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因素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五)高效课堂的几点心理学启示
------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因素
沛县湖西中学陈西
笔者曾经就高效课堂的教师因素进行过探讨,当然在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学生是同样不可忽略的因素。那么究竟是哪些与学生相关的因素会制约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呢?笔者在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过程中得到不少些启发,学生如果端正了学习态度,激发了学习动机,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是高效学习。学生的高效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目标的重要保证,而学生高效学习的过程就是其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是其主体意识增强的过程。
一、端正的学习态度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心理学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一般来讲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高效课堂需要师生全身心的投入,认真端正的学习态度作为心理上的准备状态为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做好了铺垫。
一般来讲态度由三种因素构成: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因素。其中情感因素被心理学家认为是态度的核心因素。态度的情感因素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厌恶或喜爱的情感体验。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显然会影响到学生对该科目的学习。对学习内容本身的情感同样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畏惧心理,自然会阻碍该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思考。如
果有的学生厌憎政治学习的枯燥,就不会积极投入该科目的学习,也不会配合教师的授课。影响学生高效学习的情感因素应该是多方面的,学生具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才有助于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态度的情感因素是个人很难掩饰的真实的情感流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感流露敏感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适时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以期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态度的情感因素是伴随认知因素产生的。态度的认知因素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态度的认知因素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的认可或否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学生如果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显然会学习起来可能会劲头十足,如果相信“读书无用”就不会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了。态度的行为倾向因素是指个体对事物表现出来的行为意向。例如有的学生上课前对自己说“我听讲时一定不开小差”。行为倾向不等于实际行为。心理学认为这三种因素是协调一致的。认为“努力学习是学生的职责”的学生就会喜爱学习,并产生充分利用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向。当然这三种因素也有不协调的时候,学生会出现“言行不一” 的情况。
如何使学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可以探讨的重要课题。看来教科研确实是教师应该常抓不懈的工作,因为实践中的问题是层出不穷啊。
二、良好的学习动机促成高效学习
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发生和维持的内部动力。学生要有效地进行长期有意义地学习,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毫无学习的兴趣,缺乏求知的欲望,学习就无效率可言,当然也是很难持久的。
在高效课堂的目标中,要充分的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心理学将学习动机分成两大类: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所谓内部学习动机是引发学习的动机来自内部,这些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责任感和成就感等。因内部学习动机引发的学习行为是持久的。老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中的作用好比炸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威力无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学习效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来自内部,发自内心,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高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可能更好地克服学习困难,应对挫折,保证学习活动的持续持久地进行下去。哲学上讲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它规定了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学习的内因,一个学生所具有的内部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根本。完美的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的时候都应该是不遗余力的。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追求的学习之外的而非学习活动本身,比如由权威、领导、长者或群体提供的分数、奖学金和优秀学生的称号等外部引诱而产生的。如果外部的引诱因素消失了,学习行为便不能持久。当然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做一种手段,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时候有时候也是功不可没,只不过这种手段的使用应该以不损害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为前提。
两种动机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在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中 作用。但外部动机只有在不损害内部动机的时候才是积极的。如果外部动机的作用大于内部动机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靠外部 奖励推动,在外部诱惑丧失了吸引力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结果可能毁掉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影响高效课堂的因素应该是多方面的,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因素都是影响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不应该只是课题研究教科研的需要,也许更重要的是个人成长职业成长的需要。这也许才是教科研的内在动机。
第二篇:技校实现高效课堂和多种因素有关
技校实现高效课堂和多种因素有关
【摘要】
技校教学要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企业实习,提高操作技能,掌握企业生产和员工学习状况,教学要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要不断拓宽知识面;虚心倾听多方面的建议。学校、企业及相关部门为老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要减少对老师教学的干涉;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关键词】
高效课堂;操作技能;需求;教学环境;评价;管理
技校教学具有自己的特点,即教学要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只有注重技能的培养,才能实现技校的高校课堂。特别在目前现实情况下,更要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只要学生学习基础差不多,都倾向于选择初中毕业以后上高中,考大学,即使考不上大学,还可以选择上高职高专。所以,初中毕业没有出路的学生才不得以上技校。而且一些用人单位把技校生拒之门外,加剧了技校生源的不足,以及学生质量的下降。尽管社会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但是这种情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那么,技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务必面对现实,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思维,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理论课教学够用即可,而且要通过实习课和生产实践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能让理论和实践脱节。如果把大量时间花费到理论教学上,不仅没有好的效果,还影响实操课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上实操课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不仅要处理好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的比例关系,还要把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然后,通过实习教学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操作技能,而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能够较快掌握操作技能。下面我通过一些课程教学的实例,来阐述这个道理。氧化铝生产的工艺流程较复杂,设备很多。但是,每个岗位的操作技能要求并不复杂,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就能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要发展,离不开每个员工的努力。如果实践教学环节控制得好,那么,我们的学生不仅能胜任本职工作,而且能够独立思考,改进生产工艺或设备。当他们的实践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理论知识有更高的要求,就会自觉地有针对性地、高效地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
氧化铝设备这门课对于技校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通常在教室上氧化铝设备课是一门令学生感觉比较枯燥无味。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用文字来描述具体的设备,过于抽象,对于刚刚从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很少见到什么设备,对设备的内部构造更是一无所知。由于基础差和其他原因,相关课程没有学好。比方说,有一门课叫机械知识,其中包括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讲述了设备常用的传动机构、制动方式、零件联结方式,等等,这些知识对于学习氧化铝设备这门课非常重要。众所周知,专业人员用术语交流简单易懂,但是我们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连杆机构,不知道什么是齿轮机构,不知道什么是蜗轮蜗杆,不知道什么是螺纹传动。所以,当老师讲设备的工作原理、传动方式时,学生很难听懂。自然地,逐渐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让学生死记硬背。结果是,学完这门课,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鄂式破碎机、球磨机、回转窑、石灰炉等基本的氧化铝设备。
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不能埋怨学生基础差,不能一概认为学生不爱学习,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找不足。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老师要合理利用它们。网上有一些设备的工作原理的动画,还有视频,非常形象、直观。老师自己也可以拍一些照片和视频放到课件里。老师不仅自己要懂设备的基本原理,还要会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维护技能。要能把抽象的设备工作原理用学生日常见到的事物描述出来,做到让学生应知应会。例如,破碎的基本方法有五种,学生应该都吃过核桃,要把核桃弄碎,可以用锤子砸,即冲击法,也可以用钳子夹,或放在门缝里用门挤,即挤压法。常用的安全阀有重物式、弹簧式和脉冲式。前两种最常见。高压锅(不是电高压锅)上就有这两种安全阀。设备上有很多地方有螺纹,螺纹又分左旋和右旋螺纹,一般是右旋螺纹,有的地方必须是左旋螺纹,有的地方可以是左旋,也可以是右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自行车左脚踏板里的轴用的必须是左旋螺纹,右脚踏板里的轴用的必须是右旋螺纹。如果相反的话,脚踏板越蹬越松,最后会掉下来。有一种阀门叫闸阀,有明杆和暗杆之分。阀杆上的螺纹分别在上部和下部,都是左旋螺纹,实际上右旋螺纹也可以,但是不符合习惯。因为一般的阀门,当面对阀门时,顺时针旋转,是关闭阀门,而闸阀,若用右旋螺纹,恰恰相反。鄂式破碎机的传动机构可以简化为曲柄摇杆机构。什么是曲柄摇杆机构?把自行车支到地上,人骑到车座上瞪自行车,脚拐子就是曲柄,大腿就是摇杆。社区的健身器材,有的也和人的大腿小腿组成曲柄摇杆机构。当然,讲课时,是否需要讲这些例子,还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这里只是想说明,老师要多动脑筋,要善于把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易懂。要善于把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易懂,就需要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专业素养,包括操作技能。如果老师不思进取,讲课照本宣科,学生永远都不会喜欢。
让学生到氧化铝厂实习是学好氧化铝设备的重要途径,但是老师要先去实习。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操知识,只有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活学活用,毕业后才能成为氧化铝厂欢迎的人,这个道理不用赘述。需要指出的是,任课老师要首先成为熟练的技师。现在,各个企业竞争很厉害,人员都不富余,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人愿意花大量时间指导学生实习而影响正常生产。老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到氧化铝厂实习,以便学生实习时能够亲自指导学生,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到氧化铝厂实习确实脏、累、有危险,但是,没有 3 付出,哪有收获?要尽职尽则完成教学任务,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就要给自己补上这一课,不能依赖企业了。
机械制图也是一门比较枯燥难学的课,准确地讲,是一门入门比较难的课,入门以后,并不难。
学校、地方劳动局和某企业合作,为该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有一门课是机械制图,总共6次课,12个学时,鉴于以往培训的经验,劳动局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是,让学员会识图即可,不要求会画图,不用讲太多制图的知识。该劳动局也与很多单位合作过,包括高校、设计院、职业技术学校等,请专家、教授给企业讲机械制图,效果都不好,没有达到让学员学会识图的目的。劳动局的人认为,这些专家、教授讲的制图的内容太多了,以至于没有达到培训的目的。我认为,劳动局鉴于以往的经验,出于良好的愿望,对劳师提出要求和建议是合理的。但是,以往培训效果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员工学习基础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老师深入企业少,教学不能因才施教,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高估了企业员工的能力;课时太少,学员太多,教学条件有限,不利于教学;学员利用下班时间学习,过于疲劳,影响学习效果;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还有一个企业,也是进行类似的培训,也有机械制图课。企业负责这次培训的负责人上过中专,学的是机械专业,学过机械制图课。该负责人对老师的要求也是不用讲制图,直接讲识图即可,更有甚者,直接打乱了老师的教学计划,直接让老师给他们的员工讲自己企业的图纸。该负责人的理由是,学员大部分不用画图,有些岗位会简单读图即可,还有的岗位就没有图纸,师傅怎么教,徒弟怎么学就可以了,其余的几个是技术科的,干的就是这一行,制图知识都学过。
总共没有讲几次课。第一次老师按计划讲了一些制图的基本知识,第二次按企业的要求,提前到企业,找了几张典型的图纸,讲图纸。第三次,按照企业的 想法,应该继续讲一些图纸。但是,负责人没有来,没有图纸,于是,老师继续讲一些主要的术语和概念,给学员举一些例子,最起码让学生知道,三视图是怎么得到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剖视图、剖面图等等。很难想象,这些知识,包括一些术语,如果不讲,如何给学员讲复杂一些的图纸。就象一个学生,不教他识字,如何去读文章?学制图的过程就是在学识图。后来的几次课,既按计划讲主要内容,同时做一些练习,穿插着讲企业的一些图纸,作为例子。值得一提的是,用企业的图纸作为例子,效果挺好,首先,很多员工见过实物,还有一些见过图纸,亲切,易懂。不过有的图纸,有一些错误,影响读图速度,但是正好可以作为错误示例。实际上从课堂练习看得出来,技术科的这几个学员,制图知识学得并不好,提供图纸的技术员连那张错误的图纸都没有完全读懂,有几道识图题也没有完全做对。如果他制图课学好了,这些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我举这些例子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说明,老师讲课,要有一定的自主权。学校、企业、劳动局都不要过多地质疑甚至干涉老师的讲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隔行如隔山,讲课不像大家想得那么简单。既然用这个老师,就让他放开讲,别让他不知所措,需要强调的是,更不要让他投人所好,反而达不到教学目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学员没学好。
目的之二就是想说明,老师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情况,包括生产情况和员工情况,要善于了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虚心倾听企业、学员和相关部门的建议,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改进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随时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也就是要站在知识和技能的前沿,永不落后。
我在十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论点是中等职业教育大有前途,但是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先成为双师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我仍然认为这种观点没有 过时,现在要做的是,进一步解决问题,也就是如何让教师成为双师型的教师,如何提高老师参与高效课堂建设的积极性。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也很重要,学校的各种要求,包括教案制定、教学进度完成的情况、课堂纪律、学生出勤率的高低、学生和企业对老师讲课的评价等,作为对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恐怕不一定科学,有可能造成错误评价结果,妨碍教师参与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积极性。还有,教学包括教和学两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里就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技校高效课堂的建设和很多因素有关。技校教师必须经常到企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及时了解企业情况,为企业高效培养合格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同时,学校、企业、政府部门要给老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篇:浅谈高效课堂中学生的改变文档
旧貌焕新颜
——浅谈高效课堂中学生的改变 自2012年9月踏上三尺讲台,走进芳山镇中心小学的那一天起,我便卷入新课改的大潮之中,作为泛起的一只崭新的小舟,我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引领下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营造“兴趣、自主、活跃、高效”的课堂。我们多次前往阜新、南关校等课改前沿学校去听课、听讲座,回到学校后,又在校领导的引领下不断摸索前行。从校园到班级,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到学习方法的指导,从小组长的培养到小组合作方法的指导,我们都亲力亲为。如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我欣喜的发现学生与课改前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可谓旧貌换新颜。
一、学习兴趣浓厚
新课改“改”的最透彻的地方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了以往教师一人独霸课堂的模式,新课改的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展示自我。教师只做恰当的引导以及及时的总结。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乐于担当这种学习中的“小主人”,他们善于在合作中获得新知,他们喜欢在组内与学生交流自己的疑问,他们乐于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课堂真正做到了“兴趣、自主、活跃、高效”。
二、学习方法的改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改实施后,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以前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在他们看来,课前预习等于浪费时间,反正老师上课都要讲。而新课改则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不在是教师一人的舞台,要求学生有充分的课堂展示,而要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课前不预习是根本做不到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掌握了课前预习的方法。
三、竞争意识的增强。
一种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对于学生而言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课改前的班级,我总觉得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懒散,缺乏学习的劲头。学习新课改之后,我恍然发觉,不是学生缺乏学习劲头,而是班级缺少竞争机制,评价体系不健全。
经过不断地学习与摸索,我拟定了一套详细的评价体系,我把班级分成四大组,有每组的综合评分表,又有个人的评分表。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勇敢质疑、展示精彩的小组和个人我都会一一给予加分;在课下,认真做好值日工作、热心帮助同学、做好人好事的同学我也都会给予恰当而及时的评价。在评价体系中,每10分换一个月亮,每10个月亮换一个太阳,每得一个太阳,我都会给同学准备一份小礼物。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每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竞争。同时,组内的同学也不甘示弱,都想成为组内的“老大”。小组之间、学生之间这种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使班级得学习氛围一下子浓了起来.四、团队精神的彰显。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谣。确实如此,在当今社会中,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至关重要。然而,如今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让他们形成了自私、骄横的性格,他们不懂得谦让,不会合作,唯我独尊。课改实施以后,我把同学们分成了组,每次课堂展示、卫生清扫、行为习惯检查等等,我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屏蔽,渐渐地,学生们意识到他们是组中的一份子,是班级的一份子,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与整个集体息息相关。课间的时候,我会经常看到组长带领组员学习英语单词,组内一帮一做数学题等等。久而久之,我发现他们的小脾气不见了,他们学会互相帮助了,他们有了集体荣誉感,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不断彰显。
回顾一年多来课改路程中的点滴,有辛酸,但更多的是喜悦。孩子们巨大的转变是对我无悔付出最大的回报。课改这条路,我会继续走下去,因为我相信课改之路会越走越宽,学生们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第四篇:浅谈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法
浅谈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法
高效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学习的天堂。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是自主和自信,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是竞争与合作。为了确保同学们以极度的热情,全力以赴,如痴如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此我对同学们提出几点要求和希望。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1.按照老师要求,认真完成预习任务。上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对本节课内容的预习,明确哪些内容已经学过,哪些内容是新添加的,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做导学案,要独立完成,不商量、不抄袭,认真审题,规范作答,导学案上不会做的或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标记下来,以准备课堂上进一步讨论探究。
2.小组长要当好老师助教。要及时向教师汇报自学情况,反馈自学的盲点、疑点、难点,希望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实现课堂高效。
3.积极参加课前培训。每一个同学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每一个同学都要以学习主人的身份积极投入其中,因此,课前培训要认真听从老师安排,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一个同学都有组织、指导、帮助、监督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增强学习的自豪感和主动性。
4.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培训。教师课前培训后,小组长要对小组成员阐述学习任务、形式和分工,对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每一个人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如何检测目标达成都要有明确要求,确保课堂学习目标明确、行动迅速、课堂高效。
5.小组成员要做好课前准备。每个同学要提前准备下一节课用到的教材、导学案、必需的文具,回顾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做好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大胆展示、踊跃点评的准备,争当最佳学习个人,为小组争光。
二、优化课堂学习过程
1.积极讨论。一是带着问题参加讨论;二是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参与,在小组长组织下全身心投入学习;三是小组长要具体布置每层学习目标并组织组内分层讨论、分层达标;四是小组长要控制讨论节奏,安排好组内“兵教兵”,安排好谁展示、谁点评、谁拓展;五是讨论要积极表述自己的观点,杜绝不参与讨论的现象,讨论完后立即坐下,迅速巩固落实。2.认真展示。根据老师安排的任务,展示小组要迅速派出展示同学到黑板板书;展示脱稿,板书工整、迅速,抓住要点;展示不仅展示重点难点、规律方法,也可展示问题、疑难;既不展示又不点评的同学马上落实当堂内容。小组长搞好控制,确保效果。
3.踊跃点评。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点评是课堂画龙点晴的关键环节,集中精力,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分析,善于借鉴他人或老师的点评,对点评中新生成的疑难要善于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点评、拓展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关注达标和结论生成过程。非点评的同学迅速记录问题要点,注重问题总结,学会质疑、补充,点评人搞好主持,灵活调控课堂节奏。
4.认真进行小组总结。学习小组长在每节课结束前,要对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目标达成率进行量化、打分、排队、公布,并对每个成员的学习过程、学习表现进行总结,搞好记录,对本节课表现不足的地方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以利于不断改进。
第五篇:制约政治高效课堂的教师因素
制约政治高效课堂的教师因素 初中政治教研组
王建茹
高效课堂的基本含义:有较高的教学效率,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真正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整体成绩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有较好的教学效益,能够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制约高效课堂的因素有:教师、学生、课程标准、教材和环境等因素,在诸多因素中,教师对建构高效课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治教师自身的欠缺是制约课堂效率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品质有待提高。
有些政治教师自身还没有具备一名教师尤其一名政治教师应具备的正确的人文理念和道德品质,不能科学育人。尤其受社会不良风气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不能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上课发牢骚泄私愤,不但影响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和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2、终身学习的意识较差,知识面较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一方面政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较差,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如远程教育等平台,及时汲取社会的有效信息,来丰富完善自己从而使政治课堂更有时代性;另一方面我校政治教师人员较少,师资相对较为紧张,教师很难有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机会,不能学习到先进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进行教育科研活动,缺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手段。
3、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由于工作生活等压力较大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缺乏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用自己的示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4、时政敏感度不够,对教材的再创造能力不足。
政治学科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就应是反映时代特色的载体。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还是2005年的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材料、事例和内容尤为显得陈旧,学生使用这样的教材就缺乏说服力、认同感和震撼力,这就需要老师要有时代的敏感性和时政热点的敏感度及时给学生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例子和最新的材料。但是我们有些政治教师却时政敏感度不够,对教材的再创造能力不足,还是遵规蹈局的“教教材”,学生非常无奈的“学教材”,这样的授课就缺乏活力,缺乏创新,自然也就没有了效果。
5、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政治学科周课时少,老师所任的班级多,如初一周课时两节,一位老师带6个班的课还兼一个班主任或者作为中层领导还带5-6个班的课,很难记住学生姓名,容易让老师记住的就是学习好的或调皮捣蛋的,课堂提问和课下关注就容易是这些学生,而忽略中等生,有时一学期有的学生一次也没被课堂提问过,而作为老师也不以为然,但这样却容易导致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由不喜欢政治老师而导致不愿意学政治,影响课堂效果。
6、对与政治相关的学科知识了解很少,综合素质较低。学生喜欢博才多学,知识渊博的老师。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与所授课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阳春三月看人大,为什么三月人代会召开?节能减排,减排是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怎样减少碳的排放等。综合运用地理、化学、历史等知识偶尔给学生秀一下,学生一定会很崇拜你老师,亲其师自然会信其道。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日益加强,学科知识的纵向分支、横向综合和学科交叉日益明显;加上现代中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要求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但是现在的老师求知欲并不强,知识满足已有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7、教科研的步子迈的较慢,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不足,学校一再强调的加强教科研研究,我们落实的还不够。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教师。政治教师传统的教育观还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成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授型教书匠;对政治老师而言,固有的、传统的教学行为习惯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市场,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背道而驰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是科研型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才能运用教育规律去科学育人,也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8、备课不充分,教学过程随性化,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目的不明确。
如: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占用时间过多,导致学习新授课的时间受到了挤压,致使新授课完不成任务,学生在一知半解中仓促结束新课,对所学新知识得不到巩固和拓展,严重影响了新课的学习效果,更谈不上“当堂清、堂堂清”,且上节遗留的问题只好在下节新课上处理。这种不良的循环,导致了课堂结构失衡,从而影响了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和效率。
再如:课堂提问的目的不明确,问题设计不当,没有思维含量。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张口就答,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还有提问中,有的教师不辨难易,不看对象提问,留意于提问的形式,表面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效果。
总之影响课堂效果的主要因素还是教师因素,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