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课改阶段反思总结

时间:2019-05-13 17:3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数学课改阶段反思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数学课改阶段反思总结》。

第一篇:初一数学课改阶段反思总结

初一下数学阶段反思

白艳慧

时间如流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接近一半,回顾两个多月来的教学工作,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

一、对学习目标的总结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告诉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帮助教师较好地组织安排教学,确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可以为学习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所以,正确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对学习目标不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不够细致、不够全面、而且可操作性差。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认真研读了《课标》学习目标才趋于完善、合理。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区别对待,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总体上讲,数学学习目标应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全体学生都必须达到的基本层次。第二个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努力达到的较高层次。第三个是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能达到的较低层次。只有按照以上三个层次制定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材施教原则,才有可能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最低层要求学生必须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在编制导学案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充分考虑目标的难易程度是否恰当。一个难度适中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引起长久的学习积极性;一个过难的目标会使学生望而却步,退缩不前;一个过易的目标又会使学生感到缺乏刺激力,引不起探索的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师在编制学习目标时,要坚持难度适中的原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研究大纲和教材,还要研究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设计适度的目标。学习目标要具体、可操作。我们要熟悉大纲对每项知识内容的基本要求属于哪个层次,正确制定各章各节课的学习目标,探讨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规律,使制定的目标符合现实、符合数学教学规律。在制定具体目标细目时,不应该脱离教材内容的规定。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提出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习目标设计要全面,一是学习目标的范围要考虑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学习目标设计应该涵盖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然,在具体的每节课中,学习目标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另一方面是指学习目标设计的对象范围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交流;知识的应用过程、升华创新的过程更离不开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探究。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要在教

师的精心指导下才能取得成功。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本人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深深地感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我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过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探索,正是从失败中让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过去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变成一些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同学的“一言堂”,其他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堂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声“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学习目标难以实现,费时多,成效微。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单单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要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创设适当情境和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

我们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将合作学习的分为课前合作、课内合作、课后合作三种。课前合作是指学生为了展示时节省时间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讨论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课内合作是在预习课和展示课时,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内合作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课后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单单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要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创设适当情境和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

我们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将合作学习的分为课前合作、课内合作、课后合作三种。课前合作是指学生为了展示时节省时间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讨论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课内合作是在预习课和展示课时,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内合作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课后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自己的教学工作还不够好,还需要从各方面改进。

第二篇:初一数学课改阶段反思总结

初一下数学阶段反思

白艳慧

时间如流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接近一半,回顾两个多月来的教学工作,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

一、对学习目标的总结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告诉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帮助教师较好地组织安排教学,确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可以为学习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所以,正确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对学习目标不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不够细致、不够全面、而且可操作性差。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认真研读了《课标》学习目标才趋于完善、合理。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区别对待,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从总体上讲,数学学习目标应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全体学生都必须达到的基本层次。第二个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努力达到的较高层次。第三个是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能达到的较低层次。只有按照以上三个层次制定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材施教原则,才有可能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最低层要求学生必须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在编制导学案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充分考虑目标的难易程度是否恰当。一个难度适中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引起长久的学习积极性;一个过难的目标会使学生望而却步,退缩不前;一个过易的目标又会使学生感到缺乏刺激力,引不起探索的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师在编制学习目标时,要坚持难度适中的原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研究大纲和教材,还要研究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设计适度的目标。

学习目标要具体、可操作。我们要熟悉大纲对每项知识内容的基本要求属于哪个层次,正确制定各章各节课的学习目标,探讨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规律,使制定的目标符合现实、符合数学教学规律。在制定具体目标细目时,不应该脱离教材内容的规定。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提出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习目标设计要全面,一是学习目标的范围要考虑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学习目标设计应该涵盖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然,在具体的每节课中,学习目标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另一方面是指学习目标设计的对象范围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交流;知识的应用过程、升华创新的过程更离不开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探究。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才能取得成功。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本人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深深地感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我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过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探索,正是从失败中让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过去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变成一些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同学的“一言堂”,其他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堂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声“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学习目标难以实现,费时多,成效微。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单单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要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创设适当情境和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

我们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将合作学习的分为课前合作、课内合作、课后合作三种。课前合作是指学生为了展示时节省时间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讨论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课内合作是在预习课和展示课时,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内合作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课后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单单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要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创设适当情境和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

我们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将合作学习的分为课前合作、课内合作、课后合作三种。课前合作是指学生为了展示时节省时间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讨论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课内合作是在预习课和展示课时,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通过课内合作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课后合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自己的教学工作还不够好,还需要从各方面改进。

第三篇:数学课改反思

2015-2016学第二学期数学课改反思 大槐镇中心小学 李艳芬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体谈谈课改带来的收获和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1、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研究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有些教师在教后记中写道:“非常惊讶于他们的想象,活跃的思维,有许多时候是我心悦诚服地向他们学习的,于是对孩子们的夸奖和赞美是发自我内心深处的,是充满激情的,正是这种情感给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快乐。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书写教学随记,教学案例两方面有力地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在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2、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

4、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课改中,教师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如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中的对学生很抽象,要求过高。如元、角、分的认识、二十四时计时法等内容,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0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

课程改革正在全面铺开,我们将一如既往,付出努力,迎接成功。

第四篇:数学课改总结

数学课改总结

新课程改革给我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学气氛浓厚、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先导,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以新课改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转变观念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前提,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工作中始终把师资培训与新一轮课改同步推进,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及时将课改的有关内容纳入继续教育的范围。

二、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引导教师把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1、建立适合课改的教学方式。(1)备课。

①改善教案编写方式。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②恰当处理好教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而应成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我们在实验中的做法是:当教师认为教材上提供的情景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或者有了比教材更有价值的主题情景时,可以更换主题情景。

(2)上课。

①情境化的教学。新课程的情境创设已不是课始、课终的“调味”品,而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味”。“主题图”是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我们在实验中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是:一是给“主题图”编个故事。方法有:

1、以童话为载体编故事。如教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老师编了“小猴过生日”的童话故事来进行有序教学。

2、以“重大事件”为载体编故事,如教学“认识钟表”以“神舟6号”发射为载体。

3、以“身边事例”为载体,如“高矮”以班级学生“争高矮”为例。二是静态“主题图”动态化。

②生活化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3)作业。

一是活动式作业。一册数学有许多活动式练习题,包括说和动手做的两种。这种作业我们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二是需要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作业(如算式类)要求做在作业本上。三是不便抄写的题,直接做在课本上,教师直接在课本上批改。四是许多班级尝试做一些特色作业。

(4)考试。

着力进行考试评价改革。新一轮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这学期期未学生成绩=过程性评价(30%)+终结性评价(70%)。评价的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着客观、公正、发展的目标评价方法和原则,本评价方案将采取学校、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每类评价各制定具体的、易于操作的相关评价指标,分别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等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2、建立适应课改的学习方式。《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适应课改的学习方式。①建立“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②建立“动手实践,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操作实践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操作实践的材料。③建立“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达成有效提高合作交流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提出要求。合作交流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要发给“合作交流学习卡”。第二个环节,汇报交流。教师要适时介入,使合作学习的成果或得到肯定、或提出质疑、或提供示范。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

3、边实践、边学习。这学期我们科组上了许多汇报示范课进行课,而且组织教师评课,使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

三、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心。

2、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课改的先进典型。

3、深化教学研讨活动,切实提高研讨实效。

4、加强数学学科实验总结。我们要求教师加强课改实验过程的记载,随时记下课改进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并经常梳理和小结写成“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改反思

小学数学课改反思

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因此,感触颇深并谈点自己的反思

一、理解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此,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想办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能力和应用意识,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改反思

下载初一数学课改阶段反思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数学课改阶段反思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改反思

    小学数学课改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

    小学数学课改反思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面对课程改革,我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新的教学理念。通过近段时间的教学,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

    小学数学课改反思

    [小学数学课改反思]小学数学课改反思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它的铺开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小学数学课改反思 。但是欣喜的背后,不难发现在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初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课改工作计划

    初一下学期数学课改工作计划 万福中学 刘伙庚 初三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继续稳妥、有效地进行课改,及时总结课改经验,做好教学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围绕这个中心工作,特制订如......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 新课程改革给我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学气氛浓厚、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提......

    十一月份数学课改总结

    十一月份数学课改总结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

    东市街小学数学课改总结 新课程改革给我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学气氛浓厚、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兴趣有了进......

    三年级数学课改总结

    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