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广东省普侨区中学 袁运成【内容提要】:《初中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需要培养的是探究知识本质的主动性、自主性。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营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开展活动,构建自主实践的平台。教学中通过质疑、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提高语文能力,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学习;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教给方法;开展活动;培养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需要培养的是探究知识本质的主动性、自主性。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它能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教学中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借教具、助领悟,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这样,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自主学习的意识中。
二、营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①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受益终生。新课程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教师尽最大努力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例如,在学习《钦差大臣》这篇课文时,我认为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不会很深刻。于是我让同学们采用表演的形式去学习,即:五个同学分别饰演文中五个主要人物,其余同学充当观众。饰演文中五个主要人物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一堂课下来,效果相当好,同学的表演比较成功且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较紧密,五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仅熟悉了课文内容,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人物的精神。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培养他们自主开发的意识,能提高他们自主开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中要营造氛围,要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逐步让方法自动化为习惯,让习惯上升为能力。
三、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②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
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教给他们的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语言积累与运用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动手实践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主题,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可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关键。
四、开展活动,构建自主实践的平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建构性学习。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和个性化的过程,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综合性学习”就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如在上综合实践活动《桥》时,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桥的知识;搜集和拍摄有关桥的照片;搜集有关桥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包括有关桥的名称的由来);回想自己读过有关桥的诗文;搜集有关桥的对联、谜语、谚语、成语以及有关桥的传说和故事,等等。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先分组交流,然后集体汇报,再让他们写成专题报告,并且每组同学要向全班同学口述专题报告内容,之后,组织同学进行讨论、评估。同学们有了亲身体验,教师再
适时点拨,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参与热情。他们自愿组织,自主策划,自行实践。这样的学习,从实践中来,从学生中来,同学们自己动手,多种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跳出语文课难上的怪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事事喋喋不休的管家婆、处处面面俱到的包工头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教师也教得轻松,智能的藤蔓也在自由的空气里蓬勃生长,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学只有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及引文出处:
1、《初中语文新课标》 2003年;
2、①培根著作;
3、②《老子》一书。
2008.1.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指导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现结合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拥有者、道德的裁判者。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教师高高在上,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隔绝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以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模式,以气氛死板、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甚至错误的认为,教师越严厉,课堂纪律才会好,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师生关系,必然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也不佳。因此,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温馨、愉悦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是主持人、导演、教练、服务员等。而学生才是主人和上帝。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换位,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学、爱学为舟,促使学生到达学会的彼岸。
二、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走上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途径。为此,在课改中,我彻底转变了教师要讲深讲道这个观念,而将时空、主角、精彩一齐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学习,津津有味地上课。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根据课文中春、夏、秋、冬的描写,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于是,学生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有的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的采用自学的方式,还有的小组邀请我与他们共同学习,因为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学习,因此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得也比较深入。在反馈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喜欢春天,有的同学说喜欢夏天……,并为了能较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学生除了对课文优美语句的理解朗读外,还加上自己课外查找到的知识和富有感染力的描述。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我适机引出下文:小兴安岭除了四季都很美丽,它还是我国的森林宝库呢!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让学生在兴头上产生了继续探究的欲望。这样,一堂本来要讲得口干舌燥的课,就因为让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竟上得这么轻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我的心理不由得沾沾自喜。
三、开展活动是主动学习的动力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做的:
1、演一演。我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 “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以一个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并确定具体演哪一个故事,然后写成剧本形式。还要求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等等,整个过程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较好。
2、游一游。在教学作文课《春天的发现》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最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色记述下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真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比如《草船借箭》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
四、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创设良好氛围是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地位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
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究的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活动的方式很多,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多多益善,因为它好比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又能促进学生思维、意志、品质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不断养成追求新知和进取的精神。
第三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学习的状态下解出来。作为教师,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种种教学方式,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近期的国培研修中,我校语文教师,在网上学习的同时,以“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为主题,在年轻坊主李海婷老师和教研组长张翠燕老师的组织下,结合自身和学校实际,边学习边研讨,边实践。现将自己线下研修后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这一主题的体会、收获进行梳理,以期与同仁们共享。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走路。
“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这段话就充分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主动介入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好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首先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自身能力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其次,给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俄国作家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老师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参与、主动思维的个性。教师不但要善于提问,还要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样学生就学着自己走路,而且越走越顺。
二、老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动脑。
怎样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动脑?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比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的优秀内容引到语文课堂中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
有数据统计,许多成名人士,在学校时大多并非是一流的学生,甚至是根本不起眼的落后学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甚至是落后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这就是依靠了他们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就是源自于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从小就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重要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灵活性,打破课堂教学多年形成的有害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学生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予鼓励、赞扬。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老师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培育,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引导、乐于树立远大理想。这些都需要依靠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完成。
三、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
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就要求有教学的新理念,老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相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四、培养习惯,从抓差生入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最重要一点应从抓差生入手,学生刚入学,每一个人的知识层面不同,各自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老师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中的要求也应该不同。老师要从刚进入中学就开始,作为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起点。由于个人能力存在差异性,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慢慢来培养其习惯。这时老师教学中要求慢,求稳,不能求快,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习惯,刚开始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不讲求格式,也不要求中心集中、至于哪些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更不用提了。刚开始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自主写两段、三段就可以。主要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心情。因为这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让学生克服这种开头难的现象。学生克服了这种习作的恐惧心理,就为以后自主习作的习惯培养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这阶段,老师对学生要有耐心,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信心才有自主学习的冲动。老师对学生其余的知识学习要求也要相应降低台阶,为各种类型的学生设下不同的知识台阶,这样学生都可以攀得上。这样看起来很慢,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自动地转动来了,比起原来有的停,有的转,还是有进步了。经过一、两个月慢而不快的自主训练后,学生的脑筋也开始动起来了,最差的学生也适应了这种习惯,当差生有了进步,其他学生就更在预料之中。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老师要持之以恒,学生要循序渐进。只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篇: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开
题
报
告
吉林省大安市联合乡中学 李红珠 王晶 肖吉彦 王俊厶
一、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
1.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1)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当前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1)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政治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很少能独立从事完全自控的政治学科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讲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正在成为许多教师探究的热点问题。但纵观目前政治课堂教学现状,我们更多地发现,多数政治教师只是将这些教学理念放在纸面上,实际课堂教学中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①“自主学习”口号化。有些政治教师认为,在政治课时很少的情况下,能够让学生学会所学的知识,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自主学习后,教师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教学任务的完成无法保证。②“自主学习”表面化。许多政治教师认识到“自主学习”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也找到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并大胆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教师让学生在课前“主动”预习教材,上课时让学生自主“猜想”和“探索”可能存在的结论,但是由于教材演绎知识的呈现方式,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学生在已经知道结论的前提下无法进入真实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有的教师对自主探究的目的不明确,对探究的过程设计不清晰,导致学生盲目探究,最后只得由教师给出结论;有的教师虽然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但他们往往不关注学生自主意识的养成。
“政治学科自主学习”既是对人的潜能开发和主体教育理论的展望,也是对当代教学理念和课程理论的探索和升华。“政治学科自主学习”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标志着教育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教师的灌输走向学生的自主研究,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已为人们所共识,学生的主体性涵盖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学生有了新的学习理念,有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过程的内驱力和行动力。事实上,由于学生长期受到传统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头脑中旧有的学习理念仍起重要作用,其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很大。课堂上动态流程的调控仍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远远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该通过“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来扭转这种局面。
二、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何让学生科学、自主地学习,前人提出不少优秀的理论,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马斯洛也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己任的人本化教育家,他十分关注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改造经验的过程和儿童的生活过程是一致的;进而又把教育的本质具体化“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开发了一系列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面,杜威主张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和民主,给他们自主探求知识的机会。反对以获取和积累知识为目的,认为这是成人按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经验,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活动,对思维的发展起破坏作用。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创立了程序教学。程序教学以操作条件学习为基础,学生对于整个学习过程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与传统的讲述式教学相比,程序教学更要求学生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它是一种在教师辅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的蓬勃发展给自主学习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操作主义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的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作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学习的自我调控反应和临近的强化物建立了联系。操作主义理论非常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主张要给予学生外部的提示和及时的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人本主义认为: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最高的要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的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自我系统不仅对学习动机的激发起关键的作用,而且对生成假设、解释、预测以及信息加工和组织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消除他们对学习能力的自我怀疑和消极的自我评价;其次要针对学生的自我过程分别予以指导。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应用信息加工的控制论来解释自主学习,他们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来源于自我信念,包括结果预期、效能评判、归因、诱因或价值观等。认知自我监控在个体的自主学习中起着复杂而又关键的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中国的许多教育者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结出很多的宝贵经验。教育家蔡元培提倡“重启发学生,使能自动研究”的教育方法。主张教育学生时要使学生能够做到“自动、自学、自觉”。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因提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而备受推崇,《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可以领略她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关注程度。教育家周弘对“赏识教育”的研究和应用很有成就。“赏识教育”是“主体教育论”的一个分支,也是关注学生的教育,关注学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对推进政治课程改革和政治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上对新课改基本理论作一次全方位校验和审视。对新课改背景下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政治学科学生的自主学习,指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地说,在学习前,学习者有着积极的学习心向,有明确的近期和长远的学习目标;能自己制订出学习规划和详细计划;在学习中能正确应用学习策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能运用所学技能与能力积极进行交际活动;在学习遇到不利情况时能及时进行心态、方法等方面的自我调整;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能独立思考,富有创新精神。
2.实践价值(1)有助于提高政治教师教科研能力和专业发展。政治教研组全体教师围绕“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课题去进行教学研究,使教师的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的立足点,“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化为平常话题,成为备课、上课、评课的主题。这一课题对政治教师的教育教学、师生关系的构建将有全新的认识,对政治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促进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
(2)有助于政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过程的效益,取决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当发挥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上下功夫,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因素和实施手段,课堂信息反馈渠道多元﹑畅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有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课题的研究着力凸现政治学科对学生自主意识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等方面有较大发展。探索科学的学习方式,改进政治学科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提高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
(4)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知学、好学、乐学的核心是乐学,即学习者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志趣。学习志趣,已经不止是对学习的一种爱好和兴趣,而是与个人理想和目标相联系的心理稳定性和倾向性,是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习潜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大多曾参与市级和区级课题的研究。很多论文在不同刊物发表或在不同级别的评比中获奖。课题组成员基本上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较强。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自主学习:即自我调控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而主动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过程。就元认知过程来讲,自我调控的学习者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制订计划、设置目标、进行组织、自我监察及自我评价。这些过程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自己和作出决策。从动机过程来看,自我调控的学习者认为自己是自主的和受内在动机激励的,自我效能感高。从行为方面看,自我调控的学习者选择、建构甚至创造最适宜学习的社会和物质环境。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
政治学科:即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培养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自主学习中取得预定的效果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
国家都是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2.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1)研究假设:如果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能改变学校以往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比较适合实际的“政治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政治学科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目标:本课题立足我校实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普通高中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理念;探索和创新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形势下,政治课堂教学方式的推陈出新,改变90后中学生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形成提高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自主学习政治学科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政治学科教师在课改形势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务实型的研究性教师;构建政治学科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学习的平台。
3.课题研究过程设计(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遵循理论澄清—现状调查—案例剖析—实践改进—成果转化的路径,前一阶段研究为后一阶段研究的基础,每个阶段又构成相对独立的研究任务和研究价值,总体上相互支撑。本课题是应用性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在实证和行动研究中力求获得理论突破。
(2)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2014年6-8月):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撰写和上报课题申报报告。
申报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正式申报课题,等待立项批准。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会议。
实施阶段(2015年3-11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在高一新生、高二学生、高三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现场指导。指导学生自主撰写政治小论文。课题组内检查、督促。组织研讨会、展示会等活动。课题研究进展和成效在校园网公布。
中期检查(2015年12月):检查、督促课题进展情况。撰写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接待中期检查。
结题阶段(2016年3月):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做好现场结题申报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将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举行课题结题大会。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6.课题研究方法设计 行动研究法:针对当前政治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现状以及政治教师的引导情况,提出可行有效的引导方案与策略,不断调整、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年级差异、性别差异),了解学生对不同自主学习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自主学习策略;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在理论的指导下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总结、边完善,分步实施课题研究目标。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二十年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状况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找准本领域研究的前沿,吸取有益成份,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案例研究法:调查当前中学政治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以及教师引导情况,搜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或进行案例反思。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总结出适合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上升为经验并进行推广。
课堂实践、教学研讨等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有关理论依据的研究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在研究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主要用案例研究法;研究成果总结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7.研究的难点预测及其对策
难点:如何做到既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政治学科自主学习时间而又不影响政治教学进度,使政治学科教学质量有保证。
对策:考虑到学生政治课上自主学习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形成主动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以在布置政治预习作业时要求学生从经历自主学习过程的角度来预习,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课堂上允许有“留白”,有些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妨留给学生课后去探究,使政治学科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空间更大。还可以进行专家咨询,积极争取专家的指点和帮助。
9.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方向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关注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中非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探索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之道。
(2)研究方法创新:以课堂行动法研究为主,跟踪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把课题研究与政治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力求形成独特的政治教学风格。
(3)研究内容创新: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与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课后延伸学习及自主记忆的有机整合。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尝试自主学习的探索,下面几点是我的做法是。
一、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
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二、教师应做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1.多导读,少讲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2. 多情趣,少刻板。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3.多民主,少特权。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小学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
三、提供实践空间,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我个人认为,这个“实践”应该包括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阅读实践就是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生活实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行语文教材就体现了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空间。我校的一位老师上《四季的脚步》时,在引导学生领悟了“四季”以后,学生兴趣盎然。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有的同学画了一幅画,有的同学作了一首诗,有的同学来个即兴表演……这些都充分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整堂课气氛活跃,达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探索,放开手脚,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