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历史自主性学习的调查报告
有关高中历史自主性学习的调查报告
历史学科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故而是否掌握一种好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而新课程改革的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五大特征中特别强调自主性。而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进行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那么,高中学生历史自主性学习的现状如何?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情况,我在电白县电海中学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除了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我还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自主性学习的现状问卷调查表”,并在高二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1.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标,课上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和课下复习与应用的状况,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
2.分析目前学生被动学习产生的原因,以便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力。
3.找出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高二年级的5个班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各班各80份。高二(12)班共收回75份,有效卷75份;高二(13)班共收回78份,有效卷78份;高二(15)班共收回75份,有效卷75份;高二
(16)班共收回80份,有效卷80份;高二(17)班共收回75份,有效卷75份。
调查问卷共8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
B、大多时候75%C、偶尔25%D、从不0%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确课堂目标和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自己确定学习主题,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
(一):明确学习目标
1、是否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
A总是会37.78%B大多数时候51.11%
C偶尔8.89%D从不2.22%
数据显示:总是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和大多数时候能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的比例占总数比例的88.89%,而对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和完全不确定的只占11.11%。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
我们知道: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才能有效率,学生才会积极动脑筋去思考,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深入的思考,或者能提出一些有创意性的问题,从而感到学习过程是轻松愉快而有收获的。反之,当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一无所知,或者感到生疏的话,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就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会有更多的问题或者对问题没有更多的思考并且对学习内容感到困难,慢慢地就产生厌学心
理。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去预习,带着学习目标和疑问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课上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2、是否主动回答老师提出问题?
A总是会17.78%B大多数时候35.56%
C偶尔35.56 %D从不11.11%
3、你会主动地提出问题吗?
A总是会3.33%B大多数时候12.22%
C偶尔53.33%D从不31.11%
数据显示:对于老师的提问,只有53.34﹪的学生主动地思考和回答,还有46.67﹪的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不强。与之对应的是绝大多数学生很少或者不会主动提出问题,只有15.55﹪的学生会经常提出问题。这说明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学习的被动性、依赖性仍然很强,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远远没有形成。
新课标提倡应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应当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方面,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当对课堂中的设问进行合理设计,使自己的提问具有启发性和延伸性,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又能和教学内容紧密衔接。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让学生耳濡目染学会提问。另一方面,应当大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和提出问题。问题是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只有意识到信息和知识的缺失,学生才会产生求知的强烈愿望,对所学内容保持持续的兴趣和注意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提问。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教师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用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求知过程。
(三):课下复习巩固和拓展
4、你会主动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总结吗?
A总是会24.44%B大多数时候25.56%
C偶尔42.22 %D从不7.78%
5、课堂上的知识在生活中是否运用?
A总是会3.33%B大多数时候11.11%
C 偶尔58.89%D从不26.67%
数据显示:只有一半的学生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知识脉络的整理,还有一半的学生不注重对知识之间关联的把握。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在生活中很少应用到所学知识。
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在课下对所学内容不注重深入理解,忽略了知识技能与生活间的联系。学以致用,只有在深入理解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为学生未来的生活服务。但是现行的教育教学实践,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人教版新教材特别注重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对学生理解和综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点的纵横向联系,尤其是历史这门学科,掌握历史演变的逻辑关系尤为重要,从而体会并理解历史发展规律。
(四)课外知识面的扩展
6、你能自主选择课外学习的主题吗?
A总是会15.56%B大多数时候31.11%
C偶尔41.11 %D从不12.22%
7、你完成了已定的学习计划吗?
A总是会12.22%B大多数时候27.78%
C偶尔57.78%D从不2.22%
数据表明:53.33﹪的学生很少自主地选择课外学习主题,并且完成学习计划的比率不超过一半,这说明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很强,缺乏督促自己完成学习计划的自控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课内学习任务较重,对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一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个人魅力,能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吸引学生去自主地探究一些问题,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尝试错误,总结经验教训。
(五)自我评价
8、是否对自己的作业和测验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收集和分析?
A总是会2.22%B大多数时候8.89%
C偶尔51.11%D从不37.78%
数据表明,只有11%的学生会对错题进行归纳整理,绝大多数的学生对错误很少或基本不去认真分析。学生对自我学习效果评测率很低,说明学生不注重纠正自己学习方法和监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这样的影响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不了解更谈不上去改良自己的学习,不利于正确学习态度的养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自我评价自己的学习,引起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这样才能互相取长补短,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
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仍然没有调动起来,学习仍然被动,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责任意识和应有的自我管理。我们教师应当努力从以下这些方面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① 以情促学,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愉悦氛围。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充满信心,对
每个学生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鼓励,在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中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②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幽默自然,和蔼亲切,是自己的教学过程富有感染力和吸
引力。要正确及时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获得肯定越多,学习的积极性越高。
③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④ 鼓励学生多问问题,自己设计学习过程,指导他们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
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起伏发展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持之以恒,真正地成为自己求知的主人。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2
浅谈如何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内容摘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进行个别化学习,是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之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试点改革的培养目标。而目前仍有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因此,要充分发挥“入学指南”导向作用,转变学习观念,加强现代技术技能培训,发挥教师导学作用,严把形成性考核关,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开放教育、学习自主性、观念转变、多媒体、形成性考核、师生异地,“教”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分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助学为辅,是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之一。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纵观试点以来,尤其地方电大开放教育学习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认识不够,不太适应开放教育新的学习模式,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上主要还依赖于“填鸭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达到试点改革的培养目标,使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应是开放教育试点实践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一、找准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不利因素,以便寻求对策。
自1999年,中央电大开始启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为指导,借鉴国外远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教与学的模式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思路上,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因而要求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学生要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但目前部分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学生(特别是地方电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自主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电大本身对开放教育试点宣传力度不够,社会上有很多人对远程开放教育不甚了解,不知什么是开放教育?教学形式如何?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的方式感到陌生,有的心存疑惑。二是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学生文化水平、年龄、职业、兴趣爱好和心理素质等不同,入学动机也不同,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提高文凭层次,混个学历,为竞岗竞聘或换工作、找工作准备敲门砖,学习目的不明确,采取平时混混,考试抄抄的学习态度,缺乏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意识。三是部分学生缺乏应用现代技术能力,也严重妨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四是在开放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有的教师观念转变及教学模式改革滞后,教学管理不到位,多媒体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自主性。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影响,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应当寻求对策,对症下药。
二、发挥“入学指南”导向作用,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活力。
1、观念转变是行动的先导。在新生入学时,把入学教育作为第一课程,认真开展入学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百问》、收看《中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光盘,介绍国外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状况及先进的学习方式,结合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以来所取得的成功的办学经验,联系实际向学生介绍开放教育模式:实行免试入学,宽进严出,课程注册和完全学分制;在教与学上,综合运用多种媒体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师变“教”为“导”,发挥教师导学作用。再结合学生讨论、座谈、网上测试考核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清开放教育模式在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让学生对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要求、目的、指导思想、意义有进一步了解,对现代教育理念有明确认识,更新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在试点模式下应怎样学习、如何学习,逐步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活力。
2、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学历而又不唯学历,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彻底摆脱“以教为主”、“以课堂讲授为主”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学校要把转变学生观念的教育,融入到试点教育的全过程。
三、加强现代技术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自主学习的手段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以观念转变为灵魂,在多媒体网络环境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为支撑,采用多种教学媒体交互使用的方式,进行教与学模式的改革,也就是说,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模式即是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通过一定媒体资源连接起来的方式。网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站点的游览,下载所学课程大纲,课程实施细则,重难点辅导,考试指南信息,作业内容等;可以利用cai课件、收发email、电话答疑、bbs讨论、三级电大在线平台、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等手段来自主学习及和老师、同学取得交互学习。多媒体网络教学,可应用于课堂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学习等不同模式中,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满足感。所以,在养成新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新型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还要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运用学习技巧进行学习,要学会运用计算机以便实时地和非实时地学习。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必然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多媒体资源的技能和方法,因此必须在新生入学教育,加强观念转变的同时,强化学生计算机操作及网上学习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不仅掌握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还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也能缓解工学之间的矛盾。
四、发挥教师导学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同时要求教师要从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把传统的“教师”变为“导师”,传统的“教学”要转变为“导学”,即教师不仅要教,更需要导,做好引导,领航工作,要成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更应注重指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
法、学习时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目前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或不知如何学习的现状下,教师的导学作用对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尤为重要。
教师的导学作用是多方面的,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来说,要从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和实施等方面让学生学的主动,学得方便,要启发学生的自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如:首先要指导、帮助学生确立自主性学习的观念,使学生尽快适应自主性学习环境,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设计适应个体化自主学习的学习计划;通过课程一体化设计,指导学生了解所学课程内容、特点,课程实施计划,学习进度安排、媒体学习方案;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归纳课程的重点、难点,分析疑点,如何完成作业;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性文件如教学大纲、考试纲要、学习的文字资料、教学活动安排一览表、课程教学计划,有关课程的复习材料(复习范围、往届试卷);指导和参与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指导多媒体学习方法,提供多种媒休教学信息,向学生提供电子邮件地址;通过教学计划安排的面授辅导课,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疑点问题。教师的导学,通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五、严把形成性考核关,确保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自觉性。
形成性考核成绩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一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的具体操作中,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现象。在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上,有时会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人情分现象,如:有的教学班教师批阅作业不认真;成绩评定时,作业做与不做都有分,认真学习、做作业的成绩不如不做作业不学习的;有的教学班形考成绩普遍偏高,甚至有许多满分。由于对形成性考核把关不严,成绩评定存在随意性和人情分,致使有的学生对平时作业不重视,抱无所谓的态度,抄袭作业,复印作业。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的随意性、人情分不仅没有充分体现出形成性考核对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没有达到教学所要求的平时作业的目的,更为严重的是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要严把形成性考核关,避免形成性考核成绩人情分、减少成绩评定的随意性。从一般情况讲,大家认为,形成性考核的主要内容即是平时作业(大作业、小作业、实习)完成情况、期中测试两大部分组成。但在提倡以学生为主,进行自主性学习新的教学模式中,仅把平时作业、期中测试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学质量监控力度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认为构成形成性考核内容除了平时作业、期中测试完成情况还要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学生个人学习计划制定,面授课到课率,听课、学习笔记、多种媒体资源利用情况,参加直播课堂活动,网上答疑、bbs讨论情况,参加学习小组活动的次数、内容等纳入形成性考核范畴。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端正学习目的,才有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由于目前我国计算机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有些地区缺少网上学习条件,加之结合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了解到的情况看,形成性考核内容构成主要应以面授到课率、作业完成情况,听课、学习笔记,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情况和期中测试成绩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的主要内容,量化打分,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衡量、评定学习效果,打出比较合理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所以,要严把形成性考核关,抓平时作业管理,促进均衡学习,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杜绝抄袭、复印作业现象发生,抓面授课到课率(在计算机不普及情况下,必要的面授课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保证教学质量经常检查笔记,把学习小组活动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严把形成性考核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状态、学习效果严格监控,既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又能督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地自主学习习惯。
六、重视小组学习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集体学习方式,是开放教育积极性提倡、大力推行的重要学习方法。采用自愿、自由结合方式或学校指定人员组成的学习小组,学校除了规定小组活动次数(要求记录小组活动的时间、内容、地点、参加人员)外,小组活动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小组学习不仅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缓解学员的工学矛盾,而且在小组学习中,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尊重,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信息、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能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作用。学习小组活动的实践证明,小组学习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在个别化自主学习基础上,提高合作学习意识等方面有着其它教学组织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重视抓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观念转变是先导,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媒体自主学习是前提,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是保证,严把形成性考核关,确保教学质量,重视组织小组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培养,促进学生加强学习自主性。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一、问题 提出的背景
所谓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要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目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长期以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习惯的影响,方法上基本采用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机械模仿的教学方式,结果不但造成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磨灭了学生人格发展中的自主精神。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要通过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方面进行操作性的研究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能动性和认知内驱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具体的教学策略:
那么以自主学习为模式的数学课堂应该怎样建构呢?。它的结构程序是:引入---引探---交流---评价。
一、引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景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可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情境,很多学生反映数学的单调和枯燥,实际上,只有情境创设的好,才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使他们会体味到数学的美和趣味。
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方法很多,本文列举以下几个。
1.制造悬念,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巧设疑问,创设情境。
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3.操作实践,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在拼拼、折折、剪剪、画画、操作中获取知识,这种情境的创设,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热烈争论,创设情境。
儿童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同时也要注意,在创设情境中,切忌牵强附会、缺乏问题性和偏离阶段性。
二、引探——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保证学生在课堂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就必须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从不断提问出发,进行自主学习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好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提问题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出示例题时,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让学生不断去质疑;总结全课时,也应让学生袒露疑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提问,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够准确、很琐碎,有时甚至与教学内容无关,教师应慎重筛选有用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自我操作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利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注意说清活动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巡视,帮助一些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进行自主学习
反思是在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课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审慎的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
对学习的全面反思不仅包括各个具体的学习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意志进行反思,还可以对自己在学习中的经验或长处,教训或弱点进行反思等等。反思活动进行的愈全面、愈深刻,愈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潜能就易于激发,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性,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教师要适时倾听学生的反思,切忌过度开放和流于形式。
三、交流——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学得更主动
学生在个人的自主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的题目光靠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这时把问题放到小组或班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通过交流、讨论,既能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更好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交流是自主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因此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尽量引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以评价促“自主”
课堂中的评价是多元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可以使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适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因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
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使他们能更主动地发挥自己学习潜力。尤其对中下等学生,更要在细微中看到他们的进步,对其有见地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尤其能使他们摆脱那些优生的阴影,树立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学习中更主动,更自信。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生活在群体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为了得到同伴间良好的评价,他们都会努力的表现自己出色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3.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是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方面。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自主性 独特性 多元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片段评析
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从中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学生自由读书、充分思考,后纷纷举手。)
师:请不要把你的发现说出来,把它变成问题来考其他同学,当小老师。
小老师甲: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生:我发现船夫驾驶小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操纵自如,从“操纵自如”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小老师甲:你说得不错,还有补充的吗?
生:上星期六,我在学校上完兴趣小组后,骑车急匆匆赶回家,经过十字路口时,右边开来一辆摩托车,我想让开,可车子不听使唤,被撞跌在地。如果能使车子急转弯,就不会相撞了。而威尼斯的船夫却能使小艇作急转弯,可见他们的驾驶技术确实高明。
生:我刚才研究了课文的插图,仔细数了一下,图上看得清的小艇有四十多只,小小的一片水面上有这么多的小艇急速地行驶,而不相撞,船夫的驾驶技术实在太高超了!
生:刚才我用铅笔当小艇,按照书上的描述演示了一下,现在我表演给大家看(学生表演),你们说,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吗?
小老师甲:真没想到你们答得这么好!
小老师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
生: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生:这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起总起作用。
小老师乙:你们的回答我很满意。
小老师丙:这句话在这一自然段中还起什么作用?
生:这句话还是中心句,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小老师丙:你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
[评析]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本教例作了有益尝试,体现了探究学习的“三性”:
一、探究主体的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这里,老师充分相信尊重学生,把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发现、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发现、自主考问、自主交流、自主评价中得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事实上,学生还真会发现,不仅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而且还在写作方法上。有所发现令人欣喜,你们发现了我的“发现”吗?把自己的发现变成问题考考其他同学,更令发现者心醉,谁不想享受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呢?当然,这也进一步激起大家的探究的欲望,谁也不想被自己的伙伴难倒。探究的气氛弥漫整个课堂,课堂成了探究的舞台,学生成了探究的主角。
二、探究方法的独特性: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新事物意义的理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
都不一样,所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法具有其独特性。如:对“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探究,有的采用“重点词感悟法”,有的采用“比较法”,有的采用“演示法”,有的采用“图文结合法”。
三、探究结果的多元性:
由于问题的答案本身不是唯一的,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探究方法的独特,导致探究结果多种多样,呈现出多元性。如:对“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感悟有四种,对“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在自然段中所起作用的说法也有三个。这也许是考问者始料未及的,正因为如此,才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课堂才显得丰富多彩,充满创造的活力。
第四篇:自主性
自主性在课堂中的升华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议的机会让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像蜜蜂一样自由、主动地采集花粉,酿造花蜜。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和谐艺术地统一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式中,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唤起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最终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二、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实践者、探索者,教师不应再扮演讲者的角色,而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自主活动,动脑、动口、动手,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形成能力、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落花生》一课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并做到实话实说。然后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讨论,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为A队,做苹果那样的人为B队,就在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况下,教师巧妙点拔,使其最终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人要学会取长补短,既要做到外表美,也要做到内心美,适当展示自我,恰当表现自我。这样重视平等对话,尊重理解学生,使
每一位学生始终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被关注的,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的点拔下讨论辨析,体验到了高度参与和投入学习的喜悦,主体作用也就得到了有效发挥。
三、拓宽自主的学习空间
如教学《四季》,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踊跃发言,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对秋天有所理解,这样提示课题激发了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去感受知识,去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先让学生回忆说四季的景色,再出示挂图让学生感受四季的景色,最后看书中的图了解四季的景色,这样教学,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生字时,让学生说认字的方法和规律,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面和思维空间,增强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理解课文时,采用多种形式以读为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受四季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口语表达水平。学习《坐井观天》,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如教《诚实的孩子》一课结束时,我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列宁做错了事,说了谎,后来他是承认
了错误,真是个诚实的孩子。如果你做错了事,你会怎么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有感而发,纷纷发言。在此基础上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是啊,我们大家都喜欢诚实的孩子,你们愿意帮助自己的小伙伴也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吗?”以后与小伙伴玩时,也把列宁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也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样的设计有意识有目的地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
第五篇:读《班级活动——自主性学习》
读《班级活动——自主性学习》
〖北美素质教育丛书,[加]堂娜·史泰尔斯著,罗建河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版〗
-------------
本书篇幅不长,仅100页,分为导言和六个章节。目录为:
----------
作者在回答“什么是班会”时,梳理了一般教师对班会的不同认识和处理,大致有:仅用来分享本周发生的事件的信息;集合学生制定若干班级计划;讨论一些重大事情等。作者认为:“不管教师运用哪种班会模式,班会都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在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氛围里参与到集体中相互交换意见。班会是一个可以实践共享、鼓励、聆听、思考、决定、计划和评价等活动的空间。”作者告知:他所倡导的这种“班会模式”“类似于典型的商务会议,但它是建立在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的基础之上的——这个过程通常出现在更高层次的思
维技巧程序中”。(p4)
作者这样概括这种模式的特点:“学生坐在凳子上围成一个圈”、“会议每周都举行”、“由学生主持会议”、“对问题和建议都加以讨论”、“学生相互鼓励和称赞”“每周都遵循这套会议程式”。作者认为,这种班会的目的在于“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有助于学生解决冲突”“允许学生们自己制订提议和计划”“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有助于班级团结”“作为班级管理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个人是和庆祝班级成功的论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享受彼此陪伴的场合”。通过这样的班会,学生的聆听技能、反应技能、演讲技能、领导技能、组织技能、思维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都有可能获得提高。作者指出:“所有来到学校的学生都想取得成功,都想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想与他人和睦相处,想结交一些朋友。班会将成功地帮助学生们获得这些,而且它是为任何教师所提供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班级将有助于使一个好的班级变得更好。班会的这种真实力量源于它能授权予学生,能激励他们去学习并能帮助他们发现
自身的最佳状态。”(p5)
--------------------------
关于班会的目标,作者指出“班会被视为民主式班级的基础,它促进着学生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使整个班级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当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赋予了选择的权力和被允许自己做出决定时,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变得更加负责。”作者归纳这种“班会”的好处有:个人成长、领导组织和演讲的技能、思维技能和认识上的成果、解决问题的技能、创建一个学习集体的人际交往技能。
作者对这几个好处作了详尽的展开。
-----------------------------
作者倡导的这种“班会模式”大致是怎么样的呢?
作者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一套固定程序。
2、每周举行一次。
3、让全班同学坐在椅子上,围成一个圆圈。
4、要学生将他们的问题和建议放入班会盒里。
5、教师充当会议的秘书。
6、让学生们对班会主持人表达鼓励。
7、期望学生们用正式的途径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
8、使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9、鼓励学生安排活动和成立委员会。
在具体操作上,作者将整个程序归纳为13步——
1、让学生们清理课桌,准备开班会。
2、带上秘书用的活页纸、一支钢笔或铅笔。
3、要求主持人做好准备。
4、当学生安静下来后,让他们进入开班会状态。
5、坐在圆圈中自己的位置上(坐在主持人通常坐的凳子上)。
6、等待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7、主持人说:“现在我宣布班会开始,今天你们应该鼓励我,给你们一分钟思
考。”
8、“鼓励圈”活动。
9、处理旧事务。
10、处理新事务。
11、如果有时间,便进行“致谢”和“称赞”活动。
12、主持人说:“谢谢你们的聆听和参与,请安静的回到你们的位置上。”
13、学生将桌椅摆回原样。
从程序看,1~6属于准备阶段。据作者介绍,比较有特色的是:学生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放进“班会箱”,在班会开始之前,当学生们在搬桌椅布置会场时,主
持人的任务就是整理这些放进“班会箱”中的意见和建议。
7~12是正式的班会期间。据作者介绍,“鼓励圈”主要是由班级同学对主持人的鼓励和赞美。而这种赞美强调必须是针对人格和才能,而不是外表或物质的。“处理旧事务”则是由“秘书”(一般是教师)对上一次班会以来所议论过、决定过的“意见”“建议”等处理、落实情况。如果那次会议成立了相应的委员会,那么,委员会还要报告进展情况。“处理新事务”则是最重要的部分。主持人根据学生们在“班会箱”中的纸条,按照先“问题”后“建议”的程序逐个报告,学生们可以进行讨论,作出决定。“致谢和称赞”主要是主持人对班会上同学们的表现表示感谢。
-如何是这种“班会模式”起到应有的作用呢?后面几章,作者具体展开他的思考
和实践。
◎第三章标题是“班会准备工作”,这里的“准备”应该作广义的理解。特别是在一开始学生还不熟悉这套流程时。作者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着手:“介绍班会的概念”“介绍和练习鼓励”“教授解决问题的程序”“介绍提出建议的方式和委员会工作”“练习清理课桌并坐成圆圈”“准备首次班会所需要的工具”。◎第四章的标题“开展有效的班会”,很清楚主要是谈论如何让班会有效的几个问题。作者分别从“议程”、“外在环境”、“时间管理”、“班会要求”、“班会成员职责”、“秘书职责”、“主持人职责”、“澄清教师角色”等几方面作
了阐述。
◎比较有趣的是:班会盒。
作者介绍,“班会盒”的式样等,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内容上,他们是这样规定的:凡是投入“班会盒”的纸条,必须写明“姓名、日期、问题和建议”三个要素。而且,在将自己的纸条投入“班会盒”前,必须明确:“首先自己尽力解决这个问题”“班会盒不是说某人的闲话或给某人找麻烦”、“除了开班会时主持人之外任何人都不得从盒中拿走东西”。一般放入的纸条大致有三类:“涉及一个或更多人的问题”“影响全班的问题”“关于某项活动的建议”。在班会开始时,主持人除了分类,还要注意:凡是没有署名的不采用,在会上,一般只能有写纸条的和被纸条上点到名的才能发言。只有他们发言完毕,主持人继
续征求意见时,其他人才有发言权。
◎还值得关注的是:秘书(教师)的作用。
只有三次机会指导学生:“处理旧事务”、“讨论解决方案时”和“投票表决前”。在这个“班会模式”里,教师的角色是:“主持人——在最初的几次班会中示范班会程序和班会中的行为要求”、“集体成员——作为一名成员参与班会的运行”、“秘书——确保班会事务每次都被记录下来”、“教练和帮手——帮
助学生成为成功的班会参与者和主持人”。
◎第五章以“营造一种尊重的班级环境”为题,主要讨论的是“在班级中建立和增强一种积极的情感环境”的设想。作者指出:“学习只是所有在教室中进行的事情的一部分。学生对上学的感受,他们与同学相处的怎么样,他们感觉自己被同伴所接纳的情况如何,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有多少自主权以及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情况如何,这些都对作为学生的他们的成就水平有直接影响。实际上,班级环境对学业成就有着巨大的影响。”作者分别从“树立自我概念”、“建立班集体”两个方面作了技术性的介绍。例如:“树立自我概念”,作者介绍的是:“个性包”“客我曼茶罗”“学习日志”“值周生”等;“建立班集体”主要也
是“找人”、“我向往的班级模式”征集、“交换礼物袜”等。
◎第六章“庆祝成功”主要讨论的是评价问题。作者提供了一些评价量表,--------------------------
一些当地的“专家”的观点摘要:
○“我从未遇到过任何一种技巧能像班会这样,如此成功地完成学生的社会教育目标。它包括着你希望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和作为个人的所有的事情:独立解决问题,社区责任,关注他人的积极态度,坚持自己的信仰,以及培养他们那种为了
取得成功而合作的精神。”(米歇尔·库依克)
○“班会是一个集体分享、集中智慧的时间,而不是结群对付他人或以任何形式
表达不友善的时间。”(道恩·本森)
○“建立在一种归属感之上的班级是一个相互关怀的、安全的环境,在那里孩子们彼此支持和帮助。这种归属感促进了所有孩子养成一种‘我能够’的态度。当孩子们有一种归属感时,他们就感到安全、安心和快乐。结果,他们变得宽容了,更能接受和原谅他人。”(费耶·布兰妮)
----------------
【全书极少纯粹谈“理论”,而是通过给出“班会”操作程序的详尽介绍,并附之以学生的体会等让人们在阅读中产生尝试的欲望,从而领悟作者所倡导的班会
模式的内在价值。这一写作方式值得借鉴。】
【其实“班会”是我们这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有一些研究班主任的,将组织好“系列主题班会”作为班级成长发展的一种机制。但是,我们对“班会”的理解,就像我们对“班级”的理解一样,过度的看重其“教育性”(实质就是“灌输”)的功能,很少注意形式上的安排,特别是将形式和内容、目的有机整合的安排。本书提供的样板,未必十全十美,更不可能照抄照搬,但是,透过这
一系列动作所表达的教育价值观,值得我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