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全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研讨记录

时间:2019-05-13 17:5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全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研讨记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全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研讨记录》。

第一篇:教师全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研讨记录

教师全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研讨记录(摘录)时间:2011年7月8日

地点:黄小办公室

参加人员:黄小全体教师

活动过程记录:

齐金凤:接到学校通知,我就马上注册开始学习了,要赢在起跑线上嘛!为了让自己有进一步的提高,我暗下决心要好好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的时间有限,但是第一阶段的学习仍使我获益匪浅。我们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修炼,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教学能力。温翠平:首先必须看视频,不光是要听,而且要做记录。但是时间很短,问题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也许领会的东西不是很多。也许想得不全面等等。但是在以后的过程中自己也要进行总结、积累和记录。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看完视频后,针对提问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其次,看了其他老师的文章,自己也深有体会,而对于自己想得不周全的地方也能得到补充。感觉收获还挺多的!

崔振山:感谢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在这一阶段学习中,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一阶段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在聆听了专家的报告、名师示范课教学片段以及精彩的讲座与点评,使我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让我懂得,作为一个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必需努力工作,克服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才能更好的工作。

刘艳凤: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要遵循实践性原则,具体应注意:

(1)趣味性:活动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有吸引力,结合学生兴趣,有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2)可操作性:活动要适合学生年龄,易动手操作,还要适合学校实际。

(3)时间充足性:要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习,保证学生有足够体验、探究、讨论、交流、汇报、展示等的时间。要让学生尽兴,不能急匆匆草草收尾。

齐金凤:网络远程研修学习,让我知道要做一个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而作一名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既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一名能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活水的老师。又要转变学习观念,作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是网络远程研修学习给我提供了这一契机,让我从此不再迷茫。

李丽:网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网络学习中我与同行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互动中我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网络知识,从不知怎样建立博客、怎样进入博客到怎样发表文章等。网络学习使我的学习进步,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我体味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快乐与欣喜。

今后我把它融入我教学工作之中。利用网络教学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对教育教学起到全方位的变革作用。

马鹤:教学中不是单纯的让孩子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数学的本质,使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既不能脱离儿童的认知特点生硬的向孩子传授数学知识,也不能为了迎合孩子的喜欢而降低内容的要求,表面的浮华是不能让孩子长久喜欢的,只有抓住数学的本质,利用学科的魅力去吸引孩子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

黄土营小学

2011年7月8日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

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 实

为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按照省教育厅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工作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鄂教师〔2014〕1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4〕13号)等要求,以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我县义务教育段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任务目标

从2014年11月起,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引领,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为突破口,县、乡(镇)、校三级培训为主体,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开展全县义务教育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到2015年底,完成全县义务教育段教师不少于100学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其中网络研修50学时,校本研修50学时,并顺利通过省“工程办”综合测试,合格率达到100℅。

三、培训原则

(一)分层分科、按需施培。根据参培教师学校的班班通多媒体教学环境、现有信息技术水平、任教学科和任教学段、培训需求等方面进行分层分科分段设计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和自主选学等培训形式开展培训。在省工程办的统筹下,采取先易后难、先骨干后全员、逐步推进,分层分科分段组织开展全县义务教育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提升培训。

(二)以评促管、以评促学。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工作,分别在培训前期、培训中期和培训后期的三个时段进行测评。利用网络测评工具,对全县教师进行测评,帮助教师找到能力的短板,确立学习的目标。通过培训测评,衡量教师的学习成效,实施发展测评,科学评价教师能力发展水平。

(三)创新机制、推动应用。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力争使每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讲授,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建立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创建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校、教育信息化合格学校。在全县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培训内容

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中设置的“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的课程内容,并结合我县实际,全县教师主要培训内容如下。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的主要培训内容:一是班班通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电视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的基本操作;二是各类资源的搜索、下载、存储与管理方法;三是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PT);四是常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iSee图片专家);五是常用音频软件、常用视频软件(会声会影、premiere)、常用动画软件(Flash、Ulead GIF);六是常用学科软件(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几何画板、仿真实验、多媒体电子教案软件)。“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的主要培训内容:一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建立;二是网络在线教研平台的使用;三是网络课堂学习的使用。“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系列课程的主要培训内容:一是教师工作坊的建立与使用;二是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研修的策略与方法;三是教师工作坊组织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应对;四是利用网络研修社区进行校本研修的策略与方法。

五、培训模式

(一)混合式培训。

全员培训主要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即“网络研修+校本研修+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有效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将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优化培训课程资源,推动教师学用结合。

中小学要积极改善教师网络学习的条件,对计算机较少的学校,要安排教师错时学习、分批集中学习等,以保障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培训的需要。对未接入宽带网络的教学点,可采取“使用移动终端随时学”、“乡镇送培定时学”的培训机制为教学点教师提供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培训。

(二)远程培训。

网络远程自主选学培训:即线上课程学习和研修活动,主要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湖北省教育厅通过招投标中标培训机构)组织实施,从2014年12月底开始至2015年6月结束。参训教师进入培训选学系统,运用测评工具,进行网上自我测评,通过自测,了解自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和实际需求,选择参加培训的能力等级及相对应的课程资源,实现自主选学,开展线上课程学习。同时,教师根据自身需求,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明确研修主题,选择研修任务,着重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远程培训建立学科管理(各学科坊主)、学校班级管理(每个县直学校、每个乡镇组成一个班级)的培训模式。

(三)校本研修。

由中国教师研修网与中小学校共同组织实施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将培训重心下移,以校为本,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每所学校制定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将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完成线下实践任务。通过学校集中培训、网络学习、模拟演练、操作讲解和经验分享等方式,推动学科教师的专业学习。

(四)集中培训。

我县作为信息技术提升工程试点县,省级集中培训由省工程办安排,全部免费到武汉培训。主要是管理者集中培训、教研员集中培训、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中小学校长集中培训、培训者培训等。

县级集中培训,由资源中心组织实施,通过组建以一线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专家为支撑的培训讲师团队,结合学科案例教学,强化情境体验,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为农村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手段,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培训采用集中上课、上机实验、观摩学习、分组讨论等形式,实行班级化管理。

(五)融合培训。

根据“能力提升工程”总体要求,把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微软携手助学项目、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项目和乐高教师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的课程模块与能力提升工程的课程模块进行有机衔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能力起点的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需要,并对他们进行跟进指导,强化实践应用,促进项目成果的融通使用。

六、培训测评 按照“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基本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诊断测评、培训测评及发展测评,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诊断测评:教师参训前开展的能力自评,分析学习需求,为选学提供行动依据。前测由个人、指导教师和学校共同实施,采用教育部组织开发的前测工具。培训测评:培训测评分三部分,一是由中国教师研修网在远程培训平台上设置网上实时监测功能,采集教师参加网上课程学习、网络研修、教师个人空间和教师工作坊、在线测试等反应学习成效的数据;二是“省工程办”将在管理与监测平台上开通在线测评功能,提供测评题库,参训教师完成网上学习课时后,随机选择试题进行自测,以评促学。三是由县教育局组织参训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和应用实践的测评工作,根据不同实践任务,采取现场评课、成果证明和分析案例等方式进行测评。实践任务完成情况测评主要从参与校本研修学时数量、校本主题研修活动数量、讨论交流及作品提交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应用成果是指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作品,如课件、微课、课例、教学软件等。测评完成后数据由各学校提交给县教育局审核,然后提交给省“工程办”汇总。

培训质量抽查:由第三方测评,省“工程办”负责协调组织,以县为单位,按参训名单进行随机抽查,抽查比例为千分之五。抽查全部合格后由省“工程办”通过平台统一发放“工程”合格证书。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县教育局成立郧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魏明成担任,副组长由邓学斌、刘强、阮克坚担任,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及装备站、教研室、基教股、师管股、计财股、督导办、资源中心等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提升工程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资源中心,具体负责全县提升工程培训的计划起草、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等,做好参训教师诊断测评和过程测评工作。县装备站、教研室、基教股、师管股、计财股、督导办等相关部门参与配合,具体职责为:

县装备站:负责“班班通”设备、计算机和数字资源教学应用设备配置与维护,遴选并组建信息技术讲师团队,开发课程资源、提供研修平台,为各校开展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

县教研室、基教股:负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遴选并组建学科讲师团队,探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技巧与方法。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优秀课例征集和教师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评优等活动。

教师管理股:负责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手。计财股:负责保障培训经费。

督导办:负责对学校实施考核、评估。

(二)培训体系。建立县、乡(镇)、校三级培训体系,明确职责,细化分工。

县级:由资源中心组织实施。一是组织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含培训者、校长)参加国家、省、市的相关培训;二是做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县级集中培训;三是负责送教下乡、送培上门工作。

乡镇级:由各乡镇中心学校组织,督促乡镇教师参加集中培训,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

校级:负责校本研修的规划、实施、管理和能力应用测评,有效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系列提升工程培训档案及培训成果。

(三)证书颁发与应用。证书颁发。培训测评和应用实践测评均合格,由省工程办颁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将自费补训。

证书应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格证书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教师聘用、特级教师评审等的必备条件,与教师考核奖励直接挂钩,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落实专项经费。

根据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县教育局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对培训基地的硬件投入,保障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顺利实施。各单位要在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

(五)加强培训管理。

中小学校长是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组织督促教师全员参训,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建立以校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常态化培训机制。同时组织实施应用测评。各校要加强培训管理,明确责任,全员参加,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学校要根据配备多媒体设备和交互式软件的特点,采用“边示范,边练习”以及互动研讨等培训方式,确保教师“人人会”。学校要精心组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完成规定学时的学习、研讨和作业,顺利通过省里测评。

(六)完善监督机制。

县教育局把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情况纳入对学校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和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七)推广运用成果。

各乡镇、学校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提升工程,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要广泛动员教师和学生依托空间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在线研讨和空间互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研室、装备站要以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适时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微课”比赛、示范课评选与网上展示、优秀课例征集与出版、参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大比武”和全体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浓郁的应用氛围。

第三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方案

西岗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方案

为全面有效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教发〔2020〕37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与任务

按照“试点先行、打造样板、创新应用、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的实施策略,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融合创新、评用结合”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指导团队的信息化应用指导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彰显西岗“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实验区特色。

2022年11月底,全部完成西岗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任务。

二、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为全员培训,全区所有中小学(含幼儿园)在编在岗教师(含校园长、研训教师)均需参加“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已参加过试点培训的区级指导团队教师、学校管理团队教师除外)。2022年12月31日前退休教师可自愿参加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内容

(一)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二)培训时间

2022年3月——2022年11月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线上课程自主学习和学校线下校本研修两部分。

1.线上课程

线上课程由省市级统筹建设,包括专题课程和应用案例,其中专题课程配套在线测试,教师可根据校本研修方案自主选择学习。主要内容如下:

类型

模块

内容

专题

课程

能力提升工程2.0介绍

教育部及北京市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解读

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及微能力点解读

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育现代化

教师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安全与道德

教育大数据

前沿技术应用与趋势

学科应用途径与方法

学科专用软件的实践应用

STEM跨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技术工具应用

常用软件及设备的使用

数字化资源的收集、设计、加工与应用

教育教学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分析

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化工具、资源的应用

支持教育管理的数字化工具、资源的应用

应用

案例

涵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四类,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案例

整校推进案例

2.校本课程

各校在区级的培训和指导下自主组织实施,应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灵活选取专题讲座、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

各校经学校管理团队培训后,依据区级实施方案、《西岗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学校工作标准》(详见附件1)、《校本应用考核指南》(详见附件2),制定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规划(详见附件3)、校本研修方案(详见附件4)和校本应用考核方案(详见附件5),依据方案开展校本研修。

四、学时与考核

(一)学时分配

培训共计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25学时(专题课程20学时和应用案例5学时),校本课程25学时(校本研修20学时和校本应用考核5学时)。

学习内容(总学时数)

网络学习

(学时)

测试

(学时)

实施及考核主体

线上课程(25)

专题课程(20)

市级

应用案例(5)

/

校本课程

(25)

校本研修(20)

依据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开展

校级

校本应用考核(5)

依据学校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实施

(二)考核要求

1.线上课程

(1)专题课程

教师自主选择不少于15学时的课程学习,要求每门课程学习时长不低于总时长的2/3,并完成已选课程的随堂测试,共计20学时。

(2)应用案例

教师自主选择不少于5学时的应用案例进行学习,要求每个案例学习时长不低于总时长的2/3,共计5学时。

2.校本课程

(1)校本研修

教师参加所在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学校结合教师校本研修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认定,合格计20学时。

(2)校本应用考核

教师要形成一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设计方案并进行校本应用实践展示,完成应用反思,参加校本应用考核。同时在线提交设计方案和应用反思(详见附件6),经学校考核合格后计5学时。

参加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教师获得相应培训学分,并记入“十四五”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学分认定具体要求以“十四五”学分管理办法为准)。

五、工作流程

阶段

工作环节

时间

具体内容

负责部门(人员)

第一阶段:启动与准备

研制西岗区实施方案

2022年2月

制定区级信息技术2.0全员培训方案及管理办法

区教育局@@科、区教育中心培训部、电教部

召开两支队伍培训启动会

2022年3月

遴选省级试点校;召开试点校启动会,解读省市级文件和区级指导团队、学校管理团队培训方案

区教育局@@科、区教育中心培训部

组建区级培训团队,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提升培训

2022年@月—9@月

遴选区级培训团队指导教师,组建由区教育中心研训教师、学校负责人、信息技术骨干教师构成的区级培训团队,开展专项培训

区教育局@@科、区教育中心培训部、学校

组建学校管理团队,开展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

2022年@月-@月

遴选学校管理团队教师,组建学校管理团队,开展专项培训

区教育局@@科、区教育中心培训部、电教部、学校

学校研制一规划两方案

2022年@月-@月

专项培训后,研制并提交一规划两方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研修方案、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学校

指导并审核学校一规划两方案

2022年@月-@月

指导并审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研修方案、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区级培训团队

第二阶段:

落实与提升

全区动员启动全员培训

2022年@月

召开全区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会

区教育局@@科、区教育中心培训部、电教部

各学校动员启动

2022年@月

召开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学习动员会、培训会

学校

开展线上课程和校本课程

2022至@月11月

组织学员开展学习并对本校学员进行校本研修综合评定,督促学员上交案例、反思等研修任务

学校

指导、督导学校开展培训

2022至8月11月

及时了解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给予培训学校支持和指导

区教育局@@科、区教育中心培训部、电教部

开展引领性培训

2022年8月10月

依据市级整体部署,及时发现优秀案例、优秀团队,开展引领性培训,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

区教育局@@科、区教育中心培训部、电教部、学校

第三阶段:总结与推广

总结、遴选优秀成果

2022年11月

成绩统计汇总、总结本校在培训开展中的经验和问题,完成校本研修总结,按照参训教师总人数3%遴选优秀案例(案例报送要求及标准详见附件6),申报优秀的学校提交整校推进典型案例信息表和材料(模板见附件7)

学校

成绩统计、汇总

2022年11月

统计学校学习情况

区教育中心培训部

总结梳理、展示

2022年12月

总结培训工作,挖掘和提炼经验,遴选学校优秀案例并展示推广

区教育中心培训部、学校

六、组织与分工

(一)成立区能力提升工程推进领导小组

区教育局成立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统筹与管理。

组 长:张永春

副组长:刘华 杨俊

成 员:滕佩君 栾晓辉 肖胜 刘廷歌

(二)设立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执行办公室

执行办公室设在区教育中心,负责全区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与推进。

执行办公室主任: 刘廷歌

成 员:崔文强 宋明海 杨雪梅 周晓云 李征 王晓彬 王萍

(三)创建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区级技术支持团队

负责为全区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规划、实施与推进提供信息技术与工具方面的支持。

核心成员:井洪义 邢武 朱晓红

(四)组建区校两支培训指导团队

1.区级培训指导团队

负责学校“一规划两方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研修方案、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的指导与审核,学校工作实施的督导评估及总结等工作。

成员构成:整合区教育中心培训、教研、电教等各部门研培力量,选拔区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研训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组建区级信息化培训指导团队。

2.学校培训指导团队

负责学校“一规划两方案”的研制,以及研修启动、组织、督促、总结及优秀案例遴选等工作。

成员构成:由校长领衔,组建包括校长(负责层)、副校长(推进层)、教导主任(执行层)、优秀教研组长(引领指导层)、信息技术能手(技术支持层)等人员。

七、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明确主体责任

1.区教育局

区教育行政部门是组织管理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责任主体。负责对全区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总体规划,推动全区学校信息化建设;组织对各校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落实情况的监督和绩效评估;负责区级学校信息管理团队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指导团队成员的遴选、考核与表彰,以及中小学校(园)长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考核工作。

2.区教育中心

区教育中心是区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具体实施机构。负责统筹相关业务部门,形成“培训牵头、电教指导、教研参与”的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指导体系;编制区域能力工程培训执行方案及配套方案;落实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过程指导、课程开发、过程监控、核心能力点测试等具体实施与支持服务工作;组织区级学校信息管理团队和培训指导团队培训以及培训指导教师、校级管理员、研修组长绩效认定和优秀学员认定、优质研修成果推荐与认定、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工作;负责区域培训模式与执行经验总结及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示范学校任务落实督促与指导工作;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各层级之间的联络、协调、对接、融合工作。

3.中小学校

中小学校(幼儿园)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校(园)长是本校(园)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的首席信息官。负责对本校教师做好集中学习动员、在线课程学习和校本研修与考核工作;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方案;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开展校本研修与校本应用考核,对本校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综合评定;总结本校在培训开展中的经验和问题,完成校本研修总结,按要求提交优秀案例成果,确保本校教师落实培训任务,提升能力培训实效,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二)多措并举,落实经费保障

区教育局加强资金投入,要从教师培训经费列支一部分用于提升工程2.0培训,为教师全员培训提供经费保障,以保障区域提升工程2.0顺利实施。区教育局要支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经验推广、成果交流等工作。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线下校本研修活动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督导,做好项目监管评估

加强对各校提升工程2.0实施情况的监测、督导。区教育局依据《西岗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学校工作标准》(详见附件1),采取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信息化水平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附件1:

西岗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

学校工作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A1

修的管

B1

组织管理

C1领导重视,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组建由校长、教学副校长、信息化主管副校长等组成的学校管理团队,整体规划推进研修工作

B2

制度保障

C4形成“学校有方案、教研组有计划、教师有任务”的整校推进机制

A2

修的设

B3

校本研修设计

C8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对本校研修对象进行调研,得出清晰的需求分析结果,形成相关数据或材料证明

B4

校本研修实施

C12提供丰富的研修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方式,根据研修内容选择适切的研修方式,以专题研修为抓手,灵活选取专题讲座、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各种研修方式的优势与作用

B5

校本研修应用考核

C13学校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与学校

校本研修方案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依据《学校校本应用考核指南》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制定校本应用考核方案,考核方案与校本研修目标、内容相匹配,以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确定本校考核内容

A3

修的成效

B6

工作

成效

C17学校合格率不低于98%,教师满意度测评不低于90%

B7

示范推广

C21学校形成经验或模式,并进行线上或线下的邀约展示,向其他学校推广

B8

特色创新

C22在校本研修内容、方式或管理等方面有改革、发展、创新

附件2:

校本应用考核指南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规范和指导全市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中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基本原则

(一)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校本应用考核应着眼于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开展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二)尊重差异、关注发展。尊重各个学校在信息化教学发展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方面的差异,强调学校和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提升。

(三)因校制宜,鼓励创新。校本应用考核以指南为依据,避免“一刀切”,各学校可根据学校特色、资源条件和师资情况,创新考核方式,实施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方案。

二、校本应用考核内容

(一)校本应用考核突出实践导向和成果导向,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各校应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及应用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引导教师及时梳理提炼并形成生成性资源成果。

(二)校本应用考核可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以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

编号

维度

微能力

A1

学情分析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B1

A2

教学设计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3

A4

B2

B3

C1

C2

A5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6

A7

A8

A9

A10

C3

C4

C5

B4

B5

B6

B7

B8

A11

学业评价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2

A13

B9

B10

C6

C7

(三)校本应用考核要依据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需求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引导不同层次的教师选择不同层次的微能力点。

三、校本应用考核内容推进过程

(一)分层分步推进,允许一部分老师先“优秀”起来,让“先优”带动“后优”,把“先优”建成团队,推“先优”成专家。

(二)重视几项与教学实际应用关系密切的微能力点的选择与提升,做到学以致用。如,课件制作、录屏、问卷调查、视频编辑、希沃白板、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南方学校都配置了西沃白板,西岗不适合)以及各学科的极简信息技术。

(三)把微能力点的要求和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制度相融合,与日常教研活动相结合。

(四)通过伴随式收集能力应用数据,完善师生评价与考核。做好平时学习过程材料(如视频)收集,及时上交作业。

四、校本应用考核流程

按照“区级统筹—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参与—学校评审”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一)区级统筹。各区依据本区培训学工作方案,发挥统筹管理作用,审核学校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并指导监督学校实施。

(二)学校规划。各学校在区级指导下自主规划,依据本考核指南和校本研修方案,基于学校信息化环境特征制定本校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确保校本应用考核与教师自主学习、校本研修的方向一致。各学校要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校本应用考核方向,从完成任务和长远发展两个方面考虑,通过集中力量弄懂弄通适合当前校情的几个能力点,达到合格率100%以上,优秀率25-30%,完成整校任务推进和培养骨干教师的目标。特别要注意优秀率项目的规划与人员安排,否则难以达到会影响整校推进的考核。

(三)教研组协商。教研组发挥统筹整合和协调作用,依据学校校本研修方案与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制定学科研修计划,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参考《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的微能力点,确定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至少涵盖3个微能力点),微能力点至少覆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中的3个维度。每个维度选择的能力点不超过1项,引导教师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明确校本应用考核申报点。

(四)教师实践与申报。教师个人围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目标,找准能力短板,主动参与研修,形成一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设计方案(至少涵盖3个微能力点),并依据方案进行校本应用实践,完成教学反思,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提交给学校并申报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五)学校评审。学校管理团队组建校内外结合的评审组,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规范,通过教学大赛、公开课、课例评选等活动形式,对教师提交的实践证据进行评估审核,按照参训教师总人数的10%推荐优秀案例,将考核结果和优秀案例及时报送区级。

五、校本应用考核管理

(一)区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负责宏观指导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利用市级创建平台汇集校本应用考核信息,定期通报培训相关工作。

(二)区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负责统筹管理学校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组建专家团队,指导本区培训学校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的开展,审定校本应用考核方案,进行过程性抽测、督导,及时向市级报送校本考核情况。

(三)各学校要做好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实施,营建信息技术应用的氛围,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抓手,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附件3:

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规划

(参考模板)

(一)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地址

负责人

联系方式

校级管理团队信息

姓名

职务

职称

学校概况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条件一览表

序号

维度

内容

有/无

自我评价

(数值或比例)

网络条件

学校互联网情况

硬件环境

学校多媒体(白板)教室

软件平台

(没必要统计,都是区里统一配置,不需学校上报.这几个平台可能是某些地区专属平台)

在线教学平台

教师队伍

学校40周岁以下教师比例

支持条件

学生信息化素养程度

其他设施

2.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种类,可多选(在下面£中打“√”):

£A.多媒体教学环境:有投影仪、电视或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的教学环境等,无网络或网络条件一般,重点支持教师集体教。

£B.混合学习环境:网络较好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重点支持学生集体学。

£C.智慧学习环境:有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1.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主要场景和水平现状,有关教育信息化的课题、教学评比、赛事活动等工作基础。

2.学校结合教学改革条件和优势,从以下五类信息化教学模式中,选择2-3类主要的教学模式(在下面£中打“√”):

£优化教学模式:在不改变当前学校以讲授启发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效果。

£翻转课堂模式:将知识传递置于课前,课上时间主要用来更多的“以教定学”开展互动、点评与分享。

£项目学习模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在复杂、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问题分析与探究,通过制作作品来完成知识意义建构。

£数据驱动模式:依托互联网和学习分析技术,围绕着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而实施的教学模式。

£在线教学模式:师、生物理分离状态下基于互联网实施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四)本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在未来三年的发展愿景及各发展目标。

三年愿景

目标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附件4:

校本研修方案

(参考模板)

一、研修主题

学校需要根据自身学校校情和办学理念,参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围绕“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或“学业评价”中的微能力点,开展调研,自主确定相应主题。

二、主题分析(或背景分析)

为什么确定该主题,基于什么样的证据和需求,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考虑本校教师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及发展愿景等。

三、研修目标

目标尽量可衡量、可达成、可检测,关注到每个教师至少达成2(2还是3?)个微能力点。

四、研修学时

校本研修共计20学时

五、研修课程

(一)研修准备

教研组协商拟定学科研修思路以及基础性保障(如场地安排、专家联络、资料等)

(二)研修时间

总次数、每次活动时间及用时

(三)研修内容

根据本校实际调研而确定的具体内容

(四)研修形式

活动形式需要根据研修目标和研修内容选择,可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项目式研究等活动,可以是以1、2个为主,也可以是多种形式组合,支持线上线下结合的研修。

(五)研修过程设计

研修活动的大体安排,包含流程、关键事项、对象、师资等。

(六)研修任务设计

根据校本研修安排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

(注:研修课程可以表格的形式整体呈现)

六、研修成果

根据优秀案例要求及标准制定,同时学校也可在此基础上再自主设计。

附件5:

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参考模板)

XX 学校

一、考核目的找准教师能力增长点,测评教师成长点,使每位教师都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熟练的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注意需与校本研修目标相契合。

二、考核领导小组

学校专门成立校级考核领导小组,主要从事考核方案制定的研讨、过程性监

督与考核保障等工作。

三、考核原则

学校自主设定

四、考核对象

参训教师

五、考核时间

2021年9月-12月

六、考核学时

5学时

七、考核内容与方式

考核内容需与校本研修内容相一致,关注成果实践导向和成果导向,重在测

评参训教师通过校本研修后是否提高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否涵盖了2个及(?)以上微能力点。

考核方式要与考核内容相匹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或量规,创新考核方式。

八、考核评定

确定合格标准,并推送优秀案例。

附件6:

案例报送要求及标准

优秀案例要求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教育教学活动,且实施效果较好的案例。鼓励项目式学习、stem教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类的案例报送。

案例需包括以下三部分材料:

1.教育教学活动视频:视频可以是课堂教学实录或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实践专题介绍,使用mp4格式,时间总计不超过45分钟;

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设计方案(模板见下表1);

3.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反思(模板见下表2);

4.案例评选标准(详见下表3)。

表1: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学校

教师

学科

年级

应用分类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

二、应用背景(分析说明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学习者特征等)

三、应用目标(主要描述利用什么信息技术解决什么教育教学问题)

四、应用计划(主要描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步骤,信息技术的作用分析及相关微能力点等)

主要环节

师生活动

信息技术作用分析

相关微能力点

五、预期效果

表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反思

学校

教师

学科

年级

1.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事件

(说明关键事件在视频中的起止时间(如:520-1040),应用效果如何,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2.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

3.对技术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表3:案例评价标准

案例内容

标准

分值

应用方案

(30分)

应用背景分析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出发,教育教学环境及学习者特征分析准确。

应用目标制定符合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可操作、可检测。

应用计划结构严谨,活动设计恰当,技术应用要体现出优势,可行性强。

应用实施

(25分)

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符合幼儿和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在教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新媒体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能够采取多种策略组织教育教学,各教育教学环节合理、自然、流畅。

应用反思

(15分)

教育教学应用反思具有针对性,对技术应用成效分析明确;问题挖掘准确,改进设想具体、有针对性。

应用效果

(30分)

技术应用能明确关联教育教学目标,有效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具有价值的教学实践创新行为,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独特优势。

信息化运用实际教育教学效果明显,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附件7: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整校推进典型案例信息表

一、基本信息

案例名称

实施主体

□ 省级 □ 地市级 □ 区县级 □ 校级(在□内打√,)

案例类别

□制度与机制建设 □培训团队建设 □整校推进 □在线教学培训 □软件编程能力提升 □信息化教学创新 □校本应用考核 □资源建设 □ 其他:(在□内打√,)

关键词

归属单位

联系人

手机

邮箱

案例完成者信息(不超过8人)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背景/职称

主要贡献

实践时间

二、案例描述与特点

问题与挑战

不超过400字。

问题解决

思路

建议结合图表进行阐释,不超过1000字。

实践成效

不超过600字。

案例创新点

不超过400字。

案例相关

材料

若需,请提供资源链接地址和访问账号。

视频讲解材料(自选项)

录制一段10分钟以内的视频,说明案例的设计、组织实施、特色以及辐射推广,并提交视频下载链接。

第四篇:全员安全培训记录表[定稿]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与常识培训

1、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三同时”及制度。

3、、“五同时”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明确安全与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将安全与生产的产量(进度)一起抓,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4、、三级安全教育是指新入厂职员、工人的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岗位(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它是厂矿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制度的基本形式。

5、安全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应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开展讲授、训练、示范、演示、练习、参观、宣传画、警示标志、壁报、有线广播、安全报刊、电化教育、研讨会、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做到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安全教育与安全惩罚相结合。安全教育要做好资料的建档存档。

6、人的五种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五种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7、全面安全管理有全面安全目标管理、全员安全管理、全过程安全管理和全部工作安全管理等四个内容。

8、未满16周岁从事生产劳动的少年儿童。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9、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

10、我国安全电压的额定值是42V、36V、24V、12V和6V。

11、生产条件是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三个方面。

职业卫生与劳动防护相关知识培训

1、安全生产中的劳动保护概念与组成劳动保护科学管理、安全技术和职业卫生。

2、为什么要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一项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有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大事。

3、我国劳动保护立法的四个层次是:(1)《宪法》和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颁布实施;(2)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颁布实施;(3)行政性法规----由国务院制定,以“国务院令”颁布实施;(4)地方性法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颁布实施。

4、职业病从广义上来说,人体的防御机能,有抵御外界一定限度的有害因素的作用,如果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超过了人的防御能力而引起的疾病,从医学角度上讲就是职业病。

从狭义上来说,即从立法意义上说,职业病具有一定的范围,通常是指国家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9类99种法定职业病。其他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关但未列入法定职业病管理的疾病,只是职业性多发病。

5、高处作业是指凡在降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度进行的作业。高处作业可分为4级:(1)一级:2—5米高处作业;(2)二级:5米以上至15米高处作业(3)三级:15米以上至30米高处作业;(4)四级:30米以上高处作业。

6、生产性有害因素是指存在于生产条件中使劳动者的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和慢性病变的因素。

7、噪声、高温作业概念

8、中暑有哪些类型,根据不同的发病机理,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

9、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学习,职业危害场所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与应急救援知识培训

1、学习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应急救援队伍组成。

2、“事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使人身受到伤害或机器设备受到损毁的意外的随机事件。“工伤事故”是指发生使人身受到伤害的事故。即在工作时间、工作区域范围内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与生产(工作)有关的伤害事故(包括人身伤害、中毒、中暑等)。

3、人的不安全行为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1)在没有排除故障的情况下操作,没有做好防护或提出警告;(2)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或不安全地使用设备;(4)处于不安全的位置或不安全的操作姿势;(5)工作在运行中或有危险的设备上。

4、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一般有六种表现形式:(1)不合规格的防护,如防护装置的高度或强度不合适;(2)缺少所需的防护设施;(3)机器工具的设计不安全;(4)设备布局不合理,整理工作未做好;(5)照明不足或强光刺眼;(6)工作场地、通道狭窄,油污易滑倒。

5、预防事故一般有四项措施:(1)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这是从物的因素考虑的一项重要措施);(2)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这是从人的因素考虑的一项重要措施);(3)切实做好个人防护;(4)工作场所的合理布局(这是从工作环境的因素考虑的措施)。

6、划分因工伤亡事故和非因工伤亡事故一是工作时间(含加班加点)内发生的;二是工作地点,即发生在生产(工作)岗位上或企事业生产(工作)活动所涉及的区域内;三是工作性质,即因从事生产(工作)而引起,或与生产(工作)有关,或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工作(活动)而引起。只有同时具有以上三个基本要素,才能定为因工伤亡事故,否则,缺任何一个要素,都属非因工伤亡事故。

7、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的“三不放过原则” “三不放过原则”是指发生职工伤亡事故以后,事故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周围的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制定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不放过。

8、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大体有五个方面:(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2)违反操作规程;

(3)设备不合格;(4)维修不善;(5)偶然因素。

9、事故调查的目的具体有:(1)满足法律的要求,收集违反法律的证据材料;(2)掌握事故发生的经过情况;(3)鉴定可能的一个原因或多个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4)提出安全生产法规(含企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的修订、完善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意见;(5)积累事故研究资料,寻找事故发生规律,并有针对性地制订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6)通过事故的调查,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避免违章行为,促进生产发展。

10、事故与案例分析。

消防安全及火灾知识培训

一、防火知识

1、火势不大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 或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要披塑料雨衣.2、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 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3、不要盲目 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框和重物上,顺势滑下.4、当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其他办法可自救时,可用手电筒,醒目物品不停地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消防队及时发现,组织营救.二、灭火器使用方法

1、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握紧压柄,干粉即可喷出.2、1211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柄开关,压杆就使密封间开启,在氨气压力作用下,1211灭火剂喷出.三、家庭及公司生活区消防常识

1、具有安全用户意识。

2、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

3、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

4、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草垛要远离房屋。

5、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6、离开宿舍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7、利用电器或灶塘取暖,烘烤衣物,要注意安全。

8、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

9、对液化气钢瓶,严禁用开水加热、火烤及日晒。不准横放,不准倒残液和剧烈摇晃。

10、不可存放超过0.5公升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

11、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三、单位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应当包括:组织机构;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其中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内容详细、全面,组织机构健全,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具有可操作性。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还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要求,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预案。在组织消防演练时,要注意事先通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并设置明显的标识,以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安全作业基础知识与操作规程培训

1、上岗前操作工必须熟悉本岗的操作顺序或经培训后达到作业要求,并经设备负责人许可方能上岗作业。

2、上岗时操作岗位做到“三紧”、“三不”、“一注意”:三紧:衣着紧、紧腰、紧袖;三不:不系领带、不戴手套、不戴首饰;一注意:注意眼睛,集中精力。

3、开始操作前应检查机械设备各部位紧固体是否有松动或脱落迹象。

4、调整机器时必须停机,断掉电源,下班必须关闭所有设备的总电源。

5、机器设备启动前必须了解电源是否正常,并在机器最高转速时方可进行作业,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作业。机器设备表面及工作台面不得放置杂物。

9、落地风扇必须平稳放置,远离作业岗,转动时风扇严禁移动。

10、操作人员要熟悉本机台的所有安全防护装置,熟悉设备性能。

11、任何人不得携带火种(打火机等)进入生产区域或禁烟区。

12、酒后严禁上岗,因患病或服药而影响身体状况者严禁上岗。

13、领用油漆、松香水,最多存放半天的用量。

14、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拆开与维护操作无关的配电系统、设备零部件。

15、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禁用大功率超线路负荷电器设备。

16、严禁使用带有安全隐患、裸露接线板或电动工具。

17、发现设备异常或有其它危险因素,应立即停机或采取相应紧急措施,并向设备维修人员汇报。

18、机修人员每半月不少于一次对机台安全装置,运输设备进行一次检验并做好记录上交安全主任。

19、相关车间设备操作规程学习。

第五篇:安全管理制度全员培训记录

安全管理制度全员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参加人数

缺课人

考核方式

考核结果

培训内容:1.1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2.1

成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2.2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2.3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2.4

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3.1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3.2

工伤保险管理制度4.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制度4.2

文件控制管理制度4.3

记录管理制度4.4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管理制度5.1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5.2

班组岗位达标管理制度5.3

领导现场带班管理制度6.1“三同时”管理制度6.2

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制度6.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6.4

设备设施验收管理制度6.5

设备设施变更、拆除、闲置、报废的管理规定6.6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7.1“三违”行为管理制度7.2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制度7.3

危险作业审批制度(1)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2)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3)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管理制度(4)大型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5)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6)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制度7.4

安全警示标识管理制度7.5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7.6

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7.7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7.8

仓库管理制度7.9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7.11

安全防护装置管理制度7.12

承包商管理制度7.13

供应商管理制度7.14

外来人员管理制度7.15

变更管理制度7.16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8.1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治理制度9.1

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10.1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10.2

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制度10.3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0.4

女职工特殊保护制度11.1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1.2

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13.1

绩效评定管理制度13.2

系统内部评价制度

参加培训人员签名

下载教师全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研讨记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全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研讨记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大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芹洋中心小学杨春秀 通过本次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学习,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使我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心得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心得 宁乡县沙田乡沙田中学 胡瑶近期我参加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自从培训的这些日子以来,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

    班主任研讨培训活动记录

    班主任研讨培训活动记录 时间:10月 地点:学校办公室 参加人员:1—4年级班主任 主持人:张校长 活动主题:如何搞好新课改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工作。活动记录: 首先由校长读了题目为《......

    研讨记录

    研讨记录 1 孙书林: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单词教学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记忆单词是中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单凭简单反复机械的操练只会降低学......

    教师全员培训总结

    深化课改,做学习型教师 (初中思品80学时全员培训返校研修总结) 教师集中80学时全员培训初中政治开班了!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认识了很多工作在教育第一线......

    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1、坚持每周一次政治学习由党支部负责组织学习时事政治学习教育法规、文件等以提高广大教师政治觉悟、思想理论和道德水平每周一次业务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

    教师全员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全员培训心得体会1 天空,骄阳似火,期待已久的xx培训已悄然进行了两天,在这两天的学习中,专家们那丰富的案例、精深的理论,让我深深地叹服;而他们在自我专业成长路上所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