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研报告2010

时间:2019-05-13 15:0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州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研报告201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州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研报告2010》。

第一篇:常州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研报告2010

常州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研报告

由国务院1988年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已经施行20多年。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非公经济迅速崛起,企业劳动用工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很显然,现行《规定》已经与经济社会的现实环境和广大女职工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近期常州市妇联就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广泛收集和汇总市基层工会和女职工群众关于修改和完善《规定》及《江苏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有3个方面:一是关于《规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明显不适应的条款;二是女职工特殊时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劳动保护,和单位女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和设施建设情况;三是女职工孕期、产假、哺乳期内工资福利待遇。这次调研的内容,基本涵盖《规定》涉及的主要条款。本次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单位和个人两种问卷分别进行,共发放单位问卷90份,回收60份,有效率为66%;发放个人问卷650份,回收606份,有效率为93%。共召开辖市(区)、产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不同对象的座谈会11个,有117名女职工代表、工会干部和企业代表参加座谈。本次调研范围涉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事业单位等不同成分的经济组织。重点选拔女职工相对集中的纺织服装、化轻、教育、卫生等行业和领域,兼顾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和不同年龄的女职工群体,具有一定代表性。

执行《规定》的基本表现:

1、女职工的孕、产、哺乳期保护情况。孕期、哺乳期保护是女职工特殊保护的重要环节。调研显示,在参与调研的单位中,及时将怀孕女职工调离污染作业岗位的单位达到70%。关于产前检查、哺乳期期间工资收入问题,有87%的女职工反映,单位能按正常上班计发工资。

2、女职工生育保险和妇科检查情况。在返回单位问卷的60家单位中,有55家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参保率为92%。有56家单位执行两年(一年)一次的女职工妇科病普查,其中有34家单位实行每年一次妇科病检查。

3、女职工劳动保护设施情况。在参与调研的60家单位中,建有女职工卫生室的有18家,建有孕妇休息室的有17家,建有哺乳室的有10家。用人单位对女职工卫生保健规定执行不够到位,设施建设也达不到《规定》要求。调查情况表明:大部分单位对国家有关女职工特殊利益方面的政策法规有一定了解,能够重视女职工的生理特点,对女职工特殊权益的保护意识正在逐步增强,《规定》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用人单位执行《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1、怀孕、哺乳期的女职工保护、工资待遇有变化。主要原因是产前检查、哺乳时间不计入劳动时间。

2、女职工产假期间工资不能充分(100%)享受。近一半女职工(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产假工资收入受到影响。现行《规定》第四条,关于“基本工资”的概念不清,也是影响女职

工产假工资收入的因素之一。

3、女职工劳动保护设施配备不到位,主要原因是非公企业不关注女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理特点,女职工卫生设施匮乏。部分原国有企业改制后,女职工卫生设施也随之消失。

四、对修改现行《规定》的具体建议

1、对现行《规定》部分条款的修改建议

(1)《规定》第四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基本工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的工资分配、构成和支付发生了深刻变化,所谓“基本工资”的定义既不清晰,也不具普遍针对性,而且与《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相衔接。建议将该条款修改为:依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就工资分配、工资支付等事项依法制定规章制度。女职工孕期产前检查、产假、哺乳期内的哺乳时间等期间,用人单位应当视同劳动者正常劳动并支付其工资,不得降低女职工在此期间的工资收入。

(2)《规定》第七条“怀孕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从事夜班劳动”。在现实生活中,怀孕女职工自怀孕后3个月左右时段,其妊娠反映特别严重,而且这一时期也是胎儿大脑神经系统形成发育的关键时期。夜间劳作,有悖人体生物节律,客观上会对怀孕女职工自身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形成负面影响。建议将该条款修改为:女职工怀孕后,若有提出在怀孕期间不从事夜间劳动的,用人单位应作出有利于女职工的妥善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前3个月和7个月(含7个月)后,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夜间劳动。

(3)《规定》第九条“有不满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三十分钟”。随着城市化进程,在大部分城市,特别是大、中型城市,职工上、下班在途中花费三十分钟甚至更多时间已是普遍现象。由于交通、路途等因素,绝大部分哺乳期女职工无法享用每班两次的哺乳时间。建议将该条款修改为:哺乳期女职工,且婴儿不满周岁的,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为四十五至六十分钟。

(4)《规定》第十一条:“女职工较多的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自办或联办的形式,逐步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等设施”。鉴于大部分用人单位已对托儿所、幼儿园等承担辅助职工的机构,实施了与主体剥离的改革,仅有少数用人单位还保留卫生室和孕妇休息室,如果再要求用人单位以某种形式举办社会化功能的机构或设施,显然不合时宜。建议将该条款修改为:女职工较多(女职工人数达100人或以上)的单位,必须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

2、对现行《规定》增加条款的建议。

(1)关于女职工经期的特殊保护。现行《规定》第六条对女职工的经期保护,主要涵盖对女职工所从事工种和劳动强度方面的保护。但对于女职工经期因月经量多或痛经而妨碍正常工作的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和保护。建议增加女职工经期的特殊保护条款。女职工经期因月经量多或痛经而妨碍正常工作的,经医疗机构证明可休假1至2天,体现对女职工特殊生理期的保护。

(2)关于女职工更年期的特殊保护。关于女职工更年期保护,现行《规定》未有涉及,本次调研对这一问题反映强烈。现在社会职场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中年女职工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明显增多,更年期期间不良症状突出,易怒、健忘等,甚至引发功能神经紊乱。女职工更年期保护亟待关注。我们建议增加女职工更年期的特殊保护条款。女职工更年期患有不良症状,经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确诊患有更年期综合症的,用人单位应当酌情采取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工作量,或调整合适岗位等措施,但不能降低其职务、职级,给予该女职工特殊保护。

(3)关于女职工卫生费发放。目前,各地区、各类用人单位的女职工卫生费发放范围、标准尚无统一规定。导致较多用人单位女职工卫生费发放的随意性,部分用人单位女职工只能获取极少卫生费,甚至长期不发女职工卫生费,女职工卫生费发放处于无序和无规范状态。建议增加女职工卫生费发放条款。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女职工发放卫生费。女职工卫生费的具体额度标准,由工会和用人单位集体协商确定,但不得低于地方最低工资标准2%或3%。

(4)关于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近年来,全国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大力推进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制度,已有很多省、市开展这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证明,开展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可以使女职工维权工作纳入具有法律效能的合同文件,充分发挥维护女职工权益保护的作用,同时促进工会女职工组织依法维权的机制建立和完善。我们建议增加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条款。在已建工会且女职工在10人以上的用人单位,必须依法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或在《集体合同》中载明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门章节和条款。

第二篇:女职工劳动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于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第200次常务会议通过,已开始执行。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早已于1988年提出并随后出现多部关于女职工相关保护法的条例,算一下至今已有28年了,但从本次调查中会发现有许多女性职工甚至都不知道有《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这项法律规定,就更不用说法律里的内容了,结果也就导致不知道有这项法律可以保护她们,法律带来的益处也就享受不到,如果自身在工作中的权益受到侵害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下面就20份问卷调查,其中有本单位女性管理人员的6份,本单位女性职工7份,街道卫生院女性职工7份,就此调查反映的情况下面我来做简单的说明。

一、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执行的基本情况

(一)15%的女职工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也是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基本保证。从调查的问卷来看,女职工所在单位一般均有工会组织和女职工组织。但女职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只有3人。或许单位规模小,人口流动也小,所以职工人员与单位之间签合同比重减少。

(二)对女职工的“四期”保护情况

孕期保护是女职工特殊保护最重要的环节。为了母婴健康,大部分单位对怀孕7个月以上女职工及时调整适宜的工作,不安排其加班或从事夜班劳动。怀孕女职工能够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被调查女职工产前检查计人劳动时间者占50%。单位能执行90天产假的规定。

(三)女职工健康检查和妇科检查的情况

从问卷中反映单位不能够定期对女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其中只有5%的职工能在1—2年检查一次,而其余职工 没有享受到免费妇科体检的权益。

(四)对《女职工禁忌劳动规定》的执行情况

从调查的个人问卷的总体情况来看,各单位对《女职工禁忌劳动规定》的执行情况很好,单位均遵守不安排女职工从事四级劳动、井下作业、有毒有害工作,以及一切不适合妇女经期承担的高空、低温、冷水和三级强劳工作,未安排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规定的几项。

二、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女职工劳动保护设施缺乏 调查显示,在女职工卫生设施的保障上,单位没有提供相关设施。当然这也主要与单位人员的规模有关。因为根据1993年《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女职工在100人以上的单位,应逐步建立女职工卫生室„„”。

(二)在一些企业女职工“四期”保护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在孕期保护上,本次调查只设立了“您在孕期有没有遭受过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选择因产前检查,不算作劳动时间扣工资的占了45 %。而且关于 “您有没有因为怀孕、生产和哺乳,遭受过薪酬、晋升和福利及培训方面的歧视”这一题有70%的职工选择了有。

2、调查中有一题“您知道下例哪些假期是您可以享受的”,知道有产假的占100%,而知道有晚育假、配偶的护理假、计划生育假、流产假的分别占60%、10%、15%和35%。可见女职工们对这项法律知道的太少了。

(三)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要求和运用范围已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

主要表现在:经期、产期、哺乳期的工资标准及相关报销标准和当前工资制度不相适应,各单位难以准确执行。例如,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第四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解除劳动合同”,这里的基本工资伸缩性很大,在单位自主确定工资的情况下,要给予新的、具体的说明。

三、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执行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条款较多,主要集中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北京市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若干规定》中。从这次调查情况看,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规的情况比较普遍。

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直接涉及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条款主要集中在第3—11条中,而调查显示,其中违反第4—10条的情况都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这说明我们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为此,建议各相关部门应建立一项定期联合检查、监督的制度。定期检查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落实情况,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使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同时,要采取措施,让广大女职工参与到法律的监督执行中去,充分利用现有法律维护职工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尽快出台职工生育保险制度

为保障女职工的特殊权益不受侵犯,解决女职工孕、产、哺乳期内遇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生育保险制度。对女职工的生育价值实行社会补偿将原来的生育“企业保险”变为“社会保险”。这样既体现新形势下政府对女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又有利于女职工生育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同时对促进和保护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

本次调查显示,职工对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了解程度不高,在女职工中知道《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占20%,《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占5%。从中可以看出,即使对最为普及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了解也不到被调查者的半数。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北京市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若干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单位领导的教育,不断提高其法律意识,增强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单位的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更加规范化。同时,加强对女职工的宣传教育,使其学法、懂法,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建议采取举办讲座、咨询服务、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谱及法律知识。

第三篇:市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研报告

女职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是《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女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关系到优秀中华子孙后代的繁衍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如何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女职工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保障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是各级妇女组织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我市非公经济以新经济组织的形式迅速发

展,已成为女性就业的重要渠道,随之而来的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也日益凸现。为更好地保障我市非公企业女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同时也为进一步调动非公企业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年,我们采取调查问卷、听、看、座谈等多种方式,对我市非公企业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和掌握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现状。从调研情况看,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整体趋好,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须进一步解决。

一、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新经济组织结构的非公企业大批涌现,并日益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女性就业的重要渠道。女职工作为非公企业的一部分和就业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的维护也面临着严竣的挑战。但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和关注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通过制订法律法规和政策、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及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等措施来重视和加强对非公企业女职工特殊权益的保护。从调研情况看,我市非公企业女职工生存和发展环境趋于好转,劳动权利和经济权利基本得到保障,女职工劳动环境、劳动条件不断完善。

(一)法律法规日益健全完善。法律是最有力有效的保护屏障,近年,全国人大、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与女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母婴保健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我市也结合实际制定了《___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等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政策。自上而下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为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权益的保护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保障,使各类侵犯非公企业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时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和贯彻宣传,也增强了非公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广大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由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逐步加强和企业转型规范化运作的需要,当前,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对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的管理及监督力度逐年加强。

1、劳动保护网络日益健全。形成了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专门机关,人大、政协、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妇联为监督机关,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人民法院为争议解决机构等一整套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网络。

2、检查活动日益正常化。每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人大、政协、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非法使用童工、侵犯女职工劳动权益等现象进行执法检查,并进行集中整治,对一些突出问题及时信息上报上级机关和市委市政府,促进非公企业的规范化经营。

3、劳资关系日益合法有序。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通过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开展检查活动、进行处罚整治等行政管理手段,不断引导和规范非公企业建立合法有序的劳资关系,使非公企业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逐步得到贯彻落实。

(三)劳动权益基本得到保障。

1、基本实现男女同工同酬。一方面由于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一方面由于客观上纺织类等轻工企业占很大比例的产业特色,据调查问卷和座谈、走访情况显示,我市非公企业女职工基本实现男女同工同酬,在有些企业甚至存在女性优于男性的情况。

2、用工制度进一步规范。非公企业女职工基本上都签订了劳动合同,有些还签订了集体合同,合同内容也日益规范。

3、社会保障机制日益健全。出台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五大保险和社会公积金一金,据调查了解到,除自己不愿或不能参加保险的人员外,大多非公企业都为女职工缴纳了养老保险,女职工劳动权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二、存在主要问题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和有关部门的努力工作下,我市的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已有了明显的进展。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职工及其下一代的身体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四期保护仍有死角。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此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有些企业却没有认真全面地贯彻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即使执行,执行情况也是五花八门,甚至少数企业摆不上位。调查问卷显示,享受90天产假待遇的只占21,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占72.8,产假期间不发放工资的占23.8,怀孕7个月以上仍要做夜班或加班加点的占6.2,单位组织一年一期妇科检查的占51,享受1小时加路上来回时间哺

乳期待遇的只占17.6,经期待遇落实根本成为一句空话。同时,据走访了解,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通常的做法就是女职工自动离职处理。

(二)加班加点现象严重。由于我市非公企业中外贸出口加工企业占有很大部分,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无视8小时工作制的法律规定,虽然其中有些企业已到劳动部门申请加班许可证,但大多数非公

企业还是存在未经许可而随意要求职工加班加点、延长劳动时间的现象。调查问卷显示,实现8小时日工作制的仅占32.4,44小时周工作制的仅占20.2。而且,在加班工资的给付上,只有29.4的少数企业是完全按照劳动法规定发放,大多数企业都是按照劳动定额或工作时间象征性给付,根本就没有公休日或法定节假日的概念。

(三)劳动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有的企业劳动条件偏差,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劳动场所拥挤,通风、防尘、防毒、消防与安全防护设备很差。高温闷热、空气污染、噪音大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在有毒有害行业中,一些小型非公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女职工的劳动保护,甚至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有特殊岗位营养补贴的也很少,严重损害了女职工及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女职工职业病投投诉也大量上升。在劳动保护设施上,在走访调查的10多家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未按规定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浴室等设施,即使设立,条件也是相当简陋。

(四)用工制度仍不规范。《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签订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签劳动合同或删减劳动合同内容的现象,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尚未形成。据调查问卷显示,24.2未签订劳动合同,48.4未将女职工劳动权利、劳动保护内容写入劳动合同,19.6合同期限为1年以下。有些企业还存在着“试用期”现象,即过了试用期就无理由不录用。同时在招工中存在年龄歧视和地区歧视,倾向于青春期女性和外地女性,调查问卷显示,25周岁以下女性占48。劳动合同的签订还存在回避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现象,女职工三期保护得不到落实。

(五)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虽然政策法规规定需办理“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但非公企业为女职工实际交纳的一般只有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其中生育保险还带有强制扣缴的色彩,而且生育保险在县(市)推行不是特别有力,有些甚至连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也不交纳,交纳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为数很少,交纳住房公积金的更是少之又少。保险机制的不贯彻落实,一方面使非公企业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也为社会的整体稳定带来了隐患。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法规存在盲点。现行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由于缺乏硬性保障性规定,操作性不强,与实际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尤其是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存在脱节现象。虽然国务院最近新修改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正紧锣密鼓地修改中,我市也刚于去年新颁布了《城镇女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但在实际贯彻执行中还是存在不少漏洞。如女职工四期保护问题,虽然法律有明确规定,但却没有硬性保障措施,导致实施过程中要么招用青春期女工,要么让这一阶段的女职工自动离职,总之该规定如同虚设;又如“试用期”现象、“一年期用工制度”,企业完全没有违反法律法规,但对女职工来说却是权益受损颇大;再如男女用工平等的规定,同实际生活中的“基本不考虑女工”、“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形成鲜明对比。

(二)管理和监督体系不够完善。一方面,随着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化,非公企业大量涌现,企业自觉或不自觉地逐步削弱对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管理力度。另一方面,社会及政府有关部门尚未健全规范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对非公企业出现的侵犯女职工劳动权益现象,一般仅限于投诉处理和集中检查整治,而且对于有些违规操作也举证困难,因此存在着即使投诉也无法处理或处理不力的情况,对违规非公企业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同时,政府机构的改革,把劳动安全生产管理监督职能分解到几个部门,影响了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相当一部分非公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企业管理、劳动保护缺乏知识,对女职工承担着人类社会再生产的社会责任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甚至将女职工的这些问题视为企业包袱,因此有的不依法制定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规章制度,有的即使制定了,也不依章办事。同时,少数地方领导对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认识存在偏差,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考核标准,对非公企业存在“重经济、重服务、轻管理”的现象,对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存在着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观象。特别在社会保障机制方面,认为已缴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已经够不错了,处处维护企业利益。

(四)自我保护能力不强。这里有两重情况,一种是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由于这些人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存在雇佣观念和短期行为,重在挣钱,对有关法律法规不熟悉,更不懂得依法维权,缺乏自我劳动保护意识。调查问卷显示,只有18.2对《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了解,能够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的仅占63.8。另一种就是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在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女性是就业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她们为了获得一个就业机会,往往被迫同意放弃在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劳动保障等方面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如“自愿”加班加点、“自愿”不按规定领取加班费、“自愿”不参加社会保险、“自愿”不享受产假待遇等,劳工关系极度扭曲,也严重地损害了女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

(五)落实保护规定客观上加重了非公企业经济负担。我市非公企业以纺织类轻工企业为主,女职工比例大,且女青工多,进入婚育年龄的也多。而且非公企业一般规模不大,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如果完全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实施四期保护,则不仅在财力上还是在人力上都将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在实际中,一些非公企业往往采取短期行为,只招收未婚未育外地女职工,在合同期限上基本上一年一订,避免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而增加企业的各种负担。

四、希望和建议

非公企业女职工在企业生产中已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价值,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如何使她们的合法劳动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目前我市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发展现状,我们建议:

(一)加速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非公企业大量涌现,企业拥有更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这就使得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在规定内容和适用范围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且越来越明显。如:如何规范女职工下岗和转岗培训及重新再就业;如何制约男女用工不平等现象;如何加大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约束力;如何真正落实女职工“四期”保护,尤其是生育期休假待遇和生育期后重新上岗的权利,杜绝规避行为等。因此建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尤其要明确切实有效的责罚规定,使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有法可依,法律保障更加坚实有力。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共识。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不仅是一个群体保护工作,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要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女职工生育社会价值、女职工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女职工劳动保护必要性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加以宣传,培养典型,推广经验,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发现有侵犯女职工权益的行为要及时大胆曝光。在宣传手段上,要结合实际,立足需求,创新形式,扩大范围,通过播放公益广告、张贴宣传画、组织宣传队、举办广场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开通咨询热线及个案解答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多层面、多方位的宣传活动,增进劳动执法及相关部门对侵害非公企业女职工问题的重视度和主动性,提高广大妇女群众对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了解、理解及运用水平,增强非公企业主执法守法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营造尊重女性、关怀女性、保护母亲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健全维权机制,有效保护合法权益。由于大多非公企业存在经营规模小、人员少、机制不健全等特征,客观上使单建工会组织成为不可能,一般都是以联合工会或行业工会形式存在。工会组织的局限性,使非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本上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也使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遭遇断层。虽然当自己合法劳动权益受到损害时,还可以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进行劳动仲裁和诉讼,但出于精力、经费和举证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非公企业女职工往往不会也不愿向仲裁委员会或法院寻求帮助,长此以往,非公企业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日益受到损害,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少数非公企业主知法违法或公然无视法律的气焰。而且即使是网络健全的非公企业,由于很多工会组织为组建而组建,由非公企业主兼任,工会组织很少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积极探讨如何发挥好非公企业内部协调机制的作用,推进政府、企业和企业代表组织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健全调解、仲裁、诉讼整套维权机制,快速合理有效地解决劳动纠纷,从而使非公企业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得到真正的保护。

(四)大力拓展就业渠道,从根源上解决保护难问题。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要完全落实非公企业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是一件可欲而不可求的难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根本原因上主要是由于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和就业岗位相对缺少的矛盾问题,使非公企业女职工实际实现的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为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问题,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昌盛,增加劳动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拓展就业渠道,改变就业观念,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转移,如创业等,这不仅是摆在北京市广大妇女,也是劳动保障部门和妇女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同时,劳动就业中介部门要实行劳动就业推介力量向就业弱势群体—女职工的适当倾斜。

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进展得好坏,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它的实现道路是艰难而又漫长的,特别在现今机制还不健全、法制还不完善、经济还不繁荣、物质还不充足的社会条件下。为此,需要全社会各界力量和有关部门共同关心、支持和帮助非公企业女职工,推进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事业的发展,以更好、更快地实现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建设。

第四篇:市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研报告

女职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是《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女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关系到优秀中华子孙后代的繁衍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如何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女职工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保障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是各级妇女组织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我市非公经济以新经济组织的形式迅速发展,已成为女性就业的重要渠道,随之而来的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也日益凸现。为更好地保障我市非公企业女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同时也为进一步调动非公企业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年,我们采取调查问卷、听、看、座谈等多种方式,对我市非公企业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和掌握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现状。从调研情况看,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整体趋好,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须进一步解决。

一、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新经济组织结构的非公企业大批涌现,并日益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女性就业的重要渠道。女职工作为非公企业的一部分和就业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的维护也面临着严竣的挑战。但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和关注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通过制订法律法规和政策、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及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等措施来重视和加强对非公企业女职工特殊权益的保护。从调研情况看,我市非公企业女职工生存和发展环境趋于好转,劳动权利和经济权利基本得到保障,女职工劳动环境、劳动条件不断完善。

(一)法律法规日益健全完善。法律是最有力有效的保护屏障,近年,全国人大、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与女职工劳动权益。

不上位。调查问卷显示,享受90天产假待遇的只占21%,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占72.8%,产假期间不发放工资的占23.8%,怀孕7个月以上仍要做夜班或加班加点的占6.2%,单位组织一年一期妇科检查的占51%,享受1小时加路上来回时间哺乳期待遇的只占17.6%,经期待遇落实根本成为一句空话。同时,据走访了解,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通常的做法就是女职工自动离职处理。

(二)加班加点现象严重。由于我市非公企业中外贸出口加工企业占有很大部分,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无视8小时工作制的法律规定,虽然其中有些企业已到劳动部门申请加班许可证,但大多数非公企业还是存在未经许可而随意要求职工加班加点、延长劳动时间的现象。调查问卷显示,实现8小时日工作制的仅占32.4%,44小时周工作制的仅占20.2%。而且,在加班工资的给付上,只有29.4%的少数企业是完全按照劳动法规定发放,大多数企业都是按照劳动定额或工作时间象征性给付,根本就没有公休日或法定节假日的概念。

(三)劳动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有的企业劳动条件偏差,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劳动场所拥挤,通风、防尘、防毒、消防与安全防护设备很差。高温闷热、空气污染、噪音大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在有毒有害行业中,一些小型非公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女职工的劳动保护,甚至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有特殊岗位营养补贴的也很少,严重损害了女职工及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女职工职业病投投诉也大量上升。在劳动保护设施上,在走访调查的10多家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未按规定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浴室等设施,即使设立,条件也是相当简陋。

(四)用工制度仍不规范。《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签订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签劳动合同或删减劳动合同内容的现象,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尚未形成。据调查问卷显示,24.2%未签订劳动合同,48.4%未将女职工劳动权利、劳动保护内容写入劳动合同,19.6%合同期限为1年以下。有些企业还存在着“试用期”现象,即过了试用期就无理由不录用。同时在招工中存在年龄歧视和地区歧视,倾向于青春期女性和外地女性,调查问卷显示,25周岁以下女性占48%。劳动合同的签订还存在回避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现象,女职工三期保护得不到落实。

(五)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虽然政策法规规定需办理“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但非公企业为女职工实际交纳的一般只有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其中生育保险还带有强制扣缴的色彩,而且生育保险在县(市)推行不是特别有力,有些甚至连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也不交纳,交纳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为数很少,交纳住房公积金的更是少之又少。保险机制的不贯彻落实,一方面使非公企业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也为社会的整体稳定带来了隐患。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法规存在盲点。现行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由于缺乏硬性保障性规定,操作性不强,与实际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尤其是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存在脱节现象。虽然国务院最近新修改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正紧锣密鼓地修改中,我市也刚于去年新颁布了《城镇女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但在实际贯彻执行中还是存在不少漏洞。如女职工四期保护问题,虽然法律有明确规定,但却没有硬性保障措施,导致实施过程中要么招用青春期女工,要么让这一阶段的女职工自动离职,总之该规定如同虚设;又如“试用期”现象、“一年期用工制度”,企业完全没有违反法律法规,但对女职工来说却是权益受损颇大;再如男女用工平等的规定,同实际生活中的“基本不考虑女工”、“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形成鲜明对比。

(二)管理和监督体系不够完善。一方面,随着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化,非公企业大量涌现,企业自觉或不自觉地逐步削弱对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管理力度。另一方面,社会及政府有关部门尚未健全规范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对非公企业出现的侵犯女职工劳动权益现象,一般仅限于投诉处理和集中检查整治,而且对于有些违规操作也举证困难,因此存在着即使投诉也无法处理或处理不力的情况,对违规非公企业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同时,政府机构的改革,把劳动安全生产管理监督职能分解到几个部门,影响了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相当一部分非公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企业管理、劳动保护缺乏知识,对女职工承担着人类社会再生产的社会责任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甚至将女职工的这些问题视为企业包袱,因此有的不依法制定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规章制度,有的即使制定了,也不依章办事。同时,少数地方领导对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认识存在偏差,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考核标准,对非公企业存在“重经济、重服务、轻管理”的现象,对非公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存在着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观象。特别在社会保障机制方面,认为已缴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已经够不错了,处处维护企业利益。

(四)自我保护能力不强。这里有两重情况,一种是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由于这些人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存在雇佣观念和短期行为,重在挣钱,对有关法律法规不熟悉,更不懂得依法维权,缺乏自我劳动保护意识。调查问卷显示,只有18.2%对《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了解,能够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的仅占63.8%。另一种就是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第五篇:北京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北京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查研

究报告

北京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北京市“十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后,面对深化改革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做好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等六家单位于7月-7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联合调查。这次调查旨在进一步促进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北京市实施的若干规定》的落实,进一步宣传

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企业经营者及领导管理层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完善北京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提供依据。

一、基本概况

调查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问卷分个人问卷和企业问卷两种。在全市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中以1%的比例抽取1100家和5000名职工。另外还选取了100家个体工商户和200名女雇工。调查共发放企业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3份,有效率为%;发放职工问卷52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4977份,有效率为%。

本次调查内容分为六个方面:女职工就业保障、一般女职工劳动保护、孕期劳动保护产期劳动保护、哺乳期劳动保护和女职工卫生设施。这次调查的内容是1988年以来最全面的一次。

经济类型构成此次调查范围涉及女职工人数较为集中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公司制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机关团体单位等。

调查的1073家企业中,扣除没有法人代码的非个体经营户后,为895家单位。

被调查的1073家单位共有职工223991人,其中有女职1115245人,占%。

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执行的基本情况

76%以上的女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也是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基本保证。

从调查的企业卷来看,职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为180177人,占全部职工的%,其中女职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为94902人,占全部女职工的%,略高于全部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从个人问卷来看,4977名女工,已签劳动合同的占%。

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情况

在被调查的单位中,822家单位已经建立了工会组织,占全部单位的%,其中692家单位还在工会组织中建立了女工组织,占%;在建立工会组织的822家单位中,有468家单位的工会组织代表女职工与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占%;

而且有449家单位还在集体合同中写进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内容,占签订集体合同单位的%。从本次调查的个人卷来看,女职工所在单位一般均有工会组织和女职工组织。

对《女职工禁忌劳动规定》的执行情况

从调查的个人问卷的总体情况来看,各单位对《女职工禁忌劳动规定》的执行情况很好,90%以上的单位均遵守不安排女职工从事四级劳动、井下作业、有毒有害工作,以及一切不适合妇女经期承担的高空、低温、冷水和三级强劳工作。未安排不适合的劳动和四级体力劳动,占被调查人数的%;未安排有毒有害工作的禁忌岗位工作的女职工占被调查人数的%。

对女职工的孕、产期保护情况

孕期保护是女职工特殊保护最重要的环节。为了母婴健康,大部分单位对怀孕7个月以上女职工及时调整适宜的工作,不安排其加班或从事夜班劳动。从总体上看,约有%的怀孕女职工能够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被调查女职工产前检查计人

劳动时间者占%,在集体企业、机关事业工作的被调查女职工有80%的人产前检查列入劳动时间。

从对企业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单位能执行90天产假的规定。从不同的经济类型来看,在被调查的8种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中,集体经济企业、公司制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机关事业单位享受90天产假的产后女职工比例均在95%以上。

女职工健康检查和妇科检查的情况

在被调查单位中,%的企业能够定期对女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其中%的单位能在1—2年检查一次,%的单位能在2-3年检查一次,其余单位则要在3年以上才能检查一次。另外,能对女职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的单位有711家,占%,其中1-2年能检查一次的占%,2-3年能检查一次的占%,其余单位则只能在3年以上的时间检查一次。

三、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建立和未建立工会组织的单位女职工劳动权益的保护存在明显差异

调查显示,建立和未

建立工会组织的单位,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妇科检查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说明建立工会组织,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条件。

而是否建立工会组织又与单位的经济类型密切相关。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比例是最低的,不足10%和20%,其次是私营企业。而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伤害的也主要发生在这些单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讲,外商投资企业如果是跨国公司,在一些问题上还是尊重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懂得合法经营。但是,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的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缺乏遵纪守法的意识,这是

造成工会组织不健全的主要原因。另外,这些单位的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不易管理,又缺乏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观念,也是原因之一。再有就是一些单位规模

较小,变化较大,经常处于频繁的转产、重组或关闭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原因。

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中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存在较大差异

调查显示,不同经济类型的单位在维护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

在将女职工劳动权益写进集体合同方面,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比重极低,私营企业也不高,最高的是国有经济单位;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妇科检查方面,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执行得最差,特别是定期妇科检查,这些单位的比重只有国有经济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一半以下。个体工商户对女职工的妇科检查和两年以内妇科常见病检查率不到50%;在妇科检查费用的报销方面,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报销比例最低,只有20%左右,外商投资企业不予报销。

女职工劳动保护设施缺乏

调查显示,在女职工卫生设施的保障上,各经济类型单位均不高。这主要与单位人员 的规模有关。在被调查的全部单位中,有345家单位有女职工卫生设施,占%,而在221家女职工大于100人的单位中,有72个单位有女职工卫生设施,占%,在852家女职工小于100人的单位中,有273个单位有女职工卫生设施,占%。虽然比重很接近,但是应该说,大于100人单位的问题更严重。因为根据1993年《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女职工在100人以上的单位,应逐步建立女职工卫生室……”,法规已经公布8年多了,被调查的女职工在100人以上的这些单位,仍然有三分之二没有执行相关法律的规定。

在一些企业女职工“四期”保护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在经期保护上,本次调查只设立了“经期是否从事高空、低温、冷水及三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劳动的人数”,就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总体上存在的问题并不严重,但差别最为明显的是在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在国有经济、公司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比例分别

是%、%、%,而在外商投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这一比例高达%和%,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在孕期保护上,总体上约有%的怀孕女职工能够定期进行产期检查,但在孕期检查费用的报销上问题比较突出。不同经济类型的单位,差别很大。国有经济单位孕期检查费100%报销,比重最高,私营企业的比重最低,而外商投资企业中是根本不存在全部报销的。在不予报销的单位中,以外商投资企业的比重最高,达到%;从被调查女职工产前检查计人劳动时间的情况来看,尚有%未计人劳动时间。公司制企业,港澳台商企业以及个体商业户工作的被调查女职工,产前检查计入劳动时间的比例更低,未算作劳动时间者占50%以上。

3、在产期保护上,突出问题是不同经济类型单位怀孕女职工在产假期间享受工资标准的情况上差别比较明显。主要在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只有%的怀孕女职工能享受100%的原工资,而在外商投资

企业,根本无此待遇;在这两类单位中,还有15—17%的怀孕女职工只能享受最低工资以下的待遇。

4、在哺乳期保护上,在全部调查单位中,三年内怀孕的女职工只有%的人哺乳时间有保证,比例是相当低的。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要求和运用范围已落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

主要表现在:经期、产期、哺乳期的工资标准及相关报销标准和当前工资制度不相适应,各单位难以准确执行。例如,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第四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解除劳动合同”,这里的基本工资伸缩性很大,在企业自主确定工资的情况下,要给予新的、具体的说明。

国有企业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的一些项目上不如其它类型的企业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国有企业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各方面一定比其他经济类型的企业做得好,但本次调查显示,国有企业在一些项目上不如其他类型的企业。国有企业在避免女职工

接触有毒有害工作岗位方面、在女职工卫生设施的建设和卫生用品发放方面、在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方面、以及在产假工资100%发放方面等都出现一些问题。由此说明,有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监督。

四、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执行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条款较多,主要集中在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犯京市实施的若干1 2 下一页

下载常州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研报告201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州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研报告201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北京市“十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后, 面对深化改革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做好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

    北京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查研究报告(范文模版)

    《北京市“十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后,面对深化改革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做好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

    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北京市“十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后,面对深化改革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做好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

    北京市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北京市“十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后,面对深化改革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做好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贯彻落实的调研报告

    xx发电有限公司《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落实的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全面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工作,在全......

    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存在问题及建议之我见

    当前我国正处在历史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家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力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个社会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女职工的......

    关于常州市 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常州本地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状况的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商务这个新兴词汇变得越来越熟悉,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为人们所耳熟能详!谈起电子商务,大部分人都会想......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瞿靖中心小学 转发市教体局关于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 各学校 2013年4月28日是《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颁布施行一周年。为进一步推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