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17:3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入高等学校教学课堂,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会增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高校课堂教学的具体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以此来改进高校课堂教学、充实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声、图、像集于一体,知识来源丰富,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充满创造力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再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他们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学习知识面窄,思维不够开阔等弊端。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代表,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有利于发挥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师拟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之上的,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绝对主体,学生在教学仅仅只是以一个被动接受者参与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同时结合自己习惯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知识传播方式的改革者。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及教学资源,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我们的课堂教学容量;促进师生间的交互,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我们知道高等学校教学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原则。那么我们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同样也要把握这些原则。针对自己所教学科课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尽管现代教育技术利处很多,但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弊端,尤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建构主义理论、现代教学论等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有效地合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建构主义理论、现代教学论等理论为指导,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体验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有效地合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那么,怎样把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呢?笔者在教学管理一线通过实践感受到,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影响者、变革者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教师的教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师的作用及其发挥的程度,必然地要以学生的原有水平为基础,在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中,都有一系列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因此,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应用,有计划组织教师学习一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实施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更有助于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化。有了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就能够促使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站在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来看待、评价、设计自己的教的活动,还能够把自己“教”的工作从科学研究的认识高度开展理性思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从中体现出教育大众化、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先进教育思想,比如一堂课上,从表面上只是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方法和他的教育理论水平,会在知识的呈现过程中随时渗透的,只有具有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的教师才能在他的讲、画、演、做的过程中灵活启迪学生的思维、保持知识记忆、促进迁移运用,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已达成推进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使教学观念和思想不断更新,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带给教育领域的不仅是全新的手段、方法、技术,而且影响到教育观念、体制、模式、内容等全方位的彻底变革。顾明远教授指出:教育技术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虽没有改变教学过程的实质,但却改变了教学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要求每一位教师再也不能停留在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上。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而今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的教学设 1

计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材、学生、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整合。由于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方式有较大的转变,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宽,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有专家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也不是资源,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教师支撑”。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必须熟悉和掌握作为教育技术两大基石的先进的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并以此来指导实践。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

有效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一)加强学科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教育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其内容如下:

1.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环境中实施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1)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教学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

(2)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

(3)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使用。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和师生的互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来源于实践,学科教材知识同样来源于实践。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的要求,就需要课堂教学中在引出新知识以前,创设有利于学习的问题情境,体现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2.呈现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在多媒体技术未出现以前,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眼前主要就

是两种方式,一是纸质教材上,二是黑板上。这两种方式明显的不足就是缺乏生动性、缺乏立体感、缺乏声音、缺乏图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后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方式不仅仅是多了一种,而且具有了生动性、立体感,还可以使教学内容多次重复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呈现方式得到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变化。

3.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上所提供的内容和背景材料只是可供选择的一种,能实现教学目的的内容和背景材料不止一种,所以,在教学中不仅利用好教材上所选内容和背景材料,而且注意再选用其它的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以扩大教学的容量,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的。

4.营造课堂氛围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出有声音、有图像的各种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各种情感在这种氛围中得到培养。

5.转变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为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要建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现代学习方式。

三、新型学习模式的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一)优化教师的“教”

转变角色,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它具有实践性,从教学实践中产生,为教学实践服务,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而不断创新发展;它具有灵活性,因为组成教学模式活动的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学内容是丰富多采的,教学形式是灵活多变的。皮亚杰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其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交流、会话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环境下,彻底转变角色,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去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优化学生的“学”

1.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应是“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应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是意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一旦有了主动积极的精神,掌握了方法,便能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也就是说,只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活动才有生机和活力,教学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间的线索,建立起相应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被动、不情愿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去发现知识的规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2.加强学法指导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为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其头脑中的学习观念、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以及使用知识的意识等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用。事实证明,授人以鱼,只能管一阵子,授人以渔却管用一辈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创设情境,训练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在知识的重难点处为学生营造发现式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积极参与探求新的知识,教师则注重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与已知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学会探求、发现知识的方法,达到优化“学”的目的。

3.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激励民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即将知识外化。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既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又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获取不断发展自己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知识结构建体,直接或间接地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只有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可能有效地应付未来的各种挑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儿童创新意识,我们的做法有:一是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启发学生创新,即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乐学不厌,加深了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创新意识。二是开展活动课教学。活动课作为学生的素质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更显示了他的优势,它以其有声有色、声画并茂、形象直观吸引学习者。它具有视听结合功能,画面生动,有强烈的感染力,大大改善了人脑获取知识信息的感官功能,提高了视觉听觉传递信息的效率,调动眼、耳、嘴、手、脑等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

教与学的结合,形成了课堂,科学的课堂设计、组织和管理又依赖于现代教

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了物资、环境和技术保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已深切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的淋漓尽致,人类已迈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新世纪,课堂培养出的人要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体系创造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铁军, 教育现代化论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铮,张履样.高等师范心理学教程.台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3]《中国电化教育》总185期《新型教学模式新在哪里》

[4]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三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教育不仅仅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更要求我们能够从教学理念上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对传统地理教学方法的弊端发出挑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特别信息技术的介入和运用,丰富了地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变过去单调的、枯燥乏味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为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尊重个性的教学模式。这将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改革,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

现代教育技术对各科教学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现代教育不仅仅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更要求我们能够从教学理念上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对传统地理教学方法的弊端发出挑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特别信息技术的介入和运用,丰富了地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变过去单调的、枯燥乏味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为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尊重个性的教学模式。这将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改革,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一个人一旦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从而会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努力获取更多新知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三维空间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教学更充实、形象、生动,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感官,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现代教育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活动中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可以适时播放了一些关于德国鲁尔区和意大利新工业区以及美国硅谷相关产业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在整个观看过程中,可以如临其境,大概的对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特点有所了解和区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加深、加快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内因。只有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后,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

如在上世界地理时,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通过详细具体的地图,来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根据图中信息,来总结归纳其生产的发展特点,农业、工业的分布情况。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和谐的教学情景,就是充分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

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本知识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力

四、解决学生学习困难。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今天,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教学媒体的不断更新,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现代化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里会发挥它更大的作用,从而使地理学科教学从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使地理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学科里也会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杨鹰岭小学 吴小芬

摘要:现代教育不仅仅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更要求我们能够从教学理念上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弊端发出挑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特别信息技术的介入和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变过去单调的、枯燥乏味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为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尊重个性的教学模式。这将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不难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各科教学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现代教育不仅仅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更要求我们能够从教学理念上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弊端发出挑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特别信息技术的介入和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变过去单调的、枯燥乏味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为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尊重个性的教学模式。这将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形成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的前提,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知者,莫如乐之者。”一个人一旦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从而会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努力获取更多新知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三维空间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教学更充实、形象、生动,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感官,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现代教育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活动中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适时播放了一些描绘海滩和海岛美景以及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一会儿观赏海滩和海岛的美景,使他们好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到处是形态各异的贝壳,还有庞大有趣的海龟;海岛上绿树成林;一会儿仿佛又潜入海底,探索海底的秘密,大海深处,无数的鱼儿游来游去,穿梭不停,美丽的珊瑚千姿百态,好像还听到了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整个观看过程中,学生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思想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高涨。由于语文教学中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被充分激发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加深、加快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内因。只有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后,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詹天佑》一文,领会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所采用的不同方法,设计“人”字形线路等历来都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詹天佑杰出的建筑才能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课前我为学生制作了精美的动画课件,让课文的描述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课堂上孩子们看着生动形象的“两端同时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路线”的动画,很快进入了一种兴奋的状态,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并配上话外音,在仿读中理解课文,使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充满了主动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和谐的教学情景,就是充分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同时也陶冶了情感。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中虽然有许多优美、生动、形象的句子,如:“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蜂罗列、形态万千。”这些“静、清、绿、奇、秀、险”的山水特点和优美画面,但无法单纯从文字中获得亲切体会与美感的熏陶。单凭教师着意的渲染赞叹似乎也颇显费力与空洞,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如让他们眼见为实,适时地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象片。那清澈碧绿的漓江水,形态万千的险峻山峰顿时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在一片情不自禁的由衷赞叹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对眼前的奇妙景象赞不绝口,为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深深折服。在浓厚学习兴趣的促进下,学生们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满怀激情朗读起课文来。在优美的旋律中,全班学生以陶醉在美妙的境界里。课文最后一段所描述的优美画面以形象地印进学生的脑海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境已无须多言。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可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解决学生学习困难。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我觉得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解决了这个难题。

比如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我动情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在繁花似景的阳春三月,诗人李白在黄鹤楼目送好朋友孟浩然。诗人伫立在江头,久久不忍离去,看着好友乘坐的小舟愈行愈远。在古琴曲中看着画面时,孩子们的眼睛湿润了,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的不舍之情。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今天,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教学媒体的不断更新,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现代化的发展,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里会发挥它更大的作用,从而使语文学科教学从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学科里也会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教学之中。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在导入新课、课堂重难点教学、课堂小结、课后学习和复习、课后教学反馈和实验课教学六个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详细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学生物;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教学之中,并以快捷的方式、逼真的动画效果、大容量的板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特点,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并充分发挥其优势,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教学活动,是生物课教学中的一个现实问题。[1]

多媒体技术以其表现手法多样化,情景的再现效应,人机交互效应,个别化效应及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而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教育功能,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包括视听设备(幻灯,投影,录像,电影等)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些多媒体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应用。[2]

一、创设真实情境,精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该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在上课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事半功倍。然而传统生物教学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显然是很不够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上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中,教师首先播放新闻短剧《生物圈1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环保教育。再如:在教学第五章第一节《生物的生殖》时播放《多利羊的诞生》,教学第六章第三节《基因的表达》时,播放《“人体的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

1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但要注意,短剧播放要短而精,切不可占用太多时间。

二、应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恰当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生物学科中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从而突破重难点。如:第四章第二节《神经调节》中的“兴奋的传导”这个难点,教师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讲清,学生难于理解,而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兴奋在“神经元内”“神经元间”的电位变化和突触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电位传导和化学刺激的转化,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刺激-膜电位变化-突触递质-膜电位变化这条一体化兴奋传导路线,从而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达到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前串后连、突破时空局限,可使学过的知识瞬时再现,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第六章

第二节《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第一次减数分裂同源染色分开,这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独立分配到两个配子中遗传给后代。学生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很容易接受分离定律的实质,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多媒体教育技术还可以将微观的内容直观化,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对微观和抽象的知识有更好的认识。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微观方面的发展已经从细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高三选修教材中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对学生来讲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理解,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从目的基因的提取开始,给学生演示限制性内切酶如何识别核苷酸序列,将磷酸二酯键和氢键断开,DNA连接酶又怎样连接磷酸二酯键进行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借助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目的基因是如何导入到受体细胞中的,随受体细胞的分裂目的基因进行扩增,最后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动态模拟这一显微操作过程,加之视觉、听觉的共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思考、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同时,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生物是鲜活的、有生命的,生命现象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些变化过程尽量真实地展现

给学生,运用多媒体是有效的途径之一。遗传与变异一章中有一个教学难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关于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如果只利用静止的图片演示,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生很难理解这一问题。选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DNA的结构、解旋过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转录过程,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最后完成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表达出基因控制的性状。这一完整的动态过程的展示,形象逼真、立体感强,极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动感”,配之以声音、色彩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可以做到化繁为简,非常好地解决了重点、难点问题。[3]

三、展示知识脉络,帮助和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小结

生物教学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不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结构体系。在课堂小结时,用投影或计算机等展示生物知识脉络,可以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复习“无脊椎动物”一章的时候,通过生物教学光盘,向学生展示本章内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条理清晰,加深理解和记忆。或者,把各种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等制成投影片,投影片用彩色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给学生提供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在讲解该投影片时,不仅老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搭建教学平台,开放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的学习和复习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程的有机整合,为生物教学在空间、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拓展与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丰富的网络自由提供了大量的生物教学资源。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关键词等,让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搜索素材。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的的搜寻、整理、中和有关课题的知识、素材,精心设计、制作供学生使用的课件或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头脑种建构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基因、遗传和变异”的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是找到一些有关人类基因计划、基因芯片、转基因食品、航天育种等与变异、进化有关的生物科学知识网站、主页,或提供相关的网址,供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的内容,并根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和教学要求,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合理地将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为己所用,对于培养学生获取、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极为有利。

事实上每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教师把知识网络交给学生以后,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对未掌握的知识有侧重点地复习或重新学习,有的放矢,新旧结合,可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例如:在复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时,由于教学内容多、学生水平不同,教师采用网页的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体系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或重点复习脂类代谢,或重点复习糖类代谢,或重点复习蛋白质代谢,根据自己已有水平自主学习。在复习课中,一个较好的课件,既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起到提纲挈领、高效系统复习的作用,又可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起到“新授”、重新学习的作用,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的吃”、“吃得饱”。

五、可以进行课堂上的测试,交互反馈调节,评价及时准确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给教师提供交互性和智能化很强的人机对话系统。我们利用这个系统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快速智能分析,可随时获得学生学习的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是传统的评价手段所不及的。

一是开发即时测试系统。利用一些计算机软件的交互性制作一些可以自我测试的网页,学生可以自我测试,根据系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自我调节学习。

二是开发网络考试系统。集组题、测试、阅卷成绩分析等功能的考试系统,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组卷参数(如试卷标题、总题数、满分值、考察的知识点,平均难度、平均区分度、题型结构)自动组出一份符合要求的试卷,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联机考试。教师依据考试系统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反馈实现快速、准确的教学评价。

六、实验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对教室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帮助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最难以观察的是许多演示细节; 还有难度较大的解剖实验,一些操作技巧,学生也难以掌握。借助电视录像片,恰当地应用特写放大,慢动作、图像滞留等手段,将实验材料与物像放大,将操作方法与程序适当放慢,以增加实验可见度,便于学生观察、记忆、理解、掌握。例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实验,如果让初一学生独立去做,学生普遍感到吃力。如何调节光圈对准通光孔进行对光?如何调节转动粗(细)准焦螺旋看到清晰的物像?等等要点,学生很难掌握。如果采用边看录像边板书操作要点,指导着学生进行实验,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同时,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真实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巧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是由于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或受到时空条件限制的原因,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需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以模拟进行补充。例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的叶绿体色带分布自下而上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及黄绿色的叶绿素,而我们在实验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清。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明原因,并用计算机模拟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纠正实验中的误差。二是中学不可能做出的实验,完全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如:《光合作用》的教学需要认识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这个实验要用氧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设备比较复杂,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不能做。“传统”教学利用静态挂图配合教师“生动”讲解来“讲实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印象不深刻。我们从教育资源库中提取了用计算机模拟美国科学家普宾与卡门的实验,光合作用过程是动态的,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是多媒体(既有模拟仪表,也有检测声响效果),有效地模拟了水的光解及氧的生成过程,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非常理想。[5]

总之,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提供了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徐惠芳.计算机辅助生物教学的优势[J].教育探索, 2003, 4: 60~61

[2] 王育水.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 2001, 9: 30~31,33

[3]姜桂波.巧妙利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6:91~92

[4]李向东.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导学功效[J].中国电化教育.2004.1.47~48

[5]徐海明,魏向军.浅谈信息技术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5.7:33~34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关健词】:现代教育 课堂教学【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在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同时对其应用带来的利葬也做了一定的抢述,以期对参与......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凸显文章主旨,升华学生思想感情;能......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适当而紧密地整合,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课堂教学密度增大,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

    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

    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2年度安庆市生物学科 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安徽省枞阳中学陈静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材料[范文大全]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我校自通过天津市义务教育现代化达标验收后后,学校在认真听取评估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学习《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