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梵•高的一生
——记梵•高的一生
梵?高的一生,用孤独来形容是最恰当的了。
梵?高的作品,用永恒来诠释也不为过。
但他生得如此出人意料,也许就是因为他活得如此的孤独,才让他死在情理之中;就像他的作品,生前的沉寂是如此的出人意料,而死后作品火得一塌糊涂亦在情理之中。
“如果生活中没有某些无限的,某些深刻的,某些真实的东西,我就不会留恋。”梵?高曾经这样说,而我像爱着我自己的生命一样爱着梵?高,梵?高的画,梵?高的忧郁„„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梵?高的绝望,世人的冷漠,不被别人欣赏的痛苦已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他是一匹良驹,但在那个年代里没有出现一个伯乐,一个也没有,于是,梵?高孤独的活着,那种活着比死亡更痛苦,尤其是当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种比死亡更痛苦的孤独时,为了结束这痛苦,他宁肯选择死亡。
当血红的鲜血滴到向日蔡上,我明白,那是梵?高为了摆脱孤独和冷漠向世人发出的最后低吟。
活得如此的出人意料,于是死亦在情理之中。
终其种种,我不禁思索,难道真的是因为梵?高注定是一颗恒星,所以他一直孤独着?但是为什么老天连“高处不胜寒”的孤独都不给他?为什么让一个原本是永恒,是被人敬仰的人活在平庸之中?为什么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是凡粟一粒,没有资格被别人尊敬?我不明白!上天既造就了一个天才,为什么让他活在孤独的痛苦中?难道天才是扣响扳机之后,鲜血溢满画页之后才能给予的称号?我不明白!我害怕这样的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而他的画,和他的人一样,在世俗中沉寂了几十年,等到他死后才大红大紫!人们在梵?高作品拍卖会上争先恐后地喊出惊人的数字,虽然在情理之中,但是梵?高已去,他拥有的只能是出人意料的孤独,却无法享受到人们对他的赞赏与虔诚!
第二篇:高一生字词
1、《沁园春•长沙》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
沁(qǐn)园 春百舸(gě)峥(zhēng)嵘 寥廓(kuî)挥斥方遒(qíu)漫(màn)江 携(xiã)来 浪遏(â)飞舟 多音字:
汗水 可汗 数字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 重要字形:
沁香 分泌 谩骂 漫江惆怅 为虎作伥 苍茫 沧桑 阻遏 碣石 重要词义: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近义词辨析:
寥廓:(天空)高原空旷。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2.《诗两首》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
彷(páng)徨 寂寥(liáo)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
青荇(xǐng)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
多音字:
看守 看见 遒劲 有劲 着迷 执著 装载 记载 悄悄 悄然 重要字形: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4.《中外短诗五首》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
舵(duî)手跫(qiïng)音 春帷(wãi)窗扉(fēi)重要字形: 心扉 雨雪霏霏
9.《记念刘和珍君》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
洗涤(dí)尸骸(hái)立仆(Pū)风尘仆仆(pú)浸渍(zì)干练(gàn)诧异(chà)长歌当哭(dāng)桀骜(ào)赁屋(lìn)创伤(chuāng)转辗(zhǎn)黯然(àn)喋血(diã)噩(â)耗 潜(qiān)移默化 重要字形:
徘徊 深味
微漠 羽翼 接济 旧观 引退 虚妄 沉勇
憧憬 谈资 尸骸 和蔼 苟活 赏赉 渺茫 血痕 诬蔑 惩创 慰藉 重要词义:
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
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作。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近义词辨析:
正告、告诉:都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都有向别人陈述,使人知道的意思。告诉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向别人陈述事情,使别人知道。例如: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正告”是指严正的告诉,适用郑重的场合。或阐明自己的立场或郑重地陈述事情,以便让人知道。例如:我们要正告那些无视法律的亡命之徒,玩火者必自焚。
10.《小狗包弟》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出门。
13.《短新闻两篇》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
紫荆(jīng)易帜(zhì)停泊(bï)超载(zài)
登载(zǎi)蒙(mēng)骗 蒙(měng)古 婆娑(suō)噩(â)梦
嬉(xī)笑 撰(zhuàn)写 雏(chú)菊 窒(zhì)息 剥(bō)夺 剥(baō)皮 重要字形:
撤离
车辙
清澈 木屐
草屦
废墟
嘘寒问暖 嬉笑
噩梦
明媚
绿树成阴 撰写
废墟
报道
婆娑起舞 致敬
隐秘
颠倒
心智健全 惨状 凋谢
步履
举世瞩目
重要词义:
婆娑: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枝叶纷披的样子。
近义词辨析: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震动:指颤动,使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能平静。
振动: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摆动多次。
14.《包身工》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
锭(dìng)壳 拗(ǎo)断 拗(ào)口 执拗(niù)哄骗(hǒng)起哄(hîng)揣(chuǎi)测 偌(ruî)大 敷衍(yǎn)弄(lîng)堂 游说(shùi)
契(qì)据.6-
第三篇:佛教梵呗学习方法
篇一:佛教梵呗学习方法
佛教梵呗学习方法所谓的梵呗,是对经偈通过轻幽、柔和、悲悯的心境将它唱诵出来以赞叹三 宝、歌颂佛德的一种声调,此种声调即称为梵呗;梵呗又可称为声呗、赞呗、经 呗、梵曲、梵放、声明等。在印度统称歌咏十二部经,不管长行、偈颂都谓之呗。传来中国之后,将歌咏长行别开为读诵,呗乃专指歌咏赞偈而言,故谓之赞呗。对于学习梵呗、唱诵梵呗,学人自出家起,很是喜欢与好乐,经常向许多法 师学习请问; 自己于梵呗唱诵的过程中对于微妙音韵的表达,虽然是非常的一般,但向法师学习与自己几年摸索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也了解到唱诵赞呗的一些方法 与特点。同时,学人偶而也去过一些小庙和一些丛林,对于大小寺院的赞呗唱腔、音韵等学人还是时有注意的;对于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唱念差异与节拍的准确与 否,我也有一些想法与建议。在小庙和大寺院之间,他们的唱诵有一个差别;小庙人数较少,法会的气氛 不象丛林那么庄严与高涨,法师在唱诵时或许不那么投入,所以在唱诵赞偈过程 中会倾向快速;在大寺院或丛林里,因为人数多,场面也有很多庄严设备,再加 上丛林有丛林的唱诵规矩,那么,唱腔趋于缓慢而比较规范;虽然如此,一般来 说,两者之间都会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
一、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大多数 寺院的唱腔,都渐渐趋向地方化,和原有赞呗的韵味相去较远;
二、因为传统学习梵呗方法少人问津或缺少现代乐理的给予稍作调整,在打击法器过程中,节拍 不很准确,不是铛子‘抢板’,就是大鱼‘拖板’(‘拖板’是指节拍的时间已过才去打 击;‘抢板’:是指节拍时间未到提前打击);这种的情况在一些丛林寺院里犹为 明显。打击板眼“不到位”毛病的出现,就有以下二种状况发生:
一、就唱诵者来说:
1、唱诵不能尽兴,因为“有拖有抢”,在唱诵时就会出现“时快时慢”不流畅 和“南腔北调”不一致的结果。
2、呼吸不好控制,其实,于唱赞过程中,他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完成的;
3、老是要等待法器的打击,也就是说,这口气喝完,可法器还没有打击,这是“拖板”;
4、一口气唱诵未完,法器早已打过,这是“抢板”;
5、近处听闻,大众唱腔的“起始”并不一致。
二、就打击法器者本身来说:
1、对于板眼可能不太熟悉,2、在唱诵过程中,可能感觉不到那种节奏,3、耳朵没有听闻大众的声音的,或者,大众于唱诵过程中不能给予配合。此些情况的出现,都会给维那及诸唱诵者带来许多的烦恼与不悦。同时,更 是影响并失去梵呗本身美妙声 韵与唱诵者慈悲心声
的流露。要知道,在佛教梵呗内容中,除了“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当 中的一些白文须用梵腔或律腔来较大自由的梵唱外,其余的许多赞偈如:四大祝 延、八大赞、华严字母及诸小赞,或弥陀偈、观音偈、药师偈等在唱诵过程中的 节拍,和乐理中所说的‘四四拍’是完全一样的,即每一小节中有四拍;他们强弱 的过程是: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是次强拍:第四拍是弱拍(强、弱、次强、弱的过程);在打击的过程中,不管有过七星或没过七星,其节拍同 样保持如上所说每小节有四拍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不管铛子或是大鱼,不允 许出现少许与节拍不合的情况;若频频出现,则视为某师对节拍的掌握还是逊了 点。有鉴于此,为了使佛教传统文化之一的梵呗,得到少许的发扬光大,为了使 佛教梵呗能给佛教的弘法工作带来方便,为了使佛教梵呗更具有欣赏价值、为世 人所爱,给大众带来喜悦;要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对梵呗正确唱诵方法的了解与掌握那必定是重要的。下面学人就将平时跟随诸师所学与自身所体会到的唱 诵、学习梵呗的方法作一简要说明,以资参考:(1)、白文梵唱原则(如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中白文):
1、熟读白文法:熟读或背诵要梵唱的白文,2、理解文意法:以一定的佛学知识,去理解白文的意思;这样在唱诵过程 中,才能以音声表达出佛教那种慈悲柔和宽广伟大的心声与性格来。
3、字正腔圆法:所唱的文句,咬字必须清晰,所发的声音应该有腔胡调; 不可以含糊其词,起始不分。
4、听从指导法:在学习时,要听从老师的指导,要掌握基础声韵,在没有 十分把握与熟悉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变腔;否则,所唱出来的音韵,还是自己以 前的老套。如学书法,若不听老师的指导,不随顺字帖的一笔一画,竟管学的时 间再长,结果,所写的还是我们以前丑字的翻版。不但没有进步,还锻就一身臭 毛病。
5、长时练习法:只有经过长时的听闻、琢磨、练习,才能体会梵唱的停顿、起始、快慢、高低等原则。(2)、赞偈学习方法:
1、熟背赞偈法:于学习之前将所要唱诵的赞偈词句背熟。
2、摄心听闻法:要认真听闻法师或是音带里的梵呗声韵,记住其唱诵停顿、高低起伏、起承转和等处;于不会唱诵之前,自己尽量不出声或是小声跟唱。
三、节拍点击法(此为传统学习梵呗时准确掌握节拍的重要方法)
(一)、在没过七星时,铛子大部份是两下,大鱼一下(左手当铛子,右手 当大鱼);
1、左手打击一下铛子第一板,然后提手向胸前空点一拍;再以
手打击一下 铛子的第二板,再向胸前空点一拍,此即均匀完成铛子两板两眼的四拍打击过程(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或实击为板,虚点为眼);
2、右手打击一下木鱼的第一拍,然后提手均匀的向胸前(或胸前方)空点三下,此即完成木鱼一板三眼的四拍打击过程。
(二)、若过七星,打击铛子和大鱼的间隔虽然不远而紧挨着,但保持每小 节四拍的原则依然不可改变的。若要准确的掌握节拍,对此法时常的训练应属最为关键。
四、小鼓定板法:即均匀、缓缓地打击小鼓,其用意即使上‘节拍点击法’的 手指能依此板眼和速度去点击。此小鼓即充当‘节拍器’的作用。在集体或个人学习时都应用此方法。
五、手指跟打法:在学习梵呗的过程中,最忌的是‘动口不动手’;所以于学习中,不但要口中‘念念’有词,而且手上要敲得‘笃笃’有声;这是快速掌握梵呗 进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咬字清晰法:唱诵梵呗时,咬字必须清楚,不可含糊不清。诵经礼忏亦 复如是。
七、字韵不变法:于唱诵赞偈词句时,一定要拖原字的尾音,不可以在原字 后面的拖音处加上‘a o e’等杂音次音。
八、唱腔自然法: 维那于起‘南„无’‘卢„香’‘药师佛„’‘戒„定真香’等腔时,一般来说,要依照传统或有旋律地起腔原则而起腔;于起腔时,不可将某处拖地 特别长,或到某处不拖而一带而过;若经常如是,应称此腔为“畸腔”——畸形之 腔,这样的腔韵并不好听。于起腔时,不可起腔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走调,同 时也唱不出悲悯、沉静的心情;过低声音难出或胸闷憋气;故应起‘中音’之腔,因起中音则:高音可降,低沉可就,又可唱出清净柔和、慈善优雅之妙韵。其它 僧众,于唱腔或诵经时,同样要依照传统的唱念法而唱念,不可怪腔怪调,更不 可抢板或拖板。
九、打击法器速度:对于悦众来说,其法器的“起落快慢”必须听从维那的暗 示与指导:维那起长腔时,悦众于打击法器时,必须缓缓而有序的打击;若时间 紧迫时,起快腔时,打击者应轻快的打击;一般来说,不要与维那的心思相违。下面就以‘炉香赞’当中几段赞词为例子,就能更容易的了知上面所说的节拍、板眼与定板等问题。如图所示: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〇 ― 乍 ― ◎ ― ― 熱 ○ ― ― 法 „„ 界 „„炉 „„ 香 说明:
1、“1 2 3 4” 此数字是表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未拖完节拍 而提前打击法器,或已拖完节拍还没有及时的
或者说,也只有通过对佛学的深入学习与实践,才能自然的流露出此等 愿心;这种心境的产生才是学习梵呗的目的;不可只留恋于梵呗之美妙音韵中。所以学习梵呗的目的是为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操而更有愿心去学习、修持、弘扬佛 法;通过对三宝的歌颂、赞叹,我们或许能够领悟到人生之苦、空、无常、无我 的真理;同时必能感得以下几种殊胜果报:
1、相貌端严,2、声音美妙,3、语 意易解,4、多人亲附,5、他人爱念,6、往生净土,7、成就菩提。由于梵呗是根源于庄严国土、利乐众生的高尚思想感情出发,于此梵呗声中,就有可能成为 和平的呼声,有可能成为民主的呼声,也有可能成为祝祷世界和平,祝福人民安 乐的呼声。有人提议,学习梵呗用乐谱法学习,虽然用此法或可学习,但乐谱本身毕竟 是局定的,音韵若用乐谱写出来,其乐谱多而复杂,若依谱而学,我想比传统的 学习方法会“失真、呆板”,同时,也唱不出佛法的心声。佛教有佛教“口传心授” 的‘特殊简易’学习方法,所唱出来的的音韵与依乐谱而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适当的参考一些乐理知识那是需要的。理论与实际绝对有太大的差距,有心想学者,一定要亲自跟随会打节拍的法 师实际的去锻练学习;若只是看看这些文字,是绝对的不够的。篇二:如何正确认识梵呗与佛教音乐
法藏法师讲《如何正确认识梵呗与佛教音乐》
2013年01月18日
文/法藏法师
梵呗对于中国的出家人而言,虽然不是一门被刻意强调的出家知能,然而却几乎是所有中国僧伽于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能力。凡是初级佛 学院,几乎无有例外的,一律开有梵呗的课程。寺院道场,每天朝、暮五堂功课固不必说,举凡开讲经大座、打
七、节日法会、信徒应酬等等,无一不用到梵呗。乃 至住茅蓬、公寓的,遇着信施檀越有事,佛法不坏人情,佛事酬唱亦在所难免。再如个人修忏用功、半月诵戒等等,在佛教的传统中,梵呗的运用几乎是无处不在 的。
然而出家这几年来,看到出家人对于梵呗的认知,率多一知半解,甚至认识偏差,因地不正的,亦不在少数。有些人不喜梵呗,坚持“梵呗无用论”或 “非佛本制论”,视一切佛门传统唱诵或仪式等,皆为异端而排斥之。完全无视于经、律之中,佛有开许的明文,以及如法从事梵呗,所产生的功德利益之事实。另 有一些人,为了某些原因,却“特别”喜爱梵呗,因此不免扩大施用。法会、人情、酬对、自行,不但传统梵唱无缺,甚至另作新编,配以乐器??。大肆与声尘相 染,奇声怪唱,吟弄无已,美其名曰:音声佛事。却又无视于佛制不得歌舞观听,乃至箫、笛、吹呗等戒。更有一类藉此而虚应众生,稗贩佛法者,则更是等而下 之,不足论矣。
另一方面,由梵呗所异化出来的所谓“佛教音乐”,近几年来,正随着佛教的兴盛、与社会消费大众的喜爱,而逐渐地风行了起来。在此潮流下,不少出 家人,也投入了消费,甚至创作、演唱的行列当中,他(她)们的理由不外是:佛教音乐嘛!利益众生嘛!听听又无妨??。然而,美音乃坏乱禅定之毒箭,佛陀早 有明训,是不是“佛教”音乐就不会有坏乱禅思的危险呢?而且,利益众生的方法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方法出家人都适宜投入?听音乐固然不是什么“大戒”,可是 心神荡漾久了,道心、道行会不会腐蚀??? 数日前南部的友人送来几卷“佛教音乐”带,抽空听些,不禁感触良多。又逢去夏以来,集注《法华忏仪》,内中提及须用梵唱,亦曾为“是不是一定要 梵呗而唱诵?”与道友讨论过,同时也为此而请教过几位老法师。当然,在集注的过程中,自己亦亲自以梵呗之唱诵方式而修习之,这当中也的确累积了不少感触与 想法。此外,在历代的《高僧传》当中,率皆立有“诵经”或“呗唱”一科。可见,梵呗其实在中国不但流传久远,而且在修行、利他与住持佛法上,亦有其特殊的 重要性在。这种事实不但见于中国、日、韩、西藏、南洋、泰国等地,甚至中世纪时的西域诸国,亦有类似的法门存在。凡此种种,再加上其它平日的所见所闻,因 此决定就能力所及,援引经、论的说明,希望就梵呗的产生、利
益与如法从事等,以及如何面对所谓的“佛教音乐”等问题,做一番粗浅的考察与分辨。不尽理想 处,愿教中前辈大德慈悲匡正。
梵呗之名义
梵呗,梵语bhasa,具称为“呗匿”或“婆师”、“婆陟”,略称“呗”。《高僧传》卷十三云:“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今言 “梵呗”乃是华梵并举。又作“赞呗”、“经呗”,因依梵土(印度)之曲谱而咏唱,故称梵呗。读前引云:“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因 此在中国,梵呗乃是专指以曲调赞咏或歌颂佛德、经法等而言,至于以曲调诵经,则中国古来皆习惯称之为“转读”,而不说是梵呗,此种用法与印度有别。《行事 钞》引《出要律仪》云:“如此郁鞞国语,翻为止断也,又云止息。由是外缘已止、已断,尔时寂静,任为法事也。”(见〈说戒正仪第十〉)又《法华玄赞》四云 :“婆陟,此云赞叹。”由此可知,梵呗具有“赞叹”及“止断”二义,乃是透过吟诵、赞叹佛德或讽咏经法之方式,而达到止断外缘、息却妄心,从而可以进行法 事之目的。
梵呗之成立
佛陀原则上是禁止以婆罗门法之声调读诵经文的,如《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九云:“若作吟咏之声,而授法者,得恶作罪。”又云:“若作婆罗门诵书 节段音韵,而读诵者,得越法罪”。但若以清净梵音,赞叹佛德、歌咏说法,则佛陀并皆许可,同前引云:“若说法时,或为赞叹,于隐屏处作吟讽声诵经,非犯” 又云:“若方言,若国法,随时吟咏为唱导者,斯亦不犯。”《法苑珠林》更引《十诵律》云:“为诸天闻呗心喜,故开呗声也”又引《毘尼母经》云:“佛告诸比 丘,听汝等呗。呗者言说之辞??从修多罗乃至优婆提舍,随意所说十二部经。”又云:“(诸比丘问佛)若欲次第说文,众大文多,恐生疲厌。若略纂集好辞,直 示现义,不知如何???佛即听。诸比丘引经中要言妙辞,直显其义。”由此可知,佛陀已明确地听许比丘,就十二部经中,取其“要言妙辞”,以讽诵的方式而 “直显其义”。此外《高僧传》卷二,亦引鸠摩罗什法师对僧叡言:“天竺国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由此更可了解到,在什大师的时代,歌呗佛、法,已是西域僧伽的重要知能之一。以上,皆是梵呗之所以产生,并流传于教中,乃至佛灭后的西 域诸国之根据。
梵呗之利益与用途
息缘与化他导众二利,则以上共有十三种利益),故自我国有梵呗流行以来,历代各宗 各派皆延用不辍,且迭有创发。
论及梵呗之应用,主要分三方面:一者用于日常朝暮课诵及六时行道当中(上供、过堂等亦属之);二者用于讲经前后及授归、授戒、拔荐、度亡等法会 仪式之中;三者用于道场忏法(正是以天台忏法为代表)的专精修持中。梵呗在这三方面的应用,除了具有摄心息缘、化他导众的使用利益之外,针对修忏当中,之 所以要运用梵呗,考其用意,除了尚有赞咏佛德、知法次第等目的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透过清净梵音的讽诵,引发修忏者内在的忏悔、惭愧与体会、觉悟之心。时 下有人认为:修忏法时,可直诵忏文无妨。此议虽亦无不可,但天台大师之所以要令修忏行人,于必要之处,以梵呗行之,实有其深义在!这是今日欲修习忏法者,乃至欲修学中国佛教者,所不可不知的。
如法梵呗之相貌
梵呗虽具有如上种种功德力用,然而必须以梵音声,如法地讽诵,方能成就如上所说,种种自利利他之利益。《法华经》序品云:“梵音微妙,令人乐 闻”。《华严经》亦云:“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然而何者才堪称是梵音微妙呢?《长阿含五阇尼沙经》云:“时梵(天)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彻,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 音。”对此梵音之五种特质,大明《三藏法数》有解释云:“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声”又云:“谓诸梵天,禅定持身,无诸欲行,而其音声端正质直而不邪 曲,是名正直音。??心离欲染,爱乐律仪,而其音声柔和典雅,离诸粗狮,是名和雅音。??不浊曰清,透明曰彻。谓诸梵天戒行清净,心地圆明,而其音声,清 净明彻,是名清彻音。??净行圆满,心光湛寂,而其音声,幽深充满,而不浅陋,是名深满音。??足备曰周,普通曰遍。谓诸梵天心光莹净,普映十方,而其音 声,周遍远闻,而不迫窄,是名周遍远闻音。”
又《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引《梵摩喻经》云:“如来说法声有八种:
一、最好声,二、易了声,三、柔软声,四、和周声,五、尊慧声,六、不误声,七、深妙声,八、不女声。言不漏阙,无得其短者。”此外《大智度论》卷四亦云,佛之梵音具有五种清净的特质:“
一、甚深如雷,二、清彻远播,闻而悦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无厌”。以上这些音声特质,乃是佛于因位时,无量世中不恶口、说实言美语、教善语、不谤正法等,所感得之妙相(三十 二相之一)。方能令闻者随其根性而得利益,皆生善心而无杂乱,大小权实皆能谛解,断惑消疑,常爱乐欲闻。
然而,这些毕竟是佛的无上功德,方能圆满致此。至于我等凡夫,当如何以凡夫所能之音声而讽诵经法呢?宋朝赞宁法师有一原则,或可为吾人所把握。谓:“一言蔽之,但有感动龙神,能生物善者,为读诵之正音也”(见《宋高僧传》卷二十六)。然而何谓“正音”呢?既然梵呗于自修的目的,是用来歌赞佛德、吟叹佛法、抒己之诚,以启发悟性;于化他的目的,是用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以导俗入道的,因此其用音自然是为了“集众行香,取其静摄专仰”为目的。在 这样的前题下,梵呗之用音,当然就要以清净、悠远,庄严、肃穆,平雅、和缓,安定心神为高、为尚。尤其不可“淫音婉恋、娇弄颇繁”,如此徒增世俗贪着、推 荡心智,不但达不到梵呗的预期效果,反而有坏乱佛法、令生贪着而与道不应的过失!此外,梵呗之“用音”虽可依以上之原则而行,但是在曲调、旋律与节奏上,又该如何转折引弄,方能达到文显韵幽,清净自他身心,令人天闻皆欢喜的效果呢?梁朝慧皎法师云:“夫音乐感动,自古而然。??故击石拊石,则百兽率舞;箫 韶九成,则凤凰来仪。鸟献且犹致感,况乃人神者哉?”(见《高僧传》卷十三)这是肯定梵呗足以化导人天,感应天地的道理。然而如何方能致此?法师接着有一 段很精彩的说明:“但转读之为懿,贵在声文两得。若唯声而不文,则道心无以得生;若唯文而不声,则俗情无以得入。故经言:‘以微妙音,歌叹佛德’,斯谓也(以上明根本)。而顷世学者,裁得首尾余声,便言擅名当世,经文起尽曾不措怀。或破句以合声,或分文以足韵,岂唯声之不足,亦乃文不成诠。听者唯增恍惚,闻之但益睡眠,使夫八真明珠未揜而曜,百味淳乳不浇而自薄,哀哉!(以上诫过失)若能精达经旨,泂晓音律,三位七声次而无乱,五言四句契而莫爽。其间起掷 荡举,平折放杀,游飞却转,反迭娇弄;动韵则流靡弗穷,张喉则变态无尽。故能炳发八音,光扬七善;壮而不猛、凝而不滞,弱而不野、刚而不锐,清而不扰、浊 而不蔽。谅足以起畅微言、怡养神性,故听声可以娱耳、聆语可以开襟。若然,可谓梵音深妙,令人乐闻者也”(以上明相貌)。由此可知,梵呗看似与修道无关,实则诚如赞宁法师云:“入道之要,三慧(闻、思、修)为门,若取闻持,勿(无)过读诵者矣。何则?始惟据本,本立则道生。??须令广览多闻,复次背文高 唱。??故(法华)经云: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法修行是也。”(见《宋高僧传》卷二十六)事实上,梵呗正是闻慧所依,正与修持有着密切的关系,望有 心行者,不以其通俗而轻视之。
中国梵呗之起源与发展
梵呗虽起源于印度,但由于中国文字以象形为主,音短而促,印度文字则以并音为主,音长而繁,两种语文的差异,以至古来“译文者众,传声盖寡”(《高僧传》卷十三)。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慧皎法师亦曾言:“良田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迫;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 长。是故金言(经文)有译,梵响无授。”(见前引)这种情形,尤其是负责翻译经文的古来大德,感触最为深刻。鸠摩罗什大师在对门弟子僧叡,论及西方辞体商 略同异时,即曾感叹:“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见前引卷二)因此,翻译既然无法达到梵呗的效 果,中国佛教欲使用梵呗,除了参考印度佛教之方式外,自行发展适合汉语使用的梵呗,则是必然之道。
关于汉地自行发展梵呗之始,相传起源于曹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山东省东阿县境)时,闻空中有梵天之赞,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而深受感应,遂摹其音律,撰文制音,写为梵呗。然依《法苑珠林》卷三十六记载,约于此同时,亦有康居国人康僧会法师入吴越,从事译经并亦善于梵呗,文云:“传泥洹呗,声制哀雅,擅美当世,音声之学咸取则焉。”故知梵呗之中国化,应有印度音韵之影响在。此后,中国化之梵呗,亦逐渐盛行于南方(植为北方人):齐梁时,南方 佛教兴盛,金陵文宣王萧子良更于永明七年(公元489年)“集京师善声沙门”于一处,专门研讨并创作佛教呗赞音乐,从此确立了以哀婉为主要特征的
“南方梵 呗”风格。到了梁武帝时,由于武帝的崇敬佛法,更利用裁定梁朝雅乐的机会,大量地引入佛教梵乐于其中,将佛教音呗与中国商、周以来之传统音乐的融合,做了 最有力的推动,同时也促成了梵呗的“中国化”转型。而这些佛法色彩浓厚的梁朝雅乐,到了隋朝统一天下后,就顺理成章地被继续延用,而成了中国统一政府的 “华夏正声”了。此一事实,给予中国后来历代的清商乐与宫廷音乐,有了很深远的影响!直至唐朝时,随着俗讲风气的大盛,以及梁武帝时所创建,而一直延续下 来的“无遮大会”、“盂兰盆法会”等大型佛教仪式,早已为当时的佛教,提供了许多新的梵呗使用及弘扬的机会。因此,不但在宫廷中,来自西域佛国的佛教梵 乐,成了当时上流社会的“流行音乐”,同时透过“唱导师”(化俗法师)的深入民间布教,更使得民间亦有了佛教呗乐的流传,梵呗也因此渐盛于民间。此外,当 时的政府,甚至更将梵呗,立为译经道场九种职位之一,其受官方之重视可见一斑。
宋、元以后,由于梵呗及佛教音乐已有了明显的分化(此一“分化”始于唐朝唱导师的推动),使得脱离修道内涵的“佛教音乐”,已正式的出现在民间 艺术当中。同时由于此一艺术表现的深入民间,从而也反过来促成佛教音乐本身,有了进一步“通俗化”的倾向(然而纯正的“梵呗”则大体未变,以其纯由寺院法 会所使用及传承故)。甚至亦藉此分化与通俗化之便,佛教音乐在当时,正从各个方面,全面地影响着中国的说唱音乐、乐器演奏及宋词、元曲的词、曲牌之发展。例如词牌中的《菩萨蛮》、曲牌中的《双调五供养》,乃至七弦琴乐中的《普庵咒》等,皆是明显的例子。再者,继唐代“俗讲”而起的,是宋代的“写卷”,并一 直绵延至明、清,这对于近世多种的戏曲及曲艺音乐,也起了很大的影响。至于纯正的“梵呗”,则在元代,由于“瑜伽施食”的再兴(起于唐代),并配合着藏密 的引入,更使得此类正统梵呗(非佛教音乐),又有了另一层新的发展。相对于此的,宋代则是因为天台忏法大兴之故,有关修忏方面的梵呗,亦得到不少的发展和 应用。
到了明朝,佛教音乐已更加明显地分化为佛教乐曲(包括歌曲及音乐、套曲等)及传统梵呗两个部份。而属于化俗导众的佛教乐曲,更是受到了当时政府 的大力推广,例如明成祖便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颁布御制《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五十卷之多,通令全国佛子习唱,而其中亦有大量当时 流行的南北民间曲调在内(这是佛乐通俗化的又一明证)。此后的清朝两、三百年间,则大抵延着:梵呗继续保存;佛教乐曲则走向进一步与民间融合(吸纳民曲入 佛教仪式中,或输出佛曲入民间乐团里)的两个路线发展。大体上此时的梵呗是倾向衰微,而佛乐则进一步地倾向“异质化”。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千六百多年来,梵呗在中国发展的大概:由三国时期的草创与独创,到南北朝时期有选择性地融合,到唐、宋时期的定型、繁盛与对外发挥影响力,再到元、明、清以来的极度通俗 化,并逐渐地失去创造力、传承力与保护力,而步向受世俗乐曲混入与异质化的衰微阶段。
为了正本清源,同时也为了避免未来佛教梵呗的衰化和流俗,进而失去佛法自利利他的本意,因此对于“梵呗”已在历史的演变中,分化出佛教音乐“傍 支”的事实,今日之佛子实当有所考察与了解。一方面藉此,得以更正确地把握纯正梵呗的精神与传承,另一方面亦能明白地辨别“梵呗”与“佛教音乐”间的确实 分野,从而才能建立起面对梵呗及佛教音乐时应有的态度。这样的工作,篇三:梵呗d=1350099115 梵呗
分类: 个人日记
日期: 2012-10-13 11:31 界崇法师
所谓的梵呗,是对经偈通过轻幽、柔和、悲悯的心境将它唱诵出来以赞叹三宝、歌颂佛德的一种声调,此种声调即称为梵呗;梵呗又可称为声呗、赞呗、经呗、梵曲、梵放、声明等。在印度统称歌咏十二部经,不管长行、偈颂都谓之呗。传来中国之后,将歌咏长行别开为读诵,呗乃专指歌咏赞偈而言,故谓之赞呗。
对于学习梵呗、唱诵梵呗,学人自出家起,很是喜欢与好乐,经常向许多法师学习请问;自己于梵呗唱诵的过程中对于微妙音韵的表达,虽然是非常的一般,但向法师学习与自己几年摸索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也了解到唱诵赞呗的一些方法与特点。同时,学人偶而也去过一些小庙和一些丛林,对于大小寺院的赞呗唱腔、音韵等学人还是时有注意的;对于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唱念差异与节拍的准确与否,我也有一些想法与建议。
在小庙和大寺院之间,他们的唱诵有一个差别;小庙人数较少,法会的气氛不象丛林那么庄严与高涨,法师在唱诵时或许不那么投入,所以在唱诵赞偈过程中会倾向快速;在大寺院或丛林里,因为人数多,场面也有很多庄严设备,再加上丛林有丛林的唱诵规矩,那么,唱腔趋于缓慢而比较规范;虽然如此,一般来说,两者之间都会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
一、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寺院的唱腔,都渐渐趋向地方化,和原有赞呗的韵味相去较远;
二、因为传统学习梵呗方法少人问津或缺少现代乐理的给予稍作调整,在打击法器过程中,节拍不很准确,不是铛子‘抢板’,就是大鱼‘拖板’(‘拖板’是指节拍的时间已过才去打击;‘抢板’:是指节拍时间未到提前打击);这种的情况在一些丛林寺院里犹为明显。
打击板眼“不到位”毛病的出现,就有以下二种状况发生:
一、就唱诵者来说:
1、唱诵不能尽兴,因为“有拖有抢”,在唱诵时就会出现“时快时慢”不流畅和“南腔北调”不一致的结果。
2、呼吸不好控制,其实,于唱赞过程中,他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完成的;
3、老是要等待法器的打击,也就是说,这口气喝完,可法器还没有打击,这是“拖板”;
4、一口气唱诵未完,法器早已打过,这是“抢板”;
5、近处听闻,大众唱腔的“起始”并不一致。
二、就打击法器者本身来说:
1、对于板眼可能不太熟悉,2、在唱诵过程中,可能感觉不到那种节奏,3、耳朵没有听闻大众的声音的,或者,大众于唱诵过程中不能给予配合。
此些情况的出现,都会给维那及诸唱诵者带来许多的烦恼与不悦。同时,更是影响并失去梵呗本身美妙声 韵与唱诵者慈悲心声的流露。
要知道,在佛教梵呗内容中,除了“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当中的一些白文须用梵腔或律腔来较大自由的梵唱外,其余的许多赞偈如:四大祝延、八大赞、华严字母及诸小赞,或弥陀偈、观音偈、药师偈等在唱诵过程中的节拍,和乐理中所说的‘四四拍’是完全一样的,即每一小节中有四拍;他们强弱的过程是: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是次强拍:第四拍是弱拍(强、弱、次强、弱的过程);在打击的过程中,不管有过七星或没过七星,其节拍同样保持如上所说每小节有四拍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不管铛子或是大鱼,不允许出现少许与节拍不合的情况;若频频出现,则视为某师对节拍的掌握还是逊了点。
有鉴于此,为了使佛教传统文化之一的梵呗,得到少许的发扬光大,为了使佛教梵呗能给佛教的弘法工作带来方便,为了使佛教梵呗更具有欣赏价值、为世人所爱,给大众带来喜悦;要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对梵呗正确唱诵方法的了解与掌握那必定是重要的。下面学人就将平时跟随诸师所学与自身所体会到的唱诵、学习梵呗的方法作一简要说明,以资参考:
(1)、白文梵唱原则(如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中白文):
1、熟读白文法:熟读或背诵要梵唱的白文,2、理解文意法:以一定的佛学知识,去理解白文的意思;这样在唱诵过程中,才能以音声表达出佛教那种慈悲柔和宽广伟大的
心声与性格来。
3、字正腔圆法:所唱的文句,咬字必须清晰,所发的声音应该有腔胡调;不可以含糊其词,起始不分。
4、听从指导法:在学习时,要听从老师的指导,要掌握基础声韵,在没有十分把握与熟悉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变腔;否则,所唱出来的音韵,还是自己以前的老套。如学书法,若不听老师的指导,不随顺字帖的一笔一画,竟管学的时间再长,结果,所写的还是我们以前丑字的翻版。不但没有进步,还锻就一身臭毛病。
5、长时练习法:只有经过长时的听闻、琢磨、练习,才能体会梵唱的停顿、起始、快慢、高低等原则。
(2)、赞偈学习方法:
1、熟背赞偈法:于学习之前将所要唱诵的赞偈词句背熟。
&n
2、摄心听闻法:要认真听闻法师或是音带里的梵呗声韵,记住其唱诵停顿、高低起伏、起承转和等处;于不会唱诵之前,自己尽量不出声或是小声跟唱。
三、节拍点击法(此为传统学习梵呗时准确掌握节拍的重要方法)
(一)、在没过七星时,铛子大部份是两下,大鱼一下(左手当铛子,右手当大鱼);
1、左手打击一下铛子第一板,然后提手向胸前空点一拍;再以手打击一下铛子的第二板,再向胸前空点一拍,此即均匀完成铛子两板两眼的四拍打击过程(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或实击为板,虚点为眼);
2、右手打击一下木鱼的第一拍,然后提手均匀的向胸前(或胸前方)空点三下,此即完成木鱼一板三眼的四拍打击过程。
(二)、若过七星,打击铛子和大鱼的间隔虽然不远而紧挨着,但保持每小节四拍的原则依然不可改变的。
若要准确的掌握节拍,对此法时常的训练应属最为关键。
四、小鼓定板法:即均匀、缓缓地打击小鼓,其用意即使上‘节拍点击法’的手指能依此板眼和速度去点击。此小鼓即充当‘节拍器’的作用。在集体或个人学习时都应用此方法。
五、手指跟打法:在学习梵呗的过程中,最忌的是‘动口不动手’;所以于学习中,不但要口中‘念念’有词,而且手上要敲得‘笃笃’有声;这是快速掌握梵呗进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咬字清晰法:唱诵梵呗时,咬字必须清楚,不可含糊不清。诵经礼忏亦复如是。
七、字韵不变法:于唱诵赞偈词句时,一定要拖原字的尾音,不可以在原字后面的拖音处加上‘a o e’等杂音次音。
八、唱腔自然法:维那于起‘南?无’‘卢?香’‘药师佛?’‘戒?定真香’等腔时,一般来说,要依照传统或有旋律地起腔原则而起腔;于起腔时,不可将某处拖地特别长,或到某处不拖而一带而过;若经常如是,应称此腔为“畸腔”——畸形之腔,这样的腔韵并不好听。于起腔时,不可起腔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走调,同时也唱不出悲悯、沉静的心情;过低声音难出或胸闷憋气;故应起‘中音’之腔,因起中音则:高音可降,低沉可就,又可唱出清净柔和、慈善优雅之妙韵。其它僧众,于唱腔或诵经时,同样要依照传统的唱念法而唱念,不可怪腔怪调,更不可抢板或拖板。
九、打击法器速度:对于悦众来说,其法器的“起落快慢”必须听从维那的暗示与指导:维那起长腔时,悦众于打击法器时,必须缓缓而有序的打击;若时间紧迫时,起快腔时,打击者应轻快的打击;一般来说,不要与维那的心思相违。
下面就以‘炉香赞’当中几段赞词为例子,就能更容易的了知上面所说的节拍、板眼与定板等问题。如图所示: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〇 ― ― ◎ ― ― ○ ― ― ?? 炉 ?? 香 乍 熱 法 界 ?? 说明:
1、“1 2 3 4” 此数字是表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未拖完节拍而提前打击法器,或已拖完节拍
还没有及时的打击法器而设定一种方便的“数字口令”;也就是说,通过这样均匀的数“数字口令”,能够抑
制 “抢板”与“拖板”的出现。
2、“· · · · · ” 此符号中黑点(· · · ·)是表示:用小鼓或引磬定板时的均匀“板点”;“ ”这两坚是表示小节线,即每一小节中就有四拍。
3、“―
― 〇 ”:这是“铛、鱼”的板眼,为什么铛子“― ― ”两下(两拍)后面还各有一个空格?因为他们后面还各有一拍。为什么鱼“〇 ”一下(一拍)后面还有三个空格呢?因为他后面还有三拍。
以上是没有过“七星”时所打板眼与节拍的情况;下面说明过“七星”时所打板眼与节拍的原则: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〇 -○ ― ― ◎ ― ○ ― ― ○ ―○ —○ —○? 说明: 三角“ ”是表示压馨,这压馨一下也是一拍;所以压馨不能提前也不能延迟,一定要与拍数相合。此过七星的板数、节奏、定板等都和上面没过七星的完全一样。不要以为,到过七星处其速度就要加快或者就要放慢等。
如上所示,未过七星与过七星之间,虽然板数的多少不同,但他们之间的节拍与速度是完全一样的,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可以抢板或者拖板。一旦出现抢板或托板,就失去赞偈的微妙韵味与旋律了。若能掌握如上之节拍,不管我们唱的多慢,都不会感觉劳累或厌恶,因为拍拍相扣,节节不脱,那么,吸气与呼气也都自然畅通。对于如上所说赞等节拍能够把握的很好的话,至于观音偈、弥陀等偈节拍的掌握,那就易如反掌了,在此就不加多说了。
此即传统学习呗赞方法与稍加点滴现代乐理常识的梵唱学习法,若能了解掌握赞偈的节拍,于唱诵时能够很快就进入均匀的节拍感觉中,所唱出来音韵肯定微妙动听,这种标准的唱诵,不管是僧或俗、信与不信大家都欢喜与好乐的,围观的信众也会久久不愿离去,许多社会人士都是在佛教梵呗微妙音韵的启发下而进入佛门的;
祖师大德都认为唱诵梵呗有许多功德︰(1)能知佛德深远,(2)体制文之次第,(3)令舌根清净,(4)得胸藏开通,(5)则处众不惶,(6)乃长命无病。
大多数人通过对赞呗唱诵,都会发现于赞叹三宝、歌颂佛德时,能够自然的流露出以下几种心境:
1、悲愍代众生心,2、景仰佛陀心。
3、清净柔软心,4、止息散乱心,5、慈善和乐心、,6、威仪端严心,7、好乐修学心,8、发大菩提心。这些心境的流露,我们还必须回归、依止佛陀的言教与对经典的学习实践佛法中来;或者说,也只有通过对佛学的深入学习与实践,才能自然的流露出此等愿心;这种心境的产生才是学习梵呗的目的;不可只留恋于梵呗之美妙音韵中。所以学习梵呗的目的是为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操而更有愿心去学习、修持、弘扬佛法;通过对三宝的歌颂、赞叹,我们或许能够领悟到人生之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同时必能感得以下几种殊胜果报:
1、相貌端严,2、声音美妙,3、语意易解,4、多人亲附,5、他人爱念,6、往生净土,7、成就菩提。由于梵呗是根源于庄严国土、利乐众生的高尚思想感情出发,于此梵呗声中,就有可能成为和平的呼声,有可能成为民主的呼声,也有可能成为祝祷世界和平,祝福人民安乐的呼声。
有人提议,学习梵呗用乐谱法学习,虽然用此法或可学习,但乐谱本身毕竟是局定的,音韵若用乐谱写出来,其乐谱多而复杂,若依谱而学,我想比传统的学习方法会“失真、呆板”,同时,也唱不出佛法的心声。佛教有佛教“口传心授” 的‘特殊简易’学习方法,所唱出来的的音韵与依乐谱而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适当的参考一些乐理知识那是需要的。
理论与实际绝对有太大的差距,有心想学者,一定要亲自跟随会打节拍的法师实际的去锻练学习;若只是
看看这些文字,是绝对的不够的。篇四:梵呗的意义及起源
梵呗的意义及起源
梵呗是佛门中赞咏歌颂佛德的音声。广义而言,从一心至诚的唱颂到欢喜虔敬的伎乐供养,皆属梵呗的范畴。
梵呗有别于世间歌曲,如《长阿含经》中记载,音声具足五种清净,乃名梵音:
一、其音正直。
二、其音和雅。
三、其音清彻。
四、其音深满。
五、周遍远闻。微妙清净的梵音是从清净心、慈悲心中所流露,所以其声和雅、正直、清澈深满、周遍远闻。中国的梵呗,相传起源于三国曹魏时代,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听到空中梵音嘹绕,深受感动,于是摹仿其音节,撰文制音,写为梵呗。至唐代,梵呗渐渐盛行于民间。
梵呗利人天
殊胜的梵呗又名「音声佛事」,能够感通万物、利益人天,和世间上的丝竹、靡靡之音,大相径庭。所以梵呗之声,无论是诵者、闻者皆能获大利益。
(1)能知佛德深远(2)体制文之次第(3)令舌根清净(4)得胸脏开通(5)处众不惶(6)长命无病
《十诵律》云:如听梵呗,其利有五:一者身体不疲,二者不忘所忆,三者心不懈怠,四者音声不坏,五者诸天欢喜。相传昔时有僧讽诵《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天上的天神闻声,长跪合掌恭敬谛听,直待咒文诵完始起身离去。
《百缘经》中记载:在佛世时,舍卫城的人民见佛威仪寂静、百福相好,心大欢喜即作伎乐供养佛陀,发愿而去。佛陀微笑的告诉阿难:「这些人由于作诸伎乐供养佛陀的功德,在未来世一百劫中,不堕恶道,天上人间往返受乐。」
因此,虔诚的唱诵讽咏,不仅清净舌根、清净口业,专注赞佛的恭敬心,更能令意业清净、乃至一念相应顿捐凡情,所以清朝玉琳国师勉励后学早晚课诵宜当恭敬慎重:「凡在报恩者,切莫以课诵出坡为虚应故事。须知无不是佛祖秘密法门,无不是佛祖之总持门,无不是佛祖之不传心要,无不是佛祖之自利利人快捷方式!」
梵呗比丘
《法华经》云:「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贤愚经》记载:一次,波斯匿王率领百万军队行经祇洹精舍时,耳际忽传来一比丘阵阵悠扬悦耳的梵呗声,顿时百万军众象马皆为梵音所摄,犹如入定般,驻足谛听,不肯前进。直至梵音止,百
万军队才如梦初醒。波斯匿王即入精舍问佛因缘,佛告波斯匿王,此梵呗比丘,前世曾持铃供养悬于迦叶佛塔,并发愿来世得能见佛,度脱生死,得好音声,令一切众生莫不乐闻。以此因缘,故今生得值佛出家修行,得铜铃般的殊妙音声,复证阿罗汉果。
由此可知,梵呗意义深远,功德更是不可思议!
梵呗(梵音,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佛教音乐源于印度,中国汉地佛曲的发展,是由梵呗开始的。梵,是印度语“清净”的意思。呗是印度语“呗匿”的略称,义为赞颂或歌咏。梵呗,亦称赞呗、梵乐、梵音、佛曲、佛乐等,是佛教徒在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歌咏的曲调。它是摹仿古印度的梵腔曲调创为新声,用汉语来歌唱的。
说说梵呗清歌
中国汉地佛曲的发展一般来说是由梵呗开始的。“梵”是印度语“梵览摩”之省略,意思是清净;呗是印度语“呗匿”之省略,意思
是赞颂或歌咏。
用汉语唱梵呗,始创于曹魏陈思王曹植,因当时在东阿县的鱼山删治《瑞应本起经》而成,故称“鱼山呗”。此外还有吴国支谦制的“菩
萨连句梵呗”,康僧会传“泥洹呗”等。
史书记载的佛曲、歌赞名目很多,但由于没有可靠的曲谱记载,很难
考定这些曲目的实际立调。
现在一般佛教音乐中所用的南北曲调,有些来自唐宋的音乐,大部分系元明之后的。其中包括大量南曲、北曲、明清俗曲,很值得重视。
中国佛教徒自古以来很重视佛教音乐,认为它能达到“宣唱法理、开导众心”的目的,在集众行香时,可起到“静摄专仰”的这种音乐对于非佛教徒来说,同样可以欣赏,领略佛教文化深邃的含意,产生净
化心灵的效果。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斯里兰卡留学僧威马来拉但尼谈起了佛教音乐。他告诉我:在斯里兰卡,佛教音乐极为普及,家家户户都会唱。每天晚上电台结束广播前都由斯国最著名的女高音唱一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作为一天的告别。说着他轻轻地哼唱了这支歌,曲调优美深沉,令人感动。每天临睡前听着这样的歌,想着这歌词的含意,该是一种多幺美妙的境界,一种多么深沉的
文化啊!【艺术】梵呗·鱼山梵呗·梵呗寺
由于曹植创制梵呗,意义深远,贡献巨大,所以后人有词(《东阿王赞》)赞其功德:
东阿王植公,降生曹魏王宫,云高天籁连竺中,鱼山接长空。
瑞应本起得删治,七步诗八斗雄,和平妙音世界同,梵呗源真宗。曹植之后,有东吴支谦依《无量寿中本起经》制《赞菩萨连句梵呗》三阕,康僧会依《般泥洹经》造“敬谒法王来”一阕,世称“泥洹呗”。从此,结合中印声律读诵汉译经文之法渐渐广为流行。乃至梁《高僧传》列“经师”篇专述转读及梵呗大德帛法桥等十一人事迹。东晋以后,梵呗亦盛行于南方,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着有《梵呗偈文》一卷、《梵呗序》一卷、《转读法并释滞》一卷等。到了唐代,梵呗更盛,乃至立为译经道场中的九种职位之一(梵呗师,专司梵呗),并远播于朝鲜和日本。
三、梵呗在佛事活动中的作用
呗,主要用于三个方面。
一、讲经仪式。
二、六时行道(后世朝暮课诵)。
三、道场忏法。古时,梵呗一般分为三节——初呗、中呗、后呗。唐代流行有《如来呗》、《云何呗》和《处世呗》,及《菩萨本行经》的“天上天下无如佛” 等。《如来呗》(出《胜鬘经》)前一偈“如来妙色身”,唱于法事之初,称为初呗。讲经法会则以《云何呗》(出《涅檠经》)第二偈“云何于此经”为初呗,又称《开经梵》或《开经偈》。《如来呗》后偈“如来色无尽”及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乃法事中间所唱,称为中呗。《处世呗》(出《超日明经》)用于法事之后,称为后呗。篇五:梵呗
梵呗摘 要 佛教音乐源于古印度吠陀时代。梵,是印度语“梵览摩”(brahma)的略称,其大意为清静、寂静、离俗之意。本义为不生不灭、无所不在的最高实体,宇宙 的最高主宰。梵也是永恒的宇宙,大自然的代名词。呗,则是印度语“呗匿”的 略称,其意专指赞颂或歌咏;梵呗是佛教徒以短偈形式赞唱佛、菩萨的颂歌,亦 可用乐器伴奏。梵呗音乐是供养佛的形式之一,也是佛教修行的一种重要法门; 其主要目的是娱佛,在娱佛的同时,也有娱人的作用。“梵呗”是声乐类别中最 为重要的一种音乐形式。梵呗梵呗梵呗-简介梵呗所谓的梵呗,是对经偈通过轻幽、柔和、悲悯的心境将它唱诵出来以赞叹三宝、歌颂佛德的一种声调,此种声调即称为梵呗。梵,是印度语“清净”的意思。呗 是印度语“呗匿”的略称,义为赞颂或歌咏。梵呗,亦称赞呗、梵乐、梵音、佛 曲、佛乐等,是佛教徒在进行佛事活动时所歌咏的曲调。它是摹仿古印度的梵腔 曲调创为新声,用汉语来歌唱的。在梵呗的伴奏方面,以法器磬、铛、铪、铃、鼓、鱼等为主,也配以简单的管乐器。如《翠黄花》《挂金锁》《水洛因》《八 句赞》《准提咒》《普庵咒》等。其中《普庵咒》不仅为寺院所用。琴乐、琵琶 曲和管弦合奏都有同名曲。全曲由《释章谈句》 《初起咒》 《香赞》 《莲台 现瑞》 《二起咒》 《钟声》 《鼓声》 《钟鼓同声》 《鸣钟和鼓》 《清江引》 等组成,是一组特别优美的梵曲。梵呗普通分为三节,即初呗、中呗、后呗。《如来呗》前一偈“如来妙色身”偈 文,唱于一般法事之初,称为初呗。若讲经法会,则以《云何呗》第二偈“云何 于此经”偈文为初呗,亦称为《开经梵》。《如来呗》后偈“如来色无尽”偈文 及“天上天下无如佛”赞佛偈,系法事中间所唱,称为中呗。《处世呗》用于法 事之后,称为后呗。圆仁记《赤山院讲经仪式》:“讲师登座讫,一僧作梵。即 ‘云何于此经’等一行偈,至‘愿佛开微密’句,大众同音唱云:戒香、定香、解脱香等颂。讲讫,讲师下座。一僧唱‘处世界、如虚空’偈,音势颇似本国。” 此中《云何梵》与《处世梵》两个赞呗,至元时犹见流行。但近世讲经,已改唱 《钟声偈》、《回向偈》代替《云何梵》和《处世梵》。唱念的内容,除《水陆道场仪轨》及《瑜伽焰口》等属于应赴佛事外,古德赞颂 多于课诵、祝延等举唱。一般最流行者是六句赞及八句赞等。六句赞是南北通行 的赞词,其赞六句二十九字构成,故称六句赞。代表作品为 “炉香乍赞” 《香赞》。其馀佛菩萨、韦
驮、伽蓝等赞词,多用六句形式,故此赞韵调流行最广。《香赞》 还有数种,即“戒定真香”、“宝鼎爇名香”、“戒定慧解脱香”等;北方另有 一种赞谱名《迓古今》,赞词共有十条,亦名十供养赞,即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各系一赞。第一赞“清净妙香”,共四句十字,可用六赞 谱唱念。此等《香赞》多于法事开始时唱之,以启请诸佛故。八句赞系由八句赞词构成,多于诵经之后法事中间唱之,亦称为大赞。如《三宝 赞》(有佛宝、法宝、僧宝三赞)、《弥陀佛赞》、《药师佛赞》等,都以八句 构成。近世禅林流行的赞呗,有“四大祝延”、“八大赞”,即“唵嘛呢叭吽”、“唵捺麻巴葛瓦帝”、“唵阿穆伽”、“佛宝”、“西方”、“十供养”等赞,都是佛寺僧众于佛诞、安居等常唱的名赞。唱念方法的记谱法,只用点板,以铛 铪等敲唱。其音量之大小、音阶之高低及旋律过门等,均依口授。梵呗梵呗-渊源泰山梵呗时刻梵呗源起于大梵天,佛陀初成佛道时,大梵天王用清净梵音赞叹如来功德,不可 思议、不可宣说。故流传至今时有佛弟子做功课时,祝佛圣诞时,开法会时都用 清净梵呗赞叹佛陀,梵呗之所以清净其有二种说法:
一、梵语是最初之语言故清 净。
二、从清净自性所流出。巴利梵呗赋有三种功德:一为佛陀的大悲功德,二为法的真实功德,三为觉悟者 宣说的正语功德。僧俗四众若能虔信三宝,并以巴利语恭诵此经文,将会有正面 的能量充盈于周遭,以驱除一切负面的影响力,远离灾难与苦恼。呗即赞叹、止 断之意。梵呗具有止息喧乱的作用,这会便利法事进行,从而增强修忏的效果。古来佛教认为学习梵呗有许多功德∶(1)能知佛德深远,(2)体制文之次第,(3)令 舌根清净,(4)得胸藏开通,(5)则处众不惶,(6)乃长命无病。梵呗,被认为是佛家的音乐疗法。《十诵律》 卷三十七说,跋提比丘音声极好,向佛要求听许作声呗,佛答以听许,并说呗有五种利益,即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疲劳、声音不坏、语言易解。音乐是最易引起心弦共鸣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佛门中有一种供养称之为“乐供 养”,就是指梵呗唱颂,是六供养之一。佛教音乐,古雅、清净、庄严、静穆、曲调优美深沉,有着独特的宗教氛围,使人沉浸于光明祥瑞、清净安宁、庄严肃 穆的感染之中,收摄浮躁涣散的心神,从而引发出潜移默化的宗教体验。佛教认 为,居住的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乃梵语音译,为“堪忍”之义),娑 婆世界的众生,一般人是耳根最为明利。因此,以宣讲佛法音声来
教化娑婆世界 的众生,是很当机合宜的。《金光明经玄义
(二)》云: “此娑婆国土,音声为佛事。” 《维摩诘所说经·佛 道品》云:“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佛教认为,音乐乃属于佛教五明(内 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声明)中声明(音律、音乐、文字、语言等),用 美妙的音乐歌咏供养三宝,赞叹佛德,宣流佛法,有着很大的功德福报。如《妙 法莲华经·方便品》云: “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饶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皆已成佛道。”以舒缓或快的韵律唱诵经文,既能抚平心灵深处的创伤,亦能深解经义。此嘹亮 的法音将可令闻者身心宁静,体验安祥和快乐。梵呗恍如天乐,能洗荡众生的业尘,能启智明慧,解忧疗心,对听者和唱诵者有 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梵呗梵呗-传入中国山东鱼山梵呗文化节中国山东鱼山梵呗寺是中国佛教梵呗的发源地。佛教发源于古印度,自公元一世 纪传入中国以来已有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佛教逐渐和中国传 统文化相融合而实现了彻底的中国化,建立起一个耀古铄今的中国佛教,并产生 了极其丰富多彩的成果。其影响还扩大到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各国民族 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至今仍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各国的交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 用。由于佛教对中华文化、思想的全面渗透,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 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释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佛教对中华文化 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哲学、语言、文学及艺术诸方面尤为明显。中国汉传佛教梵呗属于中国佛教文化与中国汉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交叉学科,自 成体系且形式独特、内涵丰富,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完美典范。“歌咏法言”的梵呗是佛教法事仪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虔诚、清净、呗音声具有极强的感化力量,能够在法事仪轨的进行当中培养佛
庄严、悠远的梵 教徒对于佛、菩萨的信心与恭敬,以及对于众生无量的悲心与慈念,并由此而引发 佛教徒内心的至真、至诚心、至善与觉悟,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通过自身不断的 努力修行去追求道德的完美和精神的崇高。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音乐的创始时期。这个时期印度、西域的诸沙门、居 士陆续随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佛教队伍。到中国的主要任务就 是争取中国统治者对佛教的认识、信任与支持,并扩大佛教的影响。为了使佛教 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一些贵族人士,试图用佛教经典讲述儒家的道理,使读者在 研读佛经的同时会通佛、儒两家,使佛、儒、俗都能各得其所。基于这种思想,中国佛教音乐从此也就不断地接受改良,同时不断地创作、补充新的佛曲。而曹 植的《鱼山梵呗》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并由此揭开了中国佛教音乐史上 重要的篇章。月氏人支谦据《无量寿经》、《中本起经》制成《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康僧会 亦曾制此曲,又传《泥洹呗声》。此外,作“胡呗三契、梵响凌云”的帛尸黎密 多罗也是西域人;月氏人支县南 “裁制新声,梵响清美”,传“六言梵呗”于 后世。“原夫经震旦,夹译汉庭。北则些(法)兰,始直声而宣剖;南惟(康)僧会,扬曲韵以讽通。”(宋赞宁《宋高僧传》)则把竺法兰、康僧会奉为北、南两派赞呗的祖师。他们所传梵四,应该是西域风格的佛曲。然而,这些异国风 味的“胡呗”并没有广泛流传开来。相传中国最早创作梵呗的是曹魏时代陈思王曹植,尝游鱼山(一作渔山,今山东 阿县境),闻空中有一种梵响(岩谷水声),清扬哀婉,细听良久,深有所悟,乃 摹其音节,根据《瑞应本起经》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其所制梵呗凡 有六章,即是后世所传《鱼山梵》(亦称《鱼山呗》见《法苑珠林》)。其时支谦、康僧会、觅历等高僧结合当时中国民间音乐以及正统文学开创和初步形成了中国 佛教音乐体系——中国梵呗。六朝的齐梁时代,佛教徒开始吸取民间文艺形式(如 “转读”“唱导”等)。此时是中国梵呗发展的重要时期。《乐府诗集·杂曲歌 辞》(卷七七八年)载有齐王融《法寿乐歌》十二首,每首均五言八句,内容歌 颂释迦一生事迹,从其歌辞体制来看,无疑是用这种华声梵呗来歌唱的。作为王子,曹植可谓空有一身治国安邦的本领,却无施展才华的机遇。但作为一 名通乐理的文人,对佛教梵呗音乐的中国化所做出的贡献为后世铭记。因曹植在 鱼山(今山东东阿境内)“闻天籁,创梵呗”,不少文人墨客,佛教信徒陆续登 临鱼山,不久,鱼山形成了一座佛教寺院,名为梵呗寺。其后,鱼山梵呗寺被佛 教界尊为梵呗祖庭,该道场“以音声做佛事,用梵呗唱和谐”,弘扬佛法,同时 也纪念曹植对佛教梵呗所作的贡献。释迦牟尼在初创佛教时期就提倡用音乐作为修行的辅助工具,因此佛教自天竺 传入中国后,就随着经文和天竺佛曲流传下来。中国佛教音乐按其表演性质可化 分为声乐与乐器两大部分。“梵呗”是声乐类别中最为重要的一种音乐形式。然 而传到中国后由于“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促,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长”。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些佛教
大德,文文 雅士作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其中由曹植总结,创制的鱼山梵呗不得不提。隋唐时代,佛教不仅盛行俗讲音乐(讲唱经文及佛教故事),而且由于西域交通的 发展,西域方面的梵呗也渐渐传入汉地。此外还有从其他佛教国家传入的佛曲梵 呗,有些梵呗还为朝廷乐府所用,所有这些都对中国梵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中国梵呗从此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陈旸《乐书》卷 159 载“胡曲调”,记录唐代乐府所采用的梵呗就有《普光佛曲》,《弥勒佛曲》,《日光明佛曲》,《大威德佛曲》,《如来藏佛曲》,《释迦牟尼佛曲》,《烧香佛曲》,《十地 佛曲》,《观音佛曲》等 26 曲。现存的唐代佛教歌赞资料有善导《转经行道愿 往生净土法事赞》,《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和法照撰的《净土五会 念佛诵经观行仪》,《净土五会念佛咯法事仪赞》。梵呗交响乐所用曲调当仍是梵呗声调,唐代流行的变文也是梵呗的音韵。敦煌经卷所载唐代 佛曲就有《悉昙颂》,《五更转》,《十二时》等多种音调。宋元时期,中国器乐演奏的形式非常盛行,佛教也较多地采用了这一通俗的形式 来供养佛菩萨,并以此来接近民众,以此来接收更多的佛教信徒。同时也大量吸 取了南北民间曲调和曲牌,各地寺院相继产生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梵呗。但主要是 南北之别,佛乐史上颇有影响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一书,就是 采用南北曲的各种曲调填写的,本书 50 卷,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1417—1420)编。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在一般常用的梵呗中所用的南北曲调近二百曲。除了六 句赞多用《华严会》外,其余如《挂金锁》 《豆叶黄》 《望江南》 《柳含烟》 《金 学经》《金砖落井》《破荷叶》以及《寄生草》《浪淘沙》等都是最常见的。现 北京、江西、天津、厦门等地相继成立了佛教音乐团,已整理、出版、发行中国 梵呗的音响磁带。在传统梵呗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已将电子琴等现代乐器用于 佛门梵呗,中国梵呗这一古老的佛教传统文化也遇到了挑战,但只要有佛界及音 乐界等各界同仁的努力,它会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充实,并会使之流传百世。梵呗梵呗-用途鱼山梵呗寺梵呗在寺院中主要用于三方面: 一,讲经仪式。二,六时行道(即朝暮课诵、斋供)。三,道场忏法。在这些法事活动中举唱焚呗,称为作梵,佛教认为梵音具有止息 喧乱、便利法事进行的作用,所以教徒按照梵呗初梵、中梵、后梵这三节的不同 要求,在法事活动的前边、中间、后边选择作梵。
第四篇:佛教梵呗学习方法
佛教梵呗学习方法
所谓的梵呗,是对经偈通过轻幽、柔和、悲悯的心境将它唱诵出来以赞叹三宝、歌颂佛德的一种声调,此种声调即称为梵呗;梵呗又可称为声呗、赞呗、经呗、梵曲、梵放、声明等。在印度统称歌咏十二部经,不管长行、偈颂都谓之呗。传来中国之后,将歌咏长行别开为读诵,呗乃专指歌咏赞偈而言,故谓之赞呗。
对于学习梵呗、唱诵梵呗,学人自出家起,很是喜欢与好乐,经常向许多法师学习请问;自己于梵呗唱诵的过程中对于微妙音韵的表达,虽然是非常的一般,但向法师学习与自己几年摸索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也了解到唱诵赞呗的一些方法与特点。同时,学人偶而也去过一些小庙和一些丛林,对于大小寺院的赞呗唱腔、音韵等学人还是时有注意的;对于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唱念差异与节拍的准确与否,我也有一些想法与建议。
在小庙和大寺院之间,他们的唱诵有一个差别;小庙人数较少,法会的气氛不象丛林那么庄严与高涨,法师在唱诵时或许不那么投入,所以在唱诵赞偈过程中会倾向快速;在大寺院或丛林里,因为人数多,场面也有很多庄严设备,再加上丛林有丛林的唱诵规矩,那么,唱腔趋于缓慢而比较规范;虽然如此,一般来说,两者之间都会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
一、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寺院的唱腔,都渐渐趋向地方化,和原有赞呗的韵味相去较远;
二、因为传统学习梵呗方法少人问津或缺少现代乐理的给予稍作调整,在打击法器过程中,节拍不很准确,不是铛子„抢板‟,就是大鱼„拖板‟(„拖板‟是指节拍的时间已过才去打击;„抢板‟:是指节拍时间未到提前打击);这种的情况在一些丛林寺院里犹为明显。
打击板眼“不到位”毛病的出现,就有以下二种状况发生:
一、就唱诵者来说:
1、唱诵不能尽兴,因为“有拖有抢”,在唱诵时就会出现“时快时慢”不流畅和“南腔北调”不一致的结果。
2、呼吸不好控制,其实,于唱赞过程中,他是一口气一口气的完成的;
3、老是要等待法器的打击,也就是说,这口气喝完,可法器还没有打击,这是“拖板”;
4、一口气唱诵未完,法器早已打过,这是“抢板”;
5、近处听闻,大众唱腔的“起始”并不一致。
二、就打击法器者本身来说:
1、对于板眼可能不太熟悉,2、在唱诵过程中,可能感觉不到那种节奏,3、耳朵没有听闻大众的声音的,或者,大众于唱诵过程中不能给予配合。
此些情况的出现,都会给维那及诸唱诵者带来许多的烦恼与不悦。同时,更是影响并失去梵呗本身美妙声 韵与唱诵者慈悲心声的流露。
要知道,在佛教梵呗内容中,除了“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当中的一些白文须用梵腔或律腔来较大自由的梵唱外,其余的许多赞偈如:四大祝延、八大赞、华严字母及诸小赞,或弥陀偈、观音偈、药师偈等在唱诵过程中的节拍,和乐理中所说的„四四拍‟是完全一样的,即每一小节中有四拍;他们强弱的过程是: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是次强拍:第四拍是弱拍(强、弱、次强、弱的过程);在打击的过程中,不管有过七星或没过七星,其节拍同样保持如上所说每小节有四拍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不管铛子或是大鱼,不允许出现少许与节拍不合的情况;若频频出现,则视为某师对节拍的掌握还是逊了点。
有鉴于此,为了使佛教传统文化之一的梵呗,得到少许的发扬光大,为了使佛教梵呗能给佛教的弘法工作带来方便,为了使佛教梵呗更具有欣赏价值、为世人所爱,给大众带来喜悦;要达到这一目标,那么,对梵呗正确唱诵方法的了解与掌握那必定是重要的。下面学人就将平时跟随诸师所学与自身所体会到的唱诵、学习梵呗的方法作一简要说明,以资参考:
(1)、白文梵唱原则(如水陆科仪、瑜伽焰口、华严起止仪等中白文):
1、熟读白文法:熟读或背诵要梵唱的白文,2、理解文意法:以一定的佛学知识,去理解白文的意思;这样在唱诵过程中,才能以音声表达出佛教那种慈悲柔和宽广伟大的心声与性格来。
3、字正腔圆法:所唱的文句,咬字必须清晰,所发的声音应该有腔胡调;不可以含糊其词,起始不分。
4、听从指导法:在学习时,要听从老师的指导,要掌握基础声韵,在没有十分把握与熟悉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变腔;否则,所唱出来的音韵,还是自己以前的老套。如学书法,若不听老师的指导,不随顺字帖的一笔一画,竟管学的时间再长,结果,所写的还是我们以前丑字的翻版。不但没有进步,还锻就一身臭毛病。
5、长时练习法:只有经过长时的听闻、琢磨、练习,才能体会梵唱的停顿、起始、快慢、高低等原则。
(2)、赞偈学习方法:
1、熟背赞偈法:于学习之前将所要唱诵的赞偈词句背熟。
2、摄心听闻法:要认真听闻法师或是音带里的梵呗声韵,记住其唱诵停顿、高低起伏、起承转和等处;于不会唱诵之前,自己尽量不出声或是小声跟唱。
三、节拍点击法(此为传统学习梵呗时准确掌握节拍的重要方法)
(一)、在没过七星时,铛子大部份是两下,大鱼一下(左手当铛子,右手当大鱼);
1、左手打击一下铛子第一板,然后提手向胸前空点一拍;再以手打击一下铛子的第二板,再向胸前空点一拍,此即均匀完成铛子两板两眼的四拍打击过程(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或实击为板,虚点为眼);
2、右手打击一下木鱼的第一拍,然后提手均匀的向胸前(或胸前方)空点三下,此即完成木鱼一板三眼的四拍打击过程。
(二)、若过七星,打击铛子和大鱼的间隔虽然不远而紧挨着,但保持每小节四拍的原则依然不可改变的。
若要准确的掌握节拍,对此法时常的训练应属最为关键。
四、小鼓定板法:即均匀、缓缓地打击小鼓,其用意即使上„节拍点击法‟的手指能依此板眼和速度去点击。此小鼓即充当„节拍器‟的作用。在集体或个人学习时都应用此方法。
五、手指跟打法:在学习梵呗的过程中,最忌的是„动口不动手‟;所以于学习中,不但要口中„念念‟有词,而且手上要敲得„笃笃‟有声;这是快速掌握梵呗进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咬字清晰法:唱诵梵呗时,咬字必须清楚,不可含糊不清。诵经礼忏亦复如是。
七、字韵不变法:于唱诵赞偈词句时,一定要拖原字的尾音,不可以在原字后面的拖音处加上„a o e‟等杂音次音。
八、唱腔自然法:维那于起„南…无‟„卢…香‟„药师佛…‟„戒…定真香‟等腔时,一般来说,要依照传统或有旋律地起腔原则而起腔;于起腔时,不可将某处拖地特别长,或到某处不拖而一带而过;若经常如是,应称此腔为“畸腔”——畸形之腔,这样的腔韵并不好听。于起腔时,不可起腔过高或过低,过高容易走调,同时也唱不出悲悯、沉静的心情;过低声音难出或胸闷憋气;故应起„中音‟之腔,因起中音则:高音可降,低沉可就,又可唱出清净柔和、慈善优雅之妙韵。其它僧众,于唱腔或诵经时,同样要依照传统的唱念法而唱念,不可怪腔怪调,更不可抢板或拖板。
九、打击法器速度:对于悦众来说,其法器的“起落快慢”必须听从维那的暗示与指导:维那起长腔时,悦众于打击法器时,必须缓缓而有序的打击;若时间紧迫时,起快腔时,打击者应轻快的打击;一般来说,不要与维那的心思相违。下面就以„炉香赞‟当中几段赞词为例子,就能更容易的了知上面所说的节拍、板眼与定板等问题。如图所示: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〇 ― ― ◎ ― ― ○ ― ― ……
炉 …… 香 乍 熱 法 界 ……
说明:
1、“1 2 3 4” 此数字是表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未拖完节拍而提前打击法器,或已拖完节拍还没有及时的打击法器而设定一种方便的“数字口令”;也就是说,通过这样均匀的数“数字口令”,能够抑制“抢板”与“拖板”的出现。
2、“· · · · · ” 此符号中黑点(· · · ·)是表示:用小鼓或引磬定板时的均匀“板点”;“ ”这两坚是表示小节线,即每一小节中就有四拍。
3、“― ― 〇 ”:这是“铛、鱼”的板眼,为什么铛子“― ― ”两下(两拍)后面还各有一个空格?因为他们后面还各有一拍。为什么鱼“〇 ”一下(一拍)后面还有三个空格呢?因为他后面还有三拍。
以上是没有过“七星”时所打板眼与节拍的情况;下面说明过“七星”时所打板眼与节拍的原则: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〇 -○ ― ― ◎ ― ○ ― ― ○ ―○ —○ —○…
诸佛 海会 悉 遥 闻 随…
说明: 三角“ ”是表示压馨,这压馨一下也是一拍;所以压馨不能提前也不能延迟,一定要与拍数相合。此过七星的板数、节奏、定板等都和上面没过七星的完全一样。不要以为,到过七星处其速度就要加快或者就要放慢等。
如上所示,未过七星与过七星之间,虽然板数的多少不同,但他们之间的节拍与速度是完全一样的,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可以抢板或者拖板。一旦出现抢板或托板,就失去赞偈的微妙韵味与旋律了。若能掌握如上之节拍,不管我们唱的多慢,都不会感觉劳累或厌恶,因为拍拍相扣,节节不脱,那么,吸气与呼气也都自然畅通。对于如上所说赞等节拍能够把握的很好的话,至于观音偈、弥陀等偈节拍的掌握,那就易如反掌了,在此就不加多说了。
此即传统学习呗赞方法与稍加点滴现代乐理常识的梵唱学习法,若能了解掌握赞偈的节拍,于唱诵时能够很快就进入均匀的节拍感觉中,所唱出来音韵肯定微妙动听,这种标准的唱诵,不管是僧或俗、信与不信大家都欢喜与好乐的,围观的信众也会久久不愿离去,许多社会人士都是在佛教梵呗微妙音韵的启发下而进入佛门的;
祖师大德都认为唱诵梵呗有许多功德︰(1)能知佛德深远,(2)体制文之次第,(3)令舌根清净,(4)得胸藏开通,(5)则处众不惶,(6)乃长命无病。
大多数人通过对赞呗唱诵,都会发现于赞叹三宝、歌颂佛德时,能够自然的流露出以下几种心境:
1、悲愍代众生心,2、景仰佛陀心。
3、清净柔软心,4、止息散乱心,5、慈善和乐心、,6、威仪端严心,7、好乐修学心,8、发大菩提心。这些心境的流露,我们还必须回归、依止佛陀的言教与对经典的学习实践佛法中来;或者说,也只有通过对佛学的深入学习与实践,才能自然的流露出此等愿心;这种心境的产生才是学习梵呗的目的;不可只留恋于梵呗之美妙音韵中。所以学习梵呗的目的是为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操而更有愿心去学习、修持、弘扬佛法;通过对三宝的歌颂、赞叹,我们或许能够领悟到人生之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同时必能感得以下几种殊胜果报:
1、相貌端严,2、声音美妙,3、语意易解,4、多人亲附,5、他人爱念,6、往生净土,7、成就菩提。由于梵呗是根源于庄严国土、利乐众生的高尚思想感情出发,于此梵呗声中,就有可能成为和平的呼声,有可能成为民主的呼声,也有可能成为祝祷世界和平,祝福人民安乐的呼声。
有人提议,学习梵呗用乐谱法学习,虽然用此法或可学习,但乐谱本身毕竟是局定的,音韵若用乐谱写出来,其乐谱多而复杂,若依谱而学,我想比传统的学习方法会“失真、呆板”,同时,也唱不出佛法的心声。佛教有佛教“口传心授” 的„特殊简易‟学习方法,所唱出来的的音韵与依乐谱而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适当的参考一些乐理知识那是需要的。
理论与实际绝对有太大的差距,有心想学者,一定要亲自跟随会打节拍的法师实际的去锻练学习;若只是看看这些文字,是绝对的不够的。
第五篇:梵凯演讲稿
尊敬的来宾朋友们、梵凯的家人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哈尔滨亿嘉服饰的全体同仁,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梵韵同鸣未彷徨,凯歌齐奏共成长。
回首梵凯的发展历程,既有刚刚起步时的青涩,也有阶段性胜利的辉煌。在“梵凯”的成长过程中,正是因为在坐家人们的明眸善睐、正是因为有了在坐家人们的悉心照料,才有“梵凯”的茁壮成长,所以,我要感谢各位多年来对“梵凯”的极大认可、备至关怀和始终如一的大力支持,以及这种难能可贵的合作精神,正是因为拥有你们,才会有梵凯的今天!谢谢你们!
光阴流转,时过境迁。面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对行业内逐渐兴起的品牌,这种大的商业环境不但要求我们具有强烈的危机感,还要求我们要将我们共同的品牌——梵凯,进行全方位的提升,货品方面要做到带领客户科学合理数据订货、店铺方面要规范市场打造全新金牌形象店铺、运作方面要统一的执行品牌操作的流程标准、管理方面要将店货人三者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团队方面要全力打造专业专注的优质性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品牌打造的更加强势,才能使我们的品牌之路走的更加久远!
在座的各位家人,今后,我们的品牌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无论将来面对任何艰险,我们都将信心百倍、勇往直前,都将专业高效、精进极致,始终坚持我们的目标,那就是:充分诠释双赢的合作理念,体现双方的共同价值,力求将梵凯打造成真正符合消费者生活方式的知名品牌,开创出中国服饰文化的新纪元。
最后祝愿梵凯2011年冬季服装服饰订货会圆满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