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南麻第六小学
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需要。我校按照《淄博市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评估细则(试行)》的通知要求,以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现将我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我校牢固树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发展的文化内涵,是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打造品牌学校的重要载体的重要认识。用校园文化建设统领学校的管理工作。
2、学校通过认真召开校园文化建设动员会,使全体师生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召开了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年研讨会,认真挖掘学校在落实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具体问题提出了整改深化措施。召开了分工会,把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实现了层层抓落实,人人有任务的局面。
二、挖掘精神文化内涵
1、学校严格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山东省普通中小管理规范》要求,确立了“”的办学宗旨和“塑有爱心的教师,育有责任的学生 ”的培养目标,并把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贯穿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为全校师生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并形成了重管理、打基础、抓科研的办学特色。
2、学校形成了 “负责任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的校训,和“求真、崇善、尚美”的校风,“敬业、爱心、责任、奉献”的教风,“乐学、会思、合作、探究”的学风。确立了学校的校旗、校徽、校花月季、校树合欢树和校歌《高高扬起理想的风帆》。在 “三风”建设中,从细处抓起,开展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德育点评,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体要求:班主任要把班级值日生一天中检查反馈出的问题进行汇总,第二天晨会进行点评。年级值日教师负责将一天中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汇总,通知班主任进行相关点评。学校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以及班主任会、教师会,对一周校值日反馈的问题进行汇总,在师生例会上进行点评。
3、在学校班子建设中,确立了教育即服务的办学理念,树立起领导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的领导作风。为了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学校定期举行领导干部与教职工谈心、与学生谈心活动,广泛征求办学单位和学生家长的意见,设立校长信箱征集意见,并发挥好工会小组和学生校长小助理的作用,成立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学校的财务支出,做到校务公开,学校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
4、深入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每位教师辅导10名以上的学生,实行教师全员育人;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疏导教师,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积极开展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形成了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的师生关系。
5、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传承优秀文化,努力建设书香校园,并通过辐射所在社区文化和评选书香家庭来发挥积极地影响力。
6、学校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教育,使学生养成了较高的文明礼仪素养、能做到知法、守法。
三、细化制度文化建设
1、学校重视管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是学校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学校根据发展的需要及时修订规章制度,在制度制定和修改中充分争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使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2、学校加强对规章制度的解读,使师生能熟知和认同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制度的落实执行过程中,学校重视监督检查,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过程性考核和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催进师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建设精品课程文化
1、学校严格落实国颁课程计划,开展好三级课程的研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程。
2、学校立足实际,开发了《古诗文素养》校本教材,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为提高校本课程教育效果,在校本课程的研究中,实行学校有一个总的培养目标和课题,各年级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子课题,每位课任教师有从子课题中选取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校并组织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读书笔记评选、颂诗小明星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经典文化的热情。
3、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好生本教育和多维互动作文教学。确立示范班级和教师,实行示范带动策略,并在考核中对在两项教学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加大奖励分值。
4、积极挖掘隐性教育资源,结合学校的德育课题“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在教学楼楼道内,用活泼的方式展示了对学生的自我负责教育、对班级负责教育、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内容。班级中通过设立班风、班训、班级誓词,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责任感。各班还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作品,表彰先进学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争优创先。在各功能用室内,主要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等。在校园内,通过设立安全教育墙、法制教育墙,使学生受到安全法制教育。通过以上工作,我们努力实现“一草一木会说话,面面墙壁能育人”的目标。
五、培养积极向上的师生文化
1、学校重视教师文化建设,以教师师德教育为核心,以师资培训为重点,以大力弘扬“团结敬业、务实高效、敢为人先”的南麻精神为切入点,适时组织各类活动,促进教师在思想上和业务上的全
面成长。在工作中,我们重点开展了师德标兵评选、教师五评六级、爱岗敬业大讨论、师德演讲、争优创先、师爱进家门、基本功训练等活动。这些工作的开展,有效激发起了教师强师德、聚师魂、练师能的热情。
2、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自主性,各班认真落实班干部轮换制度,成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学校完善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活动,成立学生常规检查小组和红领巾监督岗,突出了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3、学校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时播音,发挥广播站的宣传作用。学校定期出版学校的校报《曙光》,对学生进行专体性教育。
4、学校认真落实学生培养“1861”工程方案,重视活动的育人作用,挖掘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和入学、入队等的教育内涵,组织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并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个体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六、打造精品物质文化
1、学校确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徽“新芽”、校旗、校花“月季”和校树“合欢树”,师生能够熟知其中的含义。并形成了学校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形象识别系统,在学校中广泛应用。
2、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绿化比例大、绿化档次高,并在校园内建立了“银杏园、紫藤园、百花园”等景点,并做到班级和
教师分片包卫生区,及时清扫、注意保持,形成了优美的学习工作环境。我校也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县花园式单位。
3、各班级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丰富了班级文化内容;各办公室也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
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文化的带动作用还需要加强。
2、校园文化的内涵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进而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第二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精神文化:办学理念,确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形成办学理念体系,建立正确的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
办学目标,确立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校训、校歌、校徽,校训、校歌、校徽与办学理念高度契合,严谨规范,富有教育性和号召力;
校风、教风、学风,三者协调一致,体现在管理实践中。形成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
学校传统,重视学校文化传统的提炼和传承,发挥校史的育人功能和优秀校友的勉励作用;
精神风貌,打造学府尊严,彰显现代文明,人际关系和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制度文化:组织结构,机构设置合理,权责明确,运行顺畅。校长核心作用明显。管理团队领导力、执行力强,管理效率高;
管理制度,学校制度健全,形成科学体系。讲求民主,议事制度规范。强化执行,通过制度性安排体现个性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
行为文化:行为方式,学校的教育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交际方式等体现学校精神,信、实、雅、活,知行一致;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立德树人目标全面贯彻。
德育模式、教学模式富有文化个性。课程建设符合新课改、新考改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有效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科学有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
各类仪式,校园生活具有仪式感。升旗仪式、校庆典礼、开学仪式、毕业典礼、入团(队)仪式等大小仪式制度化。师生讲究礼貌、礼节、礼仪。
特色活动,主题教育、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等特色鲜明,教育性强,学生参与面广并有充分的获得感;
物质文化:建筑风格,学校大小建筑、雕塑、文化墙等讲究造型,寓意鲜明,搭配合理,色调和谐。
校园景观,校园环境整洁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映衬融合,体现育人功能。
文化设施,图书馆、校史馆、科技馆、演播厅、书画室、舞蹈室、茶艺室、探究馆等场所有效利用。
文化装饰,校门、围墙、走廊、教室(功能室)等空间充分利用,通过主题性装饰营造文化氛围。体现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文化价值。小白山乡中心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为了提升学校文化管理的新境界,推进学校文化内涵发展,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现按照《吉林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学校文化建设指标框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汇报如下:
吉林市丰满区小白山乡中心小学位于丰满区小白山乡段吉村。地处吉林市西南部。2006年,由原丰满乡中心小学校更名为小白山乡中心小学校。
小白山乡中心小学校,坐落在美丽的佛手山下,依山傍水,花果飘香。秉承“勤奋、进取、和谐、创新”之校训,坚持“满园蓓蕾、个个芬芳”的办学理念,践行以 “书香浸润、艺体联动、传承经典、习惯养成”为目标的办学方向,学校已然成为小白山乡新农村文明进步的明眸,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基地。心系家乡,尚诚尚朴,小白山教育人扎根乡村孜孜以求,决心为农村孩子撑起一片充满希望的白云蓝天梦。
一、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2017年,学校在王玉宏校长的带领下,重新梳理学校文化内涵,构筑发展愿景。在传承以往“人文、和谐、绿色、精致”办学理念的同时,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状况,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等新育人目标的引领下,对学校的新愿景、新使命、组 织结构进行思考,经集体研究,最终将“满园蓓蕾、个个芬芳”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书香浸润、艺体联动、传承经典、习惯养成”为办学目标。其过程是以教师、学生为中心,一切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其结果是让教师找到家园的归属感、幸福感;让学生畅游在芳香满园的金色童年中,快乐发展。凝聚人心,调动集体智慧去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目标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憧憬,增强全体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整的规章制度,既规范师生行为,又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为此,学校根据实际师资构成,科学规划学校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处室、理清学校重要管理职能部门,强化职能意识,建立明晰的网络管理体系。目前,学校建立了“校长室——党支部;校委会——工会;教导处、少先队、总务处;教研组、班级”的“四级”教育管理体系。根据学校职能部门需要,及时更新、修订制度,制度上墙,各项制度揭示板制作遵循学校传统文化设计风格,典雅庄重、醒目清晰,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职能部门制度的完善,使得部门明确职责,互相合作,从而建立和谐友善的校园管理氛围。
学校重视法制教育,充分利用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师生的民主集中制度意识,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结合实际,以 提高质量为准绳,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2017年,学校重新修订《小白山乡中心小学校章程》,统领学校管理。同时,完善与学校《章程》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党支部会议、校领导班子会议制度;按照规定开好教职工代表大会;依法完善和切实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及时调整修订考勤制度;加强对各处室、各岗位教职员工工作的考评,完善学校考评制度;在规范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的规范性、连续性、导向性研究,力争做到“全员参与”制定制度、“灵活具体”执行制度;积极渗透“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注意对师生员工进行“制度意识”的培养、使刚性的制度转化为柔性的自觉行动。科学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
三、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是校园文化在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自2017年以来,学校提出了农村小学六年发展规划,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儒家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阳光、自信、健康、快乐”育人目标,把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实施农村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扎实开展“明德知礼”工程,以乡村少年宫活动为载体,从书香浸润、艺体联动、传承经典和习惯养成四个方面塑造行为文化。
1、诵读经典文化,学做儒雅学生。
教学生“从小学做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面对的一项重 要的工作。2017年,我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组织教师编写《经典阅读》教材,开展“诵读经典书、学做儒雅人”活动。我们规定了全校诵读时间,制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方案:(1)确定各年级学习内容如:一年级的《三字经》、二年级的《百家姓》、三年级的《千字文》、四年级的《弟子规》、五年级的《增广贤文》和《谚语选萃》。(2)规定上课时间,每周每班一课时。(3)确定任教老师。由李校长、于主任亲自任教。(4)定期检查。规定每年开展一次诵读评比活动。各班可谓精彩纷呈,有配乐朗读、快板诵读等等。每学年在学生中评选出10名“中国传统文化诵读优秀学生”。
2、夯实主题教育,发展学生个性。
扎实开展活动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欢乐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余校外。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特长的乐园。常规活动有:“养成良好行为规范”、“消防知识的普及和紧急疏散演练”、“感恩教育”等主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校园文化艺术节”、“趣味亲子运动会”、“校园主持人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3、书画耕读翰墨香。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作为中国最具民族性的艺术,更应该被我们国人重视。而学校则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校将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作为艺术教育的主体学科,以此来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培育高雅情操,增强爱国情感。
4、悦读活动:塑造共同价值。学校要通过人本化的学校管理、个性化的学生评价、书香型的学校塑造来演绎和建构“激扬生命”的学校精神文化。“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读书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是校园读书活动的主要形式。读专著、赏名著、诵经典、写反思成为教师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学校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每学期要求教师认真阅读相应篇目,每人撰写读书笔记,学校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从经典诵读到名著欣赏,从手抄报、书画的展示到读书心得与感悟,让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成为学生一种幸福快乐的体验和享受。如开展“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在家庭中开展亲子读书活动,不仅能改变家长的观念,促进家长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家长和孩子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其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 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物质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要重视提高学校物质建设的文化品位,根据教育特点、区域特点、时代特点, 吸纳中外文化的精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为了给师生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秉着“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的环境育人理念,近几年,学校先后投资100万多元美化了校园环境。2015年,为每班配电脑、投影仪,每位教师都能利用课件上课,2016年,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建了塑胶跑道。所有校舍进行粉刷,室内外的墙上重新挂上了校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名人字画等。每间教室配备了图书柜,孩子们将自己喜爱的图书收集放在柜中,供大家一起阅读。教室里每个角落还有孩子们自发捐赠的花草,不仅优化了校园环境,还增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今年,校园里见缝插绿,绿树成荫,散发着花草的芬香;整个校园文化生活的品位得到提升。
天道酬勤,付出必有收获。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最深的体会是: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素质,缔造和谐校园,能带动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优异的成绩,创造出一个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优质校园。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 7 下,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将校园文化建设做得更好,真正实现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
第三篇:全县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全县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全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是县政府主管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事业的工作部门,主要工作职责是研究部署全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事业的发展规划,制订并监督实施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事业的长期发展规划。目前,我局下辖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公司、采茶剧团、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广播电台、广电网络传输中心等8个单位,干部职工276人。
一、2005年以来工作情况。
1、立足农村,群文活动蓬勃发展。
一年来,我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为主题,牢牢把握国家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契机,充分利用县文化馆、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各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的文化设施和条件,发挥人才的优势,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群文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
一是配合使用好省财政下拨的“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2005年,省政府投入6000万元设立“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下拨到全省各乡镇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送戏、送电影、群众自办文体活动),按文件规定,分配到我县的资金为89.1万元,为了配合使用好专项资金,我局及时向县领导汇报并争取到了县财政配套资金10.9万元,领导的重视和资金的注入,为我县农村文化活动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截止目前,全县送戏下乡52场,每个乡镇4场戏曲演出基本到位;送电影下乡1473场,每个行政村6场电影的放映任务也基本完成;各乡镇也利用专项资金,积极开展了群众歌咏比赛、文艺晚会、拔河比赛等群众广泛参与的自办活动。此外,为了使专项资金落到实处,我县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三项活动督导员队伍,负责监督专项资金落实情况,他们经常深入农村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农民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督促演出和放映单位的工作,检查各项报帐程序,确保了三项活动的质量,真正把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送到了农民家门口。
二是配合新农村建设,加快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进程。我局坚持将农村文化融入新农村建设伟大工程,要求各乡镇文化站抓紧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塘南、蒋巷、莲塘三个乡镇就分别投资2万多元用于完善各村文化活动室设施,有力地巩固了一线文化阵地。目前,我县拥有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已有20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0以上。
三是开展“乡镇图书流通大循环”活动。为解决广大农民看书难的现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县图书馆购置读书大篷车,在全县各乡镇大力实施“乡镇图书流通大循环”活动,将9000多册价值2万多元的农村科技实用图书、剪报送到农村,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2、立足创新,广电宣传亮点迭出。
县广播电视台坚持唱响改革主旋律,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节目质量和服务于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上。一年来,共举办新闻采访、写作、制作与播音等业务集中培训16期,广播电视节目采编人员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
一方面,为了确保节目质量,认真把好节目源硬件质量,县广播电视台对原有摄录设备进行了有效维护,确保了录像质量,同时,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新添置了两台摄像机和有关配套设备。通过全体采、编、录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县广播电视台的节目质量明显提高,《新视点》、《警方750》栏目风格已基本形成,县电视台创办的旨在宣传南昌县在外成功人士的《昌南骄子》栏目也于去年年底与观众见面了,这些新节目内容更加精炼,效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另外,县电视台选送的长消息《种粮大户陶雪莲利用飞机喷洒农药》于去年4月份荣获全省广播电视作品评选一等奖,这是全市县区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也是历年来我县电视台宣传工作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3、立足服务,有线网络四通八达。
我局按照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要求,把有线网络工作重心放在加强事业建设上。
一是努力扩大覆盖范围,实现了全县乡镇的联网,并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与江西依伦公司和南昌雷华公司合作,投资800多万元把光缆架设到全县每个行政村,新增用户6000多户。
二是加强住宅小区的入网工作,全年小区联网10个,新签约用户12000多户,基本实现县辖区域内住宅小区的全部入网。
三是对全县主干网和县城老网的改造,投入资金40多万元新增光接点28个,有效改善了收视质量,顺利完成了市网频道调整的过渡。
四是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今年3月份,我局在富山乡召开了一次全县性的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现场推进会,研究落实扫除有线电视盲点工作。目前,全县
行政村接通有线电视率达100,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五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局坚持办实事、办好事,全县不少困难户还没有安装有线电视这一实际情况,在全县开展了一次针对弱势群体的优惠安装有线电视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4、立足发展,文化市场秩序井然。
一年来,我局围绕控制总量、合理发展、规范管理的方针,认真研究文化市场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培育文化市场为目标,积极引导和发展文化产业。
一是扶优做强,打造文化市场亮点。一方面率先引进了全市一流的量贩式ktv娱乐场所“天籁之音”,使县城区娱乐场所提升了档次;另一方面通过有效引导,在五一路形成了8家100台以上网吧规模的“网吧一条街”,并全力打造网络文化市场航母,天籁网络休闲城投入380多万元,购置了360台电脑终端,成为全省县级规模最大的网吧之一。
二是强化管理,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一方面对全县文化娱乐经营场所进行了一次年检,全县共有有证电子游戏室46家,无证经营电子游戏室12家,有证音像店87家,无证经营音像店12家。对无证经营的文化经营单位,联合有关部门进行了坚决取缔,对有证经营的单位重新颁发了许可证。另一方面加强文化经营业主法律、法规培训,一年来共组织培训学习4次,培训人员280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经营业主的法律意识。
三是加强行业自律,成立网吧协会。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网吧业主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网吧行业自律,规范网吧经营行为,我局通过广泛宣传,于2005年10月在全县网吧经营业主中,组织成立了南昌县网吧行业协会,使我们行政职能部门的行政行为得到了有效延伸。
二、我县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的工作,也为全县拼争“百强县、文明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比、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相比,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还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足。
一是资金不足。文化事业属于公益事业,文化单位全靠财政拨款,因此在引进新设备、发展新事业等方面没有办法自行解决经费。资金的缺乏,严重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是人才不足。文化系统一些老同志已经退休,培养的年轻专业人员又接不上,人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不少乡镇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开展的自办文体活动质量较底,给农村文化三项活动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是阵地不足。目前,我县县、乡、村三级文化活动网络虽然已经建成,但巩固率不高,而原有的文化设施也已经陈旧,损坏的损坏,淘汰的淘汰,以至一些文化活动场所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今后我县文化建设工作努力方向。
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今后我县文化建设工作,我局将结合实际,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不断完善三级文化网络,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文化阵地。
一是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文化事业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一项荫及子孙的公益事业。所以,下一步,我局将努力争取政策,力争做到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做到与县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同步增长。
二是确立引进人才的科学机制。面对剧团缺作曲、编导、灯光音响师,文化馆缺文艺辅导、写作、美工,图书馆缺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管理人才等现实问题,我局将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努力创建“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注人才”的良性人才管理机制,为文化系统人才的引进“开绿灯”。
三是建立新的文化交流平台。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我县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小蓝工业园、象湖新城、澄碧湖新区居民人口将达20万以上。但是,在这些新城区中,目前还没有一个文化设施,没有一个开展文化活动的平台,更没有一家文化单位,这必将造成新城区居民文化生活的贫乏。为此,我局将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在新城区专门辟出一块用地,用于新建公共文化设施,开设新的文化交流平台。
第四篇:扬州市第一中学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继承深厚传统 创造辉煌未来
——扬州市第一中学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一
扬州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校,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1902年,在现校址上就兴办了扬州地区第一所新式学堂——仪董学堂,吹响了本地区新教育的第一号角。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代文豪朱自清先生担任学校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师时,在为学校撰写的校歌中,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歌中唱道:“人格齐全,学术健全,体育更兼重”,至今仍成为引领全校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主题思想。四十年代,曾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江泽民同志在这片热土上读书求学时经常唱起的励志歌曲《夕歌》中“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努力吧”的宏志教育思想,成为我校教育全校师生追求进步的不竭的精神源泉。在这闪耀着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学校传统文化底蕴的校园中,一中人既为光荣的历史而骄傲,更为倍感担当传承文明,再创辉煌的未来的重任压力之重大。
进入新时期,学校深入实施“高品位文化,高质量教育、高效率管理”战略,确立文化建设目标:继承光荣历史,追求教育理想,弘扬师德成果,完善道德体系,彰显艺术特色。围绕目标,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传承校史文化。发扬光大学校百余年办学史和50余年建校史的光荣传统和文化底蕴,继承许多饮誉海内外的仁人志士、专家学者校友的崇高精神,秉承杰出校友的业绩,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激情,重振向往真理的雄风,再现读书报国的辉煌。
(二)打造愿景文化。继续围绕“办学模式特色化、教育质量精品化、校园环境盆景化”的发展目标,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上下齐心,保持和提升和谐、协调、高速、健康的跨越式发展态势。
(三)弘扬师德文化。党员和干部带头当好表率,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开展先教活动中形成的“四心”主题教育,即“忠心献给人民,恒心献给事业,爱心献给学生,信心献给未来”。要求全体教职工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先进性,为创造民族振兴的美好明天而奋斗。在获得“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的基础上,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争做标兵,努力提高执行力,提升战斗力,在各项工作出成绩,创实绩,争优绩。
(四)研究德育文化。不断探索“开展道德诊断,注重道德实践,追求道德陶铸”的新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继续以“发展个性与规范教育相结合、形成特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开拓创新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准确定位和理想教育 相结合”的德育理念,努力进行德育研究,实现德育内涵式发展。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扩充环境文化。发挥百年老校,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在此读书、教学的教育功能,挖掘文化内涵,结合学校艺术特色教育,配合美丽典雅的校园,由全校师生共同营造的艺术氛围,使校园的每一个空间、每一段时光都赋有了一种艺术教育的功能。
二
(一)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明确办学思想 我校的办学思想为:
我们的宏志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的艺术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我们的素质教育铸就创新人才
根据学校实际,特别是以人文化、个性化、特色化为办学的有效途径,使学校发展达到又好又快的质态,我校把已有十年历史的教育集群式帮扶的“宏志教育”作为宣扬人文主义,贯彻中央精神的政治灵魂,用以统一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同时,以学校成绩卓著的艺术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统领与线索,用人生最高境界——“审美贯穿于人的一切活动”的马克思人生哲学观念促进教育方针的落实。其次,以“三个面向”的理论,以放眼世界的视角培养一代在国际舞台上 的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为目的,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现实任务和历史任务。
为了实现学校办学思想,首先,我们着力培养学校精神,表述为:
宏志不移 勇争第一
用以激励全校师生树立远大志向,明确人生目标,处处带头,事事争先,把学校的教育特色和校名融入到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其次,我们提出引领和规范师生思想和行为的八字校训,表述为:
崇德 励志 笃学 尚美
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无论想什么,做什么,都要与这八个字相关联。
崇德:就是崇尚和发扬完美的道德品性,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它体现了我校德育为首的办学原则。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说科学知识使人类改造了世界,那么德育则铸造了人类自身。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德育的优良传统。
励志:《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说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 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励志”一词见于汉朝班固著 《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志”乃立业之“根”,要想成大事,必先立大志。“励志”是人生启明星。我校广大的贫且愈坚的宏志生在通向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往往要付出更多,往往要经历更多磨砺。“励志”,是倡导和激励宏志学子和全体同学要有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信念和精神;要有立志成才、愈挫弥坚的素质内涵,明爱国之理,树报国之志。
笃学:笃,原意为厚重、厚实。《诗经》语:“彼其之子,硕大且笃”。后“笃”引申为“忠实、真诚、专心”,《论语》语:“君子笃于亲”。西汉司马迁就用过“笃学”一词,《史记·伯夷列传》:“ 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北宋苏轼也提出过“笃学强记,恭俭孝友”。“笃学”意思就是专心好学,是 “励志”的行为体现,是途径和方法,要求我校师生要深入地、专心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钻研和学习,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追求新知,师有师能,学有学技。
尚美:尚,崇尚之意;美,有多种意思。俗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尚美之道,千古之风。”科学求真,道德求善,人生求美,这里的“美”,指美学之美,学校特指美育。美育是贯通理智与情感的教育,从教育意义上更广义的去理解它,把它的涵义应涵盖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各个 方面,在学校教育中延伸到环境美、仪表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等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方面去。
(二)吸收教育管理的先进理论和宝贵经验加强三风建设 校风、教风和学风是教育界公认的学校办学的无形资产和最大资源。
1.学校校风表述为:
和谐 勤奋 求实 创新
和谐:和谐,最早可能出现在《管子.兵法》里,原文如下:“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虽然管子从兵法的角度来论述,但可以理解为照事物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管理和辅助人民就可以使得民众和平共处,只要有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并遵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和民众就会有很好的结构和互助功能。达到这样“和”与“合”的状态就能很好的组织民众,民众和谐又能组织得好,则没有什么外部的因素能够伤害这样的结构。今日之中国,“和谐”作为一个民族复兴与强盛的代名词已经迅速深入人心,得到政府和民众的普遍认可和首肯。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及其每个成员的发展都能遵循“和谐”,则无往而不胜。而学校宏志教育更能彰显社会和谐这一主旋律。
勤奋:“勤”为刻苦认真之意,“奋”为激厉振作之意。两字合成,就产生行为上勤勉努力,精神上激扬饱满的良好 6 状态。学校勉励全体师生忠于职守,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奋进不止。
求实:求实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理论方面,即面向实际,注重实效,重视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同义,《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二是实践方面的要求,即全体师生要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按规律办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意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用创新教育理念去培育创新性的人才。
2.学校教风表述为 敬业 爱生 敏行 重导
敬业:“敬业”原意指专心学习,《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现代义指谨慎而恭敬地对待事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中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因此,敬业又是教师“责任”的最好体现。“教书育人,育人为本”是教师敬业的天职。教师遵从事业的召唤,热爱自己的事业,在投身事业的过程中兢兢业业和甘于奉献,才必将收获事业的辉煌。爱生:爱生是教师对“爱心”的具体实现。爱生除对学生嘘寒问暖式的关爱外,更重要的是按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教育要满足儿童的需求”,那么,儿童的需求是什么呢?其实老师有时并不了解,而是凭经验,凭想当然。每一个学生就像是一个世界,儿童作为活生生的人都有需要尊重、接纳的内心要求。要做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地体察儿童的内心需求,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教师的专业修养离不开“儿童教育观”,即把儿童的视角和情感需求纳入教育过程,以儿童愉悦的学习方式设计和组织教学。新时期教师更要塑造新的形象,以宽广的胸怀关爱学生,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以渊博的知识丰富学生,以文明的举止引导学生,以现代教师的风采感染学生。教师的慈爱之心和真挚关爱是阳光,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爱生使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塑造着和谐人格,在追求真理中充满着热情和激情。
敏行:孔子的《论语》中曾多次出现“敏”和“行”二字。例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敏”即敏捷,“行”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实践”。所谓“敏行”即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视力,以思想催化思维,用智慧开发智力,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勇于实践,行动快捷,抢抓机遇,善抓机遇,促进学生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
重导: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强调教师的“教”的本质是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的“学”。现代教学的本质意义就在于重“教”更重“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现自主学习。“教学就是导学”,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3.学校学风表述为 勤学 善学 博学 乐学
勤学:教育学生明白勤奋学习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桥”、是到达胜利彼岸的“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是良训”。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学习习惯好;学习做事刻苦努力,坚持不懈,讲究实效,珍惜时间,知难而进,努力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自己。
善学:启发学生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达到一个奋斗目标,除了不懈地追求、积极地进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付出辛苦的汗水以外,还要注意拼搏的方式或手段。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就会事半功倍,轻松地步入成功的殿堂;不讲求方式、方法,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与成功失之交臂。博学: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能力、提升素质,在通过书本学习的同时,还要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为将来的人生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乐学:勉励学生学习目标要明确,学习兴趣要浓厚,在乐于投入学习的同时,把学习的过程当作快乐的体验,变“苦学”为“乐学”,这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二)发挥创造想像的集体智慧和个人才情制定文化标识
1.学校标志为徽章形式
校标整体呈类圆形,由主图形和周围圆形两部分构成:(1)主图形由阿拉伯数字“1”,汉字“中”与英文字母“y”组合而成,似一艘乘风破浪、昂首向前的帆船,象征 “宏志不移,勇争第一”的学校精神。红色的“1”,如帆船的桅杆,又似“人”字,构成画面视觉中心,代表了扬 州市第一中学(校名“第一”)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y”为汉语拼音“1”的首字母,为蓝色,以三条弧线组成,如大海的波浪,展翅高飞、放飞宏志的海鸥,又似一本翻开的书,代表了一中人依托百年一中的文化底蕴,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中”的一竖与“1”融为一体。
“口”幻化为被风吹起的层层风帆,又像雨后的彩虹,在形状和颜色上都有所渐变,在空间上向纵深处,高远处层层递进,代表了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环境及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主体形的颜色由红,黄,蓝三原色组成,寓意着艺术的音符能够调和出更加灿烂的七彩校园。
(2)环绕主体形周围的圆形是以中英文“扬州市第一中学”,代表了学校团结和谐的氛围及广阔的发展空间。校标的内框是一朵绽放的琼花,既暗扣了地方特点(扬州市花)和 和所在地特点(“琼花观”原在校园内),又采用篆刻形式,让一中的历史与辉煌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学校标志整体表明扬州一中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昭示扬州一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前程似锦。
2.学校校歌于2002年学校办学100年、建校50年大庆时重新创作的第五版校歌。歌词由集体讨论,邀请扬州诗人童嘉通执笔,由扬州作曲家吴佳讯谱曲。歌名为《琼园赋》,歌词为: 古城腾出这块土地,蕃釐观东,古运河西;一代代学子求知登山,老师默默搭起人梯。校旗飘扬半个世纪,道德陶铸,宏志不移;黑板上铺出人生路,振翅冲天直上云际。(副歌)啊,苗圃的一中,啊,可爱的校园。为了秋天不空手叹息,春风里耕耘就种植记忆。啊,温馨的一中,啊,可爱的家园。即使百年转眼过去,我们依旧是你的儿女。
歌词主体部分以学校神奇所在地开篇,以师生生活过渡,再回顾光荣而漫长的历史,表现莘莘学子成长和走向成功的过程。副歌部分以抒情的笔触直接表达所有的一中人对母校一往深情的眷念和热爱。整个校歌感情激扬而有致,旋律明快而抒情,每次在艺术节上演唱,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五篇:塔山街道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塔山街道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一、基本概况
塔山街道位于乐平市城区南郊,与市区仅一桥之隔,东、西、北三面被乐安江环抱,南面靠山,中部属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内有省精细化工基地——乐平工业园区,206国道穿境而过。全街道办总面积22.1平方公里。下设12个党支部,有党员340人,街道办辖5个居委会(天济、坎上、南岸、上畈、塔山、),18个自然村,总人口23945人,其中农业人口17882人。目前,我街道农家书屋5个,腰鼓队7支,古戏台4座,武术队2支,蓝球队3支。
二、文化建设工作情况塔山街道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发展文化的发展,为了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街道加大了投入力度,快速发展文化事业。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街道为加强文化建设的管理,特成立了塔山街道文化站,文化站配备了必需设备,有专职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科技推广、农业知识培训等服务活动,并且文化站硬件的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筹措中。街道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各居委会建立了文化休闲广场。,目前,街道5个居委会都已建立了文化休闲广场,配备了基本的体育锻炼设施、器材向群众开放,建立了村文娱室,为
群众提供了娱乐工具和场所,建立村图书室,方便群众查阅农业科技知识,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改变农民精神面貌。二是加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我街道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努力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重视完善和发挥现有无线转播台站的作用,街道文广站站长亲自到各个村协调沟通,为群众搭建无线电视转播点,为群众安装闭路电视,力争使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到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
三是大力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街道积极与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协调,大力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即送戏、送电影、送图书。截止目前,在市委宣部、赣剧团的大力支持下午,塔山街道演戏4场,放映电影5场,送书1000余册。极大的丰富了我街道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街道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是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今年为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唱红歌比赛、书画展等,在全街道营造了热烈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积极参加了市举行的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并获得了银奖。今年7月份,中宣部领导对街道天济居委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得到充分肯定。
三、当前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街道的文化建设工作有点成绩,群众的文化生活
比较丰富,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差距,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文化站建设的水平低,站内的设备条件差,工作人员少,专业化水平低,知识老化,农村文艺后备人才相当缺乏。
2、上级部门、本街道办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
3、街道内很多古戏台已受到严重损坏,没有资金对损坏的古戏台进行维修,随时面临倒塌的危险。
4、农家书屋,健身休闲场所也不多,也满足不了当前的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