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

时间:2019-05-13 17:5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本文主要结合美术新课标的理念在第四段中对“设计·应用”的教学法进行尝试,并结合自己在运用现有的美术教材进行教学实践,论述在新美术课程的理念中对学生学习“设计·应用”的探索过程,提出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几点可行方案以及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涉及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也论证了美术课程标准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使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这一特点决定了该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同时又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传统工艺美术两部分组成。其中现代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工业设计、视觉传统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电脑美术设计等;传统工艺美术则主要包括:基础图案,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编制工艺、纤维工艺、纸工艺、泥塑和陶艺以及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制作等。

一、“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重要性

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掌握详尽的、准确的技法过程,而在于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大体了解其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形成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引领目标

1、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通过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所应达到的目标。设计活动是将设计思想和创意物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进行必然需要相关的知识和技法,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不是该领域学习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这是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较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更多地要考虑其他人的需要和实际的运用价值,而不是创造者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自由表达。在这一领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对形形色色的媒材进行操作实践。

3、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这是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美术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美术学习应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应通过美术学习,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积极情感、态度的养成以及他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

4、养成事先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这属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品质的培养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对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品质培养,除了观察、记忆、形象和逻辑思维、想象、创造能力等智力因素以外,对逆境和困难的适应能力、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对长时间工作的耐受能力,良好的工作心态和有条不紊、耐心细致的行为习惯以及意志、毅力等等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篇:新课程核心理念

新课程核心理念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二、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二】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三】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 【一】文化的传播者; 【二】潜能的开发者; 【三】学习的促进者; 【四】发展的伴随者; 【五】教育的探究者。

四、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起的变化?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二】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三】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四】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五】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第三,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的时间。

【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三】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法。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三】具体把握课程特征,体现课程综合实践活力:(1)教学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2)课程开展的时空上体现灵活性(3)活动形式的多样化。(4)优化综合课程评价,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

七、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二】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三】实行探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八、探究教学需要树立哪些基本观念? 【一】潜能开发观; 【二】问题探究观; 【三】学生主体观; 【四】行为实践观; 【五】个性差异观; 【六】师生合作观; 【七】生命发展观; 【八】评价过程观。

九、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一】激发导入,自学探究; 【二】解疑导拔,合作探究;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四】激励评价,引伸探究。

十、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一】教学的要义是使学生“会学习”。【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2)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善于创造性思维,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应激”的创造素质,能够多侧面地思考问题。

十一、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让教师“动”起来。【二】让学生”动”起来。(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体验成功感受;(2)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3)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

十二、怎样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 【一】针对基础差异,采用分层教学。(1)目标弹性化;(2)辅导层次化;(3)合作层次化。【二】开发气质差异,采取异质异教。【三】尊重兴趣差异,鼓励自选学法。【四】、开发情感资源,运用激励机制。(1)多向评价;(2)多层展示。

十三、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讨论。(1)研究协商;(2)有的放矢;(3)互相提问;(4)动态分组。【二】及时调整合作方式。【三】科学组织分层学习。

十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二】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1)教师要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2)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举止;(3)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三】用心促成教学高潮。【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五】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十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一】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1)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2)捕捉闪光点,激励差生主动参与学习。【二】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1)创设情境,激励发问,让学生会提问题;(2)创设“激发矛盾”的条件,让学生善于提问题。【三】培养学习热情,锻炼坚强的意志。(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十六、怎样让课堂充满探究的气息?

【一】精心设计,保证探究活动的开展。(1)营造特定的研究氛围,让学生敢于探究;(2)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乐于探究;(3)提供探究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乐于探究。【二】铺路搭桥,保证探究活动的畅通。(1)问题要有探究性;(2)讨论要有针对性;(3)练习要有实践性。【三】留足空间,保证探究活动的落实。(1)少“占”多“让”;(2)少“扶”多“放”。

十七、怎样才能在创新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二】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三】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有的新理念

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先导和灵魂。有位教育专家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

第三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不足。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物理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含作。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精简版)

一、新课改的理论基础:(部分理论简介)

1、多元智能理论: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为新课改提供了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其核心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强调做中学;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一)观念创新

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

1、课程的功能观:从“大课程”的观念来构建新的课程。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和评价的过 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

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4、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5、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 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创新

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自主”是指直觉地、主动地、独立地学习。新课程倡导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

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相对于个体学习)

3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在未来社会里,一个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时代已经过去,职业变更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我们知道现代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将成为世界性的学习主要方式。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还停留在“教师讲授、学生记忆”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上,那么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将越来越低下,科技竞争力与综合国力就不言而喻。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 我们知道,一切改革的最大困难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与一切新生事物诞生的命运一样,新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同样是来自旧观念的束缚。因此,要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就要转变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三)评价创新:

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

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3、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4、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1.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

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三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这与“应试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观念,“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选拔和鉴别人才的唯一方式,它决定了教学的目的、方式、手段以及管理和评价的导向。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这成了许多地方当前发展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升学率成为一所学校办学优劣的唯一评价标准。

新课程环境从教师与学生的位置看,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关注人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从理念看,新课程倡导这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人,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边缘人。边缘人是教学中被排斥或被忽略的人,这种人在教学中或被排斥或被遗忘。教师要同情并更好地理解边缘人,要“消解优生中心”,关注全体。如果说关注“优等生”是锦上添花,那么关注“边缘人”则是雪中送炭。如何关注学生,才能促使学生发展?从课程意识来看,围绕学生的发展,意味着:

1、关注每一位学生。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从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切、对学生热切的情感、对本职的热爱。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规律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把握和倡导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而且还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4、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关注。要关注学生的继续发展,特别是学习的意愿、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健全发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分数的获得,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为代价,而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学生获得的应该是其终身学习和发展,以及建设性参与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态度、能力和愿望。否则,学生可能学到不少东西,但却越来越厌恶学习,这对学生来说,是最可悲的!

因此,站在课程的立场看,教学改革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教得越多越好或者学得越多越好。而是,是否更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反思实践者:反思性实践者(杜威)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知无涯学无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决定了反思无止境。在反思中修行,在反思中充实,在反思中渐行。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五、树立终生学习观,终生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的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

一、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倡导全人教育

三、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http://61.132.31.31/shownews.asp?newsid=183

2、小学生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逐步发展 2.注意的广度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在逐步发展

http:///dishizhangdierjie2.htm

12、智商与情商

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

13、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1、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2、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3、“四因素”过程论。

4、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5、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

6、学习是学生从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

7、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是认知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

http://

23、加德纳与多元智能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智能被划分为 8种:语言智能,诗人、律师都充分运用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科学家主要运用这种智能来处理工作;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运动员就运用此种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主要是对他人情绪、情感方面的理解,政治家、销售员、教师都较多地运用它;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我要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这8种智能的可能性,这8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由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更了解学生,我们可以将理论用于两方面:

1.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

2.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香港现时有几家中学,容许部份语文能力较低的学生利用录像来交功课。

2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459750.html

2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http://jygh.hnedu.cn/web/4159/200507/22095440687.html

26、素质教育十条禁令

27、《镇江市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暂行规定》

http://jxxx.dyedu.cn/jysc/ShowArticle.asp?ArticleID=9

28、《扬市教职工道德规范要求》

29、扬中市教职工十条禁令

30、《扬中市中小学教学规范》

http://xbzxxx.com/ReadNews.asp?NewsID=5151

下载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标准

    一、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美术新课程标准力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

    新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

    新课程标准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

    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理解范文大全

    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解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也迫切需要转变。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世纪之初,我......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内涵 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定位问题。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

    核心理念

    莱西市店埠镇庄头小学 学校文化理念系统手册 2014年2月 前 言 教化之本,出于学校。文化育人是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教育理念,自古以来即是教育的核心。学校因文化而驰名,学校因文......

    新课程标准培训

    新课程标准培训 沈大安 周二下午,参加了区24学时培训之沈大安《解读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中,我们感......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推荐)

    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作为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物理学科而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