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XX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
教育工作总结 XX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2017年,我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有121人。这一年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的办学思路,贯彻“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办学思想,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全面落实各项工作。
一、建立学生档案,实行教育帮扶责任制。
开学初,各班都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信息,建立档案,制定措施。由班主任牵头,会同任课教师,在具体分析其落后的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帮扶计划,并且以班级为单位,对有特殊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指定帮扶联系责任人,将责任分解到每位教师,担任“爱心妈妈”。从学习到生活实行全程教育、关心,定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在校内外的思想动态,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
二、探索总结,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解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1、营造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切实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成长,深入实施以“关爱生命,快乐成长”为主题的走进学生心灵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走进农民工”等活动载体,让广大师生都参与进来,在全教育系统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教育环境,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少年儿童一起沐浴着教育的阳光茁壮成长。
2、构建联系绿色通道。通过设置亲情电话、知心信箱,建立学习反馈制度、谈心制度等方式,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联 系,及时相互交流。让家长务工放心、学生学习安心。通过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关爱方案,消除他们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排解心理压力,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让学生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四、完善保障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建立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及教育对策的调研机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进行调研指导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领导,持之以恒地抓好务工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
从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硬件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学校的建设力度,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努力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开创我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2015年,为适应社会发展,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我县教体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誉。2015年秋季进城务工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随迁子女应入学人数2693人(其中小学1934人,初中786人),100%安排入学就读。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入学2634人,其中小学1934人,初中786人。公办学校招收1803人,民办学校招收831人。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整合城区教育资源,加强城镇中小学规划,加快学校建设
1、改扩建学校:城区中小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学校餐厅和宿舍楼等硬件建设,为学校接受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工作奠定了基础。
2、选址再建新校:县教体局积极争取政府学校建设投入,落实经费保障,督促学校建设进度。去年秋期,我县二初中正式建成,招生20班(远期36班),有效缓解了城区就学压力。
(二)加强管理,畅通入学渠道,确保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全部就近入学
1、今年秋期开学前,教体局下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对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要求城区各中小学校做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区范围学生同等对待。
2、于今年8月份印发了《xx县教育体育局关于2015年城区招生工作的通告》,明确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招生原则、招生划片范围、招生办法程序和招生政策,推进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行为的进一步规范。《通告》下发后,县教体局对城区学校的招生工作,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加强了领导,进行了专项督查,推进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的有效落实。
3、在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中,县教体局强化服务意识,在方城教育信息网上公布入学政策和咨询电话,在城区的显要位置张贴《招生通告》,接受家长的咨询。同时,简化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手续,根据城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以公办学校为主,统筹安排,确保了我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0%入学。
(三)完善优化措施,加强教育、帮扶、资助工作,确保进城务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
1、认真组织城区各学校学习关于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文件、政策及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做好了接纳进城务工子女入学的前期准备工作。
2、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保证进城务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要求城区各学校完善制度,把做好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城区各学校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把教育好进城务工子女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多给进城务工子女以关爱,多从正面引导,重视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加强文明礼仪训练,使他们尽快融入到学校及班级中。要求多从生活上关心,学习上指导,对他们学习兴趣、学习水平等,尽快摸清,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认真拟订出帮扶计划。要求加强对进城务工子女家庭进行走访,做到学校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家长了解学校工作,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要求各学校多创造条件,设计活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互相了解,互相认同,努力构建“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冷漠;
多一点感情,少一点指责”的和谐氛围。今年春期,城区各学校开展了“手拉手、一本书、传友情”活动,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优势,通过手拉手结对形式,通过主题队会、红领巾广播、雏鹰假日小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服务和帮助,使他们在读到一本好书的同时,交到一个好朋友,留下一份美好的童年记忆。
3、动员各方力量,关心进城务工子女。县教体局积极联系团县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形成教育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开展进城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努力使这一特殊群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争做优秀学生。
二、下步工作打算
1、我县城东新区再新建一所小学,建成后为城区招生缓解压力。
2、县政府已研究规划并将卫庄小学迁址新建,新建学校计划36班规模,有效缓解城区学校尤其是城区一小、龙城小学的办学压力。现在资产处置工作正在进行。
3、县政府、县教体局和释之街道中心学校正在协调有关方面,整合城关二小、四小资源,在鲁姚路南原南关小学旧址改扩建一所寄宿制学校,由原来20亩地的基础上再征地10亩,学校建成后将容纳学生1500人。
xx县教体局
2015年9月11日
第三篇: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或外出务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造成进城务工子女、农村流动、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加。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其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共享快乐蓝天。
一、建立学生档案,实行教育帮扶责任制。
开学初,各班都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信息,建立档案,制定措施。在学生信息栏中备注监护人、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对各类信息进行登记造册。由班主任牵头,会同任课教师,在具体分析其落后的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帮扶计划,并且以班级为单位,对有特殊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指定帮扶联系责任人,将责任分解到每位教师,担任“爱心妈妈”。从学习到生活实行全程教育、关心,定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在校内外的思想动态,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
二、探索总结,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解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1、营造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切实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成长,深入实施以“关爱生命,快乐成长”为主题的走进学生心灵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走进农民工”等活动载体,让广大师生都参与进来,在全教育系统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教育环境,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少年儿童一起沐浴着教育的阳光茁壮成长。
2、构建联系绿色通道。通过设置亲情电话、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谈心室,建立学习反馈制度、谈心制度等方式,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联系,及时相互交流。让家长务工放心、学生学习安心。通过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关爱方案,消除他们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排解心理压力,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户外游览等各种活动,让学生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四、完善保障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建立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及教育对策的调研机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进行调研,尤其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这支主线,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开展课题研究,用调研的成果,指导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领导,持之以恒地抓好务工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
从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硬件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学校的建设力度,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努力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开创我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实施“两个为主”的总结
第四篇:《成都市青羊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细则
《成都市青羊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实施意见(试行)》实施细则
(讨论稿)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成都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意见(试行)》,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由区人民政府领导,并对该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第三条
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管理、指导和督促本行政区域内实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工作。
第四条
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规范程序、公开透明、方便办理”的原则,负责本区域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转)学报名登记点的设置。每年6月中下旬,办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入(转)学报名登记。
第五条 由市教育局通过主要媒体,提前一周向社会发布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的政策解答、报名登记时间和报名登记点等信息。
第六条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在统一的报名登记时段内,到IC卡暂住证发证机关所在城区的报名登记点办理子女入(转)学报名登记。
第七条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办理其子女入(转)学登记,应当出具以下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和经本人签字的复印件:
(一)本人和子女的同一本原籍农业户口薄和经计生部门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二)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签发的IC卡正式一年以上的暂住证和租房合同;
(三)本人的有效劳动合同和连续缴费半年以上的综合社会保险凭证(即《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卡》)。
(四)非起始年级新转入学生须出具原就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签章的学籍证明。第八条 各城区所属劳动保障、工商、税务和计生部门应派专职干部到所辖各报名登记点现场办公,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进行现场归口验审,对证明材料不齐或不实的情况,要当面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一次性告知。
城区所属公安部门应派1——2名民警到辖区各报名登记点,负责对报名查验证件中有异议的IC卡暂住证和户口薄进行验审。
第九条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在IC卡暂住证发证机关所在地报名点领取《成都市青羊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转)学登记表》,并逐项如实填写。
第十条 区教育行政部门在报名登记完成后,根据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现居住地的学校分布和学位余缺实际情况,按照相对就近、划片指定的原则,妥善安排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到指定的中小学入学。
第十一条 对已在我区义务教育段就读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原则上不再办理在城区内的转学。
按成都市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五城区和成都高新区公办小学和初中毕业年级不接受转学生和借读生。对非毕业年级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转学,每学年(秋季)受理一次,中途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 对已在我区小学就读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且符合第八条规定者小学毕业后,需升入本区初中继续就读的,按照我区正住户口小学毕业生升学办法执行。第十四条 对符合条件但不到指定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之规定“申请借读”,并享受与成都市城区居民子女同等待遇。第十五条 每年学期末,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本细则第十条之规定,负责组织对在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以新条件进行核查。经核查不符合条件,又要求继续在我区公办中小学就读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按借读生对待。第十六条 各城区卫生部门要会同同级教育部门,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提供便捷的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
第十七条 区财政对招收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公办中小学,依据实际招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数,按当地学生标准划拨教育经费。第十八条 区级财政对集中招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因免收借读费的经费缺口,在预算内安排专款予以补助。
第十九条 本细则由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00四年九月
第五篇:《成都市青羊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细则
《成都市青羊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实施意见(试行)》实施细则
(讨论稿)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
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成都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意见(试行)》,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由区人民政府领导,并对该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第三条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管理、指导和督促本行政区
域内实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工作。
第四条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规范程序、公开透明、方便办理”的原则,负责本区域内进
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转)学报名登记点的设置。每年6月中下旬,办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入(转)学报名登记。
第五条 由市教育局通过主要媒体,提前一周向社会发布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的政
策解答、报名登记时间和报名登记点等信息。
第六条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在统一的报名登记时段内,到IC卡暂住证发证机关所在城区的报名登记点办理子女入(转)学报名登记。
第七条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办理其子女入(转)学登记,应当出具以下相关证明材料的原
件和经本人签字的复印件:
(一)本人和子女的同一本原籍农业户口薄和经计生部门查验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
明》;
(二)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签发的IC卡正式一年以上的暂住证和租房合同;
(三)本人的有效劳动合同和连续缴费半年以上的综合社会保险凭证(即《成都市非
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卡》)。
(四)非起始年级新转入学生须出具原就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签章的学籍证明。
第八条 各城区所属劳动保障、工商、税务和计生部门应派专职干部到所辖各报名登记点
现场办公,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进行现场归口验审,对证明材料不齐或不实的情况,要当面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一次性告知。
城区所属公安部门应派1——2名民警到辖区各报名登记点,负责对报名查验证件中有异议的IC卡暂住证和户口薄进行验审。
第九条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在IC卡暂住证发证机关所在地报名点领取《成都市青羊区进城
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转)学登记表》,并逐项如实填写。
第十条 区教育行政部门在报名登记完成后,根据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现居住地的学校
分布和学位余缺实际情况,按照相对就近、划片指定的原则,妥善安排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到指定的中小学入学。
第十一条 对已在我区义务教育段就读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原则上不再办理在城区
内的转学。
按成都市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五城区和成都高新区公办小学和初中毕业年级不接受转学生和借读生。对非毕业年级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转学,每学年(秋季)受理一次,中途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 对已在我区小学就读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且符合第八条规定者小学毕业后,需升入本区初中继续就读的,按照我区正住户口小学毕业生升学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对符合条件但不到指定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按《中华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之规定“申请借读”,并享受与成都市城区居民子女同等待遇。
第十五条 每年学期末,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本细则第十条之规定,负责组织对在读进城务工
就业农民子女以新条件进行核查。经核查不符合条件,又要求继续在我区公办中小学就读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按借读生对待。
第十六条 各城区卫生部门要会同同级教育部门,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提供便捷的医疗
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
第十七条 区财政对招收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公办中小学,依据实际招收进
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数,按当地学生标准划拨教育经费。
第十八条 区级财政对集中招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因免收借读费的经费缺口,在预算
内安排专款予以补助。
第十九条 本细则由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00四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