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实施方案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我校将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实现“零障碍”,并在收费、教育教学管理、入队入团、评优奖励、学籍管理、升学考试、招生录取和困难补助等方面与学校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努力保证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二、入学对象:
年龄为 6周岁以上,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校学区招生范围内务工的农民子女。
三、入学条件:
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持户口簿和身份证、在流入地的暂住证、在我市经商或务工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以及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等材料,向流入地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符合条件的,学校将安排入学。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入学通知制度。为方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每学期开学前,在我校校门口和学区范围内张贴招生简章。
2、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收费、教育教学管理、入队入团、评优奖励、学籍管理、升学考试、招生录取和困难补助等方面与学校其他学生平等对待。
3、建立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对每个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建立起家校联系卡,使学校、教师、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增强双方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注意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师生尊重、关爱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愿意、乐意学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4、困难学生助学制度。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结对子”等活动,积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以切实减轻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负担。
马鞍山市濮塘中心小学
2012.9.1
第二篇: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实施方案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方针,我校将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长效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在收费、教育教学管理、入队入团、评优奖励、学籍管理、升学考试、招生录取和困难补助等方面与学校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努力保证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二、入学对象
6周岁以上,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校学区招生范围内务工的农民子女。
三、入学办法
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持户籍所在地户籍证明和身份证、在流入地的暂住证、外来人员就业证、经现居住地计生部门查验的由原籍办理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及原就读学校出具的学籍证明等材料,向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凡符合条件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入学通知制度。为方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每学期开学前半个月,在我校校门和学区范围内,张贴《入学通知书》。
2、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文化学习、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平等对待。建立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对每个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建立起家校联系卡,使学校、教师、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增强双方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注意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师生尊重、关爱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愿意、乐意学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3、困难学生助学制度。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结对子”等活动,积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以切实减轻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负担。
第三篇: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总结
乌鲁木齐市第114中学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振兴中路东二巷231号142县道附近,是一所实施义务教育的九年一贯制新建学校。现开设32个教学班,有中小学生1600多人。近年来,随着米东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校普及范围内,聚集了大量进城的务工人员,他们为我区城市繁华和现代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妥善解决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是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严格执行《米东区义务教育阶段外来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随迁子女就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作为流入地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严格执行国家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真正为进城务工人员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统一思想,全体动员,努力营造关心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良好氛围。
依法保障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贯彻《义务教育法》、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体现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更是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严格管理,关心爱护,让务工人员子女融入114中学快乐大家庭。
1、免收其借读费,使其与本地的孩子一样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2、分班时一视同仁,平行分到各个班里。并配备优秀的教师任教,保证教学质量。
3、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未来,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每位老师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不歧视、不排挤,积极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和自信的精神风貌,为学生的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基础比较差。学校根据这一情况,专门安排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务工人员子女结对子,教师也利用课余时间为这些学生做免费辅导功课,使他们尽快跟上学习。
4、外来务工子女,容易产生“矮人一头”的自卑心理和敌视攻击他人的行为,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从思想深处积极引导,从生活上主动关心帮助,使他们感受到师生的关爱和学校的温暖。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全天候开放,对于心理存在问题的孩子,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5、学校在各项管理上注重关心务工人员子女,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从生活细节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生活习惯。每周检查指甲头发等个人卫生。并通过团委和德育处组织各种活动,每周召开主题班会并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强意识,从而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之尽快与城区学生融合,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6、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发现部分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能力比较差,根据这一情况,学校多次召开家长会、聘请专家到家长学校中举办家教管理讲座,以提高务工人员家庭的教育水平。此举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
我校上下一心的努力,社区务工人员子女在我校生活愉快,学习进步,养成了比较好学习和行为习惯,他们的家长也能够放下后顾之忧,踏实工作,不再为孩子上不起学,上不好学而心力憔悴。今后,我们将更坚决的执行国家和地方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好政策,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做更多的工作,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在子女教育上的实际问题。
乌鲁木齐市第114中学
二〇一五年二月五日
第四篇: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提纲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提纲
一、调查目的详细了解当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探究和把握国家、政府、学校及社会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上所做的工作和表现,发现在此过程中其所做的功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调查地点及对象
宜宾市江北江川农民工子弟学校 在校就读的学生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向江川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2、访谈调查--走访江川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及领导
3、网络调查--上网和看书收集相关资料作为参考、借鉴
四、调查主要内容
1、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如学习环境、硬件及软件设备配给、师资力量、生活状况等)
2、校为此现状做出过哪些努力;
3、政府为此出台过哪些政策或法律文件,采取过哪些措施;
4、会人士的反应是怎样,是否有过行动;
5、对川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和学校、当地政府及社会人士所做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或看法;
五、时间安排
1、第五周,组长组织开展小组讨论会,讲解确定本组的题目以及
接下来几周的工作任务及安排
2、第六至八周,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写好提纲和文献综述;
3、第九周,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拟好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所需的问
题;
4、第十周,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前往调查目的地---川江农民工子弟
学校开展调查;
5、第十一周至十二周,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调查心得和经验,并
写好各自的调查报告;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组长安排相关成员制作PPT;
6、第十三至第十四周,小组推选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本小组调查成果,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经验和心得体会。
第五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制度
武功县长宁中学进城务工
人员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制度
2014-9
武功县长宁中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精神,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提出如特拟定本方案。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
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在划定范围内的学校不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严格执行陕西省学籍管理规定。
三、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四、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各级组、处室要加强对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