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2012学年数学六年级4班学情分析
2012—2013学年数学六年级四班学情分析
张天侠
一、学习情况:
我认为,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特别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品行、兴趣、动机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甚是重要。学生总体反映出纯朴,可爱。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比较高,比价善于动脑筋,课堂比较活跃,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但两极分化依然存在。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深得老师钦佩。但少部分学生懒、行为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讲评,作业喜欢对题抄题。
二、学习策略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先从行为数学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数学,后到提高数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对优良学生,鼓励他们还要刻苦学习,努力进步,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不光是为了考试分数高,更主要的是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创造,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做学习上的小老师。
3.重抓差生,特别是双差生,经常到学生中间去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帮助解决掌握知识的难点、难度,并对其降低难度要求。
4、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但学习方法不够得当,勤奋度不高,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就以上情况,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外,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掌握的材料再加以分析,以便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 学情分析表
2017—2018学第一学期六年级
期末考试学情分析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六年级期末数学试卷,题型稳定、全面,涉及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等形式,试题设计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知识考察全面,难点知识有所体现,并且重视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的考查。本次试卷题目难易程度适当,各种层次试题搭配比例合理,是一份比较理想的期末考试试卷。
二、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应考26人,实考26人,其中司文智力残疾,平均分为61分,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60%,优秀人数2人,优秀率8%,最高分93分,最低分11分。通览试卷,扣除试卷难易程度对学生分数的影响,学生总体考试情况不太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下面对本次试卷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题:填空(24分),得满分的同学没有,出错最多的是第1小题和第10小题,如第1小题,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同学们都做成3.14:1,而3.14是π的近似值,所以不能写3.14,只能π:1,第10小题,学生对工效不太理解等等,从而造成这一大题失分较重。
第二题:判断(5分),得满分的有16人,其余的都错了1—2个,主要是粗心大意造成的。
第三题:选择(5分),得满分的有6人,多数同学基本都错在第1小题,可以写成百分数的是:A、1.35米,B、0.9吨,C、1.5倍,大家都知道百分数不能带单位,但很多同学不知道“倍”,它不是单位,从而把此题做错造成失分。
第四题:计算(26分),得满分的有7人,大多数同学都是因为粗心出现错误,但也有个别人对乘法分配律掌握不好和解方程步骤不熟练而造成失分。
第五题:实践操作(9分),这道题是以前学过的动手操作类型,它集对称、旋转、平移于一体,仅有5个同学做对,其余的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错误。
第六题:解决问题(31分),得满分的仅有3人,大部分同学出现审题 不清,找不准单位“1”,不会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题意,从而造成失分严重。
通过本次期末考试,反应了一些问题:
1、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粗心马虎,连最简单的 口算也会出错。
2、对于以前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巩固,前学后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审题能力较差,做完题不能很好地检查验算。
三、整改措施
1、今后教学要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找准机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
2、突出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尤其是方程。
3、加强数量分析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找到习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单位“1”的量,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作出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学更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遇到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建立解题模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学。
总之,我只能是尽我所能,让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所以,本学年我的教学:目标是“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情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情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数与代数数的认识——认识百分数;数的运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方程;比和比例——认识比。
二、空间与图形——长方体与正方体
三、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他们的普及率 编写意图:
1.精心选择学习素材 一方面,教科书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经吸引学生产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中。另一方面,注意利用一些含有特定数学内容的素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引发新的数学思考。
2.精心设计探索和理解数学知识、方法的活动线索。教科书根据不同数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着眼于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式,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实实在在的启示,精心设计探索和理解数学知识、方法的活动线索,努力把便教利学落到实处。
3.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计算是本册的重点之一,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也要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4.注意不同数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与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同时会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经验,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2.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体会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数连乘连除认识倒数,以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使学生在现实中理解比的意义及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求比值及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能解决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5.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简便计算)并能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
6.初步学会用替换(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7.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进一步体会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发展和增强数感。
9.在情境中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相改写,并运用百分数的知识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认识比和百分数增强数感。
4、能应用在本册数学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风气上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成绩出众者不多,高分比较少,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在同年级中所占比例较少,个别男生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今后打算如下: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计算练习。一要求计算仔细。二是加强计算的基础练习。三是加强口算训练。四是引导学生使用简便方法。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六年级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
本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包含六种题型,填空、判断、计算、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这些大题囊括了这段时间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纵观整张试卷,分析其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和形式:这次期中考试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例、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这张试卷与以往相比,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没有变化。
2.难度:试题按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稍难题,三种试题分数比大致为4:3:3,整体来说比平时试题要稍难一些。解决实际问题20分.3.考查知识及能力:这张试卷考查的知识涵盖本册教材的重点分数知识,侧重分数乘、除法数学问题的解决。计算题考查一些分数的乘除的计算,填空也是分数、比的概念.4.试卷特点:题型结构合理,难度适中.二、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
六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优秀率接近80%;及格率为98%。
三、学生卷面分析:
1.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由于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失分较为严重.好多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自己求出来的是什么。我想在教学中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侧重,才能使学生高分高能。
2.对概念的理解不深。部分同学在回答填空题和判断题时对概念理解不深,有的出现了很不应该的错误,主要体现在3、9题上,认真答题等学习习惯等方面都还有问题。
3.计算能力有待提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4.看全部试题其中第五大题操作题掌握的最好。
四、学生答题分析:
1、填空部分:
出现问题最多的第4、9小题,第4题错误主要是不认真审题,有个别同学对于数量关系分不清,造成错误。第9题是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好多学生根本没有理解题意。
2、判断扣分主要是第4、5小题,原因是是对对于新知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第5小题说明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太差。
3、选择题失分最多的是第1小题,这类题目练习较少,但也说明学生分析能力较差。
4、计算部分:口算部分训练不够。部分学生口算能力有待加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等低级错误。解方程中第一小题学生掌握不好。
5.看全部试题其中第五大题操作题掌握的最好。
6、解决问题部分:
这部分题有好多同学不能认真审题。比如第1小题不少同学都没看到还剩多少台。应用题失分的另一原因是4小题稍有一定的难度,当然也反映出学生对的分析能力较差。
四、反思及改进措施: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进而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2、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和“最优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情分析材料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四年级一班共有28人。学生多来自附近各个村有小部分是外学区学生。从大的方面来说四年级的同学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
二、学习情况分析
1、班级缺乏良好的学习风气。班内学生的上进心不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父母与老师盯着又不敢放手的状态。只要老师与父母一松他们就不想学。因此整个年级段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2、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是训练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武器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习的成绩。由于本年级段的学生家长多数来自农村自身文化素质有所欠缺他们或是不懂教学方法或是缺乏文化知识或是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家庭作业存在着严重的拖拉现象作业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很高却又缺乏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从而造成对教师的压力增大。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缺乏
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对文章的理解不深阅读能力有待提高粗心大意审题失误答题技巧不高部分学生答题时间分配不得法。等等造成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存在问题。
三、对策及办法
1、改善学习行为改进学习方法要重视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及时巩固和多次重复训练重点知识
2、发挥好生的榜样作用和转化差生即抓好典型防止两极分化。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提高答题技巧。
5、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争取家长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保证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质量
六年级数学测试情况分析报告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小红
一、试题的评价
(一)试题的基本思想
本次六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实质是六年级小学生现阶段数学学习的水平性考试。作为六年级水平性考试,试题要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有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为小学与初中的过渡年级,还要为学生在学习内容与学习能力上的衔接作准备。
考虑到上述的要求,命题时的基本思想是: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以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依据,加强试题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保证所有试题在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不任意扩展范围与提高要求,真正达到检测出学生正常学习水平的目的。
(二)试题考查要点与范围
1、考查要点:
①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五单元《百分数》
②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四单元《圆》 ③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 《统计---扇形统计图》
④实践与综合运用:第七单元 《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 “合理存款”综合应用活动及本册相关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综合运用
2、考查范围:
以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学内容为主,兼顾已学过的内容。
(三)试题结构
本套试题满分120分(基础知识100分,能力拓展20分)。①难易程度分布结构 较易题 中等题 较难题 70% 20% 10%
②题量及题型分布结构
版块 基础知识(100分)能力拓展(20分)
题型 计算 填空 选择 判断 操作 解决问题 能力拓展 分值 28分 10分 8分 5分 10分 39分 20分 比例 23% 8% 7% 4% 8% 33% 17%
(四)试题的基本思路
1、在计算能力的测试方面,既关注了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考查,也能让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学习。
结合六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内容的要求,本套试题中纯计算考查占23%,分别以分数的四则运算(口算、混合运算、简算)、三种形式化简比、解方程等形式进行考查。由于分数题型的计算考查设计学生无法用计算器完成,因此这部分计算内容真实体现了学生的计算基本能力。
根据课标对简便运算的教学建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比如,本节教材的练习中,不少题目的指导语是“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由于“怎样简便”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个人具体情况的差异,很自然产生不同的评价判断,你认为简便的方法,他认为不简便。因此,采用何种算法,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可以依据有关知识经验对算式进行变形,也可以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所以我们在低段测查时,只要学生做对即可得分。但在五、六年级测查中,有简便方法的一定要用简便方法,让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如:25× —13÷、+ + + 等算式中,如果不用简便计算,还需要通分,会对今后的学习带来麻烦,所以在平时教研活动中强调教师高段应严格要求,加强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认识。
本试卷综合计算能力的测试体现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及操作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中 “在中、高年级可以介绍和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也结合本试卷第一大题中28分的单纯计算题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因此本套试题在考试前通知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尤其是在圆的面积、周长计算时,会出现三位数乘三位数的小数计算,而在计算百分率时会多次出现保留三位小数的情况,因此使用计算器可以将学生从繁琐的计算过程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搜集信息、分析问题、探索规律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方面。因此在这里使用计算器,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也更能反映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的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方面的知识与方法掌握情况。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的实践和运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本次编写试题我充分注意到这一要求。在第六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结合领书、最喜爱的运动、科技活动、读书知识竞赛等生活问题设计题目,既与生活紧密结合,又覆盖了本学期学习的基本解决问题的策略。填空、选择及动手操作中的一些题目也都要求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和策略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注重知识点的基础性与整合能力的考查。
在本套试题中,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考查,避免出现怪题、偏题,以教材中的例题、练习为蓝本,变换形式出现;有些题目的考核内容可能会将本册已学习的几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知识整合能力。
比如第六大题解决问题的第2题。
例: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要求:(12分)
(1)航空模型小组中,女生人数占小组人数的百分之几?(2)汽车模型小组的人数比航海模型小组的人数少百分之几?
(3)汽车模型小组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2:1,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此题以教材P47第1题为蓝本,突破原题中单纯比与比值的练习,融合后面关于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在信息呈现复杂多样的情况下,既考查学生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又考查了关于本学期利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与类型,也融合了按比例分配的相关知识考查。
4、重视双基训练,兼顾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考查。本试卷双基占分比重大,体现了基础教育以基础为重,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考查。如第五大题“开心动手”,既可以考查学生空间能力方面的知识(细心准确根据数对找到相关对应点以确定位置),也可以观察到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如用铅笔、直尺、圆规等工具画图)。有些题虽然很容易,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细心、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很容易出错。从考后学生卷面情况看,第3题失分情况出入较大。
例:
3、利用圆规和三角板,请你从下面两个图形中任选一个照样子画在右边空白处。(2分)
这道题既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即通过分析意识到每一部分圆与整体半径(或边长)的关系,也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选择画图2时,出现外圆用圆规作图,但里面的4个半圆没有用圆规作图,而是凭感觉用手描绘。也可以说这些学生没有意识到半圆的半径是外圆半径的一半,缺乏数学眼光进行观察思维,作图不准确失分情况也较严重。我想以此题提示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严谨的学习习惯。
5、重视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本套试题非常关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选择题中的第2题: 小丽每天为妈妈调一杯蜂蜜水,下面三天中,()的水最甜。A 第一天,蜂蜜与水的比是1:10 B 第二天,20克蜂蜜酿成200克的蜂蜜水 C 第三天,含蜂蜜率为12% 这道题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蜂蜜、水、蜂蜜水”三个词表达不同的含意,而涉及到比的知识、求百分比的知识及百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灵活性很强。
又如能力拓展中的三道题,前两道改变标准的条件、问题式呈现方式,要求学生自己获取相关的有用信息。解决这类问题,首要的是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难,但重要的是理清思路,准确表达。第三道题考查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但其中也隐含着学生的数感的考查,有的学生在发现原来的奶茶重500克,直接就根据4:1意识到400克和100克,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但从这道题中,部分学生能算出新调配的奶茶中奶与茶的分配情况,但对所求问题:“现在的奶茶与原奶茶相比,是奶味加重了,还是茶味加重了?”学生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的意识,其实只要把奶占原奶茶的比与调配后奶占奶茶的比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二、考试的效果
1、全区成绩分析
参考学校 参考人数 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达区均分学校 27所 4653名 95.93 44.12% 84.01% 10所
全区最高均分达106.6分,最低均分81.29分。均分在100分以上的学校有4所,90-100
分的有12所,90分以下的有11所。
通过以上数据和每个学校的试题质量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已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中,他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关注了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但同时也反映出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应不容忽视。
2、阅卷中存在的问题
涉及到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题判分不均,如第五大题“开心动手” 第3题照样子画图,在判分时虽一再强调标准,但在最后结果时还是出现主观得分差距较大的现象,同一种画图质量,在不同判卷组、不同判卷老师手里得分不同。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教学建议
1、适度把握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与学习要求。学生应该掌握必须具备的计算能力,包括笔算能力、口算能力,这是我们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但也要把计算器的使用适度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学习。尤其是遇到计算圆的面积时,半径的平方可能会出现五、六位数,应该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加快计算速度,大量进行探索、发现规律的思维训练。有的老师担心计算器的使用会降低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出“偷懒”的学生,因此我们区教研室每年组织学生计算比赛,强化学生口算、笔算、估算能力。
2、基本概念的理解要加强灵活性训练。试题包含的基本知识点面广,但都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题目变了方式就不懂了。师生共同认为没教过,没学过。因此教师不要就教材教教材,教材是“活”的,它需要激活;教材是“用”的,它需要开发;教材是“动”的,它需要建构。教师要根据《课标》精神,灵活地处理学习内容。
3、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今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要能读懂题中的文字叙述,理解叙述中所反映的实际背景,并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4、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的学生没有深入思考的习惯,一看题就开始作答,发现错了再涂抹改正,于是过分地依赖铅笔或改正纸、涂改液,这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培养学生先思考再答题、先用草纸再正式答题的好习惯。有的学生作图不清,用笔不当,随意性强,这些问题都应加强改进
第五篇:六年级一班学情分析
六年级一班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全班共56人,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也有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的想法。,学困生15人。其中六名问题比较特殊。安永禄、张元祥有自闭症,很难沟通,课堂上不听讲,也从不完成任何作业。张福康、冶得明、柴文忠、马秀英、马文英智力上有障碍。15人经常拖欠作业,数学基础非常差,其中有6人凭现有的数学知识基础根本无法听懂六年级的知识,学习处于脱节状态。
二、存在的问题。
1、数学基础差,学困生多。最严重的问题是数学基础普遍很差,学困生特别多。即使老师想在班上采取以优帮差的措施来改变现状,也无法坚持。学困生成堆,老师的很多精力都放在他们身上,从而造成了对一些中上基础学生的辅导和关注不够,又会形成新一代的学困生。
2、亲人过度溺爱,致使心理疾病学生多。现在老师在管理教育方面比较注重体现人性化的一面,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但学生把那种“小皇帝”、“小公主”的作风、脾气都带到了学校,时时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老师很婉转的批评都不能正确接受。有的学生甚至采取离校回家、骂老师、摔东西、顶牛等行为,来对待老师的教育。
3、抄袭作业之风严重。很多学生很少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每天就拿别人的本子抄作业来应付教师的检查。实在没有时间抄,就干脆交空本子或不交作业。
4、缺少竞争意识,学习氛围差。学生普遍缺少学习的目标方向,没有竞争的意识。学困生更是没有学好数学的兴趣,满足于现状。有的学生很坦率地告诉老师:我根本不想老师给我辅导。还有的学生认为: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我肯定可以进初中读书的。
5、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些变化,同样会引起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少部分的女孩子表现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整节课发呆,听不进教师的讲课,对老师的主动交流采取回避态度。
三、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管理的缺失。我校处于乡村,学生家长的素质相对要低一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上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从小呵护备至,致使孩子娇生惯养,形成成了懒惰、自私、霸道的性格。有的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总认为孩子送到了学校,教育学习就是老师的事情,致使孩子形成散漫、贪玩、不负责任的个性。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溺爱、放松,造成了一种学习监督上的脱节或背离,学生一旦到了中、高年级就会充分利用这个空挡,逃避学习,拖欠作业,玩性一天比一天重,成绩就一天比一天差。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不配合,造成了教师教育管理上的重重困难。
2、教师关注与辅导方面的疏忽。学生学习上出现障碍,教师应该是最先发现的人。学生行为上出现了偏差,教师也应该是最先知道的人。一旦发现了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跟上全班的学习进程。等学生的成绩已经掉到无法追赶,再去辅导就一切都是徒然。同时,一旦学生学习行为上出现状况,教师也应该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或让家长想办法解决问题。
3、社会环境的影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足以深深吸引这孩子们。但现有的判断能力还不足以让他们明白“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没有压力的生活环境,使孩子看不到大人为生存而付出的艰辛,感受不到竞争的激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平性,为的是提高全民素质,家长学生的理解是:人人都可以上初中,从而放松了对孩子应有的管理和教育。
四、今后措施。
1、教师要注意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一个有基础学好现有知识的孩子都跟上学习进程,保证不在出现新的学困生。
2、加强中差生的辅导,注意辅导时间的合理安排。首先要帮助中等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其次,那些基础差,但还可以听懂现有知识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课后给予适当的辅导,帮助他们尽快赶上。对于那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教师仍要尽自己的努力,引导他们从最简单的内容下手,使他们每天都有所收获。
3、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要耐心沟通,使家长明白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促使家长做好每天的家庭作业督查,并经常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4、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要做好教育工作,善于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数学资料、身边的事例等,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树立学习自信心,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帮助学生慢慢改掉抄袭作业的习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
负数
圆柱与圆锥
比例
统计
数学广角
整理与复习
二、单元内容介绍
第一单元 负数
编排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负数”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加深对正负数的认识。
运用大量实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温度的零上与零下、存折中的支出与存入、海平面以上与海平面以下、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2、注意正确地理解正号和负号的含义。
数学符号是一种高度抽象化、概括化和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而小学生由于仍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水平,在首次接触新的数学符号时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实质,从而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例如,“正数前面的正号”“负数前面的负号”等不科学的表述。这就要求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的分析,帮助学生透过形式,切实理解正号、负号的本质意义。
3、把握好教学要求。
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时,则应该脱离具体的情境,把数轴上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通过观察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顺序,总结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和圆锥,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以及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本单元的很多习题需要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际含义,把它转化为纯粹的数学问题,这时可以通过教具或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例如练习二的7、16、20题,第22页第11题。
2、本单元的计算比较繁琐,建议无论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还是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时,尽量让学生结合图形进行分步计算。笔筒、厨师帽、铁桶是无盖的,我一般是要求学生画出它的草图,在不要求的那个面上打一个小×。
3、本单元我们经常会碰到近似取值的题,视实际情况而定。
第三单元 比例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比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比例的意义”教学中注意情感、价值观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学生算出各面国旗长、宽之比均为3:2,借机向学生说明:为维护国旗的尊严,我国制定了《国旗法》,其中规定“国旗长、宽之比为3:2”,所以尽管在不同的场合根据需要国旗的大小可能不同,但是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让学生认识到国旗的庄严与神圣,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的教育。
2.比例教学中的“变与不变”。
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很抽象,它是一种数学模型,研究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正比例里,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但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在反比例里,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也反而缩小(扩大),但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对于判断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44、46页)
3、如何界定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的大小不是指比值的大小,而是指缩放程度的大小。例如:比例尺1:1000大于1:100.4、利用比例尺进行计算时,注意计算中的长度单位的转换训练。
第四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统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从信息表达表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信息;
2、利用统计图进行分析时,要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利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1、制造“抽屉”;(将“具体问题”与“抽屉问题”联系)
2、讨论假设法最不利的情况(尽可能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
3、用算式形式表示假设法的核心思路:
物品数÷抽屉数=商……余数
4、“至少数=商+1”。“至少数”是哪一个抽屉不必关心它;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整理与复习的建议
(1)注意概念的理解。
这部分复习内容概念比较集中,复习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举出例证加以说明的方式帮助学生重温概念的含义,并促进理解。这样也能避免机械背诵概念条文的做法。有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通过对比、辨析,帮助学生搞清它们的异同点。
(2)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值计算都集中在本节中,复习时要注意在理解算理,搞清算法之间内在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练习。比如每天有计划、有侧重地练习一些口算和少量的混合运算,这样的分布练习比集中练习效果更好。
(二)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这部分内容从纵向看,可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顺序进行整理;从横向看,可归结为图形特征的认识,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
(2)图形与变换,着重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基本的几何变换形式。
(3)图形与位置,着重复习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方向和使用路线图(包括比例尺的应用)。
(三)统计与概率
这部分内容集中整理了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能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