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5篇可选)

时间:2019-05-13 15:1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篇:积极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积极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989年,根据党中央提出的要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发展农业的方针,为了尽快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激发广大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热情,全国妇联会同农业部,国家科委,林业部等十三个部委在全国农村妇女中开展了“双学双比”活动。

通过对xx镇

“双学双比”活动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总结,从中不难看出,“双学双比”活动调动了广大妇女的积极性,发挥了广大妇女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广大妇女的综合素质,推动地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政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一、十八年来“双学双比”活动的主要做法

1.做好教育培训,提高妇女劳动技能。

以文化教育、农业技术、就业技能、法律和健康知识等为主要内容,采取“科谱课堂、女性课堂”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农村妇女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注重帮助“双学双比”女能手、女经纪人、龙头企业带头人等掌握法律政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为她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发挥妇联的“联”字优势,充分用好政策,结合政府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和“阳光工程”等有关培训计划,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合,把对农村妇女的培训纳入政府整体培训规划;发挥成人教育学校和龙头企业、女能人的作用,加强与农广校、农业大学等培训机构的合作,借力搞好培训工作。

2.创新活动载体,促进妇女增收致富。

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妇女增强创业意识,拓展致富空间,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推进妇女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一是建立和完善“双学双比”科技示范基地,在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妇女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增收致富。按照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思路,重点培树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兼具生产、示范、培训、服务功能的“双学双比”科技示范基地,促进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妇女的农业产业化格局,让农村妇女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二是发展妇女合作经济组织,使妇女通过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收致富。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协会、女能手+协会、妇代会(妇联)+协会等模式,发展农村妇女合作社、妇女技术协会、女能手协会、女经纪人协会等各类妇女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发挥她们在传播技术、沟通信息、联结农户、开拓市场、组织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带领广大农村妇女共同增收致富。三是积极开展“牵手行动”,多渠道为妇女增收致富提供援助。开展“科技牵手”,形成各级农村妇女科技指导中心专家与女能人、女能人与农村妇女这一科技服务网络;开展“项目牵手”,因地制宜指导妇女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加强“资金扶持”,多渠道争取资金扶持政策,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果。四是鼓励妇女创业与就业,帮助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在向非农领域转移中增收致富。围绕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宣传、动员、组织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参加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指导,依托区、镇妇联组织的就业服务网络,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帮助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就业。

3.结合文明创建,提升妇女文明素质。

一是结合党委常年开展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针对妇女特点,深入开展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如围绕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开展科学富家活动;围绕提高农村妇女文明素质,开展文明治家活动;围绕优化农村妇女生活环境,开展生态美家活动;围绕建设健康和谐家庭邻里关系,开展和谐兴家活动。同时向社会选树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典型家庭和个人,以妇女和家庭的文明进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程。二是结合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把提高广大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引导广大妇女在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近几年,我们开展了一二三工程,即每年组织一次妇女典型和妇女能人到外地学习考查;每年组织两场国际国内形势或典型事迹报告会;妇女典型或女能人每人每年做三件好人好事。我们特别注意发挥妇联组织的特点和优势,着力开展家庭美德建设活动,在“家”字上做文章,通过创建“五好文明家庭”、评选“金婚银婚佳侣”、举办家庭美德培训班等活动,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弘扬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4.完善法制教育,增强妇女维权意识。

通过发放宣传单、开辟法制专栏、举办图片展、组织法制讲座、开展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律法规宣传,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维权能力有效提高。一是结合司法部门的普法工作,以“深化妇女普法教育,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农村妇女、女性农民工为重点,切实加强妇女普法宣传教育;二是结合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大力开展以法制宣传教育;三是近几年开展了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群众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四是结合开展“平安xx建设”,积极开展以“学法

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五是针对当前农村妇女和女性农民工在婚姻家庭、劳动权益、人身权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细致地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障法。通过以上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维权服务,切实维护妇女权益果,全面提高农村妇女和女性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5.注重典型培养,强化活动的直观性

在“双学双比”活动中,我们从致富能力、助人为乐、家庭和睦等各个方面精心培养树立示范作用好、带动功能强的优秀妇女组织和个人,通过对典型的宣传,引起社会关注,为广大妇女树立起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的榜样。18年来,共培养树立优秀妇代会28个,个人典型162人。

二、目前“双学双比”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客观上,农业收入增长趋缓带来妇女务农动力不足;外来务工人员给本地区带来劳动力过剩的冲击;买方市场制约带来双重竞争压力。同时,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和竞争能力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落差,表现在思想观念上小富即安的多,感冒风险的少;封闭自守的多,放眼国内国际市场少;对增加收入期望值高的多,艰苦创业求大发展的少;竞争能力上多渠道获取信息,科学预测能力较弱,盲目攀比,随大流现象时有发生;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商品比例不高,尚未形成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优势;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营销胆识、实践经验不足;还有一部分妇女不找市场找妇联。主观上,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该受到各级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虽然说十八年的“双学双比”活动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总觉得还是停留在妇联部门单枪匹马,势单力薄的局限上,很难造成全社会参与的浩荡声势,加上资金缺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由于没有资金而放弃了很好的项目投资;由于妇女自身缺乏“四自”精神,往往使我们农村妇女失去了一次次跟上时代步伐的机遇,令人叹息。所以在开展“双学双比”活动中,要拓宽工作领域,进一步大力倡导女性“四自”精神,注重防止各种消极因素,避免妇女成才的减速、徘徊、倒退和中断。

三、如何继续开展好“双学双比”活动

十八年的“双学双比”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更应当看到,新一轮活动的任务更为艰巨。从本地区现有的基础条件和农村妇女现有的素质条件出发,我们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全市“两个不低于”和我区“和谐xx”建设目标,结合xx新城建设的特点,为新农村建设培育女性人才。

注重发挥主体潜能

妇联组织承担着宣传教育妇女、把党建设新农村的主张转化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行动的重任。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向广大妇女和家庭宣传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努力培养农村妇女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创新意识,唤醒农村妇女的发展意识、主体意识,激发她们的参与热情,使她们敢于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充分挖掘致富潜力和创业潜能,是奠定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要及时发现、培养、宣传各类先进妇女典型,宣传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激励和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主动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求知进取来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增强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弘扬文明风尚,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成为广大妇女提高素质、自我追求、自我奉献的过程。

2.注重提高综合素质

内在素质是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主体作用的决定因素。一要加强农村妇女的文化基础教育。加强文化教育是提高未来农村妇女素质的基础。二要开展农村妇女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同时,面向各层面的广大妇女,开展法律、法规、政策、现代文明知识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维权能力和文明习惯。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培育一批新型农村妇女,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有技能的创业女能手,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妇女干部。

3.注重营造良好环境

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否发挥好主体作用,环境至关重要。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妇联要大力宣传妇女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树立起关心、支持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识,为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作用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二要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农村基层妇女组织是直接联系农村妇女群众,是做好农村妇女群众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动员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

4.注重加大增收渠道

妇女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发挥作用,促进妇女增收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也是充分发挥妇女作用的关键环节。引导妇女发展优势产业促增收致富。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妇女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寻求突破。要引导妇女转变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观念和模式,注重开发高科技含量的多种经营方式,延长产业链条,走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注重开展特色活动

妇联组织要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根据妇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吸引妇女广泛参与。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妇女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推动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科学生产、文明生活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使妇女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使“做文明人、建新农村”成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行动。

第二篇: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胜利乡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它的本质特征体现在“新”字上。现在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要充分利用好惠农政策,引领群众致富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通过四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应该是一个乡镇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我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一是经济上繁荣,农村经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政治上管理民主,依法推进村民自治建设,落实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健全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民事民议、民财民理,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三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 求得到多方面、多层次满足。总之,通过农村社会事业的大力发展,使得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的整体面貌明显改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四是乡风文明,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争创文明家庭、农民普遍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生活方式科学健康,农村社会风貌文明向上。五是村容整洁。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新农村不再是垃圾成堆、蚊蝇乱飞、污水横流、村舍乱建、设施简陋,而应大力开展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道路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设施完备化,营造出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建设富裕、文明、祥和的新农村并不难。问题是具体怎么干,怎么操作才好。就是在如何多予、少取、搞活上面做活文章。

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思路决定出路

发展才是硬道理。说一千,道一万,只有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才是乡镇一切工作的主题,而经济的增长才是衡量是否发展的标尺。必须要善谋发展,思想要解放,富于开拓,准确理解上级精神,调查研究本地情况,集思广益,科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抓住每一个发展机遇,敢破制约发展的难题,才能有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方向。胜利乡是永宁县最小的乡镇,但地理位臵优势较好,资源较为丰富。近年来,我 乡社会经济发展势头平稳,四个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乡根据每年的发展形势不断调整思路,依托董洋果业、小任果业、天天鲜果业、建成建材农林开发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设施园艺1.1万亩,形成了以胜利村、许旺村、八渠村连片的万亩设施园艺示范基地。面对新形势,如何贯彻落实党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求得新发展,让广大群众尽快富起来。2010年,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乡情,审时度势,紧跟永宁县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紧扣一个中心,强化两大服务,突出三项重点,确保完成四项任务,全力打造设施园艺第一乡”的工作思路,把设施园艺建设规模化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实施。思路清了,方向明了,步子才稳,发展才快。

二是培育农民新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自主创新素质

通过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科技培训,帮助农民克服依赖思想,激发敢闯市场经济大潮、迎接各种挑战的豪情和勇气;推动农民自主创新,强化农民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我乡主要是是依托乡村文化阵地,各设施园艺基地,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实地操作、观摩等措施,培养出一批“土专家”和“田秀才”,让农民树立新的发展观念,坚定走设施园艺发展的道路。使农民既做科学技术的实施者和传 播者,又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者和推广者;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民主政治

转变村“两委”工作职能,依托乡、村、队“三级联动”机制,推进民主决策、政策宣传、政策落实、干部监督工作。抓组织、抓班子,抓作风,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能力,改进干部的工作方式,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把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提高村级领导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解放思想,充分吃透政策,把各项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牢牢把握“只要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就是可行的”这个总原则。落实农民自治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充分调动村民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切实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热情关注民情。乡镇工作就是要为民服务,只有关注民情,了解群众,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和所盼,要经常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热情关注民情变化。“百姓之事无大小”,要解决农民突出问题。乡镇工作是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要尊重群众的意见,顺应多数群众的要求,避免群众心存怨气,引起不满,引发上访。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一定要坚持民主,进行科学决策,坚持办多数人受益的事,使更多的群众得实惠,心情舒畅;坚持办群众急需办的事,使群众觉得突出的问题得到解决,感到 满足。如我乡在土地流转、征地和房屋拆迁过程中,通过与群众交心谈心,进行民意调查,集思广益,顺利解决了群众提出的8个方面的遗留问题。成功化解农户刘海遗留空棚的复耕和朱永石、哈兵温棚转让等老大难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大户拖欠农户租金等问题,捋顺了民意,化解了矛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大力实施沼气池入户项目,为群众营造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中,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五、着力提高民众幸福指数

人们向往幸福,获取幸福不仅与个人的努力有关,而且与社会有关,与政府有关。因此新农村建设。不应单纯的只注重经济考核,而是围绕人民追求的幸福因素,如家庭和谐、团结友爱、工作满意、社会公平、民主参与等等,加大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为人们群众的幸福指数提供服务和环境制度支持,努力营造、维持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满足人们的经济需要,营造、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营造、维持良好的政治秩序,满足人们的政治需要。这应成为乡镇政府建设新农村的新的历史使命。

六、大力加强民风教育

一个地方民风的好坏,可以直接左右一方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对群众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强化民主管理,积极进行引导,是增强群众法制观念,提高群众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办法。因此,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经济推进农村乡风文 明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创农村文化活动新路。进一步提高数字电视的入户率;有效恢复农村广播网,健康引领农民宽带上网;并通过“农家书屋”、和“万村体育工程”的实施和推进,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七、大力实施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建设

以生态产业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根据区域内农村拥有的资源特点,把设施园艺建设与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将建设“生态家园”和“区域生态产业”结合起来,培植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富民农业产业带、产业区和产业基地,充分发挥生态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支撑作用;杜绝环境污染,让农民群众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远离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为生产绿色、无污染农产品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为农村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八、政府引导,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让农民成为设施园艺的主力军

坚定不移地发展设施农业,使群众增收渠道多样化,解决“增收难”问题。当初发展设施园艺,群众都担心成本 高,看不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不敢下手,今年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大户示范带动,使群众认识到发展设施农业是增收的好路子,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富民产业,农民由等待观望、不接受设施园艺这一富民产业转向积极参与,甚至出现农民抢种温棚的大好形势。一是发挥好大户辐射带动发挥作用。组织农民就近打工,实现农民增收和学技术双赢,激发了农民依靠设施农业致富的欲望。通过典型引路、大户带动,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并自发参与到设施园艺建设中。二是政府引领要到位。及时将参与设施园艺建设的优惠政策宣传到户,将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层层分解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要配套制定相关的奖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参与设施园艺建设的积极性,让农民成为设施农业建设的主力军。今年全乡新建1215亩388栋温棚全部由农户种植经营,农户参与率达到了100%。三是服务到位。做好温棚建设服务工作,协调解决农户发展资金不足问题,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组织农户进行观摩,温棚实地培训、举办设施园艺技术培训班、温棚建造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供提高农户的经营管理水平。指导农民紧随市场行情,经营投资小、见效快的蔬菜瓜果类,使设施农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新的增长点。同时把设施园艺“医院”建在园区基地上,随时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户抗风险的能力。四是 探索设施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如何让温棚产生更高的效益,党委政府要为农民算好帐。我乡万亩设施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为了让温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我乡推行阳棚和阴棚种植相结合的模式,并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等措施加大推广力度,将阴棚早熟葡萄种植与阳棚续建工作同步进行。目前,新建53栋阴棚已全部栽植了葡萄。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坚定了广大群众发展设施园艺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篇:建设富裕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富裕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高立国

阿荣旗六合镇东山屯村位于阿荣旗的东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30公里,有111国道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全村6个村民小组,443户,共1864口人,2005年实绩人均纯收入4300元。近几年,村党支部、村委会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主健全为目标,带领群众探索出了一条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畜牧业以奶牛业为主,特色产业以鹅、蚕为主,多业并举,多条腿走路,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一个富裕、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形成。

一、夯实经济基础,寻求产业支撑,实现农牧业产业化

东山屯村22083.5亩的耕地上,原来种植的多是大豆等便于田间管理的作物,但产值低、收入低。村干部与群众共同分析本村的地理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并把怎么调、调什么的决定权交给群众自己掌握,村干部把精力放在服务上。2003年到赤峰参观学习后,村干部连续两年请来了农业科技人员,宣讲葵花的市场需求、种植技术、良种选择等知识,大大提高了葵花的质量和亩产量,年人均增收600元左右。葵花的种植面积大幅上升。2005年东山屯村葵花的种植比例为30%,玉米为30%,大豆为30%,马铃薯为10%。

村党支部认识到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不能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在农牧业产业化上作文章。于是村干部积极与奈伦淀粉、淳江油脂等企业联系发展马铃薯,高油大豆等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产值,建立高油大豆(良种补贴)生产基地、马铃薯生产基地,实现产业化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种植的高油大豆比普通大豆每公斤多卖0.04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35元,马铃薯订单也获得了农民的广泛认同。

为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东山屯村积极进行低等农田改造,目前已经拥有近1000亩的旱能灌、涝能排的喷灌地,其余仍有5000亩土地可变为喷灌地。发展畜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发展东山屯村目前共有奶牛162头,肉牛500头,羊4600只,猪1400头。从2003年起,东山屯村就确定了发展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业的发展思路。村干部带头养牛,2004年成立了奶牛协会,促进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为扩大奶牛业发展,村委会与洛娃乳业达成协议,成立规模型奶站,建成奶牛养殖小区,牛奶收购执行厂家价格,仅奶资一项每头牛为农民增加800--1000元收入。全村有养猪厂两个,年出栏500头左右,远销到齐齐哈尔、海拉尔、扎兰屯等地。

依托资源,突出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拓宽致富门路,号召农民积极发展柞蚕、大鹅、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特色产业。全村共有次生林300亩,放养柞蚕30把,每年收入近40万元,柞蚕一项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左右。二是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村委会建立了600亩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无公害葵花、玉米、马铃薯。目前已能保证本村的自给自足,准备进一步向外发展,形成产业化规模。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封山禁牧的需要,东山屯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一是养殖户牲畜全部实行舍饲半舍饲,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号召种植青贮饲料,养畜户每户种植青贮玉米2亩,全村共种植160亩。三是草场实行养护,轮流休作,目前,可继续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宜牧草地、荒山面积有1500余亩。

二、发展文教事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东山屯村容整洁,村路成形,街道平坦,农户院墙整齐划一,宅基地审批在按规划实施,房屋成行。村委会每年春、秋两季组织会战,修路、清理边沟、清扫垃圾,使村容整洁。

东山屯村现有学校一所,校舍占地面积390M2,有教室、办公室、文化活动室。学校已开发远程教育,电脑已经应用于教育教学。

村民有文化活动室,备有报刊,科学种养书籍,乐器、棋类等文体活动用品,电教光碟等,每到节日或农闲时节就有村民来此活动。村里也利用大型集会播放种养方面电教光碟组织农民观看。

目前东山屯村卫生条件良好,饮用井水源充足,水质纯净,80%的农户均已用上30--40米深的深井水。村里有卫生所一处,备有常用的治疗器械及常用药品,医学专业村医一名,中专学历,一般的病情可就地处理治疗。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在农村建设过程中,东山屯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的组织领导作用。一是成立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农户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从2004年4月起相继成立了奶牛协会、农副产品协会、玉米协会、蚕业协会等。协会组织经纪人收购产品,保证价格,农户保证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值,农民得到了实惠。协会为农民寻求致富信息,了解致富途径,村两委为农民争取资金和项目。二是搞科技培训,注重提高农民种养水平和素质。全村劳动力初中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3%。每年培训率达80%以上,全村6个村民小组均有电教播放点,实现科技入户。培训知识科学实用,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除科技培训外,不定期在种养大户之间搞经验交流会,最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让村民有一个和谐、舒畅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村规民约、村民学法守法。四是确定书记、村主任接待群众来访日,每周的周六、周日书记、村主任在村委会接待来访群众,解决群众提出来的困难和问题。此制度从2002年实行以来,每年为农民解决40--50个(起)问题,全村无一起上访案

件发生。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意识增强。村两委制定了“村民十大满意”标准,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发展方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结合我村实际,确定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我村建设。

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业,在三、六组建能容纳200户养殖800头奶牛的小区,建挤奶站一座,在四、五组建肉羊养殖基地,一组建规模养猪场。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以提供饲草为主玉米种植达30%,饲草5%,葵花30%,土豆20%,水浇地面积达60%,建设500亩的科技种植小区,建设以马铃薯淀粉粗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小区,荒山林木覆盖达90%,放养柞蚕达80把,人均收入达10000元。

二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搞好村屯规划,路村沟墙一体化,屯内街道标准化、并硬化,两侧院墙整齐划一,边沟石砌,边沟植树带,各组道路形成循环。标准砂石公路、河道架桥、路边植树、达到风雨无阻。

三是是进行改厕,建沼气池使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90%的农户要建设标准厕所,100%的畜牧养户建沼气池,使牲畜粪便再利用,既节省能源,又清洁卫生。四是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文化需求。建100M2 文化活动室、图书室,1000M2群众活动广场。

远看群山环抱的村屯绿树掩映,群山郁郁葱葱,农田水浇高科技含量的农作物茁壮成长,路边工业小区机器鸣唱,养殖小区人畜忙碌的身影,文化广场乐声悠扬,协会办公室讨价声不断,屯内路畅、墙齐、窗明几净、人人笑脸欢唱。

作者通联:内蒙古阿荣旗六合镇政府

第四篇:建设富裕美好文明新农村

建设富裕美好文明新农村

以“一区两带三片”示范片建设为主抓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在乐黄路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成安渝、遂资眉两条高速公路沿线带和童家、石湍、石佛3个片区分层、分类、有序推进新村建设,今年建成新村聚居点50个、新农村综合体2个,带动全县新农村及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加快乐至发展蚕桑、畜牧、蔬菜、经果四大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同步推进农村“1+8”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富裕美好文明新农村。

以县城“四区统筹四片互动”为主阵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推进17平方公里的天池中心商贸区建设;以优化发展、强化管理为重点,推进10平方公里的西郊工业园建设;以基础建设、扩大规模为重点,推进15平方公里的盐湖新区建设;

以承接产业、强化配套为重点,推进20平方公里的童家发展区文峰工业园建设,推动“四区统筹、四片互动”。力争到今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突破19平方公里,人口达18万,城镇化率达33%;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人口达25万,全面建成中等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当前,乐至正集中力量加快文峰大道、天池大道二期收尾工程,强力推进望城大道、内环线建设,加速构建新区基础框架;

同时,以“四山四湖”为核心(南塔山、娑婆山、天台山、文笔山,廖家湖、南湖、东湖、盐湖),启动第二轮城市绿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以“童家两化互动示范区”为主平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再造一个产业乐至”为目标,全力打造童家两化互动示范区,切实加快起步区骨干路网、河流改道及水电讯等基础建设,同步规划推进信息、商贸、金融及社会事业配套设施,大力发展电子电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食品医药及现代物流业。力争通过5年努力,童家发展区开发建设框架达10平方公里,成为特色鲜明的产业新城和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信息来自:乐至新闻http://

第五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

孔喜梅

2011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发布。为了实现强农惠农的目的,《纲要》的第二篇中重点提出了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中心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举措,并提出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管护机制的思路。笔者认为,这一战略举措真正体现了规划“强农惠农”的宗旨,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将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2009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47214千公顷,占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9.76%,成灾面积21234千公顷,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45%,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39%。农作物受灾面积大,成灾面积高,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和不足也暴露无遗。

农村基础设施除了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主的生产型基础设施以外,还包括服务于农村居民生活的生活型基础设施,为农村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享受型、发展型基础设施,广义的农村基础设施还包括农村教育、文化、娱乐、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型基础设施。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既有深刻的制度背景,也有经济原因。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原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的组织基础弱化,1994年的财政体制改革和随后逐渐推进的农村税费改革,又进一步削弱了基层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农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报期长、投资回报率低,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很难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纲要》真正找到了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瓶颈和改变这一现状的着力点,如果这一举措得以实现,可以真正达到“强农惠农”的目标。

农村基础设施有以下作用:第一,农村基础设施通过直接性的生产活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给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农村基础设施可以降低农民生产、生活成本,提高农村居民的投资回报率,便利农村居民生活。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提升整体环境质量吸引要素聚集,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纲要》提出,要加强对农村清洁饮水、农村电力电网、路桥工程、清洁能源和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等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纲要》还提出要加强农村信息等发展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纲要》中提到“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热建设、重建设、轻管理和维护”的现象,农村基础设施无论投资额和项目大小,都具有“运行期限长”的特征,如果不重视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会导致好不容易投资兴建的基础设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造成损失和浪费。因此,《纲要》提出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护机制,更是指出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的普遍问题。

河南作为粮食大省、人口大省,实际上也是农业生产资源和条件较为薄弱的省份,如何在《纲要》的指引下,规划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战略蓝图呢?

2009年,河南人口占全国比重为7.11%,河南乡村人口占全国乡村人口的比重为8.29%,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6.51%,低于其人口和乡村人口占全国的比例,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66亩,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45%。除粮食外,河南也是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大省。2009年,河南生产了全国8.11%的棉花、16.9%的油料,其中河南花生产量占全国的28.5%,油菜子产量占全国的6.81%,芝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更是高达42.08%。此外,河南还生产了全国60.57%的黄红麻,9.7%的烟叶,10.92%的水果等。所以,河南不仅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为全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其他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上,河南也作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河南省历来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2009年,河南用在农田水利事务上的投资占一般财政支出的12.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9个百分点。可粮食大省、农业大省也往往是财政穷省,对耕地和农业资源的保护必将影响河南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2009年,河南一般预算收入仅占全国的3.45%,一般预算支出占全国的4.76%,其中农林水利事务的支出占全国的5.65%。以上数据对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河南虽然将较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其比重也只能占全国很少的比例(5.65%)。那么,“十二五”期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河南省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以农田水利设施为中心,继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2009年,我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033.03千公顷,占我省耕地总面积的69.88%,远远高于全国48.7%的平均水平。但是,我省农业生产条件仍较薄弱:2009年,我省旱涝保收面积为4051千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6.25%。此外,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我省仍存在下列问题:水资源短缺,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不高,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抗御水旱灾害能力较低;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毁损老化;民生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较多;流域生态较为脆弱,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等。《纲要》提出的以水利设施为中心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针也符合我省实际。

其次,优化投资结构,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管护机制,提高我省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按照“因地制宜,轻重缓急”的原则选择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最为迫切、最短缺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上;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地区结构,更加重视落后和生态条件脆弱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2010年底至2011年初,我国遭遇重大旱灾,很多地方“临渴掘井”,“大干快上”了一批农村农田水利项目,这种“应急式”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式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审慎决策、充分论证、科学规划、计划实施、质量控制和后续事务的安排等诸多程序,不能一蹴而就;建立健全不同类型农村基础设施运营和管护机制。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设计之初,应根据不同农村基础设施的类型和特征,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有针对性地设计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管护方案,预留管护资金,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确保建设完成的农村基础设施最大可能地发挥其作用。

第三,对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核心区主要产粮大县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尽可能地争取中央政府的资金。由于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农业和许多涉农产业,有的是免税的,或者是享受保护性的税率,所以才有“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农业大省、财政穷省”的说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全局的大事,河南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的主产区之一,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既有利于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核心区产粮大县的建设,也能为国家未来粮食安全,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作者:郑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

■链 接

未来五年是农业投资黄金期

任何现代化的想象都需要支撑,农业现代化也不例外。“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可以预期,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将是农业投资的黄金期。

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同步”,这是“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农业和农村为工业和城市提取积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大量从农业和农村流出。与突飞猛进的工业和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比,农业现代化进程显得极其缓慢,以至于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随着农业生产面临的变数愈加复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旧很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的发展方式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表述上,“十二五”规划纲要相比“十一五”规划纲要多了“加快”二字,亦表明推动农业现代化到了非常紧迫的阶段。

目前,我国农业中的生产要素难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引入现代化的要素,包括现代的资金、科技、服务和劳动力等。“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四个方面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包括保障粮食生产、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方面都将吸引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类市场要素大量流入。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整个“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金额有望翻一番。农业部的研究机构分析,现代农业需要有大量的资本投入做保障,重点支持的领域包括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农民培训、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保险、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大量投资,而且能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以农业机械化为例,我国自2004年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来,2004至2010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补贴资金354.7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约1187亿元。与此同时,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产值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超过20%,产销率达98%以上,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2010年达到3700亿元。201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2%,而且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来源:河南日报

下载积极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奏响创新发展主旋律 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

    奏响创新发展主旋律 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 ——靖江市新桥镇德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德胜村位于靖江市的最西端,村域面积2.1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民小组;626户农家,常住人口2393人......

    积极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嘉祥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农机大县。截止目前,全县农机总值达5.2亿元,总动力7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7788台,各种配套农机具......

    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创建文明生态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意义、任务和目标什么叫文明生态村?简单的讲,文明生态村就是三个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行政村。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总结 一、实践目的 1、近几年来,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个宽松、有......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 “生产发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