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城务工人员促进就业烹饪班教学目的
进城务工人员促进就业烹饪班教学目的一、通过培训学习使学员能够了解常用的烹调原料的名称、特点、质量标准及原料保管;了解调味的种类、原则、方法和阶段等基础知识、掌握初步加工和热处理的原则的方法;掌握传热介质、传热方法、火候鉴别、温度控制等基本知识、掌握基本刀法的运用和技术操作知识;基本熟悉本地民俗饮食习惯;基本了解烹调技术中的热菜制作技术和原料烹调中挂糊、上浆、勾芡的运用;基本掌握几个家庭常用热菜和凉菜的制作要领及腌制菜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了解配菜的基本原则、方法、技巧;用大量的实例说明配菜的重要性;结合学员实际探讨开饭店的思路和构想;激发学员创业的热情;使这次培训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重点突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操作技能的应用和培养;把握以新颖、必须、够用为基本原则的目的;真正让学员在培训中学有所值、学有所获;提高学员积极参与的兴趣。
二、技能要求
能独立地在家庭中对常有原料进行焯水、过油、走红、制汤等操作;能调制常有糊浆、使其原料组合、比例、投放顺序、浓度等符合制作标准;能基本运用各种刀法按烹调要求和质量要求进行配置;能够运用常用烹调方法对热菜、凉菜进行操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提问、演示、实例
第二篇:市公安局制定对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实的意见
市公安局制定对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管理
和服务工作落实的意见
编者按:全市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后,一些成员单位按照会议的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制定了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实施意见。上一期刊发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的为进城务工人员涉诉案件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实施意见,这一期又刊发了市公安局制定的有关进城务工人员户籍管理方面的实施意见。希望还没有行动的有关成员单位要尽快制定出台有关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或办法,以进一步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环境。
市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了为进城务工人员改善就业服务环境的九项意见:
一、在为团市委评选出的“十佳”外埠青年办理哈市落户的基础上,对市总工会、市妇联内评选出的“十佳”先进人物中的外埠人员,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到市公安局办理来哈落户手续;对各区政府评选出的“十佳”先进人物中的外埠人员,在本市有产权住房,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到市公安局办理来哈落户手续。
二、对哈市企业确实需要,有熟练技术的高级技师、技工,可由企业申报,省市人事、劳动部门审核后,为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登记办理哈市常住户口。
三、对哈市企业及特殊需要的技术工种,由企业申报,省市人事、劳动部门审核后,可为专业对口的技校毕业生登记办理哈市常住户口。
四、取消非农业户口夫妻投靠需年满25周岁、结婚满5年的限制,只要双方登记结婚,即可到派出所申报办理哈市 1
常住户口。
五、对在哈市居住10年以上(原户籍所在地无承包土地)、有产权住房和稳定收入,由本人到现居住地派出所提出申请,经市局审批,可为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登记办理哈市常住户口。
六、按有关程序废止1996年市政府颁布的《哈尔滨市暂住人口管理办法》,会同市政府法制办制定出台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的新管理办法。
七、按照省公安厅等11个部门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治安防范工作的通知》(黑公通[2004]125号)第五条关于“要落实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除哈尔滨市区以外,在全省范围内凡是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本人及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均可在居住地申请落户”的规定,全面放开辖区小城镇落户。
八、按照公安部第25号令《暂住证申领办法》的规定,对集体申领暂住证的主动登门服务,3个工作日内办结。同时,对暂住人口在城市暂住期间,进城人口信息采集、发户口协查通报,输入微机进行治安管理。
九、积极配合劳动监察部门依法维护和打击那些以职业介绍为名,坑骗进城务工求职人员钱财,拐骗妇女、儿童和强制未成年人务工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创业促进就业实训班开班仪式讲话稿
在创业促进就业实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办主任 邓 奇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平舆县首期创业实训培训班也是全市第一期创业实训班在这里正式开班。我代表市人社局党组向平舆县创业实训班正式开班表示衷心的祝贺!平舆县这次创业培训班办得很及时,很有必要,也很有现实意义。是市人社部门全市创业实训工作的一个试点工程,更是平舆县人社局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重要举措。平舆不仅在就业创业工作方面处于全市领头羊的位置,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获得很多荣誉,诸如:先后被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基层满意站所”“省部级优质服务窗口”、“全省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河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全市村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现场会在平舆召开,平舆经验全市推广;整体工作受到县政府通令嘉奖;全市职业技能大赛获优秀组织奖; “2012-2014全省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先进单位”,这是全省人社系统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平舆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更是以王军局长为班长的平舆县人社局全体干部职工创新思路、实干干实的结果,为平舆争了光,也为全市人社系统添了彩。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1-
一、充分认识创业的重要意义
就业难,难就业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难题。“十三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仍处于高峰期,大学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三碰头”,形成巨大就业压力。仅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史上最难就业季”称号;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有1.2亿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每年结转的登记失业人员预计1000万人,解决结构调整中新的失业问题和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的工作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解决就业问题政府是主导,公共服务机构是主体,创新思路是前提,培训技能是关键,实现就业是目的。
面对这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人社部与国际劳工组织结合引进了国际就业促进项目,主名为“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来对有志创业的人进行培训,从而增加他们创业的成功率,达到“1+一群人”的培训效果。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产生你的企业想法—GYB”、“创办你的企业—SYB”、“改善你的企业—IYB”和“扩大你的企业—EYB”四种培训课程。其目的就是通过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在“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的基础上,河南省人社厅与河南华普亿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针对创业者的创业实训模拟软件,主要是指学员在讲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运用企业模拟经营软
-2- 件,进行企业创建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活动的学习与演练的过程。按照实际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商业操作的程序来经营虚拟企业,从形式到经营都与传统企业一样,只有产品和货币是数字化的。学员通过组建企业、确定企业架构、分析经营环境、尝试经营业务和完成各项岗位工作任务等来提自身的社会能力、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体验真实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从而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开业成功率和提升经营稳定率。学员在开办企业时,提供税费减免优先获取创业项目等方面的政策咨询等其它多项创业服务,真正使SIYB创业培训班成为“创业者的基地、小老板的摇篮”。
同志们,SIYB创业培训是从国外吹进天中大地的一股清新的风,是全面深化改革中迸发出的一朵鲜艳的火花,它在我们驻马店经济发展的舞台上刚刚拉开序幕,需要在座的各位同志推波助浪,共同参与。它的意义远远不是培养几个小老板,兴办几个小企业,它是发动了一场深刻、广泛的思想革命,打破了以往就业等、靠、要的僵化思想,掀起了争“下海”、闯天下,自主创业的热潮。我的梦,中国梦,创业梦!
二、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平舆县人社局与河南华普亿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做好对接,相互配合,为参训学员送上生动活泼的创业实训课程。
二是希望平舆县人社局继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做好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把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有机结合,培养出更多的创业
-3- 型人才,为其他县区提供经验支持,为平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是在座的各位学员都有着勤劳淳朴的特点和发家致富的愿望。这次大家来参加培训班,说明你们已经有了创业的愿望和想法,希望大家能够把愿望和想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珍惜本次培训机会,认真听讲,与讲师密切配合,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同志们,“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创业之路就在你的脚下,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人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企业,个个都是创业的成功者。最后,祝培训班圆满成功!祝各位学员都能取得优异成绩,早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谢谢大家!
2015年1月21日
-4-
第四篇: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状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12-2013课题研讨小结)
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状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漳平市铁路小学技能学科开展课题研究综述
傅许章
我校是漳平市定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学校之一。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学校有近600名学生,其中,近80%以上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他们大部分来自本市农村乡镇,还有一小部分来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偏远外省、外乡。虽然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非常向往和憧憬,但相对较差的家庭环境和较低的文化素质,往往让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城市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比城市里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这样,不仅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而且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2012年9月,我校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状况研究及解决策略”为主题申请龙岩级课题。在申报还未批准前,先把它做为校级课题开展相应研究。从9月起,我们围绕这一主题,初步展开调查、探究和实践活动,大家力图在各自的学科教学活动中,能发现并总结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体学习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让每一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既能分享到教育公平性带来的良好成果,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由于这个课题较新,而且以前从未开展过类似的研究活动,因此,这个学期的活动我们主要以调查和尝试为主,以“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重点,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责任和分工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性,课题研究小组成立了以王义东校长为负责人,傅许章为组长,游小美、叶淑萍为副组长,黄玉丽、徐淑蓉、赵凤琴、李晓娟、张晓芳为组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开展分学科教学研究和共同研讨。我们以以校园论坛、QQ群、校讯通等多种媒体为依托,总结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悟,共同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深入调查和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由于课题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因此,掌握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总体情况非常必要。因此,我们在期初就开展了大范围了调查活动。调查的内容主要为:
1.全校或所任教班级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数量、比例。
2.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大致学习情况。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特长或兴趣爱好。
通过这些调查,为各学科开展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初步确定研究方向,尝试开展教学研究
根据我们在期初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各成员初步确定了研究方向,并尝试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工作:
1.利用先进媒体技术,让学生开拓视野
不少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知识面狭窄,获取知识的来源很有限。因此,我们通过开放图书馆、教会他们上网、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不仅有助于他们快速掌握知识,而且也让他们在日常学习中能大大开拓视野。
2.开展“结对子”或组建“学习小分队”
在日常教学中,根据需要开展了“结对子”活动,通过互帮互助,促进学生们的共同提高;在教学中,适时组建“学习小分队”,通过学生们的共同讨论
和研究,快速提高学习效率。
3.试水“扶优补差”,培养学生兴趣
以前的“扶优补差”一般只限于语、数、英三门学科。而本学期起,我们技能学科也试水“扶优补差”,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学期来的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对部分学科的学习又重拾信心和兴趣,而学习能力中等和较强的学生对学习更有另一番动力和兴趣。本学期以来,此项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体育学科:校运动队通过集训,在第29届漳平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
(2)音乐学科:音舞诗《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漳平市庆祝第28个教师节文艺汇演中获得第二名;
(3)美术学科:多项作品在学校首届科科技节亮相,获得第一名;
(4)信息技术:优选7名选手开展FLASH动画制作培训,为明年的全国和省学生电脑制作竞赛做准备;
(5)英语学科:三至六年级学生对英语学科的信心和兴趣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口语和测试成绩有一定程度提升;
(6)科学学科:通过实验活动的扎实开展,学生动手能力普遍提高。
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推进课题研究
为总结和汇报一学期以来我校技能学科在课题研究中的成果,课题组成员除平时进行及时交流和总结外,还派出黄玉丽老师于2012年12月28日上午第三节开展了一节题为《哪些是相同》的汇报课,除了所有技能学科老师到场旁听外,我们也邀请了校行政及其它学科老师的参与,共同感受活动小组所取得的成果,并虚心听取大家的点评。2013年1月10日,活动小组还专门就汇报课
和这一学期活动存在的问题开展评议和总结活动,形成《漳平市铁路小学公开课评议表》和各学科期末工作总结。
可以说,这学期以来,我们是在毫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像摸着石头过河似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难免就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有:
1.一些组员对于课题活动的开展仍然有些茫然或者摸不着头绪,不知如何开展工作;
2.调查的数据还不够精准,一些数据的取得只是口头询问获得,没能和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
3.活动的方式较为单一,大部以“结队子”或小组合作开展活动,成效较低;
4.“扶优补差”所涉及的面较为狭小,而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位于中间的学生;
5.集体学习和研讨的次数不多,共同交流与研讨的数量不足。
因此,在下一阶段的活动中,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加紧研究和制定解决办法,通过加强学习、开展合作等多种途径,在推进课题研究的同时,踏踏实实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习水平和综合技能,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漳平市铁路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状况研究及解决策略”课题研讨
小组
2013年1月12日
第五篇:重构走班文化 促进选修课教学范文
吴建锋 2012年9月,浙江省启动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将新课程实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本次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增加选修课”(选修课总学分要求占到全部学分的1/3)和“选修课走班教学”。跨越式的改革既给具备创新意识的教师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也对所有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化课程改革两年来,教师们踊跃地参与了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少选修课程入选为浙江省精品选修课程。这些精品课程由于新颖的教学内容、深刻的思维内涵、灵活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在选课时往往人满为患。但同时,有些选修课程由于执教老师开拓意识滞后以及“选修教学必修化”等原因,出现了学生“怠慢”选修课的现象。在选修课教学中,一些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够专注、做其他作业、不肯做课外作业等问题。教师们很纳闷:这些课程是你自己选择的,为什么学习态度反而不如原来强迫你学的必修课? 学生“怠慢”选修课的成因分析 1.学生对课程目标和价值观的缺失 把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其目的是让学生能主动地根据自身个性发展、兴趣爱好、职业取向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选修课学习,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但学生没有深刻领会选修课对于自身成长的价值所在,有的根本不了解课程改革对自己的意义,有的则比较贪玩,对课程虽有新鲜感,但缺乏内心持久的学习动力。一旦新鲜感消失,他们就会由于缺乏学习所需的专注、研究等品质,而对课程产生“怠慢”心理。2.有形的学习外驱力的突然消失 必修课量化形式的“统考”一直是悬在学生和教师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把“剑”和所有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标准化考试的“指挥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和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很难全面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指挥棒”又在帮助教师以“高压”方式管理学生参与学习,这从学生对高考学科的学习专注度明显高于非高考学科就可见一斑。对于这把“剑”,一些教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失去的才是最宝贵的”心理误区。在深化课程改革之前,他们总在抱怨统考,抱怨统考使自己无法施展教育理想。而现在在选修课教学中,出现了学生没有压力随之缺失学习动力的现象,教师甚至有点怀念那把“剑”。这些教师也许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课程在改革,我该怎么变”。3.“走班制”冲击了选修课班级教学的凝聚力 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班”源于原苏联的班级授课制。由于“行政班”有固定的教室、班主任、班干部,从物理空间和心理感受上,班内每位学生心中会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人际纽带和班集体约束力,这种综合的心理感受会进一步演化为班级教学凝聚力。选修课“走班制”的实施使得这一切化为无形。纽带和约束力的缺失,导致学生产生了到课堂中“做客”的心理,从心理和物理空间上无法形成新的教学凝聚力,影响学习活动的开展和氛围的形成。这些问题是传统体制向新体制转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我们不应去抱怨学生,而应转变观念,把选修课程看作自己的“私营企业”,以ceo的精神去经营自己的课程,建设选修课的“走班文化”。立足学习文化的构建,引导学生走出对选修课“低投入”的误区 任何一家顶级的公司,都会有自己独特而吸引人的企业文化。因为留住员工的不仅仅是高薪,更需要从内心能打动他的企业文化。比如,阿里巴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的口号,反映出企业对员工的关怀,所以参加过阿里面试的员工,无论最终是否进入阿里,他们都说“阿里对员工的那种温暖,是所有国内企业中最好的”。还有谷歌公司,它的“自由式”办公区反映出对员工的绝对信任。试想,哪个人不愿意在这种极度温暖,被尊重、被信任的公司里实现自我,同时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在走班制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以ceo的胸怀理解学生的“怠慢”,并积极通过课程目标的引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班集体教学凝聚力的形成去重构选修课特有的班级文化与学习文化,激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选修课的学习中。1.从学生的自我意识出发,增强学生对课程目标和价值的认识 在选修课的开始阶段,可以通过“我的成功目标是什么”“我今后要成为怎样一个人” “我希望自己今后在怎样一种状态中工作、生活”“为了达到我的目标,我现在该做什么”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己的人生规划,并产生通过选修课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素养的内心意愿。同时,要向学生介绍深化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的,使学生真正能从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来对待选修课,对待高中时期的学习。2.从课程目标和内容特点出发,构建“有意思”的选修课课堂 没有了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考试限制,教师完全可以摈弃传统必修课惯用的教学方式,以新的形式呈现信息,以新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在“真有意思”的感受中专注地开展选修课的学习。比如,对于一些职业技能、社会实践类选修课,可请外面企业人士和学生交流。讲授者身份的改变可增加新鲜感,社会人士对工作、学习的认识与态度能使学生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自己的学习和人生发展;还可尝试“课堂角色的反转”,让学生在自学基础上来当老师讲课,角色的换位可使学生在紧张、期待的崭新感受中重新审视学习的本质,等等。3.创建新的班集体文化,提升学生的班级和课程归属感 组建由班长、课代表、纪律委员、劳动委员等成员组成的班委会,使学生心理上有“班”的概念。当然,班委会不能只是摆设,要按需设立岗位,设立后还要让大家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切实负起责来。教师可将整体管理要求告诉班长,由班长将管理任务细化,再分配给各个委员。比如,纪律委员负责统计每次上课出勤情况、纪律情况;课代表负责统计学生作业完成和课堂参与度,将这些统计结果作为过程性评价的组成部分,并担当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通讯员。另外,可设计各种有利于集体意识养成的活动和作业,使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促进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如设计小组合作的作业并让各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成果,教师还可选择部分优秀成果陈列于教室甚至校园中;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小组作业,使学生的班集体意识能延伸到选修课课堂之外。尽量安排一些走出教室的活动,并让班委会组织与实施活动,外出活动比在室内交流更能增进人际感情,促成班集体氛围的形成。4.用发展性评价代替选拔性评价,促进教学的规范化和课程目标的达成 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不比结果比进步”。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生抛弃了原有基础不好带给自己的标签,既能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进选修课教学的规范化,最终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学生一开始其实是抱着好奇、期待的心态进入选修课堂的,一旦他们发现选修课堂其实只是名堂不同,而教师授课的内容和方式都和原来必修课堂雷同后,原有的好奇心和期待感得不到满足,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紧接着,他们又发现如果不认真学习,也没有班主任来“烦”自己,而且平时鲜有作业,甚至考试还是老一套且不计入总分。于是,在内心里他们认为这不是“课”,由内而外地,他们就会呈现出对选修课的“怠慢”行为。教师如果能在变革教学方式的同时,开展学习参与程度、努力程度、进步程度等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又在期末开展大作业、调查报告、作品展示等新颖的结果性评价,就能引导学生在一种“被关注”、“被规范”的心态下积极投身于选修课的学习。选修课从课程目标、内容、教育受众、活动形式、活动场地等方面都与必修课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选修课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跳出必修课既有的思维定势,从课程价值观、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入手,重构走班制背景下的选修课教学。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共性基础上满足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形成职业取向和掌握职业技能,才能真正培养出深化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作者单位:浙江绍兴柯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