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政治发挥题及答案
九年政治发挥题及答案(答案均不唯一,仅作为参考)
1、几十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从国家的方针政策方面去说,以民族方面为主)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少数民族人民的艰苦奋斗等。
2、我们中学生能为祖国最终统一做些什么?
(围绕自己和祖国统一来说)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拥护和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向台湾同胞(小朋友)介绍祖国建设成就和人民的心愿;同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等。
3、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青少年应如何做?
(“三个尊重”再加点)如: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积极宣传民族政策;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做斗争等。
4、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方面准备?
(最好从德智体等方面去说准备)如: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遵守社会公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等。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注意“循环”和“意识”两词)如:教材循环使用;用作业本背面做练习;废纸送回收站;用洗衣水拖地,掏米水洗花。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爱护花草树木;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等。
6、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从总体上说变化的表现,从使得中国发生巨大进步的政策去说原因)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原因是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等。
7、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为周围环境的改善做些什么?
(说你力所能及的做和不做的事情)如:不乱扔废弃物;不破坏花草树木;不乱写乱画破坏公物;积极参加植树活动;宣传保护环境的意义;劝告制止别人的破坏环境行为等。
8、对于国家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不方便,你能提几个好的建议吗?
(从解决不方便的角度去想)如:购物时自带布袋、纸带或竹篮编织筐等。
9、中学生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如何为科教兴国做贡献)?
(从学习和创新去说)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多动手、多动脑,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实践;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等。
10、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就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如:不断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观念;节约每一滴水、一度电;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塑料购物袋;尊重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11、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去做?
如:要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和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等。
12、你能说出几个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吗?
如: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神
六、神七的成功发射;香港、澳门回归;两岸实现“三通”;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等。
13、作为中学生能为计划生育国策做些什么?
(从学习,参加活动、树立意识去想)认真学习我国的人口政策;积极参加宣传计划生育的活动;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等。
14、你认为随手关灯、关水笼头为什么不是小事?
(从资源、美德和责任感去说)如:目前我国资源形势仍十分严峻;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约、不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手关灯、关水笼头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等。
15、青少年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借鉴教材)如: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6、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去说)如:在学习上要勤奋进取、刻苦努力,遇到挫折不放弃;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吃苦耐劳、乐观开朗等。
17、就民族精神某一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该怎么做?
(先写出一方面,然后从学习和生活去谈)如:团结统一:在学习上,尊敬师长;努力学习;认真请教、虚心讲解;观注国家建设和统一的知识。在生活中,与同学和家人和平相处;礼貌等人;不做防碍他人的事情等。勤劳勇敢:在学习上,勤奋进取、刻苦努力,遇到挫折不放弃;在生活中要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知难而进;勇于承担责任等。
18、某个体户(或私营企业主)家里日子起来越红火,他应该感谢党的哪些好政策?
(说使得人民富起来的经济政策)如:应感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态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等。
19、我国多种经济形式举例:
(说谁都认可的)如:国有经济:中国石油总公司;中国移动;中国一汽;中国银行。
集体经济:镇办企业;农民的土地。
个体经济:小卖店;小餐馆;理发店;个人做的生意。
私营经济:海尔集团;大商集团;兴隆百货;大型商场。
20、你打算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如: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做“四有”公民等。
21、我们身边的不道德现象有哪些,为杜绝不文明现象,你提几个好的建议:(现象是指人的行为,建议是指国家政府的作法)如:现象: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物;说脏话,打架骂人;不遵守学校纪律;逃课上网吧等。建议:对学生加强教育;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弘扬爱国主义基地作用;宣传好的典型好的经验;营造文明礼貌气氛围等。
22、学校举办系列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列举你校开展的活动实例:
(活动从主题班会、讲演比赛、知识竞赛、参观、听报告、看录像电影等去想)如:目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实例:召开“网络的诱惑”、“感恩的心”、等主题班会;观看爱国主义电影;请英雄模范作报告;利用黑板报宣传好人好事;举行演讲比赛;征文等。
23、就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某一内容,说说青少年应如何去做?
(必须先写明某一内容,然后写做法)如:爱国守法:爱祖国、爱家乡;遵纪守
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明礼诚信:要懂文明、讲礼貌;尊敬师长;尊老爱幼;讲信誉、守信义;为人诚实,许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团结友善:关心爱护班集体;团结同学;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等。
24、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去说艰苦奋斗)如: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知难而进;勇于创新;节约使用学习用品。在生活中,要勤劳俭朴;吃苦耐劳;不虚荣,不娇气;注重理性消费等。
25、为创建和谐校园你将怎样做?
(不能离开校园生活)如:努力学习;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保护校园环境等。
26、青少年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些什么?
(从社会发展要求、人民的利益和自己实际去说)如: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成才目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建设祖国的本领;明确历史使命;主动承担社
会责任;与日俱增;开拓创新等。
27、体现艰苦奋斗的名言警句及历史典故:
如:警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不是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典故: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铁杵磨针、凿壁偷光等。
28、为创建和谐家庭,青少年应如何做?
(围绕家庭生活说做法)如: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勤奋学习;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家人和平相处等。
29、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还应做哪些努力?
(说国家的方针政策)如: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国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
30、列举教材中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
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31、你知道近两年我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吗?
(注意时间和国家政策)如:免收农业税;提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教材费;下发禁止克扣农民工工资文件;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
第二篇:成人高考政治题及答案
★政治选择题(一)1.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A.经验材料 B.理论结论 C.一般方法论 D.具体方法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则是()A.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C.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3.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这种观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可以()A.认识和改造世界 B.创造客观规律 C.改造客观规律 D.消灭损害人类的规律 5.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A.事物的不断运动 B.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矛盾是指()A.对立面的互相联结,互相转化 B.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C.思维的前后不一致 D.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7.认识的本质在于()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 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 B.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C.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9.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是()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国体 D.意识形态 10.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政治法律思想 B.哲学观念 C.国家政权 D.科学技术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社会功能的是()A.信息功能 B.教化功能 C.强制功能 D.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半封建社会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科学补习所
1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A.《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15.1920年8月,中国最早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是()A.北京小组 B.武汉小组 C.长沙小组 D.上海小组
16.毛主席阐述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理论的著作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论持久战》 D.《新民主主义论》
17.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8.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剥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依靠苏联的援助
19.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共同纲领》确定于()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20.提出中国***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新时期的是()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 21.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2.毛主席思想的精髓是()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实事求是 D.武装斗争 23.“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A.发展道路问题 B.根本任务问题 C.发展战略问题 D.发展阶段问题 24.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实际依据是我国正处于()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5.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2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转化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2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A.按劳分配 B.共同富裕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30.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3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B.港澳台高度自治
C.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D.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32.社会主义各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阶级斗争为标准 33.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A.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体现 B.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C.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34.可持续发展强调()A.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B.经济的发展 C.人口的发展 D.高科技的发展 35.“三讲”中的核心是()A.讲学习B讲政治 C.讲正气 D.三个代表
答案:1.C2.B 3.D 4.A 5.D 6.D 7.B 8.D 9.B 10.C 11.C 12.C 13.A 14.B 15.D 16.A 17.A 18.D 19.A 20.B 21.B 22.C 23.B 24.B 25.C 26.D 27.C 28.C 29.A 30.C 31.D 32.A 33.C 34.A 35.B ★政治选择题(二)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间的关系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唯物主义-元论与唯心主义-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 B.意识的本质问题 C.世界的本原问题 D.真理的本性问题 3.形而上学认为静止()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有运动寓于其中 C.无运动寓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 4.“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指()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系统规律 D.矛盾规律 6.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A.事物的消亡 B.外部因素对事物的作用 C.事物自身的转化 D.无保留抛弃的过程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理性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就是感觉,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集合 8.阶级现象
A.贯穿人类社会始终 B.永远不会消亡 C.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D.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9.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10.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生产力 B.变革生产关系 C.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 D.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1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1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B.封建社会的残余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3.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A.旧民主主义 B.民主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14.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的是()A.李达 B.李大钊 C.毛主席 D.陈独秀 15.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是()A.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16.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的失败 B.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C.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D.护国战争的失败 17.下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宝的是()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党的建设
18.中国***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经济纲领中规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A.没收 B.改造 C.保护 D.赎买
1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A.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0.毛主席思想形成的标志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1.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统一战线
22.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论联合政府》 D.《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23.邓小平理论中,反复强调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消灭剥削 B.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生产力 D.实现共同富裕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实行改革开放 26.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 2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指导性计划的经济体制
29.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依据是()A.按劳分配规律 B.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规律 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规律 30.我国的国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31.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是()A.资本主义民主 B.社会主义民主 C.原始公社民主 D.共产主义民主 32.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的基础是()A.爱国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一国两制”方针 33.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A.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 B.先人后己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34.系统阐述中国***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A.“叶九条” B.“邓六条” C.“一纳四目” D.总书记提出的八项主张 35.中国***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人民民主专政 B.多党合作制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答案:1.A 2.C 3.C 4.B 5.D 6.C 7.A 8.D 9.C 10.A 11.A 12.D 13.C 14.B 15.C 16.D 17.C 18.C 19.D 20.D 21.A 22.D 23.A 24.C 25.B 26.D 27.B 28.C 29.C 30.A 31.B 32.C 33.C 34.D 35.C ★政治选择题(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经济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原和派生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4.否认相对静止的哲学是()A.相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诡辩论 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A.外力的推动 B.事物内部矛盾 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 D.矛盾双方互相联结 8.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它()A.是否为多数人公认 B.是否清楚明白 C.是否与自己的对象一致 D.是否有用 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A.感性直观 B.理性思维 C.客观精神 D.社会实践 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社会中少数人的思想 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 11.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 1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A.《马关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C.《辛丑条约》签订 D.《天津条约》签订 13.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要求恢复的是()A.《天坛宪章》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约法》 14.新文化运动中最早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的是()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15.首先提出毛主席思想这一概念的是()A.刘少奇 B.朱德 C.王稼祥 D.邓小平16.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17.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A.毛主席 B.王稼祥 C.周总理 D.张闻天
1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是()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工人运动,党的建设 19.毛主席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A.没收 B.赎买 C.公私合营 D.改造
21.中共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A.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1979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C.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八大 22.确立毛主席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3.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 2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A.直接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次要动力 25.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A.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目标是实现()A.综合机械化 B.生产自动化 C.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D.科学化 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28.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A.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B.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 29.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A.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 B.劳动者谋生的手段
C.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 D.既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 3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邓小平理论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1.“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问题 32.我国的政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3.以下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A.依法治国 B.坚持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4.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描述不正确的是()A.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B.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是促进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 3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A.民主 B.集中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1.B 2.C 3.B 4.D 5.B 6.A 7.B 8.C 9.D 10.C 11.C 12.C 13.B 14.A 15.C 16.C 17.A 18.B 19.B 20.A 21.A 22.D 23.C 24.C 25.D 26.C 27.B 28.C 29.D 30.A 31.A 32.B 33.C 34.B 35.C
★政治选择题(四)
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即()A.认识论和实践论问题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C.物质问题和意识问题 D.本原论问题和实践论问题 3.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A.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7.质变指的是()A.事物的连续性变化 B.事物根本性质变化 C.非爆发式飞跃 D.事物数量的增减 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性质 B.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性质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 1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文官制度 D.国家制度
1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A.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对象是()A.官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B.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 C.帝国主义,资产阶级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1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共产主义 B.实用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三民主义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A.洛川会议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5.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小资产阶级文化运动B.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C.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D.无产阶级文化运动 16.毛主席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A.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7.毛主席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8.解放战争时期,变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文件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C.《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五四指示》
19.在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是()A.政权和军队问题 B.宪章原则问题 C.和平与民主问题 D.和平建国纲领问题 20.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A.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B.迅速消灭国民党残匪 C.完成解放区的土改工作 D.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
21.下列不能体现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是()A.毛主席发表《论十大关系》 B.党的“八大” C.毛主席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党的“九大” 22.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标志是()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C.1954军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举行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3.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4.中国共产党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5.邓小平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A.1980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2年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是在()A.改革开放目标实现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21世纪中叶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7.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个重点是()A.农业,能源交通和教育科学 B.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 C.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 D.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28.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是()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毛主席 D.邓小平29.关于我国当前个体经济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存在雇佣关系 B.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C.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 D.提供产品,繁荣市场 3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1.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A.阶级斗争 B.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C.民族矛盾 D.经济文化的差异 32.在社会保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3.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发展教育和科学 B.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A.共产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35.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是
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B.服务于社会主义的C.在野党 D.民主主义的政党
答案:1.A 2.C 3.B 4.D 5.A 6.C 7.B 8.D 9.C 10.D 11.B 12.D 13.C 14.B 15.C 16.B 17.A 18.D 19.A 20.A 21.D 22.D 23.D 24.C 25.D 26.D 27.A 28.D 29.A 30.B 31.B 32.B 33.C 34.D 35.B ★政治选择题(五)1.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A.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对立 B.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对立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地质学和胚胎学 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C.机械力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问题,是指()A.两者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B.后者能否反映前者的问题 C.意识的能动性问题 D.实践和认识关系问题 4.否定世界同一性的观点是()A.二元论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旧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 B.运动方式 C.存在形式 D.时空坐标 6.主要矛盾是指()A.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B.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 C.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 D.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的矛盾 7.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是()A.进步和保守的关系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C.相互制约和转化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所谓结果,就是()A.引起现象的现象 B.事物主要矛盾 C.已经发生的现实 D.被现象引起的现象 9.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A.真理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一定的错误
C.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无限性 D.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 10.在生产方式的统一体中()A.生产力是本质,生产关系是现象B.生产力是现象,生产关系是本质 C.生产力是形式,生产关系是内容D.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11.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社会分工 B.分配多寡 C.经济地位 D.政治立场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卅运动 1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了()A.农民运动 B.土地革命运动 C.工人运动 D.文化革命运动
14.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武装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制订于()A.中共“二大” B.中共八·七会议 C.中共“三大” D.中共遵义会议 15.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最紧迫的问题是()A.政治路线问题 B.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C.策略问题 D.思想路线问题 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主要的斗争形式是()A.武装斗争 B.合法斗争 C.非法斗争 D.群众斗争
17.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革命的()A.动力不同 B.对象不同 C.道路不同 D.领导权不同 18.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井冈山土地法》
C.《兴国土地法》 D.《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土地法》 19.中国抗日战争不能速胜而只能是持久战的根据是()A.敌强我弱 B.敌小我大 C.敌退步,我进步 D.敌寡助,我多助 20.抗战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是()A.两者是完全对立的 B.后者服从前者 C.两者同等重要 D.前者服从后者 21.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B.保存富农经济 C.限制富农 D.消灭富农
22.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国体是()A.工人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C.工农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D.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23.邓小平理论和毛主席思想两者之间是()A.替代关系 B.发展关系 C.继承关系 D.继承和发展关系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B.特指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
C.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 D.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25.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A.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B.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
C.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 D.我国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B.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27.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靠()A.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 B.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D.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 2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D.实现共同富裕
29.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A.计划 B.金融 C.市场 D.财政
30.在我国现阶段,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D.私营经济 31.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该主要体现在()A.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 D.人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32.DXP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A.一靠资金,二靠技术 B.要靠改革开放 C.要靠安定团结 D.要靠自己的发展 3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3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A.武力统一 B.只争取和平统一
C.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35.两个文明一起抓,关键是()A.抓物质文明 B.抓精神文明 C.两手都要硬 D.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
答案:1.C 2.D 3.B 4.C 5.C 6.A 7.C 8.D 9.D 10.A 11.C 12.B 13.C 14.B 15.B 16.A 17.D 18.B 19.A 20.B 21.B 22.D 23.D 24.B 25.A 26.B 27.C 28.A 29.C 30.D 31.A 32.D 33.A 34.C 35.C ★政治选择题(六)1.哲学是()A.科学知识的总结 B.科学之科学 C.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世界观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4.运动是()A.绝对的 B.相对的 C.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D.有条件的 5.认为劳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的作用,这种观点是()A.唯心主义的 B.机械唯物主义的 C.辩证法的 D.辩证唯物主义的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7.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8.认识的基础是()A.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规则 B.伟人的教导 C.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D.实践 9.生产力范畴反映了()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劳动工具的关系 D.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10.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国家 D.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1.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是()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C.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主要对象是()A.封建主义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国民党反动派 13.人民军队的最高宗旨是()A.为共产党服务 B.为人民服务 C.为无产阶级服务 D.为农民阶级服务
14.中国民主革命完成农村包围城市的任务,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起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15.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解决敌我矛盾 B.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6.在DXP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居首位的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公司制 1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加强科学精神建设 B.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C.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D.坚持为人民服务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A.阶级性 B.实践性 C.革命性 D.科学性 20.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切为了群众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一切依靠群众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要依赖自然科学的成果,这说明()A.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C.哲学是各门科学的总和 D.科学就是哲学 22.认为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3.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是()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的国家所有 C.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D.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6.DXP理论的主题是回答()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B.怎样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问题 C.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问题 D.怎样搞好党的建设问题 27.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演化文化体制改革 2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B.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C.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9.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A.农业 B.重工业 C.第三产业 D.高科技产业 30.我国经济发展,必须()A.以提高速度为中心 B.以提高比例为中心 C.以提高规模为中心 D.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31.当代世界中的所谓东西问题属于()A.和平问题 B.经济问题 C.发展问题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关系问题 32.中国古代曾有一种“白马非马”论,这种观点割裂了()A.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B.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33.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毛主席完整地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A.在1926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 B.在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 C.在1948年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 D.在1940年的《新民民主主义论》中 35.DXP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是()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D.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
答案:1.C 2.A 3.B 4.A 5.D 6.C 7.B 8.D 9.B 10.D 11.A 12.B 13.B 14.B 15.C 16.A 17.A 18.D 19.B 20.C 21.A 22.D 23.B 24.A 25.A 26.A 27.A 28.D 29.A 30.D 31.A 32.A 33.C 34.C 35.B ★政治选择题(七)1.哲学基本问题是指()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D.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 2.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哲学依赖具体科学,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 B.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C.具体科学可以代替哲学 D.哲学是具体科学,具体科学也是哲学 3.在构成社会存在的三要素中,最基本的是()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D.国家政权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可感知性 D.统一性 5.认为时间空间是感性的先天形式,这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6.对意识表述正确的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C.意识是脱离人脑的绝对观念 D.意识在形式上是客观的,在内容上是主观的 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B.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D.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8.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会犯()A.冒险主义的错误 B.无政府主义的错误
C.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 D.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 9.社会基本矛盾是()A.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B.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国体和政体的矛盾
10.帝国主义在中国夺取投资设厂权开始于()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1.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是指()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的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D.实行武装斗争的三民主义 12.中国民主革命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起点是()A.八·一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1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A.武装斗争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A.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B.反对官僚主义,反保守,反倒退 C.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D.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消灭剥削 B.建设共产主义 C.实现共同富裕 D.大力发展生产力 1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A.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B.实现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合作 D.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7.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是()A.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 C.现代企业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在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先富后富的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以勤劳致富为基础 C.消除两极分化 D.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 19.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国两制”构想 C.群众路线 D.“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20.不属于毛主席思想科学体系的是()A.毛主席个人的思想B.党的其他领导人的思想C.党的文件和决议 D.毛主席晚年的错误思想 21.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A.党的“十三大”上 B.党的“十二大”上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党的“十五大”上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A.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在全社会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D.实行平均分配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社会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主体是()A.企业 B.市场 C.行业组织 D.政府
25.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殖民主义 B.极端民族主义 C.新法西斯主义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6.农业的发展主要靠()A.政策和科学 B.资金投入 C.人力投入 D.政策保证 2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A.共产党*** B.工农联合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 D.以*民主为主的多党联合专政 28.毛主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概念是在()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 B.中共“八大”上 C.《论十大关系》中 D.《论人民民主专政》中 29.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人民民主性质的 D.政治联盟性质的 30.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的“新的伟大工程”是指()A.反腐败斗争 B.改善党的领导 C.祖国统一 D.党的建设 31.在毛主席思想中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的标志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 B.《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C.《论联合政府》的发表 D.《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发表 32.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A.军民一致原则 B.官兵一致原则C.军事民主原则 D.党指挥枪原则 33.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目的 B.人生理想 C.人生价值 D.人生态度
34.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中,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的是()A.生产力的发展 B.思想道德建设 C.理想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5.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物理学 B.心理学 C.哲学 D.语言学
答案:1.A 2.A 3.C 4.B 5.B 6.A 7.C 8.C 9.C 10.B 11.C 12.B 13.D 14.D 15.D 16.A 17.D 18.A 19.A 20.D 21.A 22.C 23.B 24.D 25.D 26.A 27.C 28.A 29.B 30.D 31.A 32.D 33.C 34.D 35.C ★政治选择题(八)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哲学的基本问题 D.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A.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 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原子结构学说,原子--分子论
C.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信息论 D.达尔文进化论,控制论,系统论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两手抓 D.社会意识是完全被动的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可感知性 D.统一性 5.唯心主义时空观的根本缺陷是()A.认为时空是装物质运动的“空盒子” B.认为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否认时空同运动着的物质的联系 D.认为时空是绝对的 6.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类似感觉的特性” B.劳动 C.自然环境 D.客观精神的逻辑发展 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A.真理是不变的 B.真理是永恒的 C.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D.真理永远是有用的 8.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的本质属性的有()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社会属性 C.人的心理特征 D.人的生理特征 9.国家本质上是()A.社会秩序的维持者 B.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 C.社会生活的领导者 D.阶级压迫的工具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A.中国同盟会 B.兴中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民主同盟 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2.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官僚地主阶级专政 13.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起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年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1953年底开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成立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开展“五反”运动是在()A.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 B.私营工商业中 C.全国农村 D.教育和文化界 1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依法治国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部分是()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行政府职能的转变 C.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D.改革金融体系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1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有()A.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B.继承中国革命文化传统 C.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D.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9.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是在()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五大” 20.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应积极发展的是()A.农业 B.第二产业 C.工业 D.第三产业
21.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2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实现共同富裕 B.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23.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是()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A.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B.加快发展速度为中心 C.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为中心 D.平衡比例为中心 25.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是()A.公有制经济 B.股份制经济 C.民营经济 D.中外合资经济 26.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A.把“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把“培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把“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A.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 B.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 28.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实现()A.小康 B.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C.人民生活很富裕 D.解决温饱 2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体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30.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是()A.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团结和合作 C.民族平等 D.民族自由 3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成为全党共识的标志是()A.中共“六大”的召开 B.中共“七大”的召开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八·七”会议的召开 3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人类自身不断增长的需求 B.阶级斗争 C.社会革命 D.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主要动力 D.惟一动力 35.在生产关系各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答案:1.A 2.A 3.A 4.A 5.C 6.B 7.C 8.B 9.D 10.A 11.A 12.C 13.B 14.B 15.B 16.A 17.C 18.D 19.C 20.D 21.A 22.C 23.A24.A 25.A 26.C 27.C 28.A 29.A 30.A 31.B 32.C 33.D 34.B 35.A
第三篇:2018政治答案解析题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解析
34、(1)如何理解“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1)在矛盾群中存在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还要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因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根据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原理,说明为什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答:(2)在矛盾群中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分化从属作用的方面,所以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展问题是我们的主要方面,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35(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需要与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新特点、深刻理解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到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最关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要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前进。
(2)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答:(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36、(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应运而生”?
答:(1)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两大重要历史任务。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为了国家出路进行了早期的探索,由于阶级局限而失败。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由“简”而“巨”,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答:(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光明前景。
37、(1)、为什么说青年时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为人的一生提供“无穷的力量”? 答:(1)理想与信念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的。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理想信念的作用与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材料中的黄旭华、黄大年等人物青年时期即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
第二,提供前进动力。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材料中黄旭华、黄大年等人物正是在正确的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对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三,提高精神境界。理想信念一方面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塑造高尚的人格。材料中黄旭华、黄大年等人物的成功离不开个人高尚的人格。
因此,青年时代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为人的一生提供“无穷的力量”。(2)、青年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答(2)材料通过对黄大年等人物事迹的阐释,使我们知道青年学生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第一,立志高远。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
第二,立志做大事。青年学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第三,立志须躬行。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地学习和工作中。
第四,伟大出自平凡。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人民的幸福,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
38、(1)为何要引导经济全球化释放出更多“正面效应”?
答:(1)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力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英国脱欧、特朗普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增长放缓,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应对危机,各国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向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以利于各国共同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即引导经济全球化释放出更多“正面效应”。
(2)如何理解“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国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答:(2)“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目前,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四篇:教研工作总结+九年政治
政治组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政治教研组工作,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能在学校统一带领下积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求真务实,以落实教学常规为立足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集思想性创造性与一体的教研活动作用,现将本学期政治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建设,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在教研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教学目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考核与评定、论文撰写、业务进修、课题研究等九项指标,使常规要求具体化,教学工作规范化。
2、开展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全组教师都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党的十八大六中全会精神,交流心得体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内外大事,具有良好的政治学习风气。在加强师德修养、遵纪守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表率作用,全组教师相处和睦、团结互助,具有很强的凝聚力。通过师德建设,全组教师工勤奋踏实,乐于奉献,遵纪守法,面向全体学生。组内教师无违法乱纪和体罚学生的现象。另外,全组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到校园建设中去,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与管理,每人都能做到认真对待工作,爱校如家!
3、贯彻新课程理念,健全学习制度,提高业务素质。本组在业务学习活动中,采用集体学习讨论和平时钻研思考相结合的方法,要求组内成员在每周的周四参加本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平时每天关注新闻,及时总结。教研组每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专业书籍,并参加每月一次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在9月份的联盟校同课异构活动中,尽心尽力帮助卫东中学的初小莉老师备课,使其快速成长,在市里讲课时异彩纷呈,颇受好评。
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我校逐步走上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办学道路,教研之风在校园内蓬勃兴起。我们具有良好的业务学习气氛,开学初,组织动员参加了关于我校新课改课题研究任务。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并认真传达和贯彻其精神,自觉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到学校图书馆、资料室阅读有关报刊杂志,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以及现在的教研组网络宽带上网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交流教改动态,教学经验等信息,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1、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教研活动的推动下,教研组成员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2、坚持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教研组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教研组的毛老师长期承担家长学校工作,以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德育工作相结合,为学生和家长奉献了多节有意义有价值有实效的讲座,架起了学生学校家长沟通的桥梁。
3积极参加校公开课教学,认真进行听课、评课、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戴志远、王太平、陈晨的试卷讲评课和常态课都有新亮点、新起色。
公开课之前,先组内听课,互相交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提前精心准备,保证了公开课的质量,公开课后,及时填写公开课记录和开展公开课的评课活动,进一步讨论、研究、提高,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团结互助、搞好传帮带
政治学习的特点是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知识,有时效性、指导性,对学生三观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政治常规教学是提高政治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必经之路,没有良好的基本功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科组要求每个老师按以下教学常规办事:
1、学生作业小考,要及时跟进,做好师生交流工作,填写好作业批改记录。
2、积极参加每周一次的科组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在星期四上午的四节课。各备课组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
3、本学期组织好组内的每人一课和试卷讲评课,搞好听课、评课活动。
4、定期各备课组共同备课,检查青年教师听课记录、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
5、关注中考,积极研讨2016年中考,为初三复习备考工作尽心尽力。
四、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品德课的教学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实践,在十一月份,我组全体政治老师陪同初二
(六)班的学生到盟法院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活动.了法院民事庭审的现场,感受到法律的庄严与神圣,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与观念。随后,学生们亲身实践,组织了模拟法庭巡演活动。在十二月份,为配合政府的宣传工作,政治教师又开展“师生五城同创,幸福共享”的主题班会,与学生共同活动与实践,了解我们身边的社会,了解家乡的变化和相关的政策与法律。
五、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不足
我们清醒认识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教研组工作,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视和加强。
①坚持课题研究和校本研究的结合。近阶段以来开展的课题研究,较重视学科本身的研究及动向,忽视了在校本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②把说课、评课、听课紧密结合。工作中组织教师听课较多,克服有时因时间课时的评课不及时的现象。③对新教师开展“以老带新”外,还应制定更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力争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④新教材知识和教学手段的变动,对政治教师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老教师放下架子,谦虚好学,多多的实践和操作。
2017年,我们全组教师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推进十三中教育教学工作而努力奋斗!
张明明
2016.12.30
第五篇:九年政治教学反思
九年政治教学反思
开学以来,我校在市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参加学校、教研组的课改活动。自己收获很大,深受启发,下面就自己的几点体会结合学校的实际探讨一下:
一、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一段时间以来,指导学生对九年的思想品德课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地复习,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教材的主要内容,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对学习知识不感兴趣,心神不定、无所事事。
2、个别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全面。
3、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
4、课堂教学存在着讲得多、练得少、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突出等。
三、改进的措施
1、认证学习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关材料,通过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明确我校教改的总体目标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具体实施步骤。
2、在教学设计上,遥侧重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3、贯彻落实“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面向总体。
(2)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的灵活的运用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控制、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身投入、紧张而愉快地学习。(3)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的教又要注重学生的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既要注重问题的训练,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4)课堂教学过程重要灵活恰当地体现实施“三阶段八步骤”的教学模式。三阶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八个阶段指出创设教学情境、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主学习、检测教学效果、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教学小结提升。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支持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树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反思人:刘兴华 宝国老镇初中 201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