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3 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学习安排
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学习安排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配合交警的宣传教育工作,我校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印发的“道路交通安全常识”读本为学习内容,定于2014年3月广范开展学习大讨论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以班为单位进行小组学习,每班分成五组,每组下发一本“道路交通安全常识”读本,利用两周时间进行学习讨论。
二、在小组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每班于3月最后一周召开一次“交通安全主题班会”,各组之间交流学习体会。班主任将班会活动记录整理好上交德育处存档。
三、活动结束后,每名学生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并上交德育处存档。
第二篇: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交通安全常识
一、超速行驶是最大的事故隐患
超速行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极易发生碰撞、倾翻等重特大交通事故,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杀手”。
(1)高速行驶时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清晰度不良,对道路交通情况辨认不准确。
(2)在复杂路段、匝道、岔口超速行驶时,驾驶人无法及时观察各种动态,不能获取足够的道路信息,难以对路面情况做出准确判断。(3)高速行驶时,不能正确判断所驾机动车和其他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的速度。
(4)高速超车、会车,驾驶人不能正确把握距离和相对运动关系,易发生追尾或刮碰事故。
(5)超速行驶造成超车、会车的机会增多,路面情况变化频繁,行驶间距缩短,驾驶人心理和体力消耗增加,易于产生疲劳。(6)超速行驶时,驾驶人对情况的处理时间缩短,接近或者超过生理反应时间极限,容易造成事故。
驾驶车辆上道路行驶,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保持安
全车速、避免超速行驶;行车中注意观察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尽量降低车速,减少超车,保持平和心态,礼让行车,是确保行车安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
《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机动车超速的处罚规定
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二、车辆超载超限的危害
车辆超载对安全行车或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危及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诱发了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7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于车辆超载引发的,50%的群死群伤事故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载有直接关系。(1)严重破坏公路基础设施。由于超载超限车辆的荷载远远超过了公路和桥梁的设计载荷,致使路面损坏、桥梁断裂,使用年限大大缩短。
(2)行车中危险性增大。车辆超限超载,载质量增大,惯性加大,制动距离加长。如果严重超载,则会因轮胎负荷过重、变形过大而引起发爆胎、突然偏驶、制动失灵、翻车等事故。另外,超载还会影响车辆的转向性能,易因转向失控而导致事故。
(3)驾驶人容易出现操作错误。驾驶人驾驶超限超载的车辆,往往会增加的心理负担和思想压力,容易出现操作错误,影响行车安全,造成交通事故。
(4)影响着道路的畅通。由于超限超载后的车辆无法达到正常速度行驶,长时间占用车道,直接影响着道路的畅通。《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机动车超载的处罚规定
(1)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2)超过额定成员百分之二十或者违反规定载货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至违法状态消除。
(3)运输单位的车辆经处罚不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疲劳驾驶的危害
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交通安全的核心。在交通事故人的因素当中,驾驶人疲劳驾驶在占据主要地位。据统计,特大交通伤亡事故中,因疲劳驾驶造成的约占40%左右,疲劳驾驶对安全行车已构成了严重威胁。
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四肢无力、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操作失误增加,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等不安全因素,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驾驶疲劳的预防
预防驾驶疲劳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最有效途径,当已经感到疲劳再去改善,就不如做好预防效果更好。
(1)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
(2)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在高速公路上行车2小时左右,选择就近的服务区休息一下;若感觉疲倦或有睡意时,不要再继续驾驶,应立即休息。(3)注意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驾驶车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和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最好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休息,下车活动以下腰、腿,放松全身肌肉,预防驾驶疲劳。
(4)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
(5)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膳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提高身体素质。
五、酒后驾车的危害
驾驶人饮酒后,由于酒精的刺激,会出现兴奋状态,当酒精在身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驾驶车辆时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撞车的几率越大。近几年来,我国因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每年多达近万起,酒后驾车造成的死亡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触目惊心的事故现场警醒人们,酒后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之一。
(1)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加速踏板、制动踏板及转向盘。
(2)对光、声刺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协调配合功能发生障碍,行车中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
(3)视力会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辨色能力下降,不能及时注意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同时饮酒后视野大大减小,视像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边缘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易发生事故。(4)在酒精的刺激下,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周围人的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做出一些力不从心的事。
(5)饮酒后易困倦,驾驶车辆行驶无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
《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酒后驾车处罚规定
(1)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2)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
(3)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第三篇: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一)行路常识
行路是中小学生最基本、最常见的交通方式。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掌握如下一些常识。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在人行道上,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群体行进要列队,横排不要超过两人。
2、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在没有这些标志、设施时,须直行通过,不要在车辆临进时突然横穿;长队伍横过车行道时可视情况分段通过,有条件的可佩带明显标志,如小黄帽等;不准横过划有中心实线的车行道。
3、行路时要注意各种信号灯的指示,尤其是路口红绿灯、人行横道信号灯和车辆转向灯的变化。
4、当公共汽车站设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设施上时,上下车要避让车辆,并直行通过非机动车道。
5、不要在车行道、桥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设施等处逗留;不要在路上玩耍、抛物、泼水、散发印刷广告或进行防碍交通的活动。
6、不要穿越、攀登或跨越隔离设施。
(二)骑自行车常识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上、下学大多以骑自行车为主,特别是在城市,这一现象更为突出,有的学校甚至绝大多数学生都骑车上、下学,这就使得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掌握骑自行车的安全常识更为必要。
1、不满12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车;没有车闸或没有安全保证的自行车不能上路;不要在人行道、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不要在车行道上学骑自行车。
2、要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在混行道上要靠右边行驶,不能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行驶。
3、经过较大陡坡或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时应当推车行走;雨、雪、雾等天气要慢速行驶,路面雪大结冰时要推车慢行。
4、转弯时要提前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不要突然猛拐;超越前方自行车时,不要与其靠的太近,速度不要过猛,不得妨碍被超车辆的正常行驶。
5、不要手中持物骑车,不要双手离把骑车,不要两人骑一辆车;骑车不要曲折行驶,不要相互竞驶,不要两辆以上并排行驶。
6、两辆车行驶时,两人不要相互勾肩搭背,相互挤抹,相互追逐。
7、不要骑一辆车,再牵引一辆车,不要紧随机动车后面行驶,不要手扒机动车行驶。学校建议家长亲自接送自己的孩子。
辛安泉中学
第四篇: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一、行路常识
行路是中学生最基本、最常见的交通方式。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掌握如下一些常识。
1.路上行走要走在人行道上,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群体行进要列队,横排不要超过两人。
2.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在没有这些标志、设施时,须直行通过,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长队伍横过车行道时可视情况分段通过,有条件的可佩带明显标志,如小黄帽等;不准横过划有中心实线的车行道。
3.行路时要注意各种信号灯的指示,尤其是路口红绿灯、人行横道信号灯和车辆转向灯的变化。
4.当公共汽车站设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设施上时,上下车要避让车辆,并直行通过非机动车道。
5.不要在车行道、桥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设施等处逗留;不要在路上玩耍、抛物、泼水、散发印刷广告或进行妨碍交通的活动。
6.不要穿越、攀登或跨越隔离设施。
二、骑自行车常识
目前我校学生上、放学绝大多数以骑自行车为主,加强骑车的安全教育,掌握骑自行车的安全常识尤为必要。
1.不满12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车;没有刹车或没有安全保证的自行车不能上路;不要在人行道、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不要在车行道上学骑自行车。
2.要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在混行道上要靠右边行驶,不能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行驶。
3.如过较大陡坡或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时应当推车行走;雨、雪、雾等天气要慢速行驶,路面雪大结冰时要推车慢行。
4.转弯时要提前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不要突然猛拐;超越前方自行车时,不要与其靠的太近,速度不要过猛,不得妨碍被超车辆的正常行驶。
5.不要手中持物骑车,不要双手离把骑车,不要两人骑一辆车;骑车不要曲折行驶,不要相互竞驶,不要两辆以上并排行驶。
6.两辆车行驶时,两人不要相互勾肩搭背,相互挤抹,相互追逐。
7.不要骑一辆车,再牵引一辆车,不要紧随机动车后面行驶,不要手失机动车行驶。
三、乘机动车的常识
乘机动车是学校师生外出活动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也部分学生上、放学或出行所选择的交通方式,因此要教育他们掌握乘车的一些安全常识。
1.要选好车,特别是学校组织学生的集体交通活动,要取得与交通管理部门的联系,并在他们的指导下,确认驾驶人员的准驾资格后,选择有交通管理部门认可的有准 运资格的,质量优良的客运车;发现驾驶员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或过度疲劳的,不要乘坐该车;发现驾驶人员无驾驶证或饮酒的不要乘坐该车;发现机动车不具 备载客的准运资格或明显质量问题的不乘该车;不乘超载车。
2.不要在机动车道上等候车辆或招呼出租车,应该在车站台上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车来后,待车停稳时,再按顺序先下后上;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上车。
3.上车后,应找座位坐好,没有座位时,应抓好把手站稳;乘坐小型客车,坐前排时要系好安全带;不要乘坐货车或拖拉机;乘坐二轮摩托车必须要12岁以上,并戴好头盔,在驾驶员身后两腿分开跨坐,不能偏坐或倒坐。
4.在车辆行驶中,不要与驾驶员闲谈或妨碍驾驶员操作;不要随意开启车门、车厢,不能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不要向车外抛投物品;不要在车内随意走动、打闹。
5.车到站后,下车不要拥挤;在车行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下车,开关车门时不能妨碍其它车辆和行人通行;下车后,需横穿车行道时,应在确定没有车辆过往时,从车尾部穿行,切不可从车头部贸然通过。
6.机动车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须在车行道停车时,除救险外,乘车人须迅速离开车辆和车行道。
第五篇: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测试题
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测试题 少年交警队成立仪式 法制教育征文
心理健康教育课
课表
法制教育讲座(教师)国防教育总结
法制教育课纪实
学校与社区联系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
学校章程
环境教育班会纪实 法制教育手抄报
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测试)学校依法治校领导小组 “六五”普法规划 法制教育班会
新义务教育法知识测试 行政首长聘任合同 法制教育征文
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市“小手拉大手共筑反邪教长城”活动先进集体申报审批表
申报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报告
龙沙区招生工作方案
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招生简章
教师职务评聘工作方案
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三结合”教育机构
“五五”普法规划
依法治校实施方案
教师申诉制度
依法治校章程
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复查认定申报表 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及制度
省民主法治学校申报表
上级依法治校文件汇编
法制辅导员登记表
法制副校长登记表
收费许可证(副本)
行风工作自查情况
行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行风精细管理实施方案
师德工作总结
家长问卷调查表
办满意学校实施方案
行风工作总结
家长座谈会名单
行风建设工作责任状
行风建设工作公开承诺书
创建群众满意学校工作方案
行风纪实照片
行风工作领导小组
师德提高计划
行风工作规章制度
教师自身提高计划
行风座谈会记录
创建群众满意学校问卷汇总
行风会议发言稿
家长评教反馈单
行风活动简报
监督员意见反馈表
关于治理乱收费工作自查汇报
绩效工资考核细则
会议记录
2011年绩效工资表
绩效考核方案、总结
纠风工作简报
行风监督员登记表
寒假治理“三乱”责任状
寒假行风工作总结
行风工作调研报告
征求家长意见函
公开承诺书
收费情况自查报告
师德师风自评报告
治理三乱责任状
行风监督员名单
问卷调查汇总
治理乱收费自查报告
家长问卷调查表2
师德师风典型事迹
办满意学校工作总结
师德工作阶段总结
师德考核细则
行风建设实施方案
行风建设上级文件
控辍保学工作总结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机构
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法制校长工作制度
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2012年学校收费、征订教辅材料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