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反思

时间:2019-05-13 17:2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反思》。

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反思

转眼间,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已经接近一个学期,双周课虽然少了很多课时,但是有很多的收获与反思。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起的学科,主要是运用现代先进的媒体技术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所谓教育技术,就是在实际生活和教育教学中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手段的总和。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学习中,不管是在学习理论知识还是学习实际的操作技能的过程中的所有的传递知识技能的方法。

作为一名师范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熟练操作各种教学媒体的技能也是必备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不再是一块黑板、几支粉笔的时代了,掌握教育技术是未来教师的发展趋势,教师必须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媒体设备,这样能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很好地把握信息的获得、分析、应用,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并举的局面,为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创造了客观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发展和广泛普及有利于改善现代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促使媒体化组合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网络化合作学习模式的形成。

在我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出勤保障度很高。主要是在上课时听老师讲课,完成课后作业中把握知识的应用。在其余的课后时间,很少会形成系统的复习情况,或者说基本上不会在课后去花时间学习本课程的更多知识。

对于这门课程知识的学习,虽然不能达到融会贯通,但是总体来说对自己也是有帮助的。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从我个人的方面对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只是包括现代的教育手段,还包括现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体系各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整体有机的结合。

总体来说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自己并不是很努力,但毕竟自己也有所收获,因为自己学习时也是带着兴趣的。在兴趣之外还有考试,在复习这段时间会尽量多熟悉教材,了解知识,学习过这门课程之后要对其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努力争取到一个好的期末成绩,证明自己有所得。

最后,感谢老师一直很认真的备课、讲课,您辛苦了。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讲稿

第一讲:教育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素养与基本技能为宗旨,主要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设计环节及内容、多媒体素材的收集获取、处理方法、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方法、多媒体教学环境系统等。

中国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分支,一种是学院派,主要是一部分高校专门从事教育技术教学和研究的教授专家,他们大都是注重理论研究,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关注教育技术的宏观研究,高瞻远瞩,居高临下。

另一个是实用派,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几乎不涉及理论,只讲教学中的实战技巧和软件应用,应用中讲究简单中的灵活高效。我们通常把这派称为“现代教育实用技术”。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和演变

美国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响最大,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均以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模式做借鉴,英国、美国可作为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典型代表。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从三个方面追溯: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这三个方面发展的起源不同,但都与”直观教学——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

直观教学阶段(20世纪初-20年代)

直观教学通过运用真实的事物如标本、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其实质是一种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

代表人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解》,被认为是世界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直观教学的广泛应用,对提高教学效果产生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为近代各国教育家所推崇。

“活的字母”

“活的字母”(象征字母表)出自《世界图解》一书。在字母表中,字母和一些动物的画图一一对应,动物所发出的声音就代表着字母的发音,“活的字母”因此而得名。夸美纽斯认为,传统的机械掌握字母的方法非常呆板,学生常常陷入毫无意义的发音练习之中,学而生厌。针对这种弊端,他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编排出“象征字母表”,使死的字母变成了会发音的“活字母”。

在《学校——游戏》剧本的第三幕第三场中,夸美纽斯描绘了他发明的“活字母”的教学过程: 教师:孩子们来吧!我们来看看这幅图画。学生:老师,我们很愿意这样做。教师;(手指着第一幅画)这是什么? 学生:鸟。

教师;说得对。什么鸟? 学生:不知道。

教师;(问另一个学生)你知道吗? 学生;也不知道。

教师:这是乌鸦。你们知道它怎么叫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它这样叫;啊——啊——啊。你们学它叫吧!学生;啊——啊——啊。

教师:对。你们知道这个声音怎么写吗? 学生:不知道,教师:我来教你们。这儿是“A”的写法。你们每个人在任何书里看到这样的字形,一定要(象乌鸦叫一样)“啊——啊——啊”地读出来。

教师:你们是不是想知道它是怎样写的? 学生:想知道。

教师:那很容易学。伊生:你来开始写一写,让其余的人看看。这儿是画图用的木制笔杆,用右手的三个手指这样握住它,然后自上往下这样写(大家都摹仿,最后教师又说),这儿是粉笔,把这个字母写在黑板上第一个字母的旁边,看,你们已经学会写这个字母了。你刚才写的,怎么念出来呢? 视觉教学阶段(20世纪20年代-30年代)

出现了机械的、电动的信息传播媒体:照相机、幻灯机、无声电影。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年,它出版了一本介绍如何拍摄照片、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的书,书名就是《视觉教育》。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凡领取教师资格证者,必须修读有关视觉教学的课程。

代表人物:霍邦,《课程的视觉化》提出了媒体分类的层级模型,成为当时视觉教学理论的代表,讲教具、教材从具体到抽象成都排列,从实地见习开始,它提供的教材最具体,越往上,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最上面是词语,最抽象。

视听教学阶段(20世纪30-50年代)30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到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31年7月,美国辛克斯公司在华盛顿做了一个电影教学的实验:在儿童看电影的前后,分别用5种测验表格考查他们的学习成绩,看电影后比看电影前成绩平均增加88分,学生增加知识量35%。美国哈佛大学在马萨诸塞州3个城市中学所进行的实验也证明,用电影教学的学生比不用电影教学的学生成绩提高20.5%。但学校缺乏专门的设备、资料和专家的理论指导而发展缓慢,却应用在工业和军队的培训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生产工业培训电影457部,为军队购买了5.5万部电影放映机,花费在影片上的投资达10亿美元,将教学电影用于作战人员和军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6个月,将1200万平民训练成陆海空作战部队,把800万普通青年训练成制造军火、船舶的技术工人。也提高了人们对战后学校教学使用视听媒体的兴趣和热情。

战后十年是试听教学稳步发展的时期。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

代表人物:戴尔 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三层

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1963年2月,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将视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许多研讨视听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也都趋向于采用传播学作为视听教育的理论基础。传播概念和原理引入视听教学领域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视听领域的实践范畴和理论框架,即由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用,转为充分关注教学信息怎样从发送者教师等,经由各种渠道媒体等,传递到接受者学生的整个传播过程。

代表人物: 拉斯韦尔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5W”模式是: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国际教育界深感原有视听教育的名称不能代表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范畴,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名称确定以后,人们便开始探讨它的定义。1970年,美国政府的一个专业咨询机构教育技术委员会在给总编和议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技术是按照具体的目标,根据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以及利用人力和非人力资源的结合,从而促使教学更有效的一种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学与教的整个过程的方法。”

我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在中国,早期,教育技术被称为“电化教育”。是我国独创的名称。电化教育这个名词是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出现的。1935年,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将该馆的大会堂定名为“电化教学讲映场”,这是我国最早使用“电化教学”这个名词。1936年,我国教育界人士在讨论为当时推行的电影、播音教育的定名问题时,提出并确立了“电化教育”这个名词。同年,南京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这个名词。以后,“电化教育”这个名词便逐渐地被引用开来,一直到现在。“电化教育”是我国的特有名词。1936年,针对当时出现的利用幻灯、电影和广播进行教育传播的方式,并根据当时国外的“视听教育”的称呼,提出了“电化教育”一词并延用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电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

电化教育起步,一切重头做起,立机构、组队伍、添设备、编教材、出书刊、开课程、建专业、搞实验。

电化教育“三件”,硬件:两机一幕,八室一站三系统(普通电教室、学科专用电教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微型电教室、视听阅览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室、电教教材库,卫星地面接收站,无线电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软件:电教教材,书本教材系统和非书本教材系统

潜件:电教概念特点作用等简单阐述和七论(本质论、功能论、发展论、媒体论、过程论、方法论、管理论)

起主导作用的理论基础是戴尔的经验之塔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8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使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信息化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90年代中期,随着网络的兴起,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教育信息高速公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三件建设重点转变:

硬件:建设网络教室和校园网;软件:以网络课程和数字化教材建设为主;潜件建设:以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和方法的探究为主。

电教领域的主流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起主导作用的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世界各国都把科教兴国作为重要举措,对教育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把发展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的发展和民族发展的推动力。美国1998年投入510亿美元,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利用信息技术终身学习。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曾提出,2000年美国必须实施100%的学校与国际互联网连通,使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先进国家。德国教育部长阿莱格尔1998年宣布,制定教育技术发展方案,重点倾向于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微机操作水平的提高。马来西亚建立了“多媒体超级走廊”,使教育信息化达到了国际水平。

中国继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之后,1999年6月13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则为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任务: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陈至立部长曾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教育技术正从教育改革边缘移向中心,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中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对教育技术作出了如下的定义: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师范类本科专业

学 时 72 学 分 4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特殊的信息技术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在计算机基础(或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之后,专门培养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现代教育观念、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具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涉及到众多媒体、技术和理论,内容面广量大且要求很高。课程着重介绍以下内容: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理论知识;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系统知识;数字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等。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知识的整合。这对师范院校保持特色、培养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民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肩负着一定的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任。师范类各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担任中等学校的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能够更新教育观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人才的需求。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开展非常必要。

学生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且已学习过本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树立科学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增强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教育信息处理的方式、方法;掌握各类媒体的加工、处理与艺术化操作;能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制作多媒体课件;了解基于网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掌握学科教学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初步具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的选遍原则是: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教育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坚持以下原则:

1.“观念为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更多的强调“应用性”,强调未来教师职业素质的完善。要把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作为教学首要任务。

2.“能力为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是第一位的。教育技术能力包括媒体应用能力、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研究协作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等方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要紧密围绕培养学生能力展开,让未来的人民教师成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里手。

3.“创新为本”。现代教育技术处于飞速发展与变革之中,不断有新媒体、新方法、新理念涌现。课程应把最新的信息、最前沿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内容中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实践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绪论、文字图形图像媒体及技术、音频媒体及技术、视频媒体及技术、动画媒体及其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其教学、基于网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教学设计与评价共九大部分内容。实验环节包括现代教学媒体实验、多媒体教室综合实验、数字化音频实验、非线性编辑实验、多媒体课件开发实验、教学动画设计实验和网络综合应用实验等。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文字教材

(1)教材

《现代教育技术》 陈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9月第1版;

(2)参考教材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2版;

《教育技术学导论》 黄荣怀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2月第1版;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张剑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2版。

2.电子资源

由任课教师根据多年任课经验,依靠教研室集体备课,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多媒体一体化设计。电子资源建立于文字教材之上,以精讲和部分内容系统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在讲要点、讲方法、或解答疑难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1章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了解本课程知识结构;

2.认识当今信息时代的特征以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拓展目标:

1.说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2.阐述“经验之塔”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3.论述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4.建立基本的教育技术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技能目标:熟悉机房环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网站的登陆、搜索、上传等操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认识时代

知识要点: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知识要点:现代教育技术定义、内涵及相关名称;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知识要点:

1.常用的几种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

2.媒体、教学媒体的概念、内涵及特性;

3.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三)教学活动

1.建立协作学习小组

(1)形成3、4人一组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小组,为小组命名。

(2)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总任务意向,征询组员意见,记录相应建议,并作相应修改。

2.感受时代变化

利用调查法和文献法,比较与15年前相比时代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一人归纳全组的意见在全班交流。

(四)教学建议

通过交互式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知识结构、领会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的定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内涵及应用领域。穿插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进一步强化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和理解。首节理论课讲授应适当注意节奏,以教师讲解配合师生讨论的方式为主。第2章 文字图形图像媒体及技术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掌握各种视觉教学媒体的特点;

2.掌握数字照相机的相关构造、原理;

拓展目标:

1.了解画面中的艺术表现;

2.能合理利用光线、空间、线条、色彩等创作出具用美感的视觉作品; 技能目标:

1.掌握应用数码相机、扫描仪获取外部数字图像资源的方法;

2.掌握图形获取和处理技术;

3.阐释复杂影像的合成方法,能进行较为复杂的影像合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字化拍摄技术

知识要点:

1.数码相机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2.曝光控制技术、清晰表现控制技术色彩控制技术的方法;

第二节 拍摄的艺术化表现

知识要点:

1.画面、色彩、空间的利用;

2.各种美感的表现;

第三节 扫描仪及扫描技术

知识要点:扫描仪的原理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第四节 影像加工处理

知识要点:Photohop的相关操作(工具栏、图层、通道、影像合成及调节的一般方法);

第五节 图形生成技术

知识要点:矢量图形的特点、原理和绘制方法。

(三)教学活动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拍摄作品(包括成功作品,也包括曝光不足、照片模糊、分辨率太低的作品)进行课堂展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激发思维并要求每小组在课后提交书面分析报告,并将结果上传至课程网站上。

(四)教学建议

通过交互式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到教学媒体的分类,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原理、内涵及应用领域,了解本知识环节的知识结构和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自带相机、播放特殊照片的艺术处理、穿插讲解有关数码照相机行情、选购方面的知识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兴趣。

第3章 音频媒体及技术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掌握音频媒体的特点;

2.掌握常用音频媒体格式; 拓展目标:能够应用音频媒体进行教学;

技能目标:掌握音频的数字化加工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音频数字化采集技术 知识要点:音频数字化过程及指标; 第二节 音频数字化编辑加工

知识要点:音频数字化加工的特点和方法; 第三节 扩音技术

知识要点:扩音连线及故障解决。第4章 视频媒体及技术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掌握各种视频媒体的特点、教学功能; 2.掌握文字稿本的编写方法; 拓展目标:

1.了解数字电释与高清度电视; 2.熟悉常用数字视频光盘设备;

3.阐释视频教材标准,知道视频教学的注意点; 技能目标:

1.掌握采集、编辑、输出视频的方法; 2.VCD/DVD光盘刻录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视频媒体的教学功用及视频教材的设计制作

知识要点:视频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方式、特点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 视频数字化采集技术

知识要点:数字摄像机的基本组成和一般操作; 第三节 数字视频编辑加工

知识要点:数字视频编辑中所使用的原理、指标、格式和软件; 第四节 用Premiere进行非线性编辑 第五节 数字视频

第六节 DVD节目制作与光盘刻录

知识要点:DVD的原理、工作方式、分类和特点; 第五节 教育视频内容的评价与利用 知识要点:视频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运用。第5章 动画媒体及其技术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了解动画、教育动画的特点; 2.认识动画在教学中的作用;

拓展目标:能设计自身学科需要的教学动画; 技能目标:

1.了解常用动画创作软件;

2.能用Flash软件制作形变动画和各种运动动画; 3.能用Flash制作具有按钮交互的多场景动画; 4.掌握用3ds max制作三维动画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动画概述

知识要点:动画的特点、分类、获取方法及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二节 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 知识要点:

(1)Flash文件的特点,创作、发布的一般过程;

(2)Flash软件的界面构成、场景、时间轴、图层、帧的概念及相关操作;(3)形状补间动画、动作补间动画、折罩动画、路径动画的相关操作; 第三节 三维动画的设计制作

知识要点:三维动画的制作软件、基本制作过程。

(三)教学活动

1.查找汇集有本专业教学动画的网站,留心注意影视片的片头设计,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共享。2.探讨教学媒体的特点与运用,以表格形式概括出各种媒体形式在自身专业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该注意的问题,与小组同学交流共享表格内容,并作为作业提交。

(四)教学建议

本章应特别注意动画设计开发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①介绍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设计开发的具体要求,让他们自我探索完善,将“干线式”与“任务驱动”方法有机结合。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具体是通过在该章后面安排的“教学实践—Flash动画设计制作实践”来实现。③要求完成高要求的动画设计与制作,并以电子作业形式提交。④在“教学实践”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

第6章 多媒体技术及其教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了解多媒体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课件的概念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3.掌握多媒体概念及其特点,常见媒体类型的特点;

4.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过程;

5.熟练掌握CAI基本概念、特点,掌握课件的定义;

拓展目标

1.掌握课件开发中学习者分析、界面设计的方法;

2.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和各要素设计、评价方式和标准; 3.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过程;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Powerpoint的使用及相关技巧;

2.了解常见专业教学常用软件,熟悉本专业教学常用软件; 3.熟练掌握多媒体演示教学系统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多媒体概述

知识要点:多媒体课件的定义、类型及开发流程;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设计 知识要点:

1.CAI基本概念、特点;

2.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3.文字脚本、制作脚本的编制; 第三节 利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 知识要点:

1.Powerpoint做作课件过程;

2.Powerpoint一般操作、使用技巧、适用范围; 第四节 利用金山演示制作多媒体课件 知识要点:金山演示特点、适用范围; 第五节 利用Authorware制作多媒体课件

知识要点: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区别,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基本技术; 第六节 专业教学常用软件

知识要点:专业教学常用软件分类和适用范围; 第七节 多媒体课件评价标准

知识要点:课件评价标准中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第八节 多媒体教学设备

知识要点:多媒体演示教学系统各组成设备原理、特点、连线,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教学活动

1.查找交流汇集有本学科高质量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网站,以小组的形式选择其中至少5个课件进行评价分析。

2.探讨本专业教学课件制作的特殊性,分析所在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成功做法和存在问题。

3.总结反思本章的教学,找出不足,加以弥补,并填写学习日志。

(四)教学建议

本章是核心章节,内容较多,要求较高。课堂讲授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着重讲解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概念、原理,将“干线式”方法运用到教学之中,减少在菜单、命令、工具等基本知识方面介绍的时间。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从教学设计、媒体选择、界面交互等角度深化对课件制作环节的理解,适时补充美学理论、构图原理等知识。

第7章 基于网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学会信息浏览与检索; 2.掌握网络信息交流常用方式; 3.掌握网络教学的特点和模式;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对教育的意义;

5.熟悉计算机网络常用术语; 拓展目标:

1.述说虚拟现实的特性和教育应用现状; 2.说出网络教育的优势;

3.阐释网络环境下各种教学与学习模式的特点,评说其优势和不足; 4.具备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合适教与学模式的能力; 技能目标:

1.掌握利用引擎搜索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2.会使用FTP软件下载及上传文件;

3.掌握电子邮件、BBS、即时通讯工具的应用技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浏览与检索 知识要点:

1.IE的相关操作和技巧; 2.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 第二节 文件上传与下载

知识要点:网络传输常见方式和软件; 第三节 基于网络的通信与信息交流

知识要点:各种基于网络交流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环境; 第四节 虚拟现实技术及虚拟学习环境 知识要点:虚拟现实的特性及教育应用; 第五节 基于网络的教与学 知识要点:

1.网络教学的优势及应用范围;

2.网络环境下教学与协作学习的模式与特点。

(三)教学活动

探讨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每组选择教材中的一个模式进行探讨,在小组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向全班同学汇报。

(四)教学建议

通过引入阶段建立师生共同经验,利用交互式课件的演示,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网络教育特点、发展及远程教育主要类型。可通过常用聊天软件QQ的介绍,引出群组的功能、IP地址的概念、因特网的接入方式等基本问题,并对TCP/UDP传输协议,图像截图的方法,P2P技术等做概述。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利用网络去比较、细化这些概念,使知识理解上升到较高层次。第8章 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了解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说出流媒体的特点,了解流媒体的格式; 拓展目标:

1.说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对于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2.说出网络课程的概念和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特点; 技能目标:

1.了解网站建设的方法和常用技术;

2.掌握Dreamweaver中媒体元素的添加、表格、样式、导航的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网络教育资源概述 第二节 用Dreamweaver创建网站

知识要点:了解Dreamweaver的界面构成、特点及相关操作; 第三节 网络课程开发

知识要点:网络课程特点、开发流程; 第四节 流媒体技术

知识要点:流媒体定义、特征及常用格式。

(三)教学活动

1.了解本专业现有的网络资源,与小组同学交流探讨,并分析其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

2.查找与自身学科相关的“精品课程”,选出3个比较优秀的案例,从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角度分析,并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探讨学科教学网站的实现方法与途径。

第9章 教学设计与评价

(一)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目标:

1.掌握教学设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了解教学设计的内涵及重要有意义;

3.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4.熟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5.了解教学策略的种类和特点;

拓展目标:

1.述说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运用要点;

2.阐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以及整合基本模式的内涵; 3.初步具有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

1.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深化对课件制作的认识;

2.能运用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绩效;

3.熟练掌握教学设计概念,树立系统的教学设计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知识要点: 1.系统化理论、基本模式和教学设计层次; 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第二节 学习需要分析

知识要点: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知识要点:学习者分析方法; 第四节 学习内容分析与组织 知识要点: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 第五节 阐述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1.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第六节 教学策略及教学活动设计

知识要点:信息化在教学活动中的设计应用; 第七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知识要点:

1.课程整合的定义和目标;

2.基于任务驱-协作、学科网站自主学习、网络探究的课程整合模式; 第八节 教学设计模板 第九节 教学评价与反思 知识要点:

1.教学评价的功能和分类; 2.基于自主学习过程的评价种类。

(三)教学活动

1.探讨设计方案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重点是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用资源),听取小组成员对成果的意见后加以修改,保存于电子学档,并在班级上以说课、试讲的方式展示教学设计成果。

(2)每组选出一项好的教学设计成果,全组对其进行加工完善,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班级对各小组的教学设计整体水平做出等第的评定。2.反思交流

(1)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实践,填写反思记录文档,尽可能修改完成一份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方案。

(2)在反思的基础上,交流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分析现有教学设计方法的优势及不足。

(3)在交流讨论基础上形成小组对现有教学设计理论优缺点的共识,并以小论文的形式在课程学习网站上发表。

(四)教学建议

本章是教材的难点与核心章节,理论性较强。教学应侧重讲解重要的概念、典型案例及通用性较强的原理。通过让学生观摩优秀课程设计视频、往届学生微格试讲录像,使其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及现代媒体在教学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从课程导入、内容讲述、媒体运用、情景创设、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小组讨论。并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深入领会教学设计的概念内涵和步骤。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32/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使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熟悉各类教学资源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流程和方法,并树立科学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具备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的能力。

二、适用专业

全校师范类专业(教育技术学除外)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1.教育技术概述

(1)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2)了解国外教育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了解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3)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的关系,了解国内外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内容。2.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了解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基本教学原则和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应用相应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2)理解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说出经验之塔理论对实际教学的启示;(3)理解教育传播的要素、过程和典型模式,熟悉教育传播的方式及过程;(4)掌握教育传播的四个基本原理及使用策略。3.信息化教学设计

(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2)了解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类型,掌握教学设计一般模式的结构和系统过程;(3)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过程;

(4)掌握前期分析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掌握编写教学目标的方法,理解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方法,了解规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类型和实例。

4.现代教学环境与应用

(1)了解校园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功能;

(2)了解多媒体教室以及网络机房的基本构成与设计要点,熟悉多媒体教室及网络机房的基本功能及教学特点;

(3)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与微格教室设施的基本组成,掌握微格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4)了解远程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5)了解网络课程的特点及实施时注意的问题;(6)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7)掌握网络下载的方法,学会从教学网站中下载教学视频和课件等资源。5.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与处理

(1)了解文本素材的获取方法,掌握文本素材获取与制作的方法;(2)了解声音素材的常见格式,掌握声音素材获取与制作的方法;

(3)了解图形、图像素材的常见格式,掌握图形、图像素材获取与制作的方法;(4)了解动画、视频素材的常见格式,掌握动画、视频素材获取与制作的方法。6.多媒体课件制作

(1)了解教学幻灯片设计的原则和基础知识,掌握教学幻灯片设计和制作的一般流程;(2)了解Flash课件制作的基础知识,掌握Flash课件设计和制作的一般流程;

(3)了解网络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初步掌握网络课件的开发方法。

(二)实验教学部分 实验一 信息化教学设计

(1)了解信息化教学教案撰写的内容与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教案撰写的流程;(2)通过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实例,自选主题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实验二 网络教学资源的获取

(1)了解网络课程特点及结构模块,学会分析其优点与不足;(2)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3)了解经典的网络教学资源网站,学会从这些网站中浏览并查找需要的各类资源;(4)掌握网络下载的方法,学会从教学网站中下载教学视频和课件等资源。实验三 教学素材处理

(1)了解素材格式转换的流程和步骤,学会应用格式转换软件对素材进行格式转换;

(2)掌握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编辑与制作的方法,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对文本、图像、音频等素材进行加工与处理。

实验四 多媒体CAI课件制作

(1)掌握多媒体教学课件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了解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特点并学会选用;

(2)掌握多媒体课件资源获取、加工与处理的技巧;

(3)掌握Powerpoint或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学会用Powerpoint或Flash制作演示型课件;

(4)掌握多媒体课件播放与调试技巧。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大纲

学相关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初步具备把信息技术

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的选遍原则是:

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在教育技术基 本理论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教育技术实践能力的 培养,具体坚持以下原则:

观念为先 ”。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更多的强调

“ 应用性

”,强调未来教

师职业素质的完善。要把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应用教育

技术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作为教学首要任务。. “

能力为上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是第一位的。教

育技术能力包括媒体应用能力、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研究协作能

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等方面。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要紧密围绕培养学

生能力展开,让未来的人民教师成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里手。.

创新为本

”。现代教育技术处于飞速发展与变革之中,不断有新媒体、新方法、新理念涌现。

课程应把最新的信息、最前沿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内容中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实践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主要包括

绪论、文字图形图像媒体及技术、音频媒体及技术、视频媒体及技术、动画媒体

及其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其教学、基于网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网络教育资

源的建设与利用、教学设计与评价共九大部分内容。实验环节包括现代教学媒体

实验、多媒体教室综合实验、数字化音频实验、非线性编辑实验、多媒体课件开

发实验、教学动画设计实验和网络综合应用实验等。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文字教材

()教材

《现代教育技术》

陈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月第 版;

()参考教材

《现代教育技术 ——

走进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月第 版;

《教育技术学导论》

黄荣怀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2 月第 版;

《现代教育技术 ——

理论与应用》

张剑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月第 版。.电子资源

由任课教师根据多年任课经验,依靠教研室集体备课,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

进行多媒体一体化设计。

电子资源建立于文字教材之上,以精讲和部分内容系统

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在讲要点、讲方法、或解答疑难问题。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心得体会

    本学期在学校课程安排下,我了解并学习了与我日后教师工作相关的一门课程—《现代教育技术》。 刚开始看到课表有这门课程的时候,就直接把这门课定义成如何去学习制作好的PPT和......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反思 转眼间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已有一个学期,结合老师所讲与参考资料总结下我的心得体会。 在我看来,现代教育技术应体现在“教育”与“现代技术”结合之上,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课后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课后反思 学院:经济姓名:黄世豪学号:2011010425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现代化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不但开阔了眼界,还学习到了很多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东西。但我还有......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要求[合集五篇]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课程要求一 能准确理解以下概念: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教育技术’94定义 3教育技术’05定义 4教学策略 5课件 6教学设计 7教学模式 8超文本 9信息技术与......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反思小结(精选)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反思小结 学习了本周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内容,我着重对“技术的介入是否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自我上高中起,信息技术教学走进了......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5篇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 理论课反思: 这周的教育技术的理论课上课的内容是教学案例研讨,也就是对一个教学设计或教学视频进行分析,分析某个老师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视频其中你认为存......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考点总结 1、 教育技术的定义 广义:教育中的技术 狭义: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传播技术和系统技术。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年提出......

    现代教育技术.

    1、 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 1. 2. 3. 4. 以教师为中心、依靠技术、应用现代手段媒体开发、技术支持、资金支持 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