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情况
课题研究情况:
在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自2008年8月起,我参与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的实验和探索。
实验初期,以调查性研究为主,重点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为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在课题的全面实施阶段,我们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从不同班级实际出发,各自制定每个小阶段的实施计划,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改经验,定期上研究课,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对这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以下成绩:
1、有效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2.通过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3.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增强、自主探究能力提高、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师亲身感受到学生隐藏着的巨大学习潜能,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实验实施阶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行动研究法。以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把“教”和“研”结合。
2.文献资料法。利用北师版教材及其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和学科改革的理论和经验。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的间接理论知识。3.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实践中的事实进行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帮助学生开展接受型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方式。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探究意识,形成有益于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思想。同时目前国内小学“探究型”课程开发,实施较为迅速,但探究性学习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尚无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实践经验。鉴于上述的现状,我们认为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意义。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目前还仍然处于探索和进一步研究阶段,因此,今后还需继续加强研究,解决以下的一些问题。1.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2.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的辅导问题。
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究性学习并有所收获,是又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第一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课题
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2015年9月—2016年1月)
通过为期五个月的学习与研究,课题组顺利完成了本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准确掌握我校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情况及现状,获取真实、具体、全面的研究素材,现就阶段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理论学习方面
理论学习在本阶段的重点工作,为此我先后组织了三场理论学习研究活动。
第一次邀请了碧江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张光兰和教研员周欣到我校对我课题组作了“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
第二次是由课题主持人付虹老师作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理论讲座;
第三次仍是课题主持人付虹老师进行了《》的理论学习。与此同时,我们课题组各位实验老师根据各自的子课题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学习。
二、课题实施方面
1、深入了解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现状,并确立了二年级和四年级为主要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并对问卷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2、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讨论、座谈和不断学习、细化课题研究的内容,各实验老师提出了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向。
3、实验教师崔艳和杨芬分别进行了实验课展示。
三、不足方面
1、课题研究经验不足,对课题组的分工不够明细;
2、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没有较好的理清课题研究方向。总之,通过各位实验老师的共同努力,本阶段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课题研究情况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情况
课题研究情况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情况
实验小学
课题名称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
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启动阶段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等工作。
准备阶段对有关文献进行研究,在班上开展调查了解,作个体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态度的方法措施。
实施阶段针对本校实际,把研究的方法措施在全校加以运用。并对其它学校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结阶段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主要的结论与观点: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
研究成果:
1、通过调查问卷、个案研究、课堂观察等方法,采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激励机制、利用班级群体规范、建立学校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渠道等策略,形成了一套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态度,并能持久保持这种良好学习态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2、查阅相关资料,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经验交流文章,参与论文评选活动。
3、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为本校老师上观摩课,送教下乡。研究效果:
1、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撰写论文,积累了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第一手宝贵资料,教师自身获得长足的发展。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据学生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改进不良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了学习成绩。从而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主要特色:
1、学习方式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如何培养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次课题研究不仅研究课堂上的学习方式,更关键的是研究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本次课题研究的成果不局限于某个学科,对其他学科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研究过程的问题:课堂时间分布中,练习的时间不足。
今后的研究设想:研究不能因为课题的结束而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随时随地的进行研究,毕竟学生在不断地变化,而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习方法研究
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
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
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
④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的策略研究。⑤实施本模式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四、实验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销蚀。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景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题海大战,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⑴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⑵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同措施,实施验证。
⑷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⑸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⑹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信息的沟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经反复实践、总结、完善,逐步形成“探究——交流” 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⑺聘请专家指导认定,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六、实验的组织及管理:(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
(2)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进行互听互评活动。
(5)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石岗完小教研课题研究
单 位:_ 石岗完小__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
法研究
学科分类:_ _数 学 __ 课题负责人:__ 康国民 _ 申请日期:_ _2012.10 _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
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④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的策略研究;⑤实施本模式教 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四、实验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销蚀。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景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题海大战,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⑴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⑵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同措施,实施验证。⑷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⑸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⑹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信息的沟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经反复实践、总结、完善,逐步形成“探究——交流” 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⑺聘请专家指导认定,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六、实验的组织及管理:(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2)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进行互听互评活动。(5)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