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名科研型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做一名科研型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六个字)即学习、实践和反思。
一、学习
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我们自身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学历贬值、经验贬值的时代,说学历贬值是因为未来几年里我们将面临这样的情况,社会上60%的人都是研究生,剩下40%的人手里都拿着本科文凭。说经验贬值是因为我们处于信息化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也不会存在一劳永逸的事,我们用昨天的教育方法未必教育好今天的学生,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年复一年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一位教师要想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保值,不仅要靠学历、靠经验,更要靠学习。
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学习,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有新的教学理念。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起码大家要翻开课标看一看三维目标是什么,这样我们在课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时,才有的放矢。所以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学习,那么为什么学习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一方面是学生逐年减少给教师带来了危机,另一方面学习是未来人生存的方式,想像一下,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当有一天,电化教学走进我们的课堂时,不学习制作课件怎么行呢?所以有人说学习就是投资未来,今天的投资将成为明天的红利。我说知识是有价,学习就是投资未来!
那么我们怎样从繁忙的工作中,忙里偷闲进行学习呢?只要我们有学习的决心,学习的方式有多种。
按照学习途径的不同,适合我们的学习方式有三种
1从听课中学习
利用空节多听听同事的课将对自身成长大有益处,因为教师们各具千秋,听课有利于博采众长;同时也有利于发现不足,有时一个缺点表现在自己身上,可能不以为然;如果表现在别人身上,会更容易发现。
2从电脑上学习
“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级教师家园”等很多教育网站上有专家讲座,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等丰富的内容,我们随时点击都可以学习。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只有我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时,教育才真正成为师生共同享受的幸福生活。
3从书中学习
每当我们有机会外出时,女士逛得最多的是服装店,男士出入最频繁的是饭店,而很多名师、特级教师最常去的是书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是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名师学习,我每次学习回来都给自己和孩子买书,当女儿翻遍兜子找糖时,我告诉她“书中有糖甜如蜜”。读书不能做表面文章,像囫囵吞枣式的读只能消化不良,要深入地读,就得细嚼慢咽,慢慢品味,把有用的东西提炼出来化为自己的思想。说到这里,不防给大家介绍几本好书,孙维刚著《全班55%怎样考入清华北大》这本书中,孙老师用自己初中到高中六年时间将基础一般的学生培养为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的学生,而且学生的素质相当高,高到什么程度,高考前夕,班里有几名同学被评为优秀学生,在高考中可以加20分,20分对一个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多么重要,可是在孙老师班级里,这几名被评上的学生都主动地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学生。读一读这样的书,真会让我们收获很多。于永正老师编写的《小学“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能帮助我们解决教作文难,写作文更难的现状,魏书生的《学生实用学习法》,林崇德《教育的智慧》。最近我从书中看见这样一句话,感受颇深,与大家共勉。人生有两大痛苦,一个是努力的痛苦,一个是后悔的痛苦,与其面临后悔的痛苦,不如面对努力的痛苦。
以上是按照学习途径的不同,介绍了三种学习方式1、从听课中学习2、从电脑上学习3、从书中学习
按照学习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向老教师学习和向学生学习。向老教师学习
老教师是年轻人的一笔财富,更是教育的一笔财富,好多老教师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够年轻人学一辈子。说到脚踏实地我想起哲学家和船夫的故事。一个船夫在并不平静的河面上驾驶小船, 船上坐着一个想渡到对岸的哲学家.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哲学家問: "你懂得历史吗?"
船夫回答: "不懂." 哲学家說: "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哲学家又問: "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回答: "没有."
哲学家說: "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哲学家刚刚說完這句话, 风把小船吹翻了, 哲学家和船夫都落入水中.
于是, 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回答: "不会."
船夫說: "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
哲学家的空洞失去的是自己的生命,空洞的教育将影响着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在工作中,坚持实干精神才能走向教学的成功。向老教师学习还要学习老教师一些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
有继承才有发展,我们年轻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是老教师遇到过,并在实践中摸索出处理的办法,老教师身上总有一些绝招。这些绝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老教师身上有一本无字的书,无字的书读得透,有字书才理解得深。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我的成长离不开老教师的培养,如果把公开课比做“法国大餐”的话,那么平实课就是“一日三餐”,决定身体健康与否的还是一日三餐。因此请老教师指导平实课更重要,如果我们交流仅仅是为了做学问,就可以抛掉那些功利思想。因为只有指出不足,才能进步,老教师在帮助年轻人的同时也能接受一些新思想,发挥传、帮、带作用的同时,也实现着自身价值。
2向学生学习
说到向学生学习,可能有的教师不能理解,我们成人向小孩子学习什么?其实小孩不小,我举几个例子,你就会感受到学生人小鬼大。我们给孩子讲故事,经常这样开头:“从前......”,有的小孩会问“从前的从前是什么时候?”美国人总说上帝创造的人类,学生便问“是谁创造了上帝?”这是哲学家才能提出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比科学家还要厉害,中国湖北六年级学生刘余辉
啊!我发现了蜜蜂是靠什么发声
在我们四季都温暖如春的深圳,蜜蜂是一种十分活跃的小昆虫。无论是鲜花丛中,还是林中草地,到处都有它们那黄黑相间的身影,伴随着“嗡嗡嗡嗡”的声音。
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在学校,我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音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会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妈妈为我买了《十万个为什么》,从这本书里我也发现了类似的说法。权威专家都认为: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由此看来,蜜蜂之所以能发出声音,完全是由于它那对透明的小翅膀。但我认为,蜜蜂就像所有有发音器官的动物一样,它也拥有自己的发音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假期里,我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在观察了蜜蜂如何酿造蜂蜜的过程之后,我还有一个重大的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
难道书上的真理也有错误的时候?我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怀疑,并开始试验和研究。
首先,我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能听到蜜蜂的叫声。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昕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那么,蜜蜂究竟靠什么来发出“嗡嗡嗡嗡"的声音呢?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我干脆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如果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我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因此,我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那么,这两个小黑点究竟是什么东西,又是如何令蜜蜂发出“嗡嗡嗡嗡”的声音的?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我进一步的研究。
科学的道路是无止境的。自然界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知识。为什么蜜蜂会发出“嗡嗡嗡嗡”的声音,我的观察结论也许是正确的,也许是错误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够拥有一颗永远勇于探究的心。
儿童还是独具匠心的文学家。作文课上,老师出题《生命的价值》。一个家里做水产生意的学生写到:活鱼每公斤40元,死鱼每公斤10元;活虾每公斤50元,死虾每公斤15元;活蟹每公斤20元,死蟹只能丢进垃圾桶。因此,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
记忆9的乘法口诀,学生想出手指记忆法。伸出十个手指放在桌上,手心向上,手放平,依次弯曲每个手指,弯曲手指左面的手指代表十位上的数,右面手指代表个位上的数。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为什么少呢?因为现在的教育在无意间扼杀着学生的创造力,难怪有人评价我们教师:每天都在辛辛苦苦、兢兢业业摧残青少年。
二、实践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学习的内容是否实用还需要用实践来验证。教师的实践多指课堂教学。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位教师讲过一节公开课后,她的进步将是质的飞跃。毕竟我们不能人人都讲公开课,因此我们要把平常课当作公开课一样精心准备,课上像有人听课一样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反过来说我们的公开课也要像平常课一样真实,不要作秀。只有这样才利于研讨教学问题。
低下头需要勇气,抬起头需要实力。实力来自于低头努力的过程!我在课堂上反复实践,寻找自己与理想教学的差距。我终于发现尽管新课程强调体验与经历,但是体验与经历也不是万能的,在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之后,及时巩固必不可少。学生学到每一节内容就像一颗颗珍珠,需要整理与复习时用一条线将珍珠串成项链,这样才不易丢失。
如今我们在实践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以前大家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前面的没有三点水的鱼指现成的知识,后面加三点水的渔指学习方法。
现在我们讲我们不仅授人以鱼,授人以渔,还要授人渔识,三点水的渔,见识的识,渔识是指对知识与能力的应用和引领,三、反思
课堂实践过后,我们会很自然地感受成功的喜悦,或对缺憾的思考,把这些上升为理论并及时记录下来就是反思。就教学而言,实践本身产生的是经验,并不会产生智慧,只有在实践后反思,才会产生真正的智慧。所以我说反思能成就飞跃。
那么我们怎么反思呢?可以采用六步追问法:
(1)我遇到了什么事。(抓事情的关键)
(2)我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当时的过程、步骤、方法、说的重要的话写下来。)
(3)我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动机)
(4)我采取的策略解决了问题了吗?(问题解决的结果、程度、带来的影响)
(5)我这样做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标准。
(6)我从中得到什么启发。(结论、感想、收获)
第二篇:做一名新时期的科研型教师
自己在教学上的教学特点
做一名新时期的科研型教师
冯庄镇中心校张堤学校
孟改娣
去年在炎热的暑假里,我有幸参加了新乡市农村骨干教师在辉县百泉宾馆培训班的学习。在这里我认识了来自新乡市农村不同学校的一线教师,聆听了许多教授、专家、名师的讲座,回顾十几天的学习,觉得硕果累累,更坚定了自己今后要努力发展的方向:那就是要做一名新时期的科研型教师。
当我刚开始从事这个职业时,没有太明确的理想与奋斗目标,但这不能变成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障碍,经过暑假的学习培训,我开始将未来的理想清晰化,一定要开创自己的特色,找到自己奋斗的方向。
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总是渴望会有更多的教学能手来帮助自己,让自己成长的更快。其实这种想法反而会变成一种依赖,人家讲什么你就做什么,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特色,缺乏创新,离开了那些名师自己就茫然不知所措了。但现在的我若有所思,从专家、教授、名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逐渐学会了持之以恒地进行反思。除了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外,更要思考每节课好的地方及不足之处,而且要持之以恒,对反思养成一种习惯,还要学会独立思考。于是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不要丢掉自己的个性。更要学会敬重教师这个职业,去努力帮助需要你帮助的人。同时要学会承担责任,面对困难,努力再努力,坚持再坚持,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很快,我在教学上开创了自己的特色。在学校里除了教好书外,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更为重要,于是我在参加网上的全国中小学学科教师远程培训时,积极向自己的班主任李欣、网上的专家请教,并且努力学习制作课件,同时结合我们学校的特色口语交际,积极给学生上多媒体课,特别是口语交际方面的,只要遇到学校的大型活动,如:跳绳运动会、滑轮选拔赛、六年级师生越野赛……一旦结束我都提前自制课件,把最真实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去写作文。不仅拓展了他们大脑的思维,激起了他们倾诉的欲望,同时也促进了我自身的专业成长。另外,最近我在多媒体室讲的口语交际课《毕业赠言------让浓浓师生情,深深同学意在赠言中流淌》,更是为了解决我们班某些同学间的矛盾及其他问题而设置的,可以说给我和我的学生提供了最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效果明显。从某种角度来讲,多媒体也是学生情感倾诉的一个良好平台。同时,我将自己制作的近40个课件、亲手录制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近60个视频全部发布到不同的网站,希望得到更多同仁的指正批评,也真正理解了资源共享的真实含义。
如果你要想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那么你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善于将身边发生的事制作成课件去教育、感化我们的学生,并仔细分析问题。
现在我对教科研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坚定要做一名新时期的科研型教师。努力!努力!再努力!因为机遇永远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2010年6月4日
第三篇:努力做一名科研型教师(正式稿)[范文]
努力做一名科研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培训总结
刘 爽
2010年1月9日
努力做一名科研型教师
刘
爽
我参加工作33年了,33年来,我饱尝了为人师的艰辛,也真正体会到奉献的快乐。从“八五”到“十五”,我一直参与省课改实验项目,曾获省课题研究二等奖。我坚持教研、科研相结合,提高了的理论层次,开阔了的教育视野,用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语文教学,并形成自己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思路和风格。在投身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越发显得得心应手,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努力发挥作用。
现在就本学期的培训情况加以总结:
一、科研先导,重练内功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依赖教育科研,这既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所以建设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追求成功教师的自觉选择——这就是依赖教育科研为自身实践与发展导航。教师队伍中实践——辛苦型,经验——积累型大有人在,他们对很多值得研究的现象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丧失了宝贵的研究机遇和提高自己的课堂。传说释迦牟尼曾经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会干涸,众莫能答。释迦牟尼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于涸。同样道理,科研是一滴水,教学是大海。教学是一枝花,全靠科研使它更艳丽持久。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科研成果不仅要学问高,而且要积累多。教育是整体的、发展的、开放的,所以我们迫切需要调整和确立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意识——教师即研究者;教育教学即研究活动,树立牢固明确的科研意识。
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者没有或缺乏创造力,不懂得如何激励和开发创造力,那么教育活动也就失去创造性。教师的创新意识与措施的源泉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科研上,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呼唤着教育科研作为主导,如何针对学生特点,积极探索用什么方法,教什么内容,使学生有什么素质,追求哪
些目标(知识的、技能的、方法的、能力的、情感的、德育的„„),培养什么能力(观察、动手、自学、思维、表达„„),为学生打好什么基础,树立怎样的意识、观念、理想„„所有这些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找到切合社会需求及学生自身条件的合理答案。
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是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体会是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必须多读书,勤动笔、多思考、勤实践。打破传统模式,开创更好更快更新的教育天地,使教育回归本真。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科研的多向性和多角度,为科研开辟了广阔的视野。教学、科研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与经验,有着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场景,这都是教育科研的源头活水,肥源沃土。教师应当充满自信,你有着“提出问题”的敏锐感觉;你有着“搜索资料”的广泛条件;你有着“分析资料”的独特优势;你有着“建立假说”的实践基础;你有着“形成理论”的发展领域,现代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的五个方面就蕴含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的是选择与坚持。首先就是选择课题作为起点。这关系到研究是否顺利,方向是否对头,有无成效及成效大小。为此必须兼顾需用的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其次是坚持,目标始终如一,不为人际关系的好坏所左右,不为环境恶劣所干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纠缠。留心处处有学问,细心时时有发现,上心事事长见识,专心必定会收获。
克服教师自我中心意识,永远谱写科研与备课的主旋律乐章。众所周知,教学不息,备课不止。同样道理,教学不息,科研不止。科研与备课是教师生涯的永恒主题。常言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既是教学中知识能力的困惑,也是科研中方法目标的困惑。一堂课的成功绝不是45分钟的功力,而是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备课的必然。长期备课有别于短期备课就在于,前者是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过程,是全部自身修养的过程,是追求教学艺术精益求精的过程,是呕心沥血倾注于教研的过程。
第三次全教会对素质教育赋予时代的特征和新的内涵,突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这个号召再一次告诫我们:必须彻底克服教师自我中心意识,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二、勤字当头,路在脚下
科研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就的。教育教学研究是综合的和整体的,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更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在教育动态中不断获取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修养。当然,更要突出教育科研的基本特征——创新,及时了解、掌握教育教学的新信息、新动态、新趋势,选择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课题及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只有以超功利的奉献精神敢于实践,乐于创新,敏于捕捉,精于积累,善于总结,勤于思考,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实施自己追求成功的策略,必然会逐步“登堂入室”,成为教育科研的行家里手,真正进入成功教师的新境界。
勤字当头,路在脚下。勤于思考是捕捉选题、捕捉灵感、捕捉素材的源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对学习而言,那么对于教学则应是“教而不研则退,研而不教则废”。
勤于阅读是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修养水平,借鉴他人成败优劣的途径。读专业书、理论书、杂志报纸,甚至于跨学科的有启迪有哲理的读物,就是与智者对话,得到的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精神享受和行为教养、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的提高。
勤于积累是厚积薄发的需要。只有采集花粉才能酿出甜蜜,教师的花粉就是在浩如烟海的种种资料中,撷取自己需要的,摘记,剪报,制卡片„„日积月累就可以成为令人惊羡的“富翁”。
勤于总结。教学与写教科研文章是相互促进的,因为经常写才会时时留心辨别教学问题,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吸纳别人的成功经验,才容易发觉自身的不足,才能把握住时机找到提高自身的切入点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增
长点。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不写教研文章的教师只不过是经验型的,而经常写的教师则有可能是创造型的!写得多,写得好的人未必是名师、大师,但不写者则一定不是名师、大师。科研——创新型。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这一类型教师的自觉选择和自我追求。他们远远不满足于个人的体验和浅层次的认知归纳上,而是强烈地坚持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道路。一方面在自己努力积累的经验中寻求内在规律并使之升华,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移植他人的经验并追求其成功的内涵,明显地表现出高度自觉的追求与事业心。科研——创造型教师是一批既有研究能力又善于钻研的人,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他们身体力行的是既教书育人,又从事教育科研,既提高自己又出成果福及他人,无论是现代教学的基本原则,还是现代教学的新观念——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质量观,都广泛涉猎,勇于探索。这是一批教师队伍最高境界的预备队员,正在向最高层次冲击。
三、“放任自流”,各抒已见 陶行之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学生宽松愉悦的状态下,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学生学习的东西,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开放的活动空间和创新的激情,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要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因为“创新是人类脑力最敏感的机能”,“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受益无穷的财富”孔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思想活起来。在教学中,每天的课前5至10分钟都让学生写一句名言或写一段话,让学生运用自己积累的文段去发散创新,说自己观点,述自我
见解,读最深感受。名言发散,文段发散。发散得内容各不相同,写不同的人不同的名言,写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语言推测人物身份,从老师给写的几个词来猜物说理由等等,被动的无欲望的写作令学生头疼,歌名人名大串联却让学生大快人心。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的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我把方法引路、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归结为六个字:获取——巩固——发展,并把此用于自己的教学中。自升入中学时起,教师就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阅读课上教师以课文为范例进行“整体感知,把握重心的方法指导,或图解、或绘画、或人物分析、或抓重点词语„„教师边指导边道出“此种方法”的优点:抓住关键的“点”或“骨架”,以点带面。教师指导后再让学生复述归纳。待学生明白后马上进行所教方法的练习,加以巩固,即教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动用方法的实践性练习,创设条件,为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知识的迁移,一日一法,这样,日复一日的下去,学生的方法多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了,学习的兴趣就浓了。比如学习中遇到了插叙的记叙方法,有一组学生没有纯粹的用语言去概括叙述,他们说“越说越说不清楚”他们在分析文章时采用了一种新的、非常清晰的方法阐述本小组的分析:将小组成员站成一排,插叙的内容站在后排,前排是顺叙,插叙的内容则站在所插的位置。如《穷人》插叙的时候,我采用此法,这种理解直观形象,胜过老师讲多少遍。也许是在课堂上能享受到自由和快乐的缘故,学生比较喜欢上我的课。有的学生说:“我们最初是因为喜欢您才喜欢您的课。”也有的学生说:“我最初是因为喜欢您的课才喜欢您。”每当学期末的时候学生的忧虑就爬上了心头,只害怕我下一个学期不教他们班的课。有的学生说:“如果不让刘老师给我们上课,我们就联名向校长请求!”每天有这么多的学生想我、爱我,我确实成为了最富有的精神大富翁。有人说中学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教研,这话不无道理,教是研的前提和基础,研是教的总结和提高,写则是教和研的概括和升华,没有教和研的结合就不能有高水平的教师、高质量的教学。大学教授之所以让人敬仰,他们不
仅有“桃李满天下”的骄傲,而且有“立德、立言、立说”的自豪;中学教师的悲哀在于只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缺少“著书立说,以文载道”的科研意识。因此,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再不能心安理得的去做“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教书匠,不能满足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当有新的追求,我们的目标应当是“照亮别人,完善自己”、“教研结合,双向成才”。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做好中学层面上的科研,我们不仅要教出一流的学生,更要去总结教书育人的方法和经验。“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只要你执着地追求,执着地努力,成功就属于你。“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2010-1-9
第四篇:年轻干部要做到“三个要”
年轻干部要做到“三个要”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衰则国败。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干部,应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国家的期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要坚定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的信念是作为一名好干部的力量源泉,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便硬,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始终心中有理想,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奋斗。
要为民服务,加强干群关系。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好干部的天然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主动到群众中去,不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察民情,听民需,解民难,群众之事无小事,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更好的服务人民,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要敢于担当,做到心中有责。敢于担当是一个好干部的必备品质,是义务也是责任,是能力更是品格。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在风险面前要敢为人先,不怕困难,在日常工作中更要敢于作为,敢于承担,不踢皮球,不做懒政之人,应勤政务实,造福百姓。
第五篇:争做学习型、科研型教师
时光飞逝,转眼自己毕业已经快四年了,回想当初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胆怯与不安,到如今的淡定、从容,其间进步了不少,但感觉自己还有许多的困惑与茫然,怎样提高自身素质?怎样成为一名好老师?怎样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做一个家长信得过的老师?怎样使课堂教学达到优质高效?很庆幸的是参加了本次的“国培”学习,能听到教育专家的先进教育理论,以及能和各位优秀的一线教师交流、探讨,使自身有更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听了李吉林老师的讲座《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阅读了文本材料《教师是终身的学习者、思想者》,感受颇多,受益匪浅。为李吉林老师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而感动、敬佩,其中她在讲座中提到的学习经验:第一:抓住一个“早”字;第二:贵在一个“爱”字;第三:注意一个“宽”字;最后是,重在一个“用”字。对我今后的学习、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她在治学过程中的“学”、“思”、“行”、“著”而努力,做学习型教师、科研型教师。
1、学为前提,理论积淀,与时俱进。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不断地更新,我们不能以自己原有的那点知识而止步不前,否则就会落后与时代,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向李吉林老师那种执着的学习精神学习,以深厚理论知识为基础,与时俱进。
2、学后行思,斟酌揣摩,融会贯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老先生的话很在理,学后思考变为己有,只有自己呕心沥血的思考创作才会记忆犹新、促使自己不断改进、提高。也只有在自己细品斟酌后才会使思想高度进一步提升,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有的放矢。
3、学以致用,应用实践,教中体验。
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听后学习,教后反思,与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与实践。
4、学而为著,展现积累,内心升华。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试着反思,总结经验,认真记录,成为自身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应用时必会顺利流畅。知之者为知之,不知者为不知。不知即学,多读书、读好书,在教学中努力做一个唤醒者、鼓舞者、实践者、思想者,为成为学习型教师、科研型教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