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3 17:4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第一篇: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我对我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秦华康 性别:男

年龄:八岁

一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个案分析

秦华康今年八岁了,在家里有个妹妹,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行我素,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不做,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秦华康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秦华康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秦华康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秦华康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班上还很调皮,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有较大的进步。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二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兰勇林

一、个案基本情况

余同学,单亲家庭,从小由姑妈带大,教育力度不足。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也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有时还会做些危险动作。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同学打扫清洁。

二、个案分析

童年生活:从母亲去世了,大姨带他。大姨没多少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也是空白。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大姨对沈某却很宠爱。大姨的宠爱让沈某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

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爱搞小动作。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

三、个案辅导策略

(一)了解余某家庭教育及过去的学习情况,到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二)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绪为融洽气氛。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同学,指导、培养。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三)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学校与社会是多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从与学校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四)经常深入班级,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情况,经常交换意见,及时了解余某在班级、同学中的情况以及学习、行为情况,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和措施,是他逐步步入正道,寻找到良好的感觉。

四、个别辅导成果

通过辅导,余某的状况有明显好转,无论在学习、生活、行为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对于他点点滴滴的进步我们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并让其家长知道,让他们共同分享儿子进步的快乐,促使他们更好地督促孩于成长。但沈某毕竟散漫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免不了有反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耐心地说服、帮助。沈某已经渐渐找到了一些正确的感觉,由此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假以时日,沈某定会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走上正轨!

留守儿童转化教学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留守儿童”性格内向不和群,不善于交流,缺乏耐心和毅力,喜怒无常,不懂得尊重别人,爱好比较奇特。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事实上留守儿童,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教师应该也能够做好每一个留守儿童的转化工作。

郑某某同学在班上是一名学生讨厌,老师也烦心的留守儿童,他上课时不是和周围的同学大声讲话,就是去拉一下同学,扯一下同学,老师发现了马上回座位,老师刚转身他又闹起来,不然就是趴在桌上打磕睡。别人都能认真完成,他就是拿空作业本交。

案例分析

1.这样的留守儿童并不是只他一个,学校有这类问题的学生不少,这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惰性习惯。

2.来自家庭的关爱过剩,成为他们的保护伞,我们叫做溺爱。早期不会发觉有什么,一段以后父母再怎么严厉也已经晚了。

3.家长,学校的老师,学生从没有夸奖过他,有的就是批评,久了,让他自己都以为自己已无药可救了,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上进的信心。

4.越玩学习成绩也就越差,也就越不想学。

转化留守儿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首先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留守儿童丧失了自信心,成绩长期跟不上,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爱与帮助,自暴自弃,对教师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自信心是留守儿童转化的基石,只有树立起留守儿童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其次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留守儿童。要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看到留守儿童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进行鼓励和表扬,引导留守儿童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树立起自信心。

3.对留守儿童多宽容,少责备。学生做错了事,老师在批评或处理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粗暴,更不能用冷漠的情感、消极的态度、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学困生,这样既损害教师的崇高形象,又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我认为教师从思想上必须树立起转化一个留守儿童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的观念,要给留守儿童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这样往往是事半功倍,使留守儿童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温暖。

4.家庭的配合是转化留守儿童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要用身边的最典型的事例去感染他们,使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留守儿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合山市上塘小学留守儿童个案

合山市上塘小学

黄云东

背景:

张文怡、张亮姐弟俩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去了广东打工,每年只在过年回家一、二十天。张文怡在八个月大时开始在外婆家生活,张亮则在一岁时便由爷爷抚养。这对姐弟俩身上呈现出了留守儿童的一些共同特征。

案例一:

夏天到了,外婆家每天都会买上一个大西瓜,然后总是切下最好的部分专给张文怡吃。暑假时张文怡回到农村的爷爷家,爷爷问她外婆平时有没有给她买什么好吃的,她说:“什么都不买,连西瓜都不买一个。”过了几天,舅妈带她出去玩时,给她买了一支当时颇受欢迎的“悄悄豆”雪糕,并细心地帮她剥好了包装袋,谁知她回去后竟对大人说,舅妈自己吃雪糕,吃到一半吃不下了才给她吃。张文怡像这样爱背后讲人坏话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对待她最亲密的抚养人——外婆,也是如此。

案例二:

张亮上一年级时,有一次上课因贪玩被教师批评,第二天便无论如何不肯上学,直到大人答应为他换一个班,他才肯去,可没多久他又要换班,同年龄的几个班都换过一遍后,他又要换学校,闹了很长时间直到大人给他换了学校,并宣布“最后通牒”后,才逐渐平息下来,只是偶尔还会因不做家庭作业逃学

一、两天,到外面玩够了再回家。

分析:

由于从婴儿期便开始了与父母的长期分离,所以张文怡姐弟俩不仅与父母感情淡漠,在与其他人交往中也有猜疑、狭隘、孤僻等负面倾向。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6%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管家长、教师和同学说心里话,还有30%留守儿童表示心里怨恨父母。这其中的原因正如20世纪4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这一关系将直接导致一个人信赖和自我信任的形成,并且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他们认为人在生命头两年都会体验到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矛盾必须在那两年解决好,否则儿童将会遭受缺乏信任感的折磨,严重的甚至无法与成人相处。他们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早期有害环境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持续长久的剥夺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只要成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心理环境)及时地加以改善,让他们多体验一些父母及其他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一定会逐渐好转。

改进措施:

一、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慎重选择,老师也应多一点关爱。

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把孩子完全交给没文化的老年人抚养,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一个孩子走上了岐路,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悲剧。此外,在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前面提到的张文怡小朋友在外婆家生活到四岁时,身为幼儿园老师的舅妈嫁到了外婆家,她非常喜欢这位年轻活泼的舅妈。在舅妈、老师与其他亲人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了,改变了过去胆小、忧郁的“受气小媳妇”形象,重现了一名幼儿所应有的天真与活泼。

二、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不要陷入黄土高原上“娃放羊挣钱成亲——娃再生娃放羊挣钱成亲”似的恶性循环。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孩子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可让孩子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张文怡姐弟俩后来就在父母的改变下对父母的感情加深了,以前他们父母回来了,他们都无动于衷,可后来父母要返回打工地时,他们都很舍不得,因年龄小而更不懂事的张亮竟为此在父母走前两天没吃什么饭,令父母又一次喜忧参半。

三、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老师,这个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这既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拥有的最高决策权,也就是说只有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最终的责任。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应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在张文怡姐弟俩的教育上,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之间曾一度发生意见分岐,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造成了家庭关系的紧张,这时只有他们的父母出来进行一定的协调、干预,才能保证家教力量的一贯性和一致性,防止过多的内耗。

四、留守儿童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全国目前有远超过2000万的留守儿童,这是我们的下一代中不容忽视的一大群体,他们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共同来解决,不能光靠他们父母来扛。在去年“两会”精神的指导下,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都推出了一些针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例如招募志愿者当“代理家长”的做法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响应。一些打工者集中的大城市也成立了“民工子弟学校”,一些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也在降低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门槛,这样也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但愿有更多有识之土能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但愿以上那些好的做法及其它更有新意更有效的做法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深入落实到每一位留守儿童身上。

让那2000万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同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向着快乐、健康飞翔!

2013年10月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赖丽琴

一、问题表现:

蓝海朗最主要的问题行为是与同学和老师难以相处,经常发生冲突,而每次发生问题后都会产生脸色苍白,语无伦次。他智力水平中上,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学习成绩较差。敏感,不善交往,好自言自语,与集体生活不能协调。

二、问题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日渐厌学,有明显的课堂退缩行为,学习被动消极,有较严重的焦虑症;性格内向不合群,自卑感强,富有攻击性,与同学、教师有明显的对抗性;情绪失调敏感多疑,孤僻,戒备心强,有不可克服的悲观情调;行动幼稚,其行为与自身的发展水平很不相称,表现为低级的兴趣和价值观,做事依赖性大,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难于适应紧张的情境,常出现焦虑性的恐惧、头痛,心悸。而形成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对蓝海朗的辅导过程中,我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从初次接触蓝海朗,到不断地与他和他的家人的交流,使我对他的成长轨迹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父亲在家时孩子显得特别安静乖巧,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孩子迷上游戏机,学习上显然跟不上班级,于是父亲的打骂也愈演愈烈,而与学校的对立情绪也越来越强烈,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挨打是由老师告状造成的,并扬言要报复。父亲满怀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上有所进步,谁知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糟,原本较差的基础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学习,加上他自卑,所以老师的一个眼神和同学无意的行为都会让他敏感。

三、问题对策。

1.要在思想上使父母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变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在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其思想、行为及心理的发展变化,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要加强父母与子女、学校、代管人之间的沟通,强化父母在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了解子女在学习、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3.要发挥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缺乏的特点,输入地政府可以通过开办“农民工家长学校”,加强对农民工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4.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增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心和监护,促进其身心健康发

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杨燕珍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性格特征,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校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案例描述

陆同学,男,12岁,留守儿童,是个学困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个孩子非常的内向,说话声音很小很腼腆。成绩很差,书写潦草,个人卫生极差。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没有热情。犯了错误嘴硬,不承认错误,反抗心很强。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陆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致使陆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一切都很冷漠。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其监护人只是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对结对子的每一个留守儿童,我先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发现学生有任何问题,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家访时一定要防止假象,隔代爱,经不起孩子的哼哼,当老师去家访时,监护人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见了老师直说孩子在家表现都好等等,敷衍老师,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在害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方法是:一是询问监护人,二是询问其他学生的家长,三是询问同学。

这个陆某,星期天到同学家里写作业,共两三个同学,陆某偷拿了这家一盒烟,在这个孩子家吸了一根,剩余的装到自己的书包里。周一时,一个学生在班里说陆某抽烟了。很快就传到了我的耳朵。我随即叫来陆某,问其是否抽烟,谁料他大嗓门的喊,我没有,我没有。我是软的硬的都用了,但他就是不承认。我只好叫来其他的几名同学,来个当面对质,最后陆某没办法,只好认错。我随即召开班会,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然后,我给陆某的监护人打电话说这事,但监护人只是说孩子平时挺好的,家务忙,有空再好好教育,让老师多用心。

2、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教育程度。孩子受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由于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同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平时只管吃穿,孩子犯错,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顿完事。我有空就和监护人聊,让他们明白孩子现在是受影响的关键时刻,所以,不要溺爱,留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同时也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联系,让他们有空就回家,抽空给孩子打电话,问问身体,问问学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爱,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人疼人爱的孩子。不能过分依赖学校教育。陆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该同学比以前乐观了,上课也主动发言了。老师及时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有优点,帮他们树立信心。

3、班级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让其他同学主动地去和这些孩子沟通,在生活学习上予以照顾,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4、爱心,耐心、宽容。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真心换真心;耐心换进步;宽容换回报。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陆某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逆反心理在减弱。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高度重视,去研究去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想方设法,寻找策略,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情去感动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使他们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明净的天空,在美好的花季放飞理想和希望,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潘彦霖

一、学生情况

基本资料:韦琪琪,女,10 岁,上塘小学四年级(1)班学生 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个性特征: 寡言,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较差,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家庭教育和学习状况:她的父母都不在家,长期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是个学困生。她在学习上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要么座着发呆,要么搞小动作,不懂得听课,老师提醒她,她也是满不在乎的样子。课堂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完成更是少之又少,学习成绩糟糕透了,拼音不会,最简单的生字也不会写,每次考试总是十几分。刚开始,我是反复批评说教,呕心沥血辅导,可是一个学期过去,一点效果都没有。打电话与家长沟通,家长说:“她父母不在家,我们两个老人又没有文化,什么都不懂,怎么教?真是没办法,就靠你们老师教啰。”听了家长的话,真是无语!

二、原因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观察和分析,了解到她有这样的表现,主要原因有:

1.父爱、母爱的缺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2、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她的个性自由散漫,毫无拘束,学习、作业无人问津,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

3、在班里由于学习成绩差,常遭到了同学的排斥,很少有同学跟她玩,缺少交往体验。

4、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她的自卑感,变得越来越麻木,无所谓了。

三、具体教育措施

为教育好她,我根据她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教育的方式方法:

1、和她父母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多关心孩子,至少两周要打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随时和我交流,让她知道自己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之中。

2、和她的爷爷奶奶互相配合,要求严加管教,不要给他过分的自由空间,适当的给她一些压力,让她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管理自己。

3、给予她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主动和她亲近,和他做朋友。对他的厌学情绪表示理解,教给他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带动班上学生给他找优点、和他做朋友。

4、学习上倾注更多的耐心辅导,课堂上给予更多的表扬机会。一旦有点

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为她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在班级的威信。

5、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初见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她的表现好多了:性格变得开朗,上课懂得记笔记,各科作业基本完成,学习成绩提高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他再接再厉,茁壮成长!

五、教育反思

教育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事,不但需要我们运用好的方式方法,更需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教育的秘密在于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学生,才能接纳学生,教育过程中才会有耐性和韧性。每当我想放弃时,我就这样想:她是我的教育对象,我正在研究怎样才能教育好她。这样我就会慢慢静下心来,用心去做,耐心去教。做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还有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气得你吹胡子瞪眼,事情还是搞得一团糟。

花儿需要精心呵护才会绽放异彩。投入百倍爱心,真情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轻言放弃,在爱的滋润下,留守儿童的梦想同样是绚烂的!

2013年10月15日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粟喜莲

一天下课没多久,班里一个同学哭着跑进办公室告诉我:“老师,老师,赵伟把我的笔弄坏了,那支笔是我妈妈卖给我的生日礼物。”我叫她别急,慢慢说清楚。她说:“下课了,我忘了放好那支笔,就去上厕所,回来时看见赵伟拿着我的笔在桌子上画,我很生气,就要去抢回来,他把笔向高处一抛,笔掉到地上坏了,写不出字了。”说完哭得很伤心。我先安慰她几句,就把赵伟找来了,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那支笔我喜欢,就拿了写几下,”“那你为什么把笔向上抛呢?”“看她能不能接住。”“现在笔掉下来摔坏了,你说怎么办?你知道那支笔是她妈妈送她的生日礼物,是她的心爱之物吗?”只见他表情闪过那么一丝偷笑。一个二年级的学生,那一抹偷笑,让我心寒,为什么?这就是一个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一个留守家中由爷爷奶奶看管的孩子的心理,那一抹偷笑,让我读到了他内心的不满、冷漠,别人得到的母爱触到了他的痛楚,他没有母亲,从没有得到过这种母爱。有爷爷奶奶的爱也不能代替的那种爱,她的心里在开始变化,引导得法,还来得及转变。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可忽视,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的性格怪异,内心的孤寂、冷漠。他们渴望关注,所以常以一些搞坏,恶作剧或违背正常人心理的行为来引起关注,以达到他内心的平衡。这样的留守儿童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到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要改变现状,就得综合治理,方能解决问题,要帮助家长克服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要有教子成才、教子成人的远视目光;学校要建立以小单位的学习互助小组,帮助留守儿童搞好学习,多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校外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及时与他们沟通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的人格。

习惯和学习品质,培养其健全2013.6.13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陆桂梅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校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案例描述

蓝同学,11岁,留守儿童,是个学英语困生,父亲常年外出打工,由妈妈抚养。这个孩子缺乏自信心,热爱学习,很腼腆。学习成绩很一般,书写潦草,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没有热情。犯了错误时,总为自己找理由。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蓝某的父亲常年外出打工,蓝某的生活起居由妈妈照顾,妈妈整天玩麻将,不按时照顾蓝某的生活。致使蓝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一切都很冷漠。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亲常年在外,妈妈整天玩麻将,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妈妈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亲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妈妈整天不务正业,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家访制度。每教一个班级,我先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尤其是留守儿童的详细联系方式。发现学生有任何问题,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家访时一定要防止假象,隔代爱,经不起孩子的哼哼,当老师去家访时,监护人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见了老师直说孩子在家表现都好等等,敷衍老师,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在害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方法是:一是询问监护人,二是询问其他学生的家长,三是询问同村的学生。

2、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教育程度。孩子受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农村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平时只管吃穿,孩子犯错,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顿完事。平时忙家务,闲了打麻将。我有空就和监护人聊,让他们明白孩子现在是受影响的关键时刻,所以,不要溺爱,留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同时也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联系,让他们有空就回家,抽空给孩子打电话,问问身体,问问学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爱,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人疼人爱的孩子。不能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蓝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该同学比以前乐观了,上课大胆主动发言了,且也回答问题也对了,更自信了。老师及时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有优点,帮他们树立信心。

3、班级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让其他同学主动地去和这些孩子沟通,在生活学习上予以照顾,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4、爱心,耐心、宽容。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真心换真心;耐心换进步;宽容换回报。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蒋某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逆反心理在减弱,刻苦学习。走进孩子的心理,还很难,他们总不愿跟老师说他们的心理想法。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目前小城镇的社会教育还很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高度重视,去研究去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想方设法,寻找策略,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情去感动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使他们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明净的天空,在美好的花季放飞理想和希望,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面对留守儿童,请多运用一些教育智慧。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陈剑飞

据调查统计,我班28位同学中有13位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 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对他们的教育常常让我伤透了 筋,就拿王某(化名)来说吧。

王某 男10岁,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照管。

其表现如下:不遵守校规校纪,说谎,小偷小摸;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 我行我素。

问题分析: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 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王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将王某寄宿于爷爷家中,致使王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即使托付于祖辈,这种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而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

(4)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目前小城镇的社会教育还很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 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 效果:

1、用“爱心”换起信任。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孩子还小,对父母的依赖更强烈,然而,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孩子的心灵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呀!为了让小朱甲对我有依赖感,我时常把家里好吃的给他拿来,课余时间把他带到办公室让他尽情的吃。周末,我把他带到家里让他感受家庭的温暖,并带他去公园、书店,让他那颗孤独的心得到安慰。渐渐地他对我解除其 戒备心理,把我当成了朋友,甚至妈妈。正如他日记中写到:“陈老 师的爱像妈妈一样,使我终生难忘。”

2、用耐心督促进步。作为留守儿童,是家里近乎于无人管理的真空,更何况王某住在爷爷家。所以他的自由空间太大了,作业常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很难保质保量。面对这种情况,我先是在教室组成接对子的活动,想搞“一帮一一对红”,没想到王某根本不把帮他的同学放在眼里,一周下来,涛声依旧,一次作业都没完成,害得帮他的同学哭了好几场。没办法,干脆把他绑到我的腰带上。每天和我的孩 子一起写作业,我每天坚持检查耐心讲解纠错。这方法坚持一个学 期,王某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改观,上网吧的次数也减少了。

3、用读书促其成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的精神食粮”、“读书使人明智”……有关读书的名言太多,但这位王某从小就在离开父母的环境中疯跑,他能沉下心来读书吗?我带着满腹的疑问决定试试。我把王某带到书店让其自己选择他喜欢的书,并出钱买下来当作礼物送给他。没想到,疯小子王某慢慢地喜欢上读书。上学期 他写的读书笔记还被我特意打印贴到教室的展板上。

总之,教育后进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不能着急,更不能 粗暴,只要你把爱的春风吹送到他的心里,他的心中一定会起“波澜”。祝愿我们的王某越走越远。

2013年10月

案 例 分 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刘桂凤

陈珍妮,女,11岁,陈珍妮同学上课比较认真,特别是在我的数学课堂上表现相当出色,酷爱数学学科,却不喜欢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方面找不到自信,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

一、案例分析:

1、亲情的缺失:

陈珍妮同学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尤其是近两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陈珍妮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上偏科:

今年开始,或许是因为我上她们班的数学的缘故,陈珍妮同学特喜欢数学,但是却不喜欢英语,英语成绩直线下降,走访该班英语老师才得知,原来陈珍妮同学上英语课一点都不认真,据其他同学透露,她整天都只学数学,从来不看其它书。所以,偏科现象就出现了。

二、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陈珍妮,和英语老师一起交流管理办法,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帮助其想办法,竭力为其解除学习英语上遇到的困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在英语学习上自卑的陈珍妮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2、尽力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由于自身病痛的原因和隔代观念差异的原因,对陈珍妮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此,我特意与其祖父母一起分析和探讨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安慰并鼓励他们坚强的站起来,度过难关;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通过这些,消除了隔代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家人虽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三、个案教育指导结果:

1、在思想道德方面:

前面已经说过,陈珍妮同学在教育之前,除了存在较重的焦虑感和孤僻感之外,并无道德上的较大缺陷。通过学校、家庭两结合的教育,现在的陈珍妮已经变得非常的开朗,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喜欢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与外人分享或分担,特别尊重老师和长辈,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提高。

2、在学业能力方面:

刚入六年级的陈珍妮,在学习上不能找到任何自信,现在,同学们不仅推举她当数学科代表,而且非常推崇她在学习上的方法和干劲儿,英语也进步不小,可以说,陈珍妮同学的学习精神已感染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她在学习上的进步真有些令我吃惊。

四、个案教育启示和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

从陈珍妮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在学业能力方面,她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其核心而言,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爱可以带来不可以的可以。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韦美芬

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大城市里打工,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现在,在我们如此享受着这些便利时,我们也想一想那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那些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相伴的则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他们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关心,而且还要担负起生活的重担,早上,很早就起来做饭,然后去上学,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使他们过早背负起生活的重担,脸上也少了笑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班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覃荣彪。

性别:男。年龄:12岁。

合山市上塘小学六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学习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离异,双方常年外出打工,对孩子缺乏管教、推卸责任。孩子由于长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生活、学习失去了信心。孩子长期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对孩子缺少沟通,隔代教育,精神上得不到满足。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父母离异,家里还有一个哥哥,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年纪已大,而且文化素质较低,对孙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孙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爷爷奶奶也感觉对孙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覃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爱,无人管教,爷爷、奶奶隔代教育,造成他凡事随心所欲,过于溺爱,过于放纵,使好吃懒做。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覃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父母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他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他们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了传授,并让他们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某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广西合山市上塘 小学 农志娥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对我班的一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黄某,男,12岁,父母离异后另组家庭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姥姥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畏难心理。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加上没有人约束,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好像班级里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没关系,逃避一切,游离于班集体和同学之外。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黄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姥姥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凡事都迁就着孩子,导致黄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黄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懒惰和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姥姥交谈,同时我对黄某提出以下建议:

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①利用表扬树立信心。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

②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四、辅导效果

经过我和孩子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时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1、虽然在生活上仍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努力去做。

2、他已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有待提高,但能按时完成作业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3、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

五、个人体会

孩子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到给孩子自信就是给孩子成功的钥匙,而孩子家长转变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使我想到高尔基说过的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要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有信心转变黄某,让他健康茁壮地成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来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谢丽华

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杨罗意,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奶奶;

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离异多年,妈妈长年外出打工,他自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其只管吃饱、穿暖,不知道如何关爱孩子身心健康和关心他的学习。而爸爸对他的教育简单而粗暴。

一、个性特特征:杨罗意调皮、好动,自理能力差,个人卫生差,性格执拗,野蛮、脾气暴躁,自卑、自闭。上课不听讲,总是搞小动作或招惹别人,不完成作业。经常打同学,班里的同学都不愿跟他玩。

二、原因分析

1、父爱、母爱的缺失。杨罗意的爸爸、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妈妈到东莞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2、由于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杨罗意的奶奶 对这个孙子是打心里爱他,但是却不知道以何种方式来爱他,缺少严格的监督。只是一味的迁就他,致使他任性、蛮横。

3、由于离异,杨罗意的爸爸性格暴躁,对他的教育方式总是打骂,受爸爸的影响,他在与同学得交往中,遇到同伴的排斥时就会大打出手,而他的违纪行为遭到老师的批评时,加剧了他易暴易怒的情绪。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我主动和他接近,了解他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及时的帮助他,经常和他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已填补他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要求他的奶奶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与他爸爸沟通,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能是简单而粗暴的打骂;并让杨罗意的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他联系,关心他的学习、生活,让他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

3、教给他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或向老师和朋友倾诉。

4、鼓励同学与他交流和玩耍,帮助他 对学习产生兴趣,使他在学习、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

四、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杨罗意打人的现象明显少了,课堂上的小动作也不那么多了,基本上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偶尔也能举手回答问题,也学会了与同学相处。虽然取得一些进步,但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会尽最大能力去帮助他取得更大的进步。

2013年10月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党良英

蒙晓虹同学,女生,父母在广东打工。她为人开朗,学习勤奋,在班里担任班长,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是个有上进心的学生。精神面貌很不错,喜欢参加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热爱关心集体。在家里有爷爷和奶奶照顾。她跟父母经常电话联系,父母寄来的生活费够用。在第三阶段调查时她人很懂事,思想稳定,学习成绩非常优秀。

谢湘芸同学,女生,父母在广东打工。她人很聪明,能遵守学校纪律,爱学习,学习成绩中等。但个性有些偏激,爱发脾气,有时与同学争吵。由于父母在广东买了房子,又生了个小弟弟。因此对她不大关心,有时生活费也不寄回来,造成生活困难。她曾几次在问父母不得生活费的情况下跟父母吵架。责问父母为什么生了她又不养她?她跟奶奶生活,有时靠奶奶向亲戚借钱来交学校的伙食费。她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都非常大,对学习的影响很大,曾有放弃读书的念头。第三阶段调查时她人很聪明想通过读书来谋求自己的出路。经受住了父母不够关心,钱不够用的考验。她的独立能力增强了。

潘小锋同学,男生。父母在福建打工。今年父母从福建回家过年,该同学显得很开心,笑容灿烂,对生活从满信心。他为人比较开朗,做事认真,肯帮助他人,人缘好。他有时很想念父母,这对于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学习成绩不够好,主要是因为基础差和学习方法不太对。第三阶段调查时他人看上去还是小个子,有点孩子气。因为想父母还影响到学习。学习成绩在班里排中等,学习是相当勤奋,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成绩还是上不去。他读书的理想很坚定。

罗阮楠同学,男生,父母在广东打工。他个性比较老实,父母不在身边个性变得更加沉默内向。学习上缺少上进心。对于作业,老师督促就写,不督促就不写,很被动。原来在家跟姐姐生活,现在姐姐也外出打工了。他在家的时候自己买菜,自己煮自己吃。生活上有点孤独。父母正常寄钱回来。第三阶段调查时他已经读到了 下学期,人已经长成了大个子,显得成熟多了。他此时思想比较稳定,已经习惯了父母在外打工。朋友也比较多,生活不再孤单。他在课堂上还是比较安静,学习成绩不好,不想追求提高成绩。现在在家的时候跟阿姑吃饭。总的来说他适应了留守儿童的生活。

从以上的情况看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影响并不很大。主要原因是首先在经济上父母寄回的钱足以支付生活和学习的各种开支。其次在心理上父母很关心孩子,他们经常电话联系,交流情况。距离上的遥远,并没有让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隔阂。最后孩子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过得不错。学校领导的关怀,老师的关心和同学们的帮助让他们健康的成长。象他们这样的情况占我校留守儿童的10%。

有的留守儿童的情况比较严重。主要是父母外出打工后,第一在经济上父母寄回的钱很少造成了生活困难。第二因为父母对她不关心,她跟父母甚至吵架,双方心理产生了隔阂,给她精神上带来很大的压力。他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个例。

有的留守儿童的情况是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父母外出打工给留守的孩子带来很多孤独与烦恼,有时候隐藏在心里,老师很难发现。象蓝顺杰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最值得我们关注,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意义重大。

第三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韦美芬

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大城市里打工,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现在,在我们如此享受着这些便利时,我们也想一想那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那些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相伴的则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他们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关心,而且还要担负起生活的重担,早上,很早就起来做饭,然后去上学,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使他们过早背负起生活的重担,脸上也少了笑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班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覃荣彪。

性别:男。年龄:12岁。

合山市上塘小学六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学习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离异,双方常年外出打工,对孩子缺乏管教、推卸责任。孩子由于长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生活、学习失去了信心。孩子长期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对孩子缺少沟通,隔代教育,精神上得不到满足。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父母离异,家里还有一个哥哥,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年纪已大,而且文化素质较低,对孙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孙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爷爷奶奶也感觉对孙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覃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爱,无人管教,爷爷、奶奶隔代教育,造成他凡事随心所欲,过于溺爱,过于放纵,使好吃懒做。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覃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父母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他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他们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了传授,并让他们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某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四篇: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随着经济地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弥补他们缺失的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就我班留守儿童的教育,说说自己的做法。

老师,我来当

新学期伊始,我在班级宣布要临时选几个同学担任小组长。话音刚落,便从教室后传

来:“老师,我来当。”寻声望去,原来是柳平。

柳平是我班留守儿童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他一直由外公和妈妈在家带着。他特别聪明,可行为习惯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每一天的衣服不见他穿整齐过;上课时不时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似乎心中揣着一只小兔,总也安静不下来;下课时总喜欢和同学打闹,几乎天天都有学生向我诉说他的不是;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总是马虎行事,潦草完工;不管做什么事都是热情有余,坚持不足。上学期在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帮助之下,语文、数学均得了93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大进步,我知道他到现在还骄傲着呢!如今,他想当组长就给他一次机会吧!于是,我说:“好的,第八小组就由柳平担任组长。”接着我给每一个组长提出要求:“组长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争取比组员做得好。首先书写要工整,作业要按时并保证质量,要给组员做好榜样。接下来的日子就看各位组长的表现了。”

第一天当我看组长的作业时,发现柳平的作业和以往换了一个模样,字迹隽秀,看上去挺舒服的,顺势夸夸他:“好样的,继续加油!组长就要做好表率。”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但我从心里知道要让柳平变个样,得长期坚持,不断给予鼓励。

在周五的班队干部竞选会上,柳平又主动申请担任班队干部。由于他的体育比较好,孩子们一致推选他担任体育委员,他高兴地接受了。

尽管在检查眼保健操时,柳平站在台前腰挺得还不是很低直,但我相信有我们大家的信任与鼓励,未来的日子他一定会进步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时不时地与他沟通交流,让他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的优势。当发现他进步时,给予鼓励;当发现他又要偷懒,又想懈怠时,及时给予鞭策。还记得那次运动会,柳平由于调皮,在玩单杠时将手拉伤了,苦苦训练却没能进入比赛现场。看到他沮丧的样子,我语重心长地说:“你看,这就是你的特点,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想想你为之付出的汗水,值得吗?”眼泪在他的眼眶地打着转,我知道他心里特别难受。拍拍他的肩膀说:“相信你会从中吸取教训的,以后的机会还有很多。不管做什么事都尽力把它做好吧!”他用劲地点了点头。

“老师,我来当!”我多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这样响亮地回答。现在班级中留守孩子中有一部分特别胆小,也许是自卑使得他们总不敢自信地将自己的小手举起;也许是害羞,总是怯怯地将手举起又匆匆地放下。尤其是单亲家庭的留守孩子更显得沉闷,每天看到我班的李江等孩子呆呆地坐在座位上,郁郁寡欢的样子真的好让人心疼。面对他们,我总是想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一份关怀,让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欢蹦乱跳,一样阳光灿烂。每次总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们;总把鼓励的话语送给他们;总是和孩子们一起谈天说地,让他们的心慢慢亮堂起来。

“老师,我来……”我期待着每一个孩子都能如此自信,如此神采飞扬!案例二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唐虎虎

年龄:13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唐虎虎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唐虎虎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唐虎虎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唐虎虎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少年儿童。姓名:刘鑫磊 性别:男 年龄:八岁 一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个案分析

刘鑫磊今年八岁了,在家里有个姐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行我素,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不做,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刘鑫磊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刘鑫磊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刘鑫磊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刘鑫磊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班上还很调皮,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有较大的进步。“问题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张杰

性别:男 年龄:11岁

河坝子小学五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张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3.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两个月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某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门功课,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

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老师,我来当

中心校:邝凤英

新学期伊始,我在班级宣布要临时选几个同学担任小组长。话音刚落,便从教室后面传来:“老师,我来当。”寻声望去,原来是贾林菲。贾林菲是我班留守儿童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他一直由外公和妈妈在家带着。他特别聪明,可行为习惯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每一天的衣服不见他穿整齐过;上课时不时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似乎心中揣着一只小兔,总也安静不下来;下课时总喜欢和同学打闹,几乎天天都有学生向我诉说他的不是;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总是马虎行事,潦草完工;不管做什么事都是热情有余,坚持不足。上学期在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帮助之下,语文、数学均得了93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大进步,我知道他到现在还骄傲着呢!如今,他想当组长就给他一次机会吧!于是,我说:“好的,第八小组就由贾林菲担任组长。”接着我给每一个组长提出要求:“组长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争取比组员做得好。首先书写要工整,作业要按时并保证质量,要给组员做好榜样。接下来的日子就看各位组长的表现了。”

第一天当我看组长的作业时,发现贾林菲的作业和以往换了一个模样,字迹隽秀,看上去挺舒服的,顺势夸夸他:“好样的,继续加油!组长就要做好表率。”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但我从心里知道要让贾林菲变个样,得长期坚持,不断给予鼓励。在周五的班队干部竞选会上,贾林菲又主动申请担任班队干部。由于他的体育比较好,孩子们一致推选他担任体育委员,他高兴地接受了。尽管在检查眼保健操时,贾林菲站在台前腰挺得还不是很低直,但我相信有我们大家的信任与鼓励,未来的日子他一定会进步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时不时地与他沟通交流,让他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的优势。当发现他进步时,给予鼓励;当发现他又要偷懒,又想懈怠时,及时给予鞭策。还记得那次运动会,贾林菲由于调皮,在玩单杠时将手拉伤了,苦苦训练却没能进入比赛现场。看到他沮丧的样子,我语重心长地说:“你看,这就是你的特点,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想想你为之付出的汗水,值得吗?”眼泪在他的眼眶地打着转,我知道他心里特别难受。拍拍他的肩膀说:“相信你会从中吸取教训的,以后的机会还有很多。不管做什么事都尽力把它做好吧!”他用劲地点了点头。

“老师,我来当!”我多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这样响亮地回答。现在班级中留守孩子中有一部分特别胆小,也许是自卑使得他们总不敢自信地将自己的小手举起;也许是害羞,总是怯怯地将手举起又匆匆地放下。尤其是单亲家庭的留守孩子更显得沉闷,每天看到我班的帅杰等孩子呆呆地坐在座位上,郁郁寡欢的样子真的好让人心疼。面对他们,我总是想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一份关怀,让他们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欢蹦乱跳,一样阳光灿烂。每次总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们;总把鼓励的话语送给他们;总是和孩子们一起谈天说地,让他们的心慢慢亮堂起来。

“老师,我来……”我期待着每一个孩子都能如此自信,如此神采飞扬!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河坝子小学:刘万洪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张锦川 性别:男 年龄:十岁

三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张锦川同学今年十岁了。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锦川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张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

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让我们一同关心留守儿童

河坝子小学 刘鑫

案例 王思雨 性别:女;年龄:11岁;现双龙小学四年级就读

她是我班上一位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由于学校的用水非常困难,无法供应学生的开水,她只能从家中带水来喝。她长得十分瘦弱,皮肤白白的,穿着比较干净漂亮,梳着细细的小辫。她的身材比较矮小,由于这个原因,她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该女生学习成绩较好,书写工整,尤其是写作能力很强,常常受到同学的夸奖。不过,王思雨的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玩耍。她性格内向,常常一个人站在教室里望着操场发呆。她的脾气很犟。第二周星期二,她的亲妈妈来看她,她居然躲在教室里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泣,我与数学老师费尽周折,才把她请出了教室,让她与妈妈见面。结果,她泪流满面地对我们说:“老师,我恨她。我不愿意看见她”说完,就迅速地跑回教室再也不肯出来。我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什么不亲近自己的妈妈?让我们百思不解。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决定走访该学生的家庭,了解她在家的具体表现。

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王思雨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在她7岁时,父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离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她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从此以后,王思雨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顾下,渐渐长大了,也慢慢地懂事了。奶奶告诉我们:“她爸爸妈妈没离婚前,王思雨整天笑呵呵地,又会唱歌,又会跳舞,乖得很。我们一家人都把她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哎,她爸爸、妈妈离婚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与我们说话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孩子心思太重了,她的逆反心理太强,动不动就发脾气。要不就不吃饭,或者不去读书。她爸爸忙于生意也很少回家,偶而打电话回来,她也不愿意接电话。”就在我们家访时,王思雨在一旁默默无声地写作业,写完以后,又帮奶奶扫地、带小妹妹。

回校以后,我有意识的组织了一次“悄悄话”写作活动。在日记中,王思雨告诉我,她恨妈妈。原因是:妈妈不该离开爸爸,不该扔下她不管,她觉得爷爷奶奶才是她最爱的人。每当她看见别的小朋友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就更加讨厌妈妈。她说:“老师,我从不告诉别人这些话,你要保密哟。同学们知道后一定会笑话我。”看到她稚嫩的话语,我的内心掠过一丝沉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他们又有异于其它儿童的心理,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广泛关注的教育问题。作为班主任,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采取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首先,培训家长。一开学,通过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让他们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如《怎样教育独生子女》、《怎样使你的孩子更聪明》、《父母必读》等。过家长会集体培训通,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感受和方法,使他们懂得科学育人的方法。待他们远走他乡时,对家长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与孩子联系时,不要只打电话,多写信,这样孩子想念父母时,便可以读父母的信,感受父母就在身边,从而体验父母的爱;也要求孩子们常常给父母写信,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同学、老师,从而拉近父母、孩子之间的距离,消除“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然后,通过加强班级体建设来消除“留守儿童”的异常心理。在班级体广泛开展各种集体活动,比如齐心协力体育活动,拔河,打乒乓球等形成团结奋发的集体气氛;故事演讲,手抄报等比赛促进同学们心理健康发展。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小学生守则》

和《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全体同学“干好自己的事,管好集体的事,关心别人的事”。第三,搞好学生的个别教育。作为班主任老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提高学生个别教育的能力。在学生行为异常时,能及时了解其心理原因,对症下药,及时矫正。

通过这些工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留 守 学 生 个 案

河坝子小学 刘志祥

一、该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张勇、男、11 岁。该生家庭贫穷,父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母早年离家出走,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自接手该班近一年来,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显得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突出表现为在各种活动和机会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并经常捣乱,故意搞破坏,并煽动其他同学参与他的破坏活动。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张勇和他的家人。我发现张勇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1)、长辈的关心无门

爷爷奶奶对张勇这个孙子是打心里爱他,但是却不知道以何种方式来爱他,缺少严格的监督。作业不认真完成,喜欢抄作业。(2)、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张勇自小缺少父爱和母爱,家长很少和儿子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很少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遇事缺乏耐心,就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3)、内心深处的自卑 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得张勇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不愿和同伴交往,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并且他觉得没人注意他,就故意搞破坏想引起别人的注意。通过以上分析,我发现张勇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张勇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

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张勇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并通过电话与张勇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爱要有针对性。同时我对张勇的家长提出建议:

a、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b、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暗示他放弃和责备。

c、不要把孩子守在自己身边,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d、父母要经常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乐趣。

为了让张勇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在学习、各种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a、利用表杨,树立信心

针对张勇在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其表扬,让他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逐步树立自信。b、针对实际,设立目标

在张勇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学生最起码的任务。为了不让他感到这个要求高不可攀,我和他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

四、辅导效果 :

经过我与张勇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时间来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a、虽然偶尔还是有时在生活上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在努力去做。b、张勇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按量完成作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c、能经常看见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跃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

五、个人体会:

张勇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给孩子自信就是给了孩子成功的钥匙。而张勇家长的转变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让我联想到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一言以蔽之,“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现状令人堪忧,不是那一个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完全解决好的。对张勇的教育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留守学生”在等待接受教育。“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来关注。双龙小学五年级留守儿童个案

王洪海、男、12岁、1996年12月出生。现住双龙村4组 家里共5人,有父母、爷爷、姐姐。爷爷和他们没有血缘关系,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父母都是外地人,母亲是四川甘洛少数民族,经过两次迁居:第一次迁居眉山柳圣,第二次迁居河坝子镇双龙村4组爷爷家落户。家离双龙小学很近,约300米左右。孩子上小学很方便。

家里不富裕,房屋是砖木结构古老式的小青瓦房,共有6间,还比较宽敞,2007年下半年家里修缮“地坝”——晒场花去几千元,为了能多挣些钱。本学期刚开学,父亲就外出打工,由于没有什么手艺,只能在建筑工地上打杂活,据王洪海说:他父亲是去山西打工了,建筑活有时忙、有时闲,干活儿忙时就没时间打电话回家,如果不忙时就会打电话回家,都是父亲接的电话,到5月份父亲共打了两三次电话回家,每月一次。估计要暑假或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平时,王洪海的爷爷也在县内外出务工,在家里住的时间也比较少。两个孩子都由其母亲监护和管照。

王洪还其母,小学文化程度,对子女的学习辅导方面有很大的困难,在加之家里杂活和田里农活几乎由他一人承担,虽然两个孩子也会下田地干活,毕竟是力所能及之事,所以,她肩上担子也非常之沉重,很少有时间去辅导,只能千嘱万咐孩子在校一定专心听讲,好好学习。她很关心孩子在校学习,活动情况,每期差不多都会来学校5、6次。向老师询问了解王洪海在校情况。

王洪还性格比较外向,贪玩好耍,比较调皮,他左耳听觉不太好,听得不是很清楚。我把他座位安排在三、四横排,较靠前的位置。由于他家离学校近,我跟他商量,希

望他能为大家服务,每天早晨开门,下午放学锁门。他同意,而且做的很好,很认真。多老师吩咐的任务或安排的工作他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但是,家庭作业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我调查和家访发现,他学习基础一般,尤其是数学基础还比较差,学习习惯也差,书写也差。在学校里,遇到不懂的问题,一般都是去问组长或其他同学,而很少问老师。在家时问他读初二的姐姐。但王洪还又不主动招呼请教其姐姐,所以,他姐姐有时候不给他讲解,让其自己做。遇上周末或放假时,他把多天的作业或事情堆放在一天做,导致忙中出乱,出错。做家庭作业时常常边看电视边做作业,不专心,不仔细,一心二用,有时早晨上学前,有时上学前不洗漱,花着脸就到学校了,家访时,我当着王洪还及其母亲的面,批评教育了王洪海,苦口婆心地和他交谈,希望他明白父母的辛劳以及他们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希望他能改掉那些坏毛病和不良习惯,他点头同意。第二天在学校里我有找其谈话,交流,语重心长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看他样儿,似乎也明白了些什么,从近几个星期王洪海的表现来看:作业书写较工整了,家庭作业都能每日下午完成,上课有时候举手发言了,更讲个人卫生了,没有出现不洗脸就上学的现象,农忙时,回家还下田帮母亲砍油菜,老师和他父母都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希望他再接再历,以后的进步更大。

由于家庭经济不宽裕,王洪海的零花钱很少,除了买正常用品外,母亲每月给2-3次零用钱,每次就1-2元,零花钱大多时候是来买零食吃掉了,一般情况下,王洪海很少向其母亲开口要钱,还是比较懂事的,比价节约的,作为班主任,我希望王洪海能自主,自爱,自强不息,在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一些,在生活道路上走的更稳、更长一些!

双龙小学五年级班主任 罗洪斌

留守儿童案例 河坝子小学王淑华

杨勤,是我班上的一名留守儿童。男,现年12岁,读六年级。他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学习成绩在班上居中,不上不下,七八十分。思想上没做过什么突出的好人好事,也没有大的违纪情况,选择他作为我个案的对象,缘于一次他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后,我们之间的谈话。以下是我了解到的有关杨勤的情况。杨勤的父母在他读一年级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他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会给他饭听吃,给他衣服穿,要用零花钱时他就给爸爸打电话,爸爸会通过邮局寄钱回来。因为爷爷奶奶还有其它的孙子,不能只给杨勤用,不给其它孙子用,而都给的话他们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爷爷奶奶七十多岁了,还做了他们自己的包产地和杨勤一家四口人的地,共六份包产地,大约有七亩田地。家里的农活杨勤算的上是一名主力了。什么犁田,插秧,割麦子,打菜子,打谷子…...什么农活他都会,是个非常勤劳的孩子。一次他未完成家庭作业,我检查后问他为什么,他说忘记了,劳动节回家忙着打菜子,原想晚上做,结果晚饭后,不知不觉睡着了。我没舍得批评他,他是累了,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我还怎么忍心再去批评他。事后,我给他外出打工的父亲打电话,他说工作忙走不开,我真想骂他,骂这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是我不能骂,只说找到钱了,寄些钱回家,请邻居帮着做一些农活,不要让孩子累垮了。

我问杨勤,除了家里的活和完成作业外,家里不忙时玩些什么?他说一般都在家里,爷爷奶奶允许的话可以到同学家里下下棋,喜欢和父母也不在家的同学一起玩耍,免

得看到别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样子心里不好受。

杨勤的父母带着10个月大的妹妹一起在成都打工,爸爸在工地上做泥工,妈妈在租的房子里带妹妹,找得钱也不多,差不多只够他们在成都的花销。杨勤的妈妈已经一年多没回家了,因为带着小妹妹回来不方便,爸爸在杨勤很想他的时候给他打电话才会安排好时间回家一趟。

这就是我了解到的杨勤的情况,每个留守儿童都有着自己的心醉和泪水。我问杨勤什么时候感觉最幸福?他说,6岁时,爸爸妈妈暑假牵着他的手一起在成都的大街上买冰糖葫芦吃的时候。衷心地希望所有留守儿童都能不再孤独地守望,能和父母早日团聚在一起。

第五篇: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杨燕珍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性格特征,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校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案例描述

陆同学,男,12岁,留守儿童,是个学困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个孩子非常的内向,说话声音很小很腼腆。成绩很差,书写潦草,个人卫生极差。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没有热情。犯了错误嘴硬,不承认错误,反抗心很强。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陆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致使陆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一切都很冷漠。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其监护人只是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学校教育鞭长莫及。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对结对子的每一个留守儿童,我先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发现学生有任何问题,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家访时一定要防止假象,隔代爱,经不起孩子的哼哼,当老师去家访时,监护人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见了老师直说孩子在家表现都好等等,敷衍老师,但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在害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方法是:一是询问监护人,二是询问其他学生的家长,三是询问同学。

这个陆某,星期天到同学家里写作业,共两三个同学,陆某偷拿了这家一盒烟,在这个孩子家吸了一根,剩余的装到自己的书包里。周一时,一个学生在班里说陆某抽烟了。很快就传到了我的耳朵。我随即叫来陆某,问其是否抽烟,谁料他大嗓门的喊,我没有,我没有。我是软的硬的都用了,但他就是不承认。我只好叫来其他的几名同学,来个当面对质,最后陆某没办法,只好认错。我随即召开班会,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然后,我给陆某的监护人打电话说这事,但监护人只是说孩子平时挺好的,家务忙,有空再好好教育,让老师多用心。

2、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了一个家庭的教育程度。孩子受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由于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同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平时只管吃穿,孩子犯错,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顿完事。我有空就和监护人聊,让他们明白孩子现在是受影响的关键时刻,所以,不要溺爱,留心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同时也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联系,让他们有空就回家,抽空给孩子打电话,问问身体,问问学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爱,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人疼人爱的孩子。不能过分依赖学校教育。陆某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该同学比以前乐观了,上课也主动发言了。老师及时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有优点,帮他们树立信心。

3、班级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让其他同学主动地去和这些孩子沟通,在生活学习上予以照顾,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4、爱心,耐心、宽容。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真心换真心;耐心换进步;宽容换回报。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陆某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逆反心理在减弱。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高度重视,去研究去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想方设法,寻找策略,用心去关爱他们,用情去感动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使他们拥有和其他孩子一样明净的天空,在美好的花季放飞理想和希望,最终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下载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广西合山市上塘 小学 农志娥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留守......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合集]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每一朵花都有结果的心 尹庄小学杜瑞平 每朵花都有结果的心啊!老师更应该学会尊重,尊重每一朵花,哪怕这朵花只是一朵不起眼的野花,或者仅是一株狗尾巴草。 每年......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行流中学 司林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留守儿童是典......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杨忠宝是班里一个有名的“另类学生”,父母离异,他大部分时间是和奶奶在一起的,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奶奶年纪较大,忙于家务,对他疏于管理,导致该生学习习......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及阶段性小结

    案例一 章村小学 邱浩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郎周奇 性别:男 年龄:十一岁 安吉县章村小学四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1 与爱同行 赵贺维 教育历来倡导一个真爱,但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有时也会失误,不是因为爱的不真,而是太认真了,一动真就十分敏感、计较,就会抓住学生的错误狠......

    案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http://lxks.offcn.com 【2017中公遴选·公文写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