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齐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大齐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精神,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提出如特拟定本方案: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
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在划定范围内的学校不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严格执行河南省学籍管理规定。
三、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四、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各级组、处室要加强对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五、入学对象
6周岁以上,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我校学区招生范围内务工的农民子女。
六、保障措施
1、建立入学通知制度。为方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每学期开学前半个月,在我校校门和学区范围内,张贴《入学通知书》。
2、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特点,做好教育教学
工作。在文化学习、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平等对待。建立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对每个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建立起家校联系卡,使学校、教师、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增强双方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注意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师生尊重、关爱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愿意、乐意学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3、困难学生助学制度。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结对子”等活动,积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以切实减轻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负担。
第二篇: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黄泥塘小学关于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特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广泛宣传、深化认识。
进一步增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中国梦”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学校要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学校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龙宇 副组长:陈
嫒 成员:黄玉清
张秀睿
陈国福
黄兆本
舒
意
胡少雄
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在划定范围内的学校不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
三、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村(居委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
黄泥塘小学关于留守儿童管理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比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指导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拟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三、成立苏屯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领导组 组 长:刘龙宇 副组长:陈
嫒
成 员:黄玉清
张秀睿
陈国福
黄兆本
舒
意
胡少雄
四、工作要点及措施
1、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服务意识。⑴、做好学校留守儿童的专兼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交流、会议培训学习,不断提工作水平和能力。
⑵、完善和执行留守儿童管理相关制度。
2、补充完善档案。继续深入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及时补充和完善留守学生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与保护,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3、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计划,即:一位老师与两名“留守儿童”结成朋友,每周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家长谈心一次,每学期为“留守儿童”做一件实事,每学年为学习和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献爱心一次,使得留守儿童时刻生活在“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的社会大家庭里。
5、设立亲情热线和心理咨询室。借助“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临时监护人、老师四者之间的联系,及时交流,指导督促家长承担起应有的家庭教育责任;在心理咨询室内,在心理咨询老师的疏导和帮助下,留守孩子们可以将不愿对父母和监护人说的话尽情倾诉,也可以将遇到的各类困难向老师求助。
6、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唱国歌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开展好各项法制、安全、健康专题教育。通过法制专题讲座,主题教育月方式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学生对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的专题教育,注意对校园周边文化、餐饮、治安秩序的巡查。开展各种户外实践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留守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2013年秋至2014年春黄泥塘小学留守儿童名单
一年级:李成钰 吴珍珍 黄 薇 何玲玉
陈 豪 覃发智 何浙莉 张 宇 周 磊
二年级:张晓琪
三年级:陈晓丽
四年级:杨
五年级:谭玉娇
六年级:覃 吴 丹 舒 斌
吴 娟
璐 杨 苏
谭 倩
涛 谭 源 张丽萍 吴玉凤 袁 易
唐 涛 覃 琪 张 黎 李引凤 陈云苏 钟雅丽 张凤英 苏丽萍 管丽华 宋艳萍 黄 颖 陈慧珍
潘 登 陈腊英 吴 韩 肖棋亓 兰 丹 肖孔淳
陈 涵
周斌权 钟 娜
刘俊男 马晓莉 吴正豪
杨 浪
兰晓红 2014年秋至2015年春黄泥塘小学留守儿童名单
一年级:樊好 黎红梅 陈姝曼丽 吴晓霞 吴 优
李全刚 杨 甜 杨家未 黄 帅
二年级:李成钰
三年级:张晓琪
四年级:陈代乾
五年级:杨
六年级:陈云苏
覃发智
陈 涵 舒 斌
覃灵慧
璐 杨 苏
钟雅丽 吴珍珍 何浙莉 吕 辉 吴 丹 袁 易 黄 颖 杨章涛 李引凤 姚茂炼 肖棋亓 黄 薇 杨 涛 李 蓉 吴玉凤 钟 娜 潘 登 陈腊英 吴正豪 何玲玉 黄施奇 管丽华 宋艳萍 吴 娟 刘俊男 谭 琪 谭 倩 陈 豪
周 磊
李艺灵 周斌权 覃 琪 2015年秋至2016年春黄泥塘小学留守儿童名单
一年级:何凌枫 康全知 张凤烨 钟璨月 黄浩然
李 率 王旭德 谭晶晶
二年级:黎红梅
三年级:吴珍珍
四年级:吕
五年级:黄
六年级:杨
杨 甜 何浙莉
辉 陈 涵 舒 斌
颖 覃灵慧
璐 杨 苏 陈姝曼丽 吴晓霞 吴 优 李全刚 杨家未 黄 帅 黄 薇 何玲玉 陈 豪 覃发智 杨 涛 黄施奇 周 磊 李 蓉 吕 爱 管丽华 李艺灵 吴 丹 吴玉凤 宋艳萍 周斌权 袁 易 张晓琪 钟 娜 吴 娟 覃 琪 杨章涛 潘 登 刘俊男 李引凤 陈腊英 谭 琪 黄泥塘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规范我校留守儿童管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特制订黄泥塘小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为留守儿童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宗旨
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管理,让他们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让留守儿童在校学习安心,家长在外打工放心。
四、工作目标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2、学校开通亲情电话,确保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父母经常联系。要求留守儿童至少每月打一个亲情电话。
3、对有不良行为的留守儿童开展帮教活动,进行心理辅导,共同关爱、矫正“问题留守儿童”。
4、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健全黄泥塘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5、建立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学校行政领导联系一个年级,班主任、授课教师联系数名留守儿童。
6、做好民生工作,确保关爱到位。
四、成立组织 明确职责
成立领导小组,并确立职责
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主要措施
1、制度建立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确保工作有效开展,除了加强领导,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形成规范,以提高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实效性,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要求教师育人做到有“三心”:爱心、细心、耐心;建立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制度。
2、真情关爱
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学习有困难时,缺少家庭教育,缺乏父母辅导;遇到生活、思想有问题时,缺少家长帮助,缺乏心理疏导。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时,一定要做到用爱浇灌,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不能走过场,要真正做到用自己的真情和无微不至的爱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嘘寒问暖。指导他们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3、活动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活动环境中学习成长。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孝敬父母开始,积极开展“感恩老师和同学、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系列活动„„
每项活动,要求组织者认真组织,认真开展,并认真总结。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良好的行为习惯。
4、责任落实
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总体规划之中,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黄泥塘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社会中地区的不平衡的发展,许多的农民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去打工,但孩子又无法跟着走,就留下了一部分孩子在家中。这部分孩子我们称为留守儿童。学校要求对这部分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本期就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总结如下:
调查学校有那些是留守儿童,充分了解“留守儿童”自身、代管人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了解每个流动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流动留守儿童相关信息。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绝大多数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监护和教育,加之监护人管理不到位,祖辈们的唠叨,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自卑孤僻,不合群,说谎等,因此行为上出现偏差、和作出和学生相违背的行为也是常有的事。
其次对在校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注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帮扶上对其总是予以优先照顾,多献上一份爱心,想方设法消除其孤寂的心理,让他们与正常的儿童一样健康茁壮成长。如在住宿生安排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青春咨询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贫困生资助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学习辅导方面,留守儿童优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第三组织各种活动,这些孩子大多数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往往对孩子宠爱至极,生活中的大小事几乎全部包办,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劳动观念淡漠,劳动技能欠缺,生活处理能力低下.为了增强留守儿童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我们设计了“我有一双巧巧手”劳动技能大赛。通过竞赛,展示孩子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结合班级自身情况积极开展以“爱心传递”为主题的班队会,并充分发挥板报宣传作用,积极关注其中流动留守儿童的可能存在的共性和特性问题,伸出温暖的双手,通过正面引导,逐步化解孩子们心理上的诸多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理解父母的艰难,学会对父母感恩.给父母写一封信本是我班开展了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一封信的活动,要求所有“留守儿童”为在外的父母写一封信,信的内容及要求都有具体规定,就内容而言,可根据自己的实际任选,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向父母回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都把信寄到远方的父母亲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把写得好的书信,在班里读给学生听,同时我们还要求“留守儿童”要经常用书信的形式与父母联系。我们也希望家长也要给孩子回信,用书信架起亲自沟通的桥梁。
黄泥塘小学关于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
帮扶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每一个学生公平的接受教育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创建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之中。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出现此行为的教师,取消本评优选先的资格。
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竭力为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抓住其闪光点,多鼓励,不指责,激发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全体教师要在每学期开学初,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转化方案,并向学校反馈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转化结果。学校将结合学科检测成绩进行核实,其结果记入教师本人教学绩效中。
五、科任教师、班主任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转化的任务是:期中转化40%,期末转化60%。学期结束时本学科的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均要得到发展和提高。达到这一指标者期末评为学习有
困
难、品
行
有
却
点
学
生
转
化
先
进
个人
。科
任
教
师、班
主
任
在平
时
工
作
中要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鼓励学生帮扶学习有困难、品
行有缺点学生。也可以采取压担子、搭台子、给梯子等措施,促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自觉转化。
六、科任教师、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从学习上、生活上、纪律上重点关心和爱护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使其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使学校成为学习有困难,品行有却点学生生活的乐园。
七、科任教师、班主任要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做到动之以情的引导和感化,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新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对于因转化方式、方法不当造成学生流失,或引起学生普遍不满者,学校要进行严肃处理。
黄泥塘小学对品行有缺点学生的帮扶方案
品行有缺陷的学生帮教是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主体多元教育改革的主旨是关注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成为最佳的我,也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要求。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保障“品行有缺陷学生”享受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力,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品行有缺陷的学生帮教制度
1、实行德育导向激励政策,调动品行有缺陷的学生的积极因素,善于发现品行有缺陷的学生的闪光点,大力表扬品行有缺陷的学生的优点。
2、设立三级帮教制度,分校级帮教生、级组帮教生、班级帮教生。分别由教导处和少先队、班主任负责帮教工作,定期召开帮教生会议,做好跟踪调查及教育。
3、全校教师要建立帮教对子,要求每位教师至少与一名品行有缺陷的学生挂钩,定期与帮教对子谈心,对其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及时与班主任及家长沟通。学校设立帮教生追踪表,每月要对帮教生的表现进行帮教生自评、班主任评价、负责帮教的老师评价。
4、不定期召开品行有缺陷的学生家长座谈会,交流帮教经验,及时沟通学校与家庭对后生的帮教信息。
5、对于校级帮教生,一个月没发现违纪现象,实行一个月奖励。一个学期内转化较突出的品行有缺陷的学生,获与“三好学生”同等的奖励。
6、对帮教品行有缺陷的学生成绩好的班主任、科任教师及有关人员,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
二、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健全品行有缺陷的学生帮教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力量,使品行有缺陷的学生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和转化。
2、关爱品行有缺陷的学生:品行有缺陷的学生是学风建设的难点,又是学风建设的重点,必须花大力气抓。
3、坚持正面教育,反对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要求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育工作,多鼓励,少批评,充分利用校会、班会表彰先进,用正面典型事例教育学生,使学生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在抓好“面”的同时,注意
“点”“面”结合,大大提高了品行有缺陷的学生的转化率。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学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优生要高起点、高目标,追求卓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低起点、标准可逐步提高,但求有明显进步。
5、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大多缺少足够的自信心,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自卑感比较强。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关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树立起足够的信心。一要善于发掘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使之悦纳自己;二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使之看到自己的潜能;三要利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使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6、帮助学生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改进学习方法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初中教学的特点,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强调自主学习;其次要取得任课老师的积极配合,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确定学习方法;三是从高中生素质拓展的要求出发,强调自加压力,提倡自我约束。
7、帮助学生告别不良习惯。学风建设要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高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磨练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自控能力,改变消极悲观、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逐步告别懒惰贪玩、游手好闲、厌学旷课、迷恋网吧以及过度纵情于异性等不良行为习惯。
三、品行有缺陷的学生转化标准:
1、听从师长教导,能与同学团结相处。
2、能参加班队活动,没有损害集体荣誉。
3、上课能听讲,能完成作业。
4、不到游戏机室玩耍,没有参与偷、赌等违法活动。
5、一个月内没有违纪现象,为初步达到转化效果;一个学期内能达到以上要求的,为基本达到转化效果。
黄泥塘小学学困生帮教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校继续举行了师生帮扶学困生活动,通过内化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是优等生或是学困生,现已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时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对这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差生
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这些差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包袱”。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在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能个体分析、群体分析,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别人。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争取科任老师热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学困生的厌学,逃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三、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
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我主动给他们母亲般的爱,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我还注意了解每位差生的情况。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度他们,了解他们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四、争取差生家长的配合:
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差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我抓住家长一般都关心孩子学习这一特点,利用家长会,及家长来访常和他们联系,争取他们的合作,督促孩子做作业,这对差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五、给差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在对每位差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第三篇:2015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岑巩县第一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随迁就读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精神,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岑巩县第一小学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拟定本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协调配合:
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学校加强对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组长:(副)组长: 成 员:
二、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校“新两基”成果、提高
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不能满足我校划定范围内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严格执行本县学籍管理规定。
四、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县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入学通知制度,为方便进城务工子女入学,每学期开学前半个月,在我校校门和学区范围内张贴《入学通知书》。
2、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管制,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办法,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文化、学习、评优、奖励、课外活动等方面平等对待。建立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对每一个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建立常态化家访制度,使学校、教师、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增强双方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注意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全体师生尊重、关爱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愿意、乐意学习,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3、借助社会的力量建立困难学生助学制度,组织和开展“大手拉小手心连心”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爱心活动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
岑巩县第一小学 2015年9月
第四篇: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通榆县第七中学校
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工作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通教发[2013] 9号文件精神,我校承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管理任务,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结合我校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特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广泛宣传、深化认识。
我校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我校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雷立志
副组长:张福才毕磊
成员:包淑环相伟陈国强刘国郑长威
孙丹丹李珊珊麻双艳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入学通知制度。为方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每学期开学前半个月,在我校校门和学区范围内,张贴《入学通知书》。
2、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文化学习、评优奖励、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平等对待。建立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对每个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建立起家校联系卡(如监护人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使学校、教师、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增强双方教育教学管理的责任。注意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师生尊重、关爱进城务工就业随迁子女,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愿意、乐意学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3、精神鼓励,不歧视,不为难,彼此尊重。
在校每一位学生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不允许使用伤对方自尊的语言,不允许由于经济上的,或学习上的原因让学生为难。在座位安排,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班级活动,犯错处理等方面不允许歧视。特别是插班生,更由于语言,习俗等方面不同,更应向学生解释,寻求理解。
4、困难学生助学制度。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结对子”等活动,积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帮助家庭经
济困难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学。以切实减轻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费用负担。
5、家长座谈,提高监护水平。
每学期要与这些家长共同商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把观察到的一些问题,上升到教育的角度,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的监护能力
通榆县第七中学校
二○一三年八月二十日
第五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制度
武功县长宁中学进城务工
人员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制度
2014-9
武功县长宁中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工作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精神,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提出如特拟定本方案。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
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在划定范围内的学校不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严格执行陕西省学籍管理规定。
三、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四、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各级组、处室要加强对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