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认识《论语》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及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想和心理。《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中,表达了对很多问题的深刻见解。其中,《论语》中的为人之道为后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为人之道,就是教人为人处事的方法。首先孔子注重从个体的人性体验出发阐释做人的道理。为人之道是一个关系网络的中心点,从这个中心点来讲人的尊严,从关系网络来讲人的社会性和人的沟通性。在《论语》中,勤奋,诚实,节俭,相助是相生的伦理观念。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以礼待人,讲求信用,尊重别人,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另一个方面,孔子的仁爱是一种展开于具体的人际关系当中的差等之爱,而在传统的人际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关系主要有夫妇、父子、长幼、朋友和君臣等五个方面,孔子虽然对上述“五伦”皆有所涉及,但孔子特别重视的主要是“孝弟之道”、“忠君之道”和“朋友之道”三个方面。孔子及儒家重视家庭关系的处理,一个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另一是指兄弟姊妹之间关系。孝弟之道在孔子的“为人之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强调要在精神方面来孝敬长辈,又要反对盲目地绝对服从父母或长辈的意志,这些都是传统孝弟之道中的重要而有现实意义的见解。从个人到家庭,推广到社会和国家,关于朋友之道,孔子的主要思想是道义相交,忠信相待,忠信是处理朋友关系最重要的伦理原则。其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对于忠君之道,“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孔子在事君问题上虽强调要“忠君”,但是,这种“忠君”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对君主的绝对服从,孔子更倾向于以德服人的统治。孔子的“为人之道”虽主要展开于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君臣关系三个层面,但它涉及到了传统宗法社会关系的主干,是一种封建主义的伦理规范。但是,无论是家庭关系还是朋友关系,作为一种人际关系类型,都是任何社会都普遍存在着的。
现代社会拜金主义流行,人们往往忙碌于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道德意识淡薄了,甚至连起码的道德评判也出现了危机。《论语》可以使现代人们重新唤起道德追求,抵制物欲的侵袭,高扬道德理性,不仅可以促进人们对道德价值的认同,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拒腐防蚀的自觉性。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认识论语初中日记
今天我在读英文时,脑子里闪过一个新奇的念头:古时候人说什么呢?他们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交流呢?
有了疑问就得去解决。我一路小跑到书架前,取出《于丹“论语”心得》,一直翻到最后一页。
答案有了,我晕了,举个例子吧,学而第一里的第一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天呀!这对于我来说真是一堆乱字而已!
我放弃不看原文,开始看前面的内容,慢慢地,我开始懂了它的意思。论语就是一本关于孔子的语录,里面的每一则都是一个故事。
再举个例子,这一则在论语里叫做“子贡问政”,学生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想要政治平稳,需要哪些条件呢?孔子的回答很简单:三条。第一有足够的兵保卫国家;第二有足够的粮食给老百姓;第三老百姓都信仰国家。这个学生很矫情,问道:三条太多,如果一定要去一条,去哪条呢?孔子答:去兵。子贡又问:两条还要去一条,去哪条呢?孔子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没错,它就是一个故事,每一个都有它的道理,就像伊索寓言那样,《论语》也不太高深,只要用心去看就能明白。
第三篇:论语节选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知道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光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知:通“智”
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一年寒冷的季节,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柏树是不凋谢的 ”
孔丘说:“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 孔丘说:“在污浊的社会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
第四篇:《论语(定稿)
《论语》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论语•学而篇》第四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诵读本则内容,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2、理解基本意思并能背诵。
3、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注重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感悟,联系现实思考,理解本则内容,领会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视个人道德修养,要求自身做最好的自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本则内容的意思,并背诵出来。
2、引导学生重视个人道德修养,陶冶学生情操,要求自身做最好的自己。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论语·学而篇第一》前面三则,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读背交流,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2、说一说巧言令色的含义。
3、前面我们学习的这几则内容,让我们认识了孔子和他的弟子有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下一则内容,这一则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所说的话。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曾子。
4、出示
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鲁国人。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
(二)初读课文,诵读体会
1、播放吟诵录音,欣赏吟诵。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4、指名读,纠正字音
5、轮流读,比一比谁读音、停顿正确。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默读,借助注释理解句子含义,并练习翻译。
2、学生自学,再和同桌互读互译,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1)指名学生翻译,教师更正。(2)教师讲解句子含义。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及时的温习了呢?
(3)出示重点字词的注释
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4、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课文(2)展示背诵
(四)联系现实,引导感悟
1、《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各位同学,你们每天都会对自己进行反省吗?你觉得时常反省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
2、分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小组派代表发言。
(2)教师小结,讲述《三个裁缝的故事》
在一条街上,有三家裁缝店,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店铺生意最好,所以力图把自己说得非常厉害。第一个裁缝于是挂出了一个招牌,写着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第二个裁缝看到,于是也挂出一个招牌,写着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个裁缝看到,想:我总不能说自己是世界最好的裁缝吧,我能尽全力做到自己最好的就行了。于是把我是这条街最好的裁缝挂了出去,结果第三家裁缝店的生意最好。
(启示:我们应该着眼于当下,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目标不要好高骛远,永远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五)课堂总结
注重个人自身的修养,能够时常反思自己的在学习、生活、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表现:自己是不是又在今天进步了一层,能不能又有所提升,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希望大家都能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己成为心目中的完善的自我,去做最好的自己。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本则内容。
2、与人分享学习体会。
第五篇:《论语》
《论语》中的名言
《论语八则》窦中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观学后,时常练习,不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恼怒),不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练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就有正道啦,可以说是好学。”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没有邪恶。’”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三十岁时开始知道;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什么都能听得;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不会超过界线。”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重温过去,知道新知,就可以做教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智慧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一样的过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多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音乐的创造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把实行仁道当做自己的任务,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下一代不如上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最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4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44、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 孔子说:“如果在家中尊敬父母团结兄长,却在外边经常以下犯上,这种人很少;不犯上,却作乱的人,从来没有。君子应该守本分,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才是天地正道。尊敬父母团结兄长,这是做人的根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