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

时间:2019-05-12 19:4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

第一篇:浅谈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

浅谈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进城农民工数量的增长与结构的变化,作为务工者最为担忧的其子女受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如公办学校乱收费,打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管理困难等,作为彰显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教育公平应得到我们的注意,更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 ; 受教育现状 ; 打工子弟学校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to receiv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tu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and structural change, as workers were most worried about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uch as the Public Arbitrary Charge, migrant children schools substandard school conditions, management difficulties, as the highlight of social justice Important aspects of educational equity should be our attention, but we need to investigate and explore.近年来农民跨区域流动,进城务工已发展到一亿多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流动人口在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最为显著的结构变化之一就是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过程,即在流动人口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以过去的“单身外出”的方式而是以“举家迁徙”的形式进行流动。这样,在流动人口中,儿童,少年的人口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高。进城农民工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也有后顾之忧,最重要的是带在身边子女的教育问题。2003年10月,国务院对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发了文件。几年过去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依然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调查研究。

一,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多数农民工由于经济原因,户籍原因,或是公办学校向外地儿童入学额外收费等原因,子女难以进入公办学校,处在城乡教育体系之外。适应这种上学的需求,又出现了一大批民办简易农民工子弟学校。这类学校使大量农民工子女有学上,但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办学条件差,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总而言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依然存在种种问题,不容乐观。

(一)农民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依然困难重重,打工子弟学校“雪中送炭”

1998年之前,到京儿童失学者,在农民工集中居住地随处可见。近几年有很大改观。目前,到京的学龄儿童仍有部分失学,特别是该上初中的孩子因学校收费高而失学,但学龄儿童的绝大多数已进入学校,只是进入公办学校的不多。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小学,初中一般要交2000~5000元的赞助费,同时,每学期还要交600元左右的借读费。这种针对农民工子女的额外收费,只有少数收入多的农民工家庭交得起,而大多数农民工家庭交不起。他们的孩子进了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的民办简易农民工子弟学校。据对丰台区今年9月的调查,入学农民工子女进公办学校的占不到1/6,85%以上是到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的民办简易学校。这种学校在北京被群众称为打工子弟学校。

外来打工群体的收入是多层次的,少部分人成为小老板,收入较高,对几千元的赞助费,借读费承受得起,他们的目标是让子女享受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个别户还不满足于此。而绝大多数靠打工为生的农民工,年纯收入也就几千元,属于低收入阶层,只能上收费低的打工子弟学校。

打工子弟学校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得以生存发展。北京市的打工子弟学校顺应普通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破土而出,到1998年以来迅速发展。截止到1999年4月,农民工子弟学校有114所,学生总数1.07万人。平均每个学校有学生93人,超过200人的仅7所。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丰台区记录在案的打工子弟学校已由7所增加到57所,在校生近万人。平均每个学校有学生169人。靠农民工子女交费维持运行的民办学校已发展到一定数量和规模。

(二)打工子弟学校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调查表明,公立学校交费高门槛,农民工子女被挡在门外,面临失学的境地,而民办简易学校使之起码能有学上,农民工是感谢的。然而民办学校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困难。

有些问题属于办学的外部环境,如:1一些省市尚无提出民办简易学校设立的条件,明确社会服务机构,农民工子弟学校不能办理和获得合法的办学手续,处于“三不管”的地下状态。2城镇规划管理对其校园没有考虑,一些学校多次搬迁,很不安定;环境,饮水和厕所等卫生条件差。

有些是自身问题,如:1部分办学者把盈利放在第一位,影响学校的教育功

能(据调查,有教学经历的办学者多把办学作为教书育人的事业但1/4左右的办学者没有教学经历,其中一些人办学的利益驱动突出)。少数学校仅几十人,一个教室放两个年级,教学质量很差,有的克扣学生伙食,个别学校教室是危房。2多数办学条件极简陋,经费紧张。收费低于公办学校。在初创期往往租几间民房,有课桌,板凳,黑板就上课缺乏教学演示器材,简单的体育器材,更缺少图书。3师资力量较弱,有些人不合格,又缺乏外部信息交流和培训。

(三)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即使能够在流入地上学读书,接受教育,农民工子女也会在上学读书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产生一些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1农民工子女的入学率比全国学龄儿童的平均入学率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在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上过学”者所占比例为4%,上过学后又辍学的比例为0.8%。二者相加,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按要求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4.8%,高于全国儿童3.3%的相应比例。据此推算,全国大约有42万流动儿童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接受应有的教育。2农民工子女中超领现象非常严重和普遍。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而在适龄时不能及时入学,或由于跟随父母四处流动而耽误学习,相对于他们就学的年级,农民工子女的超龄现象十分普遍。3许多农民工子女都具有辍学或失学的经历。在校读书的农民工子女的超龄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有许多农民工子女都有辍学或失学的经历。有调查表明,在各个年级都存在着农民工子女的失学现象,但越到高年级他们的失学现象就越严重。许多失学儿童都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负担不起学费而失学,也有一些农民工子女是因为不喜欢读书而失学的。另外,从偏远的农村地区进入城市以后,农民工子女会遇到一系列难以适应的问题,如和城市孩子的不平等相处,语言不通,学习基础差,降级读书,等等,都可能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下降,并形成恶性循环,即越厌学学习成绩就越差,而学习成绩越差就越厌学,最终导致辍学或失学。

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根源

(一)户籍制度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即基础教育由县,乡财政管理的教育体

制。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主要是有地方财政负担,受户籍制度影响农民工子女由于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所以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教育经费。

(二)教育政策改革明显滞后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文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是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是,由于中国的义务教育制度没有相应的改变,而且缺乏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法规,有关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办法、措施也不尽完善,因此,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的受教育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三)流动人口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流动人口在流入地主要从事个体经营、当雇工或农民等,其职业多是劳动强度比较大、收入却比较低的职业,属于流入地的低收入人群。对于低收入的流动人口来说,要用结余的钱来为子女缴纳流入地公立学校高额的“借读费”,“赞助费”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贫困家庭每月在扣除了衣食住行所必需的开支以后,所剩收入寥寥无几,更不可能让子女交钱上学读书,所以,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了。流动人口的低收入也使他们用于子女教育的投资严重不足,根本就不能满足子女受教育的需求。

除此之外,流动人口管理的不完善,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制约,流入地公立学校容纳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的重要因素。

三,对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建议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不容丝毫的延宕,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尽量减少农民工子女进公办学校的收费限制

农民工子女教育应尽可能在公办学校进行。进城农民工子女失学者多,教育质量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城镇学校本来收费水平较高,又对农民工子女额外加收赞助费,借读费,使得低收入农民工子女没有能力进入,只能寻找低收费的求学方式或弃学。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育部门采取措施,除学杂费外,禁止和取消对按国家规定暂住登记的外来农民工子女收取赞助费和其他加收费用,公

办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带来经费困难的,城镇财政应按所接受的农民工子女人数给予相应补助。

(二)完善对打工子弟学校的管理

将社会力量兴办的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纳入流入地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支持,引导其健康发展,各地对建议学校确定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应从保障教学质量和安全方面提出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教师要取得相应层次的任职资格,但不能套用城市学校的现成标准。

(三)打破户籍限制,消除身份差异

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身份差异”,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途径只有一个,那便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这种身份差异,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城市人。目前最关键的就是改革户籍制度,给所有的公民以迁徙的自由。这样才能消除城市人和进城农民身份上的根本差别,一个机会均等,拥有覆盖所有公民的教育体系才能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程方平,毛祖恒.中国教育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黄荣清.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人口.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3】崔传义.中国农民流动观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

【4】汉军.公平对待农民工的十个问题.瞭望新闻周刊.2004

【5】吕绍青,张守礼.城乡差别下的流动儿童教育.战略与管理.2001

第二篇: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提纲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提纲

一、调查目的详细了解当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探究和把握国家、政府、学校及社会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上所做的工作和表现,发现在此过程中其所做的功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调查地点及对象

宜宾市江北江川农民工子弟学校 在校就读的学生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向江川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2、访谈调查--走访江川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及领导

3、网络调查--上网和看书收集相关资料作为参考、借鉴

四、调查主要内容

1、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如学习环境、硬件及软件设备配给、师资力量、生活状况等)

2、校为此现状做出过哪些努力;

3、政府为此出台过哪些政策或法律文件,采取过哪些措施;

4、会人士的反应是怎样,是否有过行动;

5、对川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和学校、当地政府及社会人士所做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或看法;

五、时间安排

1、第五周,组长组织开展小组讨论会,讲解确定本组的题目以及

接下来几周的工作任务及安排

2、第六至八周,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写好提纲和文献综述;

3、第九周,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拟好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所需的问

题;

4、第十周,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前往调查目的地---川江农民工子弟

学校开展调查;

5、第十一周至十二周,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调查心得和经验,并

写好各自的调查报告;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组长安排相关成员制作PPT;

6、第十三至第十四周,小组推选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本小组调查成果,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经验和心得体会。

第三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制度

武功县长宁中学进城务工

人员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制度

2014-9

武功县长宁中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精神,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提出如特拟定本方案。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

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在划定范围内的学校不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严格执行陕西省学籍管理规定。

三、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四、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各级组、处室要加强对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XX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

教育工作总结 XX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2017年,我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有121人。这一年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的办学思路,贯彻“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办学思想,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全面落实各项工作。

一、建立学生档案,实行教育帮扶责任制。

开学初,各班都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信息,建立档案,制定措施。由班主任牵头,会同任课教师,在具体分析其落后的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帮扶计划,并且以班级为单位,对有特殊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指定帮扶联系责任人,将责任分解到每位教师,担任“爱心妈妈”。从学习到生活实行全程教育、关心,定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在校内外的思想动态,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

二、探索总结,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解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1、营造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切实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成长,深入实施以“关爱生命,快乐成长”为主题的走进学生心灵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走进农民工”等活动载体,让广大师生都参与进来,在全教育系统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教育环境,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少年儿童一起沐浴着教育的阳光茁壮成长。

2、构建联系绿色通道。通过设置亲情电话、知心信箱,建立学习反馈制度、谈心制度等方式,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联 系,及时相互交流。让家长务工放心、学生学习安心。通过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关爱方案,消除他们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排解心理压力,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让学生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四、完善保障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建立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及教育对策的调研机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进行调研指导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领导,持之以恒地抓好务工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

从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硬件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学校的建设力度,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努力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开创我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丹东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省文件精神并出台了《丹东市关于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扶助专项工作方案》、《丹东市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始终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丹东地区现接收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9693人就读,完全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为丹东市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我市已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纳入了全市教育工作总体规划,按照相对就近、免费入学、统筹安排、一视同仁的原则,及时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就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小学由学校统一安排,在社区张贴招生通知,各校组织学生报名入学;小学升入初中就读,由教育局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居住地址,相对就近分配到初中就读。

二、实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

丹东市教育局下发了《丹东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分班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阳关分班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坚持按学区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本地学生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混合编班,在教育收费方面,免学费免书费,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学校做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指定学校参加中考,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确保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享有和城市学生同等权利。

三、简化入学程序

为了方便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办理转入学手续,只需提供户口、居住证、务工证明,教育局根据其居住地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就读学校,学校无条件予以接收。

四、加强学籍管理

建立了以学校管理为中心,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为加强对流动儿童就学情况监管,各校还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备案表、留守儿童档案,及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信息及就学、转学、辍学等情况。

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也是义务教育公平的体现,丹东市教育局将一如既往积极主动承担责任。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确保他们有学上,上的好。

下载浅谈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