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生和博士全额奖学金申请经验学术背景提升的一些经验

时间:2019-05-13 18:2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研究生和博士全额奖学金申请经验学术背景提升的一些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研究生和博士全额奖学金申请经验学术背景提升的一些经验》。

第一篇:美国研究生和博士全额奖学金申请经验学术背景提升的一些经验

美国研究生和博士全额奖学金申请经验学术背景提升的一些经验

来源:金东方留学论坛

作者: 金东方海外顾问史源

先说几个我身边的例子。

我有一个金融系的同学,想申请美国的金融硕士。他GPA,GRE TOEFL都不太突出。他参加过一些金融方面的比赛,但是都表现一般。他问我还有什么方面可以提高的,我说,学术研究。我让他总结一下以前参加金融比赛时候研究过的课题。他就提到了曾经研究过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问题。我一听就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求解,就指导他进一步研究。这个研究成果后来在国际上成功发表,他也因此申到了Columbia。

另外一个计算机系的朋友,申请计算机硕士。他GPA不错,但是GT分数比较弱。他问我怎样可以改善一下背景。我就给了他一个课题和相关资料去研究。他经常和我讨论,不到三个月就做出了成果,后来以论文发表。最终,他顺利申到了UCLA,并因为他的论文,申请到了一个教授的RA。

还有一个网上认识的朋友,申请电子工程的博士。他科研经历很少,发了几封套磁信,却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复。我告诉他套磁信应该以学术讨论为核心,得针对教授的论文来写。但是他看了教授的论文,却没有什么想法,找不到切入点。于是我给了他一份国际刊物的审稿表,让他把自己当成审稿人,对着审稿问题来思考教授的论文。并且不要单看一个教授的论文,而要把他正在联系的几个教授的论文放到一起看。很快他就找到了感觉,与教授的交流越来越深入,最终“套”到了Georgia Tech.的全奖。

上面三个例子,说明了几个问题:1,学术背景在申请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经过适当的指导并找到好的切入点,学术背景的提升在短期内是可能的;3,体现学术背景的方式是多样的,不一定需要发表论文。

学术背景在申请中的重要性可以总结成两方面。我们不妨把它和GT作个对比。首先,学术背景体现的是核心竞争力。招生委员会在看一个申请者的时候,首要关注的就是他的学术潜力。显然,GT成绩只能反映申请者的英语能力和最基本的逻辑能力。只有学术研究经历才是最直接、最全面的体现了学术潜力。其次,学术背景贯穿整个申请过程。GT这些英语成绩,作为申请材料的一部分,提交之后也就完成了它们的使命。但是学术背景,不仅能让你的文书增色不少,更能在套磁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

说到套磁,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是知道它有用,但是都不愿花时间。套磁确实是个艰辛的过程,你要和多个教授去联系,你要看他们的论文,你要忍受石沉大海的痛苦。我有个同学,套了一阵就放弃了,说套磁太累了,投入产出比太低,很浪费时间。我说,错,套磁的产出绝对丰厚啊:1,通过广泛地看论文,培养了你的研究阅读能力;2,通过看不同方向的论文,让你真正了解自己的研究兴趣,避免选错了导师;3,通过和不同教授邮件交流,提升学术社交能力,这是之后做好研究的重要技能;4,通过查看不同教授的背景和论文,能够加深对整个学术圈的认识,掌握圈内的研究热点,人际关系等。我说,这么多的好处,不仅让你的申请结果更好,而且对你今后的学术发展影响深远,怎么会是浪费时间呢?他听完之后就积

极地套磁去了。

说了这么多,到底怎样才可以提高学术背景呢?下面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一些建议。

1,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提升途径。我在本科的时候,有两大世界性的学术竞赛,一个是美国数学建模大赛(MCM),一个是ACM程序设计大赛。我仔细对比了两个比赛的情况,发现MCM的训练周期较短,比赛时间较长(3天),对综合能力要求高于专业能力(MCM往往要求数学、计算机、物理等多领域的知识技能,而ACM对计算机算法的知识要求非常高)。于是,我就组了个队参加了MCM。我们训练了两个月(每天2-3小时)就去参赛,拿下了美国赛一等奖。

2,找到合适的学术伙伴。不管是参加比赛,还是做科研,如果有合适的学术伙伴,往往能提高效率,激发学习动力。我在大三的时候,就找了两个兴趣一致的同学,一起做研究。由于我们当时研究的方向上找不到合适的指导老师,我们就互相讨论和指导。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我们在国际顶级及知名会议(注:美国的计算机领域对会议的重视程度一般超过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找学术伙伴不一定限于自己的同学,你可以通过网络来寻找,比如说一同想申请出国的人里面,肯定有一批与你研究兴趣一致的朋友。

3,拓展已有的资源。前面第一个例子里面,我们就是把一个比赛的成果拓展成了论文。我们手头其实有很多资源的,比如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比赛的项目等等,都是可以利用的。

4,找到快速的切入点。做研究的时候,选题很重要,一个容易上手的题目可以让你在短期内做出成果。选题也就是找到一个研究的切入点。总的原则就是选择那些做的人多,研究周期短,容易发论文的课题去切入。这里要强调的是,这条“总则”多少有点“急功近利”,其目的只是帮助很多缺乏学术背景的同学们提升一下科研背景,在短期内积累一些科研经历,并不是指导大家做出高水平的研究。

上面的几条建议可能有点抽象,至于一些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建议,由于篇幅原因,不在此分享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话,欢迎参加金东方近期将要举办的讲座:

美国研究生和博士全额奖学金申请经验分享会暨2011年秋季美国留学申请总结

最后,祝大家飞跃成功!

第二篇:美国留学申请经验: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全额奖学金

美国留学申请经验: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全额奖学金

申请同学: Hong 同学

教育背景: 某211大学物理系

入学成绩: GPA3.7,GRE(318+3),T90

申请团队:金东方美国留学部张伟用老师、甘勇老师、赵颖老师

金东方每年办理申请天文物理学的case并不多,申请PhD in Astronomy的一年也就一两个。令人欣喜的是,每年都能够在2月份拿到理想的申请结果。Hong同学是申请天文学博士2013年秋季入学的幸运儿,他在蛇年的春节到来之前,获得了普渡大学天文学博士全奖录取以及佛罗里达大学的意向录取(U Florida目前正在火热套磁中)。

和Hong的认识是在2012年夏天,第一印象是他的期望:希望申请到天文学博士全奖,希望天文学观测方面比较强的学校。他希望“成为下一个伽利略”。顺着他的期望,我自然地开始评估他的背景:

学术背景方面,Hong的本科期间的专业课成绩相当不错,他就读于某211大学物理系,GPA达3.7,且从大一起逐年增高,专业成绩的排名达前3。其中一些科目如《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我当年在清华念书的时候都觉得难以下咽,Hong却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并且大学三年都获得了奖学金,因此我认为他的GPA确实具备了冲击美国名校全奖的机会。

然而,有些许遗憾的是,Hong在大学期间(当时是大三下),并没有发表一些论文,研究项目做的也比较少,基本是课程的一些大作业。其中GRE相对而言比较低(318+3),托福成绩在2011年考的是90,也就是说,当我们开启2013年秋的申请时,他尚未能提供具有竞争力的GT和研究背景。

为了帮助Hong实现留学目标,我们一起制定了一个细致的选校方案分析:首先,Hong对于天文有很浓厚的兴趣,这一点是申请PhD最重要的条件。也将是他将来拿到offer以后的5年中,支持他走下去的最大动力。并且他对于自己的将来也有很明确的目标与规划(投身天文工作)。这些其实是申请PhD最关键的地方。一旦明确了这些,其他的都可以靠努力或背景提升向这个方向靠近。

另一方面,我也不得不指出,Hong的申请背景里的硬伤还是很严重的。他的本科学校不是传统强校,对Hong来说这说不上减分,但至少不是一个加分项。如我之前所说,天文学属于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竞争比热门专业小,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专业每年招收的学生就不多。除去美国本土的学生,美国各大学在考虑中国学生的录取时,首先就会考虑传统强校。比如中国开设天文学的四大学校,这几个学校培养了众多天文学家,它们的校友遍布世

界各地的高校,研究所,它们每年都会输出一批学生到美国读研究生,建立了很好的声誉。而Hong来自一个不出名的大学,他需要更多更突出的成绩来说服招生委员会他比那些传统牛校的学生更值得录取。

Hong的GRE成绩。155分的verbal对于理科申请者可能够了,他会被影响的是他的数学成绩。一般中国学生数学都是满分的,对于理科申请者,163的数学是一个硬伤。而且天文学是很看重数学与物理基础的。对于他GRE数学的低分,Hong有必要拿出本科数学专业课成绩说服招生老师。另外,Hong需要一个iBT高分与sub高分来弥补他GRE的 失误。

没有科研经历。如果英语与ranking不够高,有一个很牛的科研背景(paper,research经历)也可以是招生委员会录取你的理由。这也是PhD录取时老师最看重的地方。但如Hong所说他的本科科研还处于调研阶段,这是一个很大的失分项。那些来自北大,南大,中科大的申请者,都有着长长一串研究经历,不少更有paper已经发表或提交,Hong在这一点实在很吃亏。但是现在还有时间,这一点还有机会改变。

以上几点硬伤,有些是没法改的,有些是可以改变的,有些是可以弥补的。所以Hong需要:

1)全力准备托福,争取拿到100+,口语22+的成绩。

2)争取考一个90%的sub成绩。

3)弥补几乎空白科研经历。

但通过上面的背景分析,我们针对他现在的背景(英语,专业成绩)下,以及将来会update的背景(GT成绩重考后,以及积累研究经历后),开始选校计划:我建议他主攻top 50的学校,如果他拿到比较好的托福和sub成绩,再多冲刺一些top 30的学校。

关于PhD的申请方向,我建议他申请观测天文学方向。理由如下:

1)天文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在天文上也有不少亮点与加分项。(科研论文,推荐信,志愿者经历)

2)Hong在物理学、天体物理等方向没有研究经历,与传统强校的申请者构不成竞争

3)我之所以建议偏观测方向,是因为他在观测方向有不少很吸引人的经历,能构成竞争力,而理论方向他没有研究经验,缺少突出的地方。

确定了初步的选校之后,令人高兴的是,Hong付出极大的努力去准备GRE和托福考试,并且在大三暑假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进行了参观实习(非常巧的是,我之前正是在这个单位工作,对Hong的背景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还参加了一个粒子物理方向的项目。项目的主要内容是破译高能碰撞演化的机制有利于人们探索极端高温高密的物质区域,了解物质的起源及其演化,此项目对研究致密天体(和部分美国教授的热门研究领域如褐矮星等相关)有所帮助。

在12月底,我收到了Hong的短信,告知我:甘勇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的托福成绩过了100。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

在Hong紧张地准备GT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了文书的构思和创作。文书的写作是一个艰巨的工程,耗时耗脑力体力巨大。然而Hong是一个有故事的申请者,一个充满专业热情、动机明确的申请,这使得我们的创作非常自然,不需要任何的矫揉造作。我和Hong一起,将他的艰难却有价值的求学的道路,结合天文学一起,层次分明地铺展开来:

Hong的兴趣和宇宙尺度是相关的,从太阳系小天体到河外星系。因此,我们PS的结构非常自然,娓娓道来:

1)初步科研经历——从太阳系出发

他从初二开始喜欢天文,高中时期也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2)大学科研经历——补充燃料期(以物理功底武装自己)

3)实习经历+课余活动——银河系中翱翔(光学望远镜的极限是观测220万光年以内的天体,也就是距离仙女座星系的长度。所以能用光学小望远镜观测到的天体都是银河系的天体,包括他观测的那两颗变星。)

4)Future Plan——河外星系探索(他所感兴趣的范畴:类星体(本身就是一种异常活跃的非典型星系,大多距离太阳系非常远,几乎到了宇宙边缘,红移非常大!)、超新星(尽管有近有远,但2011年的Nobel Prize物理的主题就是通过观测超远距离的超新星来判定宇宙是加速膨胀的,那帮人观测的超新星都是1/3宇宙尺度以上距离远的),而暗物质暗能量遍布整个宇宙。)

这样一来,Hong的PS很快就定稿了。真实、自然、具有创造力。专业热情和学术能力跃然纸上。

提交完申请后,我开始指导Hong开始套磁工作。话说他的人品还是很不错的,套磁的教授们虽然有些说“你要是被录取委员会的录取了,我很高兴收你为徒”,但也有些非常热情“我会在录取委员会那里提及你的”,甚至还有热情的教授开始进入了学术套磁的阶段。很快,蛇年到来之际,在经过了初步套磁之后,Hong迎来了美帝名校Purdue University的offer。我想,这只是一个开始,不管是在申请上,还是今后的科研道路上,Hong的辛勤汗水和热情,一定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惊喜。

第三篇:申请港大博士经验

昨天接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的email,下午还打来电话确认,虽然暂时还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但是我90%确信我申请成功了!我终于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从去年9月到现在,200多个日夜,一直在为这个事情在努力!回想起来,有很多辛酸和甜蜜。感谢飘洋过海的帮助,从中获取了许多信息,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我也会慢慢将我的历程写出来,虽然不一定正确,力求真实。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先说一下本人背景:

本科毕业于211/985高校,研究生也是211/985,只不过排名更加靠前,医学也更加强大,本科成绩平均75+(这个成了我永恒的痛,否则就很有机会被港大录取啦,后面祥述)。研究生成绩还可以,平均是B+(85+),没有SCI文章(另一致命伤),中文核心三篇。导师是本领域小牛,研究生期间参加过一个“863”子项目,一个“973”项目(这一点申请港校貌似很有帮助)。担任学生干部,拿过一些省级,校级荣誉。总体来说不算强,但有一定特色。

申请历程:

1.英语准备

虽然一直计划出去读PHD,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主要开始时想拿CSC资助去德国,有些德国大学不需要英语证明)直到去年11月才第一次考雅思,郁闷的是第一次考砸了,那个成绩连读本科都难,后来今年1月份重考,还是很差(6.0),但毕竟能有一些学校接受了(本人英语一直是硬伤,所以现在还得继续努力)。由于语言证明没有,这个使我陷于很被动境界,很多学校申请时需要语言证明,同时与老外套磁没有语言证明会失分不少。

个人观点:要想出去,语言证明绕不过的,尽早准备为妙!虽然德国一些高校确实只要通过教授这一关就行了,不需要语言证明。但是如果有一个漂亮的语言成绩,会使你海阔天空!

2.疯狂“海套”

从去年九月份开始计划,询问一些成功出去的师兄,并开始准备CV,cover letter,还经常逛一些网站(寄托,太傻和飘版),10月终于把CV弄得漂漂亮亮啦(很多同学看了都说确实不错),开始有计划地逐个大学网站去寻找信息,发信去询问教授,那时强迫自己要一个月发上30篇,平均一天1篇。每天都在电脑前盼着邮箱里来新邮件,但几乎每天都失望。套了约30个地方,结果只有寥寥4个回应,一个说没有招生计划,一个说已经结束了,一个说要3月份才开始,要我关注他们研究生网页。只有一个澳洲较次的学校比较nice的feed back:要我雅思6.5同时申请上CSC的资助就要我(后来考了6.0去套他,就没回音啦)!个人观点:这个海套过程很重要,这样“广种”才能“薄收”(薄收也是收),同时,套的过程你也慢慢会悟出一些技巧,还会促使你对CV,cover letter不断修改完善,虽然会很沮丧,但是千万別灰心。反正发email不费钱。还有一点,套磁的标题一定要简明比如“Inquire about PhD Studentship”,所用的email 地址最好是学校的,以edu.cn结尾这样不至于别人当作垃圾邮件。

3.贵人帮助

转眼间已经12月中旬啦,雅思成绩惨败给我很大打击,还好,凭着自己的实力与运气预先取得了学校推荐CSC公派的名额。正是这样坚定了我keep on going的决心。于是一边紧张复习再次考雅思,一边想法子找老师朋友打听联系外面的导师、学校,那时几乎陷于绝望,时间不容许我再没有进展。所以我把几乎能想到的、有过海外经历的老师都去找了,他们确实也帮了很大的忙(在此对各位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深深谢意)。通过一个老师的联系,渥太华大学的教授一个对我很感兴趣,马上帮表示帮我申请免学费的半奖(CSC要求外方大学免学费),我也积极在渥太华研究生院网上申请完毕,同时按要求把所有材料寄给他,如此我以为胜券在握,结果一月底他给我email说,要四月学校才处理申请奖学金的事情,晴天霹雳,鬼都知道CSC申请在3月20号截止。此时已经是1月21号,留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况且学校要求3月10号就要把资料弄齐。我再次陷入恐慌!只能求助于一个相当于留学中介的朋友,花了点钱,让他帮忙火速弄一个德国的大学。否则CSC的奖金就泡汤了!2月底终于朋友那边有明确答复,接受函也弄过来了,十分佩服他的神速(同时也对他表示诚挚的谢意!),这时算吃了定心丸!后面顺顺利利地递交了CSC的申请,目前学校已经将我材料递交给CSC审核。

个人观点:能找贵人帮助一定要厚着脸皮去找,虽然对方不一定会帮你(我找了6个人,只有3个乐意帮忙),但总会有nice help。这样会给你省很多力气,尤其background不够strong的同学,当然,找老师帮忙前,一定要把所有材料准备齐,比如简历,研究意向,CSC资助说明等等。

4.网申注册

目前许多欧美大学(德国部分大学除外,可以去到那边直接注册)都是要求申请者网上注册,然后才进入他们的申请流程,网上注册一般都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少则2-300,多则近千(渥太华大学75加元,430多RMB!心疼money呀!),所以建议大家先套好教授再去网上注册,否则这个钱就基本就是捐给资本主义国家作贡献啦(正好缓解经济危机,呵呵)。

个人观点:以前很烦那些办信用卡的广告,校园里还很多展台放着精美礼品吸引大家去办卡,我从来对这些都不屑一顾,因为自认为还没有到需要刷卡消费的水平。但是申请学校,雅思注册报名等过程我深切体会到visa或者master card的convenient(我每次都得借同学的招行卡刷,因为学生身份现在好像不能办信用卡啦)。吐血向各位推荐招行信用卡,使用面最广(招行信用卡部应该给我点宣传费,呵呵)!

5.多方准备,终于迎来收获

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这个教训很深刻!所以我去年12月开始也申请了两所港校,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终于回应主题啦,呵呵)。顺便说一句,香港高校研究式PhD一般都会给全奖(每年约15万港币,除去4.2万学费。)由于很荣幸找到比较牛的推荐人(本领域前主任委员),港大那边的教授也认识他,所以教授这一关基本问题不大了,但是又一个打击,港大变态规定研究生尚未毕业只能按本科身份申请,研究生成绩不做参考!而我的本科成绩不符合最低要求(80+),所以与港大基本失之交臂,这个当然是今年2月初的事,不过那个教授还很不错,要我研究生拿到学位再申请,或者如果毕业前能发一篇SCI再申请(没有好paper就不算好candidate),这样他就可以把我推荐给遴选委员会,他还专门给我的推荐人写了情况说明(感激ing,虽然不一定有机会去港大啦,但我一定会铭记在心)。港大没戏就寄希望于中大和CSC啦,中大基本上没怎么套,因为那时居然犯了个低级错误,在医学院网站找不到教授的资料(汗一个!原来是我没有看清楚一个链接!这里提醒各位一定要认真看网页)后来材料寄过去以后没想到居然有教授主动联系我,问我去不去!真是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那几天感冒啦!呵呵),当然去啦!结果没有电面,几个email问了一些问题,她把我推荐给系里遴选委员会,经过激烈PK,争取到一个quota。终于于昨天梦圆,这个过程看似乎简单了点。(今年港校很火,竞争异常激烈,我们系才4个quota,20多个竞争。据说经济危机欧美的offer减少之故)!

个人观点:不管情况怎么样,一定要锲而不舍去寻求各种机会,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上,一个老师跟我说过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话:机会是抢来的!

6.总结

纵观整个历程,虽然中文大学比起许多欧美名校的offer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我也比较满足啦(香港离家里比较近,生活习性相近),CSC去德国的计划虽然不一定批准,但我已决定放弃啦。申请过程总得来说,一定要有信心,多准备,坚持不懈就会有收获!个人感觉对申请成功最有帮助的是SCI paper和GPA,这个我问了许多目前轻松拿offer的人,大部分都有SCI或者GPA能达3.2-3.8/4.0,其次是参加研究的背景,参加过课题组一定要在CV里提出来。再次是推荐人,如果是大牛,或者申请的老板认识,那最好不过啦。此外,找具有海外背景的老师推荐是很有效的一种套磁方式,这样对方不管要不要你都会给你一个feed back,不要你的话有时还会很nice给你推荐给其他相关的人。

申请关键环节回顾:

A.如何准备推荐信:推荐信是每个学校必须要的,不管他份量多重,都要准备2-3人份,我找的是自己老板和本领域前主委(因为我参加他主持的“973”计划,有幸认识)。目前许多大学网上注册申请时会生成一个推荐信表格(里面有你注册的一些信息),要你打印出来给推荐人填写,但是一般还得准备一个“公共”版本的推荐信,便于你“海套”。推荐信内容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推荐人的介绍,推荐人认识及与我交往过程,推荐人对我的评价。肯定要自己先拟好草稿的,大牛一般没有时间帮你写,写好以后,给推荐人过目认可,然后拿推荐人单位的信纸打印出来,他再签字就OK啦,可以一下子弄10多份,装上信封,封口签字,一

劳永逸,够你用啦。(我这个过程有很多lucky因素,当然也要靠自己脸皮厚去磨,建议大家尽早准备,我前后弄了2个月呢)。可能很多人会问:这么麻烦,造假行不?我不建议这样,其一,这种行为我自己不认可;其二,很多学校会给你的推荐人去信核实信息的(尤其港校),一旦发现造假行为,立即取消申请资格,并且永不超生,呵呵。

B.如何寻找导师及套磁:个人感觉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是通过学校的网站,寻找教授的research background,然后稍有针对性去套一下,第二是通过science job等这些专门发布博后,博士信息的网站搜寻,然后去信推销自己。这两种种方式我称之为“海套”。由于本人背景比较weak,我的经验是“广种薄收”,但还不至于“颗粒无收”。第三种是pubmed查询一些你研究方向的全文,看了文章以后直接给通讯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发email,写一些感想,最好提一些问题,同时表达意向,推销自己。这种方法费时耗力,但一般feed back都比较nice。第四种就是要找有海归背景的“贵人”帮助啦,找他们之前一定要把所有东西准备齐。

洋洋洒洒一大篇,不知道是否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希望有志出去深造的都能成功,回来建设我们伟大祖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呵呵,喊两句口号,挺新鲜的感觉!)

追记:

1.关于出去的思考

可能由于本人背景太弱,所以申请比较费劲,我宁愿考三次国内的博士也不愿意那么辛苦去申请,花了那么大的劲,值得吗?以前我一直在思考出去为了什么?为了逃避国内就业压力?光宗耀祖?镀金增值?感受生活?在申请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直到现在我才基本清楚了我为什么要出去),我的初衷是为了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这个梦从我小时候就朦胧地存在到现在。我相信很多人也没有弄明白究竟出去为了什么,或许是时髦,或许是浮躁,也或许是向往。。。不管哪一种心态,有一点我觉得要清晰的是:出去绝对不是享乐,为了能真正“镀”上金,肯定要比国内付出更多!

2.出去的成本分析(仅以本人个案分析,不具普遍性)

申请成本是每个人决定出去以前要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说实在本人当时没有什么概念,以为不用花多少钱(因为我自己海套,发email不用钱,申请CSC的项目国家给钱),但远出乎意料我整个历程下来花了2万多(包括朋友的中介费)。办理本科、硕士成绩单、学位证明及翻译,几百块没啦,往国外快递申请资料一次两三百又不见啦,网上注册几所大学花了近两千,雅思本人愚昧考了两次(都到外地)将近六千没啦,还有一笔不小的“中介费”,最后麻烦别人帮忙送礼请客,又一千多没啦。。。

经济账或许可以算得清,但精力和心血这些根本无法算清,看着身边同学一个个都找到工作啦,自己却没着没落,那个担心呀(本人比较愚信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话: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所以从不去考虑工作的事,背水一战)。所以天天的工作都围绕着申请这个事,天天泡各大论坛,春节也没回去。真的付出了许多,比当年考研还要累。。。现在回想,如果开始就知道要付出这么多,我很可能就不会选择这条路啦。劝各位有志出去的,提前做一个“成本分析”。呵呵

3.关于“中介”的事

最近有些同学PM问关于中介的事,个人认为是否寻求中介帮忙因人而异,如果家庭经济情况允许,自己background比较差,或者比较迫切。那么找中介很有必要,会给你省了许多麻烦,并且中介费用并不是想像那么高,一般可以选择成功后才付款,避免了受骗可能。如果banground很strong,时间充足,自己也想实践一下整个申请过程,那大可不必找中介。自己多泡泡论坛就会有很多讯息,也就逐渐成为“出国留学专家“啦。

许多朋友pm询问关于申请问题,简单介绍如下:

1.目前中文大学09-10申请基本结束,只能准备明年的,8-9月份开始套教授就行。

2.外语要求:IBT79,或者雅思6.5,或者老六级证书(放心,你没看错,老六级证书就可以了,香港的大

学就中大能用六级申请!),或者新六级430分以上。

3.只要有学位,成绩不太重要(刚问研究生院的,也就是说,系里通过了一般研究生院不会因为本科成绩卡你)。

4.申请及录取一般程序(呵呵,相信是大家最关心的啦):

(1)网上注册及交费(180HK dollar)

(2)准备及邮寄材料到各个系(一般2月28日截止)

(3)系里初选(3月初)

(4)电话面试

(5)面试通过,有老板要你

(6)通过系里遴选委员会并获取名额

(7)通过研究生院

5.最好申请前套好教授,这样会顺利很多!

PHD随时可以申请。

PHD跟国内不一样,国内广泛的指代博士,其实这叫“哲学博士”。是专门指那些凭借高水准的学术论文而得到的成绩。这个总体而言属于研究式,也就是属于搞学术研究的那种,基本不上课,每个月给一万三左右的港币,可以说不愁吃穿,但是要论文呢。没论文,没研究成果申请不了,没英语成绩也是没戏的。基本上是雅思6.5,托付80以上,就这成绩才有可能(这只是着哲学硕士的,PHD只有更高)。国内的研究生三年要好好学习,需要有完整的学习经历,只要“记过”什么的没戏。还要有社团组织经历,本科时期和研究生时期成绩不可低于百分之十,GPA地低于3(PHD也得3.5吧)也没戏。

总之研究式要求有完整履历和足够的学术水准的,申请英联邦大学一样的要求,就是如下几项:

征对你的PHD:

GPA;大于3.5(平均分85以上,全部课程)

英语申请书(基本是在线填写,可以纸张,但是要给邮寄费的,还麻烦);

英语研究计划(如果是研究人文学科,可能要双语研究计划,如果牵扯第三国,可能毕业之前要有第三国语言的,虽然这是特殊情况,博士哲学很普遍的); 英语自述(或双语自述);

大学成绩单(所有大学课程,不低于百分之十);

大学奖学金(研究式要求有点恶心,这个是必需的,我是过来人,很清楚的); 大学证书(学习的和实践的,必须要有)

大学时候社团或者是社会团体的历练证明(很重要)

上班经验(有比没有好,可加分)

导师推荐信(必需品)

博士还有:硕士期间完整的研究履历,特别是研究课题和研究论文(第一作者)雅思7.0以上(最低一门6.5以上),或托付89以上

必须事先联系导师,没导师认可,博士可能性几乎是零。也就是俗称的套磁

现在准备:

雅思、研究计划、整理以往所有能拿出来的成果,社会实践调查或野外实习工作证明,确定学校联系导师

研究计划是死任务,最关键,再加上你的学术论文(是否发表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含金量)

另:国内吹的天花乱坠的刊物那边几乎没什么作用,他们会自己鉴定的。

还有:必须要准备好英语成绩,在此之后他会给予你复试,复试都是英语交流,可别听不懂,随时注意邮箱信息;不符实也有可能录取,这个看你的学术水平。如此一来,就可以申请了,申请录取后四年,毕业就是专家,按时毕业的是人才,超过一两年的是正常人,出来就是副教授级别,国内的基本是985大学乃至于一般的研究机构任你挑选。

祝你好运

第四篇:瑞士博士申请经验

瑞士博士申请经验

这部分是为飞跃手册写的

碰巧刚有同学问我一些申请博士的事儿,所以就先把概述部分发在这里了,至于一些个人经验,我稍后会补上

---------------------

博士申请概述

瑞士绝大部分的PhD Program为英语,申请人只需要掌握英语即可。在瑞士开始PhD Program之前通常须持有硕士学位。

但是EPFL是一个例外,非常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可以直接申请PhD Program。

瑞士的PhD Program通常在三到五年不等。除了完成自己的研究,整个Program通常都有十二学分左右的课程要求,还要承担部分TA和带本科生和硕士生实验的工作。博士生毕业通常没有任何发表文章的要求,只要导师同意并通过答辩委员会的答辩即可。

除了十二所高校以外,瑞士还有很多研究所,如PSI和EMPA,和一些研究中心,如CSEM。他们本身并没有学位授予权,博士毕业生的学位通常由ETHZ或者EPFL授予。在研究所读博的博士生要在相应的学校里完成课程的部分,而平时的研究则在研究所完成。

瑞士的博士生享有学生身份,可在食堂享受学生价格,还可在银行、邮局等公共服务中享受到对学生的特别优惠。同时博士生与学校签订每周工作四十小时左右的工作合同,通常教授不会强迫学生晚上或者周末加班。由于已经有工作合同在身,所以博士生不允许在非工作时间打工,没有寒暑假。但是除了公共假期以外,博士生每年有二十五天的带薪假期,至于什么时间度假可以和教授沟通。工作合同通常有三个月的试用期,此期间内学生和教授可以互相炒对方的鱿鱼。之后,工作合同每年或者每两年一签,按照政府根据当地消费标准制定的工资标准和教授的资金情况拿50%至100%不等的工资。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州工资标准和税率都有所不同,但是通常情况下一名博士生的工资税后在每月三千瑞郎左右,约为德法等邻国博士生工资的两倍。瑞士博士的申请方式和美国有很大不同。

申请流程

在瑞士,通常是申请人自己先与教授接触,也就是大家说的套磁。在套磁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先确认教授手中有没有位置。当项目,职位,工资,入学时间都谈好以后,申请人再去到学校申请,递交各种申请材料和证明。提交材料一部分不同的州不同的学校甚至不同的系差别会可能很大,到时只要即时跟组里秘书沟通,提交相关所需材料即可。

在瑞士开始PhD Program之前通常必须持有硕士学位。但是EPFL是一个例外,非常优秀的本科生也可以直接申请PhD Program。对于Master Program用英语授课的申请人,通常不再需要提供语言证明。

申请经验

瑞士对中国的学历是认可的,但是国内的硕士生跟欧洲毕业的学生比较起来竞争力相对会弱一些。这一方面体现在大部分在瑞士读博的中国学生都有留欧背景,另一方面体现在大部分从国内直接过来的学生要么有国内提供的奖学金在手,要么是因为国内院校和瑞方有合作关系,而真正靠自己的实力通过一步步通过套磁沟通而拿到位置的可谓凤毛麟角。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找位置和与教授套磁都十分重要。要想知道教授有没有位置和哪里有位置,一方面可以到教授所在组的网页去看是否有招聘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到学院和学校的网站查看有没有相关信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网站,Telejob。这上面整合了很多关于瑞士高校和研究所博士生和博士后招聘的各类信息。对于硕士在瑞士或者欧洲就读的同学,还有个“捷径”可以走,那就是到自己感兴趣的教授组里做毕业论文。这对欧洲大部分的学校都适用。瑞士和欧洲大部分的学校都非常鼓励学生到其他学校交换,在找博士位置时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学校鼓励交换的政策与资源。

对于想从国内直接申请到瑞士读博的同学,可能没有那么容易。不过每个教授都会喜欢花钱少收获多,所以如果能够自己能找到一部分钱,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可以考虑的奖学金主要是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这个项目的名额分发到各个学校,每年的二月底前就要和自己所在的学校联系好,三月底前通过自己所在的学校统一报名。这个项目提供给留学瑞士的学生每个月1900瑞郎的奖学金,抵达瑞士后与使馆联系,每月由使馆将钱分发到位。如果可以申请到这个项目,套磁的时候向教授说明自己已经有一部分经费在手。如果教授手中有项目,会比较倾向于招收这样的学生。特别是近一两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各个教授可申请的经费都大幅度降低,如果可以少花钱就招到学生,对教授来讲何乐而不为。个人申请EPFL经验

我觉得我个人申请博士的经验实在没什么普遍性。。因为运气太好几乎没什么波折。。不过还是有部分细节可以提供给想申请EPFL的同学参考。

套磁

我现在读博的老板就是我做硕士毕业论文的老板。我从09年3月份开始做毕业论文。开始做论文时,我老板才刚刚成为EPFL的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因为之前是他在ETHZ的senior scientist,所以在EPFL的实验室装修好之前他和他的组还暂时留在ETHZ。因为他当成为教授,正是扩充队伍的时候,所以在我开始做论文的时候,老板就已经在主动问我之后的打算了。我说我想要继续phd,他又问我,是想要在他这里继续phd,还是想要去其他组还是现在不确定,我说我还不确定。当然,我说不确定不是什么套磁的战略战术,当时我是真的不确定我能不能适应这个组。

等到了五月中旬的时候,一天中午去吃饭的路上,我老板又问我,说你想好要在哪儿读phd了么?我说如果有可能,当然最好是留在这个组里继续,可以去EPFL也很好。老板似乎挺开心,立刻就答应了。只是他说他当时没有钱,但是有两份钱在申了,等钱下来就一定有我的位置了。

所以,就这么简单。。我就把自己卖给老板又四年了。。

EPFL的博士申请流程

理论上,EPFL的申请最好是先有老板答应要人,再去申请。如果事前没有老板要人,即时通过了申请也没用。各系的研究生院会留下通过初审的申请人的资料十一个月,这期间如果有老板有位置提供,那么可以报到,如果没有老板肯要人,那就基本上没戏了。所以,找老板套位置是决定性的一步。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院系的phd program是有所不同的。大部分的专业和我们材料系差不多,但是有的专业,比如EDIC,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不存在选老板的问题。他们是第一年研究生院统一招生,一般九月份入学,拿一年的fellowship,进来后边上课边做小项目,第一年结束前选老板。我不知道到了第二年,如果没老板肯要人是不是只能卷铺盖走人了。。

因为我老板已经承诺要我了,所以接下来就是走申请程序的问题。EPFL有网申,也有deadline,不过每年有三次招生,三个deadline分别是1月15,4月30和9月15。

因为在我之前有几个老板新招的phd已经走过这些程序了,所以,到我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大问题。主要就是三部分,网申,自己写PS,还有找三个教授写推荐信。我找了我老板,ETHZ的一个senior scientist,还有我本科毕业论文的老师。

网申

主要就是填一些基本资料,上传成绩单证书的扫描pdf版,(被录取后报到时再把原版和公证翻译件给研究生院就可以),上传PS,填写三个推荐人的联系方式(这部分很重要!!),提交。

因为我的硕士是英语的program,虽然学校的申请页面没有提这种情况下还需不需要提交英语成绩,我还是连问都没问,直接把这部分无视了。

PS

据老板透露,(他也是系里研究生院负责招生的教授之一)在我们材料系,PS是最重要的部分。我想说这部分套点模板没关系,因为我们组,包括我在内,同时申请的那几个人的PS都是相互抄来抄去的,都长得差不多。帮我改PS的德国SG在我前面几个月申请的,在我写PS的时候他把他的PS发给我,告诉我按着这个结构写就成了,不用怕重复。。另外,就是如果老板真的想要你,即使PS写得烂点也没关系。只要老板跟大家打声招呼,就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当然,为了少给老板找麻烦,还是尽量写好点。

推荐信

三个推荐人,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多。。一定要尽早联系好。申请的人必须要提交网申之后推荐人才能收到系统自动发的email。我没见过email和表格长什么样,因为我的推荐信都真的是推荐人帮我写的,不是我自己写了上传的。。值得注意的是推荐信也必须由推荐人在deadline之前填好发出去。推荐人填好每封推荐信系统都会给申请人发一封确认邮件。

因为推荐信这一步有点麻烦,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尽早提交网申,给推荐人留下充分的时间写推荐表格和推荐信。

被录取之后,和HR签工作合同,再到研究生院报个到就行了。合同和到研院报到是分开的。比如我的工作合同是从09年11月份开始,但是因为等毕业证的原因我10年3月才完成研究生院的注册。这部分理论上组里的秘书是要负责打点一切的,所以只要被录取了剩下的事儿就不用太担心。

一些小道消息

小道消息1

今年早些时候,有个清华的女生申请材料系的博士。因为老板们都没钱,所以没法录取她。但是据说研究生院觉得这个女生很优秀,很想把她留下,所以研究生院主动帮她找钱。其中我老板就让我帮忙找找看能不能在国内申请点钱过来,我老板还说研究生院甚至愿意掏钱请她先来EPFL看一圈,和各个老板聊聊先。。

我不知道后来这个女生最终来没来,不过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如果申请者够NB,学校还是会很想收你的,会在很多事情上帮忙。第二,可是申请人再NB,如果老板们都没钱,即使学校想要人也没辙。所以,能事先找到位置还是很重要的。

小道消息2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渣,选老板的时候希望大家还是要擦亮眼睛。因为老板的问题,博士生中途退学的例子至今为止我已经听过好几个了,EPFL有,ETHZ也有。退学包括主动转学也有被老板开掉,退学的人有中国人也有瑞士人。因为博士生的工资是老板发的,所以即使有工作合同在,只要老板诚心想要开一个学生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五篇:申请美国数学博士全额奖学金的经验总结

申请美国数学博士全额奖学金的经验总结

连续两年申请了美国的数学博士,终于拿到了几个博士全奖的offer,接下来我会陆续整理一些以前看到的申请经验类资料,造福后人。

这是第一篇: Zhang, Qi(NYU)

先结合我的申请经历简单谈谈。那是大二寒假的一次中学同学聚会。在聊天中我惊奇地发现 居然以前的同学有那么多人都在准备GRE 等出国相关的事情。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世界太疯 狂了,以前怎么没觉察出来啊?自己那时候想法不多,生活也很平淡。转念一想,与其闲着 不干正事,到不如花点时间背下单词,就算以后不出国也是有好处的(汗,说白了也就是跟 风)。

其实个人当时是很反感学英语的,大概很多理工科学生看到英文都会有一种抵触情绪。尤其 是看到那本著名的红宝上每页只有一两个认识的单词时不由得就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不过怎 么说呢,看多了也就麻木了,一切逆来顺受。花了一学期的时间,把单词过了两三遍。(我 记忆力太差,尤其是背单词、诗词这类。估计大多数人都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后来就是做些 题,大三的上学期把GRE 考掉了,进而大三下学期考了TOEFL。补充一下,GRE 和TOEFL 相对于之后的琐碎的申请过程来讲真的不难,况且分数也没必要考得特别高。相信有决心走 这条路的各位只要花些功夫一定不成问题。

大四的上学期很累。申请中总能遇到一些意向不到的问题,比如材料寄出了便杳无音讯,ETS 迟迟没有把TEOFL 成绩送到学校,等等。那段日子经常要赶时间,一学期下来挺累的。

最重要的工作我想大概就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了。由于GPA 之类的硬指标已经定下来了,能准备的就是选学校、写文书(PS 等),和学校联系,等等。而这几项无一不是至关重要。如果有时间的话建议一定要在这上面多花些心思,成败的关键很可能就在于此了。顺便说一 句,写PS 的时候一味地狂吹意义不大,因为总有更能吹的:)可以写一些研究兴趣方面的 内容,最好结合申请学校的特点。比如一个学校的代数很强,如果在PS 里面写的都是自己 如何喜欢分析,估计对方看了兴趣不大。

材料寄出了,剩下的基本上已经不在掌控范围内了。能做的就是听天由命,“坐以待毙”了。寒假里起初还是每天一早刷邮箱,一连十几天一封新邮件都收不到之后,也就慢慢地没那么 积极了。不过说真的,没有消息的日子还是很难熬的,心理上各种波动看来是难以避免了,建议大家一方面积极和学校联系,另一方面尽量放宽心,别妨碍了正常的生活。

经历了很长一段没有消息的日子后,在二月初终于等来了一个telephone interview。这个 interview 真实及时,让我心里踏实了不少。虽然不能确保offer,总算是有对我有兴趣的学 校了。由于对口语没有自信,还是有些紧张的。好在那个电话里教授口语还很清楚,而且只 问了研究兴趣之类的问题,就开始向我介绍系里的情况,并给机会让我提问,看来没有刁难 我的意思。遇到这样的interview 还是挺幸运的。后来又收到另一个学校在上海的面试通知,由于有了上次的经验,准备起来方便不少。个人感觉当面的交流比在电话中容易一些,不太 会出现只有对方在讲话自己只能傻傻地附和的情形。一个小经验就是,如果有机会可以事先 看一下面试官的个人网页,了解一下他们研究方向、兴趣之类的背景,这很可能对面试的进 行有帮助呢。面试另一个学校的时候,事先发现那个中国教授和我是同乡,毕业于南开大学 数学系。于是我猜想可能会问我当时为什么没有报考南开,居然被我猜中了。

后来在连续收到三封据信之后,终于在2 月下旬收到了第一封offer。从准备GRE 的考试开 始到把材料完全寄出,这一切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回想一下,从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来看,似乎毕业院校、本科专业成绩最为关键(对少数 研究背景很强的牛人除外)。对于我们南大数学系来说,出国的前景虽不能和北大、科大相 比,但只要条件不错还是能够有很多选择余地的。下面谈谈整个申请过程之后自己的感受。

一、有条不紊的进行会大大缩短所需的时间

回过头来看,之所以申请的时候觉得事情太多,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事先没有计划好。结 果就是十一二月的时候一直都在赶时间,并且有很多材料都是匆匆完成无法保证质量。其实 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选学校,写文书,其他事情虽琐碎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当然,这是指 的主要的两项已经完成的前提下,否则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回想自己当时,失败之处就在于学校迟迟没有确定,这直接影响到了GT 送分,签推荐表,修改PS 等等。想必过来人应该都有经验吧,送分提心吊胆怕decline,一个老师找好几次自 己都不好意思了,等等等等,无不与此相关。

二、关于推荐信

很多文章都说对于大陆的学生推荐信的作用已经很有限了,究其原因就是老美已经知道大多 数推荐信都是出自申请者本人之手。个人感觉推荐信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应该是出自教授之 手,而其次才是具体的内容。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体现信誉的问题。如果我们寄去去的推荐 信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学生写的(有经验的教授很轻易就能分辨出来),那里面无论是什么 内容都很难再有任何说服力了。

因此,老师肯帮写的话最好不过,否则至少信中的话应该像一个教授的语气。想了解教授的 语气可以找些外国人写的推荐信仔细揣摩一下,千万不要像广为流传的《新东方文书写作集 萃》里面的那样,很多推荐信里根本找不到教授的影子,呵呵。最后把我申请所有学校的结果列一下,希望能有些参考价值。Offer: Wisconsin, NYU, Minnesota, UT-Austin Admission: SUNY-SB, GIT Rejection: Caltech, Princeton, Harvard, U of Michigan, Maryland 祝大家都能申请成功!Chi, Ying(SUNY, SB)

国考试

一直都有人问,TOEFL、GRE 的分要多高才够。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大家不必太在意。很多学校都只是要求TOEFL 过600,而对GRE 根本没有要求。Minnesota 就明确说了,“我 们不看GRE 的分数”。但是话又说回来,分还是越高越好。因为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是不是就因为GRE 差了这么10 分,所以就被据了。B. 关于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一定要充分。要关心这个系到底擅长什么?分析?代数?几何?应用?如果申请的 方向是偏微分,最好就要避开那些代数很强大的学校(如果这个学校分析也很强,另当别论)。想去的PROGRAM 正在研究什么,也是需要关心的。这样可以在PS 里显示出自己的 sincerity。很多人同学想去读statistics, 但是statistics 里面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生物统计,金融数学。如果你向一所擅长生物统计的学校说:我想研究金融。那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希望 了。必须要投其所好的写PS,不要任着性子来。JHU 给我AD 的原因就是因为“your interests and goals are strongly compatible with the activities of this department”。

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关注,这个PROGRAM 的研究进行到哪了?不过这个就是属于陶瓷的范 围内,因为我完全没有经验,所以也就不说什么了。C. 对自己的定位

由于当时我是想:我是要除去读书的,所以我申请的基本上都是专业排名前50 的。但是由 于自己的能力不够,最后我就成了据信专业户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申几所差点保底,也是很重要的。

D. 什么时候寄材料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能多早就多早。因为两点:一是有的学校是先到先审先发OFFER,万 一offer 发完了,再优秀也不会拿到offer 了;二是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讨厌那种压线寄材料 的学生。

如果有的学校给你preferential time,那就在那之前寄。在那之前到的材料的有很好的印象分。E. 其他

其他就是说准备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有的时候一个小错误,可以把你所有的用心都给毁 了。

有一份recommendation,我用了两种字体的时候。最后,所有用了这份出错的recommendation 的学校都把我拒了。还有我认识的一个人在PS 的页眉上写了别的学校名称,于是这个学校 也就很理所当然的把他据了。

发生了这种事情,相信我,想死得心都有了。

因为我自己申请的也不是特别的顺利,所以也没有什么其他特别好说的。总之,祝大家一切 顺利。

Xu, Bin(Harvard)

从大一就开始看别人的申请总结,看了四年,终于轮到自己写一次了,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 留下点东西。

首先我介绍一下统计学。统计学是一个不需要太多背景,几乎所有理科和工科的学生都可以 申请的专业,再加上找工作“一统就灵”的说法,统计学成了现在美国非常热门的专业。这 里的“热门”也许在美国人看来并不恰当,但在中国学生的眼里,特别是海外在读军团的眼 里,这个“热门”名副其实。我在这次的申请过程中着实体验了一把统计的热度。其次,为什么统计学这么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看一看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统计 学毕业能干什么就一清二楚了。统计学是当今非常热门的金融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精算 学的核心学科,和法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毕业了无论是在这些领 域工作,还是转向这些领域继续作研究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据我所知,统计学毕业的学生 最好的找到投行、咨询的工作,次好的找到保险公司的工作、最差的找到制药公司的工作。(这里好坏的标准是工资的多少)反正统计的硕士拿个6w 刀一年,phd 拿个10w 刀一年是

比较轻松的。

下面进入正题,我的申请过程: 我的背景 NJU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GRE: 620+800+4.0 TOEFL: 623+4.5 GPA: overall: 90/100 major:93/100 没有论文,没有牛推荐信,没有陶瓷。

可以看到,我有的全是数字,为了得到这些数字,我花了很多很多时间,也放弃了很多很多 东西。但我要强调的是,如果把各项背景在申请中的作用看作性能,把为此花费的时间看作 价格的话,我选择主攻的项目(也就是g,t,gpa)都是性价比不高的。那什么性价比高呢?有 实验可以做的专业的学生可以多做些实验,并且把自己做实验的经历和想法写下来,如果有 可能发表几篇文章就更好了,在申请时能大大加分。(文科的学生方法一样,把实验改成实 践就行了)没有实验可以做的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点比赛,比如数学建模竞赛,得个奖也能 使申请更加顺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申请时人际关系起到的作用大于其他所有项目的 作用的总和。也就是说如果你认识美国的教授,或者能让美国的教授给你写推荐信,拿到 offer 只是时间问题。南大是个很国际化的大学,每个专业都和国外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该 怎么办我想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了。选校

大家可以根据学长学姐的申请结果对照自己的背景进行选校,但这样选出来的只是主攻的学 校,一定要加上自己的dream school 和保底的学校。我当时一开始其实没准备申哈佛的,一是觉得可能性太小,申请费又贵,二是马上就要到deadline 了,要申也要用fedex 了,贵。但后来老妈的一句话触动了我:哈佛不是你一直的梦想吗?有希望就要努力去争取,哪怕希 望很小,千万不要给自己留遗憾!是啊,千万不能留遗憾!一个字,申!当天我就把我的希 望和梦想放在信封里,寄去了哈佛。我的观点是主攻的学校一定要理性的选,但梦是不能没有的,因为这是上帝给我们人类的礼 物。

最后说一下申请结果和我的选择 最后的申请结果是: Offer: GIT, FSU, U of Pitt AD: Columba, U of Chicago(25% tuition remission), Harvard(potential TA)需要说明一下的是ad 全是master,offer 全是phd,potential TA 是指到了哈佛再参加面试 看是否有TA 资格。

选择学校的过程相当的漫长,首先,GIT 被称为南方MIT,录取我的工程院更是连续八年 USNEWS 排名第一,因此非常具有诱惑力。U of Pitt 在给我TA 但被我无情据掉以后居然把

统计系唯一一个fellowship 拿出来勾引我,让我难受了好一阵。Columbia 处在金融中心纽约,找工作的优势无与伦比,U of Chicago 给了一部分免学费,但和哈佛的potential TA 差不多 钱(我有信心拿到那个TA,呵呵),所以第一个被排除了。接下来我要做的是在phd 和master 中选择。Phd 在美国人看来是为faculty 作准备,事实上也是这样,80%的phd 去做了faculty。master 一般去公司工作。我很早就认清了我当不了超一流科学家的事实,与其努力大半辈子

做个默默无闻的教授,我更愿意到公司里去碰碰运气。因此,这一轮master 胜出。下面就 剩下Columbia 和Harvard PK 了。对于要找工作的同学,学校的综合排名也就是总体声誉以

及学校的地点是最重要的。就总体声誉而言,Harvard 无疑比Columbia 高一个档次,就地点

而言,纽约显然比波士顿搞一个档次,怎么取舍呢?由于我毕业后很想去投行工作,于是我 做了很多这方面的调查,结论是我很可能被“发配”到亚洲来工作,所以地点的因素被弱化,哈佛胜出。

写出国经历的帖很多,但我发现很少有人把选校经历写出来,我把我选校的过程写得这么详 细,就是想让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能有个可以参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大家能 举一反三,在拿到一把offer 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要说的是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现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看来,出国的 人真的不一定有国内的人混得好,但是一旦决定了,就要坚持下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 挺住,因为也许过了这关,出现在面前的就是一片坦途。祝大家梦想成真!Wei, Yizheng(SMU)

背景

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GRE: 440+800+3.5 TOEFL: 613+4.0 GPA: overall: 81/100 major<80/100 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没有论文,没有牛推荐信,没有陶瓷。offer: 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math @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math @ auburn university math @ cincinnati university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university of delaware 前言

如果你是牛人,自认为老天给你安排的任务是战斗在人类科研的第一线,那请不要往下看,这篇文章除了会打消你的意志外你将一无所获。如果你是一个即将走上申请道路的人,对于申请充满了迷茫和疑惑,那你可以选读其中的一 部分,这篇文章能算一篇全程指导,虽不详细但也不乏要点。

如果你被逼出国或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干吗要出国,这篇文章或许会引起你的共鸣。之所以发在这里是希望对需要它的那些人有一些帮助,如果大家觉得写地好,希望能够给我 些鼓励,如果写地不好,我为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表示道歉。

(一)初识出国留学

高考的成绩其实很糟糕,在那市得排到一万名以后,但靠着地域上的优势还是进了N 大。拿到数学系的录取通知感到很诧异,印象中并没填这个专业,后来一想,原来是服从了调剂。虽然数学是我比较讨厌的学科,但也没什么逆反情绪,既来之则安之,更没那勇气转系或者 退学。刚来的那段日子里甚至在周围人的影响下也曾梦想过做个数学家,去通过自己的努力 在人类智慧的大山上添加一块石子。但努力2 个月后发现这终究只能是个梦想,而我并非生

活在梦中。

后来和一转系的哥们聊天,问他为什么来数学系,他说是为了出国,随后就这个话题侃侃而 谈。我到是头一回听说出国原来还能自己不用花钱的,只要考两个破考试就能申请。那时他 正在准备GRE,我翻了几十页词汇表竟无一认识,顿时无比沮丧对此不在抱有幻想。

巧在此时老俞拍马赶到,出钱在N 大开了个讲座讲述新东方精神,其实是为他的GT 班做 广告。讲座那天场面十分火暴,我被两女生托付去为她们占位,但最后她们居然没能挤进来。我只好做在宽敞的座位上听着老俞的奋斗史。新东方的人最大的本事除了研究那出国考试外还能把一席话说的让人热血沸腾。我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当然也没能摆脱他的魔抓。散席后,书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年轻的人们怀着那一腔热血争先恐后地抢购红宝书,场面无 比壮观。

一年后,当我拂去书上的灰尘,看着那张“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人生终将辉煌”的书签依 旧夹在第一页,想到当时的情景,不禁一笑。

(二)GRE&TOEFL 大二那年暑假,我随大流报了新东方GRE 的住宿班,心疼那2000 多块钱,我不得不在开班

前把红宝扫了一边,但那并没什么效果,起初的几节课里我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些啥,反倒 是对那些昏段子十分感兴趣,回到寝室就和那群家伙翻来倒去地念叨着。新东方在激发年轻人的斗志上的确有一手,在周围人的影响下我渐渐也变地认真起来,然后 开始疯狂地背单词做习题,每天都在新东方的自习教室自习到断电再回寝室,当时只是想着 老子不能白花这钱,不能白受这罪,有朝一日一定要找美国人把这些给我报销回来。GRE 班结束的前一天,我们一个寝室的人在门口的小饭店大吃了一顿,大家都喝了不少酒,现在还记得分别时的最后一句话:2 年后,美国见。

但是10 月的考试并不顺利,我一上来就被填空里的单词吓闷了。顿时脑子一片空白,在那 发了10 分钟呆。最后的成绩,verbal 人人都是600 多分,而我4 字头的分数可能是我们那

届数学系中最低的。

在来年5 月的TOEFL 考试中,我又经历了一场惨败,那时觉得这可能是天意,我就不该出

国。有时候我很信命,既然老天执意地要把我留在国内,任我如何努力也是徒劳。

(三)重拾出国心

在gter 和taisha 的申请经历中几乎都有一条是奉劝申请者想清楚为什么要出国。不要为出国

而出国,不要盲目的随大流。

我也曾经深刻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并没有考虑出结果来。若硬要给自己出国定一个理由,那 便是随波逐流,身边人都这么干,那我便试一下。5 月TOEFL 的惨败让我近乎放弃了出国的念头。可是老天在这个时候又和我开了个不大不 小的玩笑。为了履行我的一句承诺我又重新报了TOEFL,并在8 月再次走进考场。对付以 前的出国考试我从没那么紧张到睡不着觉,然而那天居然彻夜失眠。或许是因为我害怕自己 错过了这次机会,就再也无力去履行我的诺言。

好在考试那天早上我依然很兴奋,直到走出考场那刻才彻底崩溃,几乎瘫倒在地上,我知道 我已经具备了申请的资格。

(四)大学三年

三年的大学生活,除了最初的那段努力,我几乎没花多少时间在专业课上,一直就处于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

大多数时间被我花在了喝酒抽烟打游戏和学生工作上。很偶然,我靠着十分流氓的演讲当上 了学生会的主席,随后又连任了一年。至今我仍不知道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我这个抽烟喝酒无 所不能的流氓学生干部,也不在乎他人的看法,那两年里,我只是认真的做好安排给我的每 一项工作,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同学。

数学上我没有什么天赋,所学的也只能勉强应付考试。像我这种不学无术的人选择出国可能会遭到许多人的鄙视。经过这三年,我不得不承认数学 的确是天才的游戏,而我毕竟只是个凡人。记得S 教授说过在做数学的同行中不同方向的 人不应该互相鄙视。同样,能学数学的人也不该鄙视不能学数学的人。这是与生俱来一种能 力,得到老天恩赐的那些人更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人类的智慧做贡献,而不是依仗着自 己的头脑去嘲笑他人。大家都是为了混口饭吃。

(五)选校

万事具备后,我便开始了06 年秋季入学的申请工作,面对的第一关便是选校。

一般人在选校上会耗掉不少时间,不少人都得挨个地浏览100 多所学校的网站,去查他们的

录取标准和招生信息。而我很轻松混过了这关。

我对自己的定位还算明确,首先自己的实力和前50(综合)无缘,我也不做那梦。瞬间就 刷掉了50 所学校。其次自己不是搞学术的料,专业排名前50 一概放弃,这样又刷掉20 所。随后,靠着三年积攒下的人际关系,从已经出国的师姐那儿搞来了一些宝贵的东西。最重要 的莫过于她给出的一张大学的列表,表上详细记录着十几所向来对我们比较友好的大学,她 和我是实力相当,那些学校自然符合我的标准。

除了这些学校,我还把T 州的学校横扫了一遍,不管有无希望,那毕竟是我的承诺。这样 加起来就有20 多所了。

一般来讲,对方学校招生也是讲究传统的,比如今年我招了你N 大的学生,如果这些人过 去后做地不错,明年依然会优先考虑这个大学的学生。之所以北大清华科大在出国上具有强 劲的势头,除了依靠在学术上的优势,还有就是传统问题。

但是“有来无往,非礼也。”如果一个学校上一年给了我们很多offer,我们都没去,那他下 一年很有可能不会再给我们offer。Univ of South Carolina 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他们给了01 级4 个offer,一个没去,今年直到现在一个都没给。(但最后还是给了不少)所以在搜罗信息的时候,不光要打听去年给的offer,更要打听具体的去向。很有可能不少师弟师妹志向远大,将Princeton 和Harvard 视为自己的梦想,申请的时候也 盯着TOP20 不放,但是我还是要奉劝一句,毕竟那只是你的梦想,而申请不是在梦中进行。

(六)数学建模 为了出国,九月的时候我和两个牛人参加了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虽然至今我仍不确定全国建 模一等奖对申请有什么帮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得奖的三个人最后都拿到了比预期中 更好的offer。

任何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一等奖抬举了我的学术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我除了贡献出对第 一个问题的想法和粗略的证明过程几乎就没有任何作为,若再要添上一笔,那就是用我的笔 记本算了接近一个小时算出了结果,虽然不久以后结果被另一台电脑算出,但毕竟第一次的 结果给大家带来了信心,随后那次只是用来验证。我常说用了那么久电脑也就那一次发挥到 了极限。

但是拿到一等奖我一点也不惭愧,因为没有我另两个牛人也不会撮合到一块。若各自闭门造 车,也未必能拿到一等奖。

人际关系很重要,说不定什么时候,朋友就能帮上你一把。

(七)PS&RL PS 和RL 我写地很辛苦,说句实话我的英语很差,是真的很差。

刚进大学那会,学姐对我说S 市来的人普遍英语都很好,N 大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会统一组织

英语考试,S 市的人在分级考试都至少是三级,只是有一年出了个挫人,只考到了二级。而

我最后的结果是一级。为了面子我宣称那次考试不小心睡着了,事实上我的确是睡着了。当 你被一堆不知所云的东西折磨地筋疲力尽,除了睡觉你还能干吗呢?

我的PS 来来去去改了13 次,最后面目全非,并且得到了牛人ZQ 的高度评价,为此我十分

荣幸。我的头稿被拿给一个美国人改,最后被评价为awkward,曾一度为此我十分沮丧。市 面上能找到的模版和参考文献很多,但最后适合你自己的只有一个,是你自己费尽心血所创 造的那一个。别人所能做的只是更改你的语句而非你的内容。直到现在我依稀记着当时面对 电脑发呆的一个个晚上。如何在短短的七八百字中向别人展示出你最完美的一面,那就是你 所要做的。

RL 稍微好一些,数学系的教授们也平易近人,几乎都会为你推荐,过这关并不难。难就难 在要把3 篇RL 和PS 写成从不同人的口气,同时从不同人的眼光中去展现出你的优点。不要被自己的英语摧残得没信心,N 大里英语再差的人差不过我。

(八)成绩单

N 大学生成绩单的批发价格是15 元/份,包括一张中文,一张英文和一个信封,第一次免费送3 封(其实不免费,因为钱已经包括在翻译的50 元里面了)。据说这个价位在全国高校的成绩单 批发价中属于中等偏下。回来折叠装封后,掂量了一下,不到一公斤。也就是南大成绩单论斤 卖的话至少是450RMB 一公斤,换算为美圆是50USD 出头一点.当今国际有色金属的单价如下(USD/KG): 铜 1.604 铅 0.442 锡 4.195 锌 0.81 铝 1.383 镍 7.255 而且金属的成本是矿石,成绩单的成本是纸。

由此得出结论,在同样的销量下,开个教务处要比开个炼金厂赚钱。

* 白银的价格为6.81USD/ 盎司,1 盎司=31.103 克, 所以很容易算出白银的价格是 219.67USD/KG,也就是成绩单的价格至少是白银价格的1/4。

(九)GPA 我的GPA 很差,差地几乎可以在我们这届的申请者中垫底。办完成绩单回来,看着上面一 列七八十分的成绩,连自己都没想明白美国人凭什么给我钱去读他们的学位。既然横下一条心走上了申请道路,也只好硬着头皮去申。当时也考虑过如果到头来一所学校 都没有怎么办,甚至做好了5 月份拿着简历去招聘市场的心理准备。再不行就找个工地去当

民工,500 块钱包吃包住,靠自己的劳动吃饭,不丢人。

当然这也得讲究策略,一般来讲不同学校的成绩单之间不具备可比性,在中国,除去北清科 复外,N 大还能算一块牌子。我想对方在考察你成绩的同时也会考虑你的学校,相比那些能 够随意篡改成绩的小学校,N 大的70 分绝对要比他们的90 分有利地多。所以我们大可倚在

N 大这块牌子上申请。按照某教授的说法:我签了那么多年的推荐信,就没看到过走不掉的。

但如果碰上了同行和你申同样的学校,这时就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以卵击石的事情不要 去做,除非你不在乎父母的人民币。

从最后的结果看来,对于本科生,的确是什么样的GPA 决定了什么样的学校。很多人在乎 GPA 的算法,我的观点是怎么算对你有利就怎么算,但这不等于让你瞎算。如果对方学校 对你感兴趣,他们自然会重新帮你按他们的标准算GPA。

(十)网申

网申大大便捷了我们的申请,只要手持一张信用卡,你就能提交你的大部分资料。从gter 和taisha 的帖子来看,每个网申者在填表时必然会有一些轻微的神经不正常的疾病.此

类疾病最常见的是强迫症,担心自己写过无数遍的名字和生日会填错.最刺激的那一刻当然是

发生在信用卡交钱的时候.面对自己信用卡的帐号和截止日期大声朗读十遍,稳定情绪后,一

个一个对着输入.输入完毕,颤抖的手把鼠标移到submit,然后等待美国人收完钱给显示给你

看的收据,一般来讲都会显示这么一句话:“你已支付成功,非常感谢你对我们的学校感兴趣.”有些性子比较急的同志就比较吃亏,按了submit 以后网页怎么也不更新,急了,就再按一下.到

现在保持最高记录那哥们按了六下,然后他的卡里就少了6 倍的申请费.点一下500 块钱,全世 界最高档的小姐不知要不要这个价钱.(十一)寄材料

网申过后便是寄送材料,有三种选择: 1.平信 2. 快递

3. 快递转美国国内平行

寄平信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邮票打折后平均下来不到20 元一封,缺点是时间长没有安全 感,按ZQ 的说法,GL 邮局的信箱就像一个大垃圾筒。但是最后丢失的情况极少发生,时 间大致为10-20 天。

N 大和TNT 和FEDEX 之间有协议,所以都能打折。前者为135 元/份,后者为145 元/份。

两家公司都能在网上追踪,区别在于后者比前者快一天,因为联邦有自己的专机。优点是快,有保障几乎都能送到,缺点是比较贵,20 份材料足够寄掉你一个IPOD。当然N 大的BBS

上会有很多合寄的信息,这样能够省掉不少费用;

如果在美国有朋友可以选择快递转美国国内平信,就是一个快递包裹打到美国让对方帮你在 当地寄送材料,时间为5 天左右,经济实惠,但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作为保障。我1/3 是平信,1/3 是快递,1/3 是寄到朋友那里。

(十二)送GT 分数

基本上每个学校都会注明要求寄送正式GT 分数,这笔费用也是相当可观,算下来每所学校 需要200 多元。ETS 口口声声自称是非赢利机构,但那年在网站的首页上写着当年的收益为 亿美圆,可见他有多黑。对于ETS 一系列无耻卑劣的行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华儿女 我们势必要和他抗争到底

寄送GT 成绩并不是没有空子可钻,大多数学校还是可以省掉这200 多元钱,在这之前只需

要你发邮件向对方询问一下,哭一下穷。美国虽然是个资本主义社会,但老美对中国学生还

是比较同情,大多会同意你在申请中用复印件代替,等正式录取后在寄送正式成绩。

在我申请的二十所学校中,T 的正式成绩寄了12 所,G 的正式成绩只寄了8 所。当然你也

可以全部寄送正式成绩,还是那句话,除非你不在乎父母的人民币。送成绩的方法可用电话传真或者邮寄,其中电话最快,当然也最贵,得额外收十几刀的服务 费。

送分过程中会碰到信用卡decline 问题,据说中国的信用卡发生概率相当高。这也是件相当 麻烦的事,需要寄汇票到ETS 去解冻。幸运的是麻烦并没降临在我头上。

(十三)等待和收获 本来打算拿个offer 安心过年,但最后并没如愿。寒假那些天每晚都熬夜刷邮箱,每天都在

徘徊在希望和失望之间。

等待的过程中拿到了IIT 的准offer 和DELAWARE 的面试,结果只是空欢喜一场。IIT 这个

学校为了减少工作量会给每一位申请者发一封信,号称你在他们给钱的名单里,问你想不想

去他们学校。但并不是你说要去它就一定给你offer,只是你说不去他就不再审你的材料。DELAWARE 的面试还算成功,但申请的是机械工程,背景稍差一些,至今还未给offer。(最

后在教授答应给我的时候,我因为等不及,怕万一过了4/15 还不来反倒错过了原来的学校 便withdraw 了)第一个offer 来的是师姐的那个学校,拿到以后欣喜若狂,虽然比不上同行们的那些牛校。

但毕竟作为了我PHD 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我这种混混也有资格读博士了,每每想到这就 觉得不可思议。

随后的一个星期,我拿到了德州一个还算满意的私立学校的offer,这便是我最后的去处。

(十四)签证

从此以后我便一直很顺利,即便是签证,也只是说了一个单词: VO: Are you going to study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me: Yes.在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便过了。

(十五)写在最后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执著的出国者,没有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人生目标,很长一段时间堕落地都

不知道自己在干吗。然而出国并不象很多人想象中地那样困难,在这条道路上,只要你在机

会面前稍微努力一下,那你一定能够比我做地更好。Ge, Miaomiao(U of Connecticut)

不好意思,前段时间掉在毕业论文里面爬不出来,申请总结姗姗来迟,希望还能赶得上趟。其实我的申请很多人都认为是失败的,我自己也觉得有很多败笔在里面。但是得到现在这个 offer,我觉得并不遗憾。

GT 就不用太多说了,新东方应该有很好的诠释。不过个人认为G 上一个假期班就够了,T 在G 后不久考比较划得来,因为不用怎么复习,省了时间和精力。

主要说说申请。其实之前我没有听说过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简称uconn)这个学校,有人 推荐说还不错, 于是我在在网上查了一下,排名大概在70 到80 之间。我想就作为保底好了,心里安定一点。

但是改变了我想法的是在进入大四的那个暑假,我去听了uconn 的两位教授 Dr.Dey(head of the departemnt)和 Dr.Chen 在上海交大作了一个讲座。他们介绍了uconn 和他们系(departemnt of statistics)的大概情况,并且分别作了专业上的报告。我当时对他们学校的印象 改观了很多,感觉是很有活力的一所公立学校,地理位置和我心目中的理想地点差不多(在 风景优美的郊区,但是离大城市也很近,在Boston 和Newyork 之间),而且正在蓬勃发展 中(可能是因为在connecticut,资金充足)。他们系虽然比较小,师资力量却不弱(起码这 两位来讲座的教授感觉还蛮强的),国际学生来自很多国家(没有中国人扎堆),而且从他们 的话语中可以感觉到整个系包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很亲密(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老板 再牛不管学生的话也是比较惨的)。讲座之后我就定了心要申请这个学校,于是跟两位教授 表达了我的想法,并且给他们看了我的resume。看过之后Dr.Dey 说拿TA 应该没有问题,很欢迎我申请他们系。Dr.Chen 也表示说他06 年想招学生,很欢迎我去。(后来果然Dr.Chen 成为了我的supervisor)

当时我真的很受鼓励,因为之前其实一直没底,所谓的保底也不是十分的把握。毕竟我不是 统计专业,这样直接的申请统计,我担心专业背景太弱。但是从Dr.Dey 的话语中我才知道,他们更加看重数学背景,他甚至说统计你不懂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教你,但是数学你一定要 懂。他们系录取学生,在一定的GT 和GPA 基础上,最看重的是determination,也就是一 个人的决心。Dr.Dey 当时很强调,如果你没有决心,就算底子再好,碰到一点小困难就会 退缩不前,有决心的人就算有所不足也会自己弥补的。这一点后来我在samsung 的夏令营中

再次得到证实。(samsung 的某位领导人讲座的时候让我们描述一下自己的特点,我说 determination 的时候他居然马上对主办下属说you should hire her。)所以建议在写ps 和 recommendation letter 的时候,用事实把这一点体现出来。当然并不是每个学校每个系都看 重这一点。我后来跟芝加哥大学统计系的一位教授请教,他说他们学校看重的就是硬性的条 件,ps 和rl 都不重要(除非是大牛人或是跟他们系很有渊源人写的)。然而把这一点写上去,总没有害处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每所学校的录取策略。下面就要开始说我的败笔了。

NO.1 选校。我只申了10 所,因为有uconn 的保证,我觉得只要申一些梦想中的学校就好 了。运气好拿到了offer 当然开心,运气不好的话去uconn 也不错。于是把本来想申的psu等等删除了。这个并不败,因为拿到了psu 我想我还是会去uconn 的。在我申请的过程中 Dr.Chen 和他们系的招生老师一直通过邮件联系给我鼓励和帮助,他们的诚恳令我很感动。败的是对那些牛校的申请太盲目,像cmu 要求要tse,我没有注意也没有先问问小秘,结果 白白交了申请费在第一轮就被拒了。还有wisconsin 的数学系,交钱交得的太早了,结果sub 考的不尽人意,money 也是白费了。申统计基本不用sub 成绩,这一点很重要,如果sub 考 的不好的话申统计就可以了。还有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我后来收到的cornell 的admission。他们系的网页上说的非常吸引人,几乎所有的phd 都有全奖,我收到ad 的时候想再等一会 儿应该就有funding 了。结果是最后收到邮件说系里没有那么多的钱,暂时只有ad 可以给 我。在cornell 的师姐后来说,最近cornell 的统计系有点走下坡路,走了几个大牛,估计funding 也走了不少。这些如果我申请之前问问的话可能就不会申这个学校了,不至于最后心里滴着 血把它据掉。

NO.2 陶瓷。我把材料搞定以后就基本不闻不问。陶瓷想过,但是觉得太麻烦,而且我又 没有太多的统计背景去跟教授讨论问题,于是没有去做。现在想想这个很可能还是有用处的,毕竟在网上看那么多经验中有很多offer 都是陶瓷陶来的。但是陶瓷是很需要技巧和专业水平的,随便乱套的话要当心反而留下不好的印象。NO.3 推荐信。我由于申请的那个学期(大四上)是在香港大学交流,所以很应该找那边的牛人写一封推荐信。结果由于通行证的 问题去的太晚,错过了试听的那个星期,只选了一位年轻的teaching consultant 的课。后来 在期末的时候他帮我写了推荐信。虽然应该也有用处,但是如果能拿到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荐 信应该更强一些。这里建议找牛人写推荐信的同学最好听过他的课或是私下跟他交流过。因 为牛人一般不太愿意写,而且就算他愿意签字,如果不了解你的话,将来审查材料的时候美 国的学校邮件他问他的意见,他都没有什么东西可说的。因此建议有空的话那些牛人的讲座 阿甚至选修课阿都去听一听,就算最后不肯写推荐信自己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不吃亏的。NO.n 其他的因素。应该还有其他种种的败笔,比如说有的学校真的如他们所说,竞争太过 激烈,我毕竟不是科班出身,有硬伤无法弥补……最后申请的结果是:offer(uconn), admission(ucornell), waitlist(uchicago, umich), rejection(stanford, upenn, wisconsin_math, cmu, ucla, uiuc)虽然只有一个offer 没得选择,但我申之前已经做好这个准备,因为梦想中的学 校都已经申过了,所以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希望师弟师妹们吸取教训,不要再犯我犯过的少根筋的错误,不要浪费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 钱白白投给美国人。最后祝所有的后来者一代后浪推前浪,好运!Wang, Guanyuan(Stanford)

申请中的几个话题 1.哪些地方机会大?

第一,大学校机会大。原因很简单:学校规模大,TA 的职位就多。需要的人也多。比如 MSU, UMN, UTAustin, 甚至UCLA.第二,地理位置差的地方机会大。比如Minnesota, Iowa, Wisconsin, Arizona, ……

第三,和我们系有联系的学校机会大。这里说的联系,是指有我们系的教授去访问过。顺便 说一下,如果你 能找到相应的老师推荐,那机会就更大了。

第四,貌似公立学校机会大。我也不清楚原因是什么。但是似乎我们拿到的offer 里,总是 公立学校的居多。可能公立学校一般规模大一些吧。

第五,有几个学校/系连年招我们系的人,这种地方大家当然要格外重视。比如MSU, UMN 第六,招中国人多的地方机会大。因为一般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是分开招的。如果你看到 Graduate Students 里中国人很少,那就说明它基本不招中国学生。

具体说来,我觉得下面几个地方是比较友好的:(没加括号的就是指Math)UMN, Gatech(Math,Stat,IE 都很友好), MSU, U of Wisconsin at Madison, LSU, NCSU(math,OR), Columbia(IEOR), Northwestern(math), Purdue, U of South Carolina, CWRU,PSU, FSU 今年特别不友好的:(当然,也可能是资金不足)

RPI(没钱), OSU, StonyBrook 的AppMath(全给ad), JHU 的AppMath(全给ad)2.要不要套词?

我觉得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陶瓷。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Step 1, 找目标。

陶瓷的最佳时间是11 月中旬到1 月中旬。盲目撒大网是没有用的。即使钓到鱼,也都是些 只能用来保底的学校。因为牛校的教授是不会这么容易就被你那几句套话打动的。首先要打 听committee 的成员。(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committee 的名单每年都不一样,而且

只有系里的人知道,知道的人也不一定会告诉你。)假如你打听出来了,看看他们的网叶,找研究兴趣和你相似的。也可以找带过南大学生的。然后就可以准备写信了。更好的办法是 找和我们系老师有合作关系的教授。这相对简单一点。比如,你打听出我们系的A 老师和 UXX 的B 老师一起发过论文。如果你确实对UXX 感兴趣,就可以去找A 老师了。如果A 老师答应给B 老师发个Email 来介绍你,那就算成功了。(当然,你自己也要给B 写信。)如果以上两条路你都走不通,但还是想陶瓷,那就直接发信给Graduate Director 好了。不过 这是下策。Step 2, 写信。

(以下假定你没有Research 经历)信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表明你对他做的研究非 常有兴趣。你可以说说你的感想,比如“你的方向以后一定会在XX,YY,ZZ 中得到很广泛的 应用”什么的。第二个部分就是说自己的情况,一定要写得自信。最好把CV 也附上。不要 写的太长,两三段话就可以了。(注意,每一个系每次只能套一个人。)Step 3, 关于回信。

就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教授们都是很痛快的。要么直接给你个网页,让你按规矩去网申,要 么就会给你support.如果他明确说 I will support your application.那就算成功了。以后隔一 段时间给他发封信,别让他忘了你就行了。3.UMN School of Mathematics 的招生。

我因为一直想去UMN,所以了解到那里的一些情况。

第一,Graduate Director 是 Scot Adams.他是一个特别热心,又特别有权利(在招生方面)的人。一般只要你给他写信,他都会回。我甚至怀疑整个招生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第二,主要看sub 和Toefl, 尤其是sub.第三,如果你sub 和Toefl 都够高(今年是95%+620),就可以免申请费。第四,如果他同意给你免费,那么恭喜,你已经拿到offer 了。(这两年都是只要拿到fee waiver,就能拿offer.)

第五,UMN 的PDE 和Numerical Analysis 非常的强,尤其是PDE, 能排在前5 名吧。第六,Minneapolis 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也是“科技含量”排名第一的城市。尽管非常冷(和吉林省差不多)但是暖气很好,冬天在室内只要穿Tshirt.4.Brown University Division of Applied Math 的招生。这也是我非常想去的地方,由于和它里面的一个教授谈过话,所以也了解了一些消息。Brown 的App Math 排在 top 5.Numerical Analysis, Numerical PDE 尤其强。第一,每年国际学生的名额为6,7 人。都是fellowship, 没有TA, RA.第二,它每年都会多发几个offer,所以在waiting list 上和被锯是一样的。

第三,招生过程为:每个committee 成员先把所有申请人的材料看一遍,每份材料都打上 分。然后committee 开会,如果一个申请人在所有committee 成员那里得到的分数都很高,就直接offer 了。如果都很低,就直接 reject.中间的人,要一个个的讨论,投票表决。(如 果你套了committee 里面的一个人,讨论的时候就会有优势,对吧。)

第四,严重偏爱USTC 的人。比如今年,给了USTC 4 个offer, 北大1 个,复旦1 个。第五,Committee 里的人是会仔细看PS 的。不要在里面写你多么多么优秀,他们不看这个。

他们要了解你的性格。我还记得那个教授给我说:“老外经常抱怨中国人写的PS 都是雷同的,没什么价值。如果你的PS 也是那样,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坏处,但是如果你的PS 非常有特 色,投他们的口味,就有很大优势。” 第六,Course Descriptions 很重要。Wang, Chao(Rice)

背景

信息与计算科学-> Rice University Computational & Applied Math(CAAM)Overall GPA:85.2/100 Major GPA: 88.4/100 GRE General: 1430+4.0 GRE Subject: 94% TOEFL: 607+4.5 TSE: 无

奖励:全国建模一等奖

1)GT 和GPA:GT 作用并不是很大,我的 T 比较失败,但是除了个别几所有明确底线的学校

不能申请以外,其它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当然考的好总归不会吃亏。对申请math 的同学 SUB 成绩要尽量高一些,而对统计,工程类等专业只是一个小小参考。个人觉得对于我们 数学系学生的申请,GPA 还是起着绝对关键的作用。所以结合自己在系里的位置,申请比 较出色或者比较热门的学校时要尽量避免和比自己成绩高出很多的人一起竞争。其实抢手 的也不一定好,最主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2)PS 和推荐信:除非你的推荐人被对方学校所熟识,其他的估计作用不大。PS 个人也没感

觉到它的重要作用。而且在对方觉得你的硬件条件不够好的情况下,估计根本不会去仔细 看你的PS.3)数模:应该还是经历一下比较好,无论申请什么专业,其实都可以多多少少和数学建模有 些关联。而且数学系本科阶段的应用本来就不多,所以多一些实践对申请肯定会有一些帮 助的。建议大家参加北美的,估计会更有说服力。

4)个人定位和选校: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能够进行正确的个人定位和合理的选择学 校,那么在申请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好多弯路,避免很多打击。历年都有对南大十分友好的 学校,可以拿它们来保底。最后定下的申请学校最好不要超过20 所,而且要保证在这些 学校中,除了一两所保底的,其它的学校都是自己确确实实非常中意的,否则只会造成金 钱的浪费。

5)陶瓷:这项我没有做,一是觉得自己水平不够,二是自己比较懒,呵呵。当然如果你被 committee 的某个教授看中的话,录取肯定十拿九稳了。

6)运气:我最后决定去的Rice Univ.是4 月才给的offer, 肯定是有人据的才轮到我了。当然能够录取也是有一定原因的,Rice 的CAAM 在Engineer 学院下,和理学院的数学系 基本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肯定有很多人没有发现这个专业。认真地选校选专业非常重要,选择的好的话既避免了竞争又能如愿以偿,一举两得。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申请之路一帆风顺。Wang, Chao(Rice)

背景

信息与计算科学-> Rice University Computational & Applied Math(CAAM)Overall GPA:85.2/100 Major GPA: 88.4/100 GRE General: 1430+4.0 GRE Subject: 94% TOEFL: 607+4.5 TSE: 无

奖励:全国建模一等奖

1)GT 和GPA:GT 作用并不是很大,我的 T 比较失败,但是除了个别几所有明确底线的学校

不能申请以外,其它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当然考的好总归不会吃亏。对申请math 的同学 SUB 成绩要尽量高一些,而对统计,工程类等专业只是一个小小参考。个人觉得对于我们

数学系学生的申请,GPA 还是起着绝对关键的作用。所以结合自己在系里的位置,申请比 较出色或者比较热门的学校时要尽量避免和比自己成绩高出很多的人一起竞争。其实抢手 的也不一定好,最主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2)PS 和推荐信:除非你的推荐人被对方学校所熟识,其他的估计作用不大。PS 个人也没感

觉到它的重要作用。而且在对方觉得你的硬件条件不够好的情况下,估计根本不会去仔细 看你的PS.3)数模:应该还是经历一下比较好,无论申请什么专业,其实都可以多多少少和数学建模有

些关联。而且数学系本科阶段的应用本来就不多,所以多一些实践对申请肯定会有一些帮

助的。建议大家参加北美的,估计会更有说服力。4)个人定位和选校: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能够进行正确的个人定位和合理的选择学 校,那么在申请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好多弯路,避免很多打击。历年都有对南大十分友好的

学校,可以拿它们来保底。最后定下的申请学校最好不要超过20 所,而且要保证在这些

学校中,除了一两所保底的,其它的学校都是自己确确实实非常中意的,否则只会造成金 钱的浪费。

5)陶瓷:这项我没有做,一是觉得自己水平不够,二是自己比较懒,呵呵。当然如果你被

committee 的某个教授看中的话,录取肯定十拿九稳了。6)运气:我最后决定去的Rice Univ.是4 月才给的offer, 肯定是有人据的才轮到我了。

当然能够录取也是有一定原因的,Rice 的CAAM 在Engineer 学院下,和理学院的数学系

基本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肯定有很多人没有发现这个专业。认真地选校选专业非常重要,选择的好的话既避免了竞争又能如愿以偿,一举两得。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申请之路一帆风顺。

看到计算机的同学写了一篇东西,当中多有提到数学系忍不住出来冒泡了 先强调一下 我这个offer(cs@wustl)基本上是捡到的可能不具有代表意义 我基本上属于那种随遇而安的人,考研、找工作出国三条路都准备了,出国申请也属于可行 的路之一。

先说说我自己的情况。我GT 成绩都是不好,基本上就属于人们说够了的那个水平因为我一

向鄙视新东方及其言论而且我实在舍不得把时间花在这些琐碎无聊的事情上(我后来找工作 的经历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因为我简历上写满了暑假做的事情;但是申请的时候我知道这 是比较弱的项,总是被怀疑英文能力)。本科成绩中上,有过一些实际的经验(找工作很有 帮助 但是出国申请未必)高中拿过计算机竞赛和数学竞赛一等奖(事后证明很有用)在IEEE trans 发过一篇论文在一个会议也发过一篇但是基本上属于一般性的工作。到了大四,我的主要精力是找工作 我瞄准的是 IBM M$ 和 Google ,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参加 IBM 的面试,又因为一些原因锯掉了M$(MSN)的offer。找工作之余就搞搞申请。但是作为 数学系的小本,申请计算机谈何容易?因此我一开始中心就没放在申请上。我一共才申请了 四所数学(不敢申请计算机)结果是全都被拒。这个 shame 事情就不说了。然后申请之余 准备考研。就这样一天一天打发日子。

说说这个offer 是怎么来的,起因是去年8T 之前,我在图书馆杂志阅览室看单词,一日无 聊翻开一篇所谓核心期刊看到一篇论文讲了p2p 网络上的支付协议。此处细节略去不论,我

就发现这篇论文文字生涩,疑为翻译的。回来Google 一下关键词果然发现来自stanford 的 tech report,(可见国内所谓期刊的质量)我于是在 arXiv 上面找相关的工作一个意大利教 授的工作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因为我有硬件的一些基础,我发现他的算法在硬件上实现起来 比较容易。再加上当时被web2.0 蛊惑一心想着用技术和热情创造中国的p2p 软件后来我就 和这个教授联系,他很热情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后来我就试着写了一个基于JXTA 的实现(抱歉我讲太多的技术细节了)然后教授说他11 月份来南京大学开国际会议(真是巧)然后 我说那好啊,到时候我也去听听这就是去年十一月的ISPA'05。

在ISPA'05 上我认识了很多学术圈子里面的朋友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上海交大的等等当然

也包括了现在招我去的那个教授。具体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我后来只是试试看的发信,也 没有打算真的申请(后来我考研上了北大生科院 , 南洋理工的一个教授也愿意招我去读EE, Google 那边的面试感觉也不错因此我就不太关心申情的事情了)4.15 的时候我在家 教授打

电话来了说问我的情况我说我把北大据了等Google offer 教授说那你考虑考虑 到我们这里 来也不错于是我就很撞大运的拿到了这个offer。

其实我觉得研究工作(论文项目+能力)> GPA > GT。ps 和 推荐信的作用不好说要是认识 牛人那是运气要是一般的推荐信,我看基本上没有什么筹码。教授后来一直发信问我的编程能力,问我linux 孰不熟,问我竞赛拿奖,问我有没有做过acm 题(无独有偶 Google 也是一样的问题),看来竞赛acm 等等这些的确是比较看重的。Google也一直很关心做过哪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想或许这是他们认为的未来潜力的一个体现。PS: 我也想过曲线救国后来Google 的工作机会改变了我的想法否则我很可能接受了NTU 的EE;因为EE 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其实 EE CS bioinformatics maths 是不分家的我觉得视 野开阔一点可能申请会有帮助(当然我觉得我们学校这方面做得很不够)Yuan, Jiangchuan(GIT)

背景: 02 数学本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业GPA:89/100,排名:10%,GRE(General): 620+800+4.5, GRE(Math Subject): 840(94%), TOFEL: 633.大四上赴香港科大交换一学期,美 国数学建模Honorable Mention 申请结果: Offer:

Math@MSU, Operations Research@NCSU, Applied Math and Statistics@UIC, Industrial Engineering@TAMU,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Gatech, Industrial Engineering@ASU, Math@USouthCarolina, Applied Math and Statistics@JHU Admission: Systems and Entrepreneurial Engineering@UIUC, Industrial Engineering@Purdue, Financial Math@FSU, Applied Math and Statistics@Stony Brook Waiting List: Applied Math@UMN, Math@UCDavis,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ornell Rejection: Math@Rutgers,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cience@Northwester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Operations Research@Columbia, Math@RPI Pending: Applied Math@UMass, Applied Math@IIT,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UFL, Math@UUtah, Applied Math@UHouston, Applied Math@VT 申请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研究生的录取是一个综合评价的过程,这中间包括毕业学校,推荐人,推荐力度,GPA,PS,GRE 和TOFEL 成绩等等。所以不用因为某一方面的部优秀因素而过度担心录取的结果。但

是这些因素中前面的几条都是相对更重要一些的。关于GRE 和TOFEL:

如果要申请数学专业的话,Sub 很重要,像UMN,它的应数很好,而它今年来录取主要就 只看Sub,至少05 年只要Sub 上95%,TOFEL 上620,就可以免申请费,而最后这些被免

费的申请者都拿到了Offer,这个系明确在网页上些他们不看重General 的成绩。IE(工业工

程)方面,几乎不要数学Sub,我现在只知道Gatech 的IE 下有个计算最优化的方向要数学 的Sub。

General 考试不是很重要,一般来说不要太差就好了,正如我上面说的,这是一个综合评价 的过程,Verbal 最好能上450,不过400 也没必要重考了。Quantitative 最好上780,Analytical Writing 最好上3.5。

在GRE 的准备方面,Sub 主要参考一下Princeton Review 的Cracking GRE 的那本书,第二

版就够了。General 主要就是背单词和做题,GRE 在90 年代末期出过的几本书都不错,每 种题型有一本书,我现在只记得填空好像是杨继写的,类比和反义是一本,阅读是一本。我 是04 年考的General,感觉大部分词汇题那几本参考书上都有。没有必要去上新东方,我和 周围的一些朋友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准备的,最后结果都不错。另外,不用在General 上花 费太多时间,主要还是要学好专业课,毕竟出去以后是做学术研究而不是背单词。

TOFEL 最好能上600,这对申请TA 比较重要。TSE 最好考,而且要上50,就IE 来说,如

果有50 的TSE,UIUC,Purdue 都很有大得多的希望拿到TA。关于选专业:

数学系可以申请的方向是很多的,数学,应用数学,统计,工业工程,金融工程等等。但是 金融工程一般都是Master,而且是Professional Master,所以一般都是自费。金融工程的 PhD 一般都是在IE 或者数学系下。个人觉得如果对这块感兴趣的话,还是尽量读Master 后 直接到工业界工作,学术界这一块职位今年似乎不是很多。关于IE:

总的来说,IE 主要是介于工业和管理之间的学科,主要的研究领域有:最优化(Optimization),应用概率以及随机模型(Applied Probability and Stochastic Models),物流和供应链(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决策分析(Decision Analysis),仿真(Simulation)。一些学校还包括金融工 程(Financial Engineeing),人力因素(Human Factors)这些方向。IE 现在的应用已经由传统的 服务制造业扩宽至金融业,IT,物流等领域。关于IE,有一个有趣的小video,它在下面 网页的下方有链接:http://

2.UIUC: http://www.stat.uiuc.edu/degrees/admission.shtml 3.Univ.of Ohio: http://www.math.ohiou.edu/ 4.Purdue: http://www.math.purdue.edu/

5.Univ.of Pitts: http://www.math.pitt.edu/graduate.html 6.Univ.of Georgia: http://www.math.uga.edu/graduate/program.html 7.SUNY-Buffalo: http://www.math.buffalo.edu/ 8.Univ.of Mass: http://www.math.umass.edu/~braden/graduate.html 9.ASU: http://math.asu.edu/~grad/doc/apply.html 10.University of Delaware: http://www.math.udel.edu/programs/grad/ 11.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ttp://www.math.uconn.edu/graduate/graduate.php

12.Emory: http://www.mathcs.emory.edu/Graduate/#deadlines 13.Univ.of Tennessee: http://www.math.utk.edu/Graduate/info/ 14.lsu www.math.lsu.edu 我的offer:

Univ.of Ohio, math phd, 4500 per semester=13500 per year, quarter ta:5-6 hours per week.UIUC, stat phd,15300 per year, half ta:20 hours per week.我的ad:Univ.of Pitts,ASU 我的rejectionurdue,Emory 其他的没消息,我全withdraw 了。再附上这些学校的code 吧 pittsburgh 2927 department code for toefl 72 department code for gre 0703 delaware 5811 emory 5187 The code for UConn(Storrs)is 3915 LSU's Institution Code is R6373 UTK:1843 PURDUE:1631 NCSU: 5496 ohio university: 1593 UGA: 5813 Suny Buffalo: 2925 department code for toefl 72department code for gre 0703 uiuc: 1836 asu:4007 umass:3917 Zhang, Jiayu(Clemson)

张佳昱,数学本科,GPA 3.3 83/100,GRE 440+800+4.5,TOEFL 607+5.0,TSE:无 SUB: 89%,PS:特点突出,语言地道,推荐信:无牛人推荐,特别优势材料:通过吴老师推荐,拿到LSU。年级RANK:24/80 论文情况: 无

OFFER:Math@Clemson 16000 从了这个 Auburn 12500 LSU 21500 U of Montana 10000 AD: Math@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Alabama Wayne State University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Financial Math@FSU Applied Math@IIT 面试:KSU WITHDRAW:University of Texas Dallas,Old Dominio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Houston REJ: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Texas A&M Univ.College S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 Boston University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DC)Iowa State University Univ.of Missouri Columbia University of Oregon #University of Rochester(NY)Rutgers New Brunswick Univ.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North Carolina State U.Raleigh University of Utah SUNY University at Buffal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icago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SUNY Binghamton University of KentuckyUniversity of Oklahom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ilwauk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Southern Illinois U University of Alabama Huntsville 飞跃总结

个人背景:数学小本,GRE:440+800+4.5,TOEFL:607+5.0,SUB:89%,GPA: 83/100 结果:math@Clemson University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已经走上或者即将走上飞跃之路的师弟师妹们,尤其是那些如 我一样背景较弱,或者徘徊在出国边缘的同学们,愿你们最终坚定信心,飞跃成 功!

1、出国目标设立

大家都知道,出国申请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因此要下这个决心并不容易,并且做 下这个决定的同时也意味着决定了大学结束后5 年的人生道路。对于我这个凡事都喜欢思考

周全然后再按计划进行的人来说,在没有想清楚出国的意义的时候,是没有办法下定出国的 决心的。

为了确定出国这个人本科阶段的人生目标,可以说是几经反复,殊为不易。我在刚进大 学的时候就有了出国的朦胧想法;大二寒假第一次捧起了红宝书,算是正式启动出国准备程 序;不过要到大三暑假才真正确定下出国的目标,下定出国的决心。

应该说我比别人更早的有了出国的想法,主要因为家里有亲戚在国外,所以很早就受到 “出国留学”的熏陶,家里有经常鼓励我本科毕业以后出国留学。并且在当初选择数学作为 本科的专业的时候就考虑读基础学科,为以后的读研或者出国做好准备。可以看出,当时对 于出国只是一种非常朴素愿望,受别人影响的程度很大,而对于自己前途的思考几乎没有。到了大二的时候隐约开始了一些对今后前途的思考,但那时毕竟没有一种紧迫感,而同 时又在充分享受着丰富的大学生活:在学校学生会担任体育部副部长,组织各项比赛干劲十 足;同时是系羽毛球队队长,热衷于自己练球和带领全队训练,备战羽毛球团体赛;同时为 了“有可能”的出国之路,利用余下的不多的学习时间搞搞突击,把每门分数尽量维持在 80 以上(也仅能做到如此)。虽然对于前途没有清晰的思路,但是也到了应该要启动出国程 序的时候了,当时抱着多一手准备也不是坏事的想法,捧起了红宝书,成为了准备飞跃大军 中的一员。可以说当时根本没有下定出国的决心,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在不清楚将来计 划时,多做一手准备还是十分需要的。

等到大三,真正开始认真考虑将来的前途问题时,在出国与不出国问题上思想上产生了 激烈碰撞。出国的理由:首先是家人的期望;其次是同学之间的影响:最优秀的一批同学几 乎都把出国作为第一选择;再次是自己确实非常希望走出去看看大洋彼岸的世界和文化。然 后在对待出国问题越来越理性的今天,使我能更加客观的看这个问题:出国是一个非常好的 机会,但决不是出去了以后就到了天堂。更为重要的是,想拿奖学金,我们数学系出去绝大多数是读本专业,而我的原计划是学四年数学打基础,然后转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但如果 出去再读个数学博士,然后再在学术界混,显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当时我十分矛盾。后来经过一定时期的思考,以及和爸爸的多次讨论,逐渐坚定了出国的决心:最重要的 一条就是出去开阔一下眼界是非常有益的,古时候就有“游学”的思想,在游历中中不断丰 富知识,提升自己,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抓住这次机会好好出去“游学”一番。趁着年轻,拿 着老美的全额奖学金,花着他们的钱,出去游历一番,何乐不为呢?关于专业问题,如果申 请到自己喜欢的最好;如果不感兴趣,先争取到奖学金出去,在那边再争取转方向,最困难 的飞跃的第一关我们都能克服,后面的事只要努力,都能克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如果选择考研或者就业,我在竞争者中都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而如果选择出国,我在竞争 中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我觉得如果能够成功,对自己是极大的提高,非常有挑战性,所以 最终坚定乐出国的选择。

在坚定了出国目标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尽自己的全部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坚持是最 重要的。在飞跃过程中会碰到各式各样的挫折,困难,如果这时候我们再反过来怀疑一开始 确定的目标,很可能导致半途而废。所以,虽然我的成绩、背景在飞跃中都比较弱势,但我 一直在飞跃之路上坚持奋斗,最终才有了不错的回报。

2、GT 之路

GT 是飞跃过程中必须跨越的障碍,也是面临的第一关考验,很多人在这一关选择了退 出。和大牛相比,我的GT 实在乏善可陈,这里也就不多说了,稍微谈一点感受吧:总的来

说准备这些考试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的准备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对于GRE,现在看来是飞跃过程中最难准备,最难获得高分,又是在申请过程中最不

重要的一个考试,对于我们数学来说,除了少数牛校,VERBAL:400 就够用了。所以完全 可以抱着一个放松一点的心情去准备这个考试,有个分数就行拉。不过单词还是要认真背的,从我的体验看来,背单词不宜把周期拉的太长,这样遗忘率高,短期大强度突击背词是比较 好的方法。

TOEFL 考试难度比GRE 低不少,而且不记录历史成绩,所以更可以轻松去面对。不过 心态放松可不意味着准备放松,如果你不是超级牛人,TOEFL 的成绩和你的准备充分程度 息息相关,就是由于准备的充分,我第二次TOEFL 在被安排在教学楼大教室,听力完全考 砸的情况下,仍然比第一次考高了40 分。

数学SUB 还是十分有必要考一下的,时间就在大四上学期的11 月份,出了成绩以后正 好是开始寄材料的时间。数学SUB 的准备还是以cracking 那本书为基础梳理知识点,大概 需要花半到一个半月时间,看各人基础而定。然后靠世面上流传的仅有的几套真题熟悉题型。六套题的知识点和题型实在太偏,不推荐,不过可以用来打击你爆棚的信心以及补全些遗漏 的知识点。总的来说SUB 考试以基础知识点的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为考点,比较少涉及“繁 难偏”的知识点,有点象小时候的数学竞赛,准备时候不要过于钻难题,误入歧途。另外考 试时候时间很紧,平时要多做模拟,往年的回忆题会很有帮助,不可错过。

在准备这些考试过程中,网络资源对我帮助非常大,比如太傻,寄托之类的论坛,大家 应该多去看看精华区,你想要的资料基本都可以找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申请全过程中都 是非重重要的。

3、申请过程

所有考试全部准备就绪,到了申请阶段会发现以前考GT 阶段受的苦仅仅是万里长征的 第一步,申请寄送材料的过程的艰苦程度比之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不过既然已经坚持走 到了这一步,估计没有人会在这里放弃,所要做的就是怎样有条理的把这些繁杂的事情一一搞定。

这一过程不同人有不同的安排,我给一下我的大致时间表:暑假准备托福的同时关注一 下学校的各种信息,开学以后继续搜集学校信息并全力复习SUB。11 月中SUB 考完,开始

边准备申请文书,边开始选校。12 月中选校和申请材料全部准备完毕,12 月底所有申请材 料全部寄出。

这一过程中的细节非常繁杂,要注意的东西非常多,我这里也就不一一赘述,程序上的 所有疑问在北大飞跃手册基本都可以找到答案,再加上网络的资源,应该不会有太大麻烦。下面我只谈几点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体会。

选校是整个申请过程中第一步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直接决定着申请的成败。因 为这个时候你的硬条件:GPA,GT,SUB 都已经确定,能发挥的空间已经比较少了,定位 的准确与否非常关键。这个时候需要多收集往年学长申请情况的资料,撇去牛人推荐的个别 情况,根据学长们GPA,GT,SUB 这几项硬指标以及申到的学校,基本可以给自己一个基 本的定位。另外还要关注一下哪些学校有招收我们学校我们系学生的传统,这个传统也是非 常重要的,有传统的学校要作为申请的重点,当然,没有传统的学校也是可以尝试一下的。在确定了基本定位以后,要十分注意的就是在选取最后申请的学校时要拉开档次,重点当然 是放在基本定位的学校上,不过更好的学校还是要冲击一下的,幸运之神没准就能眷顾你呢; 另外,保底的学校一定不能少,留条退路还是必须的。

在材料准备方面,我想说的就是,要学会推销自己。申请过程中我看了太傻论坛的一篇 “申请十日谈”的文章(现在应该在太傻精华区里面),虽说文中飞跃者的和我的专业差别 比较大,但是我还是深受启发:申请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把自己推销出去。这就需要我们在 材料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在GT,GPA 等硬指标都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在剩下不多的空 间如:PS、推荐信中充分的展示自己的优势非常关键。首先、我们应该分析对方教授到底 希望招什么样的学生。其次、我在哪些方面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并且打动对方。最后、在 PS,推荐信中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这些方面,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次来打动对方,把 自己推销出去。其他的推销方式,如:和教授套词(我们数学系较少)、通过熟识的教授推 荐等等都是非常常用的,在明确了大方向以后,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最后再说一下省钱的问题,申请费对于每一个申请者都不是一个小数目,省下能省的钱,多申一所学校,就多一份保险。尤其是象我这样各方面竞争力都不强的申请者,尽量海申是 确保能够拿到OFFER 的一个保障。我花了不到15000 的申请费,申了40 所美国学校,在 省钱上还是很有一些心得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申请的前期准备越细致,工作量越大,申 请开工以后越能省钱。首先,在确定了学校范围以后,可以给每个选中的学校都发一封信,先哭穷,然后询问是否可以免交或者延交申请费,并且只寄GT 的复印件,他们先审材料,等有意向录取以后再补上申请费以及GT 正式成绩。如果他们答应,那最好,如果不答应的

话,就面临选择:我的建议是主申的学校尽量不要逃,辅申的学校可以尝试一下。期间还要 掌握一个原则优先逃GT 正式成绩,再逃申请费,因为申请费不交,很可能对方根本不审材

料,而GT 成绩可以补寄。逃费的选择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学校要求你材料寄到哪里: 如果直接寄到研究生院,那就比较难逃,因为研究生院不负责审材料,只负责查申请费是否 已交,材料是否齐全;如果要求材料寄到系里,那就大胆逃费,逃正式GT,因为系里不负 责收钱,只管审材料,他们只想招到最好的学生,而并不关心你是否已经交了申请费。所以 逃费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不管学校怎么要求,直接把材料寄给系里,如果他们能审,那基本 就是逃费成功。逃费是一个很要靠运气的问题,所以主申学校还是保险起见,毕竟如果拿到 OFFER,这点小钱不是问题;另外在逃费过程中和对方的E-MAIL 交流也非常重要,多交 流意味着更大的成功率。

4、等待与抉择

等到材料寄出以后,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了。不过期间也不是无事可做,多询问对方的 进度,可以最早知道是否有戏,或者还缺少什么材料,如:逃费时候逃掉的正式GT,知道 的早还有补救的机会。另外,多和对方负责人联系,可以显得你对这份OFFER 更加心诚,在同等竞争的条件下,你胜出的可能性更大。

在等待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心态问题。肯定有同学比你先拿到OFFER,甚至是

你非常想去的学校,这时候你肯定非常失望,非常沮丧。但这决不是什么世界末日,毕竟还 有那么多学校仍然没有回音,仍然大有希望,再说,如果每个你申请的学校都会给你OFFER,你也就完全没有必要申请那么多学校拉,申2-3 所就足够了,被拒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样

想的话,就会释然不少,OFFER 总在拒信后!

申请到最后,自然就是丰收的季节拉!数学的OFFER 雨一般是在三月初开始下。逐渐 的,你的烦恼就会从怎么还没有OFFER,变成到底选择哪个学校呢?在手握多个OFFER 的 情况下,一定要头脑清楚,尽量督促学校遵守415 协议,为自己赢得更多的选择时间和机会。

不过,现在美国学校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不少学校并不遵守415 协议,而要求你尽早答复,在据理力争未果的情况下,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想想2-3 个月前,如果这个学校给自己 OFFER,自己是不是已经喜出望外了呢?如果是的,就从了吧,别太贪心了,呵呵!最后祝大家都能飞跃成功!

下载美国研究生和博士全额奖学金申请经验学术背景提升的一些经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研究生和博士全额奖学金申请经验学术背景提升的一些经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