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榜样学子申请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榜样学子自荐书
你们好!我是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陈传武,很荣幸参加合肥学院第七届“榜样学子”评选活动。在上大学的这半年以来我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我自信我有能力参选榜样学子。希望通过这一次的评选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自己,以期能够在我系以后的活动中倾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一、思想之光——点亮前行之路
我参加了党课的培训。思想上有着较高的觉悟。对于自身各方面有着充分的认识和思考,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并对于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能够有足够的勇气迎难而上,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团组织,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是非观念,平时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要求进步,并有强烈的向团组织靠拢的意愿。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我就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准备接受组织的考验。我认真的学习党的知识,了解党的发展壮大的历程,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重要思想。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决心。这与同学们对我的支持,老师对我的肯定是离不开的。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保持着较高的思想觉悟,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永远保持与时俱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形势,以及国内外的局势变化。
二、学海激进——浪遏飞舟
学习态度严肃认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刻苦、锐意进取,对大学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善于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一直都很清楚作为一名大学生,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技术,才会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进入大学后,我树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坚定的学习信念,以及端正的学习态度,竞选了学生会的一职,这给了我一份责任感和一股学习的动力,激励我苦学知识,决不放松自己。在理论课上,老师们教授的知识量很大,要想完全吸收很困难,于是我在课下就去图书馆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日复一日我就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我通过不断的尝试
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古语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我要的就是“渔”,即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联系,坚持这套学习方法新旧知识就能够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牢固的知识网。我以后的知识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独学而无友”,所以我每次遇到学习上的困难都会及时地向老师请教,也愿意在学习上帮助更多的同学解决困难,共同进步,所以和老师们积累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和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同学关系。
三、团结合作,争优创先
我自上大学以来一直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本系所举办的活动,在学生会担任体育部委员以及在院体育管理中心实践部担任委员,在职期间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这半年多以来也做了很多实事。我参与了新生杯的组织工作,为新生杯的顺利举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我参与策划组织了模拟运动会,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在学院的重量级活动科技创新设计大赛中,我们体育部担任了维护会场纪律的工作,从而保证了大赛的正常有序地进行。我们还协助其他部门完成了寝室设计大赛,晨曦杯,以及元旦晚会。其中我在元旦晚会参与了节目演出,并赢得好评,让我亲生感受到了艺术的无限魅力。大一下学期刚开学,我们体育部举办了篮球板级联赛,使得班级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班级同学之间更加团结合作。我们体育部委员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使我们以后的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紧接着班级联赛而来的就是体育节和运动会了,相比之前的活动而言,体育节和运动会的工作量相当的庞大,赛前要通过层层选拔,选出真正能够代表着本系出战的运动员,为了选拔优秀的运动员,我们想尽了方法,通过不同角度采取了各种方式。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为此我们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做得尽善尽美。
我不仅在系里参加组织各种活动,同时我也参与组织院里的活动。我在院体育管理中心实践部担任委员,为各俱乐部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我和体管实践部各委员通力协作为体育管理中心举办元元旦晚会筹集经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勇攀人生珠峰——希望在美好的明天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大学第一学期已经在不觉中度过。新的学期也已经开始,我会更加珍惜时间,努力充实自己。我感觉,凡经历过的,必将留下足迹,虽然并不一定掷地有声,但却是我心中永远回荡的记忆。存感激之心,这样的人是知足而幸福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珍惜拥有的一切,继续用我的努力、执着、自信、真诚踏实地过好生命里的每一天。在大学校园里留下我一生中最宝贵的光阴故事!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追求中去!
此致
敬礼2012/4/15
申请人:
第二篇:“连大学子 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申请书
大连大学“连大学子 榜样力量”
优秀大学生评选
申 请 书
申请人:刘少博
2012年11月9日 “连大学子 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申请书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我是来自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101班的刘少博。在校党委正确带领和指导下,在团委老师的亲切关怀和关心下,各种磨练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成为一个大家眼中的优秀学生。作为一名的连大学子,我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心态,每时每刻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到自我的全面发展。经过两年的努力学习,在此申请大连大学“连大学子 榜样力量”资格,现将本人基本情况介绍如下,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评审参考。
第一部分
班级工作
开学伊始,我已最高票数担任建管101班长一职,任职至今。班级获得2010-2011辽宁省先进班级体、大连大学优秀班级、大连大学特色团支部、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特色团支部一等奖。现正申请2011-2012,大连大学优秀班级,大连市优秀班级。
为加强班级的学风建设,班委成立后立即根据班级情况制定了《我的大学我做主》学习计划,并严格要求早晚自习出勤。另外,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纵、横向学科建设活动——成立班级各学科学习小组、邀请学长学姐就相关学科传授学习经验。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班级大一学年仅1人重修,考试通过率达到97%。
为加强班级的班风建设,积极开展爱国、爱党教育。开学伊始,在助理辅导员的鼓励下,全班同学向组织上交入党申请书,班级每人至少保证参加一次 “红色宣讲”活动,班级现有党员1人,积极分子12人;每逢传统节假日,班级精心组织开展例如“端午节吃粽子顶鸡蛋”“立冬包饺子”“中秋节联谊晚会”等一系列充满人文关怀的活动,并配合学校、学院组织举办例如“女生节”“建工篮球赛”“第二课堂”等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活动;积极鼓励班级同学参加社团、学生会工作,至今班级同学100%参加过社团活动,大二继续在社团深造的有14人,且有5人参加院学生会,1人参加校学生,1人参加工作室。
第二部分
校、院学生会工作
我于2011年10月初识学生会工作,担任建筑工程学院分团委志愿者、编辑部记者。于2012年4月进入校学生会秘书处。现担任大连大学学生会主席助理兼任秘书长,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在学生会任职期间,认真做好老师分配的各项工作,全力发挥校学生会纽带作用。工作上认真负责、细心踏实。2011-2012,获得“大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大连大学学生会最佳严谨奖”称号,用自己的力量影响周边的人。2012年2月,代表大连大学参加与台湾大学生交流活动,活动中表现优秀,得到对方邀请全程陪伴其在大连的旅程,至今依然通过网络定期联系,为大连大学树立良好形象。2012年3月,负责编写全校关于雷锋月的活动策划,深入、全面开展大连大学学习雷锋精神活动,受到广泛好评。2012年8月,代表大连大学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全运会骨干培训,培训期间与团市委领导、兄弟院校进行深刻交流,因良好表现受到市团委老师的表扬。2012年9月,代表大连大学参加由市团委组织的大连市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暨“红色时尚,永远跟党走 ”培训班,现为一名光荣的红色宣讲员。
第三部分
协会及社团工作
为充分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开学伊始积极参加社团工作。于2011年,分别加入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英语协会、吉他协会担任干事。现任建筑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人生规划协会副会长。
我积极参加例如“泉水湿地环保行动”“金州敬老院共建活动”“社区共建活动”“大连火车站”等各项公益活动,并为协会撰写各类总结、评奖材料,为协会赢得相关荣誉。例如,“辽宁省优秀志愿者团队评选”“大连市世界十杰百优青年志愿者”“大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精品”,作品《将爱洒满人间》成功为协会获得“大连大学思想政治精品”称号,文章《一个学生社团持续传承雷锋精神十一载的奥秘》成功纳入《大连大学大学文化建设工作案例》。
第三部分
个人努力
大学期间,在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积极锻炼个人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积极担任各项大型晚会和比赛的主持工作,例如“大连市结构设计大赛”“大连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连大学新生才艺展决赛”“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会协会十周年庆”“大连大学英语协会十周年庆典晚会”等。积极参加由院校组织的活动,暑期社会实践获得2010-2011“优秀成果奖”,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获得辽宁省三等奖、大连大学二等奖,现申请工程管理研究中心资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并获得大连大学颁发的第27期业余党校培训结课证书。
知识是无止境的,学习更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我深知,必须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这就需要我在各方面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相信:“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过去的工作和学习中,展现的是我良好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相信在以后的日子,我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和不足,做一名更优秀的新世纪大学生!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一路走来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并继续对我监督与指导!
申请人:刘少博 2012年11月8日
第三篇:第十二届榜样学子事迹
第十二届榜样学子事迹汇编
灵魂行者,游走于志愿事业
........................................................................2
记14级机械系蔡袁成........................4 青春有梦,志愿同行...........................................................................................5
记14级管理系冯贝贝........................7 淘净纤尘,自现芳华...........................................................................................8
记13级艺术系刘净芳......................10 从来如此,平凡而不平庸..............................................................................11
记14级化工系刘云凤......................12 责任扛在肩上,青春在创业路上绽放..................................................13
记13级电子系汪程..........................17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18
记14级经济系谢其龙..............20 自强与奋斗 奋斗与感恩
..............................................................................21
记14级电子系杨会坤......................23 舞动无限精彩
舞到人间天堂..........................................................24
记13级教育系俞芳........................26 与德语结缘,因德语成长..............................................................................27
记13级外国语言系臧敏君.............29 实践见证真理,行动反映真心...................................................................30
记13级教育系钟雪松......................32
灵魂行者,游走于志愿事业
——记14级机械系蔡袁成
个人简介:
蔡袁成,男,安徽芜湖人,14级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班,共青团员。曾担任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副主席、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会长等职。在近三年的志愿服务活动中,蔡袁成累积志愿服务时间长达2000小时以上,献血量达1000ml并取得省红会颁发的应急救护培训合格证。
先后获得校青马班优秀学员、青年志愿者行动优秀个人、学生社团先进个人、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同时社区服务中被评为淝南家园社区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社区“三做四创”青年辩论赛优秀奖;其所带队的“益起爱”公益项目取得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的成绩;社区服务活动中被评为淝南家园社区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组织开展的无偿献血活动连续四次取得合肥市无偿献血优秀高校组织、合肥市无偿献血优秀组织奖;促成合肥学院与淝南家园、肥东县古城学区中心学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一路走来,欢声伴着苦涩,荆棘伴着汗水,他犹如一位坚定的行者,踏着青春之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他也曾青涩和茫然过,但是源于对志愿事业的热爱。后来的后来,不忘初心,严以律己,他用自己的青春诠释着不悔。用激情点燃希望,用青春照亮未来。这就是合肥学院第十一届榜样学子——蔡袁成。
不忘初心,严以律己
始于初心,严以律己。蔡袁成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过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其自觉遵守团的章程,模范履行团员的各项义务,积极参加团的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品格高尚。特别是进入大学以来,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上他也毫不懈怠,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采取灵活的学习方法,自觉性强,有针对性的选择学习内容,能够做到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关心时事,课外生活丰富健康。在学习上做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的态度。课前预习当天要上的课, 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并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同时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努力终有收获,每学期综合测评他都排在班级前十五名內,取得三等奖学金一次,并以优异成绩取得英语四级证书、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课外之余,自学photoshop、绘声绘影等技术软件。
生活上,蔡袁成与室友互帮互助,相处融洽。合理的安排个人的学习、休息、娱乐的时间,使生活合理有序的进行。他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费。与时代接轨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蔡袁成在寒暑假也会去做一些做兼职,由此来锻炼自己。
用激情点燃希望,用青春照亮未来
也许优秀就是一种习惯。学生工作中,蔡袁成在系学生会、红十字会都担任重担,其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在志愿服务工作中,他一直以身作则,个人志愿服务时间长达2000小时(暑期三下乡志愿时间600小时,社区服务1000小时,校内志愿者500小时,校外志愿者200小时)以上,累积献血量达1000ml并取得安徽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合格证。大一时期,蔡袁成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青马班,让自己的思想得到进步,并取得了优秀学员称号;在取得了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资格证、预防艾滋病培训资格证以及省防癌抗癌宣传志愿者后,在校内外开展多场预防艾滋病培训、应急救护培训以及防癌抗癌宣传活动,为大家健康保驾护航;联合合肥市无偿献血中心在我校举办无偿献血校园行活动至今已四次,共计为我省血站输送血液20多万毫升并连续四次获得合肥市无偿献血优秀高校组织、合肥市无偿献血优秀组织奖;三次带队(共计带领6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分别前往合肥市肥东县范店村大陆小学、肥东县古城镇古城学区中心学校、肥东县元疃镇小学,为当地的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团队先后获得校暑期活动先进团队,答辩二等奖、三等奖等成绩,所开展的活动也得到了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红十字会的认可。活动之后,促成了合肥学院与肥东县古城镇古城学区中心学校完成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016,在蔡袁成的带队下,“益起爱”社区关爱服务项目活动分别在合肥市淝南家园、竹西社区开展四点半课堂活动,在杏林街道开展关爱孤寡老人活动,活动深受居民欢迎,也收到校、社区领导的赞扬,并在安徽省第三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促成了我校与 淝南家园社区完成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合肥市爱倍贝助教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为我省关爱自闭症儿童行动加一把劲;参加安徽省公益组织图片展,与安徽省各大公益组织交流取经并获得省文明办领导表扬;在致用礼堂举办合肥学院大学生红十字会第一届公益晚会,宣传公益的力量;积极参加合肥国际马拉松系列比赛志愿服务、大蜀山登山挑战赛志愿服务等等。同时在系內,蔡袁成分管外联部与办公室并经营微信公众号。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时光慢慢逝去了,活动也一项项结束了,然而青年志愿者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永不止息,在青年志愿者工作期间,蔡袁成充分认识到了一名当代志愿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认识到当代一名大学生的未来奋斗目标,相信毕业后,这些经历必定会成为以后工作中的动力,促使其为我国的青年志愿者事业和未来自己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 蒋维开,男,2016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青春有梦,志愿同行
——记14级管理系冯贝贝
个人简介:
冯贝贝,女,14级管理系会计专业,曾任合肥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副主席。大学至今组织并参加了校内外大小三十多个志愿活动了,累计服务时长超过400小时。
在校期间,荣获2014合肥学院“优秀团干”称号;201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三等奖、2016年寒假社会时间调研报告二等奖;2016年“挑战杯”合肥学院二等奖、第三届安徽省大学生原创文学新星大赛三等奖。2015年暑期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中任“微爱团队”队长,带领团队荣获加油项目“全国优秀执行小组”称号、安徽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并荣获我校“优秀团队”称号、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优秀照片奖。2016年任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迎曦团队”队长,带领团队荣获我校2016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优秀照片奖。
无论大事件,亦或小场合,每个需要帮助的地方都能看到她奔走忙碌的身影;不为鲜花,不计回报,她用一颗跃动着爱的心,完成着爱的传递;汗水融化成她灿烂的笑容,志愿铸就她无悔的青春。她,就是合肥学院管理系14级会计专业冯贝贝,合肥学院第十二届志愿服务类“榜样学子”,一个用年轻臂膀扛起社会责任,全身心都投入到志愿服务事业中的善良女孩。
微爱之行,用爱点亮希望
2015年暑假,冯贝贝带着一颗赤诚的爱心和一腔奉献的热情与四名伙伴一同踏上四川绵阳涪城区丰谷镇那片贫穷而又淳朴的土地。
“微微之行,以爱之名”,她们组成的微爱团队作为当时安徽省唯一一支“加油!乡村夏令营——乡村青少年心理辅导”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深入丰谷镇,带领当地50多名留守孩童开展心理辅导、素质拓展、支教等活动。
三十个日夜里,她以心换心,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她说,听到孩子们欢声笑语,看到孩子们活力四射,感觉自己的生命也开始丰富起来。白天,她带领孩子们做素质拓展、为他们讲课,有时还要处理他们制造的小麻烦;深夜,她带着白日积压的满身疲惫在灯下写材料、准备第二天的活动。即使再累,她也坚持不懈、乐在其中。“见证孩子们的成长,让我感到充满力量,虽然做不到永远的陪伴,但是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带去温暖和希望。”
活动结束后,涪城区委特别向我校团委发了一封感谢信,微爱团队也因此荣获加油项目“全国优秀执行小组”称号以及安徽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际活动“优秀团队”称号。但冯贝贝说,所有的荣誉,都不及孩子们懵懂期盼的眼神给予她的震撼与感动,更不及孩子们纯真烂漫的笑容带给她的满足和快乐。
助梦起航,帮扶陡张村
2015年11月,冯贝贝着手创立了“筑梦远航 爱心助学”——陡张村帮扶项目,对接帮扶宿州市泗县陡张村146名贫困儿童,开展了社区捐赠、心理辅导、实地走访、爱心包裹等一系列爱心帮扶活动。
2016年3月,冯贝贝和我校一群大学生来到了宿州市泗县陡张村,给146名贫困的孩子带去祝福和希冀。虽是初次踏足这片土地,但是冯贝贝感到自己的心早已和它紧紧相连。通过相处,她渐渐发现孩子们天真笑容背后所隐藏的悲伤故事,很多孩子父母离异、留守在家,见爸爸妈妈一面这件对于其他同龄孩子来说十分平常的事,却是他们深藏心中难以企及的愿望。她眸中跃动着温暖的光,温柔的说道:“146名可爱的孩子,虽然家庭情况不尽如人意,但是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的天使,在给予他们物质帮助的时候,我希望也能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的人生更加明亮。”
陡张村帮扶项目现今吸引了我校146个班级和学生组织参与其中,冯贝贝相信,涓涓细流可以流淌成浩瀚海洋,点滴爱心可以汇聚成爱的洪流,涌进远在千里之外的陡张村孩子们的心中,为他们送去温暖,带去祝福。
志愿情浓,做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
在我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特色的活动、不灭的激情,无一不吸引和激励着冯贝贝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为继承和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而拼搏奋进。她说,参加志愿活动能让人获取更多自己都未曾感知的人生,为青春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回忆。可惜现在有些人只是为了那一纸证书而参加志愿活动,为了消除这种现象,她以身作则,争取流更多的汗,做更多的事,用行动号召、感染他人勇敢而坚定的踏上志愿服 务的光荣之路。
作为我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副主席,冯贝贝组织策划多项志愿活动,带领我校志愿者团队参与各大会议、赛事服务。她还参与组织我校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各系队伍、准备启动仪式、召开工作会议、安排人员等大小事宜她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完成。每一次,当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们对安排有疑惑的时候,她总是耐心的为他们解疑答惑;每一次,当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们感到心酸和委屈的时候,她总是关切的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她就像是“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用自己的星星之火,点燃他人的志愿之心,让志愿的火光温暖更广阔的天地。她坚信,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抷泥土,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抷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山岚。这样的山,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文明进程。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有一种纯粹,你没有靠近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崇高。”这句话是对冯贝贝志愿青春的最好诠释,那生活就是志愿的生活,那快乐就是服务的快乐,那纯粹就源自冯贝贝那颗宁静而又耐得住寂寞的心。校内外大小三十多个志愿活动,四百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三年如一日的志愿热情,才是冯贝贝作为一名志愿者最令人敬佩和感动的地方。“志愿活动带给我太多的回忆与感动,因为喜欢,所以坚持着。”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冯贝贝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未来,她还将与志愿一路同行,让青春继续在志愿中闪光,让生命继续在服务中升华。
作者: 徐静,女,2016级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淘净纤尘,自现芳华
——记13级艺术系刘净芳
个人简介:
刘净芳,女,13级艺术设计系。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多次获得“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称号。参与2015年刘铭传志愿服务工作;2014年艺术设计系12·9辩论赛“最佳辩手”称号;2014年校园啦啦操大赛团体二等奖;2015年获校环保手工艺大赛手工类一等奖;2015年安徽呵宝儿童用品工业设计大赛团体优秀奖;2016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团体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从2013年入校,到2017年毕业离开,在这大学四年共1460个日日夜夜里,一个人坚持不懈的奋斗与努力会为自己的命运带来怎样的改变?每一个亲身经历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她,带着不服输的精神与信念,坚守着自己打开全新生活的初衷,用四年不间断的努力,给出了她的答案。“或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从未放弃奋斗。”她叫刘净芳,来自我校2013级艺术设计系。
重新开始 初露锋芒
2008年,那一年她13岁,父亲被诊断出有精神、听力等多重残疾,母亲便背负起了全部的经济负担,承担起了照看监管一家人的责任。自那时起,独立奋斗的种子就在她懵懂的心灵里扎下了根,生活施加于家庭的苦难让她清醒地认识到唯有独立自强才能改变困境。
2013年,那一年她18岁,与所有顺利通过高考的年轻人一样,她正式踏进了大学的校门,成为我校艺术设计系的一名新生。大学校园里新鲜的环境与活泼自由的氛围对她触动很大,于是她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抛开以前的成绩,原地清零,从头来过,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她也说到做到。
大一一年,她抓住机遇,不放过任何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她积极参加班委评选与系学生会招新,成为生活委员和系学生会的委员,一年的班干部工作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被评为我校2013的“优秀团干”;她也积极参加学校大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寝室文化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在我校2014年一二·九辩论赛中获得艺术系“最佳辩手”的称号等;在社会实践方面她也毫不松懈,她 会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来贴补家用,她的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也获得了优秀奖。在忙于校园活动的同时,她也没有松懈过自己的专业课。在大二上学期的综合测评里,她的总成绩排名第三,这无疑是她一年付出的最佳体现。
继续磨练 钻之弥坚
进入大学二年级,她不仅成为了系学生会的一名副部,也在评优活动中荣获我校“优秀团干”、“三好学生”与艺术系“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同时还被选为我校科学技术学会委员。大一一年的成绩并没有让她骄傲自满,而新的身份与随之而来的责任推动着她继续前行。与以往不同,现在她成为了活动的组织者与策划者,参与了一些学校大型活动像元旦晚会、校园竞赛的筹办工作,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同时她还坚持参加学校其他活动,在团体比赛与个人竞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在节奏体语比赛获团体二等奖,获我校2015年环保设计手工艺大赛个人一等奖、创意设计大赛个人三等奖等。在忙碌于丰富的校园课余活动的同时,她也丝毫不懈怠自己的专业课,甚至拿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对每一次的作业负责,不放过课堂上任何一个上台演讲的机会,一次次磨练自己。她还积极参与各项企业实训项目和专业比赛,以及一些校内科技创新项目。在谈到为什么参加这么多活动的原因时,她说:“我相信积少成多,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收获。”
大二暑期的认知实习,她选择进入服务行业,这让她对社会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切身体会到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不易,也体会到母亲挣钱养家的辛劳,更坚定了她一切靠自己的信念。
历练沉淀 从不停息
谈到自己特殊的家庭环境,她说:“我从不以为耻。我认为正是这样一个背景,给了我独立自主的机会。”她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其中,在2015—2016学年与2016—2017学年这两次综合测评中,她的专业课成绩排名第一,总成绩也是第一名。
大三时,她不再像前两年一样尝试参加各类活动,而是找准方向,深度发展。她退出了学生会,开始参加一些大型的志愿活动,如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会议志愿活动,在服务中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小组合作参赛的专业作品也拿到了省级的优秀奖。她还参加了考研,想在深度的学习中检验自己的专业课 所学。虽然最终考研没能成功,但是她也没有气馁,她说道:“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我坚持到了最后,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所以我很感激这一段经历,这是一次审视自己的好机会。以后我愿意继续补缺补差、自强奋斗!”
生活中的每一刻时光都很珍贵。每一次的机会都是一次历练。她坦言,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也并不容易。每当遇到困难或是瓶颈的时候,她总会想起自己的父母,父亲母亲给予她的爱与温暖是她不断前进的原动力。在四年不断地上下求索后,她的初衷仍然没有改变,那就是靠自己的力量,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同时也不断地证明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
作者: 柯思佳,女,2016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从来如此,平凡而不平庸
——记14级化工系刘云凤
个人简介:
刘云凤,女,合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14级学生、化工系第二党支部学生党员、14级能源化学工程班学习委员、爱心益农社副社长。在校期间,获各类院级、系级奖项11项,荣誉称号9项,拥有六项专利、创新项目及文章发表。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特等奖学金。
学在精坚,道在日新
作为化工系14级能源化学工程班学习委员的刘云凤,对待学业向来是一丝不苟。自入学以来,刘云凤勤奋好学,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各种疑难问题。在这兢兢业业的背后,或许是无数个彻夜难眠的夜晚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失败。“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些努力和汗水注定了刘云风的不平庸。随后,她连续两年综合素质测评第一,以极高的平均绩点分和加权平均成绩连获2014-2015、2015-2014“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特等奖学金”。
与此同时,刘云凤一直将带头学习,搞好班级学习氛围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她心里,她是学习委员,是班干部,是学生党员,那么就要做好这些身份要尽的义务。她积极充当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在评教中充分反映同学们的问题,并提出中肯的意见想法,这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不少便利。她也由此荣获了“优秀教学信息员”荣誉称号。
徐悲鸿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身为化工学子的刘云凤,可以说这三年来都在和各种大大小小的实验较着劲。刘云凤将绝大部分课余时间捐献给了那一次又一次枯燥重复单调的化学实验,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她说,当她和她的团队知道自己做出有用的东西时,就觉得花费的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尽管在实验室里,并不是每次实验都是顺心的,这里有失落、有沮丧,但哪一个开辟者没有经历过这些呢?天道酬勤,2016年8月3日,由刘云凤创新的一种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除此之外,刘云凤还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申请了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以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在实验创新的道路上,她从来不认输、不低头,虽身为女儿身,却依然能披上金身铠甲,努力攻克实验难关,而这些荣誉的获得更是实至名归。
与人比心,与事共舞
自从情商一词出现以来,人们似乎对情商高的人更青睐一番,而刘云凤就是这样一个值得相处深交的人。在生活中,刘云凤是平凡朴素的,与室友相处也是相当融洽,更是在2016年获得了我校“好室友”的称号。刘云凤用心去和每一个人相处,或许这就是她在交往上的独家秘诀了。而与人比心这一招,也为她在职场上带来了不少便利。2016年的暑假认知实习结束后,刘云凤参加了党委组织的“四进社区大学生挂职锻炼”活动。在为期一月的滨湖惠园社区实习过程中,她不仅参与了合肥市文明创建,担任了文明劝导员,还策划开展了社区奥运小活动。虽然在挂职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摩擦矛盾,但刘云凤用心去逐一化解、解决它,而这份心意也传递到了每个人心里,刘云凤也取得了“优秀实习生”的光荣称号。
同大多数大学生一般,刘云凤也热衷于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我校爱心益农社的副社长,刘云凤与爱心益农社的理事们共同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孩子们送去温暖与福利。此外,她还积极策划了一系列爱心活动,只为了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
刘云凤的大学生活是枯燥的、单调的、忙碌的,同时,更是绚烂的、精彩的、优质的。或许一系列的奖项、荣誉对她来说,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毕竟,她可以平凡,但绝不平庸。优秀,从来如此。
作者: 荣帆,女,2016级中文系新闻学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责任扛在肩上,青春在创业路上绽放
——记13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汪程
个人简介:
汪 程,男,共青团员,现担任安徽合七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15年7月份成立ET4.0团队并入住合肥学院创客空间;2016年3月份创办安徽合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5年-17年期间作为公司负责人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双创活动周,家电博会,文博会等大型双创博览会;创业公司也得到新安晚报、安徽电视台、中国日报等媒体的采访报道。安徽合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日期是2016年3月28日;截止2017年1月21日,为上海迈磁、北京天盛瑞达、北京高航、合肥贝斯特等十几家企业提供硬币解决方案和物料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公司目前给合肥学院电子系提供12名学生就业岗位。目前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
不期而遇,开启创业之路
近年来合肥学院将创新创业模块作为必修模块,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实施分层指导。其中在电子系,新生入学时就进行专业导论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出创新创业的理念教育;大
二、大三时期,结合科技创新活动,突出创新创业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大四阶段,结合学生就业工作,突出创新创业成果的应用教育,培养学生利用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汪程按照合肥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来执行,大学四年的轨迹基本符合培养方案。一年级时,他进入了电子爱好者协会,在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的同时加以实际实验验证;二年级时,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将自己的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也希望在实践反馈出理论知识的欠缺,以便后期继续学习,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所在的团队取得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等;二年级暑假时,学校正在筹办创客空间,指导老师鼓励他进行创业,将竞 赛中所做的作品转化到企业的产品。于是他从那时起以合肥学院第一届创客的身份进驻合肥学院创客空间。三年级时,通过一学期进行团队磨合,他将ET4.0团队“进化”到安徽合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学期的时间进行创业摸索,除企业效益外,他还取得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安徽省一等奖,“创青春”创新创业竞赛安徽省银奖等;三四年级的创业阶段,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他也在将企业的业务进行了调整,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公司的产品参加了第十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第二届全国双创活动周合肥分会场,第十届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暨消费电子博览会;公司也得到第一时间采访报道,新安晚报头条整版报道,安徽电视台采访,中国日报采访;以及得到合肥市科技局、财政局、广西百色学院、韩国延庆大学的领导的莅临指导。
实践创业,带来能力与友谊双丰收
创业是一个高度的概括词,里面包含着太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如何从在校学生转变为公司员工,表面上是名称的改变,实际上是行为习惯、思考方式以及价值观的改变与融合。在创业过程中,他总结出如下几点:
这是一个共享经济的时代,要学会充分的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从自己学校的校友和周边高校的创业团队入手,试着和这些校友接触,让自己和他们有交集,然后把自己的产品和理念输出去,力争与校友的企业形成互补,当然也可以遇到困难寻求校友的帮助,这是纵向的拓展;至于横向的拓展则是向周边高校的创业团队学习,因为高校创业团队,大家的起跑线都差不多,很多团队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可能对自己很棘手的问题,在其他高校的团队中已经解决了,要和周边高校的优秀创业团队进行交流学习。在创业初期,产品永远是最重要的,市场和管理基本是从零开始,你的资源一定要在一个地方集中,就是产品。但是现在我们如果从传统的思维出发,从市场需求调研,到功能研发,再到样机试制,到产品成型,还有市场推广,市场营销,最后再将产品送到客户的手中,这样一个变现的周期太长,会把初创企业拖垮,所以要把产品+市场的形式转变为市场需求导向型,市场上需要什么,这个产品做出来后市场推广如何去做,营销方式又有哪些种,前期在市场上准备的越充分,那么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越有方向感,这样才能缩短初创企业的变现周期,使得企业更好发展下去。
创业其实是人财物三件事,也就是团队、市场和资金、项目三个方面。手中的事情千丝万缕,总是不知道孰轻孰重,其实在找准自己的项目后,就要重点解决市场和团队的问题;一方面能够在外面获取资金和渠道来维持企业生存下去,另一方面,通过将最优秀的人匹配在最适合的岗位上,这样才能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
一匹千里马要出名,都得要一个伯乐,何况我们还是一个需要社会打磨的大学生呢?自己要行,得有人说你行;说你的人要行,身体要行。所以他们聘用合肥学院智能感知研究所所长高先和副教授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他持有微软认证教师Windows证书,主持了安徽省委办公厅十余项课题的研制开发,拥有丰富、扎实的实际工程经验。
无论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团队,大部分是三种状态,第一种的是每天都像打鸡血一样不要命的工作,是一个工作狂,事必躬亲,把每一件经手负责的事情做到极致;第二种是一种看着优秀的想学习,但是又坚持不了两天的,又陷入自己的消极情绪中,如此反复;第三种就是得过且过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么 管理的办法就是对第一种予以奖励,对第二种予以鼓励,对第三种予以激励;与此对应的就是联想集团的三种人才管理方法:这也就是公司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程度的员工进行不同方向的管理方法。
追根溯源,不忘初心
回顾当初的初衷,他就是想去挑战,想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想把他们近一两年所做的硬币机项目真正推向市场。于是在16年的3月底注册了公司,主打产品就是基于硬币清点系统的产品。公司目前主要从事于电子信息领域内的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为新型公交车载投币机、硬币批量分拣机以及智能运输机器人。
大二的时候,他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发现硬币的假币多、清点难等问题。于是在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后发现这样的问题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借着挑战杯这个契机,他主动接触了系主任谭敏老师和高先和老师请求给予技术指导。由此开启了创新的大门,通过参加国家举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去不断完善产品,锻炼个人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截至目前一共荣获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10余项。并且受到了安徽电视台,中国日报和新安晚报等新闻媒体的专题报道和宣传。这些成为了他们创业的源动力。
属于他的荣耀,永不落幕
创业的路不长,却有很多不易之处,前期因为没有项目而苦恼和忐忑;后来因为看到希望而努力,但又因困难重重而希望破灭,到现在因为项目多而痛苦拼搏。曾经因为意见不一而争吵,为完成项目而包夜鏖战,为松懈而被批评,为项目成功交付而得到赞赏。
酸甜苦辣咸,创业的味道从来不会单一。他说:“深知前路漫漫,困难重重。我更明白努力的意义,明白遗憾比失败更可怕。顺应时下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热潮,通过创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想没有比这个更棒的事了!” 作者:
郭丹丹,女,2016级电子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记14级经济系谢其龙
个人简介:
谢其龙,男,中共党员,经济系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曾任合肥学院经济系第十四届团总支学生会主席,合肥学院经济系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班长。在校期间,获“军训优秀学员”称号、校青马培训班“优秀学员”称号、“优秀团干”称号。两度荣获“校一等奖学金”、获“国际励志奖学金”。获“娃哈哈”市场营销大赛校一等奖,“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校一等奖,“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省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无一日敢懈怠,无一事敢马虎”,在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中他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合院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路走来,他不断学习、探索,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做人的修养与美德。
勤奋刻苦,孜孜以求
谢其龙身担学生干部,却能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用无限热情来支配有限精力,真正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在各科学习中他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专业排名名列前茅,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人才: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顺利通过计算机省一级、二级;获得2014——2015及2015——2016“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等多种奖项。他用努力诠释了自身能力,他用汗水创造了无尽辉煌。
关心同学,以身作则
2014年,怀着一颗坚定的心,刚迈入大学校门的谢其龙就决心要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好好地武装自己。开学军训时便初露锋芒,他以优异的表现担任了军训班长,并获得了军训“优秀学员”的称号。随后在班委竞选中,他选择了和班级同学接触最多的班长并全票通过。作为一名班长,他时刻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班级管理上积极为班级同学做好服务,既为同学服务又与老师沟通,既严抓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又重视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其他班委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的整体学风以及各项学习指标都有了较大提高,为班级获得了“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
身体力行,勤于工作
一丝不苟的他同样加入了经济系学生会,从学生会委员到学生会主席,他将这份认真和执着体现地淋漓尽致。谢其龙组织筹划并参加省校的各类活动及比赛,多次取得了优异成绩,如:“娃哈哈市场营销大赛”省赛二等奖、“安徽省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省赛三等奖等奖项。自身的踏实努力使得他脱颖而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肯定并担任经济系第十四届团总支学生会主席,继续为大家服务。在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他致力于学生会工作的革新,对学生会的制度和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与创新,他的带领下经济系学生会在组织建设、活动成绩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包括“先进团总支”、“科技节最佳组织奖”、“节奏体语大赛一等奖”等。在同学眼中,他就像一位传奇人物。
先人后己,服务他人
谢其龙的付出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多次当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优秀团干。他以积极端正的态度和不断提升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经过考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继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谢其龙认为,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满足,助人为乐是种莫可名状的欣喜。他总是有求必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竭尽全力当做使命去完成。虽不及雷锋,但他要努力靠近,饱含激情又充满热忱,他像一颗发光发热的太阳,给身边人带来无限温暖。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用自身的行动去取信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树立模范,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作者: 许美玲,女,2016级经济系会计学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自强与奋斗 奋斗与感恩
——记14级电子系杨会坤
个人简介:
杨会坤,女,预备党员,现就读于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14级自动化卓越班,在校期间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大二分专业时选择进入卓越班,多次获得奖学金和“优秀团干”称号,参加过专业类竞赛,如物理实验竞赛和电子仿真竞赛,在文体活动方面也没有落后,曾获得学校运动会女子跳高亚军。获得2016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
青春年少,我选择奋斗;人生苦短,我选择感恩。我一直坚信,生活会在给予我磨难的同时赐予我坚强,带着爱和希望前行,终会绽放不一样的精彩,所以我们一定要有理想、勇担当、不怕苦、不言畏!奋斗与感恩同在,梦想与未来同行。
杨会坤来自云南省大理州一个农村单亲家庭,虽然家庭贫困,但一直以来都被爱和温暖围绕着。来自母亲的鼓励和陪伴,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无一不是她遇到困难时用微笑面对的动力。杨会坤回顾起自己十几年的艰辛求学路,可谓一路坎坷。
天行健,女子亦自强不息
回首过去的困难和挫折,杨会坤心中总有淡淡的酸楚,她告诉我们: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单亲农村家庭,家里共5口人,爷爷、奶奶均已年过七旬,爷爷患有高血压,奶奶心脏不好,均需要长期服药。母亲在他高二那年罹患急性脑梗,无法从事高强度工作,家庭需要支付高昂的医药费以及我和妹妹的学费、生活费,不堪重负。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父亲就离开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落在母亲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身上,即使外出打工也只能通过一些苦力活赚取微薄的薪水,瘦弱的母亲就这样日复一日在这个小山村里用辛勤的汗水滋润着这片贫瘠的土地,用勤劳的双手栽培着家里唯一的希望。
同时,由于家住高寒贫困山区,天气恶劣,农作物单一,收成较低,母亲外出打工便是杨会坤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然而造化弄人,在他高二那年,母亲患上了急性脑梗,家中陷入绝境。其和妹妹的上学费用、昂贵的手术费、医疗费用,只能通过向亲戚借贷来勉强维持。天行健,女子亦自强不息。杨会坤向我们表示,母亲十分坚强,一人用微薄的收入赡养爷爷奶奶,供给她们姐妹上学,因此,她发奋学习,立志通过努力改变自己以及家庭的命运。
地势坤,女子亦厚德载物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初中毕业时,杨会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时光荏苒,三年高中转瞬即逝,一路上良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勤奋拼搏令他受益匪浅。她说:“我一直铭记着妈妈的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我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与汗水。”
命运多舛,高二那年夏天,其母亲因长期疲劳过度,突患急性脑梗,医生告诉他如果再晚半个小时送到医院,就会有生命危险。杨会坤告诉我们,那段时间里,他每天上完课就匆匆赶去医院看望昏睡的母亲,担心她会一直这么沉睡下去。说道这里,杨会坤庆幸到,所幸老天没有把我们逼上绝路,经过两三个月的治疗,母亲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然而短短的几个月,对于杨会坤来说似乎经过了很多年,她表示,那时候觉得自己瞬间长大了,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力量撑起这个家。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高考成绩揭晓的那一刻,杨会坤既兴奋又忐忑,母亲一人供给他和妹妹上学已经心力交瘁,爷爷奶奶也常年生病住院,因此,昂贵的大学费用让她担忧、迟疑,至今也难忘当时母亲脸上的愁容。可是母亲却安慰她说“只有学习才能改变现状”。最后,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一家人东拼西凑,凑齐了学费,而她也终于来到渴望已久的大学校园。
在校期间,杨会坤积极竞选和报名各项社团组织,成功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顺利进入校学生会,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时,她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运动时间。学习上,积极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课下与同学进行深入的探讨,课余还参加了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经常在实验室调试程序,焊接电路板。每天晚上杨会坤都会去图书馆自习,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荣获了奖学金。娱乐上,排球场是她除了图书馆之外最喜欢的地方,杨会坤表示这是她放松心情的方式,最终,她也顺利通过选拔进入校排球队。大学是一个绚丽多彩的舞台,杨会坤坚持用行动诠释着青春,诠释着责任与义务。
时光匆匆,两年的学习委员,积极与老师沟通及时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 疑惑;两年的学生会,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在团委值班、整理材料、熬夜做文档。杨会坤说:“这不仅锻炼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认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会了自信的面对困难与挑战,真诚的为人处事。”如今她已经是一位大四的学生,关于自己未来的规划,杨会坤这样告诉我们: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唯一一个考上本科的女大学生,我特别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所以,我为自己定了更高的目标——考研。
一路走来,几多艰辛,但杨会坤始终觉得自己生活在阳光下,她十分感谢那些在过去岁月里帮助过她的人,他们给予她无穷的动力,她表示,以后会继续向着目标奋进,有理想、勇担当、不怕苦、不言畏,奋斗与感恩这两个词将会一直陪伴着她前行。
作者:
徐宁静,女,2016级中文系新闻学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舞动无限精彩
舞到人间天堂
——记13级教育系俞芳
个人简介:
俞芳,女,中共党员,合肥学院教育系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曾任校体育俱乐部联盟副主席,校FD舞蹈俱乐部校队成员,教育系艺术团团长、舞蹈队队长。获国家级奖项九次、省级奖项五次、积极参加校内各种比赛及晚会。2016年12月成功考取杭州市滨江区教师编制。
舞动精彩 用激情点燃火花
大二时,俞芳协助教练创办了FD舞蹈俱乐部,并幸运地成为了FD舞蹈俱乐部校队第一批成员。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全国赛,她在地板上洒落了不知多少泪水和汗水。俞芳说:“那段时间几乎每晚都奋斗在体育馆。因为时间紧,训练任务重,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但面对教练的期望,一遍遍咬着牙把错了的动作重新在体育馆的角落里做了无数次。”终于这个倔强的女孩克服了困难,顺利地代表学校去成都参加全国赛。第一次比赛,面对强劲的对手,她顶住了压力带回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生命太短,没有时间遗憾,这一跳便是三年。期间,俞芳连续三次参加中国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获得民族舞、排舞、自选动作等项目七次获得一等奖;连续二次参加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安徽赛区的比赛,获得街舞规定套路、轻器械、自由舞蹈等项目的特等奖和一等奖。在大大小小的晚会和比赛中都能看到俞芳飞舞的身影。
对于她来说舞蹈是一种精神,一种心胸,一种品格,既没有具体人物形象,也没有特意安排的种种喜怒。像杯清香索绕的茶,却又在观者心中如何挥之不去。就那么一点点、一丝丝的味道。在这个小世界里,仿若打造了一个精致的艺术品,抹去技术技巧的痕迹并把其与动作交搅,连接中的尖利棱角也被长期的磨炼暗暗擦去,圆润,流畅,宛若被小溪冲刷得亮而光的鹅卵石子。站在舞台上,生命便因此绚烂。
力学笃行 德艺双馨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在大家眼里,台上的光鲜亮丽,台下 的鲜花掌声,以及各类奖杯奖状就是俞芳的全部。其实不然每天早晨,当太阳还没露脸,背着鼓鼓囊囊塞满了书本以及舞蹈鞋、护膝、护腕、云南白药、水杯的书包疾步在校园里的身影,才是辉煌背后最真实的一面。夜色已深,室友们已经在床上舒舒服服地躺着看电视剧并且时不时还因为某个搞笑的情节笑出声来,俞芳才开始打水洗漱,整理书包,直到凌晨才能上床休息。但对于这样忙碌的生活,她却乐此不疲。俞芳说:“因为是自己选择的道路,所以我从不后悔。”
倔强的姑娘,为了不让学习成绩落下,大大缩短了自己的休闲时间。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书本知识,更多的时间要用于练习各项技能,舞蹈、绘画、钢琴、声乐等等。这些充满艺术性的课程对于原先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她来说,学起来很是吃力。但天道酬勤,经过努力的学习,俞芳连续三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及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在2016年参加安徽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活跃在校级组织的她也始终未忘记自己是教育系的一份子,既是教育系艺术团团长,又是系舞蹈队队长,也是系啦啦队的一名成员,要时时刻刻关心着其他队伍的发展。在任期间,俞芳带领教育系艺术团多次获得合肥学院啦啦操大赛一等奖、节奏体育大赛一等奖、绿色服装设计大赛一等奖。除此之外,她还参加了临湖社区的义务支教活动,深得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喜爱。2015年跟随辅导员参加了暑期三下乡活动,获得了先进个人称号和调研报告优秀奖。
杭州,我要让你知道有所大学叫合肥学院
大四时,俞芳一边紧张地准备着全国赛,一边加紧准备着考编。十月份,参加杭州市滨江区的招聘。因为四年来综合成绩优秀,获得了直招的资格。第一次向面试时,面对院长“合肥学院是不是民办”的疑问,她便暗下决心,定要让他们知道有所高校叫合肥学院。后来俞芳在面试中表现出色,评委们都记住了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姑娘。之后,俞芳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千岛湖参加全国赛。
那段日子,奔波在两座城市间,十几张火车票见证了她的努力。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她收到了来自杭州的好消息,成为了班里第一个考上正式编制的学生。因为俞芳的成功,班上的同学们也积极准备考编。她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同学们,细心叮嘱考试及面试的注意事项。会一边教这个同学舞蹈,一边为那个同学磨课。身边的同学说,她就是个操心狂,父母也曾抱怨过她,明明离家 这么近却很少回家。但俞芳知道这一切付出都会有回报的。果然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喜讯频频传来,班上近30位同学陆续考取了教师编制。她们不仅让杭州知道了合肥学院,也让南京、上海记住了合肥学院。
回顾四年来的岁月,从当年的年少无知到现在的落落大方,教育系见证了她的成长。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在这个充满荆棘的社会里,没有任何一条路可以一帆风顺,只有在风雨中不怕失败的打击才有可能看到美丽的彩虹。成绩属于过去,明天的路还很长,而俞芳说她会一直跳下去,因为舞蹈让她懂得人生只要坚持下去。勇敢前行,就一定会获得属于你的那份精彩。
作者:
吴云蓉,女,2016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与德语结缘,因德语成长
——记13级外国语言系臧敏君
个人简介:
臧敏君,女,中共党员,13级外国语言系德语班的学生。在校四年,多次获得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获外语系党课优秀学员,院青马团校优秀学员,2015-2016优秀党员,2014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外语系共建文明校园志愿服务“服务之星”等等。在这一系列获奖的背后是一个学子多年以来的坚持与努力。
德语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2013年臧敏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校德语专业,从此也结下了与德语的缘分。作为一名德语专业的学子,刻苦的学习是少不了的。每天早晚自习室里臧敏君的身影总是早早的出现,她热爱钻研,注重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学习。以至于在班级中她的专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总是名列前茅。在大一的时候就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及六级考试,大二通过德语专业四级考试,获得良好的成绩。她一直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闲暇的时候会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阅读其他学科的相关书籍、报刊、杂志,开拓视野。除了学习上的勤奋,她也注重综合素养的提高。在2014年12月被党组织确定为预备党员,2015年12月按期转正,获得2016“优秀党员”称号。她时刻牢记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并且在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我,在思想行动上为同学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虚心求教,理解同学监督。并且坚持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动态,具有一名大学生应有的职责感。此外曾主持过2015-2016年德语朗诵及演讲比赛,还经常参加科技、人文、社科等方面的讲座。
缘于德语
臧敏君明白光有学习上的坚持、思想上的自觉还不够,现在是一个考验综合能力的时代。所以让人记住这个女生的是她工作上的不懈努力,力求完美。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她,充分发挥作为学生干部的优势,及时将同学的最新思想动态反馈给学校,当好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能真正做到为广大同学服务,并且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注意自身的形象,不断加强相关业务的学习,并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能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能认真完成老师交付的各项工作,并勇于创新,开阔思维,争取在平凡的工作中做 出不平凡的成绩。这也是她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的原因。正如齐白石所说“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成于才华
但是真正让臧敏君了解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是在一次次的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且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潜力,做到全面发展。每年寒暑假,她都用心参与社会实践,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她详细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拓宽自我的视野,为将来踏入社会积累经验。2013-2014年暑假期间,她与室友去到包河区义城敬老院到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她体会到了老年人生活的不容易,年轻人应该多与自己家的老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2014-2015年暑假我在合肥肯德基曙光餐厅进行了认知实习,通过这次实习认识到了学好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在认知实习期间,虚心请教,认真学习,用心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的她,得到了实践单位的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
让臧敏君在大学四年中最骄傲的事情就是一次次的对位交流,尤其是合肥学院2016年的大事——国家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来访。在访问期间她作为志愿者负责接送和引导。她准确的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德国人的交流。在经过这一次的志愿活动后,她继续参加2016年暑期赴德夏令营学习活动,以及在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期间负责德方代表的接送及引导任务。由于在志愿活动中接送及引导的大多是德国人,她也结识了很多德国朋友以及在我校实习的外教们,通过与德国朋友的交流臧敏君再一次的认识到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她坦言:“由于我所学专业是德语,我很高兴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志愿者服务。我深切感受到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努力学习跨文化知识,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
忠于人品
自从藏敏君入校以来各方面表现良好,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热爱所学专业,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兴趣广泛,爱好唱歌,打羽毛球,长跑等。多次组织并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在丰富自我的同时,也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广大同学课余生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作为学生干部 的她,善于思考、认真踏实,在组织校内外活动时,能以身作则,体现了良好的组织管理协调潜力,并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潜力。生活中性格开朗,朴素节俭,品德端正,所以平时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善于和同学沟通,也乐于帮忙同学,在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眼看她就要毕业了,我们相信臧敏君的大学四年已经无悔,她为自己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有人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幸运的建筑师。”但其中付出的艰辛只有当事人可知。可是不要让岁月的河流淹没了我们的探索;不要让生命的年轮磨损了我们的斗志;不要让现实的困难消磨了我们的激情;把更多的心意留在书香弥漫的校园;把珍重与挂念埋藏记忆的深渊;把蓬勃的勇气留给璀璨辉煌的明天。未来的你将会更加美好。
作者: 王璐,女,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实践见证真理,行动反映真心
——记13级教育系钟雪松
个人简介:
钟雪松,男,教育系2013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共青团员。在校期间,现任合肥学院团委秘书处秘书长,13应用心理班心理委员,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曾获得合肥学院2014“优秀团干”称号,“2015年安徽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优秀学员”称号,“学生社团活动先进个人”称号,暑期三下乡“优秀个人”称号,优秀实践报告二等奖第十三期青马工程“素质拓展优秀微博心得”奖等;在“中德共建合肥学院三十周年”活动中,获校级表扬。合肥学院教育系团总支2013年团校学习“优秀学员”;系部通报表扬等;滨湖明珠社区“滨湖明珠社区优秀志愿者”称号等多项荣誉。
他怀揣热忱之心,无私奉献,毅然投身社会实践,用热情点燃希望,照亮前行之路,青春旅途中,每一份努力都不是徒劳,都会掷地有声。他用实践证明自己,用行动感染他人。他就是合肥学院第十一届榜样学子——钟雪松。
积极落实学生工作,恪尽职守热心奉献
钟雪松积极参加各类团组织活动、社团联合会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去对待每一项任务,尽心尽责完成工作。空余时间常在学校奔波,虽然辛苦,但他觉得充实而快乐。同时他努力协调系部学生会的工作,认真完成组织部的相关工作,一心一意为同学服务。在担任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一职期间,他细心主持工作,保证合肥学院所有学生社团正常开展活动,为他们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协调社联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促使各部门各司其职,积极响应上级团组织号召,定期向团组织汇报工作情况、虚心和接受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引导社联自身良好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带领学生干部吸取不同的教训及经验,促使各个部门之间更好地发展。作为社联主席,钟雪松参与了团组织举办的大小活动四十有余,并策划举办了合肥学院校园达人秀、学生社团秋季趣味运动会、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主办了学生社团文化节开闭幕式晚会,得到了众多团委老师的赞许。辞去社联主席一职后,他仍心系学生工作,留在校团委组建了新的学生组织秘书处,并作为主要负责人处理日常团学工作,继续发光发热。热心学生工作的钟雪松认真负责,他的为人处世得到了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
身体力行社会实践,兢兢业业无私志愿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仅校园里有钟雪松无私奉献的身影,他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2014年暑期,他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来到了肥东县陈集乡,带着组员们走访当地农户,实地调研,不畏艰难,收获颇丰,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当地的村名争取利益,向当地政府反映了解到的情况。钟雪松表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不仅对自身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深入基层,同基层群众及领导沟通交流,让年轻的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实践过程中收货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2015年暑期,钟雪松积极争取了参与学校组织为期一个月的包河区烟墩街道的挂职工作。他认真完成社区交代的任务,结合自己心理学专业,在社区心理健康小屋努力认真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社区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负责社区的爱心课堂“雏鹰心智园”管理授课工作,为孩子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课程。此外他还参与网络图书馆建设,将所有图书馆中的在编书目录入到了系统之中,为社区居民阅读提供了便利。在社区挂职期间,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们的称赞,荣获滨湖明珠社区“滨湖明珠社区优秀志愿者”称号。
怀揣一颗热忱奉献之心的钟雪松还心系志愿活动,曾为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第十二次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研讨会、安徽省人防演讲大赛等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他还曾积极参与系部安排在包河区滨湖社区进行义务支教的活动,为社区孩子们提供简单的课业辅导。虽然每天行程匆忙,事务繁多,但是钟雪松表示,他的内心是快乐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就足矣。
让优秀成为习惯,将实践进行到底
时光匆匆流逝,但是热情永不消减。钟雪松积极落实学生工作,身体力行社
会实践,他表示,在社会实践工作中他体会到多彩人生,收获颇丰。未来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让优秀成为习惯,将实践进行到底。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榜样的力量。
作者:
赵娴,女,2016级外语系日语专业,合肥学院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第四篇:十佳学子申请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我是工商系07级11班学生陈龙文,在大学二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在各个方面努力做到最好,今天,我很荣幸地递交了这份申请书,参加我院第二届十佳学子评选活动,希望通过这次评选寻找与其他同学间的差距,取长补短,以期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找准方向,增强意识,提高自我,为增添我院的学生文化生活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现将个人材料汇报如下:
一、个人简介
陈龙文,07级工商系11班学生,现任中研会工商系分会实践部部长、系团总支学习部委员,曾任班长,兼任飞凡考协办公室主任。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诚实,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通过近两年的社会工作和社会实践让我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生格言:生命的意义是用爱帮助更多的人!
二、感悟大学
生活应该向前看,但是回首自己在大学这段路途上走过的脚印,心中不免感触颇多。两年来的大学生活已化成心中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被珍藏。在我看来,大学生活不仅是自己的一段成长历程,更是自己的一段心理历程、思想历程和精神历程。
大学不仅是一所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和塑造人格的重要平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学会读书,更要学会理解和感悟生活这本无字书,对生活有所思、有所获,学会与人交往,感悟做人做事的准则。大学培养的是一种个性,学习的是一种精神。我们要在这里提高的是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关注社会现实,有思想、有追求、有责任的优秀建设者。
三、感恩之路
还记得刚入大学时老师就问我们:“你们的生活寄托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怀着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探索,艰难地探索。直到XX年11月份我加入了安徽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总队,在实践中我才真正地领悟了生命的意义,它不是如何使自己过得开心,真正的生活是平凡而又不乏意义的生活!加入省青协后我一直认真工作,出色地完成组织分配的任务。在工作中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我们彼此交流自己的志愿心得,使我受益匪浅。经常聆听他们的心声让我懂得一个道理:生活中处处存在贫穷,不过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爱心与感动。这句话支撑着我认真开展每次活动,因为我相信我的努力一定能够为安徽乃至全国的公益事业做出贡献!同时我更有信心:我们几年甚至几十年无偿地默默地奉献着,一切都会好的!他们的孩子也可以和小康家庭子女一样过的幸福安康…
11年初我认识了安徽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总队中的陶然,陶大哥在安徽各大高校都很有影响力,在省内的多数公益网站中都能频繁见到他的身影。我这颗刚萌发的幼苗在他的精心栽培下茁壮成长起来,11年6月,在他的介绍下我加入春苗助学安徽小分队,同年12月我参加了春苗助学安徽小分队举行的“爬大蜀山”活动中我认识了蒋倩。蒋姐是位全职无薪的公益活动组织者。她的朋友也常开玩笑说“三十多岁的妇女不工作,整天在家无利益的忙着公益事业,其实伟大的不是你,而是你的丈夫啊!”做公益事业也正如蒋姐说的:“我看见那些贫困的孩子我就没法安心!”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信念在支撑着她。虽然他丈夫同意了这种全职无薪地在忙公益事业的生活,但要知道这背后有多少的辛酸,也正是这一点让所有认识她的人都很钦佩她。我们春苗是在全国范围内做贫困助学的,寒心和不公平等词语不时的在我们心头掠过,那些情况是我们一般的人所不能想象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他们来说无米已不是什么特别的事。
第五篇:扬清朗师风树学子榜样
扬清朗师风 树学子榜样
萍钢中学 文颖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工作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工作,那便是所谓——传道。书本中道德的解释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泱泱华夏五千载,青史阅尽人事更替朝代兴衰,唯有美德承载其间亘古长青。自孔孟儒学被尊崇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忠信仁礼义为基础的道德框架。几乎历代统治阶级都强调道德示范、道德教化的力量,以此理顺社会各种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其统治阶级的地位。他们按照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树道德榜样,立道德典型,以教化百姓恪守统治阶级的道德。早在周朝,周公就把作为周先王的文王和武王树为最高的道德楷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每一时期、每一地方都不乏封建阶级竭力赞美和吹捧的忠臣义士、孝子贤孙和节妇烈女。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依靠道德榜样、道德典型的示范作用,把一定的道德内化为人们的信念、行为和习惯,是人类社会道德教育惯用的方法,也是道德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现在已是21世纪,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们的思想和各种社会思潮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活跃起来,一些好的传统,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正在一些人身上散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挤兑。现实社会利益催使不少人心理扭曲,这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一些人的道德缺失、信念丧失、原则丢失,从而分不清是非、辨不明真假、看不透对错。
当今时代需要道德模范发挥榜样力量,积极传递正能量,从而影响和带动绝大多数人共同营造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近年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陆续开展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全国道德模范评
选表彰”、“最美乡村教师评选”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尚、学习、关爱、争当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事迹感人、道德高尚的先进人物。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也弘扬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善行义举和高尚情操,播洒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了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
龚全珍前辈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又是江西萍乡莲花县一名社区工作人员。1957年她跟随丈夫回到了江西莲花县老家,扎根山区当“农民”。1961年,龚全珍到同乡的任南陂小学校长。此后一直无怨无悔在江西莲花山乡,投身教育,爱心奉献。龚全珍前辈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选择回乡与乡亲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她坚守着革命前辈优良传统,更孜孜不倦地将其传播到青少年中间。她以崇高的人格立世,给身边人带去温暖的力量。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龚全珍前辈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了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了党的优良作风,践行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不愧为“最可爱的人”“最美的中国人”,值得每一个人向她学习、向她看齐。
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严于利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著名教师于漪老师曾深情地说过:“如果人的生命有一百次,而且每次都可以让自己选择职业,那么我将一百次选择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道出了许多老师的心声。在教育战线上,无数老师为了学生衣带渐宽终不悔,鞠躬尽瘁,一腔热血洒杏坛。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胡鸿烈、钟期英夫妇,学成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学生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了树仁学院,如今已过九十高龄的老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为了学生,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散尽家产,一生劳累奔波,成为教师楷模。倘若他们没有对
孩子深沉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何以能抛弃优越的职业,兢兢业业地在这种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奋斗呢?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未来当作自己的未来,胡鸿烈夫妇用高尚的师德书写着教育工作者对事业的无私奉献。
在青海省的大山深处,回族教师马复兴从小双手被烧焦,却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27个春秋,抱着一颗正直的心,他成为了贫穷山村的教育使者,几十年如一日,马复兴用断臂释放出爱的最大潜能。依靠他不懈的努力,先后有200多名逃学、流失的学生重返校园,如今这些当年返校的流失生不少已经成了大学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早已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当黑暗席卷而来,瞬间天崩地裂,许许多多的教师展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和无私,为孩子们撑起了希望的蓝天。
最美教师张莉丽,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在生死刹那的一推之间,师德的光辉毕现,令无数中国人动容。
还有许许多的可爱可敬的老师们,他们原本就是我们身边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他们平凡得就如身边的你我他。但是在他们平凡的人生中,对待自己的工作鞠躬尽瘁,对每一个学生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他们把平凡谱写成了不平凡,从普通百姓上升到我们心中的道德楷模。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特殊使命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美德的体现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未来的国家公民,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师生观,要求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和教学行为,要求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之中,从而形成尊重理解、平等交流的教育氛围。
同时,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作
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注意“身教”的作用。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辨别是非之道,由于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处于教育者的地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应该是做人的表率,因而教师的思想、感情、言语、行动对学生影响巨大,处处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模仿、而认识和判断又不完全成熟,所以,教师应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要自觉不做,在言语、仪表、作风、品格、情操等方面,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道德模范的思想灵魂,而道德模范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每一位教师要深入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学习道德模范入手,向那些无私奉献的师者楷模看齐,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师风清朗,则学子有幸,学子有幸则湘东有幸,中华有幸。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描绘湘东美好的明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