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评课

时间:2019-05-13 15:5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姥姥的剪纸》评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姥姥的剪纸》评课》。

第一篇:《姥姥的剪纸》评课

《姥姥的剪纸》评课

张雯娇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课文既要表现姥姥精湛的剪纸技巧,又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听了李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后,感触颇深。

一、李教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语言朴实。无论是导语,还是过渡语、评价语,激情饱满,生动形象,为学生体会课文设置了很好的情境氛围,李老师在课堂上的那种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急不躁、镇定自若以及灵活的驾驭能力,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二、教学流程清晰明朗

纵观整堂课有三个版块:从品味剪纸魅力——感悟祖孙情深——表达思念、感恩之情,整个流程环环相扣,清晰明朗,过渡自然衔接,给人水到渠成之感,不突兀,不拖沓,孩子们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地往前走,去领略剪纸艺术的魅力,洞晓姥姥剪纸技艺的无与伦比。

三、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看着姥姥的剪纸,你想用哪些词语赞美姥姥的剪纸呢?”“看看课文哪些语句具体描写姥姥的剪纸“神”? ”“ 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读到这里,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姥姥?”在李老师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引导下,出现了很多精彩的发言,一个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的姥姥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活起来。

四、教学留白智慧个性

众所周知,适当的留白,可以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无穷的想象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力体现。而在本堂课中,李老师非常注重留白的设计。诸如让学生在划出的语句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扮演乡亲仿照文章中的句式结构夸夸姥姥的剪纸,最后根据语境练习说话等,都显示了李老师精心设计的巧妙。

李老师在教学感悟祖孙情深时,课件出示了三幅牛兔剪纸图,在引导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让学生扣住一个“拴”字一个“缠”字,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思念、关爱时,也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李老师最后出示教材原文中的一段话,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被打动了,学生也被打动了。我想这正是我们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第二篇:姥姥的剪纸评课稿

《姥姥的剪纸》评课记录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这节课,老师用满含深情的话语带领我们和学生一起走进了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走进了姥姥的剪纸,共同感受了姥姥精湛的剪纸技艺以及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老师花了不少的心思,有许多创意和亮点值得我细细的咀嚼和品味。

一、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交流

在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老师通过让学生寻找并反复朗读描述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剪纸的高超技艺,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坚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增加学生的积累,逐步将文中的好词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深刻含义,老师先让学生读第六自然段,理解“姥姥的手指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知道姥姥的手指就是剪刀,两者已合二为一了,再叫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话,一切就顺理成章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谈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还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因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而进一步体会姥姥的话中寓意。

一点一滴总关“情” ———评《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这位教师的课堂以情动人,整堂课学生都沉浸在一种情绪、情境中。教师的情感自然流露,在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几近哽咽,而学生的情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变得丰富、细腻起来,情感体验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一、图片展示,趣中品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作用于视觉、听觉的刺激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当视听感官并用时,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因而上课伊始,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出示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惟妙惟肖的窗花,并配上动听的音乐,学生一下子进入那剪纸的情境中。老师抓住贯穿全课的一个“神”字进行教学,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姥姥剪纸“神”的语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相机出示了诸多的剪纸作品:如在教学“祖孙情浓”一段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相继出示“A、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B、一头老牛和一只小兔子在地上啃食青草。C、: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乱跳着远去的小兔子。“等剪纸画面,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从而很容易的,孩子们便能体会到剪纸艺术的趣味和神奇,并从中领悟到祖孙之间浓浓的情意。教师以她深情地投入、动情地语言不断地感染学生,加上恰到好处的剪纸艺术图片的展示、辅助,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师、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主动阅读、主动体验和主动感受。学生徜徉于画面和文字之中,感受到姥姥和“我”的浓浓的祖孙情意,他们的知识、能力、精神同时得到了提升,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完美的结合。

二、画面想象,童梦含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位老师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如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老牛与小兔子还会构成怎样的温情画面?”,给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并进行说话训练。学生们纷纷积极地思维,有的构想出了老牛和兔子共同嬉戏图,有的老牛帮小兔子遮挡风雨的图,有的又构想出了“舐犊情深图”等等,这些个性化的回答包含了孩子们许多善良而美好的梦想。此时的学生,心境和梦境也随作者而飞扬,深深的思念之情也随作者在心中流荡。这是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的较好落实。“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教师给学生插上了 想象的翅膀,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这样的坚持训练,会使学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像这样开放式的想象说话训练也体现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这一教学理念,孩子们在自由想象编造的美好画面中一点一滴的体会“老牛”和“小兔”的脉脉情深。

三、读写结合,切身入情。

整节课教师始终面带微笑,用柔美的充满感情的语调,或问、或读、或描绘、或讲述。在温馨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精妙,领悟语境的美妙,力求达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是本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理解句,教师无不采用了让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的教学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课最打动我的地方也正是教者巧妙的进行读写整合之处。《姥姥的剪纸》一文,不仅向我们描述了姥姥剪纸的“神”,而且还让我们品味了姥姥剪纸的“情”,一份对孙儿的“爱”。姥姥的一幅“老牛期待图”让我们每个人都心头一动,“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直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作者最后说“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在这里,教师提出要求,想象“我”的心境梦境,写成信寄给姥姥。随即播放抒情的轻音乐,那柔和的、婉转的曲子更加激起学生们的情感,水到渠成地实现了读者向“我”的角色转换,把“我”对姥姥的思念真挚地、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是此课最大的“亮点”。赞科夫说的一句话:“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课堂上,最纯朴最能打动孩子的不外乎一个词——“真情”!在这里,该教师巧妙的让孩子把虚幻缥缈的“情”化为笔尖字字珠玑,孩子们的情感得到陶冶,不仅发展了学生作文能力,而且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施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现代语文教学,呼唤以人为本,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其自觉学习的能动性。而巧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中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种刺激,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因而正确有效的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入情。

对本课的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1、个别字词的教学不够深入。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但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姥姥就是一个束缚孩子自然天性的“罪人”了。事实上,姥姥是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有了姥姥,有了她剪刀下的“老牛”和“兔子”,才让我迷上了剪纸,让我缠上了姥姥。那么这样的情,就不是单纯字面上的“拴”,而是联系祖孙两代人的纽带和牵挂。

文中还写到“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这里“缠”也不是无谓的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依恋之缠。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也是对姥姥浓浓爱意的痴缠。

所以,本课的情感目标得到了充分的实现,但同时却似乎有缺失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之嫌,对于关键字词的讲解只是轻描淡写,没有进行有效的解读。

2、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

仔细看完全课,不难发现,教师对于学生的整体关注度不够高。指名交流的时候,总是固定的几个学生发言,而更多的孩子则没有被教师关注到,无形中便缺失了交流、成长的机会。教师应该兼顾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指名回答的时候做到覆盖面尽可能的广泛。

第三篇:姥姥的剪纸评课稿[推荐]

技艺高超 情意甚浓

——《姥姥的剪纸》评课稿

“ 一手绝活、一片深情”为我们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姥姥的剪纸》中的情深意切。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课文既表现姥姥精湛的剪纸技巧,又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刘老师的幽默风趣、和蔼可亲在与学生的轻松欢快的交谈中慢慢呈现出来,为孩子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正体现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他的语言朴实无华、穿着得体大方,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风范。课堂围绕课文的“技艺高、情意浓”为主线,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姥姥与“我”的情感世界,让姥姥的剪纸值得作者一生珍惜。

一、自主学习,善抓关键句

(1)姥姥的剪纸——技艺高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轻松地引导孩子紧抓两个“普普通通”,一个“无所不能”进行鲜明对比,姥姥的技艺高超立马跃然纸上。从“你姥姥神了”,“神”字高度概括姥姥的剪纸的技艺精湛。(2)细节对比——思维发散 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锻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里的综合性学习。让孩子仔细观察“猫、虎”,“母鸡、公鸡”紧扣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表现姥姥剪纸的工艺精湛,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一些相似的动物词语再次夸夸姥姥的技艺高。(3)姥姥的剪纸——情意浓 课文细节部分处理是否得当,可看出师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否透彻,一个“栓”蕴含着姥姥精湛的剪纸深深的“栓”住 了我,也体现出姥姥对我浓浓的爱。刘老师通过“姥姥栓住我的都有哪些剪纸呢?姥姥借着祖孙俩的生肖特征将自己对外孙的疼爱剪进了纸里,剪出了富有童趣的美好图画,把童年的“我”深深吸引。

二、多彩形式,酿出深深情思

(1)反复诵读、品出深深情感

“诵读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刘老师在此次教学中以“一读一品,体悟情感”感受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和“我”对姥姥深深的怀念之情。

(2)畅想画面,写出感动瞬间

“学生是语文学习得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刘老师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生活画面定格在姥姥的剪纸当中”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与姥姥会经历的许多值得留念的瞬间。写写长大后姥姥对我的期望以及我想对姥姥说的话。既锻炼的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写作水平有了提高。刘老师在处理最后姥姥与“我”内心的情感活动时,能在情感喷发到极处时,善于捉住学生的情感流动,让学生尽情抒发内心情感。

总结:

课堂教学既表现姥姥精湛的剪纸技巧,又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牛兔图”是姥姥与“我”情感的交织点,在此次教学中,由于时间分散在前面和后面两个阶段,从而忽略体会我和姥姥之间的深厚情感,应在出示每幅图时,让孩子们说说每幅图的寓意,体会姥姥对我的关爱。

另外,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有点过于心急,而慢慢的忽略了“静待花开”的瞬间,刘老师的“等待也是一种美丽”正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蜗行摸索的动力,正所谓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篇二:《姥姥的剪纸》评课 《姥姥的剪纸》评课 张雯娇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形象。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课文既要表现姥姥精湛的剪纸技巧,又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听了李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后,感触颇深。

一、李教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语言朴实。无论是导语,还是过渡语、评价语,激情饱满,生动形象,为学生体会课文设置了很好的情境氛围,李老师在课堂上的那种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急不躁、镇定自若以及灵活的驾驭能力,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二、教学流程清晰明朗

纵观整堂课有三个版块:从品味剪纸魅力——感悟祖孙情深——表达思念、感恩之情,整个流程环环相扣,清晰明朗,过渡自然衔接,给人水到渠成之感,不突兀,不拖沓,孩子们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地往前走,去领略剪纸艺术的魅力,洞晓姥姥剪纸技艺的无与伦比。

三、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看着姥姥的剪纸,你想用哪些词语赞美姥姥的剪纸呢?”“看看课文哪些语句具体描写姥姥的剪纸“神”? ”“ 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读到这里,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姥姥?”在李老师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引导下,出现了很多精彩的发言,一个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的姥姥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活起来。

四、教学留白智慧个性

众所周知,适当的留白,可以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无穷的想象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力体现。而在本堂课中,李老师非常注重留白的设计。诸如让学生在划出的语句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扮演乡亲仿照文章中的句式结构夸夸姥姥的剪纸,最后根据语境练习说话等,都显示了李老师精心设计的巧妙。

李老师在教学感悟祖孙情深时,课件出示了三幅牛兔剪纸图,在引导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让学生扣住一个“拴”字一个“缠”字,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思念、关爱时,也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李老师最后出示教材原文中的一段话,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被打动了,学生也被打动了。我想这正是我们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篇三:《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教材编排的意图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根据教材的分析,这篇课文,我将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根据这一阶段目标的要求和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在第一课时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相关词语;

能力目标、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感受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目标的定位,我认为第二课时的学习

重点难点是: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另外,本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将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小组合作时间,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中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的安排与意图: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以下五个环节:引入情境、设疑问难------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品读感悟-----读说结合,升华情感----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第一环节:

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童年》的纯音乐,简介剪纸。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姥姥的剪纸,去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浓浓的祖孙亲情。

意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兴趣,才能挑起学生心中那颗想学的心。我通过图片再现情景,让学生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剪纸人精湛的技艺,由此与文本产生呢感共鸣。自然而然的走进文本。

第一环节:

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这一环节我将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让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找找、画画、看看,你从课文中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意图:这一步让学生默读、勾画、批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要求,进入边读书边思考的境界。同时,自主阅读,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是与人交流的基础。

第二步: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中,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再抓关键词指导朗读,如:都、左邻右社、无所不能等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在突破重难点方面:如理解“总剪??”这一句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熟能生巧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熟能生巧的句子,读一读,之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熟能生巧的事例。最后再让学生悟悟姥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样设计,在教学中把读、说、悟相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的谈话中轻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第二层次:感受姥姥的勤劳善良

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抓住姥姥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指导学生读出姥姥的勤劳善良。

第三层次:感受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

首先我这样质疑,姥姥的剪纸,除了喜鹊登枝,剪的最多的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读7-12自然段,找出我与姥姥的对话,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最后抓住缠、栓进行想象从、而感受亲情。

第三环节: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我先总结再范读作者后来写给对姥姥的回忆的片段最后出示:姥姥,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进行续写

意图:读是为了积累语言,写是为了升华情感,于永正说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就是学语文。课内练笔,读写结合,注重实践,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开展剪纸的活动,谈谈感受,并写下来

收集有关的民间艺人,办一次民间艺人交流会:

这样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对剪纸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延伸。这样也较好地贯穿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这一要求,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说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界,力争让学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篇四: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

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

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

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

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

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

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2、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

姥姥的深情思念。

所定上述目标做到了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有效渗透: ①在知识能力方面,让学生能自读自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

良,及对我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时,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

生活理解句子。

②在过程方法方面,训练学生默读速度,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边批注自己感悟的学习方

法,培养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会补充完善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学会捕捉爱、学会感恩。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从文字中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浓浓的亲情,能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从而让学生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

心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一些重点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

感饱满的特点,这节课我采用导读法、谈话法,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在课上

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悟、批、谈,从而正确全

面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一系列方法的渗透。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两个课时: 我先简单说说第一课时的设计:

首先,对课文的导入,我以很简单、朴实语言走进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北方人

管外婆叫姥姥,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作者的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

那就是——剪纸。

其次,抓住剪纸发出的“刷刷”声音来统领课文的生字词教学。查字典的本领,特别是

对语境中字词意思的把握,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我重点指导了“爽”的书写及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还让学生对“驮”字书写时该注意些什么,进行了指导。然

后完成《补充习题》

一、二两题,及时巩固生字词及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做到

“当堂达标”。

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能力。交流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句子,检查预习效果。第二课时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观赏剪纸,导入教学

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的特点,体味祖孙情深

三、总结课文,传递恩情。

第一环节:播放剪纸的图片,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姥姥的剪纸,去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浓浓

的祖孙亲情。

意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兴趣,才能挑起学生心中那颗想学的心。

我通过图片再现情景,让学生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剪纸人精湛的技艺,由此与文本产生情感

共鸣。自然而然的走进文本。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让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找找、画画、看看,你从课文中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意图:这一步让学生默读、勾画、批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要求,进入边读书边思考的境界。同时,自主阅读,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是与人交流的基础。

在全体交流时,我遵循读句子——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步骤进行,以读贯穿始终,仍然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方法,从而彻底理解。如在教学“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时,就先让学生

说“熟能生巧”和“总剪”的意思,然后在文中找具体阐述总剪得句段。通过读,达到悟,达到理解。之后,又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再谈,谈后再读,再往深里悟,姥姥这句话还告诉

我们什么?学生自然就能说出,做事,要勤练,要持之以恒,要有毅力,有耐心等。

在这一环节中,还注意训练让学生品字析词,如“拴”“缠”“摆弄”等做到由字、词悟句意。

在学生读句子,谈理解中,还穿插些拓展型的小练习,让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同

时渗透仿写练习,及学生概括能力的练习。如在乡亲们啧啧赞叹姥姥的剪纸动物类时,让学

生夸夸植物等其他剪纸类。既进行仿写练习,也活跃课堂气氛。在理解第13小节时,我又

设计了给那幅剪纸取名字的小环节,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取名,加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同

时培养概括能力。

第三环节:总结全文,思想教育。

结合现在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只会享受、索取而不会爱他人,不会感恩的这一特性,在这里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学会捕捉周围人对他们的关爱、呵护,从而懂得回报,感恩,从

而结束全文。

四、说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12、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界,力争让学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

重难点,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

正。篇五: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配套第二课时的公开课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首先是教材分析中的第一个环节——说教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11册第4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民风民俗”。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是一位朴实善良而又不平凡的老人。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的剪纸,让祖孙有了很多的回忆与快乐。她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第二个环节——说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第三个环节——说教学重难点 1.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2.理解“孰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几个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出示文中有关姥姥剪纸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

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 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

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3. 合作探究法:本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将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小组合作时间,在讨论交流中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的安排与意图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精读了课文的第一到三自然段,初步了解了姥姥,通过听写词语,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导入新课。

二 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这一部分我将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精读课文第4-6自然段

本段重点体会“喜鹊登枝”的无可挑剔,姥姥高超剪纸技艺的练就。在突破重难点方面:如理解“熟能生巧,总剪??”这一句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熟能生巧的句子,理解以后再说说熟能生巧的意思,读一读,之后再让学生联想几个和熟能生巧意思相同的俗语,加深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突破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标注,找出字里行间流露的姥姥对“我”的疼爱。

这样设计,在教学中把读、说、悟相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珍 1 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的谈话中轻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二步:精读课文第7-11自然段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姥姥与“我”在一起时的浓浓亲情。

让学生自由读7-13自然段,通过读好姥姥和孙儿之间的对话,扣住“拴”“搂”等字的体会,感受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

第三步:精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这两个段落是要求背诵的,所以课堂上的读,要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在理 解的基础上背诵,边读边背边体会出姥姥对我的疼爱、祝福与牵挂。重点体会最后一幅剪纸,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体会剪纸中传递的期待,感受祖孙亲情。再借助小练笔:姥姥,我想对您说---的修改,加深对课文情感内容的理解,达到教、学、做的统一。

三 课堂总结

小结:“剪纸”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姥姥与“我”情感联结的桥梁,是寄托着“我”与姥姥情感的载体。

四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教学过程。

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四篇:《姥姥的剪纸》评课稿(第二课时)-精选文档

《姥姥的剪纸》评课稿(第二课时)

“洗”出来的精彩

——《姥姥的剪纸》评课稿(第二课时)

记得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教授在学术报告中曾经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教学设计,要学会“洗课”。要认真考虑,哪些应泼墨如雨,哪些应惜墨如金,哪些应该忍痛割爱。今天,我第三次听廖老师上《姥姥的剪纸》(第二教时),她做课的成功,让我不禁想起了杨教授倡导的“洗课”的理念。真正的课堂,就应该常教常新;真正的好课,更应该追求创新与睿智。廖老师的课洋溢着融融的亲情,焕发着生命的光彩,亮点不断,精彩纷呈。要说好课是“磨”出来的,倒不如说好课是“洗”出来的。廖老师课堂教学的诸多精彩便是她倾情“洗”出来的!

第一次听廖老师执教该课,是在我所任教的六(7)班,第二次是在六(6)班,这两次都是本周星期二的事情。第三次便是今天。三听廖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三次不完全相同的教学设计,三次不同的感受。纵比一下,更为精彩的便是她在今天上的课。下面,我首先比较一下她这次教学与前两次教学上的异同之处。

还有便是基本教学目的相同,即,感悟融融的祖孙情。

不同之处:

①教学环节上有取舍。A、前两次教学曾经扣住第9节

第 1 页 中的“缠”一词进行想象,这一次被取消了。我以为这样处理比较稳妥。因为怎么“嚷”的?(“我”向姥姥嚷)问题的实质是“我”如何设法让姥姥继续剪纸,这,就实质来看,该环节与扣住“嚷着”进行想象,进行对话交流的设计相雷同。B、前两次有迁移练写的练习,这次没有。原先安排的写诗(填空形式)练习,训练流于形式化,实效性极差。本次将其删去,一是因为教学时间太紧,二是因为本次学生在想象练说,学会感恩等练习中已体现了迁移内化意识。C、对背诵的指导与训练得以强化。前两次在导“读”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在指导背书(12、13节)上,相对苍白。

②教学语言上更加凝炼精美。这方面例子很多不再赘述。单举一个语言细节:前两次,廖老师问:“读课文,找一找哪一句写出了作者笑源对姥姥剪纸声的魂牵梦萦?”今天变成:“读课文,画一画哪一句话写出了笑源对姥姥的剪纸记忆深刻?”显然后一种问法更加合理。

正是因为廖老师重视教学设计的推敲、革新,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她的课才不断呈现语文实践的快乐与丰硕。孩子们学得投入,说得动情,有的同学在学会感恩这一环节,已是说话哽咽,热泪盈眶,实在难得!

建议:

本堂课的教学单从对话的有效性上来看,有两点须加强:

①要关注对话的互动性。如:当何雨辰说:“姥姥拴住

第 2 页 了我的心。”师说:“哎呀,你理解得真深,从哪里知道我的心被姥姥拴住了呢?”廖老师没有让何雨辰先说说而是让其他学生回答。想想看,那时候的何雨辰心情平静得了吗?

②要关注对话的生成性。如某男生说:“这幅剪纸也寄托着姥姥对笑源的期待。”廖老师简单地表扬一下就完成了,多可惜呀!其实,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期待”不放,说开去。议、说姥姥期待什么?姥姥的心里仅仅是期待吗?(不对!)还有什么呢?通过你说、我说、他说等多层次互动,深化对姥姥复杂内心世界的理解,深刻感受姥姥心中无尽的爱。……关注课堂上生成性的资源,继而努力向深处挖掘,可以诞生

“洗”出来的精彩

——简评《姥姥的剪纸》一课(第二教时)

记得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教授在学术报告中曾经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教学设计,要学会“洗课”。要认真考虑,哪些应泼墨如雨,哪些应惜墨如金,哪些应该忍痛割爱。今天,我第三次听廖老师上《姥姥的剪纸》(第二教时),她做课的成功,让我不禁想起了杨教授倡导的“洗课”的理念。真正的课堂,就应该常教常新;真正的好课,更应该追求创新与睿智。廖老师的课洋溢着融融的亲情,焕发着生命的光彩,亮点不断,精彩纷呈。要说好课是“磨”出来的,倒不如说好课是“洗”出来的。廖老师课堂教学的诸多精彩便是她倾情“洗”出来的!

第 3 页

第一次听廖老师执教该课,是在我所任教的六(7)班,第二次是在六(6)班,这两次都是本周星期二的事情。第三次便是今天。三听廖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三次不完全相同的教学设计,三次不同的感受。纵比一下,更为精彩的便是她在今天上的课。下面,我首先比较一下她这次教学与前两次教学上的异同之处。

还有便是基本教学目的相同,即,感悟融融的祖孙情。

不同之处:

①教学环节上有取舍。A、前两次教学曾经扣住第9节中的“缠”一词进行想象,这一次被取消了。我以为这样处理比较稳妥。因为怎么“嚷”的?(“我”向姥姥嚷)问题的实质是“我”如何设法让姥姥继续剪纸,这,就实质来看,该环节与扣住“嚷着”进行想象,进行对话交流的设计相雷同。B、前两次有迁移练写的练习,这次没有。原先安排的写诗(填空形式)练习,训练流于形式化,实效性极差。本次将其删去,一是因为教学时间太紧,二是因为本次学生在想象练说,学会感恩等练习中已体现了迁移内化意识。C、对背诵的指导与训练得以强化。前两次在导“读”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在指导背书(12、13节)上,相对苍白。

②教学语言上更加凝炼精美。这方面例子很多不再赘述。单举一个语言细节:前两次,廖老师问:“读课文,找一找哪一句写出了作者笑源对姥姥剪纸声的魂牵梦萦?”今天变

第 4 页 成:“读课文,画一画哪一句话写出了笑源对姥姥的剪纸记忆深刻?”显然后一种问法更加合理。

正是因为廖老师重视教学设计的推敲、革新,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她的课才不断呈现语文实践的快乐与丰硕。孩子们学得投入,说得动情,有的同学在学会感恩这一环节,已是说话哽咽,热泪盈眶,实在难得!

建议:

本堂课的教学单从对话的有效性上来看,有两点须加强:

①要关注对话的互动性。如:当何雨辰说:“姥姥拴住了我的心。”师说:“哎呀,你理解得真深,从哪里知道我的心被姥姥拴住了呢?”廖老师没有让何雨辰先说说而是让其他学生回答。想想看,那时候的何雨辰心情平静得了吗?

②要关注对话的生成性。如某男生说:“这幅剪纸也寄托着姥姥对笑源的期待。”廖老师简单地表扬一下就完成了,多可惜呀!其实,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期待”不放,说开去。议、说姥姥期待什么?姥姥的心里仅仅是期待吗?(不对!)还有什么呢?通过你说、我说、他说等多层次互动,深化对姥姥复杂内心世界的理解,深刻感受姥姥心中无尽的爱。……关注课堂上生成性的资源,继而努力向深处挖掘,可以诞生更多的精彩,铸就更高的品位。

第 5 页

第五篇:《姥姥的剪纸》说课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教材分析:《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精湛,并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充满情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杯念之情。姥姥是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农村妇女。说姥姥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祖孙之间有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择菜,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语言文字的细节描写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精湛。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目标的确立,除了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差异之外,还依据书后的习题,书后习题是对教学目标的体现,这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感受语言文字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精湛。教学难点:通过对剪纸背后情感的把握来体会浓浓的祖孙情。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不能靠老师的单纯讲解,要通过指导阅读,营造氛围,让学生入情入境,亲历其间,内化感悟。感情的升华不能生硬的教学,不能死板的引导,应就势利导,学生能体会多深就多深。

教法、学法阐明: 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而本文为了能很好的凸显“剪纸神”和“祖孙情”这两条主线,主要采用了欣赏法、情感教学法及师生对话。当然,教是为了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越俎代庖,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内化情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各种教学法的交替运用旨在培养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的学习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程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心灵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回顾课文,理清线索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记得本文主要讲什么吗?

这个问题看似老套,没有新意,但对于这篇课文却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第一,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于这样一篇内容繁多的课文,更要提纲挈领,把握主线。第二,通过学生概括的内容,教师可以拎出本文的线索——剪纸,以及本课教学的重点——祖孙情。第三,教师可以相机板书“剪纸神”和“祖孙情”,上课伊始,教学目标一目了然。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自读课文,体会剪纸神。

1.轻声读课文1——6节,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能表现姥姥剪纸的神?

每一个学生主体的阅读期待与阅读感受都是不尽相同的。自读自悟,让学生穿越字里行间,更深入地把握细节,更深刻地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2.通过课件,看看姥姥的剪纸。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课文的欲望,让学生亲身感受姥姥剪纸的美丽。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视觉、听觉、感觉,多频道运作,“入境始于亲”,拉近学生与姥姥的距离,仿佛姥姥就在身边,姥姥的剪纸就在眼前,进一步体会姥姥的朴实、善良、热心。

3.师生对话,入情入境

老师进入姥姥的角色,学生进入小孙子的角色,通过对话,达到趣味横生的效果,学生真的入情入境,初步体会祖孙乐!

(三)生本对话,体会剪纸情

第一次对话:在作者童年生活里,姥姥的哪几幅剪纸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孙子读懂了姥姥的剪纸吗?你读懂了吗?

第二次对话:随着姥姥剪牛兔越来越多,小孙子对姥姥的剪纸有没有新的认识?你又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两次对话,两次解读文本,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倾诉真 情,一步一步,从“剪纸——剪纸情——祖孙情”。在生本对话中,实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在师生对话中,实现对祖孙情这一教学目标的渗透。

(四)一拴一缠,再现祖孙情 姥姥用剪纸能拴得住小孙子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扣住这一拴一缠,真正体会姥姥拴的是小孙子的心,小孙子缠的是姥姥的情。在这一拴一缠中再现祖孙情。

(五)锁定剪纸,升华祖孙情

目光锁定姥姥的最后一张剪纸:小兔子欢蹦着远去了,老牛还能拴得住他吗? 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姥姥与小孙子之间永远都联结着这剪不断的祖孙情

(六)立个支点,宣泄心中情感

如果小孙子也会剪纸的话,他会给姥姥寄去一张怎样的剪纸呢?写一写。学生的情感需要宣泄,如何让他们也能身限于情感的漩涡之中,那就立起情感的支点,让他们奋笔疾书,挥桨而入。

(七)教师总结

这个一辈子都生活在小屯里的姥姥,就是用剪纸这种最普通的方式表达了他最朴实的情感,就让我们记住姥姥,记住姥姥的剪纸。

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剪纸神

祖孙情

“剪纸神”“祖孙情”就是本文两条鲜明的主线,板书这六个字,清新简洁,一目了然。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掌 健

下载《姥姥的剪纸》评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姥姥的剪纸》评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姥姥的剪纸 -演课稿

    12. 姥姥的剪纸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姜玉芹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起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么样?请你说,形态各异、活......

    《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李晓云 各位评委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2课《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说教材: 《姥姥的剪......

    剪纸听评课

    《剪纸》是三年级上半学期第十七课,既是《对称美,秩序美》的延伸和运用又为下一课《皮影戏》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课语言导入,以教室内精致、细心的剪纸作品布置为学生营造了良......

    姥姥的剪纸 教案

    12 姥姥的剪纸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

    姥姥的剪纸教案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的一至六小节,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 3、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

    姥姥的剪纸的说课稿

    姥姥的剪纸的说课稿范文 1、说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一、说教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