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全面发张总结)

时间:2019-05-13 16:4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全面发张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全面发张总结)》。

第一篇:化学全面发张总结)

2013-2014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全面发展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化学的教学工作,这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化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方法,与新课程共成长。现总结如下:

一、化学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化学《国家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新课程教材。使自己教育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主动探索化学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发展的过程。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改变教法、学法。备课时,针对各班实际情况,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回顾、反思自己上课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以这样的方式积累教学经验和吸取教训。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师不再只是灌输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要突出过程性,要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萨木于孜乡中心校

生化组

贾存环2014.06.24

2013—2014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全面发展总结

萨木于孜乡中心校

生化组

贾存环

2014.06.24

第二篇:九上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部分

走进化学世界

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2)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1)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1)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2)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3)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仪器使用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液体药品滴入接收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1)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2)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若仰视滴加取得的量比实际所需偏大,若俯视滴加取得的量比实际所需偏小。

(3)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能加热。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等。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

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

②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部分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

等。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O2、S、P等。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CO2、KClO3、SO2

等。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6.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7.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8.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9.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0.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

——

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题

(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考虑产物)

2.空气的成分:

N

:78%;

O

:21%

;稀有气体:0.94%

;CO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按体积分数计)。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保护气、液氮用于医疗。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极不活泼,用做保护气;通电发光,用做霓虹灯。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

2、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凝固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木炭、红磷、硫磺、铁丝(重点掌握四种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八种实验现象辨析)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1)高锰酸钾

——

加热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

加热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

常温下

2.收集方法:

(1)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2)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3.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装一团棉花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夹在距管口1/3处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最后熄灭酒精灯

4.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有大量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6.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开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

(9)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盖上再拿出水槽。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气。

第三部分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三、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

(1)失去电子带正电

——

阳离子

(2)得到电子带负电

——

阴离子

四、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1.物质由元素组成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五、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1)元素: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计个数

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原子: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范围: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3)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2)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3)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6.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在原子中: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第四部分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电解水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气体可燃烧是氢气。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

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

(2)过滤

(3)消毒(氯气)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而使液体变无色无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

(2)鉴别:肥皂水

加入肥皂水,搅拌,有较多浮渣较少泡沫的是硬水;

加入肥皂水,搅拌,有较少浮渣较多泡沫的是软水。

(3)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

三、物质的分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四、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

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三篇:张有发总结与计划

工作总结:

我是从事地质专业的技术员,来到贵单位已接近五个月了,从事的工作就是井下地质方面的安全生产和技术管理,因本人毕业实习和参加工作就要接近一年,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从在着不足和缺乏实践经验,就在这五个月一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前两个月刚来到单位,因对矿山的工作环境和井下线路不太熟悉,工作中有一定的困难,在杨师傅的精心带领下,是我在工作中慢慢的能好转起来,也能独立的下井到现场工作,也基本能掌握井下的生产情况。

我们地质方面的工作就是经常下井,进行坑道编录及生产探矿钻孔的编录和采样,在地质探矿的基础上为满足开采和继续开拓延伸的需要,为进一步探明或确定矿体形状和质量特征以及储量升级所开掘各种坑探工程和钻探工程。从而为矿山的开采和采矿施工提供详细的地质依据。

我们及时对新开采的探矿穿脉编号采样进行化验,平时的采样是按一米的距离进行编号取样,对取样我们也严格执行管理,不少取也不乱取,必须按序号采样,这样使将来能在做图过程中准确的圈出矿体。

另外我们对没有完全掌握井下工程的施工段,例如:西区脉外回风巷该段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复杂。由于缺乏该地段的水文地质资料。本着“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不能冒然施工,以免出现较大涌水,从而造成事故,因而决定实施必定先探水后掘进。在探水的过程中我们地质人员每天下井对探水跟班做记录,探水的深度、及在多深时出水,也及时对出水的孔眼测出水量和水压,这样能更好的掌握出水的情况,使施工人员能够安全的施工。

明年我们将

通过总结一年来的实习和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没有创新性的工作思路,个别工作做得还不够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同时还需要多看书,认真学习好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资料,掌握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加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个人的各项工作。不断的总结与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与公司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生产技术处

月31

2011 年12

第四篇:煤化学第四版张双全重点总结

植物主要化学组成及贡献:木质素》糖类及其衍生》脂类化合物》蛋白质、/ 煤的成因类型:腐殖煤、腐泥煤、残殖煤、腐殖腐泥煤 / 高等植物形成煤经历过程:泥炭化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和煤化作用,煤化作用又分成岩(物理化学)和变质(化学)作用 / 煤变质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温度压力和时间,最重要的是温度,通常认为,煤化程度是煤受热温度和持续时间的函数。温度越高,变质作用的速度越快,因为变质作用的实质是煤分子的化学反应,温度高促进了化学反应速度的提高 / 希尔特定律:煤变质程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指在同一煤田大致相同的构造条件下,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煤的挥发分逐渐减少,变质程度逐渐增加。水平分布规律,在同一煤田中,同一煤层或煤层组原始沉积时沉降幅度可能不同,成煤后下降的深度也可能不同。这一煤层和煤层组在不同深度上变质程度也就不同,反映到平面上即为变质程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 煤化程度:在褐煤向烟煤、无烟煤转化的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成煤年代的差异,使煤处于不同的转化阶段。煤的这种转化阶段称为煤化程度,有时称为变质程度或煤级 / 煤层气如何产生及区别:在煤化作用过程中,随着上覆地层的不断加厚以及所承受温度的和压力的不断增加,成煤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挥发份和含水量减少,发热量和固定碳含量增加,同时也生成以甲烷为主的气体煤型气,煤型气经过转运并聚集成藏成为大型煤气藏,仍然保存在煤层中的称为煤层气 / 煤大分子结构的概念:煤的大分子是由多个结构相似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而成,分为规则部分和不规则部分 / 煤分子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随着煤化程度的 提高,煤分子结构呈现怎样的规律性变化:①煤是三维空间高度交联的非晶质的高分子缩合物②煤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核心是缩合芳香核③基本结构单元上的不规则部分包括烷基侧链和官能团④基本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桥键连接成煤的大分子,桥键是连接相邻基本结构单元的原子或原子团⑤氧的存在形式除了官能团外,还有醚键和杂环;硫的存在形式有硫醚以及噻吩等;氮的存在形式有有吡咯环、胺基等⑥在煤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缝隙中还独立存在着具有非芳香结构的低分子化合物,他们主要是脂肪族化合物⑦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构成核的环数不断增多,连接在核周围的侧链和官能团数量则不断变短和减少 / 宏观煤岩成分:根据煤的颜色、光泽、硬度、裂隙和断口等,利用肉眼和放大镜可以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 显微煤岩成分:在显微镜下才能识别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 凝胶化作用:指泥炭作用阶段,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积水较深、气流闭塞的沼泽环境下被微生物分解、水解等综合作用,植物的细胞结构受到破坏的过程 丝炭化作用:成煤植物的组织在积水较少、湿度不足的条件下,木质纤维组织经过脱水作用和缓慢的氧化作用后,又转入缺氧的环境,进一步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惰质组分 / 镜煤:颜色最黑,光泽最亮,质地均匀,常具有内生裂隙的宏观煤岩成分 亮煤:光泽仅次镜煤,较脆,内生裂隙较发育,程度次于镜煤,有时有贝壳状断口 暗煤:光泽暗淡,呈灰黑色,结构致密,密度大,硬度韧性较大,断面较粗糙,一般不发育内生裂隙 丝炭:外观像木炭,颜色灰黑,脆,具有明显的纤维状结构和微弱的丝绢光泽的宏观煤岩成分 / 有机显微组分包括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 / 凝胶化组分与丝炭化组分的区别:丝炭化作用可作用于已受不同程度凝胶化作用的组分上,但丝炭化作用后的组分不能再发生凝胶化作用 / 在常温的大气中易失去的水分叫外在水分,不易失去的叫内在水分,内外之和叫全水分 /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与煤化程度有何关系:从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提高,煤的内在水分逐渐下降,到中等煤化程度的肥煤和焦煤阶段,内在水分最低,此后随煤化程度提高,内在水分又有所上升。由于煤的内在水分吸附于煤的孔隙内表面上,内表面积越大,吸附水分的能力就越强,煤的水分就越高。此外煤分子结构上极性的含氧官能团的数量越多,煤吸附水分的能力也越大。低煤化程度的煤内表面积发达,分子结构上含氧官能团的数量也多,因此内在水分就较高。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内表面积和含氧官能团均呈下降趋势,因此,煤中的内在水分也是下降的。到无烟煤阶段,煤的内表面积有所增大,因而内在水分有所提高 / 挥发分产率与煤化程度有何关系,为什么:挥发分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褐煤的挥发分最高,通常大于40%,无烟煤的挥发分最低,通常晓宇10%。主要由煤分子上的脂肪侧链含氧官能团断裂后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和煤有机质高分子缩聚时生成的氢气 / 煤的元素分析是对组成煤的有机质主要元素的化验分析,煤的元素组成也就是指煤有机质的元素组成。煤的有机质主要是由CHONS组成 / 煤的真相对密度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从低煤化度开始,随煤化程度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缓慢减少,到碳含量为86%-89%之间的中等煤化程度时,煤的相对密度最低,约为1.3g/cm³,此后,煤化程度再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急剧提高到1.9g/cm³左右。原因:煤真相对密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是煤分子结构变化的宏观表现。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煤的真相对密度反映了煤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和化学组成的特点。其中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是影响煤真相对密度的关键因素。年轻褐煤分子结构上有较多的侧链和官能团,在空间上形成较大的空隙,难以形成致密的结构,所以密度较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分子上的侧链和官能团呈减少趋势,同时分子上的氧元素也迅速减少,虽然侧链和官能团的减少有利于密度的提高,但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碳大,氧的减少造成密度下降占优势,总体上使煤的真相对密度有所下降。到无烟煤阶段,煤分子结构上的侧链和官能团迅速的减少,使煤的分子结构缩聚成为非常致密的芳香结构,从而煤的真相对密度也随之迅速增大。/ 煤的硬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刻划硬度、弹性回跳硬度、压入硬度、耐磨硬度 常用刻划和显微 / 煤的湿润性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随煤化程度变化规律:对水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增大,湿润性降低,对苯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减小,湿润性提高 / 美的湿润热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介质种类,矿物质含量,主要与比表面积有关 / 煤的孔隙度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总孔容积呈下降趋势,到碳含量大于88%以后煤的孔容积又有所提高。碳含量小于75%的褐煤,大孔占优势。碳含量75%~82%的煤,中控微孔明显增加,碳含量为88%~91%的煤微孔占优势 原因:年轻煤中的孔隙主要是由胶体孔隙转化而来的,由于成煤作用中受到的压力较小,孔径也就较大。到了中等煤化程度的煤,由于煤化作用,分子结构的变化会使分子变的紧密,因而孔隙会减小。到了高煤化程度的无烟煤,煤分子缩聚加剧,使煤的体积收缩,由于收缩不均,产生的内应力大于煤的强度时,就会在局部形成裂隙,这些裂隙基本以微孔为主。/ 什么是煤的风化,风化对煤的性质和应用有哪些影响:风化是指离地表较近的煤层,经受风,雪,雨,露,冰冻,日光和空气中氧等的长时间作用,使煤的性质发生一系列不利变化,如发热量下降,灰分增加,粘接性消失,强度块度下降等,这种现象称为煤的风化。煤风化的本质是煤的氧化作用过程。影响:①化学组成的变化:C,H含量下降,O含量增加,腐殖酸含量增加。②物理性质的变化:光泽暗淡,机械强度下降,硬度下降,疏松易碎,表面积增加。③工艺性质的变化:干馏时的焦油产率下降,发热量下降,粘接性煤的粘接性下降甚至消失,对水的湿润性增大使煤的可浮性变差,精煤脱水困难。/ 煤的自燃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准备期,自燃期,燃烧期 / 什么是煤的热解,并且按温度分类:煤的热解是指煤按照一定的工艺条件隔绝氧气加热,并生成气液固三种产物的过程。热解分为炭化和干馏。按温度分为:低温热解(500-600℃)—以液体产物为目标中温热解(700-800℃)—制取燃料煤气高温热解(950-1050℃)—炼焦 / 粘接性烟煤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变化的特点及主要产物是什么:干燥脱吸阶段(室温-300℃)煤的性质不会发生变化,煤中吸附的水分和气体在此阶段。胶质体的生成和固化阶段(300-550℃)以煤的分解,解聚为主。胶质体生成随后分解固化成半焦。煤粒聚积时,液相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气,液,固三相一体的粘稠的混合物,即所谓的“胶质体” / 什么是煤的粘接性:是指烟煤在干馏时产生的胶质体黏结自身的惰性物料的能力。煤的结焦性:是指单种煤和配合煤在工业焦炉或模拟工业焦炉的炼焦条件下(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终温等)黏结成块并最终形

成具有一定块度和强度的焦炭的能力 / 焦炭在高炉中的主要作用:①主要的热量来源②还原剂③生铁的容碳④炉料的骨架作用 / 胶质体是如何形成的:是煤热解过程中H再分配的结果。粘结性烟煤在热解过程中,在300-550℃范围内,煤粒会软化熔融,在煤粒的表面形成含有气泡的液相膜,大量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气相组分通过分解、解聚反应生成,形成的三相混合物称为胶质体 / 煤在氧弹中的燃烧与在大气中的燃烧有何区别:条件区别:氧弹中燃烧是在高压纯氧恒容条件下,大气中燃烧是在低压空气恒压条件下。结果区别:①氮的反应及产物差异②硫的反应及产物差异③吸附水及H燃烧生成的水影响④恒容燃烧热与恒压燃烧热的区别;弹筒发热量大于实际发热量 / 煤的发热量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从褐煤开始,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煤的发热量逐渐增加。到肥煤,焦煤阶段,发热量达到最大,此后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煤的发热量呈下降趋势。

原因:影响煤发热量的元素只要是C,H,O三种元素。其中O不产生热量。从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O含量迅速下降,C含量逐渐增加,H含量变化不大,所以煤的发热量是增加的,到中等煤化程度的肥煤,焦煤达到最高值,随后,O含量减少趋缓,H含量明显下降,C含量虽增加,但它的仅为H的1/4左右,因此煤的发热量下降。

第五篇:药物化学重点药物考察总结(全面)

药物化学重点药物考察

1、理化性质: 普鲁卡因(p134-135、局部麻醉药)、胺碘酮(p165-166、钾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p237-239、解热镇痛药)、头孢噻肟钠(p314-

316、抗生素)

2、药物合成: 氯丙嗪(p41-

43、抗精神病药)、溴新斯的明(p90-92、乙酰胆碱酯酶抑

制剂)、肾上腺素(p108-

110、拟肾上腺素药物)、普鲁卡因(p134-135、局部麻醉药)、奥美拉唑(p210-

212、质子泵抑制剂)、布洛芬(p251-252、非甾体抗炎药)、环丙沙星(p341-342、喹诺酮类药物)

3、药物代谢: 氯丙嗪(p41-

43、抗精神病药)、美沙酮(p67-69、合成镇痛药)、肾上

腺素(p108-

110、拟肾上腺素药物)、西咪替丁(p205-206、H2组胺受体拮抗剂、ppt课件上介绍详细)、阿司匹林(p237-239、解热镇痛药)、环磷酰胺(p261-263、生物烷化剂)

4、结构类型分类和代表药物:合成镇痛药(p62-69、五大类)、组胺H1受体拮抗剂

(p118-119、七类)、局部麻醉药(p131-133、ppt课件分六类)、非甾体抗炎药(p241、五大类)、生物烷化剂(p258、四大类)

5、构效关系: 巴比妥类(p23-24)、局部麻醉药(p140-141)、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

剂(p152)、喹诺酮抗菌药(p340-341)

6、作用机制: 硝苯地平(p153-154、钙通道阻滞剂)、胺碘酮(p165-166、钾通道阻滞

剂)、西咪替丁(p205-206、H2组胺受体拮抗剂)、奥美拉唑(p210-

212、质子泵抑制剂)

7、简单结构的化学名: 利多卡因(p136-137、局部麻醉药)、阿司匹林(p237-239、解热镇痛药)、布洛芬(p251-252、非甾体抗炎药)

8、考察全部内容的药物: 地西泮(p20-

21、镇静催眠药)、盐酸胺碘酮(p165-166、钾

通道阻滞剂)

各章上述药物分类: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镇静催眠药:地西泮(苯二氮卓类);

2、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吩噻嗪类);

3、镇痛药:美沙酮(氨基酮类合成镇痛药)

第三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1、拟胆碱药:溴新斯的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2、肾

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拟肾上腺素药物);

3、局

部麻醉药:普鲁卡因(苯甲酸酯类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

(酰胺类局部麻醉药)

第四章 循环系统药物:

1、钙通道阻滞剂:溴苯地平(1,4-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2、钠、钾通道阻滞剂:胺碘酮(钾通道阻滞剂)

第五章 消化系统药物:

1、抗溃疡药:西咪替丁(H2受体拮抗剂);奥美拉唑(质子泵

抑制剂)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1、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水杨酸类药物);

2、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芳基丙酸类药物)

第七章 抗肿瘤药:

1、生物烷化剂:环磷酰胺(氮芥类)

第八章 抗生素: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噻肟钠(头孢菌素类)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1、喹诺酮类抗菌药:环丙沙星(喹诺酮类药物)(上面标注的是药物化学课本的页码,最好联系ppt复习会更好的,有错漏的请自行补充

哦!!祝考试顺利吧!!嘻嘻。。。)

下载化学全面发张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全面发张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仪器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全面)..(5篇模版)

    分子光谱法:UV-VIS、IR、F 原子光谱法:AAS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 色谱分析法:GC、HPLC 质谱分析法:MS、NRS ⒈经典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

    化学雷雨发庄稼教案

    化学“雷雨发庄稼”教案设计 一、课题名称:“雷雨发庄稼” 二、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中组成成分在雷电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物质对庄稼的影响。 培养:运用所学知......

    述职报告(张跃发)

    述职报告 吴窑镇中心学校张跃发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一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我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学校......

    述职报告(张跃发)

    述职报告 吴窑镇中心学校 张跃发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一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我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学校......

    化学总结

    初四通八达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初四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

    化学总结

    2011年—2012年学年度生化组 教研工作总结 熊杰 生化组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在组内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积极开展业务学习......

    化学总结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秦忠江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初三2--4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

    化学总结

    化学实验工作总结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