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计划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计划
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丁爱莲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适应数字化生存新环境,正在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能否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面对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挑战,探究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可持续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为了完成本实验,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探究的形式与过程:
(1)长期合作探究
长期合作探究主要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为主,其主题内容较复杂,探究涉及面广,时间较长,一般要半个月或二个月不等,强调的是综合探究能力的培养。代表课例:《暑假里同学们在干什么?》《南极探秘》《水资源危机》等。
(2)短期独立探究:
短期独立探究主要以个人独立探究为主。一般需要1~2课时,主要以教师给出涉及面较小、有趣且具体的问题,学生选择其一开展探究,强调的是信息搜集、与加工能力的培养和依此获得自己结论的概括能力的培养。
(3)微格分步探究:
微格分步探究,对探究全过程进行分环节分步骤地进行指导与训练,如:对“发现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归纳信息”、“网上互动”等步骤进行指导,为探究学习的开展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达到了解和掌握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和探究学习的策略。
二、学习组织形式
1、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好几种,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是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实践显示,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不同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视角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
第1页
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荣辱同当。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习个体的特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为学习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空间。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例如,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小组的学生加入到合适的小组。各合作小组在选择研究问题时,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各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交流展示,将拓宽同学的视野。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外出实践活动、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等。在研讨交流阶段,合作小组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对你成果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质疑,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内容与方法的自我调控,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体验竞争与合作的微妙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的进步。
2研讨、交流的氛围
Internet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它可以提供了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辩论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相互协商,小组讨论、交流,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能从多调度地去思考同一现象或同一事物。通过这样的协作探讨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通过这样的研讨,把每个学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思维的严密性和与实际的切合性;在研讨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或质疑他人的观点、方法与过程。
3、教师的辅导策略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师的辅导作用,之所以提辅导而不提指导作用,是因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常要求学习者自己做出决定和自己决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指导和建议更多的是暗示性的而不是直接的,它只在学习者需要的时候才出现。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者最大限度的使用自己的认知资源和知识,作出适当的决策。
(1)、由于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教师在筛选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资源、传递学习资源方面的主导作用特别重要,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网络知识海洋中的“导航者”。
(2)、为了使辅导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
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3)、加强“异步”辅导。这里的“异步”辅导是指教师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提优补差的个别辅导。个别辅导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地实现,也可以通过Internet上的在线交谈方式实时实现。前者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后者可以得到教师的即时讲解。
4、学生的学习策略
(1)选题策略
主题的来源是根据自己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经过转化、提炼而形成的。
(2)收集资料策略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是资料的收集,由于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高低,学生可以根据他人提供的不同资源(本地资源、远程资源、泛资源),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自己动手寻找其他途径收集资料。
(3)合作学习策略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学生通常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需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这种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语言表达过程,会使得新旧知识更加交融整合,扩大了新知识的应用层面,同时学生还会根据别人正确的观点来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高层次的思维。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停地进行角色变换。一会儿是发问者(询问原由),一会儿是解释者,一会儿是协助者,一会儿是评价者。在磨合中训练其有效协作的技巧、沟通能力。这些技能不仅仅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东西,对于他们在社会上与朋友、家人和睦相处,以及对未来事业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4)以评价为导向的调控策略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在探究问题前,就告诉他们研究成果的评价方式,使之在整个主题研究的过程中,始终以评价为导向,及时调控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
(5)反思策略
反思是学习者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的策略。反思策略往往并不被单独使用,而是和其它策略一起使用,作为其它策略的一个部分。但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化认知的手段,我们仍然将它作为单独的策略来讨论。
第二篇:浅谈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
浅谈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
摘要: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素养,教会学生研究的方法,但最终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探究意识,以及运用网络环境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为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学习,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空间进行努力。
关键词:网络 探究性学习尝试 正文:
随着今天高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将冲击着整个世界,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如何将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网络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而这一切,都源于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性。
1、探究生成性。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创造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自主学习,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探索新问题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被那点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2、友好互动性。传统教学,虽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在一个空间,但在教学中相互之间的交互 1 却极为有限,教师没有办法去实施学生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广播式作用,学生很难有机会系统地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同班同学之间就学习问题进行的交流也是极少的,更不用说和外地的学生交流与协作;网络教学的设计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互助友好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以向提供网络服务的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技术而实现,可以在网络上讨论任何问题,于是学生不仅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消化和吸收;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
3、自主创新性。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让他们读相同的教材,听相同的讲授,参考相同的资料。教学的各种措施都是在同化人性,习惯于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来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可能完全获得满足,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即使是进行个别教学,也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为个别学生提供帮助。网络教学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在学习的进行中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利用网络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加讨论及获得在线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此外,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如专题网络、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题新闻、专业化的电子杂志等,这些网上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索性学习。
探究型课程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其注重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研究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的支持,网络拓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因此,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制订灵活的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恰当的学习评价,是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这里仅以我班的教学实验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学习网络资料的检索方法。
如果没有条件到大型的图书馆,就难以查阅到各种各样的资料。但我校已经有了网络资源,许多 家庭也已拥有电脑,只要接入互联网络,就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大量信息。资料性研究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熟识、利用、甚至参与创造网络资源。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各种特色网站、搜索引擎和在网络上检索资料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推荐的与学习目的有关的网站去检索资料,然后逐渐熟悉网络,从而学会根据学习目的迅速找到特色网站,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也可以利用关键词检索方法查找资料;还可以通过个性化网站来预定自己所需的资料。
首先要明确目的任务,这是有效地收集资料的前提。在大量的信息资源面前,如果学生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就不知道如何去选择信息,就如海中没有航向的小舟,随时会迷航,甚至会被“淹死”。因此,学生要学会分析资料性研究学习的问题的性质、目的,并据此确定收集资料的范围,然后去查阅有关资料。
其次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资料。例如,在我们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课探究性学习《健康的杀手》的教学活动中,先要让学生明确我们健康的杀手指的是什么,这样就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同学们要求了解人的健康和健康的杀手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怎样危害人的健康,从而找到远离或制止健康杀手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在查找资料的学习活动中,组员们不但理解了人的健康和健康杀手的直接关系,而且理解危害人的健康的间接关系,还要理解这些杀手对人的生存所产生的影响等等。同学们在网上所收集的“资料”不是仅仅停留于文字资料,它还包括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
二、学会加工、处理搜集到的资料
首先是鉴别和评价资料。这是要求学生学会判断资料的真伪和优劣。尤其是网络资料,它是宝藏与垃圾共存的信息源,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成了资料性研究学习的重要任务。鉴别和评价的内容包括:一是判断资料的真实、可靠和准确的程度;二是判断资料的价值的大小;三是判断资料的作用,即与学习专题关系的密切程度等。也就是分辨资料的正确与谬误、主要与次要、新颖与陈旧、深刻与肤浅的差异,以便对信息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其次是筛选和摘录资料。这是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资料,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选取资料中精华部分、具有特色的部分进行辑录或概括。要根据材料的重要性、特点、将来可能的用途来决定摘录的方法。例如,在《太阳》这一课中,学生们通过学习课文,提出了关于太阳系的不少疑问。于是,我让学生链接了关于宇宙星空的网站,通过检索,搜集到了不少关于太阳系的知识。
再次是分类和分析资料。这是要求学生对网络上收集来的关于太阳的资料进行分类(分专题)和分析研究。学生针对自己的质疑的问题,把资料分类,便于分析研究关于太阳的资料。他们把全部资料查看一遍,看资料是否足够。如果资料尚有缺漏的或不完整的,则需要进一步充实。在分析资料时,把整体资料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以便逐个加以研究,提高认识。在学习《太阳》这一课时,同学们将网络上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同学针对自己的提出的问题研究“太阳黑子”、“太阳的危害”,、“太阳系的奥秘”等资料复制粘贴到了word文档上,有的同学还制作成了电子小报。要弄清资料包含的“是什么”“怎么样”,还要深究“为什么”,以便发现和揭示其中的规律。
三、合作学习——分享和评议资料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搜集到的最有价值的资料供大家分享,也可以介绍对资料的综述或评价,还可以宣读自己的读书报告或小论文。有条件的可以做成幻灯片或网页,使交流更形象具体,范围更广。在分享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可以弥补个人学习的不足,进一步深化学习。
在研究性活动《健康的杀手》中,组员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合作汇报式的资料展示和交流。大家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将自己在网络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有的提出了杀手种种猜测和所支持的科学依据,并以小报的方式提出了自己小组的“保持健康远离诱惑”的倡议活动方案,供大家评议和讨论。
在学习《健康的杀手》这一课时,同学们将网络上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同学针对自己的提出的问题研究“吸烟的危害”、“吸毒的危害”,、“迷恋电子游戏的危害”等资料复制粘贴到了word文档上,有的同学还制作成了电子小报。要弄清资料包含的“是什么”“怎么样”,还要深究“为什么”,以便发现和揭示其中的规律。分享和讨论的方式,可以通过收发电子邮件、BBS论坛、留言等形式进行,也可以在班级教室中开展活动的方法,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也可以是学生自由的活动。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能够学习到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能够感受到自己学习所获得的成就感、喜悦感,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四、把握网络切入教学的时机,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科探究性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需要更为充足的交流与研讨的时空。学习者既需要同步的集中交流,也需要随时随地的异步沟通,既需要与身边的人合作,也需要更大范围内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讨论式、演示汇报式和模拟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将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师生直面交流的时空,在这类学习、探讨基础上的研究汇报总结,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类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安排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到网络实验室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加工。从教学的时效性看,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低效的,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学生的收获也不多。所以,这种教学方式更适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种训练课程。因为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理解是需要时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可“为网络而网络”。网络只是作为一种学习的辅助工具,对于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时机,更多地适用于课余时间(非实时性的),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资料和问题进行理解与消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网络教学在教育中的 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但是学生运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却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若能充分挖掘各学科探究性学习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设计符合各学科特点的探究性学习课题,把探究性学习与当前的教与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地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求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获取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提供给他们越来越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清楚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生活以及社会的联系。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探究性学习模式一定会更加科学、更加实用,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一定会有更深入的感悟、更快乐的成长。
作者:杨绍敏 滕州市善南街道善国苑小学 手机:*** 邮编:277500 工作单位:滕州市善南街道善国苑小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
单位:善南街道善国苑小学
作者: 杨
绍
敏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调查报告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人文科学系 093班 梁慧娇 0404309082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调查报告
网络环境应用于教育已经成为目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如何在网络环境中更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效率、效果,是当今网络化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来说,网络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它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要具备更强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持之以恒的精神。然而,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具备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背景
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体系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虚拟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据调查统计,大约17%的学生利用网络玩游戏,25%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聊天,30%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还有28%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听歌、看视频等其他活动。由此看来,大多数小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并不理想。由于网络上存在的各种良莠混杂的信息,也增加了小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的难度,甚至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此外,由于有了网络作为感情依托,学生与教师、家长的交流相对减少了,导致老师、家长难以体察和把握学生思想及情绪变化的轨迹,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规范的说教已经不能起到更好的成效,教师的主导地位严重受到冲击。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常见的问题
1、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活动难以控制
小学生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低,在网络环境下往往经不起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或浏览与学习无关的信息,导致影响学习,进而又影响身心发展,更甚者误入歧途。由此还引发了种种问题,如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伴随而来的则是责任感和责任能力的减弱。以下是对50名三~六年级小学生关于网络环境下学习活动的调查结果: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活动调查表
项目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总计
%%%%%
游戏246618
学习1088430
聊天2410824
其他4481228
由表可见,网络环境下高年级学生比中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现象相对较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龄较大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更难控制。
2、技能缺陷导致自主学习的中止
由于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理解程度的不同,有些软件功能、操作技能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有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无法控制,从而出现思绪开叉、做其他事情、放弃学习任务等现象。有些学生操作不当,导致引发更多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有占用了大量的有效时间,没有耐心的学生则索性中止学习活动。以下是对50名三~六年级小学生关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调查表
项目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总计
%%%%%
自制力低26141032
对网络环境不熟悉1042016 网络条件不足248620
家长不允许4681
432由于接近毕业,很多学生都是在家长的监督下学习,但高年级的学生自制力相对较低,即使家长督促得严格,仍有许多学生不自觉。而中年级学生对网络环境相对教不熟悉。
3、没有掌握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特点,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自主学习不仅仅是自己动手,还包含有自己动脑的的元素。但是有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并不清楚该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于是,当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则是表现出“观望”状态。也有一些学生虽然进入了学习状态,但是却不是自主进行的。那些不会的学生往往喜欢模仿同桌或者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这就与自主学习的主旨相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受到了破坏。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没有掌握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法。以下是对50名三~六年级小学生关于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方法的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方法的了解程度调查表
项目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总计
%%%%%
了解02248
有一点了解1010201656
不了解88101036
由表可见,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只有模糊的概念。而年级较低的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更是贫乏。
三、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对策
(一)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归根到底就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对学生而言,进行自我监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学习状况的反省和分析,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从而改进学习效果。在最初阶段主要依赖实行强制性措施,当学生渐渐具备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之后,逐步改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
网络上有许多学习资源,但同时也有许多的良莠混杂的信息。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在网络环境下容易“误入歧途”。这就需要有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需要在课堂上倾注大量的精
力。电脑的使用在大多数小学生看来是一件新事物,最开始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通过长期的训练来熟悉,而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在课堂上。小学生有比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的操作演示显得尤为重要。要针对学生的兴趣所在来操作演示,使学生建立起对网络学习的兴趣。经过长期的熏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对于个别差异较大的学生,应及时做好个别指导和示范工作。
对于家长而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需要在课后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最开始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在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以及自我调控的能力都不成熟。家长在进行监督、指导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并巧妙地引导孩子向正确的网络学习方向发展。
(二)有效改善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对策
1、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网络上以及班级里拓展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在课外活动中,学校可以举办演讲比赛、交流会等,让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互相交换意见、建议。也可以在学校网站提供一个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建议,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完善网络教学设备
由于小学生自觉意识较低,为了防止小学生浏览与学习无关的信息,浪费学习时间,大多学校的小学计算机教室并未向学生提供网络服务。这导致了一些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学校应当完善计算机教室的网络设备,适时地使用广播功能,适当地播放学生的画面,以及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其他功能来实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时修缮有功能缺陷的学生机,预防给学生带来操作上的不便。
3、鼓励更多的家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自主学习条件
由于互联网的全球化,以及计算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普及,现代学生的学习大多需要依赖计算机的操作和互联网的搜索。而多数家庭却未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导致学生的网络学习的条件受到了限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家长为孩子添置一台计算机,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轻松访问学校网站或者其他的学习网站,以便他们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四、结束语
如今,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中更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切实地提高学习效果,是今天网络化课堂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况且,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基于网络环境下及语文交互式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成都列五中学初中部
yoyo
摘要
自计算机和Internet诞生以来,短短几十年间,以计算机和Internet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迅速覆盖了全球范围内几乎各个领域的研究平台。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产方式。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信息时代,如何把握住契机,将信息技术和学校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构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学习理论,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的语文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打好语文运用的基础;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健康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以及有关的意志、态度、心理等非智力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联想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阐述通过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开展语文交互式学习活动,并形成相应的语文教学模式。利用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平台,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环境,语文教学,交互式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主义的教学思想越来越受到教育家们的关注,他们发现通过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能够给教学带来新的变革,为传统教育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与他人进行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提倡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与此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这样我们应该设计出的教学系统要能够让学生超越自己局限的认识,在社会交往中能够了解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从而形成对事物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尤其是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交往对象的交往中,有利于将潜在的发展去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成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并给教学模式带来新的变革。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老师传授知识,采取以“老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以同一种进度、同一种方法对全班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便老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难以实现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概念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点。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教学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学生主动建构,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得到解决。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并加以掌握。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交互式语文学习中老师的角色定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即老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众多的学生充当着传播对象的角色。教学中常以教师为中心。而在网络环境下,老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即老师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信息源,教学以“学生学为中心”。那么,信息技术能否取代老师的地位呢?答案是否定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老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老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老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搜索资源,如何把它们整合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总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老师角色定位发生较大变化。具体如下:
老师应该成为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者。老师首先应掌握交互式教学系统中的教学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其次,老师应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将教学资源清单以及使用方法,及时向学生介绍,使学生能随时查阅、复制、学习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尤其要结合各种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娴熟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逐步习惯自主学习。同时,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通过信息技术将文本、声音、图像、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融于一体,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能够快速地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全过程之中,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老师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导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帮助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组织学生讨论,不片面追求所谓“唯一正确”的结果而抹煞“求真”的科学精神。
四、网络环境下语文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的语文教学模式将以信息化为特征,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运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施信息化教学。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动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备课必须充分考虑到网络中教学共享资源丰富的特点,注重知识“框架”的研究。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将在老师设计的知识“框架”的引导下,通过老师指定的信息技术工具获取所需知识,并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通过学习论坛将阅读收获的结论与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在线交流,相应地,老师也在线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具体的几种教学模式:
(一)个别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个别式教学模式来加以实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难度和教学重点。在网络环境中,这种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课件及老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来进行。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条件。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由老师根据教学需要拟定某些问题,同时提供问题探索的信息资源,老师给予适当的启发与提示后,让学生自主的在网络中进行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知识要点。一般分为六个阶段: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对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老师所拟问题的分析;学生搜集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学生对所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将抽象提炼上升到理论;学生对结论进行反思。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四)协作式教学模式
协作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学生们组成若干协作学习小组,在网上进行交互合作,从而使学生个体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达到新的高度。
五、小结
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拓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让语文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既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
第五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 王 生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既能极大激发师生潜能,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层次和质量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本文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论及基于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探讨了一种基于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 合作学习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它的积极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无论是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学习方式还是对现有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某些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信息社会环境下人们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协作精神。将合作学习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探索,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的传播。
二、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小组,共同完成某一任务。网络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提供一个更加自然的学习场所。在这个场所中,系统与某个学生交互作用,而且尽量根据学生的需要将教学个性化。
在基于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讨论协商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每个合作学习者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它将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协作组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采用智能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来建构知识。在网络中,学生间的多方交流,可以通过基于网络讨论来实现。
三、基于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1.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
在网络课堂中,学习任务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可以是围绕学习目标、源于真实生活的、富有挑战性的某些问题;也可以是为了解决问题、来自于学习需要的真实任务;或者是结合学习内容所提出的研究课题。
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2.合作学习情境设计
合作学习的情境,就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为合作小组共同学习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Web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BBS论坛等认知工具,在网上获取问题的答案。其次,学生可以利用Web网页技术、Word文字处理、Powerpoint幻灯制作、Excel电子图表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处理信息,并以多种媒介方式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3.合作学习小组的设计
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建立合作学习的小组非常重要,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依据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进行分组,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人一台电脑,这样既有利于自主学习,又有利于相互促进,有利于合作学习优势的发挥。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学生间的多方交流,以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在网络中,可以通过基于网络讨论来实现。
4.合作学习方式的设计
最常用的是BBS论坛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参与讨论和交流,在其中发表帖子,每个人的发言随时都可以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浏览到,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网页浏览并参与讨论、发言。其次,也可以采用网络聊天室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参加者建立一个融洽的讨论环境。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把对某一主题感兴趣或有研究的人集中起来,让每个参与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以集思广益。还可以采用E-mail、ICQ等方式来实现讨论和交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基于网络的人机、人人互动交流的方式,将更加受到新技术的支撑而变得更加多媒体化、网络化、个性化。
5.合作学习的评价
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我们不能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该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态度如何,所完成的作业表述方式是否清晰,陈述理由是否足充,解决方法是否新颖,学习效果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等等。这些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的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公正的评价,也给学生提供了利用反馈改进学习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观念。当然,这种过程性评价仍然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四、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过程
1.以合作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拟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相关成功体验提供了机会,并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2.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或接受帮助,因为提供帮助的人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不管是给予帮助还是接受帮助,都促进了给予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课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因此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3.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而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承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目睹基础好的同学所做的示范;同时,与在那种不承担个人责任的小组中的同学相比,学生具有更多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4.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突出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各小组成员在本班成立学习小组过程中,学生将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另外,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分工、实践等都由小组成员按自己意愿去完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5.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
6.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并且制定相关的操作任务,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计算机其实只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进一步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比如在字处理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应当看到未来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大研究力度,促使基于网络的教育应用尽快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魏国生《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贾雪梅 杨改学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及其策略构建》(《中小学电教》2005.2)
[3]赵跃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探讨》(《教育信息技术》2005.1.)
2013-12-11 人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