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婚姻里面有些事情不可能一个人就能做好,必须要两个人。
❤婚姻里面任何的问题,两个人都有责任。
❤任何一件事情里面,你只用“对错”来作为标准做事,那结果一定会是失败的。
❤父母对孩子只需要做一件事:帮助孩子培养出孩子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
❤每个人原生的父亲母亲,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代替。
❤我们接受生命的第一份意义是为生命系统服务,第二份意义才是建立成功快乐人生!
❤别人穿起来舒服的衣服你穿起来不一定漂亮,所以避免用别人认为合理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你想要别人对你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尊重,你首先需要是一个身心合一,言行合一的人。
❤婚姻在人生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很多人确因为没有时间去经营婚姻。
❤赌博、酗酒等问题百分之八十是内在力量不足,要去看和父母的关系,尤其是和父亲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男士会重朋友轻家庭。当妻子有孩子,妻子于是把心思全部留给孩子。如果是男孩,妈妈容易不自觉把孩子当成人生里的男人。很多人当下的婚姻关系都可以追述到童年婴儿期。
❤妻子想抓丈夫,丈夫想逃,这还不够,更要命的是,婆婆也想抓儿子,而对于妈妈,儿子意识上还不能逃离。于是导致一个独特中国现象:儿子必须和妈妈粘得紧一些,不能逃离;儿子和儿媳疏远,却成了可以接受的现象,唯独妻子不能接受,但只能独自品味。结果,婆媳关系就成了中国家庭的主要战争,战争目的是争夺被动的儿子,至于公公,已成了这个家庭中可有可
无的一个注脚,没有人争夺他。除非他生命宽广而精彩,否则他在家庭中就是一个零。
❤结婚不是小孩的游戏,必须有成年人的心智才能经营好婚姻。内心或有未成熟的部分,必须能有效管理这部分,不让TA出来破坏这份关系。❤有些人明知对方对自己不好,还是决定结婚,这份盲目的勇气等同于跳下悬崖;也有人以为生个孩子或者买栋房子,两人的关系就会更好,这些从来都不会有真正的成功,往往只会后延破裂的一天而已。
❤爱,爱情,以及快乐的生活是三件不同的事情。很多人混为一谈,或者认为做好了其中一件事情,另外两件事情就会随之而来。当有这样错误认识的时候,婚姻状态就会出现问题,当事人却往往纠结,因为ta找不到原因。
❤先找到自己,再得到爱。同时,知道离做到的距离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还要远!
❤“忍”,只不过是把爆发后延而已,而过程中经常有滚雪球的现象;“让”也不是办法,“让”造成了内心的不平衡,下一次会加倍的要求对方偿还,然后对方又加倍的回敬。❤爱情是两人的事,缺一不成事。单恋不是爱情,两个人都爱对方才有爱情。爱是需要表达出来的。
❤当两个人都能充分照顾自己的成功快乐,同时爱对方,愿意为对方做很多事,让对方有更多的成功快乐,这样的婚姻就是1+1=4的婚姻,里面充满了轻松、快乐、满足、感恩。
❤充满爱情的婚姻,不会平淡只会甜美。
婚姻三杯茶:
❤爱一个人只给你一个权利❤NLP帮你找到第三选择❤认识负面情绪的正面力量
第二篇:《爱的艺术》
爱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艺术修养课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摘要 弗洛姆认为,爱情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而是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才能够得到的,而人们总误解爱情首先在于自己是否拥有被爱的的资格,却不知道应该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的问题。积极的爱情包括给、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四个基本要素,在爱的世界里,有血浓于水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有甜蜜的恋人之间的爱、有对世界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博爱、有对信仰的神的爱、还有至关重要的自爱,其中只有做到自爱人们才能做到去爱其他人。爱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艺术修养课,我们要获得爱的能力,就应该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
这个世界上,爱人有很多,可是不一定全都是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在修这门爱的艺术课的人,到底有几个能够得到及格,有几个能够真正解开爱这个谜题。
弗洛姆通过举证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在吃了辨别善恶之树的果子后发现自己是赤身裸体后产生羞愧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的最大需要是去克服人与人之间不同而产生的孤独感,而克服孤独和恐惧,就是去爱。爱是一门与普通艺术一样需要技巧、耐心、纪律等的艺术,需要人们循序渐进地去学习,最后实践于生活,形成“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的成熟的爱。真正的爱,会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能品尝到爱的快乐和意义。
一、爱是什么?如何爱?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似乎对爱的探究从来就没停止过,对爱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更迭。在古代,爱带有限制性和封建性,而现在,爱是自由的,从古到今,美好的爱总是被世人歌颂,像孔雀东南飞、孟姜女哭长城的古典爱情、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怆故事、泰坦尼克号等等这些故事,总能让人们体验到爱情。
在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与动物的爱情截然不同。为摆脱孤独感,人们有与其他人结合的强烈追求,而爱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给予、相互消除孤独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种感情。另外,还可以通过酒精、毒品和性纵欲来克服孤独感,但是在纵欲后孤独感不减反增,使得纵欲者不得不更多地去重复,形成深不见底的恶循环。
弗洛姆说,爱情是对人类生存的回答,而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但是人与人之间结合的所有方式都不能归类为爱情,爱情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结合形式,还应该包括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结合、受虐癖者与他的保护者之间的结合、施虐癖者与他的崇拜者之间的结合等等不同形式的结合。成熟的爱情,是在保留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在保持自己的个性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首先,爱要求人们给予,“给”表现给予者的生命力,体现给予者拥有爱人的能力,给予者通过“给”体验接受者同样的感情经历;其次,爱还需要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如果爱一个人,这个人的哭和笑、生活习惯自然会刻印在你的脑海里,会不自觉去关心这个人,这就是爱正常的外部表现,就像一位母亲关心孩子,别人自然会相信她爱孩子,可是若她拒绝给孩子喂食、洗澡和关心他的身体,无论她如何强调她对孩子的爱,也不会有人相信她;一般人们会认为责任心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心意味着完全自觉的行动,是对另一个个体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为了避免责任心控制和奴役别人,在爱中还应有尊重,爱一个人,不是去要求他按照你的设想去成长,而是应该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接受他本来的面目,现如今很多父母就是因为太过于干涉孩子的生
活,让孩子感觉到的不是爱而是窒息的管制;另外,认识是关心和尊重的重要前提,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会是盲目的,但是不以关怀的角度去了解对方,这种了解也是无益。
由此可见,经营一份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彼此无私奉献,还需要彼此了解、关心等等。总抱怨自己的爱情坎坷而且找不到自己的真爱的人往往是爱无能,他们甚至还不知道爱也需要自己的付出,不是他们想当然的自然会有人来呵护和关怀自己的爱情憧憬。
弗洛姆也说过:“几乎没有一场冒险像爱情那样,是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和期盼所开始,并以如此的规律性遭到失败。”弗洛姆先后有过数次情感经历,最后促使他对爱如此深的理解,让周围的朋友感受他爱的能力、爱的魅力。在我看来,也许年月是爱的历练。
二、父母的爱
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爱就会包围着我们,让我们得到温暖和食物,远离陌生的恐惧。人们歌颂父母对孩子的爱,因为父母哺育我们长大成人、教会我们如何生活,让我们有机会参与这个世界的一切。人都说父爱如山却不露声色,母爱如春天温暖四月天,在我看来,父亲总是严肃,他的爱总是深沉,母亲总是慈祥,她的爱是温暖的港湾。
一个婴儿,出生起就可以感受到母亲对他的关爱,母亲对于他而言是温暖还有食物、安全,等他慢慢长大,他会意识到母亲不是食物唯一的来源,他还会感知到世界上还有与他不相关事物的存在,开始在人生的道路上打滚,这时,母亲是他最好的保护者,父亲对他的影响也开始尤为重要,他会知道他被人爱。等他发展到八岁以后,会产生一种新的感情,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从被人爱变成去爱别人、创造爱,将别人给予他的爱的那份快乐和愉悦同样传送给他人。进入少年时代后,他会克服自我中心阶段,认识到爱比被爱更重要,从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
那么母爱和父爱有何区别?
1、母爱
母爱是爱情的最高形式和最神圣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的,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也就是说母爱是无条件的。对于孩子来说,母爱虽然不用努力去换取,但是也无法赢得。
母亲通过生育来实现超越自我的追求,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更有意义,因为孩子是她身体的一部分,是她满足自己自恋的一种途径、又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利欲和占有欲。
衡量一位母亲是否真正懂得爱,应该是看这位母亲在孩子要与她分离时是否能够忍受与孩子分离还有在分离后是否能够继续去爱孩子。
2、父爱
父亲与母亲不同,母亲对于孩子来说是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自然渊源,但是父亲却代表着思想的世界,是教育孩子,为孩子人生指路的人。在孩子六岁左右,孩子不仅需要母亲提供的生活上的安全感,还需要父亲的权威指导,父亲应该使孩子开始有处理事情的能力还有发展他的自信心直到他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不再需要生活在父亲的权威之下。
与母爱相反,父爱是有条件的,需要通过努力去换取得来的,可以受控制和努力的支配。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也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父亲大多严厉不轻易夸奖孩子。
艾里希·弗洛姆的父亲生性胆小,同时热衷于小家庭生活,把继承犹太教法典学者的祖传家业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弗洛姆的父亲对弗洛姆的爱是一种温柔的爱和充满焦虑的关怀,在我看来这种爱已经到了宠溺的程度;弗洛姆的母亲是一个乐观快乐的并乐于与人交往的人,而且在家里拥有发言权,她的一生都是为了这个唯一的儿子,她的爱是主动的,让弗洛姆难以摆脱。正是由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弗洛姆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非常傲慢和自信,有人说这应归结于他母亲充满自恋的爱。后来,弗洛姆用了很长的时间、作了很大的努力来摆脱这份把他理想化的母爱,相对于母爱来说,弗洛姆比较容易地克服限制了他爱的能力的父爱,在青年时代他在拉比纳赫尔米·诺贝尔身上找到另一位有宗教修养的父亲,后来另一位犹太教神学家帮助弗洛姆摆脱他父亲的宗教,他通过违反犹太人的饮食规定来放弃父亲的宗教从而拒绝父亲的爱,最后提高创造力和爱的能力。因此,弗洛姆深知父母的爱对自己爱的能力会产生什么障碍。弗洛姆越认识到自己内心对爱的能力的障碍并克服这些障碍,太不越把爱的能力当做一种感性的需求来实践,可以说,弗洛姆懂得爱和懂得如何去爱,是当之无愧的爱的专家。
三、爱他人应如爱自己——博爱
一切爱的形式都是以博爱为基础,博爱即对所有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这种爱没有独占性。医生对病人的关爱、老师对学生的辛苦教诲、陌生人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等等,不都体现着伟大的博爱吗?对需要帮助的人、对穷人和陌生人的爱是博爱的基础,人要学会爱,应该先学会博爱,也就是说当人们开始爱那些于他利益不相关的人时,他的爱情才开始发展。
博爱意味着人人平等,但虽然我们是同等的,事实上也不完全同等,今天这个需要帮助,明天或许那个也需要帮助。通过博爱,这个世界才能够和谐统一。
四、令人迷惑的爱——性爱
通常人们认为如果两个人互相愿意占有对方的身体,那么这两个人便是相爱的,但是若生理上的结合不是以爱情为基础,那么这种结合只会造成暂时的纯生理的结合,在结合之后两者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得到减小。真正的性爱是要求完全彻底地实现合二为一,要求双方完全融合。如果男女双方真的相爱,那么他们从生命的本质去爱对方,并且去体验对方的本质,在我看来,相爱应该以了解对方为前提,去尊重对方,还有一定的意志去坚持一段爱情。
性爱与博爱、母爱不同在于它的专一性与独占性,虽然性爱具有独占性,但是这同时也是在通过爱一个人,进而爱全人类,爱一切生命。
如今,人们还在不断探究爱情的玄妙之处,研究大脑在爱情发生时会产生什么生理反应,研究应该如何让去爱,研究应该如何让去维持爱的新鲜度等等。但是如果认为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忽视意志的因素,缺少决定、判断和诺言,这种感情容易产生,但也许很快就会消失,哪里能够保证恋人间能够保持永远相爱呢?
五、爱自己不是罪恶——自爱
爱别人是理所当然,那么爱自己呢?人们普遍认为爱别人是一种美德,爱自己却是一种罪恶。在这里,弗洛姆驳斥这一观点,如果爱别人与爱自己相互矛盾,自爱是一种恶习,那么忘我难道就是一种美德?所以如果把他人当做是对象来爱是美德,那么爱自己也是以自己当作对象来爱,毫无疑问自爱也是一种与爱别人一样的爱,也是美德。
一个人有没有能力去爱人,首先要关心、尊重自己的生活,才能够去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所谓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也是自爱的实证。
六、爱的实践
爱这门艺术课,光学会理论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人们去实践它。爱情是一种个人的体验,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为自己得到这种体验,爱的实践却只有最初的步骤,最终的步骤往往只
能由本人自己走,没有绝对的捷径可以走。爱情要求人们有纪律、集中、耐心、有极大的兴趣且谦恭地去爱别人。
七、爱的感悟
《爱的艺术》一书很薄,读下来又感觉非常厚重,一个“爱”字,世人都读得好辛苦。弗洛姆说,没有爱,人类很难存活下来。的确,在不同的个体间,我们是通过爱来链接,于是才有了关系,才衍生出那么多故事。具有爱的能力才能够去爱人,让别人爱自己,不是单纯的让自己有被爱的资本,而是同样地去付出,爱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作,你爱人,所以你才会被爱,同样,他人爱你,所以他人也会被你所爱。
如今社会上的“快餐爱情”泛滥,容易获得又不屑于坚持,这些人有谁懂得爱的真谛?只是一批追求暂时快乐的无知男女罢了,须知爱情是需要经营,需要意志,没有决定判断还有诺言的爱只不过是脆弱的枯枝,风一吹就掉下来。矢志不渝的爱通常要建立在互相理解、尊重、关心之上。
弗洛姆用一生来写下这《爱的艺术》,他对爱的理解也许不是我这个20岁的年龄能达到的高度,我相信人对爱的理解是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变化,也许十年后的我再翻阅此书,会领悟到更深的涵义。的确,爱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艺术修养课,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进修和感悟。
笔者:姚华庆
2014年2月7日
第三篇: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书报告
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这本书著于19世纪50年代,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虽然说这本书问世距离现在已有50多年,但它对爱的认识仍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有启示作用,特别对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社会中的中国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开门见山,指明爱是一种艺术,需要学习和实践;其次从爱的理论出发分别阐释爱对于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爱的对象(母爱、兄弟的爱、性爱、自爱、对上帝之爱);再次阐明了当代西方社会的爱及其瓦解;最后提出了爱的实践。作者思路清晰,条理明确,论证严密,批判和吸收了各学派、各学者的思想,文章充斥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爱的批判,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的中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某种程度上与西方的大机械时代有相似之处,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中国也存在。
由于对本书只是一知半解,不能很深入的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只能从中选取一些内容,谈谈我对弗洛姆关于爱的观点的理解。当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看到《爱的艺术》这本书时大多首先想到的是爱情,那么我们就从爱情开始谈谈我对弗洛姆关于爱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在小说中,电影中,歌曲中有很多描写爱情,歌颂爱情的,人们常常用海誓山盟,天荒地老,一见钟情来形容爱情,所以人们用宿命论来理解爱情,相信爱情是上天注定的,在冥冥之中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在等你,认为爱情就是缘分,从来也没有认识到:爱,是需要学习的东西。文章中指出,人们认为爱没有任何可学习之处是因为:
一、多数人宁愿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是把他当做爱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爱是被爱,是如何惹人爱,爱是不需要能力的,在现在的男女交往中,我们总是把自己当做是被爱的对象,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爱,所以我们费尽心思的让自己惹人爱,男性努力获得金钱,名利,地位;女性减肥,整容,健美。他们没有真正的理解爱,在弗洛姆看来爱主要是爱,不是被爱;爱主要是给予,不是接受。正像《爱的艺术》中所说的那样“正是在给予行为中,我体会到了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干。”在给予中我们感到精力充沛,感到快乐,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给予也是爱的能力的一种表现。爱情不是天注定的,使我们用爱的能力去争取的,学会给予,学会爱,相信将会拥有属于你的爱情。
二、把爱的问题设想为一个对象的问题,而不是才能的问题。
人们认为爱是简单的,困难的是寻找真正的爱的对象,或者被爱。中国当前的社会是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人们的爱情节奏也不断的加快,今天还在沉溺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明天抑或是有了新的对象,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用“爱情泛滥”来形容这样的人。在弗洛姆看来,把爱看做一个对象,就像是把爱的对象当做一件商品,现在的人的幸福在于观察商品橱窗的激情,在于购买一切能够付得起钱的商品,正如对男性有吸引力的女性,对女性有吸引力的男性,都是追逐的俏货。现在的中国人也喜欢用GDP来表示我们的幸福感,一切的一切都充斥着商品,金钱,名利,交易的气息。人们好像很喜欢“交易”这个词,爱的意识常常只是作为他们自身交换能力范围内的人类商品而已。现在的剩女剩男越来越多,婚介,相亲节目可谓是迅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爱情交换的市场。我们摆上男女嘉宾的姓名、身高、体重、年龄、学历、家庭背景等等,然后向挑选商品一样去选择从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如果各方面都匹配,价值是对等的,那么这个交换就形成,爱情的价值就在交换中体现出来,男女双方随之就坠入情网。分析为何我们现在的婚介,交友网,相亲节目迅速发展,也许我们会说现在大家读了大学出来就忙着工作,哪里有时间谈恋爱,上班的时候接触的异性又少,很难找到适合的,所以剩到了最后。这是原因吗,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一个因素,但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牵强的借口,我们没有爱情是因为我们没有爱的能力,没有学会爱的艺术,是我们的爱不专心,是我们恋爱时掺杂了太多爱情本身以外的东西,我们以一种等价交换或者是想高于价值的心态去对待爱情,把爱情和婚姻当做是财富,名利,学历,家庭背景等因素搭建起来的情感,当这些东西一旦被抽空,所谓的爱情一文不值。
三、把最初堕入情网的经历与爱情的“久恒”之间的区别混淆了。
弗洛姆表示,当两个陌生人之间的陌生感消失时,会立刻感到亲密和融洽,这一刻他们处于最兴奋,最激动的状态,很容易产生我们所谓的“一见钟情”,对一个没有爱的人,这更会使他惊奇和陶醉。“一见钟情”被我们想象成浪漫的、美好的,当男女双方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或是两个人分泌的荷尔蒙,或是多巴胺,两人很快会堕入情网,当这种感觉达到狂热,就是我们所说的热恋。但这种感觉是短暂的,随后会发现对方身上有很多自己讨厌的性格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矛
盾就不断产生,最后恋爱宣告结束。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关心、尊重对方,对对方有责任感,而不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让对方改变成自己理想的样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电影,电视剧中凄美的,浪漫的,惊天动地的爱情所感动,总是在抱怨现实中这种爱情是无法得到的,爱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感受彼此的存在。我们没有真正的爱情不是因为没有得到老天爷的眷顾,不是没有爱的对象,而是我们缺乏爱的能力,没有学习如何去爱。爱情的开始虽为一种感觉,但爱情需要理性,而不是盲目的堕入情网,当爱情变成一种满地都可以找到的情绪,那么爱情也变得廉价了,变得没有必要去珍惜了。
要拥有爱情必须具备爱的能力,怎样获得爱的能力呢,弗洛姆在爱的实践中提出拥有爱的能力,学习爱的艺术必须从其生活的每一方面由实现规范、专心、耐心开始做起。培养爱的能力要培养信心和勇气,弗洛姆说:“当你意识上担心没有被爱的时候,实际上你害怕的是爱(尽管这常是不自觉的)。”此外,爱要有活动性,这种活动是内心的活动,如果我们爱一个人,那么我们就要密切的关心他处于何种状态,要抛弃我们思维上的惰性。
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方面,弗洛姆的观点是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因为母亲爱新生儿,只因为他是她的孩子,而不是因为这个孩子满足了任何特殊的条件或实现了什么特殊的期望;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因为孩子实现了他的愿望,尽他的责任,因为他像父亲。我没有意思去批判大师的观点,我只是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用母爱的无条件的原因同样可以解释父爱也是无条件的,如果按父爱的有条件性,那么父亲是不爱他的长得不像他的亲身的刚出生的儿女,这在现实中是讲不通的。
这是我对本书了解较为深刻的两个方面,对本书其他关于爱的知识还要继续学习。
第四篇: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
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告诉了我们爱是一门艺术,但是爱情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投入身心的感情。要想学会这门艺术,我们必须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要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我们才有可能在爱情的生活里得到满足。
这本书从“爱是一门艺术吗”,“爱的理论”,“爱及其在当代社会的衰亡”,“爱的实践”四个方面告诉了我们人为什么要爱,怎么了解掌握爱的定义以及如何爱的问题,因为每个时代的人都要面临如何消灭孤独并达到与他人结合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同他人建立起一种融洽的“爱的关系”来培育自己爱的能力。人们常常通过注意自己形象,提高个人魅力企图获得爱情,但是本质上人们已经混淆了“持久的爱”与“坠入情网”的区别,越是疯狂痴迷的爱情越能证明这些男女有多么寂寞。爱情是不容易的,以巨大的希望开始,却以高比例的失望结束,但人们不可能放弃爱情,为了学会爱,获得爱,我们必须认识到爱是艺术,要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地掌握这门艺术,并且要把这一目标看得非常重要,如果口口声声说自己渴望爱,却把金钱,名利等置于爱之上,那我想这种人应该永远不懂这门艺术。
“孤独”是人需要爱的根本原因,孤独常常与恐惧感联系在一起,为了很好地生存,为了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我们必须挣脱孤独的束缚,而每个时代,不同地域的人都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大家通过信拜动物、祭人或军事掠夺、奢侈享受、清教徒式的节制、狂热的工作、艺术活动和创造性的劳动等来克服孤独感与恐惧感,来和他人结合,通过纵欲来消除孤独是非常常见的方式,比如集体纵欲,他们认为这是“正确的”,不会引起人的羞愧感,而另外一些非集体纵欲行为如喝酒,吸毒,性交等,这些纵欲方式很激烈,需要全身心投入,并要不断重复,实在是不可取的;最常见的克服方式其实是通过一群人在习惯,风格上保持一致来实现与他人的结合,如一个部落,一个教派,一个国家;达到和谐统一的第三种方式就是创造性的活动。可是创造性活动不能与他人结合,一群人的一致实际是一种假结合,而纵欲的统一则是短暂的,这样看来,只有爱才是实现统一结合的唯一途径。
爱情的不成熟形式如共生有机体的结合,但我认为这是畸形的爱,甚至不是真正的爱,爱应该是独立自由的,相爱的人希望在一起,但不应该是完全依赖别人通过施虐或受虐来消除孤独,爱是积极的,爱是给予,“给”不是放弃,不是交换,也不是自我牺牲的美德,有创造性的人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可以让人体会到生命的升华,给远比得更愉快,物质的给,生理的给,精神的给都是如此,我们应当同别人建立真正的、创造性的紧密关系。除了给,爱还需要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没有关心如何言爱,没有责任心怎么对爱负责,责任不是强加的,而是自觉自愿对对方愿望的回答,认为自己爱的人是同自己息息相关的,尊重则是确保双方在爱的地位是平等的,爱是自由的,而只有了解对方你才知道如何关心,尊重爱的人,可以说了解是关心,责任,尊重的基础。而了解还意味着“认识人的秘密”,认识秘密的最好道路就是爱情,“认识你自己”可以说是心理学及哲学的渊源所在,我们在爱人与被爱的过程中发现了对方,发现了自己,发现了人。而爱除了与人结合的普遍性,生存性的要求,还有生物性的要求;阴阳的结合。我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太怪癖了,也体现了充分的男权色彩,我不赞同,阴阳应该是同时出现的,为了维持平衡,为了对立又统一,阴阳二者相辅相成,就像哲学里的“矛盾”,作为矛盾的双方应该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极是每种创造性劳动的基础,阴阳两极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力的基础,在生理上人类能够繁衍生息,在心理上,男子与
女子在爱情中获得新生,所以阴阳两极的结合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像同性恋一类的行为虽然在当今社会没有遭到禁止,但我却不赞同,因为这种行为本质上看就是违背了阴阳的规律,他们无法达到阴阳的结合,永远摆脱不了孤独,既然世上已有了阴阳两极,那就代表着我们人类应该遵循着各种不同的联系,同性间可以有很多的关系形式,但是阴阳的结合相融就只能与异性才能实现,同性恋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威胁了人类的繁衍,也许有人在是同性恋的同时与异性结婚生子,但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够很好地教会自己的孩子什么是爱?应该如何正确地获得爱?这样怪诞的情况只会造成人们爱情观的日益扭曲,不利于身心健康,爱情不只是性本能的表现或升华,性要求是人渴望爱情和与人结合的一种表现,所以两性之间的性吸引力仅仅只有一部分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以消除生理上的压力为动力的,但主要的动力是两性都有同另一个性别相结合的要求。我们可以明白,要获得成熟的爱,要学会给,学会关心,尊重,还有基本的了解及渴望认识人的秘密的了解,要顺应阴阳结合的规律,并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爱也可以分成许多种,父母和孩子的爱,博爱,性爱,自爱,神爱。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人离开母爱就会空虚,在孩子的成长中,真正无私的母爱则愿意忍受孩子的成熟与分离,并愿意一直爱孩子,;而父亲是有条件的,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父亲选择最满意的孩子继承家业,最符合要求的孩子就得到最多的爱,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但在实际生活中,我并未体会到我所享受的父爱里夹杂了什么条件,我觉得父爱同样带着祝福和和平的色彩,只是父爱可能比母爱来得理智。但一个成熟的人确实应该做到在内心建立起父亲,母亲两个形象,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才能又有人性又理性。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这一点;博爱则是一切爱的形式的基础,这是没有独占性的爱,我们愿意关心尊重所有人,学会同情帮助弱者,博爱在现代社会可以团结人心,促进社会的和谐;而性爱则是独占性的爱,这种类型的爱要求专一与完全融合,并要以在真正的爱情为基础的情况下,这种生理关系就不会带有占有或被占有的野心和欲望,而是充满了温柔,的确,没有爱的话,这只是一种动物本性的生理需求;自爱也是我们的爱中的一部分,我想它不是利己,不是自恋,而是充分尊重关爱自我的行为,只有懂得爱己,珍惜自己才能学会更好地爱别人,珍惜别人;神爱则代表我们的信仰,有信仰也是好的,这样可以提醒我们要敬畏什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事有个准则与绝不触碰的雷区,而中国人恰好缺乏这种信仰,拜神不是信仰,只是实现为了功利化的目的。
书中弗洛姆也提到爱情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这不意味人类已不需要爱情了,在这个焦躁不安的社会里,我们反而更需要一种让人感到温馨,足以沉淀下来的感情,当很多东西都用于交换的时候,我们作为真实的,有灵魂,有思想的人,我们更需要爱情。当今文明下人们每天都重复着千篇一律僵化的机械性工作,这种工作秩序使他们不再自觉地感到人追求超越和统一的基本要求,通过一些基本又无聊的方式娱乐,但实质上人反而更孤独,没有体会到充实又有意义的生存方式,每天如同行尸走肉一样重复着相同的模式,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我们变爱情为结伴,只是选择一个“合适”的人进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把爱情看作是性满足的产物,把爱情看作是结伴思想和防止
孤独的避风港,不能真正去爱,那我们终究有一日会被自己创造的现代文明所吞噬,沦为没有人情的机器,当那一天来临,人类就会发现这是多么可悲。
学会爱,懂得爱以后,爱也同其它艺术一样需要实践,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我们要锻炼律己,明确知道自己所处的现状,要培养自己爱的能力,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度地自我放纵;我们要专一,专心致志是成功做好一件事的必备条件之一,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实践,老是心猿意马,我想这样无法掌握爱的艺术;我们要耐心,要取得哪怕一点点成功,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并且,我们还要全力以赴,把它当作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想到它值得我们全身心投入,这四点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才能在实践爱的艺术上派上用场,另外,我们要排除自恋情绪,能够形成和发展谦卑、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对自己要有信心,还要有勇气,有信仰,并时刻记住爱是积极的,爱的最高形式是给予,我们一定可以揭开爱情的神秘面纱,我们一定能逐步掌握这门艺术,让自己在爱情生活里得到满足。
读完这本书,我是第一次从理论上了解到人为什么会产生爱的需求,仿佛一直觉得爱是天经地义的,是理所当然的,从未想过孤独是产生爱的渊源,也没有思考过人渴望与他人结合的需求,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吸毒等行为实质上是人以纵欲来缓解孤独的一种方式,弗洛姆为我们介绍了爱的各种形式与状态,我渐渐了解到关于爱及与爱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一些理论,有我赞同的,也有我不能接受的,上面的内容中都表明了我的观点。我想,《爱的艺术》的一些思想会让我明白该如何去爱以及如何获得爱,我要体会到“给”的真正内涵,只有当你给予更多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强大的生命力,你才能获得更多的爱,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并且要关心尊重他人,对人善良又有同情心,也要学会自爱,珍惜自己以学会珍惜他人,逐步培养自己博爱的胸怀,了解爱以后,在实践爱的过程中,要专一有耐心,积极又勇敢,谦卑而客观,爱的艺术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学习和践行,没有爱的生命毫无力量,如同一潭绝望的死水,我们又如何忍心把自己陷在这种绝望中?让爱为我们的生命一路护航。
2011/7/2
第五篇:爱的艺术读后感 doc
《爱的艺术》读后感
在读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之前,我对爱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那种言情小说中,男女主角在一个浪漫的黄昏中,相向地走在一条铺满枫树的幽静的羊肠小道上,发生一次浪漫而传奇的邂逅,并从此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当然,在此期间,男主角会面临情敌的竞争,女主角会面临男友背叛的危险,当然,虽然过程是曲折辛酸的,但最后的结果必定是完美的,男女主角必将像童话故事中的王子与公主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爱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从此长相厮守,白头偕老,儿孙满堂,死而无憾。最后,故事完结。
至于爱的艺术和爱所需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则是呲之以鼻,对于婚后所谓的“三年之痒”更使不屑一顾,因为我认为那是失败者的婚姻,那是一场失败的婚姻,毕竟,在我的认知中,成功的婚姻是不需要保鲜的,我本来认为两个真心相爱的人结合在一起,即使是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每天只有咸鱼白菜送饭,他们依然是开心幸福的。至于网上教授的让婚后生活保持小浪漫的小贴士,我更是不会相信,因为我觉得每天早上能见到自己心爱的人一面就已经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小浪漫,有时我甚至会有如此念头:那男的做那么多的无聊的事去讨好他们的妻子,他们是不是做了一些对不起她们的事而感觉良心上过意不去,想要做这些欲盖弥彰的事,从心里上寻求安慰。
但当我读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后,我才真正发现我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因为我太天真,太无知,以至于把爱看的太肤浅,太简单,太理想化了。
因为我们人类无法避免孤独,而想要驱逐我们心中孤独感的办法一个是与外部世界直接的联通,二则是去爱。所以说,爱,是我们内心对感情的需求,一个人内心强大的表现,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对此产生很深的误解,他们认为:爱情是弱者的感情。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爱情并不是单单强者或弱者需要的一种感情,它是芸芸众生均需要的一种感情寄托,就如同我们均需要亲情与友情,他们是塑造我们健康积极完善的精神世界的动力与基础,没有了爱情,我们的内心将会出现空虚与失落,我们的内心世界与精神世界是不健康的,故而,爱情是我们人生的润滑剂,爱情是我们人生的调味剂,爱情是我们人生的萃取剂,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真谛,让我们品味到人生的甜酸苦辣,让我们真正无悔此生。正如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曾经说过:“我们的人生需要两样东西,一个是面包,一个是爱情。”
另外,弗洛姆也大量探讨了现代社会是否有利于爱的培养的问题,他认为,西方社会导致了爱的溃散,无可否认的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获得越来越高的物质享受的的同时,人们所追求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高,在自身及周围好友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心理追求的情况下,他们甘愿放弃他们追求的爱情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面对这些“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单车上笑”的可悲、可笑、可叹的花季少女,我们怎能不感叹经济发展导致了爱的溃散,虽然我们将如今社会出现的这种以爱情换金钱的行为归咎于经济的的高速发展有推卸责任的嫌疑,但我们无法否认它的消极的一面。
担当我们深思一层,我们又会发现我们的这个观点是如此幼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是必然的结果,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亦是必然,我们不去赞叹生活方面的提高,反而降罪于他,我们是何其怪哉?细细想来,如今这种爱的溃散实际上应归咎于我们的思想层面上的建设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人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层面上,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所以弗洛姆在“爱的实践”里所提到了几种爱的基本要求:“自律”、“专注”、“耐心”、“极大的热情”,这些品质要求正是在如今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我们应该坚守的底线,无可否认的是是现代社会的物质消费约束集确实不利于这些美德的培养,这些美德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远不如一两千年前,但正因这些品质难以培养,方显其难能可贵。
当我们获得了这些优秀的品质后,我们还必须明确坚守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毕竟爱情的最终结果是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庭,我们首先要承担作为丈夫、妻子的责任,然后就
是要承担作为父母的责任,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责任,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当你尚没有对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有思想准备之前就开展爱情,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你的爱情过早夭折。
可以说,爱是一种需要学习、时时注意的能力——培养这样能力之始,就是从努力靠近弗洛姆所提出的几项要求开始,爱情需要的自律、专注、耐心需要我们对爱情的专一,面对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我们要坚守本心,虽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当我们拥有了另一半,或正在发展另一半,我们可以与他们交朋友,但决不能开展超越友情的行为,面对如今频繁出现的婚外出轨行为,我们应该进行深入反省,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不难看出那些已婚男子缺少或遗失了弗洛姆提出的那些优秀品质,面对这些情况的出现,我们更是看出这些品质的难能可贵与必要,对于这些品质的培养,我们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并且始终坚持到底,只有如此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真正爱情!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爱情的出现是人类发展的见证与必然,面对爱情,我们将如何取舍,这可以说是一个千古难题,即使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智者亦无法准确给出一个精确的答案,一切均应取决于自己,实际上,只要心中拥有对爱情的执着,你必将看破虚妄,收获属于你的真正美好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