我才发现,诗人的词句显得那样刻意。
走着走着,远远看见街角处坐着一个人。走近了才看清,是位卖糖葫芦的老人。一时心血来潮,与母亲买了两串,又在一旁卖豆腐脑的摊子上坐下。
老人已年过花甲了吧!他有着因长年日晒而略显沧桑的古铜色脸庞,眼角眉梢间却堆着笑。疏疏垂着白胡须,神情显得迷糊而柔软,没什么顾客,他便抽上一支烟。
这边,热气腾腾的豆腐脑端上来了,摊主是个四十几岁的女人,头上松松盘了个髻。身上系着蓝暗格布围裙,笑着用夹生的普通话招呼我们,没有想象中妙龄女子的吴音侬语,听着却叫人安心。“爷爷!”清脆的童音滑过耳畔,一个扎着羊角小辫的女娃蹦蹦跳跳地走来,身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嗔怪着追上来,在老人面前停下,爽朗一笑:“孩子淘气,来一串糖葫芦吧!”末了,伸手掏出一张纸币递给老人。女娃却一把夺过来,攥得紧紧的放到老人手里。老人哈哈大笑起来,爱怜地摸摸女娃的脑袋,抽出一支糖葫芦塞在她手里:“可抓好了哇,不然没得吃喽!”大妈也咧开嘴,俯身拍拍那孩子的后背,轻声哄道:“回家吧。”随后冲老人笑笑,转身离去。
抿上一勺温热的豆腐脑,听着听着完全听不懂的苏州方言,望着空明的阳光下安详的老人,活泼的孩童,仿佛有一种走近了这座城的心灵感应,才知道,真正的江南,并不仅仅是那幽深的雨巷里走来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也不仅仅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枫桥,更多的,是这平常生活里的琐碎恬淡。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走近了,我才知道。
【名师点评】此文寓理于事,通过写“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有走近才能知道”在构思上,小作者注重选取生活真实的生活素材:江南苏州,苏州的街角,一位卖糖葫芦的老人,一个卖豆腐脑的妇女,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描写的人物生动传神,自然而亲切。小作者不明白吴依软语,却感受到了平常生活的琐碎平淡和真实。文章采用卒章显志的写法,结尾点明主旨,收束有力。
第三篇:2014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历史试题
2014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30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计50分)
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2.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3.《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
A.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4.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反映了()
A.地方权力增大B.相权不断加强C.军政实现合一D.皇权不断膨胀
5.民族英雄是指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和主权,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B.率军反击沙俄侵略
C.抗击了东南沿海倭寇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6.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B.香港岛C.台湾D.辽东半岛
7.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ABCD
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0.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1.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
A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D.“包产到户”的实施
12.201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A.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军事实力B.时时刻刻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C.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D.增强军事实力,应对美国的对台政策
1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地理大发现。从15世纪开始,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下列哪位航海家与“西印度群岛”这一概念有关?()
A.哥伦布B.迪亚士C.达·伽马D.麦哲伦
14.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A.君主专制B.总统制C.民主共和国D.君主立宪制
15.随着沪宁城际高铁、武广高铁、京沪高铁等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时代。饮水思源,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哈格里夫斯B.史蒂芬孙C.爱迪生D.瓦特
16.《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B.新中国成立C.宪章运动D.巴黎公社
17.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不同之处是()
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B.废除了农奴制度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改变了社会性质
18.某大学世界近代史文学研究室要召开一个探讨俄罗斯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艺术研讨会,你认为选择谁的照片挂在会场最合适?()
A.高尔基B.弗朗西斯·培根C.莎士比亚D.列夫·托尔斯泰
19.有学者指出,达尔文把传统生物学的某些理论翻了个个儿,这是因为达尔文提出了()
A.进化论B.神创论C.万有引力定律D.相对论
20.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与此有关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戈尔巴乔夫改革
21.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是以1944年诺曼底登陆为背景拍摄的,参与这次登陆战的军队主要是()
A.英美盟军B.英法盟军C.美法盟军D.苏美盟军
22.李老师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国家的人都拥有统一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这一地区是()
A.北美洲地区B.欧盟地区C.南美洲地区D.大洋洲地区
23.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A.美国经济的滞胀B.苏联的威胁
C.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D.中国的崛起
4)
A
C.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25.美国学者都斯在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列出了导致“人类困境”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本投资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要解决人类面临的这些全球问题,必须()
A.维护本国利益B.优先发展农业C.加强国际合作D.转向海外投资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计50分)
26.2014恰逢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黄埔军校成立、红军长征开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南方视察深圳特区等。为纪念这些历史事件,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展课外学史活动,收集了一些材
料,现邀请你共同探究。(10分)
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材料四
深圳市政府楼前的雕塑——“拓荒牛”邓小平给深圳特区的题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片指出黄埔军校创办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任黄埔军校校长是谁?(1分)
(2)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分)咏读材料二《七律·长征》,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哪些长征精神?(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方式。(2分)
(4)材料四中的雕塑“拓荒牛”,体现了深圳特区的一种什么精神?(1分)细读邓小平题词,指出特区主要“特”在哪一领域?(1分)与深圳同时开放的位于福建省的特区是哪一城市?(1分)
26.(1)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1分)蒋介石;(1分)(2)遵义会议;(1分)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答出两点即可,2分)(3)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分)(4)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1分)经济领域;(1分)厦门。(1分)
27.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2分)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1分)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1分)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2分)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
27.(1)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2分)(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求同存异”方针;(1分)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中美关系正常化;(1分)(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或APEC);(2分)(5)综合国力(或经济、科技实力)。(2分)
28.八年级某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10分)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72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3分)
(2)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2分)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1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2分)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1分)
(4)纵观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28.(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分)(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毛泽东;(1分)(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邓小平;(1分)(4)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29.美国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传奇,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图说天下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四《IT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IT产业是指信息技术产业)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母邦”是指哪个国家?(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2分)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2分)
(4)据材料四指出IT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及趋势。(2分)
(5)纵观美国崛起的历史,你认为大国崛起应具备哪些条件?(2分)
29.(1)美国独立战争;(1分)英国;(1分)(2)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分)(3)罗斯福新政;(1分)消除经济危机;(1分)(4)IT产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而且贡献越来越大。(2分)(5)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制度创新;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等(答出任意两点符合亦可)。(2分)。
30.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结盟,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界初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示意图
材料二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材料三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材料四
苏联解体(漫画)未来政治格局(漫画)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中代表的军事集团名称分别是什么?(2分)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引发了什么世界性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
(2)材料二中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目的是什么?(1分)
(3)材料
二、材料三反映了美苏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2分)
(4)据材料四的图片信息,“未来政治格局”呈现什么趋势?(1分)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影响国家间结盟与对抗的根本原因。(2分)
30.(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2)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分)(3)由联合到对抗;(1分)两极格局;(1分)(4)多极化趋势;(1分)
(5)国家利益。(2分)
第四篇: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润泽以温”的无私fèng献品格,“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shàng,"白玉无瑕”的清正lián jié 美德。
【答案】奉 尚 廉 洁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本题注意“廉”字的写法。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B.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C.以“泰微课”为主题的创新案例,从1600多项申请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仅有20个)。
D.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B感叹号应该放在句末。正确的应该是: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据此,答案为B。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C.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答案】C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①为者常成,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
③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④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
⑤读唐人诗歌,可见作者心胸气魄。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王勃旷达的胸怀,他心中的友情已突破时空的阻隔;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杜甫博大的胸襟,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
【答案】
(1).①行者常至
(2).②人而无信
(3).③ 数风流人物
(4).④鸡犬相闻
(5).⑤海内存知己
(6).天涯若比邻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8).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名著阅读
5.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 “不用斧凿……”
“此善心”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A是________(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A.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情趣。
B.《水浒传》中,高俅被梁山好汉擒捉上山,宋江安排筵会给他压惊,请他促成招安。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于是,皇帝派人去梁山泊招抚。
C.看着面对困难依然干劲冲天的筑路队员们,朱赫来感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D.飞岛国国王迫使地上人民归顺的极端手段是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毁灭。E.《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
【答案】5.(1).(1)指那猴“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2).观音菩萨
(3).上山去把如来的金字压帖揭起(意思对即可)
6.BE 【解析】
5.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本题所写的内容是唐僧收悟空的情节。其情节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据此填写作答。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本题中的B项,高俅回京后,并没有奏请招安。高俅回京奏道:“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并没有提“招安”一事。E项,原文是:“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从中可以看出,祖母叫她阿长,不是因她身材高大。据此,答案B和E的表述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E。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1)【集思广益】
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系他人】
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你这样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典引领】
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2).(2)示例:李华:晚上上网不能时间太长啊,要注意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啊!今天你这样没精打采,上课不是受影响了吗?
(3).(3)示例:阅读经典长知识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本语句是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作答时要将正确的完整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本题围绕着“上网影响休息和学习”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3)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本题要根据活动主题“阅读经典”拟写下联。
点睛:正确使用句子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8.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小题。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②蛩(qiong):蟋蟀。③江亭:江边的亭子。④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赏析划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夜凉
(2).寒蛩
(3).(2)这首词的下片,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梦中历历来时路”,在上半夜人睡时,梦见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入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犹在江亭醉歌舞”,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
友的宴饮享受。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好友的深切思念。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词意的理解。词的上阕通过写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又通过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知道秋天到来了。所以,上阕通过天气“夜凉”和动物“寒蛩”来点明“秋”的时令。据此作答。(2)考查诗词中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对比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引用典故等。此外还有夸张、烘托和反衬等。作答时要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两句通过写梦(虚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其弟子由的深切思念之情。据此分析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注】①给孤寺:寺名。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④馀:同“余”。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皆数百年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藤今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始能支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其蔓旁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A.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B.其真无马邪(《马说》)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幼时记趣》)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次则余家之青桐 12.翻译下列句子。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13.《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答案】9.(1).①皆:都是。
(2).②犹:还
(3).③始:才
(4).④引:延伸
10.B
11.次/则/余家之青桐
12.(1)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2)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13.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喜爱朋友相聚。【解析】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年代:清
9.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引”是“延伸,延长”;“始”是古今异义词,“才”的意思。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理解虚词的含义要注意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平时多归纳整理。本题中,例句和选项A、选项C、选项D中的“其”都是“代词”,或指人,或指物。而B项中的“其”则是副词“难道”的意思。故答案为B。
1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次则余家之青桐”的意思是: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根据句意和句首关联词要句读,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句读即可作答。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花、垂、袭”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补写省略的内容。(2)句中的“跃、璧”两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的基本能力。解决此类题目要全面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结合作者传达的思想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从作者描述“吕氏藤花”的深幽的景致,表达了作者花木掩映、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慕堂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迄今四十
馀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这几句又传达出作者喜爱朋友相聚在一起“觞咏”。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京城最古老的花木,要属给孤寺吕家的藤花,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吕家那所宅院,后来卖给了太守高兆煌,高太守又转卖给主事程振甲。如今,那株藤花还在,支撑藤箩的架子是用栋梁之材搭成,十分结实。藤箩枝叶形成的树荫覆盖着厅前的院子,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又覆盖了偏西书房的院子。藤花盛开时,犹如紫云垂地,香气袭人。慕堂举人在世的时候,有时宴请客人,有时朋友借这个地方宴请客人,饮酒赋诗,简直没有空过一个晚上。光阴荏苒,转眼四十余年过去,旧地重游,已非旧主,我不禁像魏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伤感不已。阅读《泰州道情》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也叫“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②明代,道情开始在泰州地区流行。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流传更为广泛。清道光时期,泰州一带有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有“三阳(杨)开..泰”之誉。后来逐步以泰州为中心,在江淮地区和沿江农村传布,称为“泰州道情”。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成立了道情协会,有会员300余人。.③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随着听众增多,出现了大批以此卖艺糊口的职业艺人。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打击一阵后便开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无论走街或登台,马上便会引来男女老少驻足细听。
(节选自《泰州曲艺艺术),有删改)14.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泰州道情”是泰州地方曲种之,源于唐代的道曲,吸收了______________的许多曲调,用_________来说唱,以__________为伴奏乐器。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加点的“同源异流”,形象地说清了全国各地的道情之间的联系。B.第②段中加点的“之一”和“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②段划线句,列举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的例子,说明当时道情在泰州广泛流传。D.第①段按时间顺序说明,第②段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16.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泰州道情广为流传的原因。
【答案】14.(1).本地民歌
(2).当地方言
(3).渔鼓、简板
15.D
16.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表演形式古老简朴。【解析】
14.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本题可结合文章中“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的语句概括填写作答。
1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说明顺序的理解。根据“明代”-“至清代”-“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词语表明文章第第②段主要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据此,D项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16.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阅读文章的第③段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即可。泰州道情广为流传是因为“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表演形式古老简朴”这几个特点。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世事纷繁,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实属难能可贵。
②“任尔东西南北风”“乱云飞渡仍从容”“一蓑烟雨任平生”都是对“自如”之境的生动写照。清代王障的《今世说》记载了两则故事:一个叫罗贤的京官,有才华,有名望,却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但他毫不介怀,还“歌啸自如”;一个叫汪汝蕃的人,遇上饥荒年月,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自己和家人则粗茶淡饭,“粗粝自如”。这些正是“自如”的高境。
③如今,生活的鼓点越敲越快,各种诱感扑面而来,人们时常感到被大流裹挟着往前走。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感觉“浮躁,踏实不下来”的人超过四成。现实中,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
④“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所谓“常度”,其实就是应当恪守的准则或信条。匆匆赶路时,不妨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想想当初为什么出发。只有守住心中的“常度”,才能在内心深处积攢力量,抵抗“不自如”的焦虑状态。航天员邓清明,一次次入选“神九”“神十”“神十一”飞行任务乘组梯队,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守护不变的初心,越是时间久,考验多,越能彰显“自如”的价值。
⑤“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守住“自如”的心境,就能收获人生的曼妙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有测改,作者:魏寅)17.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8.第②段列举《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顺序不能调换。请说明理由。
19.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17.示例:守护“自如”的心境
18.《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一个是京官得不到提拔重用还“歌啸自如”;一个是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的富人,自己则“粗粝自如”。这一官一民与第③段议论中的两种现象一一对应:前者对应“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后者对应“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所以两则故事顺序不能颠倒。
19.(1).航天员邓清明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
(2).“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守住“自如”的心境)【解析】
17.试题分析:要议论文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从标题的作用入手,议论文标题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作用: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②标题提示论述范围;③标题揭示论题;④标题表示论述对象。不论哪一种都多多少少有点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人们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本文谈论的话题是“自如”,拟题时可从“自如”这一话题的角度来拟,也可以用文章的中心论点“守住‘自如’的心境”作题目。答案不唯一。
18.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语言和说理过程的严密性。可结合上下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上进行分析作答。文章第《今世说》第②段中所讲述的两个故事:一个是京官得不到提拔重用还“歌啸自如”,与“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对应。一个是富人拿几百石米赈济别人,自己则“粗粝自如”,与“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对应。这一官一民的事例与第③段议论中的两种现象一一对应,所以这两则故事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这体现了议论文说理的严密性。据此理解作答。
19.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题先要概括事例,再分析其作用。概括事实论据要做到准确,依据论点和论据本质特点进行概括,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一般采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解答。本题可概括为:航天员邓清明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其作用要紧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理解作答。本题列举邓清明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或“守住‘自如’的心境”这一观点。
阅读余显斌的《独行玉器行》,完成下列小题。
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甲:买、求),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已把着,弟子
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⑤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⑦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⑧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⑩这蝉,是曾白雕的。
⑪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
⑫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
⑬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⑭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⑮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拿着玉器走了。....⑯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
⑰“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乙:告诉、告诚)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⑱但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⑲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⑳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21)“不行!”王独行一(两:挥、摇)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22)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选自《林中凤凰》,有删改)20.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
王独行立下三条规定 → 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_________ → 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________ → 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曾白________ → 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21.依次填入文章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买、告诫、挥 B.求、告诉、播 C.求、告诫、挥 D.买、告诉、摇 22.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的作用。(2)请分别说说⑮和⑱段中周局长“笑”的内涵。
2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中胡屠户的两段话,结合本文第③段划线句和第段,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吴敬梓《范进中举》)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都有变化,原因分别是什么?这样设计,都是以“变”写“不变”,胡屠户和王独行的“不变”分别是什么? 20.(1).将黑斑雕成蝉
(2).想自己开玉器行
(3).以荧光石充玉并在玉雕底座刻一行【答案】字
21.C
22.(1)这一段中“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表现了王独行一贯对艺术尽心尽力的追求精神;“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表现了王独行高尚的行业道德;同时,这一段又通过写王独行的“叹口气”“算了,毁就毁了”反衬出下文中曾白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2)第⑮段中周局长“呵呵一笑”,既有对曾白艺术水平的赞美之情,也有对他这次考试“人净心净”这一条件不太合格的惋惜和嘲笑之意。第⑱段中周局长“微笑”,完全是对曾白艺术水平和“人净心净”的认可和赞美。
23.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倨(“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痴心”)后恭(“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是因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 的态度前“不”后“应该”,是因为王独行“人净心净”。上文和《范进中举》都以人物的“变”写“不变”,王独行的“不变”指的是他的“玉匠要人净心净”的行业道德不变;胡屠户的“不变”指的是他的势利之心不变。
【解析】
20.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本文先叙写了王独行立下弟子出师的三条规定;接着写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将黑斑雕成蝉;在此情形下,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却说自己想离开玉器行;王独行安排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这一事来对曾白进行“考试”,曾白则用荧光石充玉并在玉雕底座刻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考试过关,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据此内容梳理概括作答。
21.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词语的选用要根据语境和词语的表达来综合分析。本题第一空用“求”,有恳托、乞助的意思,更能突出“玉”之难得,而“买”则不能。根据语境选择“求”。第二空用“告诫”,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警告劝诫的意思,与语境相合。而“告诉”则没有“警告劝诫”的意思。根据语境应该选择“告诫”。第三空用“挥”字更表现了王独行斩钉截铁的态度,“摇”字则不能。根据语境应该选择“挥”。据此分析,答案为C。
点睛: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一定要结合相应的语境和句子间的关系来选择。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放到语境中揣摩出来的意思才会是正确的全面的。
22.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的第⑧段通过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了王独行对艺术尽心尽力的追求精神和高尚的行业道德水平。这一段又通过写王独行的“叹口气”“算了,毁就毁了”等内容又反衬出曾白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据此理解作答。(2)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作答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作答本题,要在通读全文,对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是对曾白进行的“考试”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揣摩。第⑮段中周局长“呵呵一笑”,既有对曾白艺术水平的赞赏,也有对他这次考试不合格的惋惜和嘲笑。第⑱段中周局长“微笑”,完全是对曾白艺术水平和“人净心净”的高尚品德的认可和赞美。据此作答。
23.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作答抓住“变”的是人的外在表现,“不变”的是人的思想品质这一核心内容分析作答。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是前倨后恭,是因为范进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但胡屠户的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没有变。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前是“不该”,后是“应该”,是因为曾白的“用荧光石充玉”正诠释了其真正的含义,王独行要人遵守的“人净心净”职
业操守的思想没有变。据此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
作文
24.按要求作文
请以“拼在一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答案】拼在一起
一撇一捺拼在一起就是一个“人”字,“人”字最易写,“人”字最难做。
小时候,顽皮捣蛋,学习也不认真。写字课上,常常嘻嘻哈哈、涂涂抹抹,弄得纸上、脸上、衣服上都是墨汁。字也是东倒西歪,不成体统。老师走到我的身边,拿起我的手,握住笔,一边写一边说:“人字,一撇、一捺,要坚强有力。这一撇一捺就像人的两条腿,要有力量,就像人要站得直,走得远!”我被老师教育之后,羞赧不已;于是,端正坐直,凝神提气,一笔一画地去写这个“人”字。“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末了,老师这么说。
渐渐长大了,慢慢懂得,这一撇一捺拼在一起的“人”字还蕴藏很多的道理。一撇是身体,一捺是灵魂;一撇是才华,一捺是责任;一撇是事业,一捺是家庭;一撇是老人,一捺是子女……
工作后,有一次读到一副对联,“若不撇开终为苦,各为捺住即成名。”使我对一撇一捺拼在一起的“人”字又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若”字中间那一“撇”如果不放开,最终就是“苦”;“各”字中的那一“捺”如果能按捺得住,也就成了“名”。
人生当中,总有一些东西要“撇”开。大千世界,很多东西会让人产生无穷无尽的欲念,可当你奋不顾身去追求,最终却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追求得越多,付出越多,品尝到的辛苦就会越强烈。因此,在名利面前,适当放下,就会减少很多痛苦。如果这也不肯“撇开”,那也不愿舍弃,这也看不穿,那也看不透,得了还想得,要了还想要,那就只能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了。“撇开”,就是要自觉克制那些不合理的欲望、脱离实际的欲望、超越自己能力的欲望、与自己贡献不成比例的欲望、有违道德法律的欲望,就不难摆脱痛苦的根源,走出“终是苦”的泥沼。
人生当中,还有一些东西要“捺”住。要“捺”得住寂寞,现实世界,诱惑太多,要忍住寂寞,努力提升自己、努力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才能成就辉煌,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捺”住怒气,学会克制,保持冷静,想办法化解矛盾和问题才是正确的选择。韩信按捺住怒气,没有跟流氓计较,最后成为一代名将;而名门之后杨志没能按捺得住,一刀杀了牛二,结果沦为阶下囚,最终落草为寇,岂不悲哉。要“捺”住懒惰,懒,是万恶之源。人生在世,凡有所得,必先付出。因此,要忍住懒惰,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行动意识和能力,为想要的一切去努力奋斗。要“捺”住的东西还有很多,要“捺”住投机取巧的不良心态,“捺”住索需无度的贪婪欲望,“捺”住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捺”住不择手段的罪恶行径。
这样才能赢得真正的“名”。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才不枉世上走一遭。
一撇为出世,一捺为入世;一撇为清高,一捺为务实;一撇为舍弃,一捺为执着……又想起小时候老师说的话,一撇一捺就像人的双腿,要走好人生之路,关键是弄清楚如何将这一“撇”,一“捺”拼在一起,这真是人生的真谛啊!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拼在一起”。这个题目对多数考生来说,作答起来并不轻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拼”。“拼”在字典里解释有“连合、凑合”之意;也有“不顾一切地奋斗,豁出去”的意思。题目有个限定要求是“在一起”。独木不成林,单花不成景,可以从“拼”字的“连合、凑合、结合”这个角度来立意,人、事、物、景都可以成为书写的对象。写事物的相互“连合”积聚出来的力量,带给人的强烈震撼。如:一滴水很快会被风吹干,然而无数的水滴却可以汇合江河。单个的生命,多么渺小,拼在一起,才是力量。从“拼”字的“不顾一切地奋斗,豁出去”的角度立意,可以选择人要在合作中奋斗、拼搏等方面的素材。可以写动物和植物的故事,人和动物的故事,人和自然的故事,人和人的故事……拼在一起就是力量,只要同心协力,就可以战胜困难,实现愿望和理想。本文可叙可议,选择最能驾驭的体裁作文。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第五篇:江苏省镇江市 2018 年中考语文试卷
江苏省镇江市 2018 年中考语文试卷(无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2分)
fú()晓前,晨雾霭霭;河水朦朦胧胧,微微闪光,拍击着河边的鹅卵石,潺潺()作响。峭壁sng()立的右岸向河面倾斜,仿佛是行进中面对宽阔河流戛然而止的高山覆盖着河水。左岸的下方是一片光秃秃的沙土,这是第聂伯河在春汛退走以后淤()积下来的。
(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默写。(8分)
(1)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2),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4)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6),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记》)
(8)子曰:“,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拉车后,祥子生了一场大病,歇了一个月。身子还没有好利落,祥子就急着上街拉活儿,不幸得了痢疾,又歇了一个月。
B.买本子的要求被母亲拒绝后,桑桑撬开了父亲的小木箱,拿走了笔记本,并在所有盖红章的那一页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将本子据为己有。
C.汤姆、乔和哈克一起悄悄离开小镇,他们驾着木筏,前往杰克逊岛当“海盗”。后来,三人看到镇上的人寻找他们,觉得自己仿佛成了英雄。D.格列佛帮助利立浦特小人国打败了敌人,令皇帝非常高兴。但他坦率地拒绝了消灭对手剩余舰队的要求,由此遭到皇帝和一些朝臣的陷害。
(2)阅读《水浒传》选段,在横线上写出人物姓名。(1分)
A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A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A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不是礼!”
选段中的A是
(3)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3分)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挂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
八戒认为“那妈妈儿”来找谁?。(1分)
悟空认为八戒是“胡说”。请说出悟空的理由。(2分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读书是年轻人心智培养、性格创造、人生观引导的重要途径。阅读电子书也好,阅读纸质书也罢,尽管形式不同,但可以殊途同归,关键是要被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我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电子阅读的兴起,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共生共荣、相互补充。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都应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年轻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1)第处搭配不当,应把 改为
(2)第处结构混乱,应把 改为
(3)第处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上
(4)第处语序不当,应将 与 互换位置。
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字(光明、明亮的意思)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
(摘自袁鹰《汉字的魅力》)
【材料二】司马迁集大半生心血融进一部《史记》,历史上的点点滴滴就此凝结进小小的汉字中。一个汉字映入眼帘,你的心境便随它而产生了一种相关的情感;文人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成了所有欲回乡而不得的游子的纽带,连接着故土、文化和游子的回忆。
(摘自2017年8月6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由机器人写的诗集。相比当下一部分所谓“诗人”的诗,“小冰”的诗一点都不落下风,但“小冰”的诗本质上只是对于文字的调动和排序而已。诗歌写作中,最落下乘的便是那些素材组合、词语堆砌和套路句式,而这些正是机器人“小冰”最容易学习、模仿和复制的。
(摘自2017年6月1日《光明日报》)
(1)请根据材料一说说汉字的特点。(2分)
(2)有人说“炎黄子孙最为显著的标志是汉字”。请根据材料简述理由。(2分)
(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就指导同学写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2分)
建议一:
建议二: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共6分)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6.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2分)
7.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2分)
8.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结合全诗,分析原因。(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大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间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大祖曰:“尔有子乎?”答日:“否。”“有田产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日:“吾特养蜂耳。”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敌之。此年月日相合之符。”大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日:“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我乃即春夏所制蜜易钱帛米栗,量入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余蜜,得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行年五十,而特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制之,无余蜜,故蜂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太祖叹日“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余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大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蔽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南等十三个省。果;他。
听:听凭,任凭。(dan):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尔蜂几何:
(2)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
(3)得不馁:
(4)竭泽取之: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1)然则何以自给?(2分)
(2)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3分)
11.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 与 相当,最后联想到 与 相似。(2分)
12.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0分)
自炫更须自制
桑林峰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在美国洛杉矶某艺术展上,一名留学生为了自拍自炫,不小心撞翻了一个展柱,结果整排展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致使价值近135万元人民币的艺术品被损坏。这是自炫的代价。
喜欢自拍自炫,喜欢自我表演、自我展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给人们自炫表演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们处在一个沟通时代,人们对外交往、社会活动增多,展示自我、炫耀自我也是一种渴求交往的心理表现。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通过自炫表达心声是很多人的选择。我们又处在一个游子的时代,很多人远离家乡在异地工作,通过自我欣赏、自我展示来寻求一种心理慰藉。
自炫和表演彰显个人自信,调节生活味道,追求时代风尚,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一些自炫和表演大伤风雅,让人很难接受。有些人喜欢搞直播,不是充满暴力,就是充满色情。有些人喜欢暴走,声势浩大,不是走僻静处,而是走大马路,不仅不听劝说,还升级“装备”对峙公共秩序。有些人喜欢旅游,到了景点,不是欣赏美景,而是爬上爬下,不惜登上“禁止之地”,甚至登上英烈雕像,为的是拍个照片发朋友圈。
诸如此类的“炫”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自炫时代如何自制。物质越丰裕,越需要精神的丰盈;社会越开放,越需要个性的合理表达;生活越自由,越需要良好的秩序来保障。
自制的前提是自尊、自敬。自敬者,人恒敬之;自爱者,人恒爱之。社会生活是有底线的。不讲底线,只管自炫,必会让人厌恶。
自制在形式上是一种自我控制,内在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起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内涵式发展、庄重式表演。
事实上,那些胡乱的炫、疯狂的炫,恰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糊涂,对前景的一种迷失。学会自制,才会让人清醒,让人思考,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事件的价值、生活的格调。就拿旅游来说,很多人并不知道旅游是为了什么,只是把旅游当作一种跟风、一种炫耀。为什么旅游,唐朝的柳宗元早就告诉我们:“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登其高,有旷达之感;探其奥,有幽奇之得。仅把旅游当作“炫耀”,无疑丧失了旅游的情趣和意义。
自制而后可以精彩、可以丰盈、可以厚重。学会自制,知道哪些能炫,哪些不能炫,哪些是底线,哪些是应追求的高标准,才能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喝彩。
《光明日报》(2017年08月11日 02版)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如何才能做到自制?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2分)
|1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述层次。(3分)
首先,接着,最后,16.仿照下面的句式,在第段末尾,再补充一则事例。(3分)
有些人喜欢,不是,而是。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6分)
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朱成玉
秋天到了,东北的街头小巷卖白莱萝卜和土豆的人格外多。他们的精气神儿倍儿足,吃喝声此起彼伏,把日子搅合出许多热闹的光景来。
因为可以选择,所以每次买白菜我都要进行一番比较,挑品相好的、个头大的、硬实的,这样的白菜心儿抱得紧,好吃,也放得住,可以吃得时间久一些。我会趁着卖莱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莱帮儿,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
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也有例外,有一对卖白菜的中年夫妇就蕊吧着蹲守在角落里,男人低头抽着问烟,女人也不咳喝。两个人又黑又瘦、无精打采的,看不到一点儿生气。问其缘由,是不允许他们在卖菜的地段卖菜。城里的禁区太多,条条框框也多,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不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一颗热切的心被泼了冷水,就像饱满的白菜没来得及收割,早早就遇了霜寒。
我劝着他们,“看,你们家的白菜多好,每一颗白菜心儿都抱得那么
紧。一会儿就能卖完。”
许是受了我的鼓励,那蹲着的男人站了起来,掐灭手上的烟,直了直腰。
我注意到那个女人,自始至终没离开那些白菜半步,时不时地给它们盖盖被子,好像照顾着自己的婴儿,怕它们着了凉似的。这样的举动很让人不理解,天气还没冷到那种程度,即便是很冷,白菜们也不至于那么娇贵,它们差不多是蔬菜里最朴实的一种了。
但是那一刻,我理解了。
前几天刚刚看到一则简短的新闻:一个骑三轮车卖白菜的妇人被一辆轿车撞飞数米,落地后爬起来淡定地捡菜。这个短新闻的重点在于“淡定”二字,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因为在生命还没有能够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颗白菜竟然还受到如此“重视”!
那么多的不解,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廉价的白菜,别说一车,就是几十车也比不得她狠狠地索要一笔赔偿吧。可是她的生活里,一直以来就只有白菜,她常年卖白菜,靠这个营生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所以,在她的生命里,白菜这个再平凡不过的事物是和她相依为命的。
别人不懂一颗白菜的重要性,而对于她来说,白菜对她是有恩情的。
收割白菜的季节,精神饱满的白菜最早被运走,赶个好价钱。最后剩下的白菜,人们称之为“扒拉棵子”,没抱成心儿,单薄得很。它们中有一些被主人收回家放到大缸里腌了酸菜,另外一些实在不入眼的,只好在大地里度过寒冬了,等待着牛羊们来啃噬。可是不久之后,剧情就发生了变化,城里人喜欢上了冻白菜的口味,把冻白菜用开水焯一下,炸点儿肉末酱,蘸着吃,味道极好。这下,大地上的冻白菜又一次得到了好机遇,纷纷走进城里人温暖的厨房。
卑微的人就如回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一茬。
卑微的人没有见过巨款,没有坐过飞机和高铁,他们眼里,更多的是零钱,靠着一颗颗白菜,他们的零钱也可以赞成很多张大额钞票,但转眼就汇去了很远的另外的城市,那里的冬天不冷,四季常青,那是他们的孩子上学的地方。
我决定过冬的白菜都在这儿买了。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莱帮儿。我知道,于我,那只是可以让我少付几块钱的白莱帮儿,可是对于那卖白菜的人,那掉落的白菜帮儿是会喊疼的。
(选自2017年12月8日《文艺报》,有删改)
[注释]焯(cho):把蔬莱放在开水里略微一煮就拿出来。
17.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我”买白菜的行为有哪些变化?(2分)
过去,“我”
现在,“我”
18.第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9.请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
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20.理解第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3分)
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一茬。
21.本文以“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为题有何用意?(5分)
三、作文(共50分)
22.请以“那一刻,我没有回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