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
《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草案)》举行听证
9月28日,《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草案)》听证会在昆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16名听证代表就《条例(草案)》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
听证会由省教育厅巡视员廖晓珊主持。省政府法制办行政立法处处长王键、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杨必俊分别就听证会以及《条例(草案)》的主要内容作了说明。
《条例(草案)》共7章52条,包括对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分工、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与管理、保育与教育、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内容。《条例(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地位、管理体制和部门职责。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应当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方针,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其中,对政府及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作了重点强调。
为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条例(草案)》规定,学前教育应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必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强化了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明确规定,新建的城镇小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乡规划配套建设与居民小区规模相适应的学前教育设施,并与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未按照规定安排配套学前教育设施建设的新建小区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不予审批。
“《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的制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需要,是完善教育体系和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关注和
关心的具体体现和现实要求。”杨必俊表示,学前教育在我省存在着投入不足、师资缺乏、农村适龄幼儿入园率低、办园条件较差和质量不高、生师比超标严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统筹协调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保障机制等各个层面加以强化和规范。
听证代表认为,《条例(草案)》充分肯定了学前教育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制定了学前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必将促进我省学前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部分听证代表建议,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危害幼儿的身心发展,要遏制这种倾向,《条例(草案)》应作进一步的细化规定。同时,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也是代表们建言的重点,部分代表建议,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问题让人忧心,应重点关注民办幼儿教师的待遇问题。还有代表建议,我省还应尽早出台相关规定,对0至3岁的早教机构进行规范。
第二篇: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
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草案)
(公开征求意见稿)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满足学龄前儿童入园需求,提高学前教育保育与教育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机构设立、保育教育及对学前教育事业促进与管理的活动。
第三条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应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
发展学前教育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方针。
第四条
发展学前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依法举办学前教育机构或者为学前教育提供资助。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职 责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应当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并逐年提高,保障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按照核定的编制数配齐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并对配编情况进行监督。
第七条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学前教育工作,对学前教育进行规划和管理,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制度,制定学前教育机构办园标准,建立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州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设立实行备案。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工作指导和管理,对学前教育机构设立实行审批。
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和组织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和计划,逐步建立学前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第八条
下列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履行学前教育工作的相关职责:
(一)财政部门应当制定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生均经费标准、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及其拨付办法,保障学前教育经费投入;
(二)机构编制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接收适龄儿童与教职工的生师比标
(十一)文化、新闻出版、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应当对学前教育机构周边经营场所进行管理和监督,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
妇联、残联、共青团、工会等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学前教育机构在辖区内开展学前教育咨询、宣传等活动,督促适龄儿童入园。
第十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省的办园标准,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教育、户外活动、动手操作的条件与环境,开展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保育与教育活动。
第十一条
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应当将适龄儿童送园接受保育与教育,学习、运用科学的保育与教育方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第三章 机构设立与管理
第十二条 申请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固定场所和配套设施;
(三)有必备的办学资产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四)配备符合省规定的生师比例的教职工;
(五)有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教师、第十四条
学前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教师、保健员、保育员等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任职资格或者条件,并持证上岗。
新聘任的学前教育机构相关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负责人应当具备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并经过任职岗位培训,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应当报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二)教师应当具备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及相应资格,或者经省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具体考核办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三)保健员中的医师应当具有医学院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保健员中的医士和护士应当具有医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四)保育员应当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并经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五)专职保卫人员应当受过专业保安培训,经公安部门的考核审查合格,取得保安员证。
前款规定的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还应当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宜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其他疾病患者,不得在学前教育机构工作。
第十五条
申请筹设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向审批机关提交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二条规定材料外,还应
审批、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审批、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办理完毕,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告。
学前教育机构修改章程的,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由审批机关向社会公告。
学前教育机构终止的,举办者应当妥善安置在园儿童,并依法进行财务清算。
第十八条
价格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学龄前儿童监护人承受能力等因素,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标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收费实行办园成本核算后,合理确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报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示。
学前教育机构在水、电、燃气和物业服务等方面与中小学校执行统一价格标准。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任何形式的摊派,不得挪用学前教育机构所收取的费用。
第二十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招生和设置班额。
城镇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督促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按
第二十五条
学前教育机构的房屋、活动场所、设施、设备、交通工具等有安全隐患的,举办者、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六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制定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在园儿童开展安全演练。
学期教育机构应当按照要求,作好每日晨检、食品安全检查和环境消毒等日常工作,预防传染病、食品安全事故及其他事故;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等突发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置,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瞒报、延报和漏报。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监管,加强区域性示范学前教育机构和学前教育基地建设。
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保教质量监督评价指标和学前教育机构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办法。
第二十八条 鼓励学前教育机构结合实际开展保育和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用于保教实践。
第二十九条
鼓励学前教育机构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进行科学育儿和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指导,对所在社区残疾儿童实施早期干预。
第三十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发的广播影视、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游戏软件以及教具和玩具等文化
0 的,由财政安排建设或者租赁资金;举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由举办者购买或者租赁使用。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纳入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
每个乡镇应当设置一所公办中心学前教育机构。人口集中的行政村独立建园,自然村设立中心学前教育机构分园,人口分散的村社可以举办流动学前教育机构或者季节班。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可以增设附属学前教育机构。民族地区设立民汉双语学前教育机构。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学前教育经费投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含民汉双语学前教育机构)、维修改造城镇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奖补省级示范学前教育机构、培养培训幼儿教师等。
州(市)人民政府安排一定经费支持示范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下列扶持措施,发展民办学前教育:
(一)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校舍,可免费提供给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使用;
(二)通过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安排公办幼儿
给予资助。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执行国家和省定的学前教育机构生师比标准,并配齐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其在进修培训、评先评优、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评聘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在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系列中设立高级职称。
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在工资、职称、津贴补贴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和社会保障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在编教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社会保险法》等规定,为聘任教职工办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应当保障受聘教师职工工资,参照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标准依法为聘任教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
第四十条
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通过在高等师范院校设立学前教育院系,筹建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扶持中等职业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定向或者委托高等院校培养民汉双语幼儿教师等措施,加快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第四十一条
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训规划,4 第四十七条
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龄前儿童,经教育不改的;
(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做教具、玩具的;
(三)克扣、挪用学龄前儿童伙食费的;
(四)违反有关规定收费的;
(五)侵占、破坏学前教育机构的房舍、场地、设施的;
(六)在学前教育机构周围设置有危险、有严重污染、有辐射或者影响采光、通风的建筑和设施的;
(七)干扰学前教育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的。
第四十八条
学前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停止招生、停止办园:
(一)房屋、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的;
(二)工作人员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或者条件的;
(三)使用盗版教材、劣质教材和读物,教育内容和方法违背学前教育规律,损害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
(四)专职保卫人员不能履行职责的。
第四十九条
学前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教育
第三篇:云南省学前教育管理条例
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
(2012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5次会议通过 2012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0号公布 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的实施与管理。
本条例所称学前教育,是指为3-6周岁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服务活动的总称。
本条例所称学前教育机构,是指招收3-6周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全日制或者半日制的幼儿园。
第三条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方针。
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依法举办学前教育机构或者为学前教育提供资助。
第四条 学前教育应当遵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组织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增加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鼓励发展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 职责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应当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并逐年提高;按照核定的编制数配齐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并对配编情况进行监督。
第八条 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学前教育工作,对学前教育进行规划、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加强学前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和区域性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并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学前教育工作。
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学前教育机构办园标准和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办法,建立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第九条 下列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履行学前教育工作的相关职责:
(一)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生均经费标准、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及其拨付办法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以奖代补具体办法;
(二)机构编制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制定公办学前教育机构适龄儿童与教职工的生师比标准,核定编制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调整;
(三)发展改革部门应当编制学前教育发展和建设规划,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财政部门制定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对学前教育机构收费实施监管;
(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制定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的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评聘办法;
(五)卫生部门应当监督和指导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卫生保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营养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六)住房城乡建设和规划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在城乡规划中合理确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布局,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监督配套学前教育机构设施建设情况;
(七)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规划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城镇居住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用地;
(八)民政部门应当做好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登记和监管工作,将发展学前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内容,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
(九)公安部门应当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安全工作的监督指导和管理,治理周边治安环境。
交通运输、文化、工商、新闻出版和妇联、残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发展学前教育的相关工作。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学前教育机构在辖区内开展学前教育咨询、宣传等活动,动员适龄儿童入园。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扶持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并协助做好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和省的办园标准,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教育条件与环境,进行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保育和教育。
第十二条 学龄前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运用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知识与方法,并送适龄儿童入园接受保育和教育。
第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发的广播影视、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游戏软件以及教具和玩具等文化产品,应当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
第三章 机构设立与管理 第十四条 申请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和符合规定的固定场所、配套设施;
(二)符合国家和省规定要求的学前教育机构负责人、教师、保育员等人员,其中,教职工的数量应当符合省规定的生师比标准;
(三)有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
(四)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办学条件。
第十五条 第十四条第一项所指固定场所、配套设施,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举办者对办学场所拥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二)办学地点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和卫生标准;
(三)符合建设标准的活动室、寝室、卫生间等学前教育设施,并具备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
(四)配备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和儿童年龄特点的桌、椅、床、玩具、图书等设备和用品;
(五)符合规定的取暖、降温、供水、消毒、消防等设施与设备;
(六)寄宿制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配备隔离室、浴室、洗衣房、教职工值班室。
第十六条 学前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教师、保育员等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任职资格或者条件,并持证上岗。其中,学前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教师应当具备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保育员应当经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宜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其他疾病患者,不得在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第十七条 申请设立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者应当向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国家和省规定的相关材料。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书面决定并送达申请人;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批准设立的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发给办学登记证;对批准设立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发给办学许可证,同时报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将批准设立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及其章程向社会公开。
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取得办学登记证后,依法经所在地县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登记取得法人资格;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后,依法经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第十八条 学前教育机构变更登记事项或者终止的,应当报审批、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审批、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办理完毕,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开。
学前教育机构终止的,举办者应当妥善安置在园儿童,并依法进行财务清算。
第十九条 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标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收费,实行办园成本核算后,合理确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报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示。
学前教育机构在水、电、燃气和物业服务等方面与中小学校执行相同的价格标准。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任何形式的摊派,不得挪用学前教育机构所收取的费用。
第二十一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招生和设置班额。城镇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动员农村留守适龄儿童入园。
第四章 保育与教育
第二十二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和方法,注重生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满足学龄前儿童感知、体验、探索需求,保护和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合理安排学龄前儿童一日生活作息,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学龄前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机构不得教授小学内容和进行其他超前教育或者强化训练,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 学龄前儿童新入园的,应当有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体检合格证和儿童保健手册。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在园儿童进行体检。
第二十四条 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尊重和爱护学龄前儿童,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歧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或者其他学龄前儿童;
(二)对学龄前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有损人格尊严的行为;
(三)侵犯学龄前儿童其他合法权益。
第二十五条 学前教育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提供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
(二)使用有安全隐患的建筑物、活动场地、设施、交通工具;
(三)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的教具、玩具和用具;
(四)组织学龄前儿童参加商业性活动和无安全保障的其他活动。第二十六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入园离园接送制度。专门用于接送学龄前儿童的校车及其驾驶人应当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第二十七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制定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在园儿童开展演练。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要求,作好每日晨检、食品安全检查和环境消毒等日常工作,预防传染病、食品安全事故及其他事故;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等突发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置,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瞒报、延报和漏报。
第二十八条 鼓励学前教育机构结合实际开展保育和教育的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用于保教实践。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九条 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应当与当地居民人口数量和学龄前儿童分布情况相适应,合理布局并适时调整,为学龄前儿童就近入园提供便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中应当包括学前教育机构设置规划。设置规划应当结合城市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设置规划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第三十条 已建成的城镇居住小区没有配套学前教育机构的,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数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学前教育机构。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镇居住小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乡规划配套建设与小区规模相适应的学前教育设施。未按照规定安排配套学前教育设施建设的小区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和规划部门不予审批。配套学前教育设施应当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城镇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的学前教育设施应当在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按照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安排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学前教育设施的用途。举办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由财政安排建设或者租赁资金;举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由举办者购买或者租赁使用。其中,举办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扶持。
因城乡建设规划等原因需要征收幼儿园土地、房屋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学前教育机构设置规划予以重建,或者依法给予补偿,补偿费用用于幼儿园建设,其新用地面积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将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纳入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每个乡镇应当至少有1所公办或者公建民营学前教育机构,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多所其他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点可以增设附属学前教育机构。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维修改造城镇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扶持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奖励补助省级示范学前教育机构、培养培训幼儿教师等。州(市)人民政府安排一定经费支持示范学前教育机构建设。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下列扶持措施,发展民办学前教育:
(一)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校舍,可以免费提供给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使用;
(二)从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扶持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发展;
(三)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四)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申请贷款用于自身发展的,享受国家和省的有关信贷优惠政策;
(五)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新建、改建、扩建的,可以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申请贷款贴息;政府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和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其优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提供普惠性服务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减免租金、安排公办教师到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任教、支教等方式予以扶持。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建设,发展适合少数民族特点和需要的学前教育。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重视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机构(班)人员编制、公用经费、设备投入和教师培训经费等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前教育机构标准。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逐步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和孤儿接受学前教育给予资助。
第三十七条 学前教育机构平均每班应当配备两名以上幼儿教师和一名以上保育员。
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新进人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招聘,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依法自主聘用保育教育人员。第三十八条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其在进修培训、评先评优、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评聘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在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系列中可以设立正高级职称。
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享有国家规定的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在编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督促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落实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完善落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和社会保障制度。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保障聘用教职工的工资,依法为聘用教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
第四十条 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通过在高等师范院校设立学前教育院系,组建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扶持中等职业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定向或者委托高等学校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幼儿教师等措施,加快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开展师德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并为教师接受培训提供相应条件。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学前教育办园水平综合评价制度,并定期开展综合评价。其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学前教育机构的,每年进行抽查。
第四十三条 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保育与教育质量、安全管理等事项进行督导,督导结果作为评价当地政府学前教育实施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示。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城镇居住小区未按照规划配套建设学前教育设施或者建成后改变用途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责令其补缴学前教育设施建设费用,并统筹建园。
第四十六条 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占、破坏学前教育机构的房舍、场地、设施的;
(二)在学前教育机构周围设置危险、严重污染、有辐射的建筑和设施的;
(三)干扰学前教育机构正常工作秩序的。
第四十七条 学前教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责令停止招生或者停止办园,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办学场所、设施、设备不符合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的;
(二)工作人员不符合任职资格或者条件的;
(三)体罚、变相体罚学龄前儿童,或者不履行保育教育岗位职责,造成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受损的;
(四)使用盗版教材、劣质教材和读物,教授小学内容或者进行其他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的;
(五)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的教具、玩具、用具的。
被责令停止招生或者停止办园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公示。
第四十八条 学前教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分:
(一)有条件接收但拒绝接收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和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
(二)收取与学龄前儿童入园挂钩的赞助费、建园费等费用的;
(三)克扣、挪用学龄前儿童伙食费的;
(四)擅自终止办学的。
第四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履行学前教育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其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中弄虚作假、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是指面向大众提供服务,受政府委托和资助并执行同类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标准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学习《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心得体会
学习《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心得体会
楚雄市东城幼儿园 教师:张燕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的学习,使我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条例》2012年11月29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共两章九条,从“总则”和“职责”两方面作了具体的描述,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其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当前这种教育大环境下,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学前教育抓起,所以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还能够促进其在知识学习中快乐成长,健康发展。加之学校领导的具体解读,现将自己对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收获和感想作如下交流:
一、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分析
“人之初、性本善”。人在降生的初期本质都是好的,但是在后天的发展中由于道德教育的缺失和不及时渗透很容易致人走上弯路。学前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心理正处于可塑时期,在此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规范幼儿的行为,塑造幼儿的人格,对幼儿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学校和教师并非学前教育的掌控者,家长也应该发挥启蒙教育的关键作用,逐渐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思想,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增长,社会快速进步,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物质财富的吸引下,道德滑坡、不良行为屡屡发生,对人们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的健康稳定都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如今青少年犯罪事件屡见不鲜,严重的冲击着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人们的心理底线,也对当前教育教学敲响了警钟。学前教育是一个人发展的启蒙阶段,所以一个人小时候的行为和道德品质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渗透的德育教育,塑造幼儿的优良品质,让幼儿从小就学会遵规守法、讲文明、懂礼貌,这样才能够为其以后的人生提供正确的指导,才能够防止其以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学前教育中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1、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幼儿的心理动态
幼儿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幼儿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其多加关注,全面了解,这样才能据此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道德品质培养规划,将德育充分的渗透到幼儿教育中来。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征、性格,了解学生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生活背景,然后在教学计划中有计划的渗透德育教育。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动态,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家庭的生活情况,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听取学生心中的想法,然后据此制定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营造德育氛围,引导学生学会爱、表达爱
幼儿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是非观念,但是基本的是非观念还是存在的,所以在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营造适应的教学氛围,在班级内形成关爱、理解、互帮互助的气氛,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接受教师的教学指导。幼儿善于模仿、乐于模仿,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帮助学生,然后在班级内形成互帮互助的优良风气,引导学生学会爱别人,学会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1]。教师是幼儿在园内最信任的人,也是日常与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教师要经常与幼儿进行交流对话,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特别针于一些性格孤僻或者偏激的幼儿,教师更应该与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让他们对教师放下芥蒂,感受教师的关爱,也学会爱别人。例如:在我们班级有个孩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经常动手打别的小朋友。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班级内的几个教师经常和他一起聊天、活动,与他分享个玩具,组织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久而久之,他逐渐放下了对教师的恐惧,经常把自己带的玩具分给教师和小朋友,性格也开朗起来了。
3、结合日常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训练是幼儿教育的基础课程,其主要通过基本的生活能力训练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在这一阶段渗透德育会起到非常有效的效果。例如:课间操活动时间,教师要组织幼儿按照顺序有序排队,不能随意插队、离队,课间操动作要规范等。再如:吃午饭要坚持“打多少、吃多少”、“碗干净、桌干净”的原则,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幼儿年龄虽小,但其有一定的虚荣心,愿意听教师的表扬和赞美,所以教师在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要注意经常表扬和夸奖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这种行为是正确的,是应该被大力发扬下去的。例如:某班小朋友小明捡到了一个汽车玩具,将他主动交给了老师,并在老师在帮助下找到了失主小亮,失主小亮主动鞠躬道谢,两人之后成为了好朋友。教师要在此时积极表扬和赞美小明,可以颁发小红花作为奖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教和鼓励下分辨是非的能力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也在不断的提升。
4、实施家园共育,深入落实德育教育理念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和家庭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尤其现阶段幼儿以独生子女居多,所以很多幼儿具有蛮横、偏激等想法。可见,仅仅依靠家庭或者学校是很难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的,必须要将家园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德育教学的深入落实[2]。例如:教师在学校内要开展以德育教育为中心的互助活动,应该事先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在家对幼儿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保证幼儿园活动的顺利开展。再如:学校在母亲节时组织“我帮妈妈做家务”的校园活动,教师可以在事先与幼儿的父亲取得联系,让幼儿的父亲为幼儿提前普及一些关于母亲节的常识,并为妈妈准备一份惊喜。通过这样的方式,家庭和学校融合到一起,更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深化。
总之,《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明确指出幼儿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德育渗透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和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其与幼儿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了解幼儿、关注幼儿、关爱幼儿,并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第五篇:云南省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设置指导标准
附件1 云南省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设置指导标准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亲子园、幼儿园)的审批和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其健康发展,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及《幼儿园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所称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指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或者公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面向社会招收6岁以下婴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教育机构。
第三条 学前教育机构必须建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学前教育机构。
第四条 设置学前教育机构须配备负责人(园长),负责人(园长)任职条件应具有幼儿师范学校专业(含职业学校幼教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持有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或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且品德高尚、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70岁。负责人(园长)任职、变更须报审批主管部门核准。
第五条 教师队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按照省定生师比配置教师,教师应具有中等师范学校(含职业学校幼教专业)及其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0~3岁托儿所、配备必要的教具、玩具、图书、乐器、体育器材,并符合原国家教委1992年颁布的《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的安全、卫生要求。幼儿读物人均5册以上,并适时更换。
第十二条
有满足需要的保健医疗卫生器械。
第十三条
有稳定的办园经费来源。城镇学前教育机构应有不低于50万元的注册资金,农村山区乡镇应有不低于20万元的注册资金。
4理科实验室、科学(小学自然)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活动室、体育器械室、劳技室、计算机室、卫生室、保卫室。
第九条
民办普通中小学应有满足学生体育课教学的体育活动场地。
第十条
民办普通中小学应配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
其他校级领导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校长变更须报经审批机关核准。
第五条
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须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师生比达到1:20,专业课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每个专业至少应配备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应不少于30%。专任教师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第六条
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条件,参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执行。
第七条
在我省边远贫困地区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和相应办学条件可适当放宽,但办学规模不得低于600人,专任教师不得少于30人,校园占地面积不得少于20000平方米,学校建筑规划面积不得少于12000平方米,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得少于20册,报刊种类在50种以上。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得少于2000元。
第八条
对申请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条件尚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但高于第七条标准要求的教育机构,可申办中职班,符合国家规定条件后,再申请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
第九条
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正常教学等各项工作所需的经费,须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注册资金不少于500万元。
第十条 对申请经评估暂不具备设置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可有1~3年筹建期。在筹建期间,不得招生。
第十一条 本标准为设置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最低标准,经批准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5年内应基本达到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10县级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首次招生专业应在1个以上,2年后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200人。建校3年后,招生专业应不少于5个,在校生规模应不少于300人。
第八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应具有与学校专业设置、学生规模相适应的、固定的、独立的校园和校舍。
省级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教室、图书室、学校行政用房及其它用房总使用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教育中介机构办公用房不得少于500平方米。
州(市)级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教室、图书室、学校行政用房及其它用房总使用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教育中介机构办公用房不得少于300平方米。
县级审批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教室、图书室、学校行政用房及其它用房总使用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教育中介机构办公用房不得少于200平方米。
租赁的校园和校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租用的校园和校舍必须配套,并须办理具有法律效力的租用协议,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运动以及实验、实训等各方面的需要;租用校园、校舍面积不得低于上述标准要求;
(二)租用期限不得少于5年;
(三)租赁校舍要符合国家有关校舍安全、卫生、消防等相关规定。
第九条 设置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必须配备与学校专业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