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岭中心小学关于保障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说明报告
说明报告
南岭中心小学关于保障进城务工
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说明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出现的。近几年来,随着我镇外来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我校本着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积极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和潜力,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基本上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一、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情况
1.各校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与本地学生同等对待。2.坚持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就学。以流动人口所在地的公办学校接收,随时插班跟班就读。
3.坚持就近入学。按户籍管理规定,在临时户口所在社区按相对就近的原则分配到指定的公办学校入学。
4.是坚持同等待遇和同等权利。流动人口子女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与本地学生一样参加评优、评奖和入队,以及参加各项校内外活动。
5.是单独建籍、单独管理。建立学籍跟踪管理制度,实行单独造册,统一管理,进出有记载有手续,定期上报。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分布不均衡、区域较广泛等特殊性,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1、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相脱节
由于个别进城务工人员没有户口,没有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不在,或学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造成就读学校的班额过满,使部分城郊学校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无法与所在学校同步,总体上也拖了各区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后腿。
三、意见及建议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未雨绸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务工人员将涌入城市,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亦必将成为突出矛盾,解决不好将演化成社会问题。因此,要结合我校的实际研究部署教育发展战略,立体思维,超前谋划,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第二,增强综合管理功能。和当地公安、工商、计生、社区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多位一体、齐抓共管的教育管理网络。第三,广辟新的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化投资办学,是现阶段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最合适的选择。
第二篇: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说明报告
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麒麟小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说明报告
学校在德州市运河经济开发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根据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要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麒麟小学全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保障招生地段内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纳入义务教育保障体系。
1、制订了《麒麟小学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2、将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并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3、简化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办理程序,按照就近原则安排入学。
4、对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困难资助、评优奖励等方面与城区原住居民子女享有平等权利。
5、把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纳入每学期开学工作检查范围,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
6、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对家庭困难学生给予一定资助。
(二)强化服务意识
1、学校将招生政策和有关精神及时告知学区内居民。学校在招生期间公布招生咨询电话并设立招生咨询处,接受社会和家长咨询。对居民的咨询要耐心说明、细心解释。符合入学条件的,应无条件接收。不符合入学条件的,应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努力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方便条件和服务。
2、我校将师资配备等情况及时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公开、公正,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3、在招生工作中,我校树立大局观念,讲政治,比服务,树形象。强化责任意识,特别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问题,为他们接受义务教育提供方便。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优扶对象子女入学,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段时间,重点抓好抓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强力推行素质教育;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育水平;三是加强课程、教学、学生三项研究,增添教育发展活力;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保障进城外来务工从业人员子女享受平等优质的教育。
第三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XX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
教育工作总结 XX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2017年,我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有121人。这一年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的办学思路,贯彻“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办学思想,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全面落实各项工作。
一、建立学生档案,实行教育帮扶责任制。
开学初,各班都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信息,建立档案,制定措施。由班主任牵头,会同任课教师,在具体分析其落后的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帮扶计划,并且以班级为单位,对有特殊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指定帮扶联系责任人,将责任分解到每位教师,担任“爱心妈妈”。从学习到生活实行全程教育、关心,定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在校内外的思想动态,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
二、探索总结,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解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1、营造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切实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成长,深入实施以“关爱生命,快乐成长”为主题的走进学生心灵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走进农民工”等活动载体,让广大师生都参与进来,在全教育系统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教育环境,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少年儿童一起沐浴着教育的阳光茁壮成长。
2、构建联系绿色通道。通过设置亲情电话、知心信箱,建立学习反馈制度、谈心制度等方式,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联 系,及时相互交流。让家长务工放心、学生学习安心。通过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关爱方案,消除他们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排解心理压力,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让学生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四、完善保障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建立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及教育对策的调研机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进行调研指导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领导,持之以恒地抓好务工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
从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硬件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学校的建设力度,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努力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开创我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开展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活动的情况说明
开展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
育活动的情况说明
第一中学是一所林业局学校,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我校在学校领导班子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在667名全体师生中开展了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活动。我校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收到良好效果。留守学生在校领导、教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孤残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孤残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学生谈心,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4、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
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在各班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第五篇: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或外出务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造成进城务工子女、农村流动、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加。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其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共享快乐蓝天。
一、建立学生档案,实行教育帮扶责任制。
开学初,各班都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掌握信息,建立档案,制定措施。在学生信息栏中备注监护人、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对各类信息进行登记造册。由班主任牵头,会同任课教师,在具体分析其落后的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帮扶计划,并且以班级为单位,对有特殊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指定帮扶联系责任人,将责任分解到每位教师,担任“爱心妈妈”。从学习到生活实行全程教育、关心,定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在校内外的思想动态,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
二、探索总结,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解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1、营造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切实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成长,深入实施以“关爱生命,快乐成长”为主题的走进学生心灵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走进农民工”等活动载体,让广大师生都参与进来,在全教育系统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教育环境,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少年儿童一起沐浴着教育的阳光茁壮成长。
2、构建联系绿色通道。通过设置亲情电话、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谈心室,建立学习反馈制度、谈心制度等方式,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联系,及时相互交流。让家长务工放心、学生学习安心。通过沟通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关爱方案,消除他们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排解心理压力,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户外游览等各种活动,让学生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四、完善保障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建立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及教育对策的调研机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进行调研,尤其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这支主线,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开展课题研究,用调研的成果,指导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领导,持之以恒地抓好务工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
从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硬件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学校的建设力度,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努力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开创我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实施“两个为主”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