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中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XXX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近年来,XXX中学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根据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要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XXX中学全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保障招生地段内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XXX中学教育发展规划,纳入义务教育保障体系。一是制订了《XXX中学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将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并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三是简化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办理程序,按照就近原则安排入学。四是对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困难资助、评优奖励等方面与城区原住居民子女享有平等权利。五是把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纳入每学期开学工作检查范围,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六是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对家庭困难学生给予一定资助。
2、建立了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加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段时间,重点抓好抓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强力推行素质教育;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育水平;三是加强课程、教学、学生三项研究,增添教育发展活力;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保障进城外来务工从业人员子女享受平等优质的教育。
XXX中学
2018年7月
第二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丹东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省文件精神并出台了《丹东市关于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扶助专项工作方案》、《丹东市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始终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丹东地区现接收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9693人就读,完全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为丹东市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我市已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纳入了全市教育工作总体规划,按照相对就近、免费入学、统筹安排、一视同仁的原则,及时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就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小学由学校统一安排,在社区张贴招生通知,各校组织学生报名入学;小学升入初中就读,由教育局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居住地址,相对就近分配到初中就读。
二、实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
丹东市教育局下发了《丹东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分班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阳关分班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坚持按学区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本地学生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混合编班,在教育收费方面,免学费免书费,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学校做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指定学校参加中考,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确保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享有和城市学生同等权利。
三、简化入学程序
为了方便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办理转入学手续,只需提供户口、居住证、务工证明,教育局根据其居住地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就读学校,学校无条件予以接收。
四、加强学籍管理
建立了以学校管理为中心,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为加强对流动儿童就学情况监管,各校还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备案表、留守儿童档案,及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信息及就学、转学、辍学等情况。
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也是义务教育公平的体现,丹东市教育局将一如既往积极主动承担责任。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确保他们有学上,上的好。
第三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制度
武功县长宁中学进城务工
人员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制度
2014-9
武功县长宁中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精神,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提出如特拟定本方案。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
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在划定范围内的学校不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严格执行陕西省学籍管理规定。
三、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四、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各级组、处室要加强对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2017年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或外出务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造成进城务工子女、农村流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加。我校为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正常入学,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其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共享快乐蓝天。
一、建立学生档案,实行教育帮扶责任制
开学初,各班都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信息,建立档案,制定措施。在学生信息栏中备注监护人、代理妈妈,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对各类信息进行登记造册。由班主任牵头,会同任课教师,在具体分析其落后的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帮扶计划,并且以班级为单位,对有特殊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指定帮扶联系责任人,将责任分解到每位教师,担任“爱心妈妈”。从学习到生活实行全程教育、关心,定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在校内外的思想动态,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
二、探索总结,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解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1.营造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切实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成长,深入实施以“关爱生命,快乐成长”为主题的走进学生心灵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走进农民工”等活动载体,让广大师生都参与进来,在全教育系统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教育环境,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少年儿童一起沐浴着教育的阳光茁壮成长。
2.构建联系绿色通道。通过设置亲情电话、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谈心室,建立学习反馈制度、谈心制度等方式,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联系,及时相互交流。让家长务工放心、学生学习安心。通过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关爱方案,消除他们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排解心理压力,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户外游览等各种活动,让学生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三、完善保障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建立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及教育对策的调研机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进行调研,尤其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这支主线,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开展课题研究,用调研的成果,指导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领导,持之以恒地抓好务工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
从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硬件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学校的建设力度,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努力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
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开创我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五、解决人数
一年级:随迁子女入学人数56人。二年级:随迁子女入学人数53。三年级:随迁子女入学人数2人。四年级:随迁子女入学人数2人。五年级:随迁子女入学人数2人。六年级:随迁子女入学人数2人。
第五篇: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说明报告
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
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说明报告
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工作方案,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形成关爱合力。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4、给父母的一封信。各班级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
总之,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使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