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安全管理防范与校园暴力行为应对
学校安全管理防范与校园暴力行为应对
近年来,中小学生打架斗殴、持刀伤害等校园暴力案件时有发生。为汲取教训,确保广大师生有一个安定、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可采取下列对策:
A、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1、完善预案,落实责任。学校要制定预防校园暴力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具体任务和责任人,层层落实,细化责任。对由于责任制不落实造成重大事故、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没有及时发现、整改措施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履行职责、失职、渎职的,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严格落实学校日常安全管理措施。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设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门工作机构和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定期研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会议制度。完善和落实门卫工作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要配备教师或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学生宿舍,坚持校领导带班、教师24小时值班和定时查铺制度,要成立校园治安巡逻队,不定时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巡逻,协助学校做好防范校园暴力伤害工作。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安全教育,形成人人参与的安全防范机制。
B、强化学生法制教育
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学校应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片,借助国旗下讲话、宣传栏、板报、班队会、举办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知法、守法意识。
2、要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学校要密切联系当地公安、司法部门,聘请法制副校长,并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进学校、入班级,每学期至少到学校开展2次以上的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传授防暴、逃生技巧。学校要将讲解安全知识,传授防暴、逃生技巧列入学校的教育日程安排,通过模拟演练,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逃生、自救能力,将危险因素降到最低点。
4、切实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事实证明,学校各类伤害事件的发生,绝大多数是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所致,如随口骂人,随意投掷等等。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难点。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抓好养成教育。
5、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共建安全网络。为了形成全方位、多途径的宣传教育网络机制,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一是建立“学校——家庭信息卡”。学校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告诉家长,家长也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告诉学校,从而掌握学生的动态表现,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二是成立“家长学校”。学校要分期分批举办家长培训班,向家长们宣传家长的监护责任等法律知识,加强对家长“科学育子”的指导,引导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6、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有偏差和有早恋倾向的学生要重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出现异常举动,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做好思想工作。
C、开展校园安全整治活动
1、积极联系当地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一次管制刀具收缴工作,并与学生逐一签订“无管制刀具保证书”。对校园周边非法贩卖管制刀具,或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及周边的社会人员,学校应积极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报告,促使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进行一次接送学生车辆摸底排查,清除无证无照黑车,并与自发雇佣车辆的学生家长签订责任协议。
3、举办一次突发性校园暴力应急演练。学校要根据本校制定的应急预案,开展一次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学生的防暴、逃生技能,并完善预案,增强防范校园暴力事件的可操作性。
D、加大对“问题学生”的帮教力度
要加大对“问题少年”的关注、关爱和帮教力度。要做到“转变观念正确对待、严爱相融及时鼓励、家教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专门档案,形成定期联系制度和定人帮扶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创造条件为其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
总之,学校要根据本校情况,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防范校园暴力行为,减少或不发生校园暴力行为。
第二篇:龙潭小学2013—2014学年学校安全管理防范与校园暴力行为对策
龙潭小学2013—2014学年学校安全
管理防范与校园暴力行为
对
策
龙潭小学
2013年9月
龙潭小学2013—2014学年学校安全
管理防范与校园暴力行为对策
为确保广大师生有一个安定、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可采取下列对策:
A、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1、完善预案,落实责任。学校要制定预防校园暴力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具体任务和责任人,层层落实,细化责任。对由于责任制不落实造成重大事故、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没有及时发现、整改措施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履行职责、失职、渎职的,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严格落实学校日常安全管理措施。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设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门工作机构和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定期研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会议制度。完善和落实门卫工作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要配备教师或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学生宿舍,坚持校领导带班、教师24小时值班和定时查铺制度,要成立校园治安巡逻队,不定时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巡逻,协助学校做好防范校园暴力伤害工作。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安全教育,形成人人参与的安全防范机制。
B、强化学生法制教
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学校应组织学生
观看法制宣传片,借助国旗下讲话、宣传栏、板报、班队会、举办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知法、守法意识。
2、要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学校要密切联系当地公安、司法部门,聘请法制副校长,并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进学校、入班级,每学期至少到学校开展2次以上的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传授防暴、逃生技巧。学校要将讲解安全知识,传授防暴、逃生技巧列入学校的教育日程安排,通过模拟演练,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逃生、自救能力,将危险因素降到最低点。
4、切实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事实证明,学校各类伤害事件的发生,绝大多数是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所致,如随口骂人,随意投掷等等。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难点。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抓好养成教育。
5、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共建安全网络。为了形成全方位、多途径的宣传教育网络机制,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一是建立“学校——家庭信息卡”。学校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告诉家长,家长也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告诉学校,从而掌握学生的动态表现,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二是成立“家长学校”。学校要分期分批举办家长培训班,向家长们宣传家长的监护责任等法律知识,加强对家长“科学育子”的指导,引导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6、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日
常管理、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有偏差和有早恋倾向的学生要重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出现异常举动,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做好思想工作。
C、开展校园安全整治活动
1、积极联系当地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一次管制刀具收缴工作,并与学生逐一签订“无管制刀具保证书”。对校园周边非法贩卖管制刀具,或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及周边的社会人员,学校应积极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报告,促使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进行一次接送学生车辆摸底排查,清除无证无照黑车,并与自发雇佣车辆的学生家长签订责任协议。
3、举办一次突发性校园暴力应急演练。学校要根据本校制定的应急预案,开展一次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学生的防暴、逃生技能,并完善预案,增强防范校园暴力事件的可操作性。
D、加大对“问题学生”的帮教力度要加大对“问题少年”的关注、关爱和帮教力度。要做到“转变观念正确对待、严爱相融及时鼓励、家教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专门档案,形成定期联系制度和定人帮扶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创造条件为其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
总之,学校要根据本校情况,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防范校园暴力行为,减少或不发生校园暴力行为。
第三篇:学校安全防范与应对措施浅谈
学校安全防范与应对措施浅谈
安全工作虽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事故轻则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重则危及师生的人身安全,其意义之大、厉害之重我想不用本人再去费舌赘述,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工作管理者深知的了。在这里我只是想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学校特别是小学阶段在安全防范与应对方面的一点观点和做法,愿与同仁交流。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预案,并让广大师生了解,保证得以落实。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制度都是写给别人看的,但是我认为安全工作要想做好,相关的制度和预案还是必须要建立的,建立制度不是目的,而要让广大师生了解和熟悉这些制度与预案,并保证在工作实际中得以落实。
二、坚持“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工作方针。
安全工作不像其它的诸如教学工作那样,出现漏动可以弥补,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是不可补救的。因此安全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工作方针,要尽可能的把一些安全隐患及早排查出来,并及时进行解决。
三、重视教育,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技能。
作为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现在好多学校都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特别是课间秩序问题,于是出台了好多制度和办法来治理课间秩序问题,比如教师检查、学生执勤、领导巡视等等,当然这些工作我们还是要加强的,但是我们的力气都花在了“治标”上,并非达到“治本”的目的。如果我们把这些气力花在努力教育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去,我想我们的诸如检查、执勤、巡视等工作都将会变成多余的了。另外,我们还要教会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技能,这对谈们来说将会受益终生的。
四、安全工作要细化,考虑周全,安排慎密,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局面。
安全工作无小事,要做到事事有人管,要在广大教师中积极营造安全工作首问(见)责任制度。全校干部和教职工都应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和安全工作,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学生管理和安全工作的首问(见)责任人。一旦成为首问(见)责任人,就必须履行首问(见)责任人的职责。
五、与有关部门和家长联手,建立互动机制。
学校的安全工作特别是学生的人身安全工作,不可能仅靠学校一方就能做好。学校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与家长沟通,与社会联手,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
学校安全工作重于山,大于天。我想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会和我一样,不认为这种说法有什么夸大之嫌,正因如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把学校和学生的安全工作作为自己的天职。
第四篇:强化学校安全管理 防范校园突发事件
强化学校安全管理 防范校园突发事件
——对学校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研究与思考
苏 野
近年来,国内外校园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校园安全蒙上了阴影。校园暴力、校园火灾、校园踩踏、自杀、杀人、集体食物中毒、群体性殴斗等事件时有发生。搞好学校的安全工作,为教师、学生创造一个安定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任务。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高度关注教育问题和学校安全问题,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安全措施,有效防范和应对校园突发事件。
校园突发事件类型及原因分析
据相关资料介绍,校园突发事件类型不同,原因多种多样。分析校园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其原因,有助于我们认真反思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学校安全工作,查找工作中的问题、漏洞和薄弱环节,研究预防、应对校园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措施和办法,有效地预防、应对、杜绝校园突发事件,确保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安全。近年来,校园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有:
校园枪击案件。美国是校园枪击案件多发的国家,几乎每个月都有一起校园枪击案件发生。加拿大、俄罗斯、芬兰以及我国的一些地方也发生过校园枪击事件,造成无辜教师和学生不应有的伤亡。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薄弱,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淡漠;二是家长过分溺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易于形成孤僻性格,容易走极端;四是学生生理发育正常,心理成熟不够。五是网络暴力、网络色情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校园杀人案件。近年来,中小学、大专以上院校杀人案、弑师案时有发生。杀人者有中学生,也有大专以上院校学生,有一个人单独作案杀人的,也有勾结别人杀人的。这些案件一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导致发生校园杀人案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中小学校,包括大专以上院校,法制教育、德育教育严重缺失;只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严重失衡;学校管理混乱,对学生过于迁就甚至放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从学生方面来看,在校学生有的生活非常困难,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心理成长畸形;有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自控能力低下,遇事不够冷静;有的学生自我意识膨胀,不服管束,我行我素;有的学生忌妒心强,不容事,不容人。这些学生一旦遇到不如意的小事情,往往容易走极端,甚至不惜夺人性命。
校园暴力事件。近一时期,我国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轻者侮辱、殴打,重者动刀、动枪,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性格孤僻,个性张扬,感情用事,行为偏执,不计后果,易于发生矛盾和争执,引发校园暴力事件。
校园踩踏事件。校园踩踏事件多发生在中学和小学,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学校教学楼的楼道里。导致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学楼楼道、楼梯过窄;二是学生上下楼时间集
中;三是学校对学生课间活动、上下楼秩序失管、失控,逆向上下楼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学生好动,经常在楼梯、楼道里追打、嬉闹等,容易发生挤压、踩踏事件。
校园火灾事件。校园火灾主要发生在学生寝室,由于一些学校没有开展安全教育,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安全知识缺乏,遇到火灾以及其它突发事件时往往束手无策,或者被大火烧死,或者被浓烟呛死,或者跳楼摔死。导致校园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对学生寝室管理失控,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学生违规用电、用火,使用劣质电器等。
校园中毒事件。目前,国内大专以上院校、中学,甚至有的小学都设有学生食堂,大部分学生食堂对外承包,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发生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学校疏于管理,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状况、健康状况掌握有限;学校对食堂经营者加工食品所需的肉、蛋、米、面、油、蔬菜以及其它辅助物品的进货渠道、物品质量、价格等等一无所知。二是食堂经营者使用过期物品、劣质物品;廉价、腐败物品以及误用亚硝酸盐,或者从业人员有不良卫生习惯、带病上岗等,极易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三是学校课间、中午放学、晚自习下课时间,学校门外、墙外经常有小商小贩向学生兜售各种小食品、自己加工的烧烤食品以及盒饭等,食品质量没有保证。学校防范突发事件的对策思考
分析、研究学校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类型和原因,主要目的就是要很好地研究、落实防范和应对措施,积极、主动地进行预防,立足平时,立足防早、防小,尽最大努力防止发生学校安全事件和突发事件,建设平安校园,建设和谐社会。为此,各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
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师生安全。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督促学校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教师和学生安全。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完善制度,细化责任。要成立应对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工作机构,落实具体的工作部门,组成相应的抢险救援队和应急工作队,防范和应对校园突发事件。要加大防范力度,超前部署,超前工作,根据学校、学生工作的特点以及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编制校园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适时开展预防、疏导、化解工作,有针对性地防范和应对校园暴力事件,全力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安全。一旦发生校园突发事件,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应对和处置工作。同时,要向教育主管部门、公安、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报警、求援,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学校安全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部署,认真检查,注重实效。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开展发放安全教育手册、组织学生上安全教育课、交通安全常识课等活动,以及宣传普及常用急救知识、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教师和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和急救常识,提高应对安全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能力,让教师和学生远离事故、远离灾难,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学生得以健康成长,更好地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
加强安全管理,及时排除隐患。教育主管部门要组成工作队深入到小学、中学、大
专以上院校,督促学校加强安全管理,排查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各级、各类学校要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深入到分校、年组和班级,做教师的工作,做学生的工作。注意掌握教师、学生的思想动态,注意排查不安定、不安全因素,主动、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稳定教师和学生情绪,避免因为小的摩擦、纠纷和矛盾引发大的事端。要坚持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和巡查工作,重点检查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寝室、食堂、卫生间等场所的安全情况,以及楼梯台阶、楼梯扶手、门窗玻璃、雨水井、下水井等部位的安全情况,及时排除隐患,避免发生事故,确保师生安全。
加强法制教育,防范暴力事件。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开展法制教育、纪律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组织辅导员老师、班主任老师开展谈心活动和家访活动,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和心理交流,及时调整学生的不安定情绪,注意排查和消除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动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纠纷,防止小事情酿成大事端,引发突发性事件。各级、各类学校要做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帮助这些大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同时,对那些“问题”学生要多关怀,多沟通,多引导,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克服心理上、性格上的缺欠、障碍和问题,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正确面对人生、面对现实、面对社会。通过扎实、细致、艰苦的工作,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公安、文化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学校周边网吧的治理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学校安全、抢劫学生钱物、寻衅滋事等行为,为学校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餐饮管理,防范卫生事件。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食堂管理和学生餐饮管理,防范食物中毒事件和其它食品卫生事件,保证老师和学生的安全。一是要加强学生食堂货源管理。落实专人负责,督促经营者严格把住食堂物品进货关。所有食堂用品必须出自正规厂家,坚决杜绝过期物品、劣质物品、三无产品、腐烂变质物品进入校园。二是要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学校要定期组织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坚决禁止传染病人、传染性病菌携带者在食堂工作。三是要委托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定期对学生食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四是要加强学生饮用水管理。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桶装水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经过有关部门检测认定的安全水。同时,要经常对饮水机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学生用水安全。五是要加强学校门前小商小贩管理。食品、卫生、工商、城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学校门前、墙外小商小贩管理,依法取缔无证加工和非法经营者,防止问题食品流入学校。同时,学校应注意掌握校内外传染病发病和流行情况,一旦有学生得了传染病,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卫生部门报告,采取紧急停课等措施,防止学生大面积传染。
加强舍务管理,防范校园火灾。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舍务管理,落实专人负责,强化管理人员队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频率,防范校园火灾。一是要落实专门的工作部门抓舍务管理。各级、各类有学生住宿的学校,必须落实专门部门负责舍务管理,落实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坚持严看严管,确保不出问题。二是要开展经常性的学生寝室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住宿学生的用电情况,检查用电设施、线路是否完好,杜绝使用电炉子、电暖气、电褥子、热水器等电器,防止发生学生寝室火灾。农村学校要杜绝在学生寝室内设地炉子烧炕,设站炉子取暖,防止发生火灾及二氧化碳中毒事故。三是要注意掌握住宿学生的思想动态。负责舍务管理的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向
管理部门、学校领导汇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日常管理,防范踩踏事件。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安全工作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做细致工作,做扎实工作,防范、杜绝校园踩踏事件。一是要加强学生上下楼秩序管理。楼梯台阶是最容易发生滑倒、跌倒的地方,极易发生拥挤和踩踏事件。因此,学生上课、下课时间要安排教师在各楼层楼梯口负责管理,避免发生踩踏事件。二是要加强学生课间活动管理。中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好动,尤其上下课时间,经常有学生在过道、楼梯台阶、校园里追打、嬉闹、奔跑,极易发生碰撞、拥挤甚至踩踏事故。因此,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确保学生课间活动安全。三是要加强学生体育课管理。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任课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安全,充分考虑体育课及课内活动的危险性和危险程度,采取必要的防范和保护措施,使学生既能得到锻炼,学到知识,又不至于受到伤害。四是要加强上学、放学秩序管理。上学、放学期间,学生比较集中,加之还有接送学生的家长,人员拥堵,秩序混乱,易于发生意外事件。五是要加强大型集体活动管理。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参加大型集会以及召开运动会等,要首先落实好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人员,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及时组织学生疏散、撤离,确保学生安全。
开展应急演练,增强自救能力。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开展疏散演练、应急演练和救援演练,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一是要组织开展疏散演练。通过演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逃生途径和方法,提高逃生速度,对学生有效地应对火灾和地震灾害等意义重大。四川绵阳安县桑枣中学从2005年起,坚持每学期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一次疏散演练,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按照演练程序有序进行疏散、撤离,历时1分36秒,全部疏散、撤离到学校操场,全校2300名师生无一伤亡,创造了应对地震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二是要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演练。通过演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自救、互救常识,提高学生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三是要组织开展火灾现场逃生演练。通过演练让学生掌握火灾现场的逃生方法。比如,把手巾弄湿,捂住口鼻,弯下身子,小步快跑;用被单、衣物打成绳子,从高楼层逃生。这些方法简便、易学,便于学生掌握,如果加以训练,完全可以提高学生的逃生能力和自救能力,确保学生在遇到大的灾害的时候能够顺利、安全逃生。
学校安全问题不是哪一个学生的问题,也不是哪一所学校的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应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学校、教师的安全问题,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关爱教师,关爱学生,集全社会的力量和智慧,积极为教育发展献计献策,积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共同防范和应对校园安全事件和突发事件,让学校平安宁静,让教师安心工作,让学生健康成长。(
第五篇: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一概念
暴力行为是由于愤怒、敌意、憎恨、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或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
攻击行为,可造成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如个体针对自己的伤害则属于自残、自杀、自伤行为。暴力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威胁生命。
精神病人由于心理活动紊乱,是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危险人群,他们的暴力行为可能发生在家中、社区、医院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等。精神病人常见的暴力行为有口头的攻击,如谩骂、威胁、讽刺、嘲笑等;身体攻击,如打人、踢人、咬人等。)
二防范与护理
护理评估
发生暴力行为原因评估
1.精神疾病:其中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等最高。这主要是与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躁狂状态、冲动和意识障碍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临床中认真评估与暴力行为有关的精神症状和精神状态,对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非常重要。
2.心理因素:个体在早期心理发育过程中,经历过严重的情感剥夺或性格形成期处于暴力环境容易采取暴力应对方式。社会学习理论也认为,暴力行为是在社会化过程中,由内在和外在的学习而来的,内在学习是实行暴力行为时的自我强化;外在学习是对角色榜样的模仿,如父母、同伴、娱乐界偶像等。此外,特殊的处境、某些功能性精神疾病、人格障碍的人有暴力倾向。
3.生特因素:智力低下、内分泌失调、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改变、疾病、药物、脑外伤等。
4.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是导致暴力行为的因素。如对成员、同辈、媒体或周围人们不良行为方式的模仿会增加暴力倾向,尤其是从暴力行为中获益之前后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炎热、拥挤、嘈杂、冲突、缺乏交流也可引发暴力行为、精神科病人如果在病房聚集一起、过分拥挤、处于被动、封闭式管理、天气炎热等环境因素中时更容易发生暴力事件。
暴力行为发生征兆评估: 1.行为评估:早期兴奋行为,如不能静坐、来回起动、击打物体、握拳、下颌或面部肌肉紧张;一些具有暗示性的语言,包括对真实或想像的人与事进行威胁,或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说话声音较大并具有强迫性等,护士要警惕病人兴奋激动表现,加强防范,尽可能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 2.情感评估:随着暴力倾向的增加,病人情感的光奋也逐步升级。如不愉快、激动、愤怒等,一旦失去控制将产生不良后果。3.意识状态评估:意识状态的改变也提示暴力行为可能发生,如思维混乱、精神状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损害、无力改变自己等。
护理诊断
有暴力行为的危险(针对他人)与幻觉、妄想、焦虑、器质性损伤等因素有关。护理目标 1.短期目标1病人没有发生暴力行为;2病人能够确认造成自己激动、愤怒的因素,并能控制自己的 行为或寻求帮助。2.长期目标1病人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及需要;2病人能以积极的方式处理挫折、紧张等感受。
护理措施 1.暴力行为的预防,密切观察有暴力倾向的病人,及时发现暴力行为先兆,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尽量把暴力行为消灭在初期。
(1)在开始接触有暴力危险病人时,病房内一定要有能够及时支援的人员,保证在必要时共同制止病人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可使医护人员减轻焦虑。护士在接近有暴力危险的病人时至少要维持一个手臂的距离。千万不要从病人的身后接近她,避免使其害怕而激发暴力行为。
(2)环境管理:保持环境的安静、整洁,避免嘈杂、拥挤、炎热,使病人感到舒服安全。同时,要注意管理好各种危险品,防止病人用作攻击的工具。(3)良好的沟通:通过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化解危机状态,以直接而坦诚的态度、同理性的关心和支持性的反应与病人会谈在会谈中切勿批判病人的感受,但也要避免太温和。要让病人感受护士的真诚关心和合作的气氛降,让病人仍拥有自我控制及决定权,这样可帮助病人逐渐安静,消除或减轻暴力危险。
(4)病人的教育:教会病人人际沟通的方法和表达情绪的方式,尤其是不满和愤怒情绪的处理,提高病人的自我控制能力,鼓励和指导病人用语言表达其困扰、愤怒等情绪,并允许其有机会宣泄其不满情绪,必要时给与适当的限制。同时评估病人过去处理压力的方式,然后给予其可能接受的指引及限制。
(5)尽量传达出护士接纳病人的态度,让病人明白护士所进行的对其行为的指导及限制都是为了协助病人控制其不稳的行为。(6)护士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因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每个工作人员都会有害怕与担心,而病人也感受到一些反应,如果护士能将自己的情绪及感受与病人适度的分享,可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也可消除护士自己的紧张、害怕。反之,一旦造成病人误解,会增加敌视或暴力倾向。
(7)服用药物:必要时,长期或短期服用相关药物会有效预防冲动和暴力行为。
2.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1)控制局面:当病人暴力行为发生时,要呼叫其他医务人员一起行动,尽快控制局面,疏散其他病人离开现场,确保其他病人和病房的安全。在交流中护士必须用坚定、平静、平和的声音和语气与病人交流,不要把任何焦虑急躁的情绪传递给病人,使病人害怕失去控制而造成严重后果。
(2)解除危险品:如果病人持有危险品,一定要尽快的解除。护士要取得病人的信任,向病人解释代为保管,以后归还;可以答应病人的要求,帮助减轻愤怒情绪,自行停止暴力行为。如果语言制止无效时,可以采用转移病人注意力在无防备的情况下夺下危险品。(3)约束与隔离:在采用其他措施无法制止病人的暴力行为时,可以采用约束和隔离的手段。但必须有医嘱才可以使用,是为了保护病人防止伤害自己或他人,减少对整个病房治疗体系的破坏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执行身体保护时,常常会引起病人的不安与反抗,所以在保护过程中要持续与病人谈话,以缓和语气告诉执行约束的目的、时间。必要时护士可陪伴在一旁以减少病人的焦虑。(4)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处理。
护理评价 1.病人在住院其间是否有发生暴力行为;病人能否确认造成自己激动、愤怒的因素,并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或寻求帮助。2.病人是否能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及需要;病人能否以积极的方式处理挫折、紧张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