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新生态考验领导干部新闻执政能力

时间:2019-05-13 16:0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媒新生态考验领导干部新闻执政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媒新生态考验领导干部新闻执政能力》。

第一篇:传媒新生态考验领导干部新闻执政能力

传媒新生态考验领导干部的新闻执政能力

刘兰明

(京江晚报,江苏 镇江 212001)

摘要:近年来,官员面对采访言论不当引发轩然大波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频被官员“教训”,而有些官员无意之中又沦为媒体的“牺牲品”,这成为当前舆论传播中耐人寻味的现象。从根本上说,这是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的角色转变和新旧媒体在竞争中合作共同形成的传媒新生态,对领导干部新闻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考验。

因此,运用媒体新闻来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执政形象、执政公信和执政的合法性,向广大群众传播执政者的决策、方针、路线等,正成为各级官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传媒新生态媒体素养新闻观新闻执政能力

“你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你们中央台的记者管得也太多了吧?”“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请以正面宣传为主,否则我可以不接待!”“记者证在我们这里没用的。”“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将建立黑名单。”„„近年来,官员面对采访言论不当引发轩然大波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频被官员“教训”,而有些官员无意之中又沦为媒体的“牺牲品”,这成为当前舆论传播中耐人寻味的现象。有评论称,雷语频出这是官员政治素质低下造成的,官场的熏染尤其是权力意志的浸淫,助长了一些官员内在的俯视众生感,他们不知道怎样和民众交流,开口就是训话、命令,甚至把媒体记者也当成下级,肆

[1]

无忌惮地指手画脚。

深究现象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其折射的是一些官员应对新传媒环境能力的欠缺和新闻观教育的缺位。从根本上说,这是传媒新生态对领导干部新闻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考验。如何运用媒体新闻来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执政形象、执政公信和执政的合法性,向广大群众传播执政者的决策、方针、路线等,正成为各级官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考验之一:如何应对网络新媒

体的冲击

“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是陕西绥德市委宣传部部长三年前的感叹。

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网络时代,政府公职人员随时有可能被置于聚光灯下,送到麦克风前。不少领导干部显然还没有来得及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还不适应网络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在新兴媒体面前处于被动状态,而妄图回到过去那种舆论传播封闭的时代已经不可能。

目前,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诉求、监督政府、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论坛、QQ、博客、微博等借助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仅以微博为例,腾讯微博注册用户已超过1.6亿,新浪注册用户数今年预计达2亿。新兴媒体正成为重要的舆论场。在民

众渴望已久的政务透明一时还难以实现的情况下,个别官员因言行不当瞬间闻名天下之事已屡见不鲜。

作者简介:刘兰明(1971—),男,江苏镇江人,《京江晚报》副总编,省委党校2009级世界经济与管理创新专业在职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业务创新与管理。

在一些事件上,“全民记者”设置公共议程的能力甚至超过了专业媒体,近来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和社会热点事件中,微博往往成为强有力的即时传播工具和“围观”讨论平台,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和事件的走向。对各级官员来说,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是提升执政能力的新挑战。当然,网络新媒体的冲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2008年特大雪灾、汶川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突发自然灾害面前,许多感人的人物、画面、场景、细节等都是通过网络得以传播,形成了巨大的感染力,凝聚了人心,鼓励了斗志,增进了理解与包融,政府以人为本的形象深入人心,党和国家领导人亲民爱民的形象得以树立,可以说网络媒体在政府的危机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深入分析把握新兴媒体对执政能力的影响,对于党委和政府在新形势下推动全局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说,谁把握好了新媒体,谁就抓住了监管调控、建设运用,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考验之二:如何看待传统媒体的角色转变传媒生态环境的变化,不只是因为网络媒体的诞生。从媒介发展史来看,媒介始终为两种势力所控制,即政治势力和资本势力,在美国传播学家赫伯特·阿特休尔看来,新闻媒介从来都是“权力的媒介”,即当权者的媒介。新中国成立后,报纸、电视等传

统媒体一直以来都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扮演着“听话者”的角色。

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面对自

己的“掘墓人”——网络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观念和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追求新闻的爆炸性、轰动性、持续关注度,强调媒体的眼球吸引力、收视率等,事关媒体的经营大计,使得传统媒体不断寻找、制造社会舆论的兴奋点,从而吸引受众,吸引广告投放,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传统媒体不再只习惯于“正面报道”——央视曝光河南“瘦肉精”事件,让双汇损失了100多个亿;是报纸率先点名披露了“三聚氰胺”丑闻,把“三鹿”送上了断头台。越来越多的官员觉得报纸、电视、电台不那么“听招呼”了。“你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回应电台记者)“请以正面宣传为主”(回应电视台记者)“要注意‘社会和谐’”(回应报纸记者)„„上述新闻热点的出现,恰恰证明了一些官员对传统媒体的角色转变一时难以适应,甚至自己也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传统媒体的转变不仅仅体现在角色的转变上,还体现在传播理念的变化上。针对《人民日报》刊登李娜亲吻大满贯奖杯的照片和央视女主持身着牛仔外套主持亮相节

目的现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

教授在评述时认为,这是传统媒体一直在追

求创新过程中的积极变化。陈昌凤认为,借

鉴网络的传播方式,正成为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传统媒体在悄悄地追求转变,领导干部仍摆出一副训人的口吻来对待,显然是在背道而驰。不仅无法利用好传统媒体,其自身成为新闻事件的“牺牲品”也在所难免。

考验之三:如何适应竞合背景

下的媒体新生态

传媒的新生态,不仅包括新兴传播媒体的异军突起,也不仅仅表现在传统媒体的新闻理念和角色的转变,还体现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竞争、紧密联系、彼此融合上,跨媒体新闻集团的成立、全媒体记者的诞生都预示着传媒新生态的深刻变革。在传媒新生态下,新闻传播往往更容易形成“蝴蝶效应”。

网络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从而拓展了民意表达空间,激活了民众精神诉求,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源。而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权威性、公信力仍在,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平台发布新闻与信息,牢牢掌握着话语权,继续营造主流媒体的舆论场;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大量转播其新闻源,形成推波助澜之势。传统媒体自身的记者、编辑,以网民的身份,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方式发布传播新闻,形成网络和社会的热点话题,从而使得舆论的放大效应得到叠加。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竞争中合作现象越来越明显,“周老虎事件”、“凤凰少女跳楼案”、“我爸是李刚”、“悬浮视察”等等广为关注的新闻热点事件,都是通过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推动形成的强力舆论场。当下,面对舆论监督指望下命令、打招呼,通过“封、捂、堵、压、瞒”的方式实现舆论控制的目的,既难以在传统媒体上实现,也无法通过封闭新兴媒体达到,那只能是西西弗斯式徒劳。沈阳“史上最牛”工商局长大闹报社,殴打记者事情发生后,企图“封锁消息”未果就是最新明证。在传媒新生态背景下,领导干部想要重新占据舆论引导和控制的主动地位,提高新闻执政能力,就必须深入研究媒体融合的新特点,这样才能在新闻传播中把握话语权、赢得主导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提升新闻执政能力的关键

在于树立正确的新闻观

所谓新闻观,是指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

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涉及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和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领导干部具有什么样的新闻观,实际上是其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在面对新闻传播时的集中反映和体现。一系列新闻事件的产生,事实上暴露出领导干部新闻观教育的缺失。因此,提升新闻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

树立正确的新闻观。[2]

1.正确认识舆论监督的功能与作用“替谁说话”、“你是哪个单位的”、“你是不是党员”„„在遇到突发事件与监督批评报道时,一些领导干部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媒体置于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完全误解了我国媒体的本质属性。

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群众的监督,一方面,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各级党委、政府、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党和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整个社会,包括每个社会群体、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进行监督。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舆论监督也是一种正面报道,不能简单把它称为负面报道,很多时间它完全能发

挥特别的作用。[3]

突发事件发生后,过去官员往往不愿公开,怕媒体添乱,引起公众恐慌,影响政府形象,但事实恰恰相反。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认为:突发事件只有不发布或者迟发布而造成被动局面的典型案例,没有因为及时发布而造成不良影响的典型案例。因此,领导干部要适应传媒生态出现的新变化,正确认识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二者的关系,特别是高度重视网络的监督作用,树立正面宣传激励推动工作、舆论监督鞭策促进工作的思想意识。

2.官员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一系列媒体事件的出现,既反映了部分官员对媒体性质的误解,也反映了领导干部缺乏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新闻媒体有着“保健医生”的作用,可以帮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少领导干部面对媒体记者时,有时显得无所适从,给工作带来被动。可以说,在传媒新生态环境下,领导干部如果不重视媒体、不善待媒体、不依靠媒体、不借助媒体,那他就是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官员要努力学习有关媒体运作的知识和方法,对于一些民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要通过主动向媒体开放信息、作出解释,对于难题要借助媒体,引导公众讨论和参与,这样,完全可以得到媒体方面的积极反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领导干部要主动交新闻界朋友,不断增强引导新闻舆论服务工作的能力。李希光教授说,“在危机面前,懂得如何与记者交流,建立伙伴关系,政府与媒体就能达到双赢。”[4]

2010年中央和各地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建立,可以说,正是一个个突发事件新闻处置的教训使得我们政府逐渐成熟起来,这几年政府信息公开建设迈开的步伐远远大于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所走的路,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大势所趋。

同时,学会运用新媒体,掌握新媒体的特性。像常州溧阳卫生局长因微博直播婚外情而停职,被称为“网盲”的官员应该越少越好。

更重要的是,在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下,各种谣言和非理性言论容易被炮制并传播,导致错误舆论的形成。如果学会运用新媒体,就能在第一时间有效防止错误舆论的扩散。因此,切实加强新媒体业务学习,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运用管理新媒体转变,对于官员提高在新媒体生态条件下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越来越重要。

3.领导干部要树立良好的新闻形象传媒新生态不仅意味着新闻传播环境的全面开放,也意味着民意的充分彰显。作为政府形象的外在表现——政府官员形象,将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的认同度和满意率。因此,政府官员要学会“自我包装”,通过一定的媒体形象设计,使衣着打扮得体、个性鲜明,再通过口头表达与体态语言的训练,使语言举止干练、思路敏捷,不断提升

自己的媒介素养。[5]

随着新闻发布制度的日益完善,新闻发言人不断亮相,越来越多党政干部回复留言板、走进直播间,1700多个政府机构微博随时发布权威信息,这都是令人欣喜的变化。

官员也完全可以织围脖,形成自己的舆论场,树立个人和政府部门良好的新闻形象。特别是在面对危机时,树立政府和官员的良好形象更要重要。四川省会理县领导“悬浮视察”事件发生后,县政府立即开设认证微博,向广大网友表示道歉,并澄清真相。对此,四川省社科院网络与新媒体研究中心敏恭给予积极评价:“县政府的态度首先就值得称道——应对信任危机的根本之法,就是迅速拿出事实来说话!其次是,会理县网络舆情掌控很及时、微博回复途径也对路。”

对领导干部而言,媒介素养不仅是能力,更是一种心态。具有良好的心态,才能防止个人的不当言行成为新闻的主角,避免使新闻事件本身复杂化。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既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也是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6]

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你是哪个单位的”、“你是不是党员”、“你敢曝光,我就叫它关闭”,这些话的语境各不相同,但那种官民对立的逻辑却昭然若揭。同样,“跟政府作对就是恶”、“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话里蕴涵简单粗暴的对立逻辑也十分明显。往更深处探寻,可能已不是某个官员口无遮拦的无心之失,而是折射了官场生态和权力格局的飞扬跋扈。客观上,媒体是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平台,对待媒体的态度,也就是对待公众的态度,这是执政水平和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和检验。说到底,正确的新闻观的前提是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才不会把民众利益、媒体监督等神奇地置换到权力部门或政府的对立面,才能始终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才会自觉做到“三善”媒体,才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包容的胸怀,广泛接受监督,虚心集思广益,从而造福于民。[2]

因此,在传媒新生态环境下,如何学会“新闻执政”正成为领导干部全面提升执政能力亟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官员“雷语”何时休》,来源:

[2]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来源:南方网

[3] 《报道没有正负,只有真假》,《中国青年报》作者:汪强

[4] 《李希光:好新闻改变市民生活》,2010年8月17日《新法制报》[5]《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新华出版社,作者:任贤良

[6]《新闻战线》2011年第6期,《主流媒体: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作者:吴恒权

第二篇:网络监督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网络监督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开胸验肺”“飙车撞人”“钓鱼执法”„„当一起起事件因为网络监督,从扑朔迷离到迅速进入实情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快速通道时,网络监督让人们一次次感受到它特有的力量。然而网络监督也因其发自草根、不受渠道限制、极易形成舆论压力,极大地考验着政府执政能力。

网络舆论对官员的监督,早期集中在某些官员的腐败行为上,继而一些官员粗暴和草率的行为也逐渐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如今,网络还将监督的视野扩展到公务人员的出格言行,如“替谁说话”等“雷语”。可以预见,未来来自草根的网络监督将取得更大成效,特别是针对政府官员和权力部门的监督,将更为集中有力,也将在更大程度上考验政府执政能力。“个别部门对于网络舆论事件的回应,多数是事后的、被动的,扮演着‘消防队员’的角色。由于失去向公众传达全面准确信息的第一时间,为流言和谣言的滋生蔓延提供了空间。”云南省一媒体工作者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说,面对网络舆论监督,官员要勇于直面网民的质疑并据实相告,或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当场回应媒体及民众的质疑。可以说,能从容应对网络舆论监督,是政府官员执政理念成熟的重要标志。据新华社电

第三篇:浅谈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浅谈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 〖在线字典〗

在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成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大课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的高低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望城县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为望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以教育培训为手段,在理论学习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我们始终把学习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制订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干部队伍素质工程”,逐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养,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不断加强。1、学以立德,提高境界,筑牢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领导干部执政用权贵在立德,难在养德。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一是组织专题学习教育。举办了“正三观、扬三气、增三力”专题报告会,组织开展了新党章、新条规的专题学习和知识测试。二是加强日常警示教育。开展“读廉文、思反腐”的“双提醒”活动,举办“雷锋干群谈权力”研讨会,开辟“反腐倡廉大家谈”电视专栏,坚持每季度给班子成员及其家属推荐一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好文章,做到警钟长鸣。三是注重正反结合教育。组织进行“艰苦奋斗、勤廉为民优秀领导干部”评选活动,表彰、推介了一批先进典型。每年召开一次机关作风整顿大会,及时通报处置违纪违规的党员干部。通过这些措施,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形成正确的权力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增强了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2、学以增智,开阔眼界,夯实领导干部服务“中心”的理论功底。县委紧紧围绕发展县域经济所需的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用开放创新的精神狠抓干部培训。一是开辟了领导干部“双休日课堂”,大规模培训各级各部门班子成员。自今年3月起领导干部双休日课堂已办班6期,聘请了国世平、朱翔等知名专家教授上课,培训领导干部1000多人次,有40多名县级领导参加了学习,今年力争培训干部3000人次以上。二是按照“重点干部重点培养,紧缺干部抓紧培养”的要求,组织领导干部外出短期培训。近两年共组织领导干部3批77人次赴珠三角(包括香港)、长三角等地培训学习,目前正在酝酿派遣领导干部赴欧、美培训,让他们开眼界,长见识,接受新观念的洗礼,接受新思想的熏陶。三是选派领导干部赴沿海地区挂职锻炼,到高等院校进修培训。选派了一名副县长到宁波挂职锻炼,选送了一批领导干部到高等院校深造,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3、学以致用,改造“世界”,释放领导干部改革创新的聪明才智。县委始终坚持“学用结合” 的原则,按照“在学习中使用,在使用中提高”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学以致用,开拓工作思路。我们在全县开展“思想解放、思路提升”的大讨论,运用梯次推进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联网辐射理论等经济学观点,确立了符合望城实际的“融城强县”发展战略,提

出了“工业兴县、园区兴工”的发展方针,明确了“突出一点(县城)两线(雷锋大道、金星大道)、激活三大板块(含坪板块、高星板块、河东板块)”的工作重点和“全面跻身全省三强县”的奋斗目标。二是学以致用,创新工作方法。面对去年底以来从紧的宏观政策,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认真研究,深刻领会上级政策精神,从容应对资金、土地、征拆三大难题,提出了“推进重点工程”、“盘活存量土地”、“突破资金瓶颈”、“破解征拆难题”、“壮大骨干企业”五大工作重点,保持了望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态势。三是学以致用,提升理论水平。领导干部着眼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望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并带头撰写理论文章,总结提升工作经验,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如县委主要领导撰写的《以雷锋精神育人,用科学发展观兴县》一文在《求是》杂志刊发,引起了较大反响。

二、以干事创业为导向,在用人实践中锤炼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县委坚持以健康的用人导向引导干部,以科学的监督体系管理干部,让领导干部在具体实践中磨练意志,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在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中提高执政能力。

1、创新用人机制,选拔干部注重“能干事”、“会干事”。县委大胆转变用人观念,为干事创业的干部提供广阔的舞台,让他们脱颖而出,进一步增强了领导班子的生机与活力。一是实行竞争上岗机制。在县直单位和乡镇全面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近三年来,全县共有500多人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二是规范选拔任用程序。在领导班子考察工作中严格按照考察预告、述职竞岗、民意测验、民主推荐和个别谈话五个步骤进行,对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加大公开选拔力度。做到了每两年面向全省选拔一次科局级领导干部,实现了公开选拔工作的制度化。到目前为止,全县共7批次公开选拔了包括县委办副主任、财政局长在内的52名科级干部,其中,有2人分别当选为副县长和县政协副主席,8人当选为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县政协常委。

2、营造良好环境,让干事创业的干部“好干事”、“想干事”。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环境。人才学研究显示:一个团结、协调、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工作环境,最有利于干部才能的发挥和素质的提高,最有利于干部的成长,也最能出干部,这就是人才共生效应。据此,我们以“加强领导干部团结协作,激励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为目的,努力营造三个好的环境。一是民主的决策环境。我们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健全并落实了民主生活会制度;对涉及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的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等问题形成了集体讨论决策机制。同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形成了县委统揽全局、人大有效支持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政协积极参政议政,整个班子高效协调运转的局面。二是宽容的社会环境。充分理解和宽容开拓创新中的失败者,帮助他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激励受挫干部愈挫愈勇,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的创业激情。三是适宜的物质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改善机关办公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添置了电脑等

设备,开通了互联网等信息化平台。同时努力提高干部的经济待遇,真正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荣誉、一流的回报,以此体现知识的价值、劳动的价值和人才的价值。3、加强监督管理,力保干事创业的干部“干好事”、“干成事”。我们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使领导干部在纪律的约束和制度的鞭策下成就事业,彰显能力。一是完善监督体系。一方面坚持制度管人,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出国、出境、用车、接待等各种行为。另一方面延伸监督触角,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监察员、行风评议员进行监督。同时广泛接受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逐步形成了从上至下,由表及里的监督网络。二是创新考核方法。将年中考核与年末考核相结合,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评定相结合。建立健全了以绩效考核、组织考察、民主评议三个方面组成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加大处置力度。一方面,县委积极支持大案要案的查处。另一方面,严格对待考核结果,年终将目标考核和民主测评结果在全县进行排名,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对在目标管理考核中位居前列的领导班子进行表彰奖励;对在目标管理考核和民主评议中位居后三名的主要领导取消评先资格,不得交流提拔;对连续两年位居后三名的主要领导实行降职或免职处理。近三年来,全县共有69名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被降职使用或免职。

三、以执政为民为宗旨,在服务群众中增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县委不断加强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群众观念,使全体领导干部在真心真意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在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提高了执政为民的本领。

1、在活动开展中提高执政为民能力。我们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展“五带创五好”活动(书记带好班子;班子带好队伍;党员带富群众;思路带活经济;教育带优环境),精心组织了“实践„三个代表‟,服务千家万户”主题活动,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积极推进“双培双带”工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发挥党员带头示范,带动群众的“双带”作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有效发挥。深入开展创基层组织建设全国先进县、“六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的“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开展后进村党支部的建整扶贫工作,在全省村党支部中率先推行“两推一选”,党的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2、在工作决策中提高执政为民能力。县委始终坚持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广大干部中牢固树立了“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的观点,增强了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增强了领导干部总揽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如:今年在城北市场问题上,县委、县政府从“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进行决策,指导思想实现了从“发展红旺市场,搬迁城北市场”向“维护群众

利益,关闭城北市场”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工作,成功地关闭了城北市场,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也从中经受了考验和得到升华。

3、在作风建设中提高执政为民能力。建立健全并落实了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帮扶贫困群众、联系重点工程和企业等工作责任制,在全省首先推出“四访四问”(走访老党员,问兴村良策;走访小康户,问致富经验;走访困难户,问贫困根源;走访疙瘩户,问矛盾缘由)的走访调查工作方法,大力倡导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更加贴近群众。尤其在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征地拆迁、农民增收等工作中,领导干部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悉心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真知灼见,吸纳集体智慧,真正做到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出力、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各项任务在一线落实,培养了一大批知民情、懂民意、惜民力、解民难,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优秀领导干部。

第四篇:浅谈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浅谈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执政能力是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以及这种本领所能达到的程度、效率。“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报告在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述中一个引人瞩目的新论断,是执政党为履行职责、强化效率、保障地位而进行构造、创新的系统行为过程。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针对整个党而言的。然而,构成党的整体的基本要素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因此,首先要提高各级党组织的主政、行政能力,通过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在公共权力机关中工作的党员干部的主政、行政能力,来带动全体干部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一,我们党是执政党,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地位的具体体现,是执政权力的有机构成。其二,加强党的能力建设,核心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各级领导干部是党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者,是党执政水平的具体分担者。其三,党的执政能力最终体现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上,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实践者和具体托载者。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主政、行政能力建设,这是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顺利推进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领导干部的主政、行政能力,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结合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和所要完成的新的历史任务,十六大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要强化“五个能力”建设,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围绕“五个能力”的核心内容,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三个水平”,即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水平,不断提高统揽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领导水平,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水平。对于具体的领导干部而言,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力的强弱是衡量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标准。影响力体现为领导干部在一个地区、部门、单位党组织和干部群众中的影响、认可程度。凝聚力体现为领导干部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思想、行为的决定程度。战斗力体现为领导干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质量、水平和效果。推进力则体现为领导干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和效力。以上“四力”构成了衡量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具体标准。

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增强“五种能力”、提高“三个水平”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力为努力方向,从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突出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强化执政之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决定了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又为解决执政能力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理论武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执政意识;在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指导意义的基础上端正执政理念;在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上来的过程中,明确执政方向;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推动三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展现执政成果。

第二,按照增强“五个能力”的要求,大规模培训锻炼干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提升整体素质是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培训锻炼是提高素质最有效的途径。根据新的实际,干部教育培训要在“大、新、活、多”四个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大”就是干部培训的规模要大,每年把领导干部普遍轮训一遍。“新”就是培训内容要新,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解决好更新思想观念问题、提高业务素质问题、增强领导能力问题。“活”就是培训方式要活,运用多种手段增强培训效果。“多”就是培训渠道要多样。

第三,以强化战斗力、推进力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规范执政行为,提高执政水平。要通过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并严格执

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增强领导干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坚持依法执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度和手段行使执政权力,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四,以增强影响力、凝聚力为目标,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作风就是旗帜,就是形象,就是影响力和凝聚力。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执政形象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二是要以严格的制度规范塑造良好的形象。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谈话、回复、诫勉等制度,实行巡视制度,加强党内监督。三是要紧紧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核心问题改进作风。遵照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要求,要从人民群众最盼望的事情抓起,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具体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要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情抓起,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要从人民群众最迫切要求解决的事情抓起,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以清新的党风凝聚民心,以实干精神和实际效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

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实践中要把加强能力建设

与提高干部素质统一起来;把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与夯实执政基础统一起来;把加强能力建设与加强制度建设统一起来;从而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以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不断加强。

区发展和改革局“干部执行能力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科技组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思考

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就是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意义重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努力。

提高审时度势的能力,抵御防范各种风险和挑战。现在,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执政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不思进取,这是绝对不行的。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提高审时度势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洞察各种风险和困难的先机,切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抵御和防范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突如其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提高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的能力,打牢思想理论功底。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和毛泽东以及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刻苦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学习国内外政治、经济、历史、管理、科学文化以及党性修养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成为懂理论、懂专业、会执政的行家里手。要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实解决学与做,说与干“两张皮”的问题,真正把理论水平转化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

提高加快发展经济的能力,把实现富民强国作为首要任务。提高加快发展经济的能力,就得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在制定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和目标时,要善于把握领导发展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不是凭长官意志甚至是头脑发热来制定。衡量是否有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在于提了什么口号,作了什么承诺,定了多少措施和指标,而是看你管辖的地区范围,观念是否更新了,措施是否到位了,经济是否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发展经济上。

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把执政行为和方式纳入法制轨道。各级领导干部应不断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带头学法、懂法、用法;认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业务方面的法律知识;还要认真学习世贸组织的规则,并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执政的实践中去,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提高民主决策的能力,确保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提高民主决策能力,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民主作风。尤其是一二把手,更要始终把自己看成班子中的一员,尊重别人的民主权利和意见。特别是在决策热点敏感问题时,更要强化集体领导的作用,坚持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未经咨询论证不决策,自觉把自己置于集体领导之中。善于把不同意见和矛盾化解在会下,切实使酝酿过程成为学习政策规定、沟通不同意见、比较各种方案的过程,在思想碰撞中寻求最佳决策。

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巩固和扩大执政根基。提高

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就要把自己担负的工作与党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心实意为民排忧解困,实现好人民的切身利益。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做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解决当前群众真正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从内心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要求多样化的趋势,需要充分认识、认真对待、积极适应。通过改革调整,做到既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动力和活力,又能保持整个社会的平稳有序;既要善于统筹、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

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造就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应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干部制度,做到选贤任能。同时要树立责任意识,保证使用好、管理好干部。全面了解干部的能力和特点,把干部用到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一些违法违纪、渎职腐败的行为,要实事求是地严肃处理,做到赏罚分明,不搞下不为例。

提高修身从政的能力,增强执政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领导干部要提高执政能力,担当起领导责任,说话办事有号召力、说服力和感召力,最重要的就是铸造好自身的形象,具有修身从政的凝聚能力。应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各级领导干

部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对领导干部而言,权力只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而决不能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要把精力倾注在党的事业中,用好的思想、好的能力、好的作风、好的形象,带动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下载传媒新生态考验领导干部新闻执政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媒新生态考验领导干部新闻执政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最终版)

    论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对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常抓不懈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党的十六大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浅析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大全]

    浅析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报告在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述中一个引人瞩目的新论断,是执政党为履行职责、强化效率、保障地位而进行构造、创新......

    浅析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报告在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述中一个引人瞩目的新论断,是执政党为履行职责、强化效率、保障地位而进行构造、创新的系统行为过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

    浅析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浅析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报告在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述中一个引人瞩目的新论断,是执政党为履行职责、强化效率、保障地位而进行构造、创新......

    浅谈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浅谈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08/19执政能力是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以及这种本领所能达到的程度、效率。“执政能力建设”是十......

    副职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政能力

    副职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华容县农机局副局长夏金明副职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

    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大全5篇)

    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为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意识,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期,四川省简阳市人民法院大力开展了以“加强领导班......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的思考加强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