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索引学会大事记

时间:2019-05-13 18:0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8年中国索引学会大事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8年中国索引学会大事记》。

第一篇:2008年中国索引学会大事记

2008年中国索引学会大事记

一、1月29日上午,中国索引学会在复旦大学美研中心107会议室召开“2008年中国索引学会常务理事工作会议暨迎春茶话会”。22位在沪的学会领导、秘书处工作人员及《中国索引》编辑部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茶话会由沈如松秘书长主持;吴兆路常务副理事长转达了徐忠理事长的新春问候,同时汇报了秘书处2007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08年工作的主要议题;葛永庆副主编汇报了《申报索引(1919-1949)》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进展;温国强副秘书长汇报了文献标准委员会组织“国家标准审查委员会”对《索引编制规则(总则)》(送审稿)的审议情况;张贤俭副主编建议学会编制计划做好宣传推广应用中国索引标准的准备工作;刘苏南副理事长提出学会应该充分发挥学术优势,以适应当前社会信息化、市场化发展趋势。围绕上述议题,参会人员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了座谈,张琪玉、吴格、王有朋、傅德华、董一鸣、范并思、庄琦、丁如龄、张贤俭等都对学会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期望。吴兆路常务副理事长做了会议总结,表示愿意虚心向各位专家学习听取大家建议,用社会发展的眼光看学会的未来,认真考虑学会的发展目标,与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中国索引》杂志于2008年1月通过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2007年年度审检。

三、3月12日下午,中国索引学会理事长秘书长联席会议在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二楼会议室召开。16位在沪的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及秘书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徐忠理事长主持。徐忠理事长传达了中央编译局关于召开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决定以及做好组织准备、学术准备、会务准备的指示精神;吴兆路常务副理事长建议于2008年10-11月间在北京召开全国代表大会;黄秀文副理事长建议同时举办2008年中国索引学会学术研讨会;张琪玉副理事长建议研讨会可不限主题范围,广泛征求提案;沈如松秘书长指出下届理事、常务理事的改选很重要,应提前做好组织准备工作;印永清副秘书长提议组织联络各地联络站,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大会代表;刘青芬副秘书长建议,在向学会老会员发出邀请通知的同时,希望各位学会领导能在各自领域内发挥自身的号召力,吸引更多新会员加入,为学会注入新鲜力量;秦邦廉副秘书长建议成立本届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起草小组和学会章程修改小组,为大会的召开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刘苏南副理事长建议大会明确项目赞助,做好赞助商工作。围绕上述议题,参会人员畅所欲言,副秘书长董一鸣、林雅萍、高克平、温国强等都对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期望。最后,徐忠理事长作了会议总结,表示今天的会议很务实,大家积极建言献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认识,并希望会后尽快组织起学术研讨、组织改选、会务等大会筹备小组,扎实开展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争取组织好、开好今年的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四、4月9-10日,中国索引学会理事长徐忠、常务副理事长吴兆路等一行四人专程赴京到学会主管单位中央编译局汇报工作。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魏海生接见了徐忠理事长一行。徐忠理事长汇报了学会筹备2008年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进展和设想。魏局长首先转达了韦建桦局长对徐忠理事长一行来访的问候。魏局长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的学会工作,指出学会工作开展得很正规、很活跃,一年比一年做得扎实;今年学会工作又将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的阶段,学会要全力以赴做好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组织、学术、后勤等筹备工作。魏局长同意学会常务理事会提出的关于在10-11月间由北京理工大学承办“第三次中国索引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8年学术论坛”的建议,并对学会的换届选举、理事会工作报告、学会章程修改、学术论坛主题、会议筹备小组组成、争取社会赞助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学会副理事长牛振东会见时在座。在京期间,徐忠理事长一行还分别拜访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朱强馆长、武振江副馆长,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倪宁馆长、武继山副馆长,以及北京人天集团公司邹进总裁,向他们通报了中国索引学会近期的工作进展和打算,并就学会的发展工作交换了意见。北大图书馆、中国人大图书馆以及北京人天集团公司表示他们愿意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索引学会工作,共同为中国索引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五、4月18日,学会秘书处通过E-mail、邮寄信件等方式向学会常务理事发出了“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主题征集通知”。截止到4月30日,秘书处陆续收到论坛主题与分主题建议近30个;在论坛主题征集回执的基础上,学术论坛主题最后确定为“信

息化进程中的索引事业”,并结合过去5年的年会征文主题,归纳为论坛分主题23个。

六、5月7日上午,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筹备工作会议在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二楼会议室召开。15位在沪的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及秘书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徐忠理事长主持。温国强副秘书长传达了中央编译局主管领导同意学会拟于10-11月间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的建议,以及对学会的换届选举、理事会工作报告、学会章程修改、学术论坛主题、会议筹备小组组成、争取社会赞助等问题的具体指导意见。针对大会会议内容,董一鸣副秘书长提出学会要认真准备好本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换届选举报告、学会《章程》修改报告;大会筹备组学术与宣传小组组长吴兆路常务副理事长就各报告的撰写作了相关说明和分工落实。就学会新会员的发展和大会会员代表的产生办法,黄秀文副理事长建议分步骤有计划地落实到各地方会员;大会筹备组组织与联络小组组长沈如松秘书长作了各地区的任务布置。此外,大家还讨论了争取社会赞助和参观奥运场馆等文化考察活动。最后,徐忠理事长作了会议总结,表示今天的会议很成功,就大会的相关筹备工作作了组织分工和落实,希望本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开得生动充实。

七、5月7日下午,《中国索引》编辑部会议在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召开。中国索引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兆路教授,《中国索引》主编吴格教授、副主编葛永庆和张贤俭、编辑部主任秦邦廉及编辑部成员温国强、刘青芬、周柏康、郭丽芳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秦邦廉主任主持。大家对《中国索引》2007年第1期的装帧、内容等进行了回顾;对第2期的有关稿件进行了审议。接着大家热烈讨论并一致同意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主题为“信息化进程中的索引事业”。关于英国《索引家》编辑部邀请《中国索引》编辑部担任该刊2009年9月期客串编辑事宜,编辑部成员们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在国际上宣传中国索引事业发展、加强相互了解的难得机遇,应该立即着手组稿,并表示希望能选出一批学术水平高、质量好、能充分反映中国特色、展示近年来中国索引事业成果的稿件。最后,秦邦廉主任作了会议总结,希望各位编辑部成员会后能进一步落实组稿分工,不断提高《中国索引》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地位。

八、5月27日,学会秘书处通过邮寄信件、会刊、网站等方式向广大会员发出了“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预告和征文通知。截至大会召开前,陆续收到参会回执近140人;应征论文32篇,并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集。

九、7月1日,学会秘书处通过E-mail、邮寄信件、网站等方式向广大会员发出了“中国索引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候选人征集通知”,先后收到信件、Email等不少推荐表。鉴于历年来学会发展一直存在着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平衡的现象,学会新生力量的不足限制了学会的发展,也限制了索引工作的开展,秘书处于9月3日通过E-mail、邮寄信件等方式特向各位常务理事再次发出“关于继续征集中国索引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候选人名单的通知”。

十、8月,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公布了2007年度全国性社会团体年检结果,中国索引学会2007年度审检合格。

十一、9月17日,徐忠理事长、吴兆路常务副理事长等一行四人专程到上图拜访吴建中馆长与何毅副馆长。徐校长介绍了学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表达了希望上图能在学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吴建中馆长表态一定全力支持、积极参与学会工作,并委派何毅副馆长参加学会的领导工作。

十二、9月18日,“ 常务理事会工作会议”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图文信息中心举行,会议讨论了第四届理事会候选人名单、章程修改报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议程及学术论坛安排等问题。会议结束后,秘书处根据会议讨论决定,整理出一份“第四届理事会候选人名单”,发给各位副理事长再次征求意见。徐忠理事长等专程到张琪玉先生寓所当面征求意见。黄秀文副理事长专程到秘书处同徐忠理事长、吴兆路常务副理事长等一起专题研究了“第四届理事会建议名单”。其他各位副理事长也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十三、9月23日,徐忠理事长一行四人再次赴京向中央编译局领导汇报工作。魏海生局长对“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徐忠理事长一行还考察了会议承办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的会务筹备情况。

十四、10月8日,在“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预告回执的基础上,学会秘书处通过E-mail、邮寄信件、网站等方式,给有回执的会员和征文作者及学会领导寄上了“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的正式通知,并积极

作好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

十五、11月4日晚,“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预备会议(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徐忠,副理事长魏海生、吴兆路、黄秀文、林仲湘、牛振东、刘苏南、邱均平、侯汉清,常务理事秦邦廉、董一鸣、林雅萍、高克平、刘青芬、周柏康、王有朋、李国新、汪东波,特邀代表葛永庆、李桂兰、郗卫东、何毅、吴佩娟,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以及秘书处温国强、张敏、郭丽芳等27名代表。会议由徐忠理事长主持。徐忠理事长介绍了“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的筹备情况,接着就会议议程征求意见,并请大家审议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黄秀文副理事长详细介绍了学会章程修改报告起草过程。秦邦廉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通报了第三届理事会财务报告。吴兆路常务副理事长汇报了第四届理事会候选人产生经过,并请大家审议候选人名单,推选计监票小组成员。

与会代表认真审议了上述议案,并做出以下决议:(1)审议并最终确定了本次大会的各项议程;(2)审议并一致通过第三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章程修改报告》和《财务报告》;(3)审议并一致通过第四届理事会候选人名单;(4)推选出计监票小组成员:中国电信集团号百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李华任组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孙继奋唱票,复旦大学图书馆朱莉计票,上海书店出版社周洁监票。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学会副理事长魏海生,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学会副理事长牛振东,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中国索引学会理事长徐忠等作了重要讲话。

十六、11月5-7日,“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北京、河北、湖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安徽、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省市以及国外的近140名索引及数据库工作者、特邀嘉宾和专家参加了会议。5日上午举行开幕式,中国索引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徐忠教授主持,中央编译局局长韦建桦、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侯光明分别致辞。接着,与会代表听取和审议了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学会章程修改报告》和《财务报告》。5日下午,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中国索引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共选出100名理事和55名常务理事,并选举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教授任理事长,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吴兆路教授任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以及中山大学曹树金教授等12名副理事长。新任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桂永浩教授发表就职演讲。6日,在以“信息化进程中的索引事业”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上,十余位专家作了十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围绕论坛主题,在热烈的氛围中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6日下午,大会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索引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兆路教授主持。副理事长邱均平教授作了大会总结报告。他表示这两天以来紧张有序、高效率的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以及理事会换届选举和学术交流两项任务,是一次团结和谐的大会,也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更是一次成功的大会。最后,他代表大会和全体代表向为大会做出贡献的以上单位和个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光明日报》、上海《文汇报》、中共中央编译局网站、复旦大学网站、复旦大学图书馆网站、中国索引学会网站以及会刊《中国索引》等,均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相关报道。

十七、11月7日中午,中国索引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兆路,副理事长黄秀文、何毅,专职副秘书长温国强,常务理事董一鸣、傅德华、周柏康、王有朋、刘青芬、高克平、林雅萍、张期民、赵伯兴、王梅、李彭元、吴佩娟,特邀代表张翠霞及秘书处成员共20余人出席了工作会议。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兆路主持了工作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议题:(1)总结了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成功和不足;(2)就学会如何打开索引市场、走向社会、服务大众、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等议题进行了探讨;(3)讨论了2009年学会工作规划的要点;(4)就2009年年会主题以及召开时间、地点等具体细节进行了讨论。

十八、与国外相关索引团体的联系和交流进一步加强,秘书处将国外索引团体召开年会及有关征文活动等信息及时在学会网站和《中国索引》上公布。学会与英国索引学会、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索引学会、南非索引与书目工作者协会、美国索引学会、加拿大索引学会保持着正常的信息和会刊的交换关系。应英国索引学会《索引家》杂志编辑部邀请,《中国索引》编辑部将承担《索引家》2009年9月期客串编辑。

十九、及时维护和更新中国索引学会网站,《中国索引》2008年1-4期内容,学会会议、国际交流动态以及学会开展的各项活动等相关报道,都及时上网,向广大会员公布。

二十、为及时通报学会活动信息,增进相互了解,加强沟通和服务,秘书处面向常务理事会不定期编写出版《工作通报》,2008年共计出版6期,并通过E-mail、邮寄信件等方式寄给各位学会领导审阅。

二十一、《中国索引》2008年1-4期都正常按时出版,刊发论文约50余篇,编辑部及时做好了会刊的审稿、编辑和发行等工作。

二十二、2008年发展的新会员共计97人:安徽省的3人,即魏瑞斌、郭桂平、谢婧;北京市的25人,即郑晓峰、钟宇、武继山、龚连英、吴雪梅、马磊、姚伯岳、曾姗、张春霞(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国经济社会论坛》编辑部)、聂华、宋凤英、任全娥、张春霞(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曹玉娟、胡越、蒋颖、蒋勇青、李桂兰、刘文、史睿、王琼、严潮斌、杨海峰、张永发、赵呈刚;重庆市的2人,即李彭元、严欣平;福建省的1人,即程妹芳;甘肃省的2人,即雷恩海、沙勇忠;贵州省的1人,即肖良武;河北的1人,即刘绍荣;湖北的4人,即王伟军、王梅、李勇、肖希明;湖南的1人,即成松柳;江苏省的5人,即宋歌、张建平、张长秀、章成志、史梅;山东省的3人,即张超亮、陈少川、孙继亮;山西省的2人,即刘秀荣、张梅秀;四川省的2人,即叶鸿鸣、黄大城;天津市的1人,即柯平;浙江省的1人,即张军;上海市的42人,即陈惠兰、汤毅、吴昆禹、郑国红、葛秀贞、邢永川、殷勇、高玉琴、罗玉英、李敏、严明、富燕玉、徐燕、郭薇、夏艳、洪雅琴、王学兵、吴海洲、徐舒、杨敏、杨菲、陆依君、王静、张宏玲、贾颖、陈恒、桂永浩、仇琛、张敏、郭丽芳、朱莉、李春博、阮薇、沈文

第二篇: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大事记

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大事记

一月

1月8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举行年终总结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刘堂江,秘书长杨念鲁,副秘书长马建华、孟刚,以及秘书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1月11日,“湖北省青少年学生财商教育读书暨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鄂东矿冶名城黄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团城山实验学校隆重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马建华、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曾沫冰、湖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王坤庆教授出席启动会并讲话。

1月15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 毅,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殷忠民,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孟刚出席会议。人民教育出版社 党委书记郭戈研究员当选教育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班华、蔡春、冯增俊、郭元祥、扈中平、靳玉乐、李夏彬、刘立德、陆有铨、王本陆、王铁军、吴永军、张廷凯当选副理事长,刘立德连任秘书长。

1月22日,由搜狐网、搜狐教育频道联合主办的“‘向教育提问’搜狐教育盛典”在京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先生获得搜狐教育“2012年教育终身成就奖”。

二月

2月18-20日,由李嘉诚基金会出资主办、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支持、中国教育学会协办、汕头大学承办的“2013‘与大师同行’训练营活动”在 广东汕头大学图书馆演讲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韦钰院士,中国工程院刘德培院士,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高中处处长马嘉宾,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 林,中央电教馆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郑大伟,汕头市副市长赵红,李嘉诚汕头大学发展基金会执行董事(营运)冯兆麟博士,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等出席开幕 式。

三月

3月23日,“中国教育学会2013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 鲁总结2012年学会系统工作,并就2013年工作要点和《中国教育学会事业发展规划(2013-2018年)》研制情况进行说明;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 心黄一谷处长出席会议并作题为《社会组织发展与改革趋势和评估工作》的报告。

四月

4月15日,根据中国教育学会事业发展长远需要并结合分支机构年检结果,按照《中国教育学会章程》和《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 定,经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设置评审委员会评议决定,报常务理事会同意,并报教育部和民政部批准(民社登[2013]第6154号),注销杨贤江教育思想 研究分会、教学仪器设备分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

4月16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改革实验区启动仪式暨“构建区域幸福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举行。中国教 育学会副会长朱慕菊、副秘书长孟刚、教改实验区工作指导办公室主任诸平,湖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博导王坤庆,湖北省教科所所长刘青春,湖北省 教科规划办常务副主任赵友元,宜昌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华利、市教科院院长范俊明、伍家岗区副区长王文涛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4月18日,“中国教育学会昌平教改实验区——‘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实现昌平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验项目启动会”在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中国 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副秘书长马建华,昌平区副区长刘淑华、教工委书记隋彦玲、教委主任李成旺、教工委副书记韩文勇出席启动会。

4月18-19日,“全国优质均衡教育实验区第一次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市成华区召开。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实验区指导办公室主任诸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胡威出席会议。

五月

5月13-1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山东省聊城市教育局、山东省茌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农村教育论坛在茌平县 杜郎口中学召开。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致开幕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作《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主旨讲话。

5月17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事业发展规划(2013-2018年)》》专题培训会在学会秘书处举行。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副秘书长马建华、孟刚出席培训会。

5月21-2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大连现代学习科学研究院承办,必由学教育网络有限公司、辽宁省示范型高中协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13 教育评价研讨会”在大连召开。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主持会议开幕式;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出席会议并讲话。世界心理测量学会主席、美国伊利诺 伊大学香槟分校张华华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侯杰泰教授,苏格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诺曼·艾么森先生,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国家教育学会高级顾问艾达女士,英 国唐卡斯特市教育局局长周莫女士,麦格希教育测评中心测评工程技术与研发管理部副总裁佩兹先生,荷兰国家课程研究所国际项目协调员耶拿先生先后发言。大连 现代学习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允庆就其“学习诊断”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应用系统开发”做精彩解析。大连市第八中学校长丁延才、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科研主任苏冰 分别就学习诊断系统开发、应用实践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5月23日下午,教育部社团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郑志强一行莅临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就《中国教育学会事业发展规划(2013-2018年)》研制实施和分支机构管理等情况进行调研。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马建华和分支机构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等参加座谈。

六月

6月4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改革实验区——青岛开发区“区域幸福教育”改革实验区签约暨启动仪式在区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 林、常务副会长郭振有、秘书长杨念鲁、实验区指导办公室主任诸平,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民书、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翟有林、管委副主任王艳、教体局局长张喜军 等出席活动。杨念鲁秘书长与开发区管委副主任王艳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钟秉林会长向开发区管委授牌。

6月1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与远东教育家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浦江教育高中论坛”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出席论坛并致贺词。

6月18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首届中国未来学前教育家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题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举行。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主持会议开幕式;上海市教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等领导出席会议;环太平洋地区学前教育研究会主席派专员到会祝贺;中国教育 学会副会长丁钢、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为“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题研究中心”揭牌。

七月

7月15-18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课题研讨会”在重庆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举行。中国 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教育实验研究分会理事、主题阅读课题负责人刘宪华,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钟燕,重庆市高新区副区长汪平等领导 出席会议。

7月17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教育部直属单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二组组长史丽荣,副组长张昭 文、徐维凡,成员董凤玲、葛铿莅会指导。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党支部书记杨念鲁作动员报告;副秘书长、党支部副书记马建华主持会议;秘书处全体党员和部门 负责人参加会议。

八月

8月3日,中国教育学会“2013年西藏自治区高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开班式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礼堂举行,这标志着中国教育 学会第三届“西藏骨干教师培训班”正式拉开帷幕。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师训处处长普布次仁主持开幕式;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燕致词;来自中国教科院、人教社 的26位专家及200名当地骨干教师参加开班式。

8月15-18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深圳市教育局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亚洲机器人联盟、深圳市育新学校联合承办的“第四 届青少年机器人活动暨‘云学校杯’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国区选拔赛”在广东省深圳市育新学校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范坤,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增仪,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玉 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处长乔玉全,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观光,深圳市电化教育馆负责人杨焕亮,亚洲机器人联盟主席梁钟铭等领导出席开 幕式并讲话。

九月

9月11日,经教育部和民政部(民社登[2013]6164号)批准,中国教育学会设立教育新闻宣传分会。

9月22日,故宫博物院与中国教育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约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教育学会 会长钟秉林、教育部基础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分别致词。出席签约仪式的还有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亚民,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秘书长杨念鲁等。

十月

10月18-19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实验基地会议在沈阳市沈河区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育部总督学顾问陶西平、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绪培,中小学整改专委会理事长傅国亮、秘书长吴国通,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10月18-1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中国教育学会现代学校联盟秘书处、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承办,《中小学管理》杂 志社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教育学会现代学校联盟高峰论坛”在北京教育学院召开。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马宪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北 京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讲话。

10月18-1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教育局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题研究中心承办 的“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全面普及学前教育”活动在云南大理举行。本次活动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50个幼儿园的100名教师进行培训,并提供价值100万 元的软件和硬件。捐助仪式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长刘洪主持;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长周坚出席捐助仪式并代表主办方为捐助单位颁发证书。

10月22-2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未来教育家》杂志、中国网教育频道承办的“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校长成长之路——2013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名誉会长顾明远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

10月28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改革实验区——成都市金牛区“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改革实验区启动仪式在成都市金牛区举行。中国教育学会秘 书长杨念鲁、常务理事王允庆、学术委员吴国通、实验区工作指导办公室主任诸平,四川省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纪大海,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游森、市教育学会会 长王志坚,金牛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凤鸣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梅健出席启动仪式。杨念鲁秘书长为金牛区实验区授牌;诸平主任宣读《关于同意成都市金牛区 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改革实验区的批复》。

十一月

11月23-24日,中国教育学会第26次全国学术年会在青岛召开。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提高质量——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教育部副部长刘 利民、山东省青岛市副市长王广正、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出席会议。开幕式上,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顾问陶西平,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 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作主题报告。年会邀请著名教育工作者李希贵和田慧生进行对话访谈。来自全国的百余位专家,以及教育部有关领导、中国教育学会 副会长、学术委员,各分支机构、专题研究中心、单位会员、教育改革实验区、现代学校联盟行动计划学校(园)负责人,特邀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 员,中小学校长、幼儿园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等共计800余人参加学术年会。

十二月

12月5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教育部报告厅联合举办“《温家宝谈教育》学习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座谈会上讲话;国家教育咨 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国务院参事李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维维、北京培黎职业学院院长余临、天津市南开中学校长马跃 美、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校长贾利民、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教师苟晓龙,分别从温家宝的教育情怀、对母校的眷恋、教育教 学改革、免费师范生政策等角度谈了自己学习《温家宝谈教育》一书的体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杨福家的书 面发言。教育部各相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人等百余人参加座谈会。

12月5日,我会会长钟秉林、副会长朱永新荣获2013年“回响中国”腾讯网教育盛典“十年致敬之教育筑梦者奖”。

12月10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新闻宣传分会成立仪式暨工作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新闻宣传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由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堂江兼任,光明日报教育部原主任、高级编辑汪大勇任常务副主任。

12月11-12日,中国教育学会在京召开分支机构秘书长和专题研究中心负责人会议。钟秉林会长,杨念鲁秘书长,马建华、田京生、陈力、王燕副秘书长出席会议。学会所属分支机构、专题研究中心负责人和学会秘书处部分处室负责人60余人参加会议。

12月15-16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指导、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承办的“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工作会议”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申继亮副司长到会并讲话;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振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分别致词;学校 文化研究分会理事长周满生在会上作《“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工作报告》。

12月15日,由《未来教育家》杂志、北京市大兴区教委共同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园长)“点燃教师教育家的梦想——校长的教师领导力”高峰论坛暨北 京市大兴区第十二届校长教育思想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新闻宣传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辑、编审、教育部新 闻宣传专家顾问组成员刘堂江,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北京市大兴区副区长王荣彬,大兴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荣俊艳等领导参加本次论坛。

12月27日,“第三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家沙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是:“慕课,能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什么?”本届教育家沙 龙由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主持。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副秘书长陈力,华东师范大学慕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玉琨,中国发展 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美玲、高中教育专 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本中,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廖文胜等专家学者参加本届沙龙活动

第三篇: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史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这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里程碑之一【青铜时代】: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里程碑之二【白银时代】: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里程碑之三【黄金时代】: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里程碑之四【探月时代】: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大事纪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一九七○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一九八○年五月十八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话。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一九九○年四月七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一九九○年七月十六日九时四十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时二十三分,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青铜时代:

中国的火箭是逼出来的

〖关键词〗人造卫星、返回式技术

新中国建立后,领袖层明显地感觉到外来威胁地存在。因此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重要的议题。新中国的航天史始于1956年。那一年2月,钱学森先生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3月,国务院制订《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956年4月,航天

工业委员会成立。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又受命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现在的运载火箭研究院)。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一份苏联“还给”中国的厚礼--两发P-1近程地地导弹。在史书上记载着200年前,火箭故乡的中国康熙皇帝曾送给俄国沙皇两箱古代火箭;200年后苏联“老大哥”又将两枚现代火箭送给了中国这位“小弟弟”。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掀起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个高潮。10月20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酒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到了1960年,正当中国仿制P-2导弹的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中苏之间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大论战开始了,被惹恼的赫鲁晓夫下令全部停止根据先前的协议正在进行的对中国的援助。中国的火箭,的的确确是逼出来的。

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的1960年9月10日,中国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用苏联专家认为会爆炸的中国自己生产的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2导弹。

而这时中国人按照苏联提供的图纸仿制出来的导弹,也开始进入最后的组装。人们把新中国航天人自己制造出来的第一枚导弹命名为“东风一号”。

1960年11月5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枚仿制的火箭“东风一号”点火了。第一次引进弹发射成功,第一发仿制弹也发射成功,“东风一号”成为压倒西风的前锋。

头脑热起来的火箭人异想天开地为一步登天把V-2的图纸放大了一倍,制造出的“东风2号”成为一次让所有科技人员记忆犹新的发射。

1962年3月21日上午9时5分53秒,东风二号在众望所归中点火升空。但是发射失败。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又开始发射试验。这次“东风二号”连续三发都取得了成功。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可以远程打击的导弹盾牌。

有人说,当初年轻的共和国在一片废墟上迅速挺立,靠的是两根支柱:一根是大庆油田,一根就是“两弹一星”。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964年,中国的科学家们起草了《关于人造卫星方案的报告》。4月29日,国防科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同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7月19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同年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告成立,首任院长钱学森。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9月10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4年11月5日,“长征二号”首次发射时由于火箭上一根控制信号导线在巨大的震动中折断,火箭在起飞20秒以后姿态失稳。当看到自己创造的似乎有生命的心血结晶在一瞬间变为烈火中纷纷坠落的残骸时,许多人几乎不相信眼前的现实,航天人流下了从不轻易流的眼泪。距第一次“长征二号”空中爆炸近一年后的1975年10月16日,第二枚“长征二号”和卫星送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11月26日11时27分52秒,火箭再次喷出火焰时,这次火箭卫星不负众望。卫星发射三天后的11月29日10时53分,返回舱像一个听话的孩子按照原计划与星体分离。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同时,还创造了一个世界航天史的奇迹: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即回收成功。苏联是在秘而不宣地发射了几颗卫星后才掌握了回收技术;美国虽是大大方方,却是发射到第13颗卫星时才掌握该项技术。美国宇航局局长1979年来华访问时,参观了当年研制卫星的部分实验室和工厂。参观结束,他问那些带他参观的中国人:“你们领我看的这些东西是真的吗?”

中国在发射了第一颗卫星之后不久,开始正式策划卫星通信工程。后来称为“331”工程。

这时人们发现手中现有的火箭派不上用场,必须研制新型能飞得更高更远的运载工具。1977年12月28日,七机部下发了《关于改变“三三一工程”运载火箭名称的通知》,将火箭的名称正式确定为“长征三号”。

“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货。与14年前上天的“东方红一号”相比,用途已从政治转为实用,它可以传送电视、电话、广播、数据等多种信息,作用可以覆盖中国全部领土领海。与它同时诞生的还有大量的地面试验设备。

1983年一切准备就绪。一个庞大的试验队护送新的火箭和新的卫星来到新的发射场。经过3个多月的测试准备,1984年1月29日,新的“长征三号”火箭托举着东方红二号卫星开始发射。火箭起飞一切正常,顺利飞到四百多公里的高空。但意外出现了。故障原因很快被找到并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就在这个时候,接到了上级领导的指示,整个发射队伍不撤回,尽快发射第二发。这是中国航天史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大胆的决定。

4月8日,第二枚长三火箭点火升空,顺利将卫星送入预定的椭圆轨道。但卫星进入椭圆轨道仅是成功了第一步,还要利用星上的发动机把卫星一步一步推到距地球近36000公里的静止轨道上。

1984年4月16日18时27分57秒,卫星定点在125度的赤道上空,所有仪器工作正常。中国人在地球之外36000千米的高空放上了自己的第一颗通信卫星。

1986年2月1日,中国再次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来源:2005年09月22日10:52 新浪科技

白银时代:

中国进入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时代

〖关键词〗长征系列、“下海” 80年代,基于卫星回收技术上的空间试验成为各国热点。太空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内外用户的商业发射任务。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参与国际航天市场竞争,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的时代。

1988年底到1990年1月间,在国际市场上13个招标的卫星发射服务中,美国中标3颗,阿里亚娜中标9颗,而中国仅中标1颗。

机遇有时会不期而至。1986年,被称作世界航天史上的黑色灾难年。继1月28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机毁人亡事件后。紧接着一系列的事故让世界火箭发射市场几乎瘫痪。一时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卫星厂家和用户都着急起来。天上运行的卫星寿命将尽,地上准备好的卫星排成长队等待发射,而阿里安火箭发射的日期尚不能确定。卫星的制造商们想起了一年前曾被他们冷遇的中国火箭。

其实在此之前,中国的对外发射服务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这一年的3至4月期间,航天工业部代表团在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长征系列火箭的推销活动。在十几天旋风般日程安排中,先后与十几家宇航公司进行了接触,连续进行了多达24场的中国火箭宣讲。

1986年,在美国的著名的麦道公司的谈判室里,两名中方专家在舌战13名美国技术专家后,终于让美国人认识到中国人手中有真家伙,从此美方对中方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认真和尊敬起来。

1987年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第九颗返回式卫星,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搭载了两个微重力试验装置。卫星成功回收后,该公司的相关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界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第一次尝试。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取得圆满成功。1990年7月16日9时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1991年1月22日下午18时23分,中国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1992年10月6日,发射瑞典科学卫星,以“一箭双星”的形式将瑞典“弗利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圆满履行了中国发射外星的第一个合同。1994年2月22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1998年5月2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迄今为止,长征系列火箭已成功把多种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等送入太空,为香港、巴基斯坦、瑞典、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提供商业发射服务。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卫星供应商美国休斯公司已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2005年09月22日10:58 新浪科技

黄金时代:

神舟五号划开中国崭新的航天时代 〖关键词〗载人航天、神舟

火箭可以运载并发射卫星上天,而卫星又可以安全返回,这两项成果的取得为载人航天打下了技术基础。除了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益,载人航天的研制涉及到天文、医学、空气动力学等数十个学科领域。它的成熟将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关乎一个国家在太空时代的生死存亡。

人类载人航天已有42年历史(1961前苏联实现世界首次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正式启动后仅用7年时间就突破了航天最高技术。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不久,第二艘飞船“神舟二号”被制造出来,它的性能比“神舟一号”更加先进,保证安全与维持生命系统的设备安装的也更加充分。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飞天已从敦煌壁画中走了出来。

※来源:2005年09月22日11:08 新浪科技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大事记

从最初提出探月,到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正式实施,中国绕月探测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要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并开展了先期的科技攻关。

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4年3月15日,国防科工委任命五大系统总指挥及总设计师。2004年6月27日,完成发射场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制定。2004年7月30日,完成地面应用系统设计方案制定。2004年8月6日,完成测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制定。

2004年11月1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工程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2004年12月10日,完成测控系统补充18m天线总体技术方案。2005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视察绕月探测工程。

2005年6月13日,“嫦娥一号”卫星月食问题得到解决。2005年12月2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工程转入正样研制阶段。2006年5月16日-19日,完成发射场适应性改造与建设验收。2006年5月29日-6月2日,测控系统利用欧空局Smart-1卫星开展USB与VLBI综合测轨试验。

2006年7月16日,地面应用系统昆明40m天线通过验收。2006年8月1日-9月16日,完成卫星系统与地面应用系统正样对接试验。

2006年8月1日-9月28日,完成卫星系统与测控系统正样对接试验。

2006年10月20日,地面应用系统密云50m天线通过验收。2006年10月28日-11月19日,完成整星热平衡与热真空试验。

2006年11月27日,完成星箭对接、分离试验。

2006年12月27日,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组织各系统开始进行“两个百分之百”的复查复审、反思、质疑活动。2007年1月12日,运载火箭完成出厂测试。

2007年1月16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工程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2007年1月19日,“嫦娥一号”卫星通过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和航天科技集团联合评审。

2007年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副总理曾培炎视察绕月探测工程。

2007年2月8日,绕月探测工程指挥部召开会议,决定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窗口调整为2007年下半年。

2007年5月28-6月10日,完成“嫦娥一号”卫星任务1:1全过程演练。

2007年8月3日,“嫦娥一号”通过出场评审。

2007年8月10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决定工程转入发射实施阶段,定于2007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2007年8月19日,“嫦娥一号”卫星进场。2007年9月20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进场。

2007年10月22日,国家航天局宣布择机执行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飞行任务。

第四篇:法治中国大事记

2001年

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认真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公益宣传活动的通知》,决定由政治部宣传部和职务犯罪预防厅及相关内设机构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开展此项活动,由检察日报社法利达广告中心承办,并开始筹办检察影视宣传平台(暂定名为《法治中国》)。

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宣传部发出明码传真电报《关于开办<法治中国>电视新闻专栏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检察院宣传部门对《法治中国》节目的采访、制作、播出等工作予以积极支持和配合。

2002年

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关于印发《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目标考评办法的通知》,把《法治中国》栏目纳入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目标考评范围。

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就《法治中国》的内容改版情况向中央领导尉健行、丁关根、罗干等进行了专报,三位中央领导对《法治中国》栏目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把握舆论导向,丁关根部长批示“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力度”。

6月,“法治中国”栏目与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湖北经济电视台联办《法治中国(楚天检察版)》在湖北武汉举行开播仪式,这是《法治中国》栏目首次在电视台亮相。

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监所检察厅印发《关于配合法治中国栏目组做好专题片<忏悔>拍摄采访工作的通知》。

2003年

1月,《法治中国》栏目省级版——《中国法治在线》在山东、江苏、山西、吉林、辽宁、陕西和新疆等14个省级电视台同步播出。

8月,《法治中国》栏目与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沈阳电视台合作,《法治中国》栏目沈阳电视台黄金时间开播。沈阳电视台为全国播出《法治中国》栏目的首家地级市电视台。同月,中国检察日报社印发《关于本报驻各地记者站和联络站积极配合<法治中国>栏目拍摄节目的通知》。

9月,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同意,《法治中国》栏目成立“跨世纪的中国大检察官”专题采访组,对全国省级检察院的检察长进行巡回采访拍摄。

12月,《法治中国》工作会议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宣传部,全国播出的检察院、电视台主要领导出席。

2004年

6月,《法治中国》栏目荣获司法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颁发的2003“金剑奖”。

12月,检察日报社、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印发《关于各地检察院、电视台合办<法治中国>检察电视专题栏目的办法》。同月,栏目在全国开播的省市电视台发展到50家。

2005年

1月,栏目播出元旦特别节目《百姓的检察》,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王建民局长,渎职侵权检察厅陈连福厅长及侦查监督厅、公诉厅、民事行政检察厅、监所检察厅主要领导接受栏目专访,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要业务厅(局)领导首次在媒体上整体亮相。

7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根据栏目《紧急追逃》版块提供的准确线索,在海南成功将携款60万元、潜逃十年的犯罪嫌疑人,牡丹江市穆棱县农业银行原职员孙静波抓获归案。同月,全国检察机关“法治中国杯”乒乓球邀请赛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

8月,全国关注的典型的冤错案——河南的胥敬祥案当事人胥敬祥被无罪释放后,专程赶到栏目送来一杆镌刻有“称天称地称良心”字样的秤,感谢栏目为其讨回清白所做的工作,并接受栏目的捐款。

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厅印发了《关于配合高检院影视中心联合摄制<特别探监室>节目的通知》。

2006年

1月,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三套节目播出《中国法治时空》栏目,在北京地区正式落地。《法治中国(省级版——中国法治在线)》更名为《中国法治时空》。

4月,栏目荣获由司法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颁发的2005“金剑奖”。同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印发《关于配合高检院影视中心联合摄制<法治中国•中国法治时空>栏目的通知》。9月,《法治中国》电视台联谊会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10月,《法治中国》检察影视工作会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12月《法治中国》在全国的电视台已达120家。

2007年

9月,栏目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检察机关录音录像影视技术培训班。

12月,栏目在北京举办第二期全国检察机关录音录像影视技术培训班。同月,在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网络在全国范围内评选电视栏目活动中,《中国法治时空》荣获“最受观众欢迎奖”。

2008年

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印发《关于2008年检察宣传思想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检察院政治部“积极支持《法治中国——中国法治时空》栏目的采制、落地和播出,扩大检察影视作品的影响力”。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申办,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从事自办播放信息网络传播法治类视听节目。法治中国网络电视台开设了“权威播报”、“法案追踪”、“环球法治”和“直播现场”等12个频道。同月,四川汶川等地发生特大地震后,法治中国传媒迅速组织开展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捐款活动。8月,法治中国传媒宣布成立。

2009年 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常韧在全国检察机关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暨检察日报社记者工作会议上指出“《法治中国》栏目制作的电视节目在全国近200个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要求“继续做好《法治中国》电视栏目的采制、落地和播出”。同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厅印发《关于配合做好<特别检监室>采拍工作的通知》。同月,法治中国传媒率先与各级法院合作,进行网络电视庭审现场直播,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中国司法透明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9月,《揪心的房子》荣获全国法治好新闻一等奖。10月,《法治中国》影视工作年会在云南省曲靖市召开。

2010年

1月,法治中国传媒与广东佛山市委、政法委、检察院、广电局和电视台合作开办《法治佛山》栏目在佛山电视台开播。

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邀请法治中国网络电视台对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电视论辩大赛进行全程网络视频直播。同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邀请法治中国网络电视台对第二届全国侦查监督十佳检察官暨全国侦查优秀检察官业务竞赛活动进行全程录播和报道。

2011年

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配合做好第四届全国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20名公诉人电视系列报道工作的通知》,电视报道的具体拍摄制作工作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法治中国传媒负责。

2012年

5月,全国法院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举行,北京高级人民法院以《坚持庭审网络直播常态化,深化推进司法公开建设》为题,向全国各级法院系统介绍了多年来坚持庭审网络直播的成功做法,其中特别提到并称赞借助法治中国传媒庭审直播效果好。

7月,中华全国法治新闻协会举办的全国法治题材电影电视节(剧)目(2009年至2010年)评选活动正式揭晓。法治中国传媒参评的作品《鄱阳湖候鸟之死》和《破损的肺伤痛的心》,分获电视专题类一等奖和三等奖。

8月,《让一切在阳光下运行》等获全国检察机关廉政宣传短片评选活动的特等奖一部,一等奖两部,三等奖一部和优秀奖一部。其中两部作品在中央电视台主要频道滚动播出。

10月,中国著名作家、法治中国传媒艺术总监莫言喜获瑞典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发表演讲时,莫言称自己是《讲故事的人》,并言“一个人有在众人哭时而自己不哭的权利”。

2013年 1月,法治中国传媒颁布并实施《关于对外合作共建网视的规定》,以扩大法治中国传媒品牌效应。目前,法治中国传媒的对外网视已分布在山东、河北、广西、四川、湖南、青海、山西、黑龙江等10多家省市,并合作成立了消防安全、廉政建设、安全与法和法治观察等专业网视。

11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主办的“2013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在成都举行。《法治中国》栏目荣获“网络视频十佳品牌栏目”大奖。

2014年

5月,法治中国传媒取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含手机电视和微电影制作许可)。

8月,法治中国传媒手机电视(APP)正式上线运营,标志着法治中国传媒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传统电视、网络传播和手机客户终端(APP)等新媒体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大型法治类信息媒体,并呈全天候同步播出。11月,《法治中国》“楠楠说法”节目入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办的“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周”公益宣传片评奖节目。

同月,法治中国栏目荣获2014年“网络视频十佳品牌栏目”大奖。

第五篇:2000年中国通信学会大事记

2000年中国通信学会大事记

1月11日

民政部在中国社会报上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团体核准登记公告(第5号)”中公布:中国通信学会登记证号为3552。

1月11日

我会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办了主题为:“未来电信”的中芬电信研讨会。此会是受信息产业部外事司的委托,为配合芬兰交通与通讯部部长访华活动而举办的。

1月26日

中国科协五届五次全委会会议上对25个全国性学会进行表彰,中国通信学会获中国科协先进学会称号。

1月28日

四届十五次常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宋直元理事长主持会议,18名常务理事出席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国科协五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原则通过了1999年工作总结和2000年工作要点。

1月28日

我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新春联谊会,学会常务理事和部分通信界专家、有关领导共40人出席了会议。宋直元理事长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善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大、总参通信部原副部长杨千里等在会上发言。

3月14日—16日

《第二届中国国际接入网技术高级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科技部批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科技司和中国通信学会联合主办,IIR国际会议机构承办。国内外350多人参加了会议。宋直元理事长和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常小兵副局长致辞,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周宝信副局长和科技司张新生代表闻库副司长分别就我国接入网建设和科研成果等作了专题报告。中外方共30 多位专家作了报告。中外运营商各自介绍了本国的建设和运营情况。设备制造商介绍了新的技术动向和新的设备,并在附设的展览会上展示了有关产品。

3月15日

本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的主题是:“明明白白消费”。我会根据信息产业部办公厅、电信管理局、科技司的要求,根据中国科协的指示精神,积极参与了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与各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服务活动。

我会分别组织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吉通公司以及在北京的分公司等电信企业,在信息产业部门前举行了“明明白白消费—2000.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当天上午,有近千人参加了这一活动,发放科普技术宣传资料数千份,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3月17日

中国科协转发科学技术部《关于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十四家单位举办境内国际科学技术展览主办单位资格的批复》,经科技部研究、批复,同意授予中国通信学会具有举办境内国际科学技术展览主办单位资格。

4月5日-7日

邮政通信委员会在大连召开了“邮政经营经验交流与业务发展研讨会”。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38篇,择优入选60篇在会上交流,其中18篇在大会上宣读,其他在分组上进行交流。会议针对制度改革、增收节支、减员增效、承包经营及发展各类业务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研讨。

会议得到国家邮政局的重视与支持。会前刘立清局长作过批示,要求研讨会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研究战略性问题,也要讨论当前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

4月22日

应中国科协邀请,以香港工程师学会陈永福先生为团长的11人代表团访问了北京。在京期间,代表团拜访了中国通信学会。邓震垠秘书长会见了陈永福先生及代表团成员。双方就在香港举办“第二届国际传输与交换学术会议”,以及加强两个学会间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会谈。代表团还拜访了信息产业部、北京电信管理局和北京邮电大学。

4月28日-29日

由中国科协和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联合主办,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办的《资讯科技产业合作论坛》在香港召开。三个学会分别主持了有关专题的讨论,并组织了内地有关单位人员近30人出席论坛。中国科协书记处徐善衍书记、中国工程院朱高峰副院长、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宋玲司长作了报告并参加了论坛,我会学术部张钦森主任作为组织委员会委员出席论坛。

5月3日-5日

“第二届亚太地区环境电磁学学术会议-CEEM’2000”在上海举行。邓震垠秘书长主持会议开幕式,大会主席高攸纲教授介绍会议组织情况,宋直元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叶培大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林金桐校长、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张维华副局长、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杨千里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宋理事长和张副局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来自中国、美国、印度、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德国、芬兰、瑞士、瑞典、波兰、意大利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20多位论文作者出席了会议,宣读论文90余篇。会议就电磁兼容对通信业、计算机业的影响,电磁学理论、电磁兼容的测试,电磁学对环境的影响等最新状况进行了研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会议附设了展览,30多家厂商参加了展览,这次会议与展览结合的形式是很成功。

5月16日-18日

通信电源委员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TelePower2000技术交流会”,与会代表64位,发表论文22篇。邓震垠秘书长出席会议并作了“中国通信业的发展、回顾和展望”的专题报告,会议着重交流了通信电源系统、高频开关电源、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油机发电机和动力监控系统方面的技术等。

此次会议与其他协会举办电源展览同时举行,展出面积约6000平方米。

5月17日

今天是第32届世界电信日,其主题是:“移动通信”。信息产业部发文明确:今后世界电信日活动由信息产业部主办,部电信管理局负责组织协调,由中国通信学会承办。

“第32届世界电信日纪念会暨移动通信发展报告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信息产业部张春江副部长出席并致词,宋直元理事长、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司领导施凤海以及铁道部、总参通信部及相关部委通信界的学者,各移动通信的研发、运营、设备制造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工程技术人员300多人参加了纪念活动。会场外还举办了十几家企业的小型展示活动。会议印发了第32届世界电信日报告文集。

5月19日—20日

中国通信学会西门子移动通信用户协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海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陈素贤担任本届理事长。邓震垠秘书长出席会议并就我会用户协会的工作做重要讲话,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就开发TD—SCDMA等情况作了技术报告。

5月20日—22日

中国通信学会诺基亚移动通信设备用户协会在郑州市召开会议。会议就有关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网络运行及市场经营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电信重组后,北京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董会义担任该用户协会会长。

6月6日—7日

中国通信学会EWSD程控交换机用户协会在大连市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议。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左迅生局长担任会长。中国通信学会赵治安副秘书长出席会议。

随后,在11日—13日召开用户大会,就维护运行等经验进行了交流。

6月14日

四届十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宋直元理事长主持会议,22名常务理事出席会议。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刘阳生到会传达部党组意见,推荐原邮电部林金泉副部长为第五届理事长候选人选,推荐刘彩同志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候选人选,推荐胡伟义同志为副秘书长候选人选。会议听取了邓震垠秘书长关于五大筹备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经审议,原则通过了工作报告、章程修改草案、理事选举办法,通过了五大主席团建议名单、五届常务理事会组成名单和名誉理事长、名誉理事、荣誉会员建议名单;学习了中国科协关于开展评选、表彰“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工作的文件,责成学会秘书处会后以通信的方式通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审小组名单和推荐候选人名单。

3月—6月

按照信息产业部党组“三讲”教育的部署,学会办事机构于2000年3月初至4月底和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别在局级和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进行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6月22日-23日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与我会联合组织了中法电信管制法规研讨会。中法双方60余名政府官员及企业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就两国电信法规的制定与执行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7月10日-11日

我会和国际会议机构(IIR)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宽带网与多媒体通信高级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电信运营商、有线电视公司、计算机网络公司的30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宋直元理事长出席会议并致辞,40余位国内外专家应邀作了专题报告。

7月13日-14日

中国通信学会与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联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国际移动数据与因特网技术高级研讨会”。会议旨在了解国外相关技术的进展,促进我国自己的移动数据与移动因特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宋直元理事长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国内外移动通信运营、设备制造、研究机构的300余位代表与特邀报告专家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就移动数据与移动因特网技术、业务的现状、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达到了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的目的。

会议得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公司、中国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公司、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中国东方卫星有限公司的支持。

7月18日-19日

中国通信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在通信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我国通信业改革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副部长张春江。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常志海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通信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宋直元所作的工作报告和修改后的《中国通信学会章程》,民主选举了第五届理事会理事161名,在五届一次理事会上选举产生了由55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林金泉当选为理事长,刘彩、张海涛、武士雄、徐小岩、龚克当选为副理事长,刘彩同时当选为秘书长。会议通过了决议。会后举行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受到与会者的欢迎。

7月21日

学会以〖2000〗14号“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学会挂靠问题的通知’’下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学会,经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领导协商,为尽快恢复各地通信学会工作,同意将地方通信学会挂靠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公司。

8月2日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北京声讯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移动商务(中国)论坛”在北京人大会堂举行。信息产业部、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证券、旅游等率先开展移动商务的行业以及无线互联基础运营商、相关设备制造商等200余人参加会议。论坛主要议题:移动商务的概念界定、WAP技术应用发展趋势、我国移动网络平台技术发展计划、网上银行与证券行业管理政策以及网络安全等。

8月15日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大唐电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TD-SCDMA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近300多人参加了会议,国外一些公司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致辞。

TD-SCDMA标准是在国家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支持下,由我国自主研究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技术接口技术规范,被国际电联接纳并获得通过。这是我国通信史上的第一次,充分说明经过近十年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TD-CDMA技术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司所接受,有的国外公司已开始与我国有关部门开始合作研究和开发。

8月21日-25日

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合作举办的“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规模数千人。江泽民主席出席了会议并致词,吴邦国副总理、吴基传部长及相关部委领导出席了会议。

本届大会由8个相关专业学术会议组成,其中“中国国际通信学术会议-ICCT’2000” 是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联合举办的,共录用论文400余篇,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480余人。

8月29日

受航天通信科技公司委托,我会在北京广州大厦举办了“CB-ACCESS宽带接入设备研讨会”。来自信息产业部各司局、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外交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北京电信、铁道部、电力公司、中国广播通信卫星公司、中国东方通信卫星公司等单位的150余位领导、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出席了研讨会,对CB-ACCESS宽带接入设备进行了研讨。

9月12日

受阿尔卡特公司电缆与部件分部的委托,我会在北京广州大厦举办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阿尔卡特光缆及部件研讨会”。来自信息产业部各司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北京电信、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外交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北京邮电大学、铁道部、电力公司等单位的180余位领导、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出席了研讨会,对阿尔卡特光缆及部件进行了研讨。

9月14日-15日

我会在北京召开了“无线因特网与移动数据国际研讨会”,250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30多位代表到会发言。

9月16日-20日

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第二届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我会作为协办单位为年会组织推荐了8篇论文,论文作者均参加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近2000位代表参加了年会。

9月21日

受阿尔卡特公司电缆与部件分部的委托我会在上海美丽园大酒店举办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阿尔卡特光缆及部件研讨会”。来自上海电信、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中国网通上海分公司、中国吉通上海分公司、上海移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地铁、华东电力局等单位的160余位领导、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出席了研讨会,对阿尔卡特光缆及部件进行了研讨。

9月26日-28日

我会与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科技司在京联合举办了第一届“中国IMT-2000与3G移动通信国际论坛”。800余位国内外代表出席了论坛。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中国通信学会林金泉理事长、信息产业部邮电科技委宋直元主任出席了会议。

本届论坛是在国际电信联盟通过一系列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后,在国内举办的一次重要的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因此,得到了国际电信界的积极参与,爱立信、富士通、郎讯、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公司的专家到会发表其研发成果,部分国外电信运营商的高级管理者也应邀出席交流。代表们普遍认为:论坛的及时召开对我国电信运营业了解、借鉴国外同行在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过渡时期的思路、设想与规划,对设备制造业掌握国际相关技术研发趋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9月26日

由中国光学学会发起,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兵工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支持的“激光诞生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先生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各界人士500多人出席了纪念报告会。中国通信学会原理事长宋直元为纪念大会副主席,学术部主任张钦森为组织委员会委员。会议还出版了纪念画册。

9月28日-29日

由香港工程师学会主办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学术会议”在香港举行。该会邀请中国通信学会原理事长宋直元担任合作主席,并通过我会邀请两位专家出席会议并演讲。我会组织推荐了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教授及中国联通李正茂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论文。宋直元同志因公未能出席会议。

10月19日-22日

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湖南省电磁兼容学会、湖北省电磁兼容学会在湖南张家界联合召开了“2000年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70多位代表与会,会议录用论文86篇。大会主席高攸纲教授介绍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2000IEEE国际电磁兼容会议的情况及国际电磁兼容的发展趋势。有四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然后分组交流。主要内容涉及电磁环境与生态效应、电磁兼容分析与测试、雷电防护与接地、工程设计与应用等。会议评选出11篇优秀论文,其中70%为青年专家所撰写。

10月20日-21日

“第三届中国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高级研讨会” 在北京召开,来自欧、美及亚洲的国外生产运营及科研单位近100名代表出席会议,国内相关单位与会代表400人。信息产业部张春江副部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词。30多位代表作大会演讲。会议期间附设了小型展示会。

10月22日-26日

通信线路委员会召开的“2000年光缆电缆学会年会”在深圳举行。宣读论文60多篇。通信线路委员会委员以及相关科研、生产、经销、运营单位的代表12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特点是把科、工、贸及运营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多方的交流机会,使参会代表各得其所。

10月24日-25日

受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委托,我会分别在北京广州大厦和京港中心举办“中美电信法规论坛”。信息产业部各司局、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外交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北京邮电大学、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北京电信、铁道部、电力总公司、中国广播通信卫星公司、中国东方通信卫星公司等300余位领导、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出席,对中国电信条例、中国加入WTO后对美国企业的影响等热门话题进行了研讨。10月27日

为纪念中国与芬兰建交50周年,信息产业部和芬兰驻华使馆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联合举办了“信息社会专题研讨会”。中国通信学会作为协办单位承办了此次会议。近300名中外代表参加了会议。芬兰交通与通讯部部长奥利帕卡?海诺能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词,欢迎来宾和出席会议的代表,并就未来通信发展作了展望。信息产业部吴基传部长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吴部长对双方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合作给予高度评价,并介绍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展望。会议代表还听取了芬兰有关公司专家的专题报告。

10月30日-11月2日

由中国通信学会、韩国通信学会、日本电子信息通信学会共同发起的“亚太通信学术会议(APCC)”在韩国汉城召开。大会主席、韩国电信总裁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该会第五届国际指导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邓震垠教授和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牛志升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28篇,录用292篇,注册登记的有255篇,分成53个小组交流。通过投票选出4篇作为获奖文章,颁发了奖金及奖状。来自亚太地区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10月31日晚,召开了国际指导委员会会议,邓震垠教授以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APCC’1999组织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向会议作了APCC’1999的会议总结和财务报告。会上,清华大学牛志升教授当选为第六届国际指导委员会副主席。

11月15日-17日

由中国通信学会和国际流量大会联合组织的“第三届国际电信网络与流量学术会议”(ISTN’2000)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丹麦、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法国、英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发表论文90多篇。

11月19日-20日

无线通信委员会在西安召开了“全国无线通信学术会议”。会议由西安邮电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130多人参加会议,发表论文80多篇。会议研讨的内容涉及数字移动通信技术、CDMA多址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与智能无线技术、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与无线ATM技术、扩频通信电子对抗、个人通信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等。

11月21日-22日

自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强向领导干部宣传、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要求以来,我会已经连续六年举办由国家各部委司局级领导干部参加,旨在向领导干部普及宣传信息通信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电信新技术新业务高级研讨会”。今年的研讨会是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国民经济信息化这一课题作为独立一章,写入指导十五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系统论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与传统产业关系,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论述之后举办的。会议得到信息产业部领导的支持,张春江副部长在开幕式上作了报告,国家三十几个部委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电信管理局以及各大电信公司的领导、专家在会上介绍了当前国际、国内电信新技术新业务的最新发展。

11月21日-23日

中国通信学会数据通信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和广东通信学会在广东珠海市联合举办了“第十届全国数据通信学术研讨会”。13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15篇,经评审录用88篇,并印制了论文集。会议主题是“新世纪的Internet与电子商务技术”。会议除专家报告、分组交流外,还邀请了广东电信公司、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戴尔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到会作报告。会议评出六篇优秀论文,并颁发了证书。

11月23日-25日

中国通信学会和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联合在北京主办“通信运营业管理和新业务国际论坛”,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世界》、部电子信息中心承办会议。来自运营部门、设备制造、科研设计等部门的代表近300人出席了会议。信息产业部张春江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彩,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周宝信、王秀军副局长,以及中国通信学会胡伟义副秘书长、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常小兵副总经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鲁向东副总经理、北京首信集团公司杨廉斯总经理等主持会议或演讲。日本NTT DoCoMo株式会社、AT&T、麦肯锡公司、法国电信等国外公司参加了会议并作了专题报告。会议就有关如何规范通信业市场管理、企业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运营企业如何建立高效人才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11月28日-30日

“第二届中国国际卫星应用大会” 在深圳召开,会议规模450人,其中国际组织、外国公司代表近100名,中外参展商23家。大会探讨了卫星行业的发展状况、趋势和热点问题,对卫星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见解和解决方案。

11月29日-30日

由信息产业部和美国驻华大使馆支持,国际移动通信产业协会主办,中国通信学会协办的“第五届国际移动通信产业协会(CTIA)全球总裁论坛”在北京召开。此会是国际移动通信产业协会(CTIA)每年的例会。我国政府高级官员和电信运营、设备制造业的高级管理人员50余人与40余位国外相关公司的总裁或副总裁与会。信息产业部张春江副部长接见了以CT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韦利先生为首的部分国外代表,并在开幕式上致词。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刘彩司长、外事司赵新通司长、综合规划司戴爽司长、信息化推进司宋玲司长、电信管理局韩夏副局长等陪同接见并出席了会议。刘彩、戴爽、韩夏、张新生处长(代表闻库副司长)均在论坛上发表演讲。论坛重点讨论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机会、无线科技解决方案、移动路径和互用性、全球市场前景和经济增长、全球无线电会议频谱问题一体化、无线通信端口发展与应用、移动通信商务、贸易和金融服务、无线通信成功案例、全球无线通信合作的可能性等八大问题。

28日晚,美国大使馆公使代表普鲁厄大使在大使官邸举办招待会招待中外方出席论坛的代表,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出席招待会,并致答谢辞。

12月12日

与美国Netro合作举办“LMDS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讨会”,近300人出席了会议。

12月15日

根据中韩两国电信部长工作会议的要求,由中韩两国通信学会合作举办了“中韩CDMA研讨会”,250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韩国生产、运营单位的代表约60人。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和韩国信息通信部金东善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11月-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后,我会按照信息产业部领导的要求,受部政策法规司委托,在2个月的时间内组织举办了3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培训班,邀请参加电信条例起草工作的领导及专家授课,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通信运营企业的干部400多人参加了学习。

下载2008年中国索引学会大事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8年中国索引学会大事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中国灾难大事记(xiexiebang推荐)

    一月 1月1日下午3时许,位于蒲城县三合乡义隆村的一花炮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8人受伤。 1月3日14时,云南昆明市官渡区昆明新机场配套引桥工程A3标段在建的环形钢架桥发......

    中国反腐倡廉大事记(1949-2011)

    中国反腐倡廉大事记 (1949-2011) 1949年 11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旨在实行党内监督。《决定》规定,中央纪律检......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曙光 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长二捆”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

    1997-2009中国电子商务大事记

    萌芽与酝酿期(1997-1999年): 1997年,中国化工信息网正式在互联网上提供服务,开拓了网络化工的先河,是全国第一个介入行业网站服务的国有机构。 1997年,“易贸通”推出Tradeeasy.c......

    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大事记

    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拉开了中国社会......

    中国麦田计划大事记

    中国麦田计划大事记 2005 2005年6月16日,莫凡在云南云龙关坪诺邓小学给孩子们上美术课,回到深圳后发贴,成立麦田计划,确定我们的第一个项目麦浪行动-小图书室; 2005年7月2日,确定......

    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大事记

    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大事记 (1)萌芽与酝酿期(1997-1999年): 1997年,中国化工信息网正式在互联网上提供服务,开拓了网络化工的先河,是全国第一个介入行业网站服务的国有机构。 1997年,......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大事记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大事记199210月 党的十四大提出,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 199310月1日起,事业单位实行工资制度改革。1996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