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台成人教育考察报告
赴台成人教育考察报告
应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协会的邀请,以自治区成人教育协会会长、原教育厅副厅长白良凯同志为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成人教育处处长张志昆同志为副团长的内蒙古自治区成人教育协会赴台考察团一行二十三人,于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三十日对台湾的成人及终身教育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考察。十天中,走访了新竹、台南和台东的社教馆,参访了中正大学、高雄师范大学及花莲社教工作站,并在高雄举办了两岸成人及终身教育研讨会,四百多人与会,两岸专家发表了九篇关于成人及终身教育论文。一天的研讨会,会上会下互动、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就台湾十天的考察,谈如下几点感受:
一、终身教育是现代文明社会教育的中心论题,是和谐社会的支点。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首次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后,很多机关和单位都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但对“十六大”为什么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理论探讨的不够,对其战略意义不甚了了。由此,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单位的创建标准基本是根据历史上集中政治学习次数的多少来制定。这次到台湾考察,特别是一天时间的对终身教育的理论研讨,对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概念,清晰的多了。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不断参与或进行学习的活动。它与个人的生命相始终,使教育以循环的方式在个人的生命中与工作、休闲、退休及其他活动轮替发生。终身教育是能水平地统合学校、家庭、社区及工作场所的教育,而且能垂直地整合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各个阶段的教育。
之所以谈终身教育,源于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面临全球化、知识化、后现代化的影响,加上整个社会变迁的时距加速缩短、人类寿命的延长,个人在一生中将面临多次的社会变迁,这就需要个人在观念、思想及生活形态上作相应的改变。唯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充实新知能,才能适应工作与生活的需要。终身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从上述观点看,终身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但在全球化、知识化和人口高龄化浪潮的冲击下,必须把终身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的中心论题提出来。学习型社会就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基础上的。各国基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需要,莫不把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终身学习社会的建立,首先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保障全民学习的权利,充分提供学习的机会;要开发终身教育资源,普及终身教育的渠道;要强化终身学习机构的功能,激发人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要健全终身教育法制,制定终身教育的法规;要培养人们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学习习惯。政府要构建一个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形态多元、学习方法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
从台湾的情况看,1980年的社会教育法就明确规定“以实施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为宗旨”;1988年提出“建立成人教育体系以达成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目标”;1994年推出终身教育的具体建议;1995年提出“规划生涯学习体系,建立终身学习社会”;1996年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总咨议报告书说明了建立终身学习社会的具体建议及详细作法;1998年发表“迈向学习社会”的白皮书,研订教育改革行动方案及“推展终身教育、建立学习社会”中程计划;2002年公布《终身学习法》;2003年公布《终身学习法施行细则》(瑞典早在1967年就实施了成人教育法案,并于1975年立法实施带薪教育假;美国于1976年增订《终身学习法》;英国于1999年提出《2000年学习及技能法》;日本于1990年公布《生涯学习振兴法》;韩国于2000年施行《终身教育法》)。
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终身学习机会的广泛提供、终身学习政策的具体承诺、民众对继续学习的更多期盼是学习型社会实现的基本条件。台湾社会已经基本完成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法律、政策层面的工作,正在形成一个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形态多样和方法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从各大学的情况看,由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激发,更多的人重返校园,投入到学习的行列。有不少大学的成人回流学生多于传统学生,并在课程设计上开设成人取向的学位课程。此外,台湾还在大学中推广各种类型的回流教育、继续教育、推广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建立学习型社会为目标,形成了非正规教育的社会教育体系,如空中大学、空中进修学院、进修学院及专科进修学校。还有辐射全岛的社会教育馆站。台湾的社教馆是搞社区教育的,全岛六个社教馆直属教育部,每个社教馆辐射几个县,每个县的乡级行政单位都有社教工作站。每个社教馆只有十几个专职工作人员,各个工作站都是志愿工作人员,不领薪水。教育部每年给各社教馆拨付经费,社教馆按各工作站活动的开展情况拨付活动经费。以台南社教馆为例,艺文研习班开设的课程包括体能舒展类:韵律、瑜珈、太极拳;休闲艺术类:国画、书法、素描、水彩、油画、摄影、美工设计、国剧、国乐、古筝、古琴、围棋、民谣吉他、儿童绘画、儿童美术、陶艺、棉纸撕画艺术;语文进修类:基础日语、实用中级日语、美语入门;生活技艺类:插花、手语与带动唱、美容、发型设计、中西餐烹饪、欧式蛋糕及点心、基础面包、调酒及咖啡流行饮料、精工裱褙、土塑;生活进修类:口才训练、人字命理、易卦占卜,紫微斗数、面相与人际关系、魅力沟通、生活五行命理研究、经络推拿、易经阳宅堪舆、中国风水地理、歌唱。台东社教馆的教育内容有老人社会大学、家庭教育、艺术欣赏教育、妇女教育、社区童军教育、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原住民教育、体育与休闲教育等。从台东社教馆花莲县万荣社教站的重点工作项目看,几乎囊括了台东社教馆设定的所有教育内容,全年有组织的活动达四十多项。
从考察过程看,台湾社区教育工作者中的绝大多数是志愿工作人员。以台南社教馆为例,正式编制十三人,而在各站工作的志愿工作人员有一千多人,且这些“志工”的热情极高。政府所拨的经费是有限的,社会教育活动还仰仗各企业的支持,而好多企业家都是社教馆的“志工”。由于辐射面广,社教馆的好多活动利用了中小学校的场所。
第二篇:赴台成人教育考察报告
赴台成人教育考察报告
应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协会的邀请,以自治区成人教育协会会长、原教育厅副厅长白良凯同志为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成人教育处处长张志昆同志为副团长的内蒙古自治区成人教育协会赴台考察团一行二十三人,于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三十日对台湾的成人及终身教育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考察。十天中,走访了新竹、台南和台东的社教馆,参访了中正大学、高雄师范大学及花莲社教工作站,并在高雄举办了两岸成人及终身教育研讨会,四百多人与会,两岸专家发表了九篇关于成人及终身教育论文。一天的研讨会,会上会下互动、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就台湾十天的考察,谈如下几点感受:
一、终身教育是现代文明社会教育的中心论题,是和谐社会的支点。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首次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后,很多机关和单位都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但对“十六大”为什么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理论探讨的不够,对其战略意义不甚了了。由此,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单位的创建标准基本是根据历史上集中政治学习次数的多少来制定。这次到台湾考察,特别是一天时间的对终身教育的理论研讨,对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的概念,清晰的多了。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不断参与或进行学习的活动。它与个人的生命相始终,使教育以循环的方式在个人的生命中与工作、休闲、退休及其他活动轮替发生。终身教育是能水平地统合学校、家庭、社区及工作场所的教育,而且能垂直地整合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各个阶段的教育。
之所以谈终身教育,源于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面临全球化、知识化、后现代化的影响,加上整个社会变迁的时距加速缩短、人类寿命的延长,个人在一生中将面临多次的社会变迁,这就需要个人在观念、思想及生活形态上作相应的改变。唯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充实新知能,才能适应工作与生活的需要。终身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从上述观点看,终身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但在全球化、知识化和人口高龄化浪潮的冲击下,必须把终身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的中心论题提出来。学习型社会就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基础上的。各国基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需要,莫不把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终身学习社会的建立,首先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保障全民学习的权利,充分提供学习的机会;要开发终身教育资源,普及终身教育的渠道;要强化终身学习机构的功能,激发人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要健全终身教育法制,制定终身教育的法规;要培养人们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学习习惯。政府要构建一个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形态多元、学习方法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终身学习机会的广泛提供、终身学习政策的具体承诺、民众对继续学习的更多期盼是学习型社会实现的基本条件。台湾社会已经基本完成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法律、政策层面的工作,正在形成一个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形态多样和方法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从各大学的情况看,由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激发,更多的人重返校园,投入到学习的行列。有不少大学的成人回流学生多于传统学生,并在课程设计上开设成人取向的学位课程。此外,台湾还在大学中推广各种类型的回流教育、继续教育、推广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建立学习型社会为目标,形成了非正规教育的社会教育体系,如空中大学、空中进修学院、进修学院及专科进修学校。还有辐射全岛的社会教育馆站。台湾的社教馆是搞社区教育的,全岛六个社教馆直属教育部,每个社教馆辐射几个县,每个县的乡级行政单位都有社教工作站。每个社教馆只有十几个专职工作人员,各个工作站都是志愿工作人员,不领薪水。教育部每年给各社教馆拨付经费,社教馆按各工作站活动的开展情况拨付活动经费。以台南社教馆为例,艺文研习班开设的课程包括体能舒展类:韵律、瑜珈、太极拳;休闲艺术类:国画、书法、素描、水彩、油画、摄影、美工设计、国剧、国乐、古筝、古琴、围棋、民谣吉他、儿童绘画、儿童美术、陶艺、棉纸撕画艺术;语文进修类:基础日语、实用中级日语、美语入门;生活技艺类:插花、手语与带动唱、美容、发型设计、中西餐烹饪、欧式蛋糕及点心、基础面包、调酒及咖啡流行饮料、精工裱褙、土塑;生活进修类:口才训练、人字命理、易卦占卜,紫微斗数、面相与人际关系、魅力沟通、生活五行命理研究、经络推拿、易经阳宅堪舆、中国风水地理、歌唱。台东社教馆的教育内容有老人社会大学、家庭教育、艺术欣赏教育、妇女教育、社区童军教育、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原住民教育、体育与休闲教育等。从台东社教馆花莲县万荣社教站的重点工作项目看,几乎囊括了台东社教馆设定的所有教育内容,全年有组织的活动达四十多项。
从考察过程看,台湾社区教育工作者中的绝大多数是志愿工作人员。以台南社教馆为例,正式编制十三人,而在各站工作的志愿工作人员有一千多人,且这些“志工”的热情极高。政府所拨的经费是有限的,社会教育活动还仰仗各企业的支持,而好多企业家都是社教馆的“志工”。由于辐射面广,社教馆的好多活动利用了中小学校的场所。
第三篇:赴台考察报告
2017赴台考察报告
报告人:
2017年8月16日至22日,以温州市台办副主任方栋才为团长,包括市台办经济处处长黄钢辉为副团长等共11人的温州市经贸考察团,赴台湾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活动。这此考察,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不小,可以说是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广交了朋友、推介了温州,加强了两岸经贸及文化的合作交流,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圆满成功。现将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访台主要行程
1、到台湾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行参访了两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明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俊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午考察了台北恩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然后到台北市商业会座谈并交流;
2、第三天我们一大早就乘高铁去高雄,拜访两岸友好交流协会,考察必延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和富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傍晚参加温州台协会交流座谈会;
3、第四天考察主要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考察鹿谷乡农场、茶叶基地、渔场等;
4、第五天考察彰化生物科技公司、火龙果基地、量子
能量水等;
5、第六天考察新竹科技园区,参观园区管委会并拜会有关企业做对接交流;
6、第七天上午赴桃园,对接上市柜公司商业会,参观并交流。下午搭乘国航返回温州。
二、访台收获
1、我们拜访了以上公司,主要是宣传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情况,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增进交流,并考察和我们企业相关的同行企业,寻找相互合作的项目等,并以我们国内当下的经济形势去参考和比较我们的优点和不足,表达了我们进一步加强与台湾海峡民间经贸合作的愿望。双方达成了定期性互访,促进进出口贸易,加强投资信息沟通,组织台商来温州进行投资环境考察等意向。
2、广交了朋友,为温州与台湾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考察团在台期间,考察了将近20家企业以及各类工商企业和经贸组织,接触了台湾工商企业界、有关行业协会组织和社会知名人士。考察团自始至终坚持原则、虚心学习,以诚相待,努力使台胞看到我们温州与台湾经济技术合作的诚意,既增加了互信,联络了感情,开拓了视野,也展现了温州作为海峡对岸最近的城市之一对外开放的良好愿景和形象。
3、我们宣传了浙江温州,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的宣传了温州近几年发展的变化和速度,提高了温州在台湾的知名
度的同时,也提升了在他们心目中的美誉度。
在整个考察过程中,考察团都把宣传推介温州产业项目作为台湾之行的重要任务,每到一处,都充分利用每一次座谈时机,每一次餐会上,积极宣传温州与台湾两地经济互补性,展示了温州高、大、上的新形象。考察团注意把重点放在寻求经贸技术交流合作上,推动温州与台湾两地的经贸合作,促成一批投资项目的进一步落实。
二、考察的主要感受
1、两岸“团圆”,大势所趋。
多少年来,台湾人民创造了极富中华民族特色却又颇具地域色彩的宝岛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兼融了闽南、客家和其他外省及原住民等不同族群的文化,形成了台湾以传统文化为主体兼容并蓄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风貌。但台湾与大陆毕竟是同文同种,一脉相承,有许多相通之处。儒家文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等,到处可以看到,一路所见之人,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亲情、乡情、友情浓厚真挚。普通话处处可闻,使人感到海峡两岸是一家,海峡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殷殷情怀。由于政治原因,两岸之间的交流曾长期处于冰封的状态。而近期两岸政策的宽松,使台湾人民得到实惠,他们对大陆有很强的依赖和认同感。在台期间,我们凡接触过的官员、民间组织成员、导游、司机、餐馆老板及购物摊主等各界人士,都对台独很反感,对大陆来的游客非常热情、友好,迎进送出,以诚相待,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浓浓的骨肉情和同胞意,对两岸早日统一充满了强烈的期盼。
2、教罚相济、管理规范、服务热情
考察期间,我们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所见之处都有树木、绿地,真正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台湾的城市管理真正做到了法制化、人性化,各种标识清晰可见。红灯停,绿灯行,乘摩托车戴头盔已成为公众自觉的行为。在台期间,我们没有看见一个执法人员,也没有看见一个违法人员,街道卫生整洁,社会秩序井然,各项制度规范。公路四通八达,未见设卡收费;社会治安良好,无须防盗门窗。
台湾实行全民禁烟,公共场所严禁吸烟,市民90%的均不抽烟。台湾当局规定各商场、商店不得出售给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烟酒,违者重罚。所有的饭店、旅客的房间和公共场所,均没有烟缸。
台湾的土地虽然紧缺,而且都是私有,但各个社区都有绿地公园,各种体育设施、儿童游乐设施都免费向市民开放。公共厕所又叫化妆间,城乡皆有,既漂亮又卫生,从来没有听说有收费的。规范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令人感到十分舒适和愉快。
3、民风纯朴,卫生清洁。
无论是在台湾城市街头,还是在乡村小路,几乎看不到纸屑、塑料袋等垃圾乱扔的现象。沿途所看到的几所学校,没有围墙,也不见有摆摊设点。岛内民众非常友善,言谈举止非常文明,公共场所都保持低声说话的习惯,车站、机场、车厢里、商场内以及街边小贩都没有用高音喇叭播放音乐或招揽生意的陋俗,在与人手机通话时没有对着手机大喊大叫的。外地人如道路不熟前去问路,被问之人必是热情回答,甚至主动义务带路。
4、宽容尊重,文化多元。
台湾社会开放,为各种文化形态留存和生长提供了沃土,文化现象丰富多彩,经过整合包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湾本土文化观光产品,突出表现的有四个方面:一是原住民文化,台湾现有十三个高山族少数民族,台湾当局对原住民划定相对独立的的居住区,鼓励保留并协助挖掘、发扬原住民特有的饮食、服饰、语言、耕作方式、建筑风格、歌舞形式,甚至开辟了原住民电视台。同时,给予相当优惠的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原住民居住区面向游客开放,形成了十多个异彩纷呈的原住民文化旅游区,既避免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中流失湮灭,也有效地解决了原住民的就业收入;二是近现代历史文化,当局将荷兰殖民时期、清朝统治时期、日治时期、蒋氏治理时期等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历史遗迹、名人故居、领事场馆、陵园纪念堂稍加修复,原样保存,配以解说系统和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面向居民和社会开放,形成了点多量广的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点,让历史记录真实地保存与再现,也极大地增强了台湾旅游的人文吸引力;三是宗教文化,台湾宗教信仰自由,尤其是佛教十分盛行。各财团法人、家族兴建和信徒捐建的寺庙遍布全岛,有“庙比人多”之称。这些寺庙建筑风格各异,造筑精美,投资巨大,且都有较好的地文景观和宗教文化支撑,观光当局和寺庙管理方都支持向游客开放,使之成为台湾旅游产品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成为探视台湾本土文化的重要窗口。
5、从严保护,科学发展
台湾整个岛屿,都被各种林木花草覆盖,城市、村落、厂房均座落于葱郁丛林之中,且以原生生态系统比例高和立体绿化为特色;全岛基本看不到黄土、石块裸露地带,使得岛内绿化生态成为最大的观光休闲资源和旅游卖点。同时,台湾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特色突出,长期以来重视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建筑、民间艺术、民俗风土、特色美食等的开发,使其与自然景观融合一起,充分体现历史价值和人文特色。许多主题公园如海洋生物博物馆和众多的休闲农场相继被开发建设,特别是阿里山、阳明山、太鲁阁、垦丁、东部海岸等处景区的开发已具有世界级水平。旅游资源的开发范畴不断向都市景观、工农业生产景观、科
技园区、博物馆、展览馆等延伸,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容。而且重视景区的保护性开发,管理也很到位。各旅游点的旅游接待条件都相当完善。旅游沿线的分叉路口均有造型活泼的标识牌,沿途设有休息栏、亭、椅凳及卫生间;参观点配有多语种的景点解说牌和提示牌;景区外部建有生态停车场、标准化公厕及与景区相对分离的购物区,共同构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旅游接待系统。旅游区的管理方式与理念也十分科学。一方面是贴近自然,注重环保。人工建设与景观相互协调、融和,景区很少看到大面积的水泥构建物;景区游览视线所及范围,卫生随时保洁,看不到白色垃圾和烟头果皮。另一方面是以人为本,注重细节。如:在台北凌晨2点还有公交车。
虽然设施建设风格各异,投资不同,但绝不粗制滥造,处处让人体会到匠心独具。
三、感想和启发
1、通过这次考察,必须增强发展温、台经贸合作的紧迫感。从此次考察的情况来看,台湾农业及深加工业比较发达,外向度较高,城市建设和三产服务水平较高,两岸关系的积极变化必然为扩大温、台经贸合作带来重大机遇。这次接触到的企业,不少前几年已到大陆投资,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上海一带,真正到温州投资的很少。当前,必
须增强引进台资、发展温州与台湾经贸合作的紧迫感,把对台招商抓紧抓实,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职责,采取非常规措施推动对台招商工作上新台阶。而且,我市对台招商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55分钟的飞机时辰将使温州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从而带来旺盛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将对吸引台资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2、加强与台湾行业协会的交流和合作。台湾的行业协会在台湾具有较大的影响,不仅拥有大量的会员企业,还参与一些联系协调、政策咨询、产业、法务、投资、经贸服务、人才培训、组团考察等等。重点做好行业商会的工作,建立经常性的定期会晤互访机制,有利于加强温、台经济交流,有利于扩大温州在台影响,有利于加强对台的招商引资工作。
3、政府要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努力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台湾经济是依靠台湾工商企业家的打拼迅速发展起来的,但决策和管理者制订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尤其是提供良好的企业环境和服务意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方面,我们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管住政府、放开市场”;另一方面要改进机关作风,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处理好依规办事和实际需要的关系,充分考虑投资者的需要,既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对企业和投资者负责,只要不
违背政策的,不超出自身职能范围的,就要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4、要大力提高公民的人文素质。台湾的个人修养比较好。“谢谢”、“不客气”等成为极普通的常用词,他们知道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普遍有一种文质彬彬的气质。修养跟文化素质有关,谈吐之间透露出高雅。这种修养是使人乐于与他们交往。这种个人修养所塑造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存在一种张力,形成一种内外部的和谐氛围。他们是现代化与传统意识的结合体,这就使他们的行为传统与新意并存,乐于创新又不排斥过去。所以我们特别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重视学校人文教育的同时,要把家庭、社会纳入其中,融为一体。以学校为中心,向家庭和社会辐射,以达到“和谐温州”、“大美温州”的目的。
5、要加强环保意识。台湾的垃圾是分类的,在景区根本看不到纸屑和烟头,在街道也极少发现纸屑等,他们非常重视卫生的保持,所以我们很少看到环卫工人。这对我市争创卫生城市有很大的启发,只有使市民的环保意识增强,我们的城市才会更加漂亮。
当然我们也看到台湾很多的企业出现了由盛世走到衰败的现象,充分的说明了企业没有四季——只有淡季和旺季,最后感谢温州市政府、温州市台办能给我们企业这样一
次“照镜子”成长的机会,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让我们的企业能在新时期的发展中,释放我们的能量,为我们祖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添砖加瓦!
报告人单位:温州市雷卡曼家居建材有限公司 2017
年8月27日
第四篇:赴台考察报告
赴台考察报告
*月*日至*日,**县长率团赴台进行了为期*天的考察活动,我有幸随团前往。这次考察,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不小,可以说是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广交了朋友,推介了*。第一次踏上台湾,对所有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一路走来,对台湾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一、考察见闻
1、城市印象
这次考察停留时间最长的城市是台北市。台北市为台湾省省会城市,其位于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是台湾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考察参观了台北最高的101大楼,在88层顶楼平台鸟瞰了台北市全貌,领略了台北的都市繁华。夜宿台北圆山饭店。圆山饭店建筑外观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气势雄伟,色彩鲜艳。台北的经济鼎盛期在上世纪80年代,现在从城市建筑外观依然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繁荣,如今的台北建筑有些略显陈旧,但是不失格调,显示出低调的精致。城市管理水平很高,市容整齐洁净,交通秩序良好。路上虽然车水马龙,却听不到喇叭鸣叫声,人行横道上人车相让,秩序井然,也不见有行人乱窜马路,几乎看不到塞车现象。台湾城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骑摩托车的很多,且人人佩戴头盔。常见路边、商场外边整齐停放着摩托车,未见车轮前后胎上加固防盗锁的,问导游方知,台湾的治安较好,几乎很少发生丢车现象。市政建设设计显示出人性化,功能齐全,方便民众。城市街道的盲人道、残疾人车道都考虑的十分周全,厕所设计考虑了残疾人、儿童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台湾人整体素质较高,责任意识很强,礼貌待人。在公共场所,宾馆商店,遇见的台湾同胞都是感觉很亲切。我们逛街逛商场,难免经常问路,指路人都非常友好。上街购物,无论是询价讨价、买与不买,他们始终不急不怒,耐心接待,即使没有做成生意,也是热情相送。台湾民众在公共场合都很安静,即使是人多时,说话声音也很小,看不到喧闹的情景。
2、生态环境
台湾感受最深的还有一大特色是生态环境优美,所到之处,青山碧水,绿意葱葱。如我们考察的日月潭和阿里山,天然的山水和祖国大陆很多地方相差不多,但是,我们很多地方的水没有那么清,天没有那么蓝。台湾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应该与政府、民众重视环保分不开的,据了解,台湾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早于大陆,政府十分重视对民众的环保教育和要求,多年前就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生态保护政策和以国家公园为基础的生态保护体系。同时,城市中的闲置土地由政府出面予以整理,并将其绿化,打造城市中的活化绿地,提供市民休憩使用,到该块闲置土地建设时,再去按规划建设。人行道设置不宽,够人流通行就行,腾出空间加设绿篱、绿带,栽植高低相配树种;建筑物周边有空地就绿化,凹进去的建筑有空隙就绿化,绿化体现得处处都是。
3、传统文化
踏上台湾的土地,看到的是中国字,听到的是汉语,吃的是中餐,喝的是乌龙茶,唱的是中国戏,感到非常的亲近,中华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分外的重视和传承。而两岸相同的文化,相同的习俗体现在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说两岸文化习俗上的一致,首先是语言文字上的一致,在台湾把普通话称为“国语”,这本身就反映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要说两岸文字上有何差别,则大陆简汉字多一些,台湾繁体字多一些。二是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在台湾中小学,汉语、国学、毛笔书法都是必修课。加上教育和升学考试也都一定程度受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的影响,使得汉文化在台湾深入民心。三是宗教在台湾的盛行。一路所见最多的就是庙宇。共同的文化基础,必然产生相同的宗教现象。妈祖是台湾民众信徒最多的神灵,这和我们大陆沿海地区的情况非常相似。四是两岸人民在生活习俗上高度一致。台湾也是祖国大江南北名小吃的汇聚地,台湾的烹调艺术、饮食习惯、传统菜肴几乎和大陆一个样。
4、农业产业
在台湾的短短几天时间里,走过了好几个县市,发现其农业基础非常好,产业化程度也非常高。一是区域特色明显。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我们一路走来,在每个地区都品尝了当地的特色水果和水产品。二是农业功能多样。台湾农业在转型过程中,逐渐向二、三产业延伸。随之兴起的旅游观光农业成为台湾农业的新亮点。三是产业链条健全。台湾农产品的深加工处理程度很高,并且拥有发达的农产品运销网络。四是科技水平较高。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等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考察中我们参观了一家名为台畜的肉制品深加工企业,其丰富的产品线和自主研发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感悟体会
1、精细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台湾的城市面貌相比我们的城市面貌显得有些陈旧,他们的城市建设高峰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经济辉煌时期,但是在陈旧的城市建筑外观背后,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精细化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水平。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品质成为城市间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县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通过以较少的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实现城市形象和品位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重视城市管理,来提升我们的城市品位,并可以借鉴台湾高度重视细节的管理方式,实现高水平建设,精细化管理,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空间基础。
2、突出以人为本,制定城市规划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将以人为本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在城市规划布局上科学布局工业园区与商业区、居住区,最大限度避免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落地时,通过优化项目周边环境回馈社会公众,以争取周边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城市设计上更加注重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规划设计出更多的学习休闲场所,合理搭配绿地和建筑,科学摆放高层建筑,注重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细节设计,让人有亲近感,满足市民、游客和投资者的需求。
3、锻造空间品质,延续文化传承
城市街道、广场、街头绿地等都是人们体验城市的直接载体,是人们享受城市生活,领略城市魅力的公共空间。台湾在城市公共空间的锻造方面具有很好的经验,林萌街道,街头绿地随处可见,城市雕塑制作精美,都反映出城市高雅的格调和生活品质。而通过这些公共空间使人们直接感受到城市的亲和力、魅力。我们*县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可以充分结合这些特征,打造特色片区、街区。建立主题雕塑,在城市建筑中注入文化元素。结合城市绿化,利用水石花树、亭台楼阁、雕塑小品等元素创造意境,体现历史、文化、艺术、人文、地理等内涵,使城市呈现出特色美、舒适美,给市民以美的享受和自然情操的陶冶。
4、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
城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台湾,环保意识特别强烈,市民已经养成了低碳生活的习惯。我们*虽然现在生态环境总体不错,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难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就启示我们要强化生态为先的理念,要立足现有条件,做大水文章,做足绿文章,唱好绿色戏,打响生态牌。特别是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鼓励理性消费、绿色消费,使城乡居民养成节能节水节材的良好习惯,在全社会形成注重节约、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强化教育优先、示范引导的理念。加强社会文明素质教育,使孩子、学生从小养成讲卫生、知礼仪、守规矩、爱自然的良好习惯。发挥党团员、公职人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示范作用,影响带动社会各阶层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对公众场合吸烟、垃圾不分类乱扔、随地吐痰、横穿马路等行为,进行立法规范,督促市民养成好习惯。
5、发挥农业优势,促进转型升级
*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基础一直较好,农业产业化也很有特色,围绕做大做强,台湾农业亦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一是要拓展农业功能。台湾新兴发展的休闲农业对我们是一种启迪,可以说,发展休闲农业使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新方向。在突出强化农业生产功能的同时,要进一步挖掘生活、生态、文化功能。随着*高速的开通,我县距省会*仅一小时车程,这为我们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消费对象。二是要延长产业链条。多年来,台湾重视发展以农业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联系我县实际,我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还缺乏有效联结,尤其是产后欠发达,难以真正发挥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本土优势企业延长精深加工环节。
台湾之行虽然短暂,但感受颇深。这是一个需要细细品味的地方,8天的参观考察,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两岸相同的文化习俗能充分证明两岸同根同源,同承一脉,同为一体。相信随着两岸民众的密切交流,相互加深理解,两岸统一必将成为现实。
第五篇:赴台旅游考察报告
赴台旅游考察报告
鱼台县罗屯镇吴庄村 党支部书记刘扩军
为更好了发展我村乡村旅游产业,根据有关部门安排,我同有关领导、同志一起赴台湾进行了为期7天的以乡村旅游业发展为主题的考察交流活动。
在台期间,考察团一行先后到桃园县、台中市、南投县、嘉义县、新北市进行了考察交流。在台中与台湾乡村旅游协会协会进行了交流。在南投县听取了南投县观光民宿协会关于挖掘村与宿的外围特色魅力。考察团还参观了新台北故宫博物院、、南投县的日月潭、嘉义县的阿里山景区等景区景点。
短短7天的台湾之行,时间虽然仓促,却使考察团全体人员对台湾的真实现状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感受颇深,收益匪浅: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随处可见,根深叶茂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感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的积淀十分厚重。台湾原住民中除高山族外,不少是历史上从福建等地移居的客家人,接受的是国语及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教育,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这些年来,台湾当局也一直致力于恢复中国传统文化,曾发起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在文字方面一直沿用几千年的繁体字,从小学开始学校就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训练,《国学概要》、《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等内容是高中阶段文科的必修课程。
在考察途中,随处可见的楹联、标牌、告示、解说用语,处处都显露出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儒雅之气;人们的举止言谈,新闻媒体的宣传内容,都表现出浓郁的儒家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应该说中华传统文明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继承和发扬。
二、台湾文化旅游业迅猛发展,如火如荼
台湾近年来地域性的文化旅游十分活跃,且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发展趋势。我们所到之处,文化旅游景区游人如织,各类商铺、餐馆、茶馆、旅馆生意兴隆。台湾在历史文化积淀不厚、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条件下出现文化旅游盛行的现象,主要得益于他们把文化和旅游有机地融合起来,使文化的感召力转化为旅游发展的原动力,观光旅游的发展反过来又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形成了文化产业与旅游市场互动互促的繁荣局面。
一是独特的海岛文化与一流的现代化服务业紧密结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当局首次把旅游业列入九项“施政重点”,标志着旅游业被正式认定为一项产业。但是,台湾长期以来靠发展制造业支撑经济,旅游业实际上长时期没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近几年,随着制造业向岛外转移和经济的持续低迷,当局才逐渐把目光转移到旅游业上来,出台了“振兴观光五大施政重点”,实施了“观光客倍增计划”。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台湾旅游业的整体布局渐显清晰:台北,以现代旅游服务业为主;台中,以现代雨林观光为主;台湾西部,以独特的海岸、海岛旅游为主。台湾没有很长的人文历史,也没有独步天下的壮阔奇景,因此值得挖掘和包装的旅游资源不是很多,但它对固有资源并没有进行太多刻意的“打造”,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本真面貌。目前,台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而且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整体较高,整个台湾已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旅游区。
二是张扬的个性文化与精细的商业化运作密切结合。考察中,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整个台湾在旅游线路中无处不在的、浓烈的文化氛围,而且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齐头并进,各领风骚。既有饮食、节庆、雕饰、艺术等各具特色的创意文化,又坚持文化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有机统一。既有载体和平台,又有管理和服务。近年来,台湾制造业的优势风光不再,旅游成为产业发展的新选择。许多县乡顺应大众消费,注重文化感受,打文化品牌,走产业振兴之路。为了在激烈竞争中胜出,他们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资源,竞相追求个性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意、设计与塑造,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服务环境营造和丰富多彩的旅游商品创新相结合。台湾许多文化旅游区和博物馆一方面致力于服务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致力于旅游商品的开发,并使二者巧妙连通。它们营造服务环境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方法是不收门票,免费参观;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展示主要景点图片,或提供多媒体由游客自助使用,免费提供游览图,团队旅游还可以请导游免费讲解。他们进行“企业化运作”,下功夫开发、创新旅游商品。各文化旅游区的旅游商品千姿百态,但都紧贴当地个性文化,不与其它旅游区雷同。台北故宫博物院不仅拥有从大陆搬运过去的60多万件珍贵文物,而且文化创意更加新颖独特,旅游商品超市成为最热闹、最拥挤的地方,大至稀世珍宝(字画等)的复制品,小至邮品、书签、钥匙链、光盘、磁带等,应有尽有,再现了馆藏文物的丰富多彩。许多游客在这里一掷千金,比免费的门票要高出几十倍、上百倍。
三、两岸和平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台湾自古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血脉相同、骨肉相连,文化同源、传统一致。考察期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合作交流、和平发展是最大的公约数,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踏上台湾土地,给我们的第一感受是如履故土,毫无陌生感,成群结队的大陆游客与当地居民,体型肤色、语言谈吐并无二致。无论是市民、农户、公职人员,还是餐饮、购物、交通等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士,都对大陆来客十分友好,表现出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一看就是一家人,而且大陆与台湾社会各界对两岸的合作与交流有共同的期待,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政策的实施,确实给台湾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四、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对台湾的考察交流,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又快又好发展,我们认为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山东与台湾交流与合作:
一是扩大青海与台湾的旅游事业互动协作。增加两地的人员交往和旅游社团联动机制。通过旅游促进政治、文化交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扩大对台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山东招商引资渠道。儒家思想在台湾很有知名度,但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扩大,要利用山东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美山东的品牌优势以及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吸引台资企业到山东投资创业,促进我省经济不断发展。
三是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山东与台湾两地学习交流的机会与成效。对方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社会管理、城乡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和原住民文化旅游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