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个合作强化三大职能积极探索学校创新发展之路

时间:2019-05-13 16:1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三个合作强化三大职能积极探索学校创新发展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三个合作强化三大职能积极探索学校创新发展之路》。

第一篇:加强三个合作强化三大职能积极探索学校创新发展之路

加强三个合作强化三大职能积极探索学校创新发展之路

如何探索创新发展之路,是摆在孝感学院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党委的思路是:以加强校校、校企、校地三个合作为抓手,强化三大职能,促进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水平的提高,积极探索学校创新发展之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一、加强校校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校支持合作是缩小东西部高校差距的有效途径,也是后起地方高校借力发展、提高自身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一是积极寻求与武汉大学的对口支持合作。武汉大学作为武汉城市圈高校的领头羊,对我校的支援与帮助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11月18日,武汉大学就与我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去年7月起,在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校积极寻求来自武汉大学的办学支持,于2008年11月26日再度携手,在武汉城市圈率先开展了对口帮建、联合办学工作。两次合作期间,孝感学院在教学、科研、师资和管理工作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武汉大学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学校先后有20余人次到武汉大学作访问学者,有36人次到武汉大学进行单科进修,有10位博士教师、101名硕士教师攻读的是武汉大学相关专业博士、硕士学位,占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强。学校先后聘请16名武汉大学教师为我校特聘或兼职教授,其中有的特聘系主任还多年住校执教。武汉大学每年至少委派有10余人次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包括顾海良校长、李文鑫副校长、伍新木教授等一批领导和学者先后都到孝感学院讲学和指导工作。武大教务部还接纳了我校管理干部挂职锻炼,武大生科院还无偿赠送给我校生科院一批仪器设备。学校在受援工作中着眼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致力于学科、专业建设,并在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虚心求教,积累自身。新一轮受援工作开始后,学校又总结既往经验,提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科技合作、资源共享等工作重点,建立领导互访、院系互动、学者交流、经费保障工作机制,以努力形成学校交流为指导、院系联动为主体、学者交流为基础、任务项目为抓手的受援工作模式。去年协议签订以来,武汉大学对我院对口支持工作进展良好,武汉大学还与我校签订图书馆对口支援等一系列子协议。来自武大宝贵的支持,对于我院2005年“迎评”工作和近年的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推动,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学校发挥地域优势,进一步学习借鉴省内其他高校的办学经验,寻求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的支持,如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了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与华农建立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今年4月,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分别到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进行了学习考察,分别就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等进行全面考察,并就联合培养研究生、支持孝感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将孝感学院建设成为研究生生源基地等方面与武汉科技大学等校达成了共识。

三是加强同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从去年开始,我校积极与多所国外大学达成意向性协议。今年,我校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HND合作项目达成一致,经省教育厅批准,已于今年开始招生。

总的来讲,校校合作工作促进了我校各方面工作不断走向成熟,有力地推进了我校校风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校上下逐步牢固树立了质量为本、本科为本、学生为本的意识。学校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18个专业中开办了双学士学位教育,开办文理基地实验教学班,加强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的教学力度,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进一步深造的空间。学生中呈现出“获奖率高、考研率高、就业率高”三高的局面,近年来,我校学生代表队一举夺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大奖,2009年有3名同学分别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湖北赛区)B、C、D类决赛特等奖;本科学生考研上线率进一步提高到15%,有的班级上线过半;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并被评为湖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校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科技比较优势,分地域、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到省、市属企业进行联系,洽谈科技合作,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建立了以学校分管院长、院系主管院长、科技处负责人、项目组成员为主体的快捷的产学研网络工作体系。对学校已有的科技成果进行梳理,针对湖北省首批52个重点产业集群、纳入省科技厅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的企业、湖北省百家农业龙头企业、百家农业企业示范基地、纳入孝感市产业集群的企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需求,有的放矢地对我校有可能作为技术支撑的企业开展调研,找寻

结合点和切入点;不定期地举办博士沙龙,为各类不同学科专业的博士、教授提供一个交流、碰撞的场所,交流沟通信息和与企业开展合作的经验。二是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孝感市支持孝感学院发展框架协议书》,并将80%的校内科研项目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挂钩,开展研究开发。三是出台配套激励政策,制订了《孝感学院横向项目管理办法》,对横向项目进行20%的经费配套;同时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速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试行)》(鄂政发〔2008〕33号)文件中“4个70%”的精神。四是加大对科技人员科研工作量考核力度,重视专利、科研成果的转化,并将科研考核与分配挂钩,最大限度的调动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五是要求科技管理部门强化服务理念,有针对性的收集本地区企业需要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及时通报给相应的科技人员,力争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观念意识层面、制度层面、基地层面逐步探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产学研工作平台,使学校校企合作工作上一个台阶。

通过以上措施,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如:学校发挥学科与科技优势,与仙桃市新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无碴轨道用钢筋绝缘夹原材料”,并拟组建校企共建的“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与湖北原创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糯米酒及蛋白粉新产品”,组建校企共建“生物多糖研发中心”;与湖北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就半导体激光器整形问题和玻璃对激光的振动问题开展合作研发,组建校企“半导体激光整形研发中心”;与湖北省拓普聚合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就纺纱定色过程中色度精准问题开展研发;承担了武汉美味源糖业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F-55高果葡糖浆”项目工程的生产试车任务。

三、加强校地合作,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学校积极寻求校地合作,共同发展。孝感市委、市政府也将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作为提高地方创业创新能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今年4月,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市长梁伟年率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到我校召开现场办公会,听取学校办学情况汇报,研究支持孝感学院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并就建立校地合作、开展教育改革试验、实现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等内容形成了会议纪要,并提出支持孝感学院的发展,使之走在省属同类院校前列的工作目标。7月2日,孝感市人民政府与孝感学院进一步签署《孝感市支持孝感学院发展框架协议书》。根据协议,孝感市政府一是将孝感学院重要发展项目纳入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予以支持,同时支持学校在条件适宜时对地方高教资源进行整合。二是对学校基本建设予以支持:以优惠政策支持和帮助乙方征用发展用地,实现校园总体规划;对学校基本建设方面的若干收费项目给予减免。三

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要求在孝企、事业单位积极与学校共建学科、专业和重点实验室;共建科技项目合作平台,共同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实习就业基地,积极吸纳、接收学校毕业生。四是积极帮助学校筹措办学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各界人士在学校投资项目,设立各类助教奖学基金;支持学校建立校友联谊会;支持学校与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办学及国际合作办学工作;支持学校对上对外争取教育改革试验等各项优惠政策。五是加强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学校则坚持“立足地方、凸现特色”的治校理念,在人才培养、培训,科技工作,社会服务和地方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大为地方服务力度。双方还成立了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协调会,开展项目对接活动,并建立跟踪、落实、总结、成果展示制度。

目前,孝感市委、市政府帮助学校新征用地182亩,为学校引进人才周转房建设排除了主要障碍,缓解了学校资金运转困难。

学校以“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孝文化研究中心”及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初步打造了“村镇规划与设计”和“孝文化研究与建设”两个颇具特色的服务地方品牌。近两年来,先后完成了孝感市域内500个村庄的新农村规划编制项目和近20项乡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累计为相关村镇节约经费300余万元,受到广泛欢迎,今年学校受孝感市孝南区规划局、云梦县规划局的委托,再次承担了孝南区145个村、云梦县138个村的新农村规划设计任务,《中国教育报》6月19日以《教师参与新农村建设 学生到乡镇基地实习——孝感学院“小”规划里做“大”文章》为题进行了专门报道。在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号召的“孝文化名城建设”工作中,我校孝文化研究新作迭出,已承办两届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10月又将承办以“孝文化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研讨会;学校与地方孝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成人为本,大爱育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以知孝、行孝、传孝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爱亲、爱党、爱国”的主题教育,努力培育“感恩、奉献,求是、创新”的大学精神,涌现出了生科院刘永生教授、新技术学院学生王婷婷等一批“校园孝星”和张新虎、熊伟两名勇救落水儿童的见义勇为楷模,形成了学校育人特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地方起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作用,学校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第二篇:农村学校的发展之路---创新(共)

做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发展,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创新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对学校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自身求生存、谋发展、铸辉煌的必由之路。而在工作中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创新乃是现代学校驱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农村学校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以教师的成长、发展为主;必须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机制;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拓展和优化学校的生存发展环境,以适应时可持续展的需要。通过远程教育干部培训学习,结合对自己工作实践的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创新驱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端正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

农村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这是办学的动力、导向和保障。作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本质上是对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需要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富有鲜明个性的办学理念。还需要带领教师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大家认同的观念,并形成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进一步端正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校始终贯彻“用心肩负责任、用心规范办学、用心启迪智慧、用心造就人才”的办学理念。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潜能的开发,使“师生”两个主体均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形成了“双赢”的良好局面。学校要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育人的目标就要更加明确,所以学校于“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创新”的育人目标为基础。育人目标的进一步明确与细化会对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行动纲领。在实施这目标中,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学习,让师生和家长们感到学校的育人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可操作,从而达到用共同的育人目标连接家校,使家校协同育人。

二、构建骨干教师群体,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能否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骨干教师群体,不仅关系到能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还将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能否得到长远发展,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促进骨干教师群体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也是确保规划如期兑现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是满足全体教师的基本要求,给全体教师以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的机会。教师的劳动付出应与获得发展机会保持动态平衡,只工作不进修,只“教”不“学”,只“教”不“研”,只“使用”不“充电”,他们就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也会因此而丧失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可持续发展不只为自己,为今天,更是为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为明天和更长远的未来。

三、优化学校环境,以适应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要构建好和谐校园,和谐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必要条件,是搞好教学的先结条件,如果学校里的教师不团结,领导不团结,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他们不会心从一处想,力从一处使,在学校怎么发挥主导作用呢?因此,学校

要重视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的师德,创造和谐的教师关系,使他们满腔热血地投入到自己的每一天工作中。少先队要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学会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积极快乐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其次,要建设好花园式的学校。校园环境及为重要,当师生走入到鸟语花香的校园里,再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现在校园提倡五化三园建设,其目的都是要搞好我们的校园环境。杜绝学生乱涂乱画,乱丢乱扔,不论在操场上,草坪中、教师里都要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人人动起手来,为创绿色学校,卫生花园学校做出努力。

第三、创造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艺术走进校园,使师生的审美观得到发展。在我校,一幅幅美丽的墙壁连环图画映入你的眼帘,在校园文化长廊里,不同类别的阳光宣言使你感受到校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阳光班级,阳光教师更显示里他们的优越之处。各班校园外墙的展示台,各具特色,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班级之间相互交流,虽是一小块展示牌,班级文化在全校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班班都参与到你创新,我优越,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

四、架设家校联系桥梁,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负着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有效沟通,科学经营,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形成合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发挥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建立家长委员会,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家长明确办学目标,融入到学校教育和管理之中,和学校一起成为教育的共同体。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努力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教育信息,参与教学过程,形成教育合力,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协调。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家长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教育观。开放学校资源,让学校成为家长获取知识,提高家教理论水平的场所。促使家长成为学校形象的维护者、学校品牌的宣传者。

总之,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要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需要继承传统,但更重要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新办学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创设民主互动教学氛围,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我们从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也悟出了一条硬道理,创新乃是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三篇:完善学校管理三个体系走内涵发展之路论文

【摘要】校长应通过抓好学校管理来展现其领导力。本文以现代学校管理的角度,拟从完善课程体系、校本研修体系、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对学校内涵发展相关主要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校长领导力;管理体系;内涵发展

【Abstract】Principal should through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to unfold its leadership strength.This article by the modern school administration’s angle, plans from the consumm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to do research aspects and so on system,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to carry on the ponder and the exploration to the school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related subject matter.【Key words】Principal leads the strength;Management system;Connotation development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教育进入了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新阶段。学校教育领导力是一所学校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加强学校教育领导力建设,引导校长从传统的管理者成为一名现代学校领导者,全面提升校长的领导能力和素养,这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密切相关。

所谓校长的领导力,是指校长通过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营造组织文化来促进学校发展和变革的能力。它包括校长管理学校的思想领导力、课程管理领导力和人力管理领导力等方面。学校要走内涵发展之路,校长要成为一名有“领导力”的现代学校领导者,就必须精心打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课改需要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以此展现校长领导力,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内涵发展之“主阵地”:完善课程管理体系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课内、课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方面的总和。这是沙洪泽先生在他所著《教育——为了人的幸福》一书中所下的定义。①而胡德海教授用最为简练的话这样下定义:规范化、程序化和具体化的教育、教学内容谓之“课程”。②虽各自表述文字不一样,但本质是相通的。“课程”是育人的一个“体系”,是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的教育、教学内容和与之相应的要求。不容置疑,课程、教学应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上好各门功课,切实发挥课程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2003年全面参与课改以来,学校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它包括“有效实施国家、地方课程”和“自主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两个部分(详见附表1)。首先,我们按照课程改革的总要求,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各门功课。科学、合理制定校历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按照“三表”开展教育教学,切实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心”放在课堂上。同时,自主进行校本的课程开发。它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另一部分是自主开发的全校兴趣、特长生培养活动课。

学校校本的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互补,与体育艺术“2+1”项目结合。“千人兴趣(特长)生培养”活动、“千人千绳”、“千人齐舞”、“千人拳操”、“千笛百器”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丰富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凸显了学校教学的特色。在课程实施中,我校采用长、短课程形式安排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将创造性使用教材所节省课时来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使各类课程得到落实,又保证学生在校时间没超过6小时,同时兼顾让学生在校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2内涵发展之“主力军”:完善校本研修体系

现代学校管理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尤为重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发展水平引领着学生发展水平。学校校长要善于组织和引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成为教师中的“首席教师”,与教师们努力朝着“教育家”的远大目标而奋斗。这是校长领导力体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校长、教师共同发展,获得“幸福感”之所在。近几年,我们努力构建教师内在需求为“动力”,社会、课改要求为“外力”,上级、学校考核为“推手”的校本研修体系(详见附表2)。逐步形成集学习、教学、教研、考评“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实现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培训、研究与培训的真正结合,营造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形式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如:有主动接受式学习研修、指导参与式学习研修、行动研究式学习研修、课题研究式的学习研修等。

学校要建立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在考评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把教师的师德师风、教改实施、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内容列入考评。在考评的组织上,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参与评价的积一极性:力求做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在考评的结果上,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项考评的结果。帮助教师制订或完善专业规划,为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引导教师全面了解自我,明确努力方向和目标,实现主动发展。

3内涵发展之“生命线”: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的办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的“生命线”,需要有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予以保证。学校的质量监控体系是指:学校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调控的教学管理系统。校长要善于引领教师树立新的质量观。让全体成员都形成共识:好的学校教育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让每个学生主动有效学习的教学;好的学生应是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有责任感,会合作、思进取的学生;好的成绩应该是优教减负教学中取得的成绩。较完善的校本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实旋把好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案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措施

——实施全过程管理、调控的方法

——形成学生发展性、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建立民主、开放的教学(办学)督评网络

以上几个方面既要独立把关,又互为关联,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发挥整个体系的功能和作用,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以上三个体系中,课程体系是内涵发展的核心,研修体系是内涵发展的关键,质量监控体系是内涵发展的保证。各个管理体系的完善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探索未有止境。让我们知难而上,坚定走好学校内涵发展的每一步。

第四篇:北师大学习汇报材料走创新之路 促学校发展

汇报材料

走创新之路

促学校发展

南溪镇化龙小学:郭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中心校邓校长给予我这次远赴北京学习提高的机会;非常感谢各位给我提供这个展示的平台,给我这个锻炼的机会!

关于学校创新管理这个研究课题,因为个人水平有限,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讲解。我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中有不当的地方,敬请各位谅解!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和名校实地考察,我们在惊叹、羡慕、赞叹首都名学校之余,并没有忘记此行邓校长交给我们的任务,在专家们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反思我镇小学的现状,并深度思考了学校的发展。下面,我们就将一些粗浅的想法向大家作详细的汇报!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看见教育部在学校管理、教师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已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多年形成的办学经验以及成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步伐。为了与世俱进。学校必须走改革之路、创新之路。才能让师生得到更好发展,才能促进学校向纵深发展。

什么是创新呢?在教育家卓立看来,那就是创造新的东西――从无到有。所以他的学校首创了北京乃至全国第一个校园广播系统、第一个红领巾电视台、第一个立体运动场、第一个计算机教室、第一个校园升旗仪式、第一家校园塑胶操场、第一个校园地下停车场、第一个专业教室、第一个多媒体教室、第一个用于课堂教学的触摸电视„„卓立校长心中只有两个词;那就是创新和超前。而在名校长赵福庆的眼里,创新就是一种改变,一种人有我新的积极改变。于是他大胆进行了课时的创新,他们自主实行了“三四五”时间制,即英语、音乐学科的课时为30分钟;语文、数学学科课时为40分钟;下午的大活动课,定为50分钟。

当然就目前的条件,立足我们学校实际,我们知道在硬件上无法比拟,但我们可以在学校内涵方面进行适当的创新和积极的改变。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进行创新:

1、理念创新。专家说:“影响我们向前发展的往往是我们已经有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必须树立开放的心态和国际视野。我们必须打破已有的思维模式、冲破禁锢。我们必须有有打开窗户的勇气和胆量。面临社会的瞬息万变,面临教育的多元化,我们要敢于接受新的理念。我们要认真咀嚼、消化并娴熟运用。

2、管理创新:

1)进行目标管理:为了使教师有成长的目标、奋斗的方向。学校可以积极推行企业中的有效管理---目标管理。即学校在制定出一定期限内可能实现的发展目标后,要求每一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自己的成长目标。学校为了让教师达成自己的目标,可让教师日报、周报、月报,汇报自己的情况 ;及时了解教师的完成情况,并对教师出现的困难积极帮助。努力让每一位教师达成自己的目标。

2)强化干部的交流:可以有计划地派干部到区域内优秀学校或者市级、省级优秀学校挂职锻炼,学习它校先进管理理念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学校给干部定任务、时间,并定期对干部进行考核。

3)、、挖人才——积极引进经验型人才:挖区内学校的各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到学校任教。积极建立一支精干的教师团队。

3、科研创新:

1)借助外力发展学校——借人之技。就目前而言,学校教师的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在近期里或几年内无法改变学校的现状。唯一的捷径是借人之技。学校可以与高校组成联盟,学校作为实验基地,提供实验的场地、对象;高校提供专家、教授进行理论指导。这样既可以提升学校的声誉,又可以尽快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2)狠抓科研促教师专业发展——当前,学校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缓慢。跟学校在科研课题方面的力度不够是分不开的。教师们没有真正参与进来,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为了抓好此项工作,学校可以主动申报领导课题、教师课题。成立专门的课题小组,制定计划,积极实施,定期检查、督促,及时结题。就学校而言,可以就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研究,也可以积极落实好上级指定的各类课题。而教师呢?可以针对一些小课题进行有效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校可以聘请相关教研究员进行指导。让教师少走弯路,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4、人才培养创新:积极倡导陶行知的“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注重学生知行统一、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

在我们考察的几个学校里,学校都有乒乓球馆、游泳馆、厨房室、茶艺室、缝纫机室、体育馆、图书室等多种功能室让学生参与实践。而我们农村不具备这些条件,学校可以针对农村的实际,让家长走进课堂,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教学生怎样种花、怎样做菜等,给学生示范并让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发现、去思考、去明白。

5、课堂评课标准创新:根据教育部规定,从明年起,全国各小学都使用统一的教材。为走在课改的前列,当前,学校可以针对〈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组织教师积极研讨新课程下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及情感需求、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学生的思维发展等;制定以校为本的评课标准;其中着重应该研究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清楚应该怎么做后自觉去做!

6、教师视野创新:

1)加强与区域内优秀学校的紧密合作,派年轻教师、有发展空间的教师到优秀学校的优秀教师跟班学习。教师的学习的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而进行调整。时间可长可短。关键是学有所获。且能将所学到的东西灵活地运用在个人的教学中促教学质量的提升!

2)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教师到区域内、市内、省内、国内或者国外的优秀学校考察。让教师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态势,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教学思路,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老师们,尽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很大的挑战,但它也带给我们很多的创新机遇。只要我们真正用心用情做教育,就一定会走出一条创新的路子,开创出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创新发展模式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在新时期的职能、地位和作用(精)

创新发展模式 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在新时期的职能、地位和作用

慈溪市司法局局长 胡惠群

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其独特的基础性作用在创建“平安县、市”、构建和谐社会中正日益得到体现,据我市统计,在2002年至2007年的5年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共调处各类一般以上矛盾纠纷38856件,调解成功38039件,成功率达97.7%;防止民间纠纷转化刑事案件188件698人;疏导和有效控制不安定因素308起,仅今年1至9月份,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0441件,调解成功10217件,排查出重大疑难纠纷151件,调解成功143件,疏导和化解不安定因素36起,防止民间纠纷转化刑事案件55起616人。应当说,通过人民调解工作,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但是,对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人民调解工作目标,在当前的人民调解工作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有: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一些部门和个别领导把人民调解的民主自治性视同自生自灭,没有看到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潜移默化的作用,重视不多、关心不足,个别领导只在矛盾纠纷发生时甚至出现不安定因素时才想到人民调解,从而制约了人民调解的创新和发展。

二是在工作长效性上只注重实效。各级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对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这个中心工作抓得很紧,就拿 1 我市来说,去年全市矛盾纠纷的调处量也不少,但对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以及引起群体性上访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力度不够。除每月雷打不动的月排查之外,我们还在春节、元旦、国庆、“两会”等重大节假日进行了重点排查,但去年一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排查出不安定因素仅只有67起,这与慈溪这样的经济大市多少有点不符,不能仔细的排查出不安定因素,必将影响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给维稳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

三是在调解员队伍上整体素质比较薄弱。就我市看,基层调解队伍素质不高的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主要表现为:文化素质较低,业务素质不高。就去年统计情况看,某镇43个行政村(社区)调委会主任,大专以上文化仅只3人,占7%,高中文化7人,占16%,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32人,占77%,具有相关法律知识的调解员更是屈指可数,就拿司法所工作人员来看,我市21个镇(街道、开发区)司法所中的132名司法助理员,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仅20人,只占15.2%,大大影响了人民调解的质量。人员流动过频,工作连续性不强。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连续性较强的工作,作为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民调解员也需要相对的稳定性,但有的镇(街道)的司法助理员调整过于频繁,有的甚至刚刚才熟悉工作环境就调离了调解工作岗位,这对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兼职过多,精力分散。大部分村级调委会主任身兼数职,兼职过多,必然导致精力分散,调解效率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四是村级调委会建设上比较薄弱。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 2 解工作的基础,是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关键,但从我市近几年对村级调委会的检查、考核情况来看,各项制度落实不全,特别是对较大矛盾纠纷协议书制作不够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

五是对已激化的矛盾纠纷化解随机性过大。对一些已激化的矛盾纠纷,如果随机性调解,客观上会对纠纷的激化起到激励作用。以目前广泛存在的“医患”纠纷和对非正常死亡的调处,如果被害方当事人的亲属采取过激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已达到或多于破坏公私财物和生产经营罪的立案标准的,一定要采取法律手段予以严厉打击。如果这些行为总是得不到有力打击而随机性调解,在客观上鼓励了矛盾纠纷的激化。

六是在激励机制上缺少奖惩标准。以前我们过分强调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群众自治性,没有有意识地对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及其质量落实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虽然大部分镇(街道)落实了“一案一档一奖励”制度,但对奖励的标准不统一,力度不够大,市场经济条件下,责任不落实,势必影响调解工作的效率。

因此,为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筑牢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在人民调解工作上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要加强机制建设,不断创新和发展人民调解工作。

一、做好参谋助手、强化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要做好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的人民调解工作,真正实现“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难”的工作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为此,局领导要做好市领导的参谋助手,多向市主要领导汇报人民调解工作。争取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支持。

1、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为扩大人民调解工作在基层的影响力。经市委常委会同意,我们召开了由常务副市长主持,党群副书记参加的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会议。通过适时的总结经验,肯定成绩,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各级调委会和广大调解员的工作热情,推动了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和发展。

2、确立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为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并且确立人民调解的工作目标。市委办公室、市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慈党办[2008]71号)。《意见》从“加强人民调解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提高人民调解的工作能力,健全人民调解的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的工作领导”等五部分十三点内容,确定了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意见》实施,进一步确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3、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考核督查力度。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全市各级调解组织调解民间纠纷的工作作为对所在镇(街道)的绩效考核内容,通过绩效考核,进一步引起各地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视,增强了广大调解 员的工作责任感,从而提高了人民调解的工作质量。

二、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稳定机制。

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稳定,往往直接制约着人民调解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把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作为推进调解事业发展的主动力。

一是建立一支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我们应借助全面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有利时机,在每个司法所中固定一到二名专职人民调解员,逐步实现镇(街道)调委会中调解员的稳定。同时,各镇(街道)根据条件,把专职调解员工作延伸到对村(居、社区)的调委会建设中,最终实现调解员整体队伍的稳定。

二是加大聘任力度,改善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要不断改变目前村(居、社区)单一的调解员选任制,通过选、聘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吸收那些守法正直,有群众威望,有法律专长的公民充实到调解员队伍中去,尤其是针对当前外来人员日益增多,发生在外来人员中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加的现状。我们要特聘一些优秀的外来人员补充到我们的调解员队伍中来,并不断扩大特聘调解员队伍,事实上,我市目前特聘的暂口调解员正在发挥着积极的调解作用。

三是成立“市大调解工作协调中心”,由市委领导牵头,综治、公安、信访、司法、环保、建设、卫生、国土资源等部门参加,成立“市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大调 解工作协调中心”,办公室设在司法局。通过召开例会,定期通报分析各地矛盾纠纷发生、发展情况,研究影响全市稳定的重大疑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的调处工作,并预测纠纷发生情况及对策措施。

四是强化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按分级培训要求,不断创新培训方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特别是采取法庭组织的联席会议制度和村(居、社区)调解员到司法所的跟班培训制度,不断提高调解员的调解技巧和政策法律水平。

三、明确奖惩,强化激励考核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一定的考核机制。往往很难推动工作的创新发展。除市委、市政府制订的绩效考核目标外,我们还要确立对调解工作的物质奖惩目标。

一是加强对调委会的考核评选工作。调委会是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基础,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源泉。我们一定要加大对调委会的考核力度。每年对调委会组织一次评选工作,对优秀的调委会除给予通报等奖励之外,还要给予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而对于各项工作落后,特别是调解工作不力的调委会,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

二是落实责任,考核到人。制订考核规章,民间纠纷凡因调处不及时或调处不力引起民转刑或引起自杀、群体性闹事、群体性上访和重新违法犯罪的,每发现一起,相应的调 解责任人均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直至追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三是实行人民调解“一案一档一奖励”制度。要加大对人民调解案例的奖励力度。凡人民调解员纠纷调解规范、协议书制作符合要求的案卷都要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对特别突出的调解案例要加大奖励额度。从而提高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制作质量和人民调解质量。同时,市局要每年举办一次“优秀人民调解案例”的评选工作,每三年编制一本“优秀人民调解案例书”,以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群众基础。

四是加大对优秀人民调解员的创评工作。制订调处突发性事件的奖励目标,对于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调处有功人员,按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难易程度,标的大小等,每调处一件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对每年评选的优秀人民调解员,更要加大奖励额度,通过物质奖励激发广大调解员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热情。

四、拓展人民调解领域,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只有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矛盾纠纷发展变化的需要。除已经建立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调解委员会之外,我们要进一步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

一是建立“市大调解工作协调中心”。通过“协调中心”来化解疏导影响全市稳定的矛盾纠纷。二是三调联动,不断推进物业纠纷快速调处工作。随着住房业的不断发展,物业纠纷近年来上升较快,据初步统计,物业纠纷不仅数量大、涉及面广,而且由于成因复杂,单一调处方法效果往往不佳,为此,我们要联合市人民法院、市建设局和所在镇(街道),建立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三位一体”的物业管理纠纷快速处理工作机制,不断推进物业纠纷快速调解工作,构建和谐的平安小区。

三是大力推广民间纠纷与公安“110”的联动调处机制。椐我市基层派出所对今年1-6月份的接报警统计,近一半以上属于非警务的民间纠纷和可以适用人民调解的轻微刑事案件,这样,我们通过在基层派出所中设立人民调解室,派驻人民调解员。通过人民调解与公安“110”的联动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地化解一些因简单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引发的报警事件,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四是加快发展企业调委会和暂住人口调委会建设。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在大力发展的同时,暂住人口也在不断增多,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劳资纠纷和暂住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在不断加剧,我们要借助省厅、宁波市局对《加强企业调委会建设》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大和拓展企业调委会建设和暂住人口调委会建设。通过他们来调处大量企业内部和涉及外来人员中的矛盾纠纷,同时为镇(街道)提供矛盾纠纷信息,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 经济的发展。

下载加强三个合作强化三大职能积极探索学校创新发展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三个合作强化三大职能积极探索学校创新发展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