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上半年陕西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2014年上半年陕西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陕西调查第24期 总第334期)
2014-8-6 16:28:00
夏粮生产喜获丰收畜禽生产稳定发展
——2014年上半年陕西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上半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发展首位,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省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同时,在“稳生猪、保家禽、促牛羊”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采取措施化解不利市场行情对猪、禽生产的影响,落实牛、羊发展扶持政策,全省畜禽生产稳定发展。
一、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一)夏粮增产6.5%
调查显示,2014年全省夏粮播种面积1834.6万亩,比上年减少21.5万亩,减少1.2%。夏粮总产451.3万吨,比上年增产27.7万吨,增长6.5%,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在夏粮生产中,小麦播种面积1624.3万亩,比上年减少17.9万亩,减少1.1%;小麦总产417.2万吨,比上年增产27.4万吨,增长7.0%。夏粮平均亩产与近五年平均值相比,高出平均值6.9%,夏粮生产属于丰收年景。
全省夏粮生产形势明显好于去年,亩有效穗数、穗有效粒数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区域看,由于受自然因素影响不平衡,关中灌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小麦收成明显好于去年,也好于常年;关中东部旱地不及常年,但也好于去年;陕南的商洛明显好于上年,汉中、安康不如上年。从耕地类型看,各种耕地平均亩产均有增长,旱地小麦较上年增产10%以上,水浇地平均亩产增5%以上。从调查点看,82.5%的地块亩产增加,下降的占17.5%。
(二)夏粮丰收源于三方面因素
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狠抓粮食生产,积极实施小麦良种补贴政策,加快小麦良种推广和品种更新步伐,基本实现了闫麦8911、西农3517、武农148等十多个优良品种的全省覆盖;全省落实良种补贴面积达到1400万亩以上,为夏粮增产奠定了基础。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稳。上半年,陕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仅上涨0.6%,其中化肥价格同比下降5%。化肥价格下降,使得农民通过增加施肥量提高产量变得划算,成为夏粮增收的另一有利因素。
3、灾害少、雨量充沛,良好气候条件促生长。一是越冬期未出现低温冻害。从2014年最冷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看,渭北-4.4~-0.7℃,关中-0.9~1.7℃,陕南0.1~4.8℃。与常年同期相比,渭北、关中偏高0.5~2.2℃,陕南大部偏高0.0~1.5℃,小麦得以安全越冬;二是晚霜冻未对小麦产生明显影响。4月10日,陕西出现一次降温过程,但对小麦影响不明显;三是春季第一场透雨及时充沛,有利于小麦拔节抽穗。4月9~12日,全省普降中到大雨,关中、陕南大部地区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上,达到春季首场透雨标准,前期旱
情得到解除;4月份以来,小麦主产区降雨充沛,渭北、关中、陕南降雨量分别为79、87、95毫米,较常年偏多102%、97%、45%,为1974年以来最多水平。
二、畜禽生产稳定,肉蛋奶供给充足
(一)肉蛋奶产量增加
上半年,全省猪牛羊禽肉类产量52.1万吨,同比增长4.5%,较全国增幅高2.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羊肉产量增加,牛肉、禽肉产量减少(见表1);禽蛋产量27.0万吨,同比增长0.7%;牛奶产量70.6万吨,增长6.5%。
(二)生猪存栏结构优化
1、生猪价格止跌回升,亏损减少。4月份,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中央储备冻猪肉、省级冷冻猪肉临时收储工作陆续启动,全省生猪市场价格止跌企稳。进入5月,肥猪存栏过剩压力逐步减弱,加之“端午”、“五一”节日效应拉动,市场需求阶段性增加,生猪价格快速反弹,端午节前生猪价格已接近13元/公斤,但节后回落。二季度末,生猪价格为12.6元/公斤(图1),生猪养殖亏损情况较一季度有所缓解。
2、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升,仔猪价格反弹。
一、二季度末,仔猪存栏比重分别较上年同期低4.2和2.1个百分点;二季度末仔猪存栏占生猪存栏的比重为30.9%,较一季度末提升4.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上半年生猪补栏情况虽差于上年同期,但呈现逐渐好转态势。养殖户补栏积极性的提升,仔猪需求的增加,使仔猪价格止跌反弹,从二季度初的24.1元/公斤升至季末的28.0元/公斤。
3、规模养殖稳健发展,生猪存栏“量减质提”。二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838.5万头,同比减少4.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83.2万头,减少3.9%。上半年,生猪市场行情总体欠佳,散养户加快淘汰母猪退出养殖,能繁母猪、仔猪存栏量减少较多,导致全省生猪总存栏同比减少。不利的市场行情对规模养殖户冲击小于散养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存栏量较上年同期增加,规模养殖的存栏量占全省生猪存栏的比重上升至22.1%,较上年同期提升了5.2个百分点。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对于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牛羊养殖规模壮大
二季度末,全省牛肉均价57.6元/公斤,较一季度继续上涨,同比上升13%;全省羊肉均价61.4元/公斤,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但比上年同期仍高出4%。生鲜牛奶、羊奶价格虽较一季度有所下跌,但也高于去年同期。据对渭南部分养殖户调查显示:鲜牛奶和鲜羊奶的价格同比分别上升6.5%、13.6%。
牛、羊产品价格走高,养殖效益提升,加之省政府大力扶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关中200万吨高端奶生产基地建设,牛、羊养殖规模呈现扩大趋势。二季度末,全省牛存栏140.1万头,增长4.7%;羊存栏648.9万只,增长4.4%。
(四)家禽存栏恢复性增加
受低温多雨天气影响,部分养鸡场产蛋率下降,加之端午节前食品企业对鸡蛋的需求量增加,鸡蛋市场价格在4、5月迎来一段上涨期,上半年,鸡蛋行情好于上年同期,使得蛋鸡存栏保持稳定。肉鸡消费摆脱禽流感影响,市场价格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肉鸡存栏呈现恢复性增加。二季度末,全省家禽存栏6371.7万只,同比增长6.1%。
三、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1.9%
调查显示:上半年,受生产成本上涨和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全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水平同比上涨1.9%;四大类产品涨跌各半,其中种植业、渔业产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2%、0.8%,林业、畜禽产品价格同比分别下跌5.9%、3.2%。分季度看,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一季
度同比上涨1.9%,二季度同比上涨1.6%。
2013年国家上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小麦、玉米和稻谷价格同比分别上升4.8%、1.5%和1.4%,支撑了粮食价格的温和上升(见图2);马铃薯市场供给略紧,薯类价格继上年大涨33.1%后,今年又上涨3.1%;苹果、酥梨价格分别上涨20.2%和32.5%,推动水果价格同比上涨11.5%;原料花生产量增、价格降,油料价格同比下跌5.9%;雨量充沛、种植面积扩大,蔬菜类价格同比下跌0.6%。
四、存在问题值得关注
(一)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小麦播种面积减少
2014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1624.3万亩,同比减少17.9万亩,下降1.1%。由于种植小麦比较收益低,种植小麦仅是农民保口粮的一种选择,播种面积呈现逐年下滑态势。农民种植内部结构趋于“压夏扩秋,压粮扩薯或压粮扩经”的发展方向。
建议:一是改进粮食直补办法,变按照承包面积进行粮食直补为依据播种面积或最终出售粮食的数量进行直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强优质小麦品种推广力度,针对全省小麦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加大耐寒、节水、抗虫小麦品种的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水平。
(二)产销脱节,蔬菜增产难增收
近年来,部分品种蔬菜销价高种植效益好,带动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但由于本、外地蔬菜扎堆集中上市,个别品种蔬菜价格大幅下滑,多地出现蔬菜滞销现象,农户陷入增产难增收困境。如临潼区种植的结球甘蓝价格仅为0.22元/公斤,不到上年同期的三成;周至县传统种植的芹菜、西葫芦价格大幅下滑,仅为0.2元/公斤,有些农户出售后甚至不够支付人工收菜费用;泾阳县抱子甘蓝0.26元/公斤,价格不到上年同期的一半。
建议:一是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引导农户优化种植结构,避免陷入量增价跌困境;二是搭建蔬菜等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解决售难问题,如发展平价蔬菜连锁超市和销售直营
店,鼓励大型连锁超市与种植户签订产销合作协议。
(三)能繁母猪存栏呈下行趋势
上半年,生猪养殖户出售肥猪、仔猪的价格较上年同期低一成左右,生猪养殖普遍亏损。仔猪生产效益下滑,规模养殖户为优化猪群结构,淘汰低产母猪,而散养户淘汰母猪甚至退出生猪养殖,一、二季度全省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分别减少2.2%、4.9%,呈下行趋势。生猪基础生产能力减弱,或对下半年仔猪、肥猪市场供给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密切关注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的变化,指导养殖户保持母猪合理存栏;同时,为缓解生猪生产周期性大幅起落,建议完善《陕西省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将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及存栏结构等生产信息纳入预警指标,强化省政府调控生猪生产的前瞻性,并建立对外统一发布平台,引导生猪养殖户合理调节生产。
(四)生猪散养户疫病防治意识淡薄
今年以来,农业部门不断强化动物防疫工作,全省畜禽生产未现大的疫情,但个别生猪散养小区由于规划不合理,养殖户防疫意识弱,小范围疫病对生猪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据调查,某县的朝阳村,猪舍多在巷道自建,猪舍间隔不足10米,无隔离措施,也没有任何消毒通道,人员可随意进入猪舍,疫病相互传播风险高。该村四组共有13户养猪户,其中9户今年1—4月份死亡生猪117头,死亡率超过80%,损失近20万元。
建议:一是继续加大对规模养殖户、公司化养殖企业的支持力度,并通过政策引导散户向规模户集中,促进养殖方式升级;二是加强规模养殖村的防疫监管力度,对养殖村选址、布局等进行规范化管理,督促养殖村建立消毒、免疫、病死畜禽处理等动物防疫制度;三是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对养殖村加强防疫工作的监督指导,杜绝疫病疫情的大范围传播。
签发:王恩斗
核稿:李新强
撰稿:王斌友 种都权 杨晨光
第二篇: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2008年三季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结合市《关于开展三季度经济形势重点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县农调队近日围绕秋收作物生产、畜牧业扶持政策落实、农民增收、当前粮食、畜禽等主要产品和主要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及价格等情况,分别在丰李镇、白杨镇、盐镇乡对十二家农户、三家农资经营户进行走访、了解,同时深入市场、田间进行实地考察;初步感觉,今年秋收作物长势均好与上年同期,畜牧业生产因受益国家政策的扶持,整体发展呈增长态势,粮食及农资价格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肉产品价格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蛋类价格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一、秋收作物长势良好,收成有望高于长年同期
(一)秋收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情况
依据2008年全年播定报初步统计,秋粮播种面积43391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0.3%,其中玉米25061,比上年同期增长5.4%;豆类9774公顷、红薯4810公顷,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12%、2.4%;经济作物类中:油料11610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14.6%;烟叶9164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39.1%;蔬菜12748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9.3%;瓜果类(果用瓜)2025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3.8%。
(二)秋收农作物生产特点
一是秋收作物面积中,经济类做物面积均比上年同有所增长; 二是秋季雨水充足,秋作物长势良好。
(三)秋收作物生产存在问题
一是前期干旱,影响部分农作物的播种;
二是部分乡镇农作物,因中期受降雨不均匀的影响,有不同程度旱情;
三是水利设施不够完善,影响农业生产。
二、受国家畜牧政策的扶持,畜牧业生产能力有显著提高
(一)畜牧业生产的特点
一是政策性投资力度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07年至今落实畜牧业项目款100万元,母猪补贴款94.67万元,奶牛补贴款22.65万元,母猪保险理赔款30万元。政策性的扶持,有力的推我县畜牧业健康的发展。
二是养殖方式逐渐向规模化、小区化模式转化明显。初步统计显示,因受种猪市场小猪高价格的影响,当前散养户数量有明显减少趋势,规模化养殖数量明显增加。
三是畜产品供应短缺问题,初步得到缓和。从市场调查看,当前土杂猪出栏价格5.9元/斤,比上年同期减少18%,品种猪出栏价格6.5元/斤,比上年同期减少17%;猪肉价格12.3元/斤,比上年同期减少10%;鸡蛋3.8元/斤,比上年同期增长15%。
(二)畜牧业生存在问题
一是猪种源不足,影响当前畜牧业的养殖水平的提高。目前,小猪价格虽有所降低,前期价格每斤15元,当前价格13元,但仍影响散养户的收益,农民个体养殖积极性不高。
二是政策扶持仍没能解决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当前扶持的企业,只局限本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户能力不高。
三、当前粮食、畜禽等主要产品和主要生产资料情况
(一)粮食、畜禽等主要产品和主要生产资料,从市场价格反映看,当前市场供应仍不充足。当前小麦价格每斤0.8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玉米价格每斤0.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尿素50公斤装12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复合肥50公斤19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六国二氨50公斤23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全价猪饲料80斤13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总之,从主要粮食和主要农资及畜饲料价格的上涨判断,当前相应产品供应仍不充足。
(二)受当前国际粮食危机的影响及当前国家保护“三农”、扶持畜牧业发展政策的增强,粮食价格后期将会缓慢增长。同时因受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影响,相关农资产品价格也会随之增长。
四、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可见的利润空间不断
扩大,有势力的资金将涉入农业生产领域,如不进行政策
性干预,强制提高带动农户能力,将影响到农民的增收。
当前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发展畜牧业规模化生产中,有个
别企业挤占了惠农资金,而没起到带动一方的作用,影响
农户养殖业的收入。
第三篇:2012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2012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2012年前三季度,我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大农业投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前三季度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畜牧生产稳步发展,农业生产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2012年前三季度我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255万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2.3%。其中农业产值1129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林业产值200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牧业产值145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渔业产值182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19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前三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73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
二、粮食生产成本提高、播种面积减少
由于农资价格的高位运行,人工工资等费用上涨,粮食生产成本较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调动,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经各乡镇统计,我区全年预计粮食播种面积8212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3.75%。全区春粮播种面积1521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3.61%。其中谷物播种面积222公顷,同比下降8.64%;蚕(豌)豆播种面积398公顷,同比下降7.44;1 马铃薯播种面积901公顷,下降0.44%。春粮总产5027吨,比去年减产333吨。比上年同期下降6.01%。
全区夏粮播种面积1877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2.4%。今年我区政府出台早稻生产扶持政策,大幅度提高20亩以上早稻种植大户的补贴力度,加上国家继续提高早稻最低收购价格,种粮大户种植早稻的积极性提高,全区早稻实际种植面积128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17.43%,全区早稻每公顷产量5789公斤, 比上年同期增长1.3%,总产741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6%。
全区秋季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69公顷,同比下降3.7%。其中晚稻及单季稻4431公顷,同比下降6.1%。其中连作晚稻播种面积为110公顷,同比下降7.6%。
三、花卉苗木需求旺盛,生产发展十分迅速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各地城乡绿化美化蔚然成风,花卉苗木需求旺盛,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前三季度我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80公顷,比上年增长10.47%。
台州市我富景鲜花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从事鲜切花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富景鲜花专业合作已经成为台州市规模最大的鲜切花基地,种植花种有百合、郁金香、台湾蝴蝶兰、非洲菊等,产品远销上海、杭州、金华、绍兴各地。合作社也先后被评为台州市规范化专业合作社、我区十佳专业合作社,并于2010年被批准提升为浙江省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富景”牌百合花在去年的省鲜花展示展销会上被评为金奖。
四、畜牧业生产形势稳步发展
经各乡镇统计,前三季度实现肉蛋奶产量10119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72%。其中肉类产量5143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9%;蛋产量3167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75 %;奶类产量1809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49%。从畜禽存出栏情况看,受环境整治影响,生猪存栏减出栏增现象显现,全区生猪存栏5.29万头,比上年同期下降3.64%,其中能繁母猪0.44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4.76%,肉猪出栏4.52万头,与上年同期期增长3.20%;牛存栏2108头,比上年同期下降10.49
%;其中奶牛832头,同比下降0.72%;牛出栏655头、同比下降1.50 %;家禽存栏51.12万羽,同比下降3.53%,出栏家禽53.77万羽,同比下降3.62%。
五、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不利因素值得关注
1、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新前模具新城、城市新区开发,江口工业区拓展等,使用土地需求日益加大,耕地减少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而补进的多是杂地、山地,耕地质量低下,对农作物生长十分不利,尤其是不能种植粮食作物,再加上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受到挤压,给完成粮食种植任务形成极大的压力,给农业增产造成一定影响,农业生产发展速度普遍放缓,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2、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一方面,受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今年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肥料、种子、农药、农用柴油等主要农资 3 产品价格呈全面上涨;另一方面,土地承包费居高不下,农民工工资不断攀升,农民种地成本持续增加,很大程度地压制了农民种植意愿。
3、当前畜牧业生产存在隐忧需关注。随着我区 “铁腕治水大会战”畜禽养殖场关停整治工作推进,长潭水库、秀岭水库、佛岭水库、黄坦水库集雨面积范围及台州市绿心我区域等畜禽养殖禁养区内现有各类畜禽养殖场必须实施关停转迁,永宁江、永丰溪、东官河、南官河、江南北渠道等主要河流两侧一公里范围内区域及院桥镇鉴洋湖周边二公里范围内区域等限养区内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对现有的畜禽养殖场进行限期治理,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无疑制约着我区畜牧业生产的良性发展。
六、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农业经济运行形势,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一是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扶持政策和资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保障种粮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突出特色、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打造优势农业产业带,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提升发展畜牧业。加快品种改良、扩张种群规模、严格检疫防疫,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3.加强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监管和预警监测。一是加强对农用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控制农用生产资料涨价。二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销售成本。三是加工环节须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四篇: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绥化市以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牢固树立防灾抗灾夺丰收思想,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农业工作顺利实现良好开局。
1、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1-3月份绥化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4.6亿元,增长10%;牧业产值58.3亿元,增长
6.5%。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6亿元,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其中农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9.8%;牧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8.3%。
1、备春耕形势。今年备春耕生产形势是近年来比较复杂的一年,总体形势很好,有利条件很多,不利因素也十分突出。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目前,全市建设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达219个,大型机具全程机械化作业能力达到了1000万亩以上。秋整地规模和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大面积农田土壤水库形成,为高标准搞好春耕生产创造了条件。三是投入能力进一步提高。金融部门加大农业信贷投放力度,农村信用社今年安排农贷资金128亿元,比上年增20亿元。农业保险业发展态势良好。四是农业科技支撑有力。千公里农业科技示范带辐射带动效果显著,全市253个种植业精品园区全方位展示了现代农业成果,辐射带动水稻智能催芽、大棚毯式育秧、深松整地、玉米大垄双行等20多项重点新技术得到推广普及。五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到5.5万多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8742个,种植大户2.8万个,家庭农场9598个,农业企业170个,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耕种比重达59%。推进合作社实体化运作,入社农民收入高出非入社农民20%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全市现代农业的核心载体,促进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六是生资货源充足价格稳中有降。从调查看,市场上各类生产资料货源充足,现已基本下摆到位,尤其在生资价格上扭转了多年连续上涨势头,尿素、二铵、复合肥等大宗生资品种价格每吨降低200-400元,降幅7-13%。二铵平均价2800元/吨,同比下降400元/吨,尿素平均价1900元/吨,同比下降300元/吨,硫酸钾3300元/吨,同比下降300元/吨,复合肥2500元/吨,同比下降200元/吨。农药、农膜、种子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玉米种子价格16元/斤,水稻种子价格3元/斤,大豆种子价格4元/斤。保护品种价格涨0.5元左右。随着农民购买农资高潮的到来,价格虽有一定的上涨,但上涨的幅度不大。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西旱东涝问题仍然存在。虽然今年春季回暖快,气温高,但是由于近2年来雨水大,全市东部地区特别是绥棱、海伦、北林低洼地土壤含水量仍处于超饱和状态。如果解决的不好,依然有影响春播的危险。西部部分地块已显现旱象,抗旱问题不容忽视。二是部分重灾户生产存在难题。去年,全市遭受了涝灾,重灾面积接近100万亩,受灾农户达到3.1万,这些受灾户备春耕生产有一定困难。三部分县(市)区在水稻育苗期间得了青枯病,受灾农户达到500户。
2、农民种植意向基本确定。各地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比较效益的原则,大力优化种植品种结构,继续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目前种植意向基本确定,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2763万亩,比去年减少35万亩。其中,水稻549万亩,比去年增加21万亩,玉米2010万亩,比去年减少75万亩,大豆149万亩,比去年增加7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56万亩,食用菌快速增长,达到1.6亿袋。
3、畜产品价格略有回升,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一是生猪价格略有回升。1-5月份,全市猪肉价格呈先降后升态势。1—4月份猪肉价格出现下降,5月份受政策及节日消费影响,猪肉价格略有回升。预计下半年猪价将逐渐企稳、缓步回升。二是肉牛、肉羊市场价格始终高位运行,市场需求空间较大,养殖效益较好,发展势头强劲.三是生猪生产总量稳定增长。1-3月份,全市生猪存栏465万头,同比增长1.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9万头,同比增长0.1%。猪肉产量达到17万吨,同比增长2.2%。四是其他畜产品生产量有所提升。1-3月份,全市牛存栏182万头,同比增长2.8%;羊存栏174万头,同比增长2.4%;家禽存栏4866万只,同比增长2.6%。牛肉产量5万吨,同比增长0.8%;羊肉产量7401吨,同比增长1.6%;禽肉产量6.7万吨,同比下降2.5%;禽蛋产量11万吨,同比下降1.5%;牛奶产量41万吨,同比增长2%。
4、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扎实推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规模经营,牵动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市已确定2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161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6%。其中,种植大户规模经营490万亩,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651万亩,家庭农场规模经营237万亩,农户联合规模经营135万亩,涉农龙头企业规模经营63万亩,其他规模经营38多万亩。
二存在问题
1、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目前,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要依靠争取国家、省政策性资金,本级财政投入少。农作物的生产基本是靠天吃饭,现有农业基础设施大多年久失修,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如遇自然灾害,农作物生产很难有保障。
2、农民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剧。一是由于主要农产品(生猪、鸡蛋)价格低,同时又受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高影响,养殖效益明显下降,生猪、家禽养殖利润减少。农民从家庭经营中增收的空间进一步变窄。二是农业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连年上涨,制约了农业效益提高。
3、农业要素(劳力、资金)流失严重,弱势地位更加凸显。全市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一方面制约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在家劳动力短缺,致使用工成本提高,增加了农业投入。
三、促进全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探索农田水利建设的补助扶持机制,重点解决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2、大力加强农牧业科技投入,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能力。相关部门要增加农业、牧业科技投入,加强农牧业科研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引进各种牧业养殖的优良品种,全力推动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整体提高绥化市的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实力。
3、加大对畜牧业生产的引导扶持,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探索财政补助的有效途径,着力改变生猪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搞好品种改良,快速发展绥化市的现代畜牧业。加强疫病防控能力。建立健全畜产品价格的监测预警机制。政府在落实中央对畜牧业的补助和扶持政策的同时出台自己的优惠措施,鼓励保护全市牧业规模饲养户和散养户的积极性,确保绥化市的畜牧业快速良性发展。
4、加强对农资价格的宏观调控,保证农资市场平稳有序。要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农资价格上涨负面影响。倡导农民在合理使用化肥的同时,鼓励使用农家肥。加大农资储备力度。建议农村信用联社和各商业银行加大对农业贷款的适度放宽,搞好当前的农资储备。相关部门要做好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测和农资市场的监管,做好限价管理工作,严控假劣农资进入市场坑害广大农民。
5、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信息的引导。通过政策引导、加强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手段强化对农村种植结构调整的指导。同时为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市场、科技、气象等信息,让百姓掌握市场、信息主动权,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杜绝“跟风式”的种植,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农民利益。
第五篇:弥勒县旱情及农业生产形势调查分析
弥勒县旱情及农业生产形势调查分析
自2009年8月以来,弥勒县降雨异常偏少,至今年冬春,旱情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三年连旱的严峻态势,给全县农业生产和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
一、当前旱情
1.降雨情况
全县2011年全年平均降水550.1毫米,比2010年同比减少221.1毫米,比2009年同比减少67.4毫米,为三年来降雨量最少年份。2012年1-3月全县降水20.4毫米,一月份降水 11.3毫米,比去年同期减少7.6毫米;二月份无降水;受暖西南暖湿气流影响,2月29日到3月4日,全省出现大范围降雨,弥勒县全境于3月3日夜间至5日凌晨出现一次降雨过程,其中全县西北部和西南部降水较多,中部和中东部降水较少,全县平均降雨9.1毫米,降水对缓解当前旱情,特别是库塘蓄水作用有限,据气象部门预测,3月底至4月份,全县仍无有效降水。
2.库唐蓄水情况
由于持续的高温干旱,致使全县库塘蓄水严重不足,给人畜饮水带来了很大困难。至3月20日,全县库唐蓄水6595万m³,比去年同期减少5303万m³,可供水量4099万m³,今年上半年全县预计需水24345万m³,缺水20245.89万m³。全县15座小
(一)型水库干涸4座,100座小
(二)型水库干涸65座,485个
小坝塘干涸338个,甸溪河上游支流化口河、禹门河断流,县城供水水源地花口龙潭干涸。
3.人畜饮水情况
干旱致使全县12个乡镇155882人、95754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五山乡、东山镇、巡检司镇等山区半山区饮水较为困难,全县12个乡镇中未建水窖的191个村民小组的部分困难户,共计1881户6656人和3108头大牲畜饮水最为困难。弥勒县20个国家产量调查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
二、农业生产形势
从当前的灾情发展形势来看,小春作物大幅减产已成定局,目前,全县各乡镇正按照常年农时节令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力争小春损失大春补,采取多种措施抗旱保粮保民生。
1.小春作物受灾情况
截止2012年3月17日,全县小春作物受灾510219亩,成灾314944亩,占受灾面积的61.7%绝收147100亩,占受灾面积的28.8%。
(1)小春粮食作物受灾情况
截止3月17日,全县小春粮食作物受灾265217亩,成灾206294亩,占受灾面积的77.8%,绝收108958亩,占受灾面积的41.1 %。其中:
小麦受灾面积173906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5.9%;成灾146156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72.2%,占受灾面积的84%;绝收88996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3.9%,占受灾面积的51.2%。
豆类作物受灾面积35547亩,占蚕豆面积的71.8%;成灾25683亩,占种植面积的51.9%;绝收13447亩,占种植面积的27.2%。
杂粮受灾32140亩,成灾19346亩,绝收1925亩。其中冬玉米受灾23788亩,占种植面积的76.7%,成灾9162亩,占种植面积的29.5%;绝收375亩,占种植面积的1.2%。
其他马铃薯、大麦等粮食作物受灾23424亩,成灾15109亩,绝收4590亩。
(2)小春经济作物受灾情况
截止3月17日,全县小春经济作物受灾245002亩,成灾108650亩,绝收38142亩。其中:
蔬菜受灾60279亩,占种植面积的53.3%;成灾21968亩,占种植面积的19.4%;绝收9746亩,占种植面积的8.6%。
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受灾36556亩,占种植面积的71.8%;成灾29632亩,占种植面积的58.2%;绝收15196亩,占种植面积的29.8%。
水果受灾69172亩,占种植面积的72.4%;成灾14120亩,占种植面积的14.8%;绝收1030亩,占种植面积的1.1%。
甘蔗受灾62965亩,成灾28250亩,绝收8670亩;其它经济作物受灾16030亩,成灾14680亩,绝收3500亩。
2.全县春耕备耕进展动态
截止3月17日,大春积肥6337万公斤,同比增长83.89%;水稻育秧1399亩,同比增长2490.7%,其中薄膜1390亩,旱育秧1353亩,优质稻1054亩;
烟秧育苗872亩,同比增长36%;辣秧887亩,同比增长96.7%。大春作物栽种80268亩,同比增长59.9%,其中:薯类3840亩,同比增长187.6%,大豆130亩,同比增长62.5%,栽甘蔗57200亩,同比增长50.33%;栽蔬菜18828亩,同比增长65.66%,其中辣椒1495亩,同比增长91.9%。蔗田套种玉米16700亩,同比增长26.5%;蔬菜6000亩,同比增长3.45%,其中辣椒1500亩。收甘蔗46629亩,同比减少15.1%。收小春蔬菜85104亩,同比增长33.22%;收蚕豆19376亩,同比增长116.49%;收薯类18586亩,同比增长206.4%;收豌豆5550亩,同比增长753.8%;收小麦24580亩,收油菜1995亩。
举办培训622次,培训人员39410人,同比增加207次14271人;印发技术材料30859份,同比增加19180份;出黑板报、墙报522期,同比增加74期;广播、电视宣传3178次,同比增加1555次。
三、抗旱促春耕保民生
面对持续加重的旱情,全县人民上下一心,突出抓好各项措施,全力以赴开展抗旱保民生促春耕活动,力争保小春受灾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春耕备耕工作顺利开展,争取在大旱之后实现大春作物的大丰收。
一是扩大旱作面积,在水源不足地区大力推广扩大水改旱面积;二是扩大晚秋作物种植面积,提前规划,增加烟后套种秋玉米、秋马铃薯、秋豆类和晚秋蔬菜等作物重视面积,稳定全年粮食产量;三是推广生产期短的作物,抓紧抢种和重点发展蔬菜、薯类、鲜食玉米、青饲料等作物重视,最大限度减少旱灾带来的损失,力争粮食损失经饲补;四是大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间套种等生物多样性种植技术,抓好农作物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项目的实施,提高粮食产量和抗灾害能力。
四、意见和建议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下,我县的抗旱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虽然灾情在进一步的持续和加剧,全县人畜基本饮水供应仍能够得到了保障,各项春耕备耕工作也在有序的开展。但是需要看到此次旱情是连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一些趋势性、苗头性问题,极有可能变成突出矛盾阻碍抗旱工作的开展。
一是虽然目前全县正在积极进行春耕备耕工作,大春作物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有限的库容水库也开始准备放水,供有条件的农户进行旱地育秧,但对全县而言,这部分水只是杯水车薪,大面积秧苗将面临无水灌溉的局面,同时,如果旱情继续持续,农户用水成本必将增加,势必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在春耕备耕工作中应该把抗旱保苗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保证大春作物育秧灌溉供水;相关部门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性优惠。
二是部分山区和半山区农业生产还是以靠天吃饭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还是种植小麦、玉米、蚕豆等传统作物,耗水高、产值低。等雨靠天的等靠思想比较严重,科学的抗旱减灾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山区农业生产的优势和特色得不到充分发挥。针对这一情况,要从因地制宜出发,扬长避短,合理规划,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推广种植高产值、低耗水的经济作物和薯类等杂粮作物;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在做好抗旱救灾和春耕备耕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小春作物的中后期管理及抢收工作,特别要做好受旱情影响较轻的小春作物的管理工作,尽量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四是连续三年的干旱致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随之而来的土地闲置荒芜、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等一系列问题将日益凸显,农民工权益保障也将越来越重要。各级部门应该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权益保护,通过承包、转包、互助合作等方式解决农村土地闲置、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关怀和帮助机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
五是长期的干旱和近期成品油价格上调,运输成本增加,种子和其它农资产品价格将有不同程度的上扬,随着干旱的结束,全县将迎来一个大春作物播种的高峰期,要抓好农资生产调运和市场监管,确保各类生产物资的储备和有效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