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党校关于本周三第58期积极分子培训班教学安排的通知 各位学员:
本周三,党校安排第58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继续进行第三阶段的活动,要求各小组按照活动方案,结合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组织学员做一件联系群众的有意义的实事,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个人独立去做。各组组
长要认真组织学员开展活动,要注重活动效果,不要搞形式、走过场。
党 校
二○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2014-03-27 10:22: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有0人参与
分享到
网易微博 0
易信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人人网
有道云笔记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一表述内涵深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的深刻体现、系统表达和高度统一。一切为了群众,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是衡量世界上一切事物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观点。“为了谁”的问题,实质上是价值观问题。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确立起来的。《共产党宣言》强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组织的政党;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衡量政党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看法,就是能否为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劳动群众谋利益,也就是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一切为了群众,正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刻体现。
一切依靠群众,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何为历史活动的前提、谁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历史有无规律、什么是人类历史的规律等历史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依靠谁”的问题,实质上是历史观问题,反映了对历史是由谁创造并推动的认识问题。当今世界上政党组织的历史观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唯物史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或者认为历史是由上帝以及超自然的精神力量创造的,或者认为历史是由个别英雄人物创造的。而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历史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一切英雄人物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有可能在历史进步中发挥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人民群众的作用,而不是英雄人物个人的作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一唯物史观,所以,在“依靠谁”的问题上明确提出“一切依靠群众”,认为只有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基于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的主体,是客观真理的真正发现者、掌握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一切正确的理论、主张都来源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的意志、主张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因此,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获得真理的唯一源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为我们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具体指导和遵循。
无论是收集群众的意见,还是到群众中作宣传,调查研究都非常重要。毛泽东同志十分推崇调查研究,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特别强调:“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认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他要求:“我党一切领导同志必须随时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去同主观主义的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相对立,而以前者去克服后者。”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仅仅完成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够的,必须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对世界的改造,即转化为实践;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不能仅仅依靠少数精英人物,而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因此,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党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形成改造世界的正确主张,然后把这种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即变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党的群众路线集中回答了党“为了谁”的问题,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回答了党“依靠谁”的问题,就是“一切依靠群众”;回答了党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问题,强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和领导方法;回答了实现党的使命任务的根本途径问题,就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即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付诸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现实。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是党的群众路线深刻的哲学内涵。只有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的有机统一中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我们才能真正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根本工作路线,才能把自觉坚定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做好工作的不二法门。
(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
(原标题: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第三篇: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周培清:
2014-04-0
1《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一表述内涵深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的深刻体现、系统表达和高度统一。
一切为了群众,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是衡量世界上一切事物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观点。“为了谁”的问题,实质上是价值观问题。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确立起来的。《共产党宣言》强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组织的政党;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衡量政党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看法,就是能否为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劳动群众谋利益,也就是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一切为了群众,正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刻体现。
一切依靠群众,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何为历史活动的前提、谁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历史有无规律、什么是人类历史的规律等历史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依靠谁”的问题,实质上是历史观问题,反映了对历史是由谁创造并推动的认识问题。当今世界上政党组织的历史观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唯物史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或者认为历史是由上帝以及超自然的精神力量创造的,或者认为历史是由个别英雄人物创造的。而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历史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一切英雄人物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有可能在历史进步中发挥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人民群众的作用,而不是英雄人物个人的作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一唯物史观,所以,在“依靠谁”的问题上明确提出“一切依靠群众”,认为只有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四篇: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03-28 10:57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一表述内涵深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的深刻体现、系统表达和高度统一。一切为了群众,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是衡量世界上一切事物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观点。“为了谁”的问题,实质上是价值观问题。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确立起来的。《共产党宣言》强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组织的政党;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衡量政党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看法,就是能否为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劳动群众谋利益,也就是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一切为了群众,正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刻体现。
一切依靠群众,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何为历史活动的前提、谁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历史有无规律、什么是人类历史的规律等历史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依靠谁”的问题,实质上是历史观问题,反映了对历史是由谁创造并推动的认识问题。当今世界上政党组织的历史观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唯物史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或者认为历史是由上帝以及超自然的精神力量创造的,或者认为历史是由个别英雄人物创造的。而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历史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一切英雄人物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有可能在历史进步中发挥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归根到底还是人民群众的作用,而不是英雄人物个人的作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一唯物史观,所以,在“依靠谁”的问题上明确提出“一切依靠群众”,认为只有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基于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的主体,是客观真理的真正发现者、掌握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一切正确的理论、主张都来源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的意志、主张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因此,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就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获得真理的唯一源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为我们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具体指导和遵循。
无论是收集群众的意见,还是到群众中作宣传,调查研究都非常重要。毛泽东同志十分推崇调查研究,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特别强调:“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认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他要求:“我党一切领导同志必须随时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去同主观主义的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相对立,而以前者去克服后者。”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仅仅完成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够的,必须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对世界的改造,即转化为实践;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不能仅仅依靠少数精英人物,而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因此,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党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形成改造世界的正确主张,然后把这种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即变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党的群众路线集中回答了党“为了谁”的问题,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回答了党“依靠谁”的问题,就是“一切依靠群众”;回答了党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问题,强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和领导方法;回答了实现党的使命任务的根本途径问题,就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即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付诸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现实。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是党的群众路线深刻的哲学内涵。只有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的有机统一中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我们才能真正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根本工作路线,才能把自觉坚定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作为做好工作的不二法门。(作者为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
第五篇:党的群众路线基本观点
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系列材料之一
党的群众路线基本观点
1、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应该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之中。真正学会运用党的群众路线,需要经历一个端正立场、改造世界观、锻炼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长过程,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做到。我们还要结合建设和改革新的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当人民的勤务员,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平等待人,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对于群众路线历来的解释,无非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说,将群众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成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保证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4、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马克思主义是以事实,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据的。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的、老老实实的态度,一点弄虚作假也不行。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
5、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要少讲空话,多做实事;少当点“领导”,多做些实际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要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尽心尽责。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6、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全党必须警醒起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作风,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7、艰苦奋斗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法宝。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我们大家都是从苦里过来的,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事业必成;贪图享受,自毁前程。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干部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要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8、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情都要全力做好,凡是对人民群众不利的事情都坚决不做。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就是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9、选用人民群众公认的好干部。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完善制度法规,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选那些努力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有魄力,有实际经验,能够办事的人。对要选拔的干部必须进行全面认真的考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多数群众不赞成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节”中察德。各级党委决定干部的任免,必须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坚持集体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决不能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10、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讲究方式方法,善于摆事实、讲道理,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使群众能听得明白、听得进去,真正产生实际效果。要深入了解和善于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分析机制,加强群众心理研究,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要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