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楚才小学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工作总结
楚才小学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工作总结
楚才小学是一所向农民工子女开放的平民式小学。目前,学校进城务工子女达到88%左右。一直以来来,我校动员各方力量关心进城务工子女,做好融合教育工作。虽然务工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条件、处事方式等都各不相同,且多数家庭都处于弱势群体等,但为了让家长放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找到幸福感与归宿感,与城里的孩子一同享受公平教育。我校以“尊重教育”为理念,共建尊重教育文化氛围,引导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共享童年快乐。通过我们的努力,家长们对我校教育教学反响很好。现总结如下:
一、阳光接收,一视同仁
在接收进城务工子女进入我校学习方面我校领导一向高度重视。对就读的务工子女无论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还是转入我校随班就读的老生,我校都一视同仁,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以及心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尊重、关爱。一是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学习宣传义务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让全体教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二是在接收学生及家长报名时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答,诚恳分析,真心接纳;三是分班时,严格按照班级名额公平公正公开分配,对学生来源不问出处,一视同仁。
二、爱心帮助,共同进步
务工子女中很多学生和爷爷奶奶在乡下长大,到上学的年龄才来到陌生的城市,来到父母身边。因为成长环境、前期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在他们身上有很明显的特征如:不自信、怯场、学习吃力、怕与人交流„„面对这些,我校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特点,从不侮辱、轻视或体罚学生,而是尊重学生个性,真诚的关心和帮助他们。
1.关爱每一位学生心理。在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做到坦诚相待,做知心朋友。把学生的困难当做大事来解决;对他们学习上、生活上的不足,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通过访万家活动、家长学校、家校联谊、家长开放日等渠道与家长积极沟通,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努力培养家长现代教育意识,让他们重视孩子的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养成。共同配合,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心理环境和生活环境。
2.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孩子的能量是无穷的,为了让每一位务工子女在学校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尊重,我校创设了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寓教于乐,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欲,体会成功,找到自信。如“四节”活动--(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一是读书节活动。每学期四月份我校都要组织读书节活动,通过班级阅读、家校阅读、校园淘书等方式,引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同时也增加务工子女的知识面、写作水平、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深受学生欢迎;二是艺术节活动。每学期五月底六月初我校都会组织校园艺术节,务工子女都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老师处报名参加活动,如唱歌、跳舞、器乐演奏、时装表演、绘画设计、游戏节目等等,通过老师专业的指导训练,孩子们都能在某一个方面得到展示,不仅能;三是科技节活动。越是务工子女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在学校组织科技节中,孩子们动手制作的风筝、飞机、航模、车模等作品或比赛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技热情;四是体育节活动。体育活动也是务工子女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他们好动、精力充沛,在体育节中,积极参与每一项体育竞技赛活动,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受到城里孩子的赞赏与羡慕;在亲子趣味运动会中,家长、孩子和老师一起参加,仅增强了学生体质,同时融洽了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此外,学校还结合节假日和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集体舞、春秋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我、展现自我、提升自我。
3.关心每一位孩子的生活。“新学期新书包”是我校关爱务工子女的一项传统活动。每学期开学典礼,我校都会在各班选出一部分积极向上、进步快的务工子女代表,学校出资购买新书包、新文具赠送给学生,近两年来,获得赠送书包学具的务工学生达到近200人,学生、家长反向特别好;学校还通过党员一帮一活动,与务工子女结对,班级结对、班级活动等途径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师生的关爱,学校的温暖,城市的快乐。很多务工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发言时都表示在楚才小学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作为楚才小学的一员感到非常的自豪,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全面发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来报答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同一片蓝天下流动的花朵”,他们的父辈为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奉献着智慧和青春、挥洒着辛劳和汗水,这些流动的花朵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和关心。因此,关心和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校要继续做好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融合教育工作,将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在楚才小学这片热土上,构建“求真、求善、求美、求乐”的和谐氛围,让城乡学生共饮长江水,共享一片蓝天,共享成长的快乐!
第二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一年级一班
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班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班级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帮扶教师经常找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
我班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学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五年级二班
为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班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班级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帮扶教师经常找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
我班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学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
第三篇:小学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帮扶教育工作总结
经过开学初的认真统计,我校现有进城务工子女学生299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全校学生40.7%。他们普遍来自贫困落后地区,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薄弱。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充分发挥了教育主渠道作用,齐抓共管,着力抓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工作。本学期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进城务工子女进行了帮扶教育。
一、学校领导重视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的认识。让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大多生活在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他们的环境艰苦,缺乏关爱,普遍存在感情脆弱的情况。进城务工子女来到我校,他们渴望能得到老师的关爱,能与同学们平等交流。能得到学校全体教师的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
二、把关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通过学校在教师中的宣传和要求,本学期基本做到了,教师与学生们之间坦诚相待,交知心朋友,基本满足他们的求助心理,对他们在生活行为上存在的不健康、不规范、坏习惯等问题。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学校以开展活动的形势,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培养他们的平衡健康心态。
三、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措施
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群体中,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不讲文明、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在抓好日常教学的同时,举办各种兴趣活动,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儿童心理特征,学生喜爱的活动,如开展文化艺术节、国旗下的演讲、男女学生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势,弥补他们的缺陷。通过活动,让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言行,清楚地判断是非,真正做到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四、学校开展以“文明礼貌、卫生纪律、两操”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评比,每周为做到好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促进了他们的行为习惯、个人品质、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五、学校教育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主渠道,社会、家庭的配合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教育网络,如观看法制教育图片展、安全教育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戒毒所等。我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举行家长座谈会,学校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努力培养家长的现代教育意识,使他们重视孩子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养成。学校还重视孩子对家长的影响,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讲给父母听,如环保知识、法律知识等,通过学生的行为使家长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本学期我校教师们以做到了“关注、关心、关爱”他们,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拓展思路,创新教育形式,为我校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第四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2016.6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校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我校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每班推荐几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进城务工
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二至周四的下午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5、形成关爱合力。
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7、给父母的一封信。
各班级还安排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2016.06
第五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子女工作总结
东土门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义务教育就学工作”自查报告
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校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我校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每班推荐几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二至周四的下午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5、形成关爱合力。
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
7、给父母的一封信。
各班级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2013.9
东土门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义务教育就学工作”自查报告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