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学习之道》心得体会
《从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学习之道》心得体会
露天煤业财务总监、副总经理何宏伟给我们青工上一堂精彩而博学的传统文化课——从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学习之道,通过古代学者的小故事及诗句来引导我们从学习的用途、如何学习、学习什么三个方面着手,让我们懂得学习理念的内在重要性和外在表现性,让我们青工受益匪浅。通过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学习目的在课堂上何总用四个方面来阐述了学习的目的1.学习是解惑的最有效方法;2.学习是实现个人抱负的途径;3.学习是造就临危善断自信心的根本;4.学习是来源于自己的快乐。这四个方面也可以说是结合了我们青工本质思想做出的一个总结。时至今日,学习早已超出了传统意义的读书考证。旅游是学习,健身是学习,上网是学习,工作是学习,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学习也从单纯的求知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但最终是要学以致用,探寻从辛苦中获得的快乐与成果。
二、学习理念内化成为一种激情
学习需要一种态度。牛顿有过这样的名言“你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想获得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才是获得一切的定律。”我们知道对于我们喜欢做的事情,时间是过得非常快;对于我们
不喜欢做的事情,时间过得是‘一时三秋’啊。我们可以想一想,对于那些枯燥无味的、不喜欢阅读的书籍,是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呢?牛顿给学习的概念已经做一个总结,就是一个字“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所以,学习的苦与乐取决于对待学习的态度,如果把学习做为一种生活的方式,把学习当做生命过程去经历,最终会把学习这种理念内化为一种激情,外化为一种习惯。做到快乐学习、轻松学习、享受学习,你还会觉得苦吗?
三、学习是现实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前提
在当今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的环境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那应该学习什么呢?人的素养有三点很主要,包括:综合素质、生存能力、个人内涵 1.综合素质
有很多朋友都对这个问题有所疑问,为什么有一些小学毕业或中学毕业的人会成为大老板或富翁,而有很多人却上了大学还要给这些大老板打工呢?经过长时间的讨论,重点问题停留在了综合素质方面上。大家都经过了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学习,可以说都掌握了一些学科的基本知识,但是进入社会后,在综合素质方面上,我们却遥遥不及这些人。因为这些人在进入社会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开始对综合素质方面上有所磨练了。我们只有随着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还要我们不断的学习,这样才能使我们更早地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生存能力
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及企业情况来讲,生存能力不仅仅是指我们手上的基本技能了,何总总结了做为露天煤业青工应该具备的生存技能。首先要掌握法律知识,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只有懂得行为规范,才能不逾矩;其次要懂财务管理知识,财是金钱和物资的总称,财务管理教给大家的是聚财用财理财之道,做企业也罢做事业也好,都离不开它;再其次要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完成任何工作离不开人,如何做到“能位匹配”?如何评价员工的绩效?如何使员工薪酬体现均衡性?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能告诉我们的;最后知晓相关联专业,专业是由于社会分工而产生,但一项工作常常涉及多个专业,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把专业水平发挥到极致,不仅如此知晓相关专业还能建立全局理念。3.个人内涵
强化个人内涵,就是强化个人修养,如同武林高手要练内功一样。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单纯的说国学,乃独指经、史、子、集部的语言文字经典训诂学问。
它不仅可以加强你对人生的认识,还可以提升你的个人修养。曾国藩曾说:“读书以训诂为主。”多看经典训诂学问,可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对事物遵循过程了然于胸,稳坐泰山。正所谓“掌上握有千秋史,胸中自有百万兵。”所以实现这高标准人生目标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我们可以解惑;学习,我们可以实现抱负;学习,我们可以拥有临危善断的自信心;学习,我们可以拥有快乐。虽然学习很幸苦,但是做为一种生活方式,它会实现我们高标准的人生目标。
孙诗博
第二篇:《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学习之道》心得体会
《从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学习之道》心得体会 露天煤业财务总监、副总经理何宏伟给我们青工上一堂精彩而博学的传统文化课——从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学习之道,通过古代学者的小故事及诗句来引导我们从学习的用途、如何学习、学习什么三个方面着手,让我们懂得学习理念的内在重要性和外在表现性,让我们青工受益匪浅。通过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学习目的
在课堂上何总用四个方面来阐述了学习的目的1.学习是解惑的最有效方法;2.学习是实现个人抱负的途径;3.学习是造就临危善断自信心的根本;4.学习是来源于自己的快乐。这四个方面也可以说是结合了我们青工本质思想做出的一个总结。时至今日,学习早已超出了传统意义的读书考证。旅游是学习,健身是学习,上网是学习,工作是学习,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学习也从单纯的求知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但最终是要学以致用,探寻从辛苦中获得的快乐与成果。
二、学习理念内化成为一种激情
学习需要一种态度。牛顿有过这样的名言“你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想获得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才是获得一切的定律。”我们知道对于我们喜欢做的事情,时间是过得非常快;对于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时间过得是‘一时三秋’啊。我们可以想一想,对于那些枯燥无味的、不喜欢阅读的书籍,是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呢?牛顿给学习的概念已经做一个总结,就是一个字“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所以,学习的苦与乐取决于对待学习的态度,如果把学习做为一种生活的方式,把学习当做生命过程去经历,最终会把学习这种理念内化为一种激情,外化为一种习惯。做到快乐学习、轻松学习、享受学习,你还会觉得苦吗?
三、学习是现实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前提
在当今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的环境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那应该学习什么呢?人的素养有三点很主要,包括:综合素质、生存能力、个人内涵 1.综合素质
有很多朋友都对这个问题有所疑问,为什么有一些小学毕业或中学毕业的人会成为大老板或富翁,而有很多人却上了大学还要给这些大老板打工呢?经过长时间的讨论,重点问题停留在了综合素质方面上。大家都经过了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学习,可以说都掌握了一些学科的基本知识,但是进入社会后,在综合素质方面上,我们却遥遥不及这些人。因为这些人在进入社会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开始对综合素质方面上有所磨练了。我们只有随着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还要我们不断的学习,这样才能使我们更早地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2.生存能力
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及企业情况来讲,生存能力不仅仅是指我们手上的基本技能了,何总总结了做为露天煤业青工应该具备的生存技能。首先要掌握法律知识,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只有懂得行为规范,才能不逾矩;其次要懂财务管理知识,财是金钱和物资的总称,财务管理教给大家的是聚财用财理财之道,做企业也罢做事业也好,都离不开它;再其次要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完成任何工作离不开人,如何做到“能位匹配”?如何评价员工的绩效?如何使员工薪酬体现均衡性?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能告诉我们的;最后知晓相关联专业,专业是由于社会分工而产生,但一项工作常常涉及多个专业,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把专业水平发挥到极致,不仅如此知晓相关专业还能建立全局理念。3.个人内涵
强化个人内涵,就是强化个人修养,如同武林高手要练内功一样。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单纯的说国学,乃独指经、史、子、集部的语言文字经典训诂学问。它不仅可以加强你对人生的认识,还可以提升你的个人修养。曾国藩曾说:“读书以训诂为主。”多看经典训诂学问,可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对事物遵循过程了然于胸,稳坐泰山。正所谓“掌上握有千秋史,胸中自有百万兵。”所以实现这高标准人生目标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我们可以解惑;学习,我们可以实现抱负;学习,我们可以拥有临危善断的自信心;学习,我们可以拥有快乐。虽然学习很幸苦,但是做为一种生活方式,它会实现我们高标准的人生目标。
孙诗博
第三篇:领悟中华传统文化 感悟中华民族精神
领悟中华传统文化 感悟中华民族精神 在第二届校园国学文化宣传月上的致辞
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文化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教育需要吸纳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校园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创造富有教育价值的校园活动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需要优秀文化元素的移植;需要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此,我校以创办“文化宣传月”为形式,组织开展校园活动。通过诠释各类文化的内涵,提取各类文化的精华,通过各种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使文化的光辉照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我们的校园高唱生命的乐曲,绽放道德的光辉。
在绵亘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贯穿着一种非同凡响的精神内质;在我国广袤的领土上无论何人,在其身上都显示出一种共同的,与社会生活相融合,且互相影响的文化精神。这共同的文化精神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当前,我们既要洋为中用,接受“西学”——学习西方工业文化和科技知识,更要古为今用,传承“国学”——吸纳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之精髓。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和平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中华民族精神之灵魂。今天,我们举办“国学”文化宣传月,就是要我们同学们领悟中华传统文化之思想,感悟中华民族精神之精华。并且,使之成为我们每位同学的思想的源泉和行为的准则。
让我们每一个同学不仅有知识,更有文化;不仅有技能,更有思想,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育目标。最后衷心祝愿这次国学文化宣传月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2012年10月24日
第四篇: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下面是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我正式接触佛教是从听陈大惠老师的中华传统文化论坛开始的,陈老师的第一讲便是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他让我从新认识到了道德,认识了人生规律,陈老师讲到道是什么?其实很简单,道就是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这个叫道,比如说早上太阳在东边升起,晚上一定落下;苹果一定要秋天结果。这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规律,这个就叫道。什么是德呢?按照自然规律,按照自然的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这就叫德。现在有人说传统文化是糟粕,要打倒它,这是一种误会。还有人说这个太高深了,我跟各位讲,一点不高深。秋天结苹果,您觉得这个苹果高深吗,一点不高深。苹果树结果、老母鸡生蛋,这有什么高深的。自然大道,这个道,最朴实,最生活。您手摸到、眼看到、耳听到的一切都是道,都是传统文化。它一点都不神奇,一点都不奥妙,非常通俗易懂,问题是现在没有人讲。农民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所作所为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他就叫有德。这个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自然规律生活,不要破坏自然规律。
今天我们的人变得很浮躁,变得很功利,我们已经失去了人的纯朴的本质。这是个快节奏的社会,这是个强者的社会,因为什么都需要竞争,社会需要强者。然而很多人活的不快乐,不论是有钱的,没钱的,有名的,无名的,都活的痛苦。
后来我初读了了凡四训,看到了了凡先生的人生改造过程,了凡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之前光是知命认命,听凭命运的安排,那是消极而被动的。后来云谷禅师对了凡说人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而在后期了凡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地改造命运,则是积极而有益的。他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照此实践,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了凡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改变了原本被算定的命运,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怨天忧人不满上天的不公平,却不知道有些东西是命中没有的是求也求不来的,有些东西是命中有的迟早会得到的。了凡先生没有去怨天忧人,通过努力得到名利财富,那是迟早的事,如果我们没有德行是不能获得相匹配的东西的,因为那是德不配位。
佛学其实是博大景深的一门学问,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佛学开导人对世界的认知,让人知道富贵荣华只是过眼云烟,开心是暂时的,痛苦也是暂时的,我们不能时时快乐开心,我们不可能永远悲伤痛苦,一切都将过去。然后佛学教导人在思想上改变,教导人乐观,不论是痛苦还是快乐,不论是富贵还是贫苦都是暂时的,世事无常,我们不可能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佛学告诉我们不因为快乐而兴奋不已,也不要因为痛苦而悲伤,因为这是暂时的,遇到困难时要想这是暂时的,富贵时也要想这也是暂时的。佛教导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过错,不要迷恋一时的快乐,不要遇到挫折就沮丧,我们要知道我们从来到世间开始就注定一切都是会离我们远去的。
我们只有舍得放下才会得到,舍得放下富贵德到智慧,舍得放下仇恨就会得到快乐,舍便是得,不舍便不得。
篇二: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篇三: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通过对《道德经》、《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从“谨信”做起。《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我以前就是工作无计划,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且效率不高。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按月、按季制定工作规划,工作时不再手忙脚乱了。三是讲诚信。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只听顺耳的,而是做到诚实守信。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老子也说:民之不畏,则大畏将至矣。所以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对职工要宽厚仁爱,不能一味的进行处罚和批评,而要有一定的赞赏和激励,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龙山12天的学习一结束,通过学习《弟子规》、《和谐拯救危机》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和谐拯救危机》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